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失的心理营养

合集下载

浅谈心理营养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营养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浅谈心理营养理论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作者:陈慧萍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7年第03期摘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除了要有足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保障以外,还需要满足心理健康发展的精神条件。

心理营养就像生理营养一样,是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必要的生长要素。

本文从心理营养的意义与基本理念出发,分析探讨心理营养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旨在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心理营养;心理咨询;冰山理论心理营养,是相对于“生理营养”而言的。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除了要有足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保障以外,还需要满足心理健康发展的精神条件。

而在心理学界,“心理营养”是由林文采博士于2008年正式提出来的。

心理营养理论的提出,是萨提亚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化,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萨提亚理论,同时为心理咨询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

一、提出心理营养概念的意义参加了两次林文采博士的课程培训后,从课程的培训中可以感受到,“心理营养”和“冰山隐喻”在众多的心理咨询理论中让人耳目一新,从而在各种心理咨询技术中打开了一扇窗,开阔了心理咨询师的眼界和思路。

心理营养理论认为,当儿童缺少了足够的心理营养时,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良、行为偏差的问题。

心理营养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元素,如果幼年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那么孩子在之后的一生中会出现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二、心理营养的基本理念心理营养就像生理营养一样,是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必要的生长要素。

那么,心理营养都包括哪些内涵呢?它们又是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挥作用呢?以下,笔者将作简要介绍。

(一)0—3个月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1)无条件接纳;(2)NO. 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因为刚刚出生的孩子没有自我概念,他与外界所有的联系都必须依赖父母的帮助,并且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从而让孩子感受到他是最重要的,这为孩子以后在建立安全感方面打下重要基础。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请先平静心情,用一分钟的时间回想一下你的个性特点,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每个问题不需要思考太多时间,凭第一直觉回答即可。

选择相应字母填写在每个题目后面:a=没有,b=有点符合,c=非常符合。

开始测试1、我感觉心里难受但说不清楚。

2、再难过的事情也要憋在自己心里。

3、我心里难受,但不会让别人看出来。

4、有时候我微笑时,心里却可能是难过的。

5、我害怕别人看到我难过。

6、和别人说自己难过的事情是不好的。

7、当和其他人产生冲突时,我常常是息事宁人。

8、我是大家心目中的“老好人”。

9、我不希望别人能够知道我的真实感受。

10、别人说我看起来平淡。

11、身体上常有不明原因的不舒服感觉。

12、我更看重事情本身发生的逻辑,而不是带来的情感。

13、我想事情容易陷入其中。

14、我认为人不应该过多表达自己的情绪。

15、感受喜怒哀乐对于我来说是件困难多事情。

16、我不喜欢开玩笑。

17、我认为人不应该有幻想。

18、考虑现实非常重要。

19、生活最好固定不变。

20、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感觉很舒服。

21、我不清楚为什么会不开心。

22、我不想太多地去关注别人什么感受。

23、和别人谈道理比谈感受要容易得多。

24、我不想让别人不开心。

25、事情需要按部就班地一点点做。

[计分方法]a=0,b=1,c=2将所有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轻度情感沉默症:得分0-10分。

没有或者有轻微的情感沉默,对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中度情感沉默症:得分11-30分。

存在一定程度的情感沉默症,对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有一定程度影响,内心的痛苦会影响到自己身体状况,以及生活和工作。

重度情感沉默症:得分31-50分。

存在明显的情感沉默症。

对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有明显的影响,内心里的痛苦严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逃避生活,恐惧工作。

对于大部分感情都很漠视,总是不希望任何人的感情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类似于无欲无求,对什么都不渴望,对什么都不要求,对什么都没兴趣……情感缺失表现:(一)情感淡漠:对于大部分感情都很漠视,总是不希望任何人的感情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类似于无欲无求,对什么都不渴望,对什么都不要求,对什么都没兴趣。

营养缺失会对情绪状态造成哪些影响

营养缺失会对情绪状态造成哪些影响

营养缺失会对情绪状态造成哪些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关注身体的外在健康,比如是否感冒、是否受伤,却容易忽视内在的营养状况对我们情绪状态的影响。

其实,营养缺失就像是一只“隐形的手”,在不知不觉中操控着我们的心情。

当我们的身体缺乏某些关键的营养素时,情绪可能会变得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

比如说,缺乏维生素 B 族,尤其是维生素 B6、B12 和叶酸,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抑郁和疲劳。

维生素 B 族在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调节。

神经递质就像是我们大脑中的“信使”,负责传递各种情绪和感觉的信号。

如果“信使”的工作受到了阻碍,情绪的传递和调节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可能会变得容易烦躁、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

再来说说铁元素的缺失。

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

当身体缺铁时,氧气的供应不足,大脑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易怒等情绪问题。

想象一下,大脑在“缺氧”的状态下工作,就像一台缺乏燃料的机器,怎么能高效运转呢?我们可能会觉得脑子变得“迟钝”,对一些小事情也容易发脾气,情绪变得难以控制。

还有一种常见的营养缺失是钙的不足。

钙不仅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还在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体内钙含量较低时,我们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出现失眠的情况。

缺乏钙会让神经系统变得敏感和过度兴奋,就好像我们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无法放松下来,情绪自然也难以保持稳定。

除了上述几种营养素,蛋白质的缺失也不容忽视。

蛋白质是身体的“建筑材料”,同时也是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组成部分。

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激素的平衡可能被打破,这会导致情绪波动、易怒和抑郁。

我们可能会感到身体虚弱、没有力气,对生活中的挑战缺乏应对的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另外,ω-3 脂肪酸的缺乏也会给情绪带来负面影响。

孩子的心理营养

孩子的心理营养

孩子的心理营养Randy Pausch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都是在7岁以前获得的,假如一个孩子7岁前各个阶段最重要的心理都能充分获得,今后的成长就会非常健康,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操心。

正如一个孩子只要获得了充足的食物营养,他就会按照成长规律在相应阶段翻身、坐起、站立和走路一样,一切的成长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别人的示范教导和帮助。

0-3个月:对于刚出生(dui4 yu2 gang1 chu1 sheng1)的婴儿而言,TA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有两(zui zhong yao de xin li ying yang you liang)个,首先是母亲对TA“无条件的接纳”,其次是TA能感受到对母亲而言“I’m the No.1 in your life”。

孩子出生后,母亲的体内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激素,本体胺的分泌使母亲对新生的婴儿布满了感情,所以才会毫无怨言、没日没夜地照顾呵护小生命。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母亲的体内没有及时分泌本体胺,就轻易产生烦躁失控的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父亲的责任就更加重要了。

4个月-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安全感很重要的一部分来源于父母稳固的关系,因此孩子3岁前父母最好不要离婚,否则今后这个孩子会一直缺乏安全感。

对三岁前的孩子而言,TA还没完全意识到TA 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会认为自己和妈妈还是一个整体,是共生的,因此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也会时不时跑回父母尤其是母亲身边,等心理上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后再跑开。

对父母来说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等孩子来找你。

有一天当孩子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头都不回地跑开去玩了,说明从那时开始他终于从心理意义上真正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果这段时间父母没在身边,孩子会从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中选择一个作为他的“重要他人”,并对这个“重要他人”产生强烈的依靠以获取安全感。

4-5岁:这个阶段对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

心理不健康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心理不健康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心理不健康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心理不健康可能带来哪些危害?心理不健康很多时候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对他人造成折磨,日积月累的矛盾,烦恼、苦闷无处排解都会对心理造成伤害,时间久了很可能会导致抑郁症。

通常在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是二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一、性格缺陷性格缺陷主要表现为个人生活中总是闷闷不乐,没有因任何事情的变化产生兴奋的情绪,总处于低落的心情状态,当碰到难以处理的事情后,不能够正确面对,反而逃避,情绪会更加低落。

同时对身边的人不排斥心理,不愿与他们沟通。

生性多疑,嫉妒心理严重,甚至会伤害别人。

合计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把他人的缺点无限扩大。

通常此类人在工作中人缘较差,适应能力弱。

二、情感缺陷此类人群在心理不健康中有着重要的比例。

此类人群以抑郁症患者为主,常常处于悲伤的情绪中无法自我调节,生存欲望低,当遇事时不能够自我处理及面对,不能自我调节。

特别有些人在早起后就会感到心情极差、食欲不振,一点小事情就会产生急躁情绪,生活中从不与他们分享。

也没有同情心、爱心。

碰到他人受伤或小动物受伤表现出麻木冷淡的状态,在与他们接触中从不言语,从不参加集体活动,喜爱独处。

2怎样维护自身心理健康1、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们对各种事物,例如劳作、贡献、成就、享受等在心目中都存在好坏与主次之分,这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是非与重要性的评价,有人追求地位,有人看重工作成就,有人着意享受,有人重视经济实惠。

价值观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相当大的影响,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例如追求工作成就的人,他们热爱劳作,热爱工作,在劳作和工作中获得乐趣,有益于身体健康。

而追求享受的人,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切实际的追求吃穿玩乐,在这种错误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常常要遭到挫折,造成心情闷闷不乐,或者牢骚满腹,这些都有害于心理健康。

2、培养优良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特征与人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积极优良的心理特征能促进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乐观、坚强、勤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优良的心理品质,都有利于心理健康。

心理营养01

心理营养01

心理营养:"心理营养"是相对于"物质营养"来说的,是指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被接纳,被认可,被赞美,被尊重等。

还包括不同年龄阶段,他们内心心理成长的规律。

而这些隐性的元素,不同的个体在各个阶段被满足的情况不一,也就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个性差异。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同性格。

不同的性格处世,就形成了不同的命运,也就上演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据精神、心理、医学专家多方面的论证,人的健康成长,除来自对生活的适应、信心、毅力等主观因素外,同样离不开外界赋予的精神"营养"成分,这便是社会、人际、家庭,尤其是父母、老师等营造的无形"精神营养素"。

它对人的健康和成长有着与物质营养素同样重要的作用。

专家认为,这种精神营养素是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生活的质量与品位无不以心理、精神的健全、健康息息相关;它主要来自各方面的呵护、关照和爱。

如人的童年,主要来自父母、亲人之爱;少年时代,则除以上关爱外,还有师长、社会氛围赋予的爱意和成长条件;青年时代,主要来自夫妻之爱、亲人、同事、朋友之爱;而进入中老年后,则主要来自夫妻、子女和整个社会生活、经济氛围、人际关系之爱,即各方面的帮助、矫正、信任、支持、鼓励、荣誉、友情、亲情、爱情等。

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长期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以上的精神"营养素",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严重失衡,严重的还会造成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当然,过多的溺爱与营养过剩一样,同样会起到危害身心健康的负面作用;不当的"矫正",欲速则不达,也会事与愿违,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正常、有益的精神营养素,还来自亲友、同事、朋友、领导的不断帮助、引导和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导向。

社会公德和法律的约束,逐渐锻炼和形成健全的身体素质,坚强的毅力和人格、品质;过于依赖和无视心理、精神营养素都是错误的。

缺爱的人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缺爱的人终其一生都在治愈

缺爱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未能获得足够、稳定和健康的关爱和情感支持,这种状态可能会对其日后的心理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些在童年或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忽视、遗弃或情感缺失的人,往往会在成年后感到一种深刻的空缺感,这种感觉驱使他们在余生中不断寻求治愈和满足。

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1. 缺爱的影响缺爱可能导致低自尊、自我价值感低下、依赖性强、亲密关系困难、情绪调节问题以及对拒绝和失去的极度敏感。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人的内在感受,还会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功能。

2. 治愈的过程对于缺爱的人来说,治愈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它涉及到认识和处理过去的创伤、建立新的自我认知、学习健康的交流和关系模式,以及发展新的情感调节策略。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3. 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可以为缺爱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探索自己的感受、认知和行为模式。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需求,发现自我价值,并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

4. 自我关爱的重要性自我关爱是缺爱治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这包括对自己的接纳、尊重和慈悲,以及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来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

5.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社交网络对于缺爱的人至关重要。

这可能包括亲密伴侣、家人、朋友或支持团体。

这样的网络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在治愈过程中取得进步。

6. 学习新的沟通技巧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缺爱的人需要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

7. 面对挑战在治愈过程中,缺爱的人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恐惧、焦虑、抑郁或关系中的冲突。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勇气和决心,有时还需要专业的帮助。

8. 重新定义关系缺爱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和定义他们的人际关系。

这可能意味着结束那些有害或不健康的关系,以及寻找和建立更加积极和支持性的联系。

心理营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

心理营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

心理营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心理营养即“精神食粮”。

一个从出生时的50厘米左右到高大魁梧的成年人,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栋梁和家庭支柱,成长是惊人的。

身体的健康成长需要充足丰富的物质营养作为基础,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需要充足丰富的心理营养作保证。

凡是获得了心灵成长、精神强大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充分吸取了生活环境中丰富的心理营养。

比如高超的智慧得益于获得了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刺激;丰富健康的情感来源于成长中爱和被爱的体验;坚强的意志是因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完善的个性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中充满了爱和自由……而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青少年学生常见的所谓“心理幼稚症”,其根本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营养。

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明明小时候很淘气、闲不住。

在学校不知道好好学习,只顾着玩。

小学的时候,明明的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每天盼望着放学后和同学玩。

后来,不知是爸爸还是妈妈提议,让明明每天给他们讲故事,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讲与小伙伴玩的事情,也讲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讲每天接触到的新知识和自己的感受。

每次明明讲的时候,明明爸爸和妈妈都认真地、饶有兴趣地听,讲完后,他们都会用鼓励的话表扬明明,还很“不懂”地问他这样、那样的问题,并希望明明能够给他们解答。

于是,明明就会很自豪地、很自信地去翻书本,查资料找答案,也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答案,为的是能够回答爸爸和妈妈问自己的问题。

当明明给他们解答了问題,他们都会感谢明明、表扬明明,并继续“请教”更多、更难、更广的问题,然后明明又信心十足地开始看书、上课认真听讲、问老师,认真搞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自豪地给他们讲解……每天这样做,让明明喜欢上了读书、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增强了。

给爸爸妈妈讲故事,使明明后来成了一个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豁达的大学生。

人的优秀品格不是我们从外界强加给孩子的,而是每个人自身潜在或实际存在的。

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后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这是看完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最大的一点体会。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有好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妈妈。

时常会焦虑的我也需要营养来指引。

很庆幸,我读到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理论和问答两部分。

理论上主要是学龄前各个阶段的需要的营养,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天生气质。

文章大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这也是面对育儿困惑的妈妈们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操作性强,问题能直指痛点。

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很容易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南辕北辙,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从孩子呱呱坠地,他的哭啼声是要喝奶,还是睡觉,又或者是需要抱抱。

这一切父母都将无条件接纳。

孩子和父母构成的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更喜欢直奔主题: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人见人爱、善良勇敢、学业有成。

所以,几乎是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在计划教育方针、教育路线。

我们在用大人的思维在包办着孩子的一切。

当他们不愿意分享时,当他们哭闹时,当他们不听我们的教导时,我们对孩子们辅之以教育。

我们言之凿凿、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在教育。

然而有效吗?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因为父母忽视了,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友好,教育才越有效。

我们需要做的是,平静地和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其次,温和而坚持妈妈首先要对自己做到温和而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接纳自己。

每个妈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孩子,所以不必活在内疚里。

对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事想要放弃时,告诉自己要坚持。

对于孩子的犯错,不大声指责,不讽刺,不带个人情绪,父母要用温和而有引导性的话语和孩子交流。

同时,相比孩子有情绪的表象,妈妈们更应该关注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心理营养的缺失而导致。

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是不是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孩子遇到不称心的事就哭闹,是不是在家里他的哭闹总是能让家人妥协。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成长中的心理抚养
苯体胺
生理上 乳汁
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 在妈妈的眼里,孩子是最 美的,最完美的。 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 都会满足。妈妈心里最大 的满足也是这个孩子。没有 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有的妈妈生完孩子后不分泌本体胺原因有可能是: 1、生理上不健康; 2、心理上有情绪。 此时爸爸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本体胺三个月后就会慢慢消失。
家庭系统基本构成
有问题的家庭关系呈现
冷漠
冷漠
对抗
讨好
夫妻和谐友爱 父母分工合作
祖先 列祖列宗 古圣先贤
父母
孩子
国家 学校
社会 家庭
老师
老师
兄弟姐妹 同学亲友
自然万物
4: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做自己,负责任。人类的天性是想独立自主、做我自己。我有能力去做我自己、能够独立,我有选择的权利,我有自由做我自己,当一个人不能做自己时,会很郁闷!就会凋谢! 孩子本来是想负责任地,只是父母教的,孩子不负责任了,或者是孩子没有机会负责任。孩子依赖一个人,而内心深处却是恨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损害了我独立自主!
青少年出现 问题的表现
人际关系 出现问题
情绪经常失控
偏差行为的出现
早恋
叛逆
自杀率最高 的是青少年
自我缺失
生病
网瘾游戏瘾
独生子女自杀 会要家里人的命
成年的问题源于童年,童年的问题源于家庭。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家庭 环境中寻找到答案。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疗愈;不幸的人, 一生都在疗愈童年。
NO.1 in life 生命中的至重
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NO.1 in life。 孩子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好,可是我很饿,我不舒服,我生病,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那么我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母亲很容易做到,因为分泌一种物质叫:苯体胺

林文采 心理营养 读书笔记--上篇

林文采 心理营养 读书笔记--上篇

《心理营养》(林文采)读书笔记推荐序1:只有她能让我相信: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

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理念有问题推荐序2:一本书,一次成长问:对职场妈妈而言,陪伴是不是质比量重要?答:这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是,“重质”不代表不停说教,而是平静地跟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答: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我对孩子乃至自己的心理基调: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我的最大启发: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们是不会去故意破坏这种关系的。

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我们了解我们想要好好相处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吗?----心理营养自序:心理营养的由来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上篇:基本理念一、五大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尽你所能来满足我、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弥补童年的缺失心理学原理

弥补童年的缺失心理学原理

弥补童年的缺失心理学原理弥补童年的缺失是指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些负面事件或缺失,对其心理产生的一些影响进行修复和疗愈的过程。

弥补童年的缺失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下面将介绍一些相关的原理和方法。

1. 父母形象的再建构:父母形象在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成功与否以及人际关系的形成起到关键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形象存在缺失或负面的经历,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等方式对其进行再建构。

重建积极的父母形象有助于个体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保育能力。

2. 内在化的父母对象:内在化的父母对象是指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他们对父母形象的内化和整合。

这个过程在童年时期发生,而在成年后仍然有可能通过心理治疗来调整和弥补。

通过与内在化的父母对象的情感连接和对话,个体可以满足童年时期未满足的需求,并达到内心和谐与愈合的状态。

3. 自我认同的重建:童年缺失往往会对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形成负面的影响,导致其自尊心低、自信心不足。

自我认同的重建包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自我能力和兴趣等方面。

通过寻找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所在,个体可以建立起更健康的自我认同,弥补童年的缺失。

4. 情绪调节的技巧:经历童年缺失的人往往存在情绪调节的困难,容易陷入情绪低落、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中。

情绪调节的技巧包括深呼吸、身体放松法、认知重构等方法。

这些技巧有助于平衡个体的情绪,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5. 社会支持网络:童年缺失对个体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注来进行修复和疗愈。

建立并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寻找亲友关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社会支持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弥补童年残缺的心理需求。

总之,弥补童年的缺失需要通过建立积极的父母形象、内在化父母对象、重建自我认同、学习情绪调节技巧和寻找社会支持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个体的自觉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也是修复心理缺失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信在积极的努力下,个体可以弥补童年的缺失,实现心理的健康和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价值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价值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身体健康,更加注重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还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质量。

因此,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精神、心理状态的良好程度。

精神、心理健康良好的人们会感到自信、积极、适应力强、不易受挫;而反之,心理不健康的人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沮丧等负面情绪,影响自身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心理健康对生活的影响心理健康是生活的基石。

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学习、家庭、社交等方面的问题。

相反,心理问题的困扰会使人们感到消沉、悲伤、愤怒、疲倦,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各种心理障碍,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至关重要。

1、工作在工作方面,心理健康的人们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能够更好地抵御压力、协调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相反,心理问题的困扰会使人们难以发挥出正常的工作能力,进而造成工作事业的阻碍和失败。

2、学习在学习方面,心理健康的人们通常表现出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相反,心理问题的困扰会使人们失去兴趣和动力,进而影响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3、家庭在家庭方面,心理健康的人们通常有健康的家庭关系,能够精神愉悦地与家人相处。

而心理问题的困扰会使人们与家人产生矛盾、摩擦,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4、社交在社交方面,心理健康的人们通常能够与他人良好地相处,交友广泛,能够适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而心理问题的困扰会使人们由于情绪波动大、沟通不畅等问题,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在人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调节情绪心理健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负面的情绪,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情绪波动过大的不良后果。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答案及解析心理测试题是一种常见的评估个体心理状态和特征的方法之一,通过测量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和选择,可以揭示出人们内心所隐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情感缺失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情感体验的缺失或减弱,常表现为冷漠、无情和情感迟钝等症状。

下面是一些情感缺失症心理测试题目及其答案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心理问题。

题目一:以下哪种情感你认为你最难抒发?A. 愤怒B. 悲伤C. 喜悦D. 爱答案及解析:A. 愤怒: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释放自己的怒火。

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常常对愤怒这种负面情感失去了感知和表达的能力,因此很难通过表达愤怒来解决问题。

B. 悲伤: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对悲伤情绪的体验较少。

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对悲伤感知和表达的能力通常较弱,因此在面对悲伤的时候可能会体验到困惑和无助。

C. 喜悦: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真实的喜悦。

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常常对积极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较弱,因此很难真正地感受到喜悦。

D. 爱: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在感受和表达爱的情感方面存在困难。

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对爱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通常较弱,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冷漠和疏离。

题目二:以下哪种情景下你觉得你的情感最容易受到压抑?A. 失业B. 亲密关系破裂C. 亲人的离世D. 大事变故答案及解析:A. 失业: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往往会压抑自己的情感。

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常常倾向于通过压抑情感来应对困难和挫折,这种机制可能在失业的情境下特别明显。

B. 亲密关系破裂: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对失去亲密关系的情感体验存在困难。

情感缺失症的患者常常对失去爱和被抛弃的情感体验较少,因此在亲密关系破裂的情景下可能无法充分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C. 亲人的离世:如果你选择了这个答案,可能表示你对亲人离世的情感体验存在困难。

怎样能从焦虑型依恋变成安全型供参考勿盲目定义

怎样能从焦虑型依恋变成安全型供参考勿盲目定义

怎样能从焦虑型依恋变成安全型两种方法,遇到你深爱的人或者深爱你的人。

你深爱的人最好是回避,比较激发潜能,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内心的恐惧,看到自己营造的假象,看到自己的认知局限以及对方的爱,走出自己的重复性模式从而自己可以确认安全感,不再担忧;深爱你的人最好是安全,给你甜甜的恋爱,因为他的及时回应和爱的表达包容你不再担忧。

一种是主动彻底的方式,一种是被动依赖的方式,用爱和幸福感,打破分离焦虑。

第一种情况,首先,你得一个人经历极度焦虑的情况,通常是和一个亲密的人,通常是遭遇亲密关系的挫折,较严重的以拉黑删除为常见,这是对依恋关系其中一个维度----被弃的焦虑感的一个极度冲击,类似于暴露疗法,直面你最恐惧的事,你可能会每天控制不住地想哭,可能走在路上,可能周围还有许多人,可能你正在工作或读书,可能你正要睡觉,你都随时可能失控,你泰然自若地接纳所有,去面对,去经历,去做该做的想做的事情,也会积极调节,运动、阳光、音乐、读书、社会支持等等,让情绪自然流动,这个时间有可能从几个月甚至更长,但只有最爱的人,才是自己的解药。

其次,在经历极度焦虑的过程中,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方向,不抱怨,不责怪,不自怜,不处于受害者状态,反而去看对方是如何被自己“伤害”的,全然欣然接纳所有的一切,深深地爱着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同时也深深地全然地爱着他,感恩这促进了自己的成长。

而这一切,要建立在你积极的反思力、敏锐的觉察力,以及足够智慧的认知调整及转换之上,这个认知,是从对方的视角来看问题,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去看到对方的脆弱,去理解接纳对方,无论对方怎么怀疑你目的不纯,你始终信任,做好自己,同时你心疼他怀疑背后的惶恐,无论对方怎么推开疏远,你始终确信彼此的爱,以无条件的爱来引领强大的心态,你看到了彼此的努力和误会,这背后是深深的爱与心疼,你看到了这过程中自己的局限与成长的空间,你更深地理解了对方和自己,你感受到了爱一直都在。

经历了这一切,你就涅磐重生了,你不再焦虑,你会觉得所有的发生都是刚刚好,这个过程你收获了生命中珍贵的礼物,你感恩于那个扩大你认知及生命广度和深度的人或情境,你热爱这个世界,你变成了安全型,你明白了许多恐惧和担忧都是自己的幻想,你之前其实生活在自己编织的假象里,你真正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跳出了习惯性的反应模式,你的状态变得又稳又好,内心真正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原标题:为什么说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心理学治疗法”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稳。

因为感情的激升或失落,会使人处于失调状态,造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造成生理代谢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势必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情。

因此,在工作或生活中,你要学会感情释放,懂得拒绝与取舍。

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关联系。

如果处在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相反,则会降低或破坏这种功能,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还能导致各种疾病。

面对生活中的浮沉和起落,你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可以从以下四点做起。

心存善良:是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有欣慰之感。

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有愉悦之感。

心善之人,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有轻松之感。

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处之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集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乐天主义: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

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

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处事宽容:人在工作、人际交往中,吃亏、被误解的事总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这些生活中的小挫折、“小插曲”,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

一个人不会宽容,只知一味地苛求别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生理和心理进入恶性循环。

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按上了调节阀。

《自我成长的力量》书评【精选】

《自我成长的力量》书评【精选】

《自我成长的力量》读后感1.书籍简介作者从亲密关系、安全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自恋与自卑、原生家庭、成熟的人格等不同角度出发,表达了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

语言幽默精辟,对人的心理有较深刻的洞见。

2.作者简介丛非从,自由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硕士、北京丛非从心理咨询工作室负责人。

10余年心理学专业积淀,深邃与有趣并存,被学员称为“丛牌挖掘机”。

3.读后感自我成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觉察自己、改变自己、活出自己,从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怒。

”我们离开学校之后,面临着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也因此开始真正成长。

这本《自我成长的力量》是作者丛非从近年来最具有影响力,并且是历经考验与实践的45篇文章的精选合集。

他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关于个人成长的心理学见解,语言幽默精辟,对人的心理有较深刻而圆融的洞见。

下面我将分为三部分为大家解读,分别是:一、如何实现自我成长;二、学会处理情绪化;三、学会处理亲密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如何实现自我成长?个人成长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情,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段。

作者认为自我成长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觉察自己、改变自己和活出自己,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

一、开始觉察自己。

在作者看来,觉察自己就是要我们审视自己,比如我们身上的优缺点、性格问题,以及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等。

对于我们自身的缺点我们是如何看待的,可以问问自己,缺点真的不好吗?或者有缺点的人就是不完美的人吗?比如,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情比较慢,你把它认为是缺点,但是他虽然做事情慢但从不出错,这样还觉得是缺点吗?对于自身的性格我们又该如何理解。

性格的好坏是取决于什么呢?好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自己的性格到底是好还是坏呢?有什么判断标准吗?其实正是对这些问题的质疑,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答案未必是唯一的,我们不应该执着于其中的某一个答案,这就是在觉察。

二、开始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想法的改变,因为大脑指挥行动,只有人们思维的改变才能促使行为的改变,而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缺失的“心理营养”,千万别再延续到你的下一

首先想说的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一个共性,源于家庭因素。

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在建立之初,就异常密中国式的家庭通常是“捆绑式”的,呈倒三角或正三角形式排列。

要么孩子至上,排在金子塔顶端。

要么截然相金字塔式的排列想必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深入骨髓的文化背景和世代生存繁衍模式有很大关系。

但是这样排列在现内心的生长。

1.爱不代表置之不理:陪伴≠指示
在“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大力提倡下,80年代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对于父母、长辈来说,孩子就是其实过分的关注也往往会让孩子窒息或是任性。

父母没有自己的空间,并竭力压缩自己的空间和生活圈,一心盯着孩子。

有相反的是几乎是不陪伴孩子的,这对≠指示。

7岁后步入小学的孩子要更多的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个人决定)
父母也可以更多的投入一些自己的生活圈,给予孩子必要的关心就可以,要适度的放手,让孩子成长。

无论什么心一意的专注,停下你手边的事,专注的听,不吝啬你的鼓励和爱的抱抱。

尊重她的决定,给她灵魂的自由,不要轻易的用你的思想,去扼杀孩子的思想。

赏罚分明,从始至终的爱。

别让限制了每个人的生长是从何而来?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强掌控力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无能”。

这种掌控是“保护2.父母的强掌控力-伴随着焦虑
同时,这样的父母也常是焦虑的。

对于她们来说,孩子是希望,紧盯孩子也是一种不自觉的焦虑转移。

但是一旦加强,形成了一个很不好的恶性循环,也对彼此造成一些隐性的心理伤害,使彼此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从孩子出生起,他的很多抉择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是最权威的,父母的决定永远代表最“对”,这样直接导致第一种,孩子成年后性格懦弱缺少刚毅,没有主见,喜欢不断寻求别人的意见。

第二种、当孩子稍稍长大后,喜欢和父母对着干,宣誓自己的权利,索要自主权,但是他的很多决定也许并不是情绪不稳定的父母,长大后的孩子情绪也极易不稳定,周而复始,代代相传。

3.心理营养很重要-缺了也要补回
其实很多家庭更多的只是做到了物质给予,对于心理营养的给予少之又少。

关注是去倾听孩子想说什么,不是让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在合适的时机给孩子通过简单的方式灌输一些浅显的道理,以身作责往往要比棍棒式教育来的更彻底。

有的时候的,梦想是需要呵护的,不是敲碎的。

孩子会自然成长,有一天明白比父母还多的道理,所以父母们不要急,耐心的等他长大,给予他真正缺乏的,而看到这儿,一些大童鞋可能会问,小时候就有了各种创伤经验的我们,在长大后很难从家长那里得到弥补,我们点通过不断学习自我修复外,更有效的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

走出一小步,迎来一大步。

4.北漂漂的是自由-远离一种约束
偶然间那天听广播一个朋友留言“家里又催了”。

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始终要把握在从始至终,我们是一个习惯于许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充当北漂,背景离乡,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梦想,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也可能是为了脱离在每个人心灵深处,从来都藏了一个了不起的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