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简介

合集下载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统编六下 1《北京的春节》课文重要内容梳理

统编六下 1《北京的春节》课文重要内容梳理

1.北京的春节课文梳理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蒜:大蒜蒜头彼:彼此此起彼伏恰:恰好恰如其分恰当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 pū铺张看:kàn看见 kān看守五、近义词:眨眼——瞬间间断——中断娴熟——熟练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 热闹——冷清 间断——连续 娴熟——生疏 高潮——低谷 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六下北京的春节

六下北京的春节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
爆 竹 声 中 迎 新 春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 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 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 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 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 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 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 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 位。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段):描述在腊八到过小年 的情况。 第二部分(7段):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8-10段):描写正月初一情况。
第四部分(11-12段):描写元宵节盛况。 第五部分(13段)描写春节结束的情景。
腊八时怎样过春节的呢?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大人们:
小孩子们:买杂拌、买爆竹、
课文表达特色:
• 1.详略得当(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 分明、印象深刻); • 2.以时间为顺序; • 3.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拓展延伸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Hale Waihona Puke 选择一个有印象的场景写 下来。
买各种玩意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 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 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 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 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 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腊八蒜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 ,醋也有了些 辣味, 色味双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饺子。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残灯: 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 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 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 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 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 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 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北京的春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的春节
北京儿童歌谣
听过歌谣,我们已经了解了老北京的 儿童是如何过春节的。现在,我们就跟随 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 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 十足的年文化。
第一课时
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 家、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 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的作家。著有话剧《龙须沟》《茶 馆》《春华秋实》;长篇小说《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 过春节的?
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 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 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 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说一说:你是怎么拜年的呢?拜 年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元宵节
默读课文第11-12自然段,看看元 宵节是什么景象,人们是怎么度过的?
灯的数量多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 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的故事。
处处张灯结彩, 人们随意观灯
小孩子买各种花炮燃放, 家中也有灯可供玩耍
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啊
小练笔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 写你眼中的元宵节。
课堂演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要重复。
( 熬 )腊八粥 ( 穿 )新衣 ( 逛)庙会 ( 骑 )毛驴 ( 泡)腊八蒜 ( 贴)年画 ( 燃)爆竹 ( 挂 )灯笼
二、回忆课文内容,选一选。 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 A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 D ) 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

《北京的春节》资料

《北京的春节》资料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他简单到她没有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钵伴奏;复杂到每个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三五天才结束······藏戏,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下来。

主要内容: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感受到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

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名居和傣家竹楼,展示了我国地方名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名居本身所蕴含的名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通过的客家和傣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的描写,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到民居文化的鲜明特点,也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中华民居的深厚久远。

人教部编小学六下语文《 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人教部编小学六下语文《 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1北京的春节
项目
内容
作者
老舍: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重点字词
多音字:咽yàn(咽下) yān (咽喉)
哄hōng (哄笑) hǒng (哄骗) hòng(起哄)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截然,界限分明地。
万象更(gēng)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改变,改换。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要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
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风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用地道的北京话来写作,让人们从文中感受浓浓的北京生活气息。
拓展积累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个谚语说明了北京的春节是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春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体现清明节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体现重阳节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旧菊花。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锣 鼓 喧 天 辞 旧 岁1966)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 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 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 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 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 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 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 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 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研读《北京的春节》
主旨
作者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 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 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节):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 准备。 第二部分(7节):介绍除夕这天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 8--10 节):介绍初一至十五之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 动。 第四部分(11--12节):介绍元宵节人们观灯、放鞭炮、吃元宵 的习俗。 第五部分(13节):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翡 鞭
拌 麦
榛 寺
栗 逛

读读写写
初旬 熬夜 米醋 蒜瓣 饺子 翡翠 杂拌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寺院 麦芽糖 逛庙会
轻声:饺子 规矩
榛子 掺和
栗子 红火
风筝
儿化:杂拌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分外
零七八碎儿

1、《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1、《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
的温馨和美好,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 同。
1、北京的春节
作者老舍,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 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 民政府授予“人民龙须沟》《茶馆》
作者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
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详写了“腊八”“除 夕”“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四天,略写了 “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详略得 当,重点突出。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图, 表现了春节 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简介

作者老舍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北京的春节》。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知识点如下: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和《龙须沟》等。

二、理解词语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小年: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

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改变,改换。

悬灯结彩:悬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三、句子解析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6年级语文人教(下)第2组第6课 北京的春节(相关资料)

6年级语文人教(下)第2组第6课 北京的春节(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 1。

6 北京的春节 2

6  北京的春节 2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 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 “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 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 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这是一种举国同庆的热闹——家家
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 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 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 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
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
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 神 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不眠的热闹——除夕
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 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除了很 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 要守岁。
这是一种团圆和睦的热闹—-在外
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 拜年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 一 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 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 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 护
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 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 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
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 王
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
•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 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 年终 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 前扫 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 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 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 求。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介绍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小说家、戏剧家,“老舍”是他的笔名。

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其作品多取材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善于运用极具北京特色的方言进行文学创作,作品“京味儿”浓厚。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老北京的春节是隆重、热闹、喜庆的,从这些民俗活动中,能感受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期盼平安幸福、渴望团圆的美好愿望。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多了解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以上就是关于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本店铺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语文咨询,请关注本店铺。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 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 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 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 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 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 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 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 位。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 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残灯: 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 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 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 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 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 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 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3.元宵上市,春节又一 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 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 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 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 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 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6 段 ): 描述在腊八到过小年 的情况。 第二部分(7段):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8-10段):描写正月初一情况。
第四部分(11-12段):描写元宵节盛况。 第五部分(13段)描写春节结束的情景。
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 哪些材料?

30.北京的春节(相关资料)(4)

30.北京的春节(相关资料)(4)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6 北京的春节

6 北京的春节
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
填在表格的右边。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腊月初九至 腊月二十二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 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① 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 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老舍先生的语 言通俗、有趣
打比方
② 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 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3)正月初一。
① 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 六才开张。
② 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 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 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 赛,可谓轻松自在。
时间一长,人们又逐渐摸索到了“年”的弱点:
怕光、怕红色,而且怕声响。所以,除夕之夜
每家每户贴春联、放鞭炮、点明灯,这样就将
“年”吓得不敢出山害人了。可是,“年”给 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每到除夕,人 们都担心它会再出来害人,感觉过年就像过关 一样,因此才有“年关”这一说法。
字词正音
xún

(4)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 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 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规矩 放假 除夕 元宵 截然不同 拜年 预示 亲戚 鞭炮 毛驴 吉祥 恰好 一盏 蒜 醋 初旬 熬粥 饺子 翡翠 杂拌儿 榛子 栗子 风筝 麦子 寺庙 逛街
解释词语 初旬 除夕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彩排
擦黑 光景
娴熟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物化的 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 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 示了中国的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 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 线索的?春节是怎样过的?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 索 )。 腊月初旬春节开始、腊八、腊八至小年、 过小年、小年至除夕、除夕、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铺子开张、元宵节、正月十九春 节结束
时间 腊八 腊八至小年
内容
过小年
小年至除夕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铺子开张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 《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 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 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 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 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 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 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 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元宵节
1、了解了北京人过春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北京的春节热闹而又隆重,独具特色。 节日的温馨和美好 2、默读思考,课文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 写,把详写的部分做上标记。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
3、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的正确、流利。
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 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6.北京的春节

6.北京的春节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 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 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残灯: 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 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 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 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 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 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 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 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 《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 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 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 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 《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 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 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 “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 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 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 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 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àn)们 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 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 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 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 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 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 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án)熟技能。
说说你家乡 的春节习俗。
自学思考: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初一--二十二:买杂拌儿、买爆竹、买 这种玩意儿 、预备过年的东西 腊月二十三:春节“彩排”吃糖、放鞭炮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一次、预备吃的 除夕:敢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 正月初一:全城休息、男人们拜年、女 人接待客人、孩子逛庙会 正月初六开张 元宵节(春节的高潮):燃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30字

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30字

北京的春节的主要内容30字《北京的春节》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北京的春节》主题思想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并通过对比,显示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最后作者肯定了新风尚,歌颂了新社会。

《北京的春节》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正红旗人。

1899年出生于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原名“小羊圈”)一个贫民家庭。

父亲舒永寿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1900年在与八国联军作战时阵亡。

母亲马氏出身农家,不识字,丈夫死后靠给人缝洗、做杂工,勉强维持一家生活。

老舍1913年人北京市立三中,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转入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1922年在南开学校任中学部国文教员。

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文讲师。

1925年完成处女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连载于《小说月报》,署名老舍。

接着在《小说月报》连载《赵子曰》、《二马》,赢得声誉,奠定其文坛地位。

他一生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离婚》、《骆驼祥子》《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茶馆》、《龙须沟》、《残雾》、《方珍珠》、《春华秋实》等。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遭批斗和多方侮辱。

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人格受污辱、身心受摧残,投湖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老舍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

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