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案例
浮力的应用教案
浮力的应用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推荐的浮力的应用教案(共含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浮力的应用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决定于和;如果物体上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如果物体漂浮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考: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轮船是用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 , 浮力从而达到漂浮在水面上的。
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3、浸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从而能上浮、下沉或悬浮。
气球与飞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的。
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视频展示: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设疑: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二)新课学习讨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漂浮、悬浮和下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浮力教学设计篇12教学目的:1、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通过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测量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乒乓球、铁块、水、烧杯、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展示一组图片: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的水面,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气艇为什么浮在空中,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产生?(二)、进行新课:演示实验1: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乒乓球为什么能从水里浮上来?是谁给它的作用?总结:物体静止时受平衡力,物体重力竖直向下,平衡时还应受到竖直向上的力,施力物体谁?是水或空气。
表明浸在液体内部或漂在液体表面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向上的托力。
物理学中力把这种力叫浮力。
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符号:“F浮”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思考:根据浮力的定义及压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乒乓球从水里浮上来,说明浮力的方向向哪?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思考: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演示实验2:把铁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铁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铁块受浮力作用吗?活动10.9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猜一猜: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实验器材设计与实验:比较铁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浮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浮力》教学设计《浮力》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浮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浮力及其方向;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乒乓球、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小木块、水、酒精、食盐水、砂石适量、饮料瓶、水桶。
【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教师提出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物体漂在水面上如:鸭子、轮船……同学们想过这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穿上救生衣便不会淹死了,你们想过吗?今天我们一块儿来研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学生活动一: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其方向各组同学分别把实验桌上的不同物品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乒乓球、木块为什么浮在了水上。
根据我们学过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请同学们自由回答,找学生代表上讲台画出受力分析。
教师总结:对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不对的同学给予鼓励指正。
从而得出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实验中,石块、橡皮泥沉入了水底,沉入水底的物体受浮力吗?请你们利用手中的器材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各组同学分别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对不知如何的学生给予点播。
实验做完后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
得到一个求浮力的公式F浮=G-F液[设计说明: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确实要受到浮力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
浮力教学设计15篇
浮力教学设计浮力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浮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将气球和铁块分别扔到水里会怎样?但同样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就不会下沉?如果制成潜艇却还可以浮沉自如,又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对浮力已有一些了解,通过情景激活学生脑海里的知识。
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使思维发散。
通过所列举的现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讲授新课1.研究什么是浮力学生研究:把乒乓球压入水中。
观察乒乓球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设计意图: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做好铺垫。
)过渡: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显然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但是,像石块这样的东西在水中下沉,是否也受浮力的作用呢?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
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通过实验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一种方法,并通过观察再次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
浮力教案【优秀5篇】
浮力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浮力教案【优秀5篇】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浮力的教案1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浮力的教案1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教学用具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时安排1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1.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2.观察教材中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二、新教学[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一等奖3篇
《浮力》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6学习目标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会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浮力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学习难点求浮力问题时阿基米德原理或浮沉条件的选用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请完成下面的填空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1)决定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一般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___,一个是竖直向上的___,物体在液体中是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2)对于实心物体,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3)具体关系分析如下:3.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排水量=轮船和载满货物的总质量(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浮力: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典型例题解答:【例1】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
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g)。
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
【提示】(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2)因物体浸没,所以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3)因物体悬浮,所以盐水的密度和物体的密度相同。
【例2】把重5N、密度为0.9×103g/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N,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水的密度为1.0×103g/3)。
浮力教案【4篇】
浮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浮力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看完了没有?二、先学(一)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二)学生自学教材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过渡语:合上书,自立完成自我检测(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
浮 力 教学设计(精选4篇)
浮力教学设计(精选4篇)浮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熟悉浮力及其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试验探究熟悉浮力。
2.经受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擅长观看思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探究熟悉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演示试验器材:氢气球、大烧杯、红毛线、演示小桌、水﹑预备一组与同学所用完全相同的试验器材(便于同学上讲台演示试验方案)。
同学试验器材: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铁块、细线。
【教学设计】1.为了使同学更深刻地感受、领悟浮力,本节课设计了两个探究试验,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
做好分组试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但对学校同学而言通过试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试验对同学的试验技能要求较高,在试验中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g、f拉、g桶、g桶+排水),记录六个物理量(g、f拉、f浮、g桶、g桶+排水、g排),大部分同学对于这么多的物理量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再加之试验误差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于是在教学中实行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两个物理量分开测量再汇总的方法,即通过探究得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f浮=g-f拉后,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测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作为反馈练习,将试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并保留表一中的试验数据。
当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不再重复测浸没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重点进行收集和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二。
最终将表一和表二的试验数据综合到一起,即表三。
汇总全班的数据,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繁琐的试验步骤,将试验难点分散,效果较好,也节约了时间。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科学《浮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设计: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生:好!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方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师:你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有关浮力的现象。
〔出示板书:浮力〕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判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师:浮力是阿基米德首先发现的,文彦博利用球能浮在水面上的原理取到了球,那么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的泡沫塑料、木块、钩码、乒乓球、钉子、石头。
如果把我们准备的6种材料放入水中,哪些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呢?生1:泡沫塑料、木块都会浮起来。
生2:乒乓球也会浮起来。
生3:钩码、钉子、石头会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猜测。
现在我们来亲自试一试,究竟我们的猜测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呢?请同学们把材料一个一个轻轻放入水中,一边做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在表格一的“实验结果〞那一行里。
《浮力》教学案例及分析
《浮力》教学案例及分析(夏明莉)【教学目标】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具学具】弹簧测力计、烧杯、水、酒精、乒乓球、石块、橡皮泥、空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配着轻松悠扬的钢琴曲播放人们在死海里看书、打牌的录像片段。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重温《死海不死》中的描述。
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进行新课:1、浮力的概念⑴感知浮力的存在:学生活动:让学生拿一个乒乓球,用手把它按入水中,放手后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和交流,体会浮力的存在。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会他们应用身边的现象来解决物理问题。
⑵测量浮力的大小:教师活动: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分组动手试做。
设计意图: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准备。
⑶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活动:回顾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引出浮力产生原因。
引导学生定性分析。
学生活动:边回顾上一章内容边分析浸没在水中正方体受到水给它的压力,从而归纳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给它的上下表面的压力之差。
并观看浮力产生原因的视频,再次体会浮力的方向及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定情境,引导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物理知识走向生活。
2、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①(游戏)造“船”装物体比赛。
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
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以及谁装得货物更多(不下沉时)?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②(体验)将空饮料瓶慢慢压入水中,通过压力的变化来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浮力教案(精选10篇)
浮力教案(精选10篇)浮力篇1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
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2、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三、教学的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实验探索。
四、教法与学法:作为探究自然科学的规律课,过程一般是本节内容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也不例外,因为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探索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是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五、教学策略教材中是一个探索性演示实验,但由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可见度较小,即使让一些学生上讲台参与,仍不利于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求知心理,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方法教育的实施。
故相应策略: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实验:即有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实验。
2.通过分工合作和多次实验,以筛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液的数值关系,并运用实验验证和归纳法为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
六、教具准备除了教师演示用装置外,还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秤、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塑料杯,塑料盘,胶水瓶,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酒精、盐水三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等。
浮力教案示例之二3篇
浮力教案示例之二浮力教案示例之二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浮力例如之二----密度的测量教学目的:1.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有关。
2.学会使用浮力原理测量物体的密度。
3.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才能,进步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根导线,一个密度较小的物体〔如塑料球〕、一个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铁块〕、一个容器装满水、天平、尺子。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上的图片,引入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浮力探究兴趣。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即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2.解释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可以用于测量物体密度的原理。
Step 3 实验操作〔25分钟〕1.将容器装满水,让学生在水外表放置一个密度较小的物体〔塑料球〕,观察其浮力现象。
2.将密度较大的物体〔铁块〕缓慢放入水中,学生观察其在水中的浮力现象,并与之前的塑料球进展比拟。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小,密度较小的物体在水中的浮力较大。
Step 4 结果记录与分析〔1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用密度公式计算铁块和塑料球的密度。
2.学生将计算结果填写在黑板上,并分析实验结果。
3.与学生共同总结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理解,再次强调浮力与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关系。
Step 5 小结与延伸〔5分钟〕对实验结果进展总结,概括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提问学生:当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时,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多少?Step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浮力与物体密度的理解。
浮力教案示例之二精选3篇(二)名称:浮力教学例如——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根本原理。
适用年级:中学物理〔初中或高中〕材料:1. 水槽或水盆2. 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小木块、钢球、塑料球等3. 线或细线4. 测量工具,如尺子或卷尺5. 计量杯和水实验步骤:1. 在水槽或水盆中装满水。
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
•••••••••••••••••浮力的教案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教案模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浮力的教案1一、教材分析浮力这节内容分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第二学时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第三学时综合运用浮力、压强、密度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但是物体的浮沉,在第一节课的实验教学中就加以渗透,第二节再从理论角度推理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a)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b)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包括原理的建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浮力,体验研究阿基米德原理时运用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结合阿基米德的故事和并进式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真理的热情,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设计思路1、浮力知识的综合性很强。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浮力的感性认识。
但是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需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重要知识;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归纳等。
因此《浮力》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浮力的教学要求一降再降,但是在历届中考中,再简单的浮力题,得分率也相当低。
2、教学设计针对学生的特点今年我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非常薄弱,不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没有建立起物理的思维模式,对物理学习存在为难情绪。
而物理教材又特别讲究知识体系、科学严谨,是一门很严肃的科学。
但是这种道貌岸然的面孔却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现状也就迫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灵活使用教材。
它古板,你想办法让它生动,它严肃,你想办法让它活泼。
以下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
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二物理浮力教案【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优秀9篇)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一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
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学生探索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浮力学习的兴趣。
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自觉组织观察、实验、解决问题。
经多次多种实验,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得出的结果。
(四)技术准备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演示材料:课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
提问:什么是浮力?(二)学习新知1. 感受浮力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慢慢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
(小组学生轮流试验)学生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回答)总结: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2. 测量浮力的大小1)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实验器材)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
2)总结学生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实验。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
浮力的教案(优秀9篇)浮力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教学准备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重点难点重点:有序进行实验。
难点:了解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教学过程一、猜测沉浮的物品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二、实验猜测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三、幼儿进行实验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四、揭示实验结果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五、拓展活动:死海的秘密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教学反思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
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
浮力教学案例
课题第一节浮执教力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教学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目标 3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重点理解浮力的产生的原因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理解浮力的实质和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演示水槽、乒乓球、木块、石块、弹簧秤( 各一个 ) 、自制蜡块、教具学生石块、弹簧秤、水槽、细线。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提问: 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 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 A 、 B、 C、 D 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新课: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三.新课讲授1.研究什么是浮力【演示 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
【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据P176 图 12-1 实验研究得出浮实验研究浸没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在液体的物体教受到向上托的力。
F 浮=G-F (称量法)学力(浮力)2.讨论物体沉浮的条件过如右图:程F浮 <G(下沉 ) F 浮=G(悬浮 ) F 浮>G( 上浮 ) F 浮=G(漂浮 )设3.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计【演示 2】:如右图 1 甲、乙【分析】:如右图 2图 1-甲图 1-乙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F 浮=F 向上 -F 向下;方向:竖直向上。
图 2【演示 3】:如右图3:(反证浮力产生的原因)。
4.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如气球四.小结;五、练习 P178 1 、 2、3、 4、5。
六、作业:本节《同步练习》课题第二节阿基米德原执教理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教学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目标 1.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2.利用浮力的实质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教学设计案例
《浮力》教学设计案例《《浮力》教学设计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浮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五课。
前四课,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
本课开始,学生将把注意力放在浮力上,来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也为下一课学习《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打好基础。
本课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感受浮力”“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和“解释上浮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
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
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五、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乒乓球、量筒。
分组实验:泡沫塑料块、小钩子、烧杯、细线、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乒乓球,问:松手会怎样?预设: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会掉下来。
2.说明:乒乓球由于地球的吸引而有一个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会往下落,我们用一个图示来表示。
(板书)3.演示:(松手)现在乒乓球由于重力掉到了杯底,在不倾斜量筒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取到乒乓球?预设:加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浮力》
一、教材分析
材对未来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学生也给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是接收知识的机器,他要积极参与到里面。
所以学生对这种课比较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阶段也是物理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培养兴趣,有兴趣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同时浮力概念比较抽象,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从实验中区探讨,得出结论。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通过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4.通过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历探究过程,通过探究了解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活动内容
活动者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
看课本P75图9—28,你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回答(a)、(b)、(c)、(d)四个图中的问题吗?
教师活动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知:
提出问题:什么叫浮力?课本上的定义包含哪些意义?
学生个别回答。
(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
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受到浮力的例子?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汇报。
(一般只能举一些漂浮的例子)
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进一步引导:用铁桶吊水,装满水的水桶在水中会下沉。
比较水桶露出水面前、后,手用力的大小。
说明了什么?
活动:9.8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盛有水的烧杯、细线、橡皮筋等。
讨论:怎样用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哪一种最合理?最可信?(用手来感觉、用橡皮筋来拉、用弹簧测力计来准确地测量等)
分组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问:当铁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减小的数值有什么意义?(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活动:9.9 浮力的大小
教师提供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烧杯、细线、小塑料袋等。
分组实验: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出装满水(袋内无空气)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分析:装满水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零,说明什么?装水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的水多少与装在塑料袋里的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F浮=G排液=m排液g=ρ液V排液g
说明: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状态、在液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三)、课堂小结:
1.什么叫浮力?其中“浸在”的含义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怎样?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
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测量或计算浮力的方法?
师生互动
(四)、课堂练习:
完成《边实验边学习》P98—“科学内容”的基本概念
(五)、作业布置:
1.家庭实践活动:把一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中和盐水中,观察并记录你所看到的现象,作出初步的解释。
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P100,1—6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引领,以探究释疑,循序渐进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整节课气氛热烈和谐,经预设和未经预设而生成的动态资源都被有效地利用,学生充满了热情,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但笔者有两个遗憾:一是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时有几个动手能力差、不善言谈的学生明显游离于群体之外,没有兼顾到他们。
二是课堂是按照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放程度不够,对于部分探究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来说缺乏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只有不断地开展探究研究,才会使新课程下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