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关系1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2. 数学实物教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步骤二:加法和减法的定义与运算法则(10分钟)1. 对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讲解,例如:4+3=7。
2. 对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讲解,例如:7-3=4。
3. 强调加法和减法是相互联系的,加法可以帮助减法运算,减法也可以帮助加法运算。
步骤三:加减法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例如:7-3=4,那么7=4+3。
2.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例如:小明有7颗苹果,他吃了3颗,现在还剩几颗?3. 让学生自己编写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式,归纳总结加减法的关系。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加强加减法的练习。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加减法的关系,重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相互支持和联系。
教学延伸:1. 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 提供更多的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板书设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4+3=77-3=47=4+3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定义、运算法则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引导、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读写加减法数学符号;
2.能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加减法数学符号的正确读写;
2.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2.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数学教材: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2.白板、黑板;
3.笔、粉笔、橡皮;
4.加减法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导入活动
1.上课前准备一些加减法练习题目;
2.让部分学生上来写题目答案,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
3.列举其中的加减法问题,询问学生们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讲解
1.指导学生正确读写加减法数学符号,并强调两者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比如:3 + 5 = 8,8 - 5 = 3,即加法和减法可以相互转换;
3.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规律,如:加减数相同时,两者得到的结果相等。
练习
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加减法练习题目,并进行交流讨论;
2.分角色进行加减法小组竞赛,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拓展
1.引导学生将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教学总结
本课程主要讲解加减法的关系,并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本次课程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加减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耐心和坚持努力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教师出示一道加法题:5 + 3 = ? ,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Step 2 讨论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教师出示一道减法题:8 - 3 = ? ,让学生回答,并与加法进行对比讨论。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Step 3 组织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研究,并自主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帮助。
Step 4 学生展示与总结教师要求学生将思考和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并任选一位代表进行展示。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提问或纠正错误。
Step 5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将其转化成算式,并进行计算。
例如:小明有8只苹果,他送给小红3只苹果,又给小兰了几只苹果?Step 6 温故知新教师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复习,强调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加减法练习题,以及拓展应用题。
六、教后反思:本节课以探究和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规律,并与实际问题相联系。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辅导方式和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数学》的第四章《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三节《加减法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逆运算,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进行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逆运算,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小华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明3个苹果,然后又从小明那里得到了2个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小华现在有几个苹果?”2. 探索加减法的关系3. 讲解加法的逆运算结合实际情景,解释加法的逆运算。
如:小华有5个苹果,给了小明3个苹果,再从小明那里得到2个苹果,相当于小华减去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8 + 5 = 13,13 5 = 8,13 8 = 5。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6.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2. 加法的逆运算和加数 = 另一个加数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15 + 7 = ?,? 7 = 15,? 15 = 7(2) 12 9 = ?,? + 9 = 12,? + ? = 122. 答案(1) 22,22,8(2) 3,3,9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充分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七章《千以内的加减法》第三节《加减法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运用加减法关系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探索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加减法关系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钱币的储蓄罐,提出问题:“如果现在往储蓄罐里放入5元,再放3元,一共放了多少元?如果取出3元,还剩下多少元?”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123 + 456和910 567(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关系进行计算,讲解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题:计算789 + 234和641 328(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板演,并对错误进行纠正。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加减法的关系及应用六、板书设计1.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2. 例题:123 + 456 = 579;910 567 = 3433. 练习题:789 + 234 = 1023;641 328 = 31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357 + 468② 4 537③ 246 + 359④ 605 438① 1000 + 200 150② 800 300 + 4002. 答案:(1)① 825;② 327;③ 605;④ 167(2)① 1050;② 9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减法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在运用加减法关系进行简便计算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进行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加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1. 加减法之间的运算规律。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加减运算,探索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加法、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加减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价:通过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在线平台等,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2. 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结合其他学科,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探讨加减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章“加减法的关系”第一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运算方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超市购物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超市购物时,有没有遇到过加法和减法的问题?”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通过加法运算(3+2=5)解决问题,并解释加法的意义。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进行加减法运算练习。
4.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探讨(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如:53=2,等同于2+3=5。
讲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题目。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加数 + 加数 = 和和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2.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8+5= 127= 9+4= 156=(2)应用题:小华有10个糖果,他给了小明3个,还剩下多少个?2. 答案:(1)13 5 13 9(2)7个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但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转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能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游戏引入相反的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或做一个动作,学生说出相反的词语或做相反的动作。
相反的词语:(师:高兴。
生:悲伤。
师:虚心。
生:骄傲。
师:胖。
生:瘦。
) 相反的动作:(师:把双手举起来。
生:把双手放下。
师:把眼睛闭起来。
生:把眼睛睁开)(二)提出课题: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1. 情境:经过这几周对孩子们有了些许的了解,我收集到了这样一组信息,你能选择其中的两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选择了这三个,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问题,那位孩子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为什么用加法呢?孩子们真棒,那你能用自己话来说说什么样的运算叫加法呢?2. 加减法意义师:刚才求班级一共多少人,全校一共多少人,为什么都用加法?那么怎样的运算叫加法呢?小结: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接下来请看第二问题,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问:为什么你们都用减法来解答呢?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孩子太棒了,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二)探究二1. 观察我们刚刚列的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了什么?生3 :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就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数与差就是加法中的两个加数。
小结: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就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数与差就是加法中的两个加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问:填空并观察,你能发现加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120+50=170120=170-5050=170-120生1:一道加法能写出二道减法生2:二道减法可以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生3:所以我得到了一个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练习: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加减法的关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7页主题图、第28页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六第1题。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从一个非常熟悉的情境开始。
请看大屏幕。
图中有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师:现在请一个同学任意选取两个数学信息,其他同学根据他选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同学们能完成吗?谁第一个来?好,你来读出你选的两条信息。
哪个同学来提问,并列算式?预设:板书:17+18=35师:哪个同学能把选信息和提问列式一起完成的?好,你来预设:板书:35-17=18师:还能提什么问题?怎样列式?预设:板书:35-18=17二、探究新知:引入揭示课题:请同学观察这3个算式,想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加减法的关系)1、加法的角度探讨师:加减法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从加法的角度来观察。
请看大屏幕:显现3个算式。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17是加数,18是加数,35是和(课件同步演示)师:那第二个减法算式的名称呢?预设学生答错,从以下引导: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到底是什么名称呢?请看演示!(课件)17是加数,18也是加数,35是和,现在你能从加法的角度,用加数、和来描述第二个算式了吗?预设学生答:35是和,17是加数,18也是加数。
师:第3个算式谁来说名称?预设学生答35是和,18是加数,17也是加数。
师:从加法的角度,找到了这3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结合算式和各部分的名称,想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请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老师适时点拨)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预设学生回答困难或讨论不出结果,从以下引导:思考一个问题,只有17+18=35这个加法算式才能用加数加数和来描述吗?其他加法算式可以用这些名称描述吗?(随机举例),这些算式都可以用他们来描述,也就是说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用加数加数和来描述的(课件同步演示),所以第一个算式可以用加数+加数=和来表达。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加减法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概念;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3.能够在解决问题中熟练地运用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加法和减法的关系;3.解决问题时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解决问题时的加减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拿出两个篮子,其中一个篮子有3个苹果,另一个篮子有2个苹果,教师提出问题:“现在如果把两个篮子的苹果都放在一起,一共有几个苹果?”请学生思考,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2. 引入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用白板和画笔向学生展示加减法的基本形式,并解答学生对加减法的疑惑。
3. 练习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
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练习几个例子以实践所学。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多个例题,让学生练习加减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关系和解决问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
六、家庭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2.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它们。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来体现加减法的概念和关系。
同时,通过多个例题来练习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教师还提供了多个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的关系优秀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第28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第29页1、2题。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2.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一共有35只熊猫,其中大熊猫有17只,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生:一共有35只熊猫,其中熊猫宝宝有18只,大熊猫有多少只?
4、根据学生提问列式为:17+18=35(只)
35-17=18(只)
35-18=17(只)
5、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6、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探索新知(精讲点拨、典题训练、)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2.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归纳小结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当堂检测
一、 议一议:怎么算出()里的数?
( )+20=50 120+()=150
()— 56 = 120 330 —()=150
二、填空
①一个加数=()—()
②根据600+1100=1700改写成两个减法算式:
()、()
三、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1、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请在小组内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小组交流并展示:
(1)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两个减法算式。
(2)加法中的和在减法中是被减数。
(3)加法中的一个加数在减法中成了减数或者差。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探索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技巧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强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运算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2. 加减法运算技巧3. 练习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应用题:根据生活情境,编写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第1、2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学生自行编写,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
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的关系;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2. 加法的运算规则:加法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3. 减法的基本概念: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4. 减法的运算规则:减法没有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步骤; 3. 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4. 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巩固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2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1. 加法和减法的差异:加法是已知两个数求和,减法是已知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2.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3. 减数、被减数、差、和等术语的解释。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差异; 2. 解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概念; 3. 通过具体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减数、被减数、差、和等术语的含义; 4. 练习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转换,巩固概念和运算技巧。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示范和实际计算步骤,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
五、教学辅助工具1.教学投影仪;2.针对加减法的练习题;3.学生的教科书和练习本。
六、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布置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情况;3.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关系。
七、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拓展运算规则的理解;2.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宽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千以内的加减法》中的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1. 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关系;2.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律;3.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的理解,加减法运算规律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小明去超市购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购物中的加减法关系。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63页例题,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法的关系?”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教材第63页例题,详细讲解加减法运算规律,并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教材第64页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10分钟)6. 课堂检测(10分钟)教师发放检测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a + b = c减法:c b = a2. 加减法运算规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减法的性质:c a b = c (a + 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345 + 258、258 + 345、721 345、721 258(2)应用题:小华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分别为89元、108元和127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1)345 + 258 = 603、258 + 345 = 603、721 345 = 376、721 258 = 463(2)小华一共花了89 + 108 + 127 = 324元。
第1课时 加减法的关系 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对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探索知识联系的态度,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加减法之间的互逆运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教师:动物园里新运来一些熊猫,想去看看吗?(生:想)2.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情境图。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只。
学生2:大熊猫宝宝有18只。
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只。
教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选择其中两条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吗?学生1: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和大熊猫宝宝一共有多少只?17+18=35(只)学生2:一共有大熊猫35只,成年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35-17=18(只)学生3:一共有大熊猫35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熊猫有多少只?35-18=17(只)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1.理解每道题里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真不错,利用前面已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并能自己解决。
教师: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还记得吗?学生1:在加法算式中,17,18叫加数,35叫和。
学生2:在减法算式中,35叫被减数,17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减数,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差;18在第一道算式里叫差,在第二道算式里叫减数。
教师在生回答时板书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上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教师:从整体上看这3个算式,有关系吗?学生:有教师:现在小组讨论,观察这3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你们能比较发现吗?讨论后抽生汇报。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章“加减法”,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加减法的关系”,详细内容为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以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购物找零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通过具体例题阐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几道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邀请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
4. 课堂互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互为逆运算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 例题及解题步骤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第1、2、3题。
(2)应用题:根据加减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第1、2、3题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求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加减法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乘除法、分数等。
(2)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
教学目标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1、操作感知:(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关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关系
王场小学章明华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去亲历、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3.运用加减法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究加法与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多媒体出示表格。
四(5)班学生人数情况
2.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组信息,你能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吗?(指名汇报)
学生1:我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30+22=52(人)
学生2:我班有52人,男生有30人,女生有多少人?52-30=22(人)
学生3:我班有52人,女生有22人,男生有多少人?52-22=30(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5分钟)
教师:这些问题都难不到我们班的同学,难道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样的知识吗?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加减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
理解课题,说名称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是怎样理解它的?(指名汇报)
学生: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关系,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差的关系,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不完整时]既然大家都不清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它,首先请同学们说出这些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回答:30+22=52中的30、22是加数,52是和;52-30=22和52-22=30中52是被减数,30、22分别是减数或差。
3.讨论关系,汇报发现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指名汇报)
学生: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来计算。
学生: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来计算。
……
3.梳理关系
教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发现,我们来梳理一下好不好?
[对比30+22=52和52-30=22]
(1). 加法内部的关系
教师:在30+22=52中,22、30叫加数,52叫和,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
学生:加数十加数=和。
(板书)
教师:22在30+22=52中叫加数,与52-30=22比较,是怎样求22这个加数的?
学生: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板书)
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把上面的两个关系叫做加法内部的关系(即加法中加数与和的关系)。
(2). 减法内部的关系
教师:再来看看,52、30、22在52-30=22中分别叫被减数、减数、差,差等于什么数减什么数?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
(板书)
教师:与30+22=52比较,怎样求52这个被减数呢?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板书)
【对比52-30=22和52-22=30】
教师:同样地,30在52-30=22中叫减数,与52-22=30比较,怎样求30这个减数呢?
学生:减数=被减数-差(板书)
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把上面的三个关系叫做减法内部的关系(即减法中被减数与减数、差的关系)。
(3).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刚刚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加法内部的关系以及减法内部的关系,那加法与减法之间有关系吗?
学生:有
教师:有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一说。
(指名汇报)
学生:相反
学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书上看到的。
教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指名汇报)
学生:加法算式中的和就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分别就是减法算式中的减数与差。
[该处如果学生不知道的话可由老师引导说出]
教师: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再想想,可不可以说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呢?
学生:可以
教师:你又是怎样理解的?(指名汇报)
学生:(略,理由同上)
教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数学上我们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这种相反的关系叫做互逆的关系。
互逆
(板书:加法减法)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5个关系式写在你的书上,写好后同桌交流交流,并把它们记在你的头脑里。
(学生活动:读、说、记、写这5个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拓展训练(15分钟)
教师:你们都掌握了吗?现在来检测一下大家。
1、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1题。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做的?)
2、教科书第44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想、再算、后交流我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
3、练习八的第1~2题。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八的第3题。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依据。
)
四、全课总结(4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加减法的关系
教师:是怎样的关系呢?分别有哪些?
学生:加法内部的关系,即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十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学生:减法内部的关系,即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学生: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互逆)
五、板书设计
52 - 30 = 22
52 - 22 =30
30 + 22 = 52
加法
减法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 =
差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六、布置作业(1分钟)
练习册P19第1—5题
互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