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审题的十大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审题的十大技巧

化学解题的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第一步迈不开,具体的解题也就无从谈起,尤其是目前的高考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加提高,因而要求同学们必须学会审题。审题的目的,不仅仅是一字不漏的读题,而是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多方面来完成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都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在审题上下功夫,以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审题过程,要了解这样几个方面:①题中给出什么;②题中要求什么;③题中隐含什么;④题中考查什么;⑤规律是什么。当然,化学审题也有一定的技巧,现总结如下:技巧一: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非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

例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A.NH4+、K+、Na+、CO32-、NO3- B.K+、Na+、Fe2+、SO42-、NO3-

C.K+、Na+、NH4+、HCO3-、AlO2- D.K+、NH4+、Na+、NO3-、I-

解析:本题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PH=1”、“无色”、“氧化还原反应”。由“PH=1”排除选项A、C,由“无色”排除选项B,由“PH=1”、“无色”、“氧化还原反应”,选择D。本题绝大多数学生易错选B,就是因为没有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无色”。

技巧二:审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文字叙述中,需要认真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条件。现在高考命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并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所考查的知

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提炼加工能力。因此,审题时,必须把隐含条件分析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

例2.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假定溶液足量),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35.5:108 B.71:108 C.8:1 D.16:207

解析:题中的隐含条件是等物质的量的Ag+与Cl-、Pb2+与SO42-均生成AgCl 和PbSO4沉淀。若不能排除干扰因素,一看题中给出的六种离子,便立即想到依据离子放电顺序判断电极反应:阳极为2Cl--2e-=Cl2↑(氧化产物),阴极为Ag+ +e-=Ag(还原产物),再根据两极电子得失相等可推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35.5:108,易错选A。解答时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充分考虑到离子的性质,即上述离子加入水中后,Ag+与Cl-、Pb2+与SO42-均生成AgCl和PbSO4沉淀,溶液实质上是NaNO3溶液,故实际电解的是水,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分别是O2和H2,所以它们的质量比是8:1,应选C。

技巧三:审题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条件

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对应试者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

例3.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2H2O Fe(OH)2+2H+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A.绿色变深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D.无明显变化

解析:题中的干扰条件是Fe2+的水解平衡;若不能排除干扰因素,加入盐酸后,只考虑c(H+)增大使其平衡向左移动,易错选A。解答时要排除干扰,紧紧抓住加入盐酸后形成酸性环境,NO3-氧化性增强从而将Fe2+氧化Fe3+这一主要矛盾,分析后得出溶液颜色将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应选C。

技巧四:审题时要注意有效数据的提取

所谓“有效数据”是指题干中出现的或隐含的对解决问题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数字或字母。命题者经常在一些题目中故意给出一些多余的数据信息,增强了迷惑性,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关数据的干扰,去伪存真。

例4.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 ml 0.60mol/LNaOH水溶液;②20ml0.50mo l/L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HCl溶液;④40ml0.30mol/LCH3COOH水溶液;⑤50ml0.20mol/L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D.⑤>④>③>②>①

解析:本题大有非算不可之势,但只要分析数据中所隐含的特征信息便可以不计算作答。从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知,五种溶液的浓度均很小,水分子的数目比其它离子和分子的数目要多得多,所以溶液中离子、分子总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水分子数的多少,即溶液体积的大小。故溶液的体积越大,水分子数目就越多,离子和分子总数也就越多。这样,题干中所给的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无关数据,溶液的体积是有效数据。故应选D。

技巧五:审题时要注意图表信息的分析

图表信息主要包括转化关系框图中的信息、图示表格信息、坐标曲线中的信息、实验装置中的信息、实物图中的信息、模型图中的信息等。对于试题中的图表,要认真分析,发现图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挖掘图表中隐含的重要信息,总结图表中表达的化学规律。

例5.图1中,A、C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图1 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请按要求回答:

⑴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G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