李白诗歌青天意象探析
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
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意象描绘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他的诗歌意象是研究李白诗歌的重要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
诗歌意象是诗歌中呈现出的形象与情感、思想的结合体,它既包括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感知和认识,也包括了诗人通过想象和创造所产生的主观情感和观念。
李白的诗歌意象丰富多彩,他所运用的意象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自然意象:李白在诗歌中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如太阳、月亮、山川、草木等,这些自然意象在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被赋予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人造意象:李白在诗歌中也善于描绘人造物象,如船、桥、楼阁等,这些意象通过李白的笔触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神话意象:李白还经常运用神话中的意象,如龙、凤凰、神仙等,这些神话意象使李白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在李白的诗歌中,不同的意象相互整合,共同构建了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些意象之间的整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列关系:在李白的诗歌中,不同的意象之间常常呈现出并列关系。
这些并列的意象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转折关系:在李白的诗歌中,有些意象之间呈现出转折关系。
这些转折的意象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变,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转变。
连锁关系:在李白的诗歌中,有些意象之间呈现出连锁关系。
这些连锁的意象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的连贯性。
李白诗歌意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李白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通过对李白诗歌意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从而推动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和发展。
李白诗歌意象的研究是探索李白诗歌艺术的必要途径。
通过对李白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白诗歌的意境和艺术价值,进一步推动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和发展。
李白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李白诗歌中的比喻意象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五岁观六甲,十岁观百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
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清新飘逸,洒脱不羁,大气磅礴,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作为浪漫主义大诗人,他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驰骋于无际的时空中,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手法抒发着内心磅礴的豪情,因此留下许多雄奇壮丽,波澜壮阔的诗歌。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比喻是天才的标志。
”而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对比喻手法的娴熟且精妙自然的运用便印证了这点。
首先,他在诗歌中善于寻找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并以此展开自然流畅的感情抒发,“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二以“秋霜”喻白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和愁肠百结不得舒展的忧愁。
在《雉子斑》中又通过“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表达自己不愿抛弃自由屈身事权贵的意愿。
而“明月不归沉香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哭晁卿衡》)中以宝珠“明月”喻晁衡,借之表达对他落海身亡的惋惜和苦痛。
本体与喻体之间性质的相近使比喻自然和谐,生动且易于打动读者,使之能在较狭窄的范围内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近距同质的特点让诗人更注重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性,如“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便用秋霜喻白发,两者间都有白这一相同特点,再结合“铜镜”意象读者便不难猜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秋霜的冷与骤也为白发增添了些许寒意,烘托了全诗的氛围,让诗人的情绪得到更自然的抒发。
其次,虽然李白惯用性质相近的意象进行比喻,但他的诗歌中亦存在远距设喻的现象,其新奇别致,独具一格,给人以不一样的美感。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以动词设喻,巧妙地结合了夸张的手法,用火焰喻山花,展现了其鲜艳的色彩和蓬勃的生命力。
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
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第一篇: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明月千古,亘古不变,清辉永存的明月勾起人们不同的思绪,引人探索宇宙的奥妙和人生哲理。
高悬于空,千里共赏让人不禁将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融入皎洁的月光;美妙的传说,诉说不尽的人文烙印都让渺远如冰镜玉璧般的明月灵动,多姿,成为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让历代文人吟咏不厌。
当然,这也与实现李白对明月意象的灵性魅力的开发分不开。
正如陶渊明的“菊”,陆放翁的“梅”一样,李白的“月”也融化了诗人的风格,成为诗人理想的化身。
大诗人李白现存的诗中涉及咏月的就有382首,占总数的38%。
“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明月在诗人的点染下姿态万千,其创造的明月意象多达八十多种。
一、千姿百态的明月李白诗中之月,千变万化,姿态万千。
就月之形状而言,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的圆月,“悠忽城西月,清天玄玉钩”(《挂席江上待月有怀》)的弯月;就月之位置而言,有“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送崔氏昆季之金陵》)的山上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混花时”(《初月》)的海上月;就观月角度而言,有“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才归深山》)的树梢挂月,“摇荡女萝枝,半挂清天月”(《忆秋浦旧游》)的半挂之月,等等。
李白诗中的月亮,有朝夕夜昼的变化,升降起落的变化,阴晴圆缺的变化,还有时令季节的变化,情态意味的变化,色彩斑斓的变化,也便有了:晓月、夜月;升月、落月;满月、新月;春月、秋月;凉月、寒月;皎月、清月。
诗中月辉映在城楼阁户,有城月、楼月、闺月、户月;诗中月摇曳在花明绿影之间,有花月、萝月、松月、绿萝月;诗中月洒落在山石滩涂之上,有山月、石上月、沙上月;诗中月辉映在溪池湖海,有溪月、池月、湖月、江月、水月、冰月。
[2]李白与明月相伴,浪迹天涯,有巴月、淮月、秦地月、楚关月、边月;明月与诗人相随,漫游神州,由峨眉月、潇湘月、秋浦月、金陵月、天门月、苍江月、洞庭月。
论李白诗歌的_清_
二 、抒情之“清”
李白诗的清美 ,也表现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 ,即清 真 。所谓清真 ,一方面 ,诗歌表达的情感是真淳深挚 ,不含 杂质的 ,如清人魏裔介所说 “ : 诗不清真不足言志 ,不清则亦 不真”《 ( 唐诗清览集序》) 。[2 ] (P612) 另一方面 ,在表达真挚情 感的同时 ,在形式和立意上要超凡脱俗 ,与众不同 ,如明代 郑鄤所说 “ :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此自青莲本色 。老 杜知而咏之云 ‘ :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夫惟清真 ,乃出 群而无敌矣”《 ( 郑太史文集》卷八《刘小善制义序》) 。[2 ] (P555) 这里的超凡脱俗并非追求用典使事和辞藻绮丽 ,而是以刚 好能恰如其分地表现诗人情感为宜 。
[ 关键词 ] 李白 ;诗歌 ;景清 ;情清 ;境清 [ 中图分类号 ] I207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 - 8179 (2009) 02 - 0152 - 04
On the Style of“Qing”in L I Ba i’s Poems ZHON G Nai2yuan
论李白诗歌的“清”
□钟乃元
文 学
钟 乃 元
论 李 白 诗 歌 的 ﹃清 ﹄
[摘 要 ] 从诗学概念“清”的复义性看 ,李白诗亦有清美的风格 。李白诗之清首先表现在写景的清 新明净上 。李白诗的写景色调明亮 ,给人以明净新鲜之感 ,体现出清新的风格 。其次 ,李白诗的清美表现 在抒情的真挚与脱俗上 。其诗歌感情表达真挚感人 ,又以清新脱俗的笔法出之 ,是诗人率真人格的自然 流露 。其三 ,李白诗的清美也表现在意境的创造上 。李白诗善于营造浑融含蓄的清空意境 ,也善于营造 或高迈旷达 ,或凄清幽寂的意境 。
李白所写之景 ,常给人以新鲜之感 。如“芳草换野色 , 飞萝摇春烟”《 (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明人批 云 :“‘芳 草 ’一 联 足 称 清 新 ”《 ( 严 羽 评 本 李 太 白 诗 集》) 。[3 ] (P1886) 这两句诗把春天物华一新的季节风貌生动地 描写出来 ,所以说“清新”。又如《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 梧桐枝望邕湖》“ : 雨洗秋山净 ,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 , 云绕画屏移 。”秋山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特别明净 ,风停雨
李白的《静夜思》诗歌鉴赏
李白的《静夜思》诗歌鉴赏李白的《静夜思》诗歌鉴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静夜思》。
此诗生动形象,情真意挚,意境新奇,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被誉为一首无比精粹而不失伟大的东方乡情曲⑴,它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新月象──思乡的明月。
一、中国诗歌的原初月象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月和梅、兰、竹、菊等都是富有丰富内蕴的意象。
那么,月为什么能成为一大意象呢?它的原初形象和在诗中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是对李白思乡的明月的意象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
1、明月的语言形象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诗歌的语言就是意象的语言。
意象作为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用十分关键,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对于诗歌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今人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月作为一种自古有之而为人熟悉的自然景物,常能通过视觉冲击引起人们的微妙感觉,上升为一种特定的情绪,直至成为某种意象,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正是因为明月具有这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李白、杜甫、王昌龄、李商隐、孟浩然常是一卷在手,沐一身月辉,纳一空月光,抒胸中浊气、释天地愁绪,不断赋予其不同的内蕴,造就了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显赫地位。
2、月象的原初形态月亮在古代就成为先人崇拜的对象。
据考古研究表明,我国在商周时就有了对于月亮的崇拜。
至秦汉以后,民间拜月己成为风俗,显著地表现在每年的中秋节。
另外,由于月亮有阴晴圆缺和月食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想象,制造了天狗吃月等传说,又因月中有模糊图像且有所变化,人们将月亮进一步神化,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月中玉兔、月中蟾蜍等等。
这些神话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赞美,在民间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月亮出现在夜晚,晶莹澄澈,且与太阳相比属阴,传说中的月神总是作为一个完美而又纯洁、具有万般柔情的女子形象出现,寄托了人们对母性的向往与怀念。
李白、杜甫诗歌意象特点
《文心雕龙・神思》中“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所提出的“意象”,是指作家在生活中有了深切的感受和感动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一、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富于鲜明个性。
李白所创造的最富于个性特点的自然意象要数大鹏了,自由翱翔的大鹏宛如李白的化身二、最明显的现象是意象集中于宏伟壮观的天象或地貌方面。
据袁行霈先生统计,在李白今存987篇诗作中,宏伟的自然意象竟出现了1100余次,其中天象类以天、日、月、云、雪五种意象运用最多,地貌类以江、河、海、山、峰五种意象运用最多。
李白笔下的黄河、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三、即使是在“月亮”这个作为“伤感”代名词的意象之中,李白也灌注了属于他的独特的情绪。
只有清冷的孤月与人相伴,自然地把自己心灵上的孤独与寂寞,全部寄托到了月亮身上。
可是李白笔下的月亮则开朗、飘逸、洒脱,甚至是狂傲的。
四、在李白诗歌中,大量的神话题材被运用。
李白诗歌中的神话意象被注入了强烈的主观意识杜甫在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中,杜甫推陈出新,精研覃思,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意象群。
这些意象群,都浸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
杜甫笔下的自然景象,则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极为雄壮阔远的高山巨泽、长空大川等意象选择,表现了诗人广博的襟怀、强大的精神力量及人格魅力。
杜诗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把家愁国恨交织起来,深刻地表现了正直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相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这正是“沉郁顿挫”的精神实质。
同李白诗歌意象的“疏宕”不同,杜诗善于把若干意象压缩在一句诗中,密度大,容量也大,显得凝重老成深厚。
比如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
1997年第5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第18卷总第76期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姚 星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浪漫主义诗人。
他以自然清新、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的妙笔,艺术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祖国山河的美丽画卷。
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山水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为光彩夺目。
李白的山水诗,往往具有独特的意象和强烈的个性色彩。
意象,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方面,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审美感情和审美客体、现实生活的景物、事象在语言中的和谐交融。
李白的山水诗在语言的运用、意象的选择、意象的组合方式等方面独具匠心,以完整的形式,具有独立的生命区别于其它诗歌样式,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从李白山水诗的艺术表现上看,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在处理客观山水景物的描写与主观精神的“理”“情”“趣”关系方面,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实践。
李白的山水诗总是以自然意象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借助“景”真正表达包括“理”“情”“趣”的“意”的内涵。
首先,诗人注重“象”的选择,侧重于事物、景象的描绘,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主观情感隐藏于景象中,而在事物、景象之外,即可使人领会一种心灵的境界。
在一些山水诗中,风雨云月、四季变换、江河湖海、梅荷松菊、山中林间等意象复现率高,作为唐代伟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诗中毫不掩饰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对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的轻蔑与抨击,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山水,构成了“有我之境”的艺术氛围,并通过热情礼赞大自然,抒发如释重负的安适与惬意。
如《夏日山中》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这首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通过“青林”、“石壁”、“松风”等自然物象,渲染一种宁静、安谧的气氛,表达诗人返朴归真的极乐情绪。
在阵阵清凉松风中,诗人无忧无虑,沉醉于夏日山中。
并毫无顾忌地“裸体青林中”,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与的美,一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官场的腐败,悠然自乐。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思巧妙结合,散发着一种夏日特有的温馨与恬适,一切都显得那么滋润和美,折射出诗人当时在特定环境中的心境。
浅谈李白诗歌的意象之美
浅谈李白诗歌的意象之美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
李白素有“诗仙”之名,他的诗歌飘逸潇洒,极具浪漫主义的创作色彩。
可以说,内敛而平静的意境是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一项重要特点。
在研究李白诗歌意象特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重李白诗歌浪漫、激越、奔放的特点,还应该研究李白诗歌意象中的含蓄之美,应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李白诗歌。
从总体上看看,李白的创作变化多端,他超越了传统诗歌创作的固有格式,达至了多样多姿的奇妙境界。
李白诗歌创作的内容主要分散在对祖国山河和美丽小自然的赞美,其风格兼具俊逸清爽和壮丽壮丽。
除此之外,李白的诗歌还常常采用想象、拟人、生硬、比喻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配搭李白惯用的意象,往往能描绘出诗歌里独有的意境,使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诗歌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少于同时代的绝大多数诗人,对后世文学的创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关键影响,无论是韩愈、李贺还是苏轼、陆游无一不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交口称赞。
一、诗歌意象及其作用(一)什么就是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象即是意境。
当然,我们现在认为,在诗歌当中两者还是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的,尤其是在现代诗歌中。
现代诗歌的创作通常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也就是意象。
诗人对于意象的使用往往能够有效地烘托出诗歌的意境,表现出诗人的主观意识与情感。
由此可见,对于诗歌而言,意象其实处于诗歌中美学的范畴,诗人通过意象的塑造让读者与自己产生共鸣,甚至通过意象来表达出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以此来丰富诗歌的内涵。
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找到诗歌中所描绘出来的意象,并充分把握其表现出来的特征,才能体会诗人蕴含在其中的独特思想情感,更好地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独特精神世界。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雄浑激越、豪放奔放、情感深沉而著称,并且能够独树一帜、被不断地推崇和传承。
本文试以李白的两首经典名作《将进酒》和《庐山谣》为例,从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李白诗歌的独特之处。
一、意象特点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形象化符号。
在这方面,李白的作品常常采用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其诗歌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
1.自然景观意象在《将进酒》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他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人生历程,这种生动的自然景观意象展示了李白的高傲和自信。
2.历史典故意象李白的另一首名作《庐山谣》中,他巧妙地结合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表达出自己对时代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描绘当时人类的忧愁和寂寞,同样的,他还用“遥听楼上猿,时闻弦下箫”来暗示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
3.社会生活意象对于李白而言,他的创作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他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冷眼观察。
在《将进酒》里,他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力和执着,而在《庐山谣》中他则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来表现出他对于社会的看法和自己在社会中的独特之处。
二、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中的语言表达特点,这一方面涉及到李白的用词、句式、韵脚等方面,也是他创作中独具特色的方面。
1.用词李白的语言用词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他常常会引用到汉、唐、宋等诗人的诗句和用语。
在《将进酒》这首诗中,他用了“布衣服,青冥浩荡出风头”的用语,这不仅是在借用李龟年的诗句,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豪放和洒脱。
2.句式李白的句式常常跳脱常规,采用自由韵式和自由格律;而在句式的构造上,他常常采用破格式的语言表达方式,用非常规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李白诗歌的意象
是汉 代 王 充 , 在 《 衡 ・ 龙 篇 》中 说 : 礼 贵 意 他 论 乱 “ 象 , 义 取 名 。 经 接 触 到 仪 式 表 象 中 的 文 化 内 示 ”已 涵 。把 “ 象 ” 词第 一 次 用 于 文 学理 论 的 , 中 国 意 一 是
位伟 大 的诗 人 , 是 世 界 文 学 史 上 的 一 位 巨人 。 他 也
个高峰。他在《 堂永 日 夕 绪论 ・ 内编》 中说 : 夫景 “ 与情 合 , 以景 生 , 情 初不 相 离 , 唯意 所 适 ” 。在 《 古诗
评选 》 五 中又 说 :言 情则 于往 来 动 止缥 缈 有 无 之 卷 “ 中 , 灵 而执 之 有象 , 景则 于击 目经心 丝分 缕合 之 得 取
言” “ ” “ ” 舍 象 重 意 给后 世 的美 学思 想 和意象 论 的 发 展 以很 大影 响 。最 早 把 “ ” “ ” 合 在 一 起 的 意 与 象 组
、
自然 意象
李 白诗 歌 中 的 自然 意 象 , 于 鲜 明 个 性 。李 白 富
所 创 造 的最 富 于个 性 特 点 的 自然 意 象 要 数 大 鹏 了 , 自由翱翔 的大鹏 宛 如 李 白 的化 身 , 白 的作 品 以大 李 鹏 之 意专 门进行 描写 的 有 四篇 。 《 大鹏 赋 》 李 白借 神 鸟 大鹏 以 自况 , 是 旨在 展 现
第 3 卷 第 4期 1
Vo . 1 3l No. 4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20 0 9年 7 爿 J1 u. 20 09
J u a fHee Unv ri o r lo z iest n y
文 章 编 号 :6 3—2 0 (0 9)4—0 1 17 13 20 0 0 7-0 4
以李白诗歌为例, 分析盛唐气象的内涵及其意义分析李白(分析“诗人”文档)共79张PPT
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
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 拾遗召,而白已卒。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
书为三绝云。 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一)家世
1.汉人说。
2.胡人。 3.胡化之汉人。
(二)出生地
明人胡应麟:
“古今诗人出处,未有如太白之难定者。”
(《少室山房笔丛》卷五)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
从各个不同的生活侧面,通过各种典故,运用
镐》),“南风一扫胡尘天静宝,西初入 ,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直接抒情:“长章啸梁见甫其吟”,文起句,突叹兀,曰情感:“子谪仙人也。”言
当出现,英才不会埋没,定能有所作为。 狰狞凶恶的神话人物,无一不是现实人生的投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
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 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 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 怀。
3、李白 安史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 “一生好入名山游”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1)开头两句:(“长啸《梁庐甫吟山,何谣时见寄阳春卢?”侍御虚舟》),
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 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
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 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
2、想象丰富惊人
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
杜甫的长篇排律远优于太白诗。 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
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征。
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征。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激情澎湃著称,其中自然意象是他诗歌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研究李白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还可以看到他对人生、情感、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
以下将从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征入手,展开对其诗歌艺术魅力的探讨。
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丰富多彩是其特征之一。
他喜欢运用各种自然元素来描绘情感、表达思想、塑造形象。
在他的诗作中,大自然被赋予了灵性和生命力,成为了他情感抒发的载体。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借此表达了自己豁达豪放的心境;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则通过描写长江之水、楚山之险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关注。
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超乎现实的特征也是其独特之处。
他常常借助想象力和修辞手法对自然景物进行夸张、夺目的描绘,创造出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形象。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他将庐山瀑布比作连绵不绝的银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宏伟壮观的景象;在《赠汪伦》中,他将忧思化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饱含感情的文字让人感到悲壮激昂,推波助澜。
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丰富多彩、超乎现实、抒情感怀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其诗作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感受他那种无拘无束的豪情壮志,以及对人生、情感、生命的深刻思考。
李白的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对自然、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第二篇示例:李白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在他的诗歌中,自然意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山水、花草、虫鸟还是天空,都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以下将详细探讨李白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特征。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山水的自然意象。
他笔下的山水景色,或雄伟壮丽、或清丽秀美,总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李白诗常见意象解读
李白诗常见意象解读
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丰
富的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解读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1. 星空
李白的诗中经常出现对星空的描写,这象征着他豪迈奔放的气
质和对自由的追求。
星空给人以广阔无边的感觉,启发人的想象力,代表着追求理想和不受世俗束缚的精神。
2. 酒
酒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在他的作品中,酒象征着热情、豪迈和自由,酒能使人忘却忧愁和痛苦,释放心灵的束缚,体现了
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山川
山川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描写对象,对山川的描绘多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山川给人以壮丽和庄重的感觉,代表了自然的力量和永恒不变的真理,同时也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情感。
4. 马
马是李白诗作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马象征着快速、奔放和自由的精神,与李白自身的人生态度不谋而合。
马在诗中常被描绘为奔腾飞驰的形象,代表了诗人对于自由与冒险的追求。
5. 故乡
在李白的诗作中,经常出现对故乡的怀念和追忆。
故乡象征着温暖、亲情和情感的寄托,是诗人思绪回归的归宿。
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和对远方的思念。
通过解读李白诗中的常见意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义,也展示了李白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个人情感。
阅读李白的诗歌,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那磅礴壮丽的诗境,领略到他一代宗师的诗词魅力。
李白诗歌的壮美意象和优美意象
李白诗歌的壮美意象和优美意象
1.壮美意象:
(1)大自然:江河、山川、长空、星辰、湖泊、雪峰、黄河、
太行山、青海湖、黑河、黄河滩、清溪流、滔滔江水、秋水、青山绿水、碧波荡漾、烟波浩淼、滚滚红尘、白鹭洲、芦花发、梦幻泡影、清风明月、万里悠悠、春雨绵绵、夕阳西下、烟雨迷蒙、碧空如洗、海上生明月。
(2)人文景观:寥廓山城、破垣故国、锦绣江南、绮陌繁华、
碧落黄泉、烟花三月、绿荫河岸、清江映月、碧海潮生、江山如画、长安街头、青山绿水、烟火芳菲、沧海桑田、烟雨迷蒙、芳草碧绿、烟笼寒气。
2.优美意象:
(1)大自然:青山绿水、湖光山色、芳草青青、清风轻拂、春
花秋月、月华如霜、星河长虹、烟波浩淼、晴空万里、碧空如洗、满天星斗、滚滚红尘、秋水伊人、清风明月、碧波荡漾、夕阳西下、芦花发、梦幻泡影、万里悠悠、春雨绵绵、烟雨迷蒙。
(2)人文景观:江山如画、锦绣江南、烟花三月、绮陌繁华、
碧落黄泉、长安街头、烟火芳菲、沧海桑田、烟雨迷蒙、芳草碧绿、烟笼寒气、清江映月、碧海潮生、寥廓山城、破垣故国、绿荫河岸、白鹭洲。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论盛唐气象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
孟子曾云:“无良者三寸,有德者千里。
”在世界文学史中,李白是典型的豪侠史诗或者一
位传奇的知识分子,他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在豪侠的气度上,以及在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抒
情上,这在他的《长安夜行》诗歌中体现的非常突出。
“满目蒹葭苍苍,天地阔无边;崇山紫紫出,悬崖日日新。
”这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描绘
了盛大的城市景观。
李白以一种感性而理性的视角,酣畅地描绘出“满城春色宫墙柳”“汉上
白日五云起”的盛世繁华,这一耐人寻味的文笔,是受盛唐诗人盛放的诗风所影响的。
而李白在诗中也历数了长安的风土人情:“凭谁问,此地是何方。
大道如青天,我独行其间,信步群物到人家。
群物俱归尘,尘馀成烟雾。
世事一场大梦,梦觉流年不可断。
”这
段诗中,融合了“长安”周边徐徐而自然的风景,而“世事一场大梦,梦觉流年不可断”也是
言犹在耳,弥足珍贵,可谓是巨大的文字之绝唱。
再来说下李白诗歌创作中的长安意象,可以说,李白对长安的描绘可谓全面而又精准,他
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城市的繁华与热闹,长安的集市繁华,还有那种不可一世的安宁,它
不仅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也歌咏了古人追忆过去的伟大及不朽的历史痕迹。
总而言之,在盛唐诗人范围内,李白以其灵性的文笔和诗句,对长安形象的表述淋漓尽致,他在抒情的同时也因地制宜,唱尽了千古的长安的繁华及历史的久远,留下了一份不朽的艺术气象。
浅析李白诗歌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诗歌中的⽉亮意象浅析李⽩诗歌中的⽉亮意象 ⽉亮意象在李⽩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李⽩诗中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张扬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
⼀、李⽩诗中⽉亮意象的精神内核 “意象”是⼀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表达中的⼀种⽂化情感的郁结,是作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特定的“情感和意味”,⽤语⾔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够引起读者的⼼理画⾯和“⽂化”回忆的某种物象。
“⽉”这⼀意象经过⽆数⽂⼈长期锤炼,使其意蕴深厚,情感丰富,表现⼒极强。
唐代诗⼈李⽩可谓写⽉的圣⼿,在其近千⾸诗作中,涉及咏⽉的达300多⾸,在这些诗歌中诗⼈携⽉同⾏,揽⽉寄兴,在他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别开⽣⾯。
李⽩诗中出现的千变万化的⽉亮,给⼈的不再是抽象的知觉,⽽是⼀种审美意象,借此传达出幅幅⽣动的画⾯和种种真挚的情感。
李⽩与明⽉之间,可谓⽆隔;也只有像李⽩这样写明⽉,才是真正的不隔。
中国⽂化思想中向来缺少⼀种张扬⾃我个性,伸张主体意志的精神,即使在偏重于表现⼈的精神和⾃由的⽂学界,也还是弥漫着浓厚的伦理⾊彩和功利主义倾向。
在这种只重视“⼤我”⽽忽略“⼩我”的传统中,李⽩意象中所体现出的这⼀精神就更加珍贵。
⼆、以明⽉抒发⾃⼰的豪情壮志 皎洁的⽉⼉往往象征着诗⼈理想的境界,寄托着诗⼈的雄⼼与壮志,这恰是诗⼈所处的时代精神在他⾝上的典型流露。
如明⽉、素⽉、皓⽉等都暗⽰着诗⼈的⼈⽣追求和⼀⽣为之奋⽃的理想。
李⽩⼀⽣钦慕鲁仲连、张良、范蠡这样的英雄侠⼠,希望能像他们⼀样,为拯世济难⽽出,建不世之功,然后舍弃荣华富贵,拂⾐栖隐⼭泉。
在“⽉下飞天镜,云⽣结海楼”《渡荆门送别》的壮观景⾊中,带着半轮峨眉⼭⽉,诗⼈仗剑去国,远游家乡。
在《古风》五⼗九⾸中,他发出了“明⽉出海底,⼀朝开光耀”的呼声,完成了⾃⾝理想的升华。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是诗⼈酒酣兴发时的豪⾔壮语,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昂的⾳调,在⿊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的霞光,让我们分明感觉到诗⼈对⾼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何等的洒脱。
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
浅议李白诗歌的想象色彩(梁晨曙)(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08级)【摘要】:李白,他是中国诗坛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想象神奇,变化无端,句式长短错落,诗风雄奇奔放飘逸。
特别是李白诗歌善于运用神话、幻想和夸张的想象,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通过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伸缩来表现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以及同黑暗现实的尖锐矛盾,处处显示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李白诗歌想象李白(701—762),字太白,是盛唐诗歌的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是中华文学宝库中浓浓的一笔。
他以其高超的创作技艺,非凡的创作手法,个性鲜明的创作风格,创作了一首首优秀的作品。
他所遗留下来的千余诗篇,或雄奇瑰丽、变幻多姿;或豪迈粗犷、不拘一格;或轻盈洒脱、清丽可人,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高度赞扬了李白诗所具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他的诗歌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
其中强烈的想象色彩则是最主要的方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形象宏伟,气势磅礴,都是传颂千古的名诗佳句。
这类诗篇,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高度统一,创造了继屈原后,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史上的又一高峰,将诗歌的想象色彩推到了一个极致。
一、李白诗的想象具有丰富多样性李白不仅遵循着这一艺术规律创作了他的浪漫主义诗篇,而且引人注目的是,李白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并且是超凡的,他想象华山的仙女:手把荷花,裙阔带当风,在空中飘然而行。
在《鸣皋歌送岑征君》中,诗人更是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鸣皋山冰封雪飘;山高水深的艰险环境:河水汹涌澎湃,冰块参差如龙鳞如刀的小船难以径渡;山势高峻,天籁嘈嘈;白雪盖天涯;有如大风吹海掀起的层层波涛;山峰直耸入天,星挂山崖;那山势使猿熊惊颤吐舌,使巨石丧魂落魄、群相呼号。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
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李白古诗中的漂泊意识浅析李白的漂泊意识具有鲜明的特征,他既有被现实逼迫下的漂泊心态,更有一种独特的自我放逐的漂泊意识。
漂泊意识是人们心灵无所皈依的时候而产生生命的漂泊流离之感。
生活的动荡变迁,人生的短暂和磨难,事业的蹉跎,都会促使漂泊意识的产生。
就李白而言,终其一生都在漂泊之中,有进京干谒求官的时候,有安史动乱乱离逃难的时候,也有被皇帝放逐贬谪的时候,更有出翰林后千金散尽,从璘兵败贬谪夜郎的时候,最终客死异乡。
李白的诗歌正是其漂泊者的心声,表现他对命运、对信仰、对生存的焦虑以及对国家与个人未来前途的恐惧、忧伤。
一、诗歌意象中的漂泊意识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一定会注意到其中寂寞冷清的意象,也许通过对这些富有特征性的意象分析,可以使我们更从精神上把握李白倾诉漂泊流离的痛苦和忧思。
一是愁猿意象。
猿猴哀鸣益增漂泊在外的愁绪,猿猴悲啼的意象,在漂泊诗中增添了哀伤悲戚的气氛。
李白漂泊诗有很多“愁猿”意象的运用,天宝十三年(754)以后安禄山逆迹已露,将带来天下动乱,诗人满怀忧情,由因至德年间皇室内讧,永王兵败丹阳,诗人因此遭受被判流夜郎的不平待遇,心态转趋悲观低沉,这增加了他更浓烈的漂泊心态。
其所作《别山僧》云:“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别离在即,各自又要踏上漂泊之旅,万般愁绪,辗转难眠,一夜猿啼更添别情。
在李白诗歌中“愁猿”的意象,多为悲凉哀戚,在历经漂泊沧桑、饱受风霜之余,愁猿哀啼益发令人肠断。
二是流水意象。
李白将流水意象广泛运用于诗作,有以水流四海比喻思念不绝,有以一水两端比喻相隔遥远,有以流水消逝不返象征别时容易再聚难,有以水面的茫茫与冷清比喻漂泊心境之的茫然,水意象在李白漂泊母题诗歌创作中扮演着多元的角色和功能。
天宝十三年李白与王屋人、魏万相遇于广陵,二人同舟漂泊秦淮、上金陵,二人相别时李白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云:“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以黄河入海无边无际以喻羁旅漂泊思念不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