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1.1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1.1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1.1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本质,并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1. 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性质;2.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3.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4. 加法与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性质;2. 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和运算规则;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的理解;2.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3. 加法与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和运算规则;2. 学生准备草稿纸和笔,用于课堂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2. 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4. 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加法与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和运算规则;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性质;2.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3. 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4. 加法与减法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性质;2. 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3.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加法与减法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让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引入、PPT讲解、课堂练习和应用举例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加法与减法的关系和运算规则。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在经历探索发现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有好朋友吗?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你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它们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猜想后简单回馈交流后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二、互动新授(1)教学加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一情境图师:认真读一读题目,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如果要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绘制并进行展示,思考后独立列式:814+1142=1956(千米) 师:结合加法算式,说说这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你觉得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算式,叫做加法。

师:你知道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吗?交流后明确: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教学减法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第(2)(3)小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师:观察并比较一下,第(2)(3)题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第(2)(3)题都是分别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

第(2)(3)题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想一想,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情调说明: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师: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什么?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求出的未知数叫做什么?引导学生明确,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推荐5篇)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推荐5篇)

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能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游戏引入相反的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或做一个动作,学生说出相反的词语或做相反的动作。

相反的词语:(师:高兴。

生:悲伤。

师:虚心。

生:骄傲。

师:胖。

生:瘦。

)相反的动作:(师:把双手举起来。

生:把双手放下。

师:把眼睛闭起来。

生:把眼睛睁开)(二)提出课题: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新课探索(一)探究一1.情境:请你们统计一下班级中男、女生人数,班级一共有多少人?要求:(1)画出线段图,列式计算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根据列出的算式,再写出2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师:想了解我们全校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吗?出示线段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并解答。

生1:全校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800+725=1525(人)答全校一共有1525人生2: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算式是800-725=75(人)答:男生比女生多75人生3: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算式是800-725=75(人)答:女生比男生少75人 2.加减法意义师:刚才求班级一共多少人,全校一共多少人,为什么都用加法?那么怎样的运算叫加法呢?生1: 求一共就用加法算生2:求两样东西的和用加法生3:把两样东西合起来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结: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师:根据“全校人数”和“男、女生人数中的一个条件”能提出问题吗?画出线段图并列式解答。

问:为什么你们都用减法来解答呢?生1:因为是求其中的男生人数或是女生人数,所以用减法生:因为已知全校总人数和其中男生人数或者女生的人数,要求另一部分的人数就用减法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知加减法的关系。
2.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
3.利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教师进行示范计算,展示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如“先算十位,再算个位”等,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活动。
2.教师给出讨论题目,如:“你能举例说明加减法互为逆运算吗?”、“千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有哪些技巧?”等。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探讨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和千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本节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设计有趣的生活场景,如超市购物、运动会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深入理解: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理解,明确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具体例题,展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100以内的加减法》,内容包括加减法的关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减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满苹果的篮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吗?”(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a + b = c减法:c b = a2. 互为逆运算:加法:a + b = c减法:c a = 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0 + 15 = ? 25 10 = ?(2)应用题:小明有15个糖果,他给了小红5个糖果,现在小明还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10 + 15 = 25,25 10 = 15(2)小明现在还有10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加减法的关系。

在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加减法来解决?(2)拓展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加法和减法》,具体内容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讲解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以及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

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例如,小明的书架上有5本书,他又买了几本书,现在书架上共有多少本书?然后,小明又送出几本书,书架上还剩下多少本书?2. 讲解:讲解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这一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例题1: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3个,又得到了2个,现在有多少个苹果?例题2:小华有15个糖果,他分别给了小红、小丽和小明各3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1:小刚有12个球,他丢失了4个,又买回了3个,现在有多少个球?练习题2:小芳有20元,她买了一支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本书花了8元,还剩下多少元?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2. 内容: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例题1、例题2及解答过程练习题1、练习题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7个橘子,他吃掉2个,又得到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橘子?小红有18个饼干,她分别给了小刚、小强和小芳各4个,还剩下多少个饼干?2. 答案:小明现在有9个橘子。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4篇)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4篇)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精选4篇)《加减法的关系》篇1教学内容:练习一P4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25+16=41 321-100=221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400-175=225161-()=56225+()=400()-56=105()-225=175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四、评价反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加减法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概念;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3.能够在解决问题中熟练地运用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内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加法和减法的关系;3.解决问题时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解决问题时的加减运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拿出两个篮子,其中一个篮子有3个苹果,另一个篮子有2个苹果,教师提出问题:“现在如果把两个篮子的苹果都放在一起,一共有几个苹果?”请学生思考,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2. 引入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用白板和画笔向学生展示加减法的基本形式,并解答学生对加减法的疑惑。

3. 练习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

学生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练习几个例子以实践所学。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多个例题,让学生练习加减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关系和解决问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

六、家庭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2.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它们。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例子来体现加减法的概念和关系。

同时,通过多个例题来练习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后,教师还提供了多个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加减法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复习加法的定义和性质,引入减法的概念,探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本质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定义,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加减法运算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购物找零,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复习加法(1)让学生回忆加法的定义和性质。

(2)举例说明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引入减法(1)提出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求其中一个加数,该如何计算?(2)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运算就是减法。

4. 讲解加减法的关系(1)通过实例讲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5. 例题讲解(1)讲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列出算式。

6.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2. 减法的定义3.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2)应用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题1、2、3的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

2. 教学目标的设定。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

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

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

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的关系;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教学内容: 1. 加法的基本概念:将两个或多个数字相加得到一个总数的运算; 2. 加法的运算规则:加法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3. 减法的基本概念: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的运算; 4. 减法的运算规则:减法没有交换律,但有结合律。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示范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步骤; 3. 通过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4. 练习加法和减法运算,巩固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3.2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 1. 加法和减法的差异:加法是已知两个数求和,减法是已知和和一个数求另一个数; 2.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3. 减数、被减数、差、和等术语的解释。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差异; 2. 解释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概念; 3. 通过具体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减数、被减数、差、和等术语的含义; 4. 练习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转换,巩固概念和运算技巧。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示范和实际计算步骤,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互动合作能力。

五、教学辅助工具1.教学投影仪;2.针对加减法的练习题;3.学生的教科书和练习本。

六、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和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布置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情况;3.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关系。

七、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探索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进一步拓展运算规则的理解;2.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宽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章《加法和减法》,详细内容为加减法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加减法关系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小动物吃水果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中的数学信息。

2. 例题讲解(15分钟)例题1: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例题2:小华原来有3个橙子,又得到了2个,现在有几个?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练习题1:小刚有7个糖果,他给小红3个,还剩几个?练习题2:小芳原来有4个铅笔,现在又买了5个,一共有多少个?5. 教师点评与讲解(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加法:5 + 3 = 8减法:8 3 = 52. 加减法互为逆运算5 + 3 = 88 3 = 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亮有10个足球,他借给同学3个,还剩几个?(2)小云原来有6个本子,现在又得到了4个,一共有多少个?2. 答案(1)10 3 = 7,还剩7个。

(2)6 + 4 = 10,一共有10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减法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对加减法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思考: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些数学运算具有互为逆运算的特点?(2)鼓励学生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加法和减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1-10的数字和数量,能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字数量和顺序关系。

2、掌握数学符号“+”和“-”,理解“+”表示相加,“-”表示相减,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加减法。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符号“+”、“-”,理解其含义及应用。

2、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学会运用基本加减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数字的比较,掌握大小顺序的概念。

四、教学策略:1、采用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包括视觉、听觉、动觉、数据逻辑、人际交往等方面。

2、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通过造型玩具教学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造型玩具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字数量和大小顺序。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摆放玩具,然后数一数,讲解数字的大小概念和顺序关系。

可以组织学生对玩具进行排序,再运用加减法,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教材教学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加减法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两个符号的含义。

对“+”符号,老师可以教学生用手模拟加法的运算过程,例如,用手比划把几个物品加起来的动作,再让学生体验加法运算的实际操作。

对“-”符号,老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学生体验减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减法与加法的不同。

3、通过课外活动教学在教学外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加减法的实践经验。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教案设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计算商品的数量及金额,然后提供实际情境的加减法例子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思考和运用。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六、教学评估:1、日常评估每节课结束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数字的大小顺序、加减法的计算、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等。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难点(1)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加减法的问题。

例如:小明有 5 个苹果,小红又给了他 3 个,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 5 + 3 = 8(个),从而引出加法的概念。

2、讲授加法的意义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3、讲授减法的意义接着,通过一个相反的情境,比如小明有 8 个苹果,送给小红 3 个,还剩下多少个?用 8 3 = 5(个),引出减法的概念。

讲解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让学生观察上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和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加法中的一个加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或差。

(3)总结出加减法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加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给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写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给出一个减法算式,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6、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行程等,让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

(2)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

(2)强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8、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加减法,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来发现加减法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练习中。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范例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范例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七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加减法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公园的情景,提出问题:“小明从家里出发,走了50米,然后又走了30米,他现在离家的距离是多少?”(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3. 例题讲解(1)讲解例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关系》2. 内容:(1)加法与减法的关系(2)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法则(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20 + 35 = ?,50 25 = ?,45 + 18 20 =?(2)应用题:小华有15个铅笔,他给小明3个,又给小红2个,现在他还剩下几个铅笔?2. 答案:(1)计算题答案:55,25,43(2)应用题答案:小华剩下10个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知识讲解中加法和减法关系的阐述。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加减法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景: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物,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2. 例题讲解讲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例题:8 + 5 = 13,13 8 = 5,13 5 = 8。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9 + 4 = ? , 13 6 = ? , 15 3 = ?。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意识。

讨论题: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8 + 5 = 1313 8 = 513 5 = 8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联系3. 例题及解答4. 随堂练习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0 + 7 = ? , 17 9 = ? , 12 4 = ?。

(2)应用题:小华有5个糖果,小明给了他3个糖果,小华现在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17,8,8。

(2)小华现在有8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数学小学四年级教案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数学小学四年级教案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认识到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2.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2.数字卡片或小板书;3.计算题目卡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1.教师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此课题:“小明有10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这时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学生思考一会,回答出小明有13个苹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知道小明有13个苹果,又知道小红给了他3个,我们能不能反过来算出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呢?”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引入概念(10分钟)1.教师通过一个数轴和数字卡片的示范,让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例如:在数轴上从0开始,向右走3步,到达数字3、那么,从数字3开始,向左走3步,也会回到0。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法和减法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步骤三:巩固加法与减法的关系(15分钟)1.教师设计一组计算题目并在黑板上展示:5+3=8;8-3=5、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结果,找出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2.教师提问:“5+3的结果是8,那么8减去3是多少?”学生回答:“是5、”3.教师让学生回答:“8减去3等于5”这个句子中,减去和等于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减去和等于是互逆的。

”4.教师继续设计其他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总结出规律。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计算题目卡片,要求学生配对计算,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有2只小猫,现在又来了3只,现在有几只小猫?有7只小猫,其中有3只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小猫?2.学生配对完成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纠正。

步骤五:小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加法和减法是互逆的运算,通过加法我们可以算出减法的结果,通过减法我们也可以算出加法的结果。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2024年《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三章《加减法》的第三节《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在超市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如购买物品的数量、价格等。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以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联系。

3.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几道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2. 例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几个?3. 练习题:加减法计算题4. 小组讨论:加减法的应用和关系5. 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册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一道加减法应用题,并解答。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册。

(2)应用题答案:学生自行编写,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数量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3篇)

加减法的关系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小卡片、计数器等教学工具3. 学生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又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3. 教师总结:这个问题可以用加法来解决,即5+3=8。

(二)探究加减法之间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强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又给了小明3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3.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4. 教师总结:这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解决,即8-3=5。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课后自主练习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第2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能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游戏引入
相反的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语或做一个动作,学生说出相反的词语或做相反的
动作。

相反的词语:(师:高兴。

生:悲伤。

师:虚心。

生:骄傲。

师:胖。

生:瘦。

)
相反的动作:(师:把双手举起来。

生:把双手放下。

师:把眼睛闭起来。

生:
把眼睛睁开)
(二)提出课题:在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相反意义的量,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研究。

二、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
1. 情境:请你们统计一下班级中男、女生人数,班级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1)画出线段图,列式计算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根据列出的算式,再写出2道相应的减法算式。

师:想了解我们全校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吗?
出示线段图: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并解答。

生1:全校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800+725=1525(人)答全校一共有1525人
生2:男生比女生多几人?算式是800-725=75(人)答:男生比女生多75人
生3: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算式是800-725=75(人)答:女生比男生少75人
2. 加减法意义
师:刚才求班级一共多少人,全校一共多少人,为什么都用加法?那么怎样的运算叫加法呢?
生1: 求一共就用加法算
生2:求两样东西的和用加法
生3:把两样东西合起来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结: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加法。

师:根据“全校人数”和“男、女生人数中的一个条件”能提出问题吗?画出线段图并列式解答。

问:为什么你们都用减法来解答呢?
生1:因为是求其中的男生人数或是女生人数,所以用减法
生:因为已知全校总人数和其中男生人数或者女生的人数,要求另一部分的人
数就用减法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二)探究二
1.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口算比赛:
20+14=15+7=9+23=
14+20=7+15=23+9=
34-20=22-7=32-9=
34-14=22-15=32-23=
你能找出规律吗?
生1:这三组算式中每组算式都是由2道加法和2道减法组成的
生2:2道加法中的数字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和也相同。

2道减法中的被减
数相同,减数和差也是交换了位置。

生3 :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就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数与差就是加法中的两
个加数。

小结: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就是加法算式中的和,减数与差就是加法中的两个加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20+50=170
120=170-50
50=170-120
生1:一道加法能写出二道减法
生2:二道减法可以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
生3:所以我得到了一个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练习: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125 +( )=1125
( )+732=732
(指导书写格式)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生1:根据一道减法算式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生2:我根据800=450+350得出
被减数=差+减数
生3:我根据350=800-450得出
减数=被减数-差
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1)( )-64 =100
(2) 87-( )=17
生1:( )-64 =100
( )=100+64
( )=164
生2:87-( )=17
( )=87-17
( )=70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
练习二
利用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 )中的数
(1)42-( )=18 (2)( )+27=71
(3)96-( )=1 (4)24+( )=48
练习三学做小老师
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
(1)18-□=18 (2)□+72=100
□=18+18 □=100-72
□=36 □=
28
( ) ( ) (3) □+20=20 (4)□-0=46
□=20+20 □=46-0
□=40 □=46
( ) ( )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P3/试一

练习册P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