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
八下语文1藤野先生优秀教案
5)流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6)陌生: (mò);不熟悉 7)不逊: (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8)畸形: (jī);不正常的形状 9)匿名: (nì);不具名或隐藏名字
10)疑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11)杳: (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见: (piē);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 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 对表达句子的 意思有什么作用?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 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 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 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 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 境,而“到别的地方看看”。这也就是作者想要离 开东京的原因。
日军暴行的图片
“ 电 影 事 件 ” 油 画
5、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的深厚情谊的。 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 感“悲哀”“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词“惜 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 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 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 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重点探讨
1、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 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分析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 国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
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弃医从文
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
3、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 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 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1)检查添改讲义 --表现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指出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他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 心 --表现了他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1《藤野先生》
藤野,名严,全名 藤野严九郎。1901年 10月,藤野先生应聘 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 讲师。1904年7月6日, 即鲁迅到仙台前两个 月,藤野由讲师升为 教授。
藤野先生与两个儿子合影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 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 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 文艺运动。
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怀念与感激
主题探究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仙 台弃医从文呢?
(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 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 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 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 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 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 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 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 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 在学跳舞。”
1《藤野先生》课件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 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无非”一词流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 之情。
“头上盘着辫子……实在标 致极了”怎么理解?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 “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 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 学生的鄙视和反感。
1、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学者形象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 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正直热忱、工作认真 负责、一丝不苟 没 严格要求、循循善 正 治有 诱、尊重科学 真诚关怀、正直 无私、热情 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说说你最尊敬的或 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
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 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 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 的事。
绯红( fēi hïng ) 发髻(jì ) 挟着(xié) 标致( biāo zhì ) 解剖(jiě pōu) 落第( luî dì ) 诘责( jié zé) 不逊(bú xùn) 托辞(tuō cí) 杳(yǎo)无消息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î)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直学 民 热严 族 诚谨 偏 见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
3、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1)匿名信事件—— 个人、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2)看电影事件—— 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 极大伤害
4、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 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 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 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 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 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 国强盛的愿望.
藤野先生(1)
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 文 写 于 1926 年 , 回忆了1902—1906年 留学日本的片段。鲁 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 救民,但后来却弃医 从文了,我们来认识 一下鲁迅思想变化的 原因。
背景
1898年,18岁的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鲁迅学习成绩优异, 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选择学医, 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 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 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 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 迅的解剖学成绩及格,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 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 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他受到极 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 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 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爱 国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去 仙 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 国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水户:
在仙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 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 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 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 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 强的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藤野老师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藤野先生课文篇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收录于《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与他的老师的故事。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无尽的怀念和崇敬。
在这一篇文章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藤野先生没有把鲁迅先生当成低人一等的人,而是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知己,要知道当时鲁迅先生的周围都是日本学生或者是不学无术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不愿意与鲁迅在一起,可是藤野先生却并没有这样的歧视。
他不仅安顿好了鲁迅先生的衣食住行,而且还关心鲁迅先生的学习,要鲁迅每个月都把讲义拿给他看,在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藤野先生用各种方法挽回,还送给鲁迅先生一张照片。
我不禁想到,人和人之间就应该有这种真诚的感情啊,真正的感情并不是建立在血缘,不是建立在地域,不是建立在所谓的社交关系上的,而是我们之间的心灵和思想要彼此相通,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他们虽然并不是一个国籍的人,在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前,也没有什么交集,可是藤野先生却依然把鲁迅先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这可见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如果藤野先生没有做到平等待人,那么藤野先生可能就会错失一个好的学生,错失一名好的朋友,而鲁迅先生也不能得到好的老师的教导。
所以我们要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结交更优秀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也再一次更深刻的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的原因。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匿名性事件,所谓匿名信事件就是鲁迅先生在心态优秀的时候成绩优异,可是其他日本学生却认为中国人一定是通过作弊取得这个分数的,并且极具奚落的给鲁迅写了一篇匿名信。
这时,鲁迅先生感受到了极大的人格侮辱,虽然后来藤野先生出手当鲁迅先生解决了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依然给鲁迅先生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1.藤野先生
2.背景链接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专科学校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 情谊。后来鲁迅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
4.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副词对句意表达的作用。 (1)东京也无非 是这样。 ..
“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 成恶浊气氛的厌恶。
(2)实在 标致极了。 ..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
修饰“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地表达了
13.作者为什么强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说明作者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他
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 自己同胞不觉醒时的痛苦心情。
14.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有哪些启示? 个人命运往往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C.教诲 (huì ) 解剖 (pōu) 匿 名(nì ) 油光可鉴 (jià n) . . . . D.宛 如(wǎn) 烂熳 (mà n) 芦荟 (huì ) 深恶 痛疾(è ) . . . .
(A项“抑扬顿挫”的“挫”应读cuò ;B项“畸形”的“畸” 应读jī;D项“深恶痛疾”的“恶”应读wù)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
“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 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 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 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 ,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
1 藤野先生
鲁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迅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
留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学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日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本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的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阅读1-3,回答问题。 在东京
所见所闻: 赏樱花、学跳舞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
朽
所 感: 失望、厌恶之情
这是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 句话相呼应。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这样” 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 句在有什么作用
藤 野 先 生
鲁 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 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 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 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集《朝花夕 拾》,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 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
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
“无非”是只不过,表达作者对东京 的失望之情;
这句话引起下文对东京的描写,也 为写作者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实在 标致极了”怎么理解?
句中“标致”是反语,在这里是“丑陋” 的意思,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 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
《藤野先生》1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 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 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 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 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 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 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 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 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 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 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 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鲁 迅
鲁迅(1881—1936)生 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 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 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彷 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先生。
形散神聚
鲁 迅
第 三课 时
学会 整理
课文语言探究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 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 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 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 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1《藤野先生》好课件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 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 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 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 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 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 意味.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 “因为”替代吗?
选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 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可要认真读书,做好准备呀
爱的大纛,你从中 爱谁?为 学到什么? 什么?
以“通过——(xx描写\事 件),表现藤野先生______的性 格特征或品德。”
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白描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பைடு நூலகம்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 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 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 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 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 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 些内容?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
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 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 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 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 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 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 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写作训练 要求:用白描手法描写以下图片上的
人物。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 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 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 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 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 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1藤野先生
国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速读4-35自然段, 6分钟后示疑解疑。
“我”在仙台遇到什么事件?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明确:
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 犯(24—28); ②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 尊心受到严重挫伤(29—31)。
使“我”的志向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 文艺运动。
明确
4 “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有
件事(第11-23段) ①为“我”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热诚、正直) (治学严谨) ②为“我”纠正解剖图;
(热情诚恳) ③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严谨求实)
藤野先生品质: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没有狭隘民族偏见。
情感解析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 一直怀念藤野先生,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则 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 感人。
当堂训练
请同学们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 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 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 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 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 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藤 野 先 鲁生
迅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通过品读、思考和相互研讨,学习 通过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 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 作者对老师的感情。
相识
请同学们齐读第6、7自然段,同时思考鲁 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 描写?4分钟后大胆举手回答。
1、藤野先生
正直 热诚
治学严谨
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具有求实精神 没有民族偏见
3、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 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请根据地点变化, 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 离开仙台后。 (4)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 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 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 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1、先在东京留学,后到仙台学医,最后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2、A、因为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作 者对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感到憎恶、失望和不满。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 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B、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 光可鉴”,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反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 “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 生“的确漂亮”,作用: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 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失望和不满的感情。 3、原因:“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 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4、鲁迅的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 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1.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及亲人对他们交往的回忆
1、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 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 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 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 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 另眼看待。
2、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 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 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 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 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 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 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 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 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多写文章
3.读38段最后一句话,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 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
4.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 有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 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 明继续奋斗。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 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 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 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 意义。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 用自己的话概括。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4、匿名信事件 5、看电影事件 6、我与藤野先生告别 7、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 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1《藤野先生》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 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 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 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 狭隘的青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 讽刺意味。
疾 wù jí
记 一 记
烂 熳: 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绯 红: 红色 鲜 红。 顿 挫 :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低 转折和谐悦耳。 宛 如: 好像。 标 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流 言: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驿 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休 息,住宿的地方。 客 死: 死在异国他乡。
2、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 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 道。”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
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 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 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 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 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 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 心里是伟大的。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3、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
(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 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 别人疑心是扒手。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4、写“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 请作概括。并说说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4 件事(第11-23 答:“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有 段) ①为“我”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热诚、正直)
暗线: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思想感情的变化)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 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 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八下第1课《藤野先生》
在东京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 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 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 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思考
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 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 学生”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 白昼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 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 他们。
鲁迅1904年4月在东京弘文书院的毕业照
雕塑《鲁迅与藤野先生》
在东京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 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 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 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 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 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北京 C、在_____________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感激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年3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 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1904年9月到仙台的 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 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 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 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 1912年2月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 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 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弃医从文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 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 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 化了。
1《藤野先生》.讲解
4.精读第38段,思考: “良心发现”指 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 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 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 文人。
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 何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 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 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 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 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 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 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 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 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 者弃医从文。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 “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 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推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 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 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自喜、 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 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 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
鲁
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 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藤野先生
写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 怀作陪衬。
匿名信事件
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 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 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看电影事件
是我与藤野先生分别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国民的不觉悟
爱 国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 学医救国 。 “变化”指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 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 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 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 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 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 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 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 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 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 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 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 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 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 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 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 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 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丰硕的成果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 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 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 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 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 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 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 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 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零年五月十六日
1.藤野先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绯”应读“fēi”。
语文课件
2.(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曾经一度携款外逃,杳.无.消.息.的贪官,在公安部“猎狐行动”的 打击下,现在惶惶不可终日。 B.作为一篇微型小说,如果在情节上不能做到起伏跌宕,抑.扬.顿.挫., 就不足以吸引读者。 C.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D.有些领导经常公款吃喝,还美.其.名.曰.什么这是工作便餐,老百姓 对此非常不满。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示例:(1)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
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
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
语文课件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 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 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 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 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 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 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 地看着徐老师。
悦和兴奋。
语文课件
12.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做简要赏 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 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鲁迅先生曾说过,给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三位老师。
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其次是革命家章太炎,还有一位就是异国的藤野先生。
(板书课题)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进鲁迅的《藤野先生》。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
2、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篇文章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朗读课文,本文依据时间和地点的转移组织材料,请按“去仙台前”,“在仙台”,“离开仙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3段):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四、深入探究——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
1.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
(第6自然段)“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2、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
(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过渡: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
投影显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热诚正直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治学严谨(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了解女人裹脚治学严谨求实
藤野先生的品质: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
3、提问: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可以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哪些借鉴呢?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明确:以上四例都是写实。
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经历的实事,既可信,又耐人寻味。
这些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为人正直热诚,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4、“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影响: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
应该说,鲁迅先生
5、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思考“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感激与怀念
(37段)“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个。
”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
【“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因素很多,而“看电影事件”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从上述两件事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
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
因此,鲁迅对他
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
6、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线:回忆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
)
暗线: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思想感情的变化)
五、品味语言
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
讽剌意味。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
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讽刺
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
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精通时事——他们“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讽刺了一些“清国留学生”
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生活丑态。
)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是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意味。
)
(4)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正人君子——这是反语,用来讽刺那些为军阀正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人。
) 2、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却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
(从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可以看出: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
六、主题探究
1、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作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则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
)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呢?
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
七、小结(本文中心)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