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螳螂捕蝉

合集下载

《螳螂捕蝉》教案15篇

《螳螂捕蝉》教案15篇

《螳螂捕蝉》教案15篇《螳螂捕蝉》教案1【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设计理念】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

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__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时打破了__的顺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

再引导学生读故事发生之原因及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对于吴王的影响及该成语故事阐述的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隐患的道理,从而感受少年的机智和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问题,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成语导入,增加积累1、同学们,你们到现在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那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掌握的成语多。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螳螂捕蝉》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扩大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螳螂捕蝉》这首古诗。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扩大词汇量。

2.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螳螂捕蝉》的图片、译文、生字词等。

2. 教学资源:古诗文阅读材料、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螳螂、蝉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动物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

2. 学习古诗(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并解释生字词。

(3)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译文,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3. 体会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古典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并分享理由。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2)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大自然的古诗,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作业的提交,评估学生对《螳螂捕蝉》这首古诗的理解程度,包括他们对诗句内容、意境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给予针对性的帮助。

七、作业布置1. 抄写《螳螂捕蝉》这首古诗,加强记忆。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word版教案【可编辑】教案章节:一、故事梗概二、词汇学习三、语法讲解四、阅读理解五、拓展活动一、故事梗概1. 导入:简要介绍《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角色。

2. 讲述故事:螳螂和蝉的故事,强调螳螂利用捕食技巧捉到蝉的过程。

3. 总结故事寓意:教育学生要警惕周围的环境变化,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二、词汇学习1. 生词展示:螳螂、蝉、捕食、技巧、警惕等。

2. 词汇讲解:解释生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词汇练习:设计填空、选择等练习题,巩固所学词汇。

三、语法讲解1. 语法点: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2. 讲解示例:螳螂捕蝉的过程,用不态和语态描述。

3. 语法练习:设计填空、改写等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四、阅读理解1. 文章理解: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螳螂捕蝉的过程和寓意。

2. 阅读练习:设计选择、判断等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阅读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五、拓展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螳螂和蝉,进行情景剧表演,增强对故事的理解。

2. 绘画活动:让学生绘制螳螂和蝉,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写作任务:以螳螂捕蝉为主题,让学生编写小故事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故事讨论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题,探讨为什么螳螂能够成功捕获蝉。

2. 角色分析:讨论螳螂和蝉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理解每个角色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情境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螳螂和蝉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七、思维导图1. 故事脉络: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

3. 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互相展示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讨论。

八、课后作业1. 阅读延伸:推荐与螳螂捕蝉相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课后阅读,拓展知识面。

3. 词汇复习:设计一份词汇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巩固所学词汇。

九、课堂评价1.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角色扮演、思维导图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篇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2.课时:两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第十课:螳螂捕蝉教学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了解、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了解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3.学习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吴王的知错能改。

重点: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过故事劝服吴王放弃攻楚。

难点:了解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现实中的何方,弄清利害关系。

课前准备:有关历史资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掌握。

(出示词语1)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学生读词)二、学习课文:1.导入: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呀,可是一意孤行,还下了死命令,说谁去劝他,他就处死谁。

命令一下,大臣们可都不敢作声了。

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向吴王讲了一个故事,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听完了请你们也讲讲这个故事。

2.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你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如果记不好,可以参考刚才的词语。

(出示词语2,学生讲故事。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成语“螳螂捕蝉”的用法。

(2)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深刻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

(2)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1)讲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

(2)讲解成语“螳螂捕蝉”的寓意。

3. 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成语“螳螂捕蝉”的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成语的深刻含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成语“螳螂捕蝉”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一些类似成语,让学生进行区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螳螂捕蝉的成语或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成语“螳螂捕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作业评价:检查学生造句和区分类似成语的准确性,以及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关于螳螂捕蝉的成语或故事,增加学生对成语文化的了解。

2. 成语游戏:设计一些成语游戏,如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5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5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优秀5篇《螳螂捕蝉》教学案篇一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螳螂捕蝉这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

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会写了。

3、先请同学们听写五组词语。

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三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1)蝉悠闲自由自在(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5)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4、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

(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全对的学生举手。

有味地齐读五组词语。

二、师讲故事、学生复述1、师: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

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

2、师:同学们读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

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

(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3、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4、指名讲述、师边听边评。

5、故事听完了。

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6、这个故事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设疑披文、揭示寓意1、少年侍卫为何要给吴王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2、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3、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4、谁来做一做楚王读好这一句话。

(指名读,评价。

)5、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吴王悟到了什么呢?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3、体悟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4、通过交流、探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积累、观察、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动画视频。

2、学习生字:螳螂3、为动画起片名。

4、说带动物名的成语。

5、告诉学生: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范读课文,交流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1、指导有感情地读。

2、根据故事情节,引出道理。

3、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

4、告诉学生:勤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

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四、再读课文。

1、根据板书质疑。

2、读文谈发现和疑惑。

3、设疑、存疑。

4、告诉学生:冷静思考,是一切智慧的开端。

五、布置作业。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虽然是下午第三节课了,大家看上去依然很精神,这说明大家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

1、播放动画片好,我们欣赏完动画片,谁来说说动画片上有哪几个主要角色?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并板书:螳螂,蝉,黄雀2、学写“螳螂”你知道螳螂怎么写吗?螳螂,又称刀螂,可不是那个叫刀郎的歌星,因为螳螂是昆虫所以螳是虫字旁加个大会堂的“堂”,螂是虫字旁加个刀郎的“郎”,观察生字,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对你真会发现和总结。

3、为动画片起名螳螂,蝉和黄雀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说说。

《螳螂捕蝉》省级优秀教案设计5篇

《螳螂捕蝉》省级优秀教案设计5篇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篇5【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

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从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考虑问题要全面,做事要周全。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

3、表演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

2、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体会少年的聪明,弄清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案,重组课文,落实重点,并围绕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

重在发展学生语言,注重培养创造能力,训练学生思维,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后,对课堂教学过程做好合理、有效的`反思,从而有效改进自身的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设计思路】:由成语交流引入对课文的学习,继而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

重点引导学生品“劝”,感悟人物形象,通过大臣的“劝”与少年的“劝”的对比以及对少年语言行为的品读,体会少年的聪明,学习通过委婉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把握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指导学生表演故事,提高能力落实运用。

【教学过程】:一、说成语,导入学习1、师:同学们,学习到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成语,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3、师:在这些成语中,有哪些是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呢?4、指名回答5、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师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劝”,感悟人物(一)学习大臣的“劝”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师: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一些大臣们却反对,这是为什么?(“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但如果……)追问:那么吴王为什么要出兵攻打楚国呢?(“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篇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8篇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理解“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指代的不同资料。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理解课文资料,懂得在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资料,懂得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四、教具准备:计算机。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其”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指代的不同资料。

2、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资料,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4、正确地评价少儒子这个人物。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资料,懂得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一篇古文《螳螂捕蝉》。

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古文吗?我们是怎样学习古文的呢?(回忆学过的古文,复习学古文的方法。

)所学过的古文有《狐假虎威》、《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学古文的方法:(1)多读。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查阅有关资料。

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状况。

(一)、出示预习要求:1、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对照译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结合上下文讲一讲每个“其”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不懂的问题。

4、查阅有关资料。

(二)、逐要求进行检查:1、透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个性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

主要目的用于劝谏。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意思,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

(2)掌握成语中的重点字词,如“螳螂”、“捕蝉”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解释和运用成语。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讲述成语故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语“螳螂捕蝉”的意思及背后的故事。

(2)成语中的重点字词。

2. 教学难点:(1)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讲述成语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成语。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案例教学法:以成语故事为例,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成语故事图片、相关字词卡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成语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这幅图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 学习成语(1)介绍成语“螳螂捕蝉”的出处、意思及背后的故事。

(2)讲解成语中的重点字词,如“螳螂”、“捕蝉”等。

3. 案例分析(1)以成语故事为例,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2)引导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角色扮演:分组表演成语故事,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推荐相关成语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6. 布置作业(1)抄写成语“螳螂捕蝉”,并解释其意思。

(2)运用成语“螳螂捕蝉”写一个句子。

(3)讲述成语故事“螳螂捕蝉”,与家人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螳螂捕蝉》教案(精选19篇)

《螳螂捕蝉》教案(精选19篇)

《螳螂捕蝉》教案(精选19篇)《螳螂捕蝉》教案篇1作者:刘丹转贴自:焦溪镇舜山小学点击数:77《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案焦溪镇舜山小学刘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机智品质,并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3、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堂课初步学习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劝说吴王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吴王说的话。

[一开头,就可以看出老师是把这篇课文作为写人的文章来教的。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形象,是对的。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尽管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但是这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劝说吴王。

他究竟是怎么劝说吴王,并使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讨论这两个问题。

[两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讲读第3自然段。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从“转来转去”一词,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吴王的注意。

从“毫不介意”、“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等词语,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吴王的决心。

)(3)转了三天,少年仍未见到吴王。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劝说吴王的决心。

)[句意理解的引导得法,尤其是启发想象少年的内心,有利于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创意。

]2、讲读第4-11自然段。

过渡:看来,这位少年他是非等到吴王不可了。

三天后,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他是怎么与吴王交谈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吴王与少年的对话。

(1)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少年非常婉转地与吴王交谈。

通过“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发吴王的好奇心,从而很自然地讲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实践和语言环境理解运用新词的意思。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拟定小标题。

3、把握文中人物性格,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成语引入,激发兴趣。

1、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明珠。

比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的成语你能接一接吗?2、你也能说吗?根据学生所说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

一、解析课题,质疑激趣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

出示课题《螳螂捕蝉》的图片和文字图。

(字理析字词:螳螂、捕、蝉) 2、请大家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3。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它到底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1)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划出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3)遇到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指名认读后齐读。

(2)文章中还有什么字不会读的吗?(3)读了这些词语,你觉得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上其中的词语来说说吗?3、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呢?结果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四字小标题来概括出来。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根据学生回答来板书:(固执攻楚巧妙劝说打消念头)谁能用自己的话具体来说说这件事讲了什么?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品“不堪设想”,明后果危险1、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不堪设想”这个词语。

谁能读一读呢?读到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呢?2、是什么不堪设想呢?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找找看,是哪句呢?读句子: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螳螂捕蝉》课堂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螳螂捕蝉》教学案(8篇)

《螳螂捕蝉》教学案(8篇)

《螳螂捕蝉》教学案(最新8篇)教学目标篇一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感受少年这个人物,体会人物的特点、品质。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4、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螳螂捕蝉这一故事。

2、明确故事寓意,理解寓言借助故事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3、感受少年的智慧,学习委婉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故事寓意,感受少年智慧,学习委婉地阐述自己观点。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0课《螳螂捕蝉》,学会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脉络,请一位同学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故事寓意1、螳螂捕蝉这一个小小的故事就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段直接写“螳螂捕蝉”。

2、出示第9、11段文字,指名读。

其他同学思考故事中有那几个角色。

(蝉、螳螂、黄雀、少年)3、深刻理解寓意。

a.这些角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蝉,齐读描写蝉的句子:“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b.读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蝉?如果你是这只蝉,心里会想什么?带着这种感受读。

c.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蝉的身后,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蝉的同伴,你会怎样?可是蝉却浑然不觉,它——读句子。

d.蝉被什么蒙住了双眼?同样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的还有——螳螂、黄雀。

e.出示变换顺序的句子,指名读。

4、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蝉悠闲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啄食少年拿着弹弓瞄准三、揣摩文章表达。

少年是怎么运用这个故事达到劝说目的的?1、默读课文2-12节,用心揣摩少年和吴王的一言一行,把感受深刻的词句划下来,可以写写体会。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

《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螳螂捕蝉》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寓言故事《螳螂捕蝉》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寓意。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眼前人,抓住机遇,努力拼搏的精神。

(2)教育学生要有远见,注意身边潜在的危险。

二、教学重点1. 故事《螳螂捕蝉》的基本情节及寓意。

2. 学会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螳螂、蝉、黄雀等形象的特点及其寓意。

2.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成语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螳螂、蝉、黄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简要介绍寓言故事《螳螂捕蝉》的基本情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分析其特点及其寓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螳螂、蝉、黄雀等角色特点及其寓意。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4. 练习巩固(1)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2)成语接龙:以“螳螂捕蝉”为起点,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谈谈对故事《螳螂捕蝉》的理解和感悟。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注意身边潜在的危险,珍惜眼前人。

6. 布置作业(1)复述故事《螳螂捕蝉》,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个小段落,表达自己对某个事物的看法。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故事道理。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故事中的寓意。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2)学会成语“螳螂捕蝉”的书写和拼音。

(3)能够运用成语“螳螂捕蝉”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故事、看书本等方式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来源和含义。

(2)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成语“螳螂捕蝉”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2)成语“螳螂捕蝉”的书写和拼音。

(3)运用成语“螳螂捕蝉”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成语“螳螂捕蝉”的拼音和书写。

(2)灵活运用成语“螳螂捕蝉”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成语“螳螂捕蝉”的含义。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课本相关章节。

2. 教具:PPT、黑板、粉笔、成语卡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故事素材、游戏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成语“螳螂捕蝉”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成语含义。

(2)讲述成语“螳螂捕蝉”的来源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含义。

2. 学习成语:(1)讲解成语“螳螂捕蝉”的拼音和书写,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写。

(2)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3. 口语表达:(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成语故事中的情景。

(2)鼓励学生用成语“螳螂捕蝉”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4.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螳螂捕蝉”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螳螂捕蝉(特级教案)

螳螂捕蝉(特级教案)

螳螂捕蝉(特级教案)第一章: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1.1 螳螂和蝉的生活习性螳螂:捕食者,善于伪装和伏击蝉:树的汁液为食,无防备之心1.2 故事发生的环境描述树林:繁茂的树木,螳螂和蝉的生活环境清澈的小溪:增添故事情境1.3 故事中的角色介绍螳螂:聪明、机智的捕食者蝉:天真、缺乏警惕性的猎物第二章:螳螂捕蝉的过程2.1 螳螂准备捕食观察蝉的行为,选择合适的时机螳螂的捕食技巧和策略2.2 螳螂展开攻击螳螂突然出现在蝉的背后螳螂利用前臂刀片状的结构夹住蝉的脖子2.3 螳螂享用美食蝉成为螳螂的美餐螳螂补充能量,继续捕食第三章:螳螂捕蝉的故事寓意3.1 蝉的教训蝉因为缺乏警惕心而被捕食提醒人们要有防备之心,不要轻信陌生人3.2 螳螂的智慧螳螂善于观察和等待时机教育人们要善于观察,抓住机会3.3 故事中的生态关系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相互依存第四章:螳螂捕蝉的故事拓展4.1 类似的故事分享介绍其他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故事增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理解4.2 螳螂和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螳螂和蝉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和意义4.3 螳螂捕蝉故事的其他文化解读不同文化对螳螂和蝉的看法和寓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第五章:螳螂捕蝉的故事实践5.1 观察螳螂和蝉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螳螂和蝉记录它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性5.2 螳螂捕蝉的实验设置螳螂和蝉的模型,进行捕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景5.3 故事主题的手工制作学生制作螳螂和蝉的手工作品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第六章:生态系统的探索6.1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解释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猎物关系介绍食物网的概念和复杂性6.2 螳螂和蝉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展示螳螂和蝉在食物链中的具体位置分析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3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生态平衡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第七章: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培养7.1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生态平衡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7.2 保护螳螂和蝉的重要性解释为什么需要保护这些生物探讨保护措施和学生的责任7.3 环保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引导学生设计环保活动参与实际的保护行动,如植树、清洁活动第八章:批判性思维的训练8.1 分析故事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道德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8.2 讨论故事的现实意义探讨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8.3 案例研究:生态系统的危机分析真实案例,了解生态系统的危机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策略第九章:创意表达与艺术创作9.1 螳螂捕蝉故事的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螳螂和蝉,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9.2 故事主题的绘画创作学生绘画螳螂和蝉,或其他与故事相关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9.3 故事改编创作学生尝试改编螳螂捕蝉的故事鼓励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第十章:综合评价与反思10.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反思在教案中的学习成果和不足10.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学习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10.3 教师评价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提供反馈和建议,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第十一章:螳螂捕蝉故事的文化意义11.1 螳螂捕蝉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探讨螳螂捕蝉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寓意增加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11.2 故事与传统智慧的联系分析螳螂捕蝉故事中所体现的传统智慧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生活哲理11.3 文化传承的责任强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学为文化传承的使者第十二章:螳螂捕蝉故事的现实意义12.1 生存法则的启示引导学生从螳螂捕蝉故事中领悟生存法则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对挑战的能力12.2 合作与共赢的理念探讨螳螂捕蝉故事中的合作与共赢观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共同发展的意识12.3 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分析螳螂捕蝉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三章:螳螂捕蝉故事与人生哲学13.1 人生目标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螳螂捕蝉故事中思考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规划能力13.2 面对挫折的勇气探讨螳螂捕蝉故事中面对挫折的勇气培养学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意志力13.3 人生价值的思考引导学生从螳螂捕蝉故事中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十四章:螳螂捕蝉故事的拓展与应用14.1 故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讨螳螂捕蝉故事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4.2 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将螳螂捕蝉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活智慧和应对能力14.3 故事的创新传承鼓励学生创新传承螳螂捕蝉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传承责任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总结回顾整个螳螂捕蝉教案的教学过程和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15.2 学长展望展望学生在螳螂捕蝉教案中的成长和发展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15.3 教学改进方向提出螳螂捕蝉教案的教学改进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态系统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以及螳螂和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背景和内容。

2. 掌握螳螂、蝉等生物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3. 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寓意。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诚实、勇敢的品质。

3.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思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螳螂捕蝉》是一则发生在夏天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螳螂利用巧妙的手法,捕捉到一只正在鸣叫的蝉。

蝉在鸣叫时,被螳螂的形状和动作所吸引,最终成为螳螂的美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身边的危险,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 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和寓意。

3. 运用想象力,描绘故事场景和人物形象。

2.2.2 教学难点1. 蝉和螳螂的生态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和道理。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景教学法:设定场景,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3.2 教学手段1. PPT课件:展示故事情节、螳螂和蝉的图片。

2.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螳螂和蝉的生态视频。

3. 纸质教材:分发相关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知识。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螳螂和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生物。

2.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4.2 讲授故事1. 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强调故事中的悬念和趣味性。

2. 讲解螳螂和蝉的生态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

4.3 互动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捕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板书:螳螂捕蝉
2.齐读课题
3.检查字词
4.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用简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5.能用上刚才的四个词语讲述这个故事?
乘虚而入不堪设想螳螂捕蝉恍然大悟
(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但大臣们认为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会不堪设想。

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给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评价:看,用上了四个词语,故事就更有故事的味道了。

二、精读课文
1.初步感知,复述故事。

①那么,少年是怎样来讲“螳螂捕蝉”的故事的呢?请大家先读一读课文9—11小节,你能不能也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学生准备)
②指名讲故事。

2.理清关系,领悟道理。

①好,同学们,少年通过讲这个故事,他想要告诉吴王什么呢?请你在文中找出少年讲故事的真正用意的那句话。

②(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这“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是什么?在中圈画出来,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黄雀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这里有三句红色的句子,一行蓝色的句子,我们分组合作读一下,全班分三组,每组读一句红色的,每读一句红色的,请班长读一遍蓝色的句子。

大家再观察这张幻灯片,看和上一张有什么不同?(出示幻灯片)
(一张蓝色的句子中是“它”,这句子中是“它们都”)
师:我们再来合作读一遍,每个小组还是读刚才的句子,那最后一句该如何读?
齐读
是啊,它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身后隐伏的祸患。

3.少年讲了这个故事,吴王明白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出示句子: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理解:“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你能读出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吗?练读吴王说的话)
⑧那么,吴王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

出示句子: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解说:你们看,这就是当时的形势图。

如果吴国攻打楚国,点击一下。

那么,周围的诸侯国就会趁吴国国内兵力空虚,向吴国发起进攻。

也就是大臣们说的——“乘虚而入”。

如果那样的话,吴国将面临怎样的处境呢?
(可能被其它诸侯国灭掉。

这样的后果真是大臣们说的——“不堪设想”啊!)⑨这样看来,大臣们一开始对吴王的劝告并没有错啊,那吴王为什么听不进大臣们的劝告,却听得进少年的话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边读边想,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写在旁边,各自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大臣的话让吴王感到厌烦,而少年用了一个故事,让他自己去明白大臣们是直接进谏,而少年时拐弯抹角地说
4.小结
少年表面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是——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所以少年的劝和
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巧劝”“智劝”
5.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
6.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

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这篇文章里,少年给吴王讲了这个故事而已,这个故事如果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如果我们仿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造一个以吴王开头的词,那会是什么呢?“吴王伐楚,诸侯在后”
2.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有勇有谋,智劝吴王的少年。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少年那睿智的一句话。

四、布置拓展小练笔
(多媒体出示练习)
你来编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

”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

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
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动动你的小脑袋,回家把故事写完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