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微生物限记录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
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研究:将旧版的“相应”更换为“规定”,更便于按照1107进行判定执行。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洁净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研究:将旧版的“单向流空气区域”更换为“洁净空气区域”。
计数方法……供试品检查时,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检测的样品量应能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
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提醒:后文增加了关于“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的更全面的表述,因留意结合此处的请求。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菌液制备……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人适量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研究:此处改动同无菌检查法,将“3~5ml”的具体量调整为“适量”,便于根据孢子的量灵活掌握菌液制备方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微生物计数用的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研究:类似于无菌检查法,此处将“成品培养基”修改为“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表述更准确,下文还有,不再赘述。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供试液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C。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人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研究:此处应注意同时进行数个品种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时的时效问题。
07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稀释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稀释法)文件编码:SOP-JHJY00301-07样品名称批号检验编号规格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检验目的培养时间结束时间检验依据《中国药典》年版部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加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至 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混匀,制成1:10供试液,进一步稀释成1:100,1:1000等适宜的稀释级。
一、需氧菌(30~35℃,3-5天);胰酪大豆胨琼脂,批号,温度:℃二、霉菌和酵母菌(20~25℃,5-7天);沙氏葡萄糖琼脂,批号,温度:℃培养时间1:10 1:100 1:1000 阴性对照1:10 1:100 1:1000 阴性对照皿1 1天2天3天4天5天6天/ / / / 7天/ / / /皿2 1天2天3天4天5天6天/ / / / 7天/ / / /皿3 1天2天3天4天5天6天/ / / / 7天/ / / /皿4 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接下页样品名称批号1:10 1:100 1:1000 阴性对照1:10 1:100 1:1000 阴性对照皿5 1天2天3天4天5天6天/ / / / 7天/ / / /菌落总数结果计数: cfu/g;(规定:≦cfu/g)计数: cfu/g;(规定:≦cfu/g)三、大肠埃希菌培养内容胰酪大豆胨液体(30-35℃;18-24h)温度:℃,培养时间:h麦康凯液体(42-44℃;24-48h)温度:℃,培养时间:h麦康凯琼脂培(30-35℃;18-72h)温度:℃,培养时间:h供试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检出□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规定:不得检出cfu/g)四、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培养内容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30-35℃;24-48h)温度:℃,培养时间:h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30-35℃;24-48h)温度:℃,培养时间:h供试品1:10 1:100 1:1000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每1g为cfu (规定:≦ cfu/g)五、沙门菌检查培养内容胰酪大豆胨液体(30-35℃;18-24h)温度:℃,时间:hRV沙门菌增菌液体(30-35℃;18-24h)温度:℃,时间:h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30-35℃;18-48h)温度:℃,时间:h三糖铁琼脂斜面(30-35℃;18-24h)温度:℃,时间:h供试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检出□未检出沙门菌(规定:不得检出10g)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年版部检验,结果。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沙门菌
表 1 控制菌检査用培养基的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和指示特性
控制菌
培养基
特性
试验菌
耐胆盐革兰阴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大肠埃希菌、铜绿
性菌
假单胞菌
抑制能力 金黄色葡萄球菌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大肠埃希菌、铜绿
1.3 阴性对照 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 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 长。如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2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分别接种不大于 100cfu 的试验菌(见表 1)于 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 100cfu 的试验菌
3.2 适用性试验 按控制菌检查法取规定量供试液及不大于 100cfu 的试验菌接 入规定的培养基中 ↓ 依相应的控制菌检查方法,在规定的温度及最短时间下培养 ↓ 应能检出所加试验菌相应的反应特征。 ↓
结果判断 上述试验若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方 法进行供试品检查
3.3 供试品检查 阳性对照试验 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量应不大
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
↓
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 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液体培养基促 生长能力检查
固体培养基促 生长能力检查
培养基抑制能 力检查
培养基指示特 性检查
RV 沙门菌增菌 30~35℃培养
—
30~35℃培养
—
液体培养基
微生物检验记录
30~35℃
培养温度
时间
5h
紫外光灯
366nm
类型样品
试管1
试管2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MUG
靛基质
时间
24h
紫外光灯
366nm
类型样品
试管1
试管2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MUG
靛基质
纯化培养
培养基名称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批号
温度
30~35℃
培养温度
时间
18~48h
开始时间
年月日时
结束时间年Biblioteka 日时菌落形态鉴定结果
(CFU/g)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g)
标准
法定标准: ≤100 CFU/g;内控标准: ≤80 CFU/g
培养基名称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批号
温度
23~28℃
培养温度
时间
120h(5天)
开始时间
年月日时
结束时间
年月日时
供试品稀释
倍数
10-1
10-2
10-3
阴性对照
皿号1
皿号2
平均菌落数
判定
(CFU/g)
判定
第03页共03页
品名
规格
批号
大肠菌群
标准
法定标准: ≤100 CFU/g;内控标准: ≤80 CFU/g
培养反应(产气表示,不产气表示)
供试品稀释倍数
10-1.10-2、10-3
接种量
1mL
培养基名称
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
培养基批号
温度
30~35℃
培养温度
时间
06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薄膜过滤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薄膜过滤法)文件编码:SOP-JHJY00301-06样品名称批号检验编号规格检验日期报告日期检验目的培养时间结束时间检验依据《中国药典》年版部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10ml、100cm2、瓶,加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至 ml,用匀浆仪或其他适宜方法混匀,制成1:10供试液,必要时,稀释成1:100等适宜稀释级,按薄膜过滤方法检测。
一、需氧菌(30~35℃,3-5天);胰酪大豆胨琼脂,批号,温度:℃二、霉菌和酵母菌(20~25℃,5-7天);沙氏葡萄糖琼脂,批号,温度:℃培养时间1:10 1:100 1:1000阴性对照原液1:10 1:100阴性对照皿1 皿2 皿1 皿2 皿1 皿2 皿1 皿2 皿1 皿2 皿1 皿21天2天3天4天5天6天/ / / / / / /7天/ / / / / / /平均值结果计数: cfu/g;(规定:≦cfu/g)计数: cfu/g;(规定:≦cfu/g)三、大肠埃希菌培养内容胰酪大豆胨液体(30-35℃;18-24h)温度:℃,培养时间:h麦康凯液体(42-44℃;24-48h)温度:℃,培养时间:h麦康凯琼脂培(30-35℃;18-72h)温度:℃,培养时间:h供试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检出□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规定:不得检出cfu/g)四、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培养内容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30-35℃;24-48h)温度:℃,培养时间:h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30-35℃;24-48h)温度:℃,培养时间:h供试品1:10 1:100 1:1000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每1g为cfu (规定:≦ cfu/g)五、沙门菌检查培养内容胰酪大豆胨液体(30-35℃;18-24h)温度:℃,时间:hRV沙门菌增菌液体(30-35℃;18-24h)温度:℃,时间:h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30-35℃;18-48h)温度:℃,时间:h三糖铁琼脂斜面(30-35℃;18-24h)温度:℃,时间:h供试品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结果□检出□未检出沙门菌(规定:不得检出10g)结论本品按《中国药典》年版部检验,结果。
2015年版中国药典 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査:微生物计数法
养 温 度 3 0 〜 3 5 C , 3 5 X :, 培 养 时 间 不 超 过
培 养 时 间 1 8 〜 24 3 天 , 接 种 量 不 大 于
小时
100c£u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需氧菌总数计数
霉菌和酵母菌 总数计数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 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 基 (M P N 法 ), 培 养 温 度 30〜 35°C, 培 养 时 间 不 超 过 3 天 ,接 种 量 不 大 于 lOOcfu
苗种及苗液制备 苗 种 试 验 用 菌 株 的 传 代 次 数 不 得 超 过 5 代 (从 菌 种 保 藏中心获得的干 燥 菌 种 为 第 0 代 ),并 采 用 适 宜 的 菌 种 保 藏 技 术进行保存,以 保 证 试 验 菌 株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计 数 培 养 基 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用菌株见表1。 菌液 制 备 按 表 1 规 定 程 序 培 养 各 试 验 菌 株 。取 金 黄 色 葡萄球菌、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 白色 念珠菌 的新 鲜培养物,用 P H 7 .0 无 菌 氣 化 钠 -蛋 白 胨 缓 冲 液 或 0 .9 % 无菌 氣化 钠 溶 液 制 成 适 宜 浓 度 的 菌 悬 液 ;取 黑 曲 霉 的 新 鲜 培 养 物 加 人 3〜5 m l含 0. 05% ( m l/m l) 聚 山 梨 酯 8 0 的 p H 7_0无 菌 氯 化 钠 -蛋 白胨 缓 冲 液 或 0 .9 % 无 菌 氣 化 钠 溶 液 ,将 孢 子 洗 脱 。 然后,采 用 适 宜 的 方 法 吸 出 孢 子 悬 液 至 无 菌 试 管 内 ,用 含 0. 05%(m l/m l)聚 山 梨 酯 8 0 的 pH7. 0 无菌氣化钠-蛋白胨缓冲 液 或 0. 9%无 菌 氣 化 钠 溶 液 制 成 适 宜 浓 度 的 黑 曲 霉 孢 子 悬 液 。 菌 液 制 备 后 若 在 室 温 下 放 置 ,应 在 2 小 时 内 使 用 ;若保 存 在 2〜8 * C ,可 在 2 4 小 时 内 使 用 。黑 曲 霉 孢 子 悬 液 可 保 存 在 2〜8 ° C , 在 验 证 过 的 贮 存 期 内 使 用 。 阴性对照 为 确 认 试 验 条 件 是 否 符 合 要 求 ,应 进 行 阴 性 对 照 试 验 , 阴 性对照 试 验应 无菌 生 长。如 阴 性 对 照 有 菌 生 长 ,应进 行偏 差调查。 培养基适用性检査 微生物计数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 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按 表 1 规 定 ,接 种 不 大 于 lOO cfu的 菌 液 至 胰 酪 大 豆 胨 液体培养基管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⑵ 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 取供试品, 用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 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 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 1:10 供试液。 分散力较差的供试品,可在稀释液中加入 表面活性剂如 0.1%的聚山梨酯 80,使供 试品分散均匀。若需要,调节供试液 pH 值至 6~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 试液进一步 10倍系列稀释。
1.3.3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 供试液制备 2. 接种和稀释 3. 抗菌活性的去除与灭活 4.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
– 平皿法 – 薄膜过滤法 – 最可能数法(MPN 法)
5. 结果判断
1.4 供试品检查
• 1.4.1检验量
– 检验量即一次试验所用的供试品量(g、ml
或cm²)。
–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 或
• 需氧菌总数是指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 总菌落数(包括真菌菌落数);
•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是指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生长的总菌落数(包括细菌菌落数)。
• 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使霉菌 和酵母菌的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可 使用含抗生素(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的沙氏葡 萄糖琼脂培养基或其他选择性培养基(如玫瑰红 钠琼脂培养基)进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⑷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
• 膜剂供试品 • 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 • 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 • 贴膏剂供试品
1.4.2供试品检查
1. 平皿法
– 平皿法包括倾注法和涂布法。 – 除另有规定外,取规定量供试品,按方法适用性
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供试液制备和菌数测定,每 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个平皿。 – 培养和计数 除另有规定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 基平板在30~35℃培养3~5天,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平板在20~25℃培养5 ~7天, 观察菌落 生长情况,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必要时 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 。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 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 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 – 若同稀释级两个平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 则两个平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清洁验证微生物记录
1.方法概述
用4个无菌棉签分别在下料口处按每个棉签100cm2/棉签擦拭取样,先取无菌棉签1支,用无菌的0.9%的氯化钠溶液5ml浸湿,去演时将棉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以30度角与取样表面接触,平稳而缓慢得擦拭取样表面,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一边移到另一边,每支棉签擦拭过程覆盖100cm2整个表面,翻转棉签,用另一面再进行擦拭,方向与前一次垂直,然后将棉签端用无菌剪刀置于100ml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左右振摇5min,做好标识。
作为供试品溶液。
2.合格标准
2.1本品阴性对照组均不得有菌生长。
2.2本品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cfu/ml),每不得过cfu。
3.试液、仪器准备
仪器名称:电热恒温培养箱仪器型号:DH-500A 仪器编号:QC-SB-013 仪器名称:生化培养箱仪器型号:SHP-150 仪器编号:QC-SB-0134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配制批号:营养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配置批号:
4.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检查:
4.1供试品制备:取供试品,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ml。
混匀后,制备稀释级别为稀释液,备用。
4.5检验结果:本品菌落总数数为。
检验人:复核人:年月日。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版
表:2.1-024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通用)1. 常规法:取供试品10為1,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至 100ml ,用匀浆仪等适宜的方法混匀,制成1:10供试液。
2. 薄膜过滤法:取供试品10mi ,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稀释至 100ml ,用匀浆仪等适宜的方法混匀,制成1:10供试液。
吸取1:10的供试液10ml ,过滤,加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 300ml 分 三次冲洗,每次100ml ;冲洗后,将滤膜正贴于胰酪大豆胨固体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上,每种培养基平行制备 2个平皿。
按平皿法测定其菌数。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 )供试液制备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需氧菌总数检查30〜353〜5)、霉菌、酵母菌总数检查20C〜25C,5〜7天)三糖铁琼脂斜面穿刺接种 (18〜24h )三、控制菌检查 (30-35 C )检验者:表:2.1-024号:结论本品经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检验,结果审核者: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丸剂)供试液制备供试液。
胰酪大豆胨增菌 (18〜24h )RV 沙门选择培养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分离培养(18〜48h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四、沙门菌检查 (30 °C 〜35C )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RV 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五、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检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审核者:检验者: 表:2.1-024阴性对照阳性对照三、大肠埃希菌检查)、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结果□检出大肠埃希菌□未检出大肠埃希菌(规定:不得检出/g)四、沙门菌检查(30°C〜35C)胰酪大豆东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表: 2.1-024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蛇胆川贝液)三、大肠埃希菌检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配制批号:),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三糖铁琼脂(配制批号:)审核者:检验者:表:2.1-024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30〜353〜5天)、霉菌、酵母菌总数检查20C〜25C, 5〜7天)1、 口服液体药用聚酯瓶:取数个试瓶,加入1/2标示容量的氯化钠注射液,将盖旋紧,振摇1分钟,即得供试液。
注射用水微生物计数原始记录
产品名称
注射用水
型号/规格
批量
取样量
取样日期
来源
检验日期
产品批号
产品编号
有效期至
请验单号
温湿度
报告日期
报告编号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
试验方法:薄膜过滤法
试验组:取注射用水100ml至无菌滤杯中,过滤,过滤完毕,取出滤膜,菌面朝上,贴于R2A琼脂培养基上,平行制备2张滤膜。30〜35℃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少于5天,计数。
阴性对照:以100ml 0.9%无菌氯化钠代替供试液,按试验组方法和条件进行操作,制备1张滤膜。30〜35℃培养不少于5天,计数。
使用稀释液
0.9%无菌氯化钠,配制批号:
微生物计数
判断标准
100ml注射用水中需氧菌总数不大于10cfu,阴性对照无菌生长,为合格
培养基名称
R2A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编号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观察时间
注射用水
阴性对照
皿1
皿2
皿3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平均值
计数结果
结论:注射用水,批号,
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结果:
操作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2010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 (附录115页)《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及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而制订的。
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 。
每lml 不得过100CF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lg或lml 不得过100CFU 。
大肠埃希菌每1g 或lml不得检出.3 .局部给药制剂3.1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2 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P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CP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给药的制剂,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3.3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FU 。
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lml 或l0cm2应小于10CF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3 .4 直肠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
每lml 不得过100CF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 或lml 不得过100CF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lg 或lml 不得检出。
3.5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F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F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4.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剂每10g 或10ml 还不得检出沙门菌。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1.1 总则:
• 环境: –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 求。(在不低于GMP 现行版要求的D 级洁净环境 、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 行)【10版: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 –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 出。 –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 测。
菌数报告规则
– 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 300cfu 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 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100cfu 的稀释级,作为 菌数报告(取两位有效数字)的依据。取最 高的平均菌落数,计算1g、1ml 或10 cm² 供 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 – 如各稀释级的平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 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 于1 时,以﹤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 数。
1.4.2供试品检查
• 供试液制备 – ⑴ 水溶性供试品
• 取供试品,用 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 缓冲液,或pH7.2 磷酸盐缓冲液,或胰酪 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溶解或稀释制成 1:10 供试液。若需要,调节供试液 pH 值至 6 ~8。必要时,用同一稀释液将供试液进 一步 10倍系列稀释。水溶性液体制剂也 可用混合的供试品原液作为供试液。
1.3.1菌液制备及使用
试验菌株 试验菌液的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 〔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 〔CMCC(B) 63 501〕 白色念珠菌 〔CMCC(F) 98 001〕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 【10版: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 30~35℃,18~24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1).“—”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说明:1.“—”为每100 cm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
2020版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酵母菌及霉菌2020版本药典(1)菌液制备取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5ml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使用移液枪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保存在2℃冰箱,在24小时内使用。
(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査接种不大于l00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35℃条件下培养4天;接种不大于l00cfu的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液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25℃条件下培养4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供试液。
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lml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l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3)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取20ml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人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无菌操作台风干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
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稀释”制备的供试液0.1ml。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5℃条件下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5℃条件下培养4天。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需氧菌
2020版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需氧菌2020版本药典(1)菌液制备取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用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菌悬液。
然后,使用移液枪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 (ml/ml)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氣化钠溶液制成103cfu/ml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保存在2℃冰箱,在24小时内使用。
(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査接种不大于l00cfu的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管,35℃条件下培养3天。
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
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
(3)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1) 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制备成1:10供试液。
2) 接种和稀释按下列要求进行供试液的接种和稀释,制备微生物回收试验用供试液。
所加菌液的体积不超过供试液体积的1%。
1、试验组取上述制备好的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每lml供试液中含菌量不大于l00cfu。
2、供试品对照组取制备好的供试液,以稀释液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3、菌液对照组取不含中和剂及灭活剂的相应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试验组操作加入试验菌液并进行微生物回收试验。
3) 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取20ml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注人直径90mm的无菌平皿,凝固,制成平板,采用无菌操作台风干的方法使培养基表面干燥。
每一平板表面接种上述照“供试液的制备”和“接种和稀释”制备的供试液0.1ml。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在35℃条件下培养3天,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在25℃条件下培养4天。
同法测定供试品对照组及菌液对照组菌数。
计算各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
(4) 供试品检查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检査计数方法按适用性试验确认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的测定。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
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非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本文介绍了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微生物计数法。
该方法适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在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计数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并经过确认。
此外,商品化的预制培养基和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都应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在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应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并在加温时均匀加热,且温度不应超过45°C。
供试液从制备至加人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在进行多种品种计数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时,需要注意时效问题。
在“供试液制备”这一节中,水溶性供试品、水不溶性非油脂供试品、油脂类供试品的制备方法没有变化。
在2020版药典中,将原来的“需用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中的小类(四种)提升至与上述三类并列,除气雾剂供试品外,制备方法没有变化。
具体是膜剂供试品、肠溶及结肠溶制剂供试品、气雾剂供试品(2015版:气雾剂、喷雾剂供试品)、贴剂、贴膏剂供试品(2015版:贴膏剂供试品)。
需要注意的是,气雾剂供试品的变化较大,需要特别注意。
在进行供试液接种后的抗菌活性去除或灭活时,可以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表2)来消除干扰物的抑菌活性。
最好在稀释液或培养基灭菌前加入。
如果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试验中应设中和剂或灭活剂对照组,即取相应量含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稀释液替代供试品同试验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方法学中,这个对照组的稀释液中显然要含有相应的中和剂或者灭活剂,进一步明确,以防止错误套用。
在供试品中微生物的回收中,涂布法中“取15~20ml”修订为“取适量(通常为15~20ml)”。
在薄膜过滤法中,所采用的滤膜孔径应不大于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
如果采用其他直径的滤膜,冲洗量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2020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计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选择和分离培养取相当于0.1g 、0.01g 和0.001g 供试品的预培养 物分别接种至9ml体积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5℃培养24小时。 上述每一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35℃培养24小时。(具体流程见下页)
(具体流程见下页)
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计数方法
1.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按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进行。取 供试品,用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作为稀释剂制成1:10供试液,混 匀,在25℃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使供试品中的细菌充分恢复但不 增殖(2小时)。 2) 定性试验
取相当于10ml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90ml肠道 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5℃培养24小时后,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 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5℃培养24小时。如果平板上无菌落生长, 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3) 定量试验
(见表 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上
↓
↓
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短于 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长于
规定的最长培养时间下培养
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
↓
试验菌应不得生长
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 征、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液体培养基促生 固体培养基促生 培养基抑制能力 培养基指示特性
长能力检查
长能力检查
检查
检查
肠道菌增菌液体 30~35℃培养
—
30~35℃培养
—
培养基
24 小时
48 小时
紫红胆盐葡萄糖
—
30~35℃培养 30~35℃培养 30~35℃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应来自认可的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或使 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商业派生菌株。
(三)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计数法
修订前 细菌数——营养琼脂 霉菌及酵母菌数——玫瑰红钠琼脂 修订后 需氧菌总数——胰酪大豆胨琼脂(TSA)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沙式葡萄糖琼脂(TSB)
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控制菌检查法
修订前 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
2015版药典抑菌效力检查法修订内容
抑菌剂:是指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有时也称防腐剂。
1.抑菌效力检查法系用于测定无菌及非无菌制剂的抑.用于指导生产企业在研发阶段制剂中抑菌剂浓度的确定, 以防止制剂在正常贮藏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微生物污 染和繁殖是药物变质而对使用者造成危害,尤其是多剂量 包装的制剂。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实施指导与修订解读
内容简介 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学检验的发展和修订 二、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修订依据 .格式变化 .适用范围 ④.环境要求 ⑤.微
生物技术方法的修订内容(a.方法适用性试验修订 b.试 验方法的修订 c.培养基体系的修订) 三、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四、《2015版药典》制药用水检查法修订内容 五、微生物检验超标结果(OOS)情况的调查和处理 六、2015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 七、生物安全实验室要素
推。
2015版药典通则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增订内容
1.除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的限度标准外,增订 了原料、敷料、中药提取物及饮片的微生物限度 标准。
2.菌数计数结果以10的n 次方表示。 3.以需氧菌总数取代细菌数,以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取代大肠菌群。
微生物限度标准解释
菌数限度标准以10的n次方表示
3.抑菌剂不能替代药品生产的GMP管理,不能作为非无菌制 剂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唯一途径。
4.所有抑菌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制剂中抑菌剂的量应为最 低有效量。
修订内容
1.培养基、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检查方法所用菌种 名称、菌液制备均与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中一致。
2.方法的适用性试验中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平均数 不少于对照培养基上菌落平均数的70%,且菌落形 态、大小与对照培养基上的一致,判该培养基的 适用性检查符合规定。
进行。
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环境要求 既要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污染,又要防止检验过程
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活动区域的合理规划及区分将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操
作的可靠性。 洁净环境检测 修订前 单向流空间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
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 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梭菌、白色念珠菌 修订后 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铜绿
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菌、白色念珠菌
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结果判断 微生物计数法和控制菌检查法结果判断 不再规定复试,通过实验室调查、回顾、分析结果
的准确性。 限度标准以指数方式表示: 10的一次方cfu:可接受的最大限度为20; 10的二次方cfu,可接受的最大限度为200;以此类
(一)修订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特点 修订后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概念更明确、体例更合
理 修订前:一个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修订后:三个通则: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修订后的特点 概念明确,体例合理与国际接轨,兼顾了国情 1.试验环境的要求 2.菌种采用CMCC 3.检验量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主要工艺剂
3.结果判断中的初始值定为所加菌数值。
二、《中国药典》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微生物计数 供试液制备方法、抑菌成分的消除方法及需氧菌总
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 1.应选择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 2.应避免损伤污染的微生物。 3.抑制作用较强的供试品,在供试品溶液性状允许
的情况下,应选薄膜过滤法。
型限制 4.微生物限度标准 5.控制菌检查:保留部分生化试验 6.修订后,控制指标更合理,计数方法及标准合理、
准确,反映真实污染情况
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环境要求
目前我国药品微生物检测对环境的要求与国际标准 分级不一致。
国际要求:只要洁净环境分为A级、B级、C级、D级。 A(百级)、B(千级)、C(万级)、D(十万级)。 协调案要求:试验在经过设计的可避免外来微生物
污染供试品的环境下进行。 我国修订后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测环境的要求: 无菌环境下符合微生物技术检验要求,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
(二)2015版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内容——环境要求
1.强调了“微生物实验的各项工作应在专属的区域 进行,以降低交叉污染、假阳性结果和假阴性结 果的风险”。
2.无菌检查 修订前 万级(C级)下局部百级(A)或隔离器 修订后 B+A级或建议D级背景下隔离器 3.微生物限度检查 修订前 万级(C)下局部百级(A) 修订后 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
1.不应理解为限速标准是放宽,而是因微生物计数不同于化 学成分的定量测定,微生物在供试液中的分布及取样时的 不均匀性都将带来结果的不准确性,这关系到微生物计数 实验结果的精密度。
2.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中,药用原料、辅料及中药提取物仅 规定检查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因此,在制定其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根据原辅料的微生物 污染特性、用途、相应制剂的生产工艺及特性等因素,还 应控制具有潜在危害的致病菌。
一、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学检验的发展和修订 ICH: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 协调各国对药品注册所需的质量、安全性和疗效的
技术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技术要求,减少国 际间贸易的障碍。 PDG:药典讨论组 1989年,由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美国药典委员会 和日本药局方的三方代表组成了P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