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简介

作者老舍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人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人教)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中段检测试卷题 (10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读拼音写汉字(5分) jiujiu meili miaoshi dudu yili ( ) ( ) ( ) ( ) ( ) 二、组词(6分) 胖()僻()挠()桨() 绊()避()绕()浆() 拌()璧()饶()奖() 三、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上“√”(4分) 1、A 流光溢彩精兵简正嘘寒问暖如饥似渴攀山越岭()

B 秧秧大国咄咄逼人栩栩如生洋洋得意滔滔不绝() C 前赴后继前仆后仰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前紧后松() D 锱铢必较螳螂捕蝉等量齐观完璧归赵人言可畏() 2、A “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时间是从短到长() B “葬岔扛诺”的读音分别是:zang cha kang nuo () C 划着火柴得想个办法马虎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kuazhao dei hu ( ) D阅读中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或数笔画查字法 () E 《草航船借箭》《将相和》都是出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3、A “人固有一死,或生于泰山,或轻于于鸿毛。”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 B “宋庆龄和李姐的关系,只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这句话中是用一朵小小的浪花比喻动

人故事( ) C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这是夸张句() D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的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这是排比句。 () 四、本学期学了和写的两首词《咏梅》,都赞扬了梅花 的品格。我还能写出一首同样是赞扬梅花品格的古诗:6分 五、在本学期学习的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是什么?为什么?(3分) 六、趣味写话(4分) 1、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方法。 隆隆的春雷滚动在整个天空里,悠闲的白云躲在高山的怀抱里, 前仆后继地从天空投下身去。接着,幅员辽阔的大地下了一场及时雨。

部编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1.字词学习 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风筝、口琴、鞭炮”都是名词。“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字,左下方是四横,不能写成三横;“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 2.阅读理解 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达运用 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在这种对话中不断感悟,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通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详略安排。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写作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分清内容主次,了解课文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一、产生兴趣,了解北京春节风俗 1.学生交流:你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春节的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名说一说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我会读”:学生交流不太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图片和资料介绍文中与老北京地区春节风俗相关的事物。 2.指导书写。 (1)小组内交流易错笔画。

(2)全班交流。 (3)书写指导:醋、摊、燃。(“醋”字左边是“酉”,不要误写作“西”。“摊”字是左中右结构,要注意中间的“又”写得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燃”是左右结构,四点底不要写到火字旁的下方。)3.认真听范读,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从“时间跨度大、热闹”等角度交流。) 三、借助学习单中的表格,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写在学习单上。 组织学生先交流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发现文中隐含的时间,如,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师生共同设计出如下学习单: 学习单

2.小组合作读文,找出春节里人们的活动,填写在学习单上。 (1)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2)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学生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预设: 学习单 四、分清主次,了解课文详略的安排 1.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2.在学习单中把各部分的详略情况标注出来。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__一、填空(共20分,其中第1题、第2题各2分,其它每空1分) 1、31 2 吨=()吨()千克 70分=()小时。 2、()∶()=40 ( )=80%=()÷40 3、()吨是30吨的1 3,50米比40米多()%。 4、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5、0.8:0.2的比值是(),最简整数比是() 6、某班学生人数在40人到50人之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这个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7、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8、王师傅的月工资为2000元。按照国家的新税法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应缴5%个人所得税。王师傅每月实际工资收入是()元。 9、小红1 5 小时行 3 8 千米,她每小时行()千米,行1千米要 用()小时。 10、用一根长12.56米的绳子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直径是(),面积是()。 11、在一块长10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12、请你根据图形对称轴的条数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图形名称。圆、()、()、长方形。 二、判断(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7米的1 8 与8米的 1 7 一样长。………………………………………… () 2、周长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3、1 100 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完全相同。……() 4、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单元综合练习(一)答案

六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书写2分 一、基础知识(38分) 1. C (3分) 2. D (3分) 3.(1)(2)(3)(2)(1)(5分) 4.(1)A (2)D (4分) 5. C (3分) 6. D (3分) 7. A√B√C√ D ×(8分) 8. (5分)书写3分:字迹端正,笔画流畅相连即可得满分;字迹端正,笔画不够流畅相连,得2分;字迹端正,无行书笔画特点,给1分;字迹不够端正,无行书笔画特点,不给分。 写自己的感受2分:关于书写的任何感受得1分,感受到行书 特点得2分。 9.(4分) (1)下列任何两项即可。 在家防范措施:保持室内通风(可通过自然通风和/或排气风扇来促进通风状况);勤洗手,尤其手在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不熬夜;避免接触野生禽畜;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立即到就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2)钟南山、李兰娟等 二、积累运用(共计13分) 10. (1)B (2)C (3)A (3分) 11. A C D E F (5分) 12.皎皎,形容白而明亮。(5分) 纤纤:形容小巧或细长而柔美。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盈盈:形容很清澈。 脉脉:形容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三、课外阅读(共计27分) 13.A √ B × C √ D × (8分) 15.作者在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总写人们习惯用午时水泡午时茶。然后详细介绍了午时茶的主要材料和制作柚茶的方法。作者通过“据祖

母说”和“据记载”引出了柚茶和药茶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6分)16.作者略写了人们取午时水,用午时水做药,至今仍秉承古老遗风这 三部分内容。(3分) 四、习作表达(20分) 标准: 一类:18-20分 1.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少于180字 2.能使用新鲜感、有趣的词语,将印象深刻的画面描写清楚,有画面感。 二类:15-17分 1.重点内容突出,不少于150字 2.能将印象深刻的画面描写清楚,有画面感。 三类:12-14分 1.语句通顺,不少于130字 2.能将印象深刻的画面描写清楚,有一定的画面感。 四类:11分及以下: 语句不通,字数少于100字;语句不够通顺,描写没有画面感。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统考卷(附答案)

六年级(下)语文期末统考卷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识字写字( 38 分) 一)选择题。 (10 分) B. 小明犯了错误总爱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几句。 C. 小小年纪的他,已经会四国语言了,真是令人张口结.舌 D. 动物园的老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不再是森林里那威风凛凛的“万兽之王”了。 5. 下面这段话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怎样对待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各类问题呢 这次 我们就围绕 科 技发展是利大 弊大 举行一场辩论会 二)判断题。 ( 5 分) 6.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学得很像。 ( ) 7. “即使上面的石块有多重,小草也要从下面钻出来。 ”这句话没有语病。 ( ) 8. “答应了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与“答应了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这两句话意思一 样。 1. 下列带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瑰.( guī) 丽 戛.(gá)然而止 B. 弓缴 . (zhuó) 一铺.(pū)暖炕 C.蜷.( j uǎn)缩 处.(chù)理 D. 摩.(mā)平 转.(zhuǎn)椅 2. 下列四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 炒粟子 专心志致 独出新裁 B. 书籍 张灯结采 落慌而逃 C.幅度 蜂拥而至 坐无虚席 D. 橱窗 万像更新 发愤图强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通国之善.弈者也 能歌善.舞 A. 故.园无此声 无缘无故. B. C.送鲍浩然之.浙东 惊弓之.鸟 D. 孰为汝多知.乎 见微知.著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名 姓 还是 A.: , ”? B. : , 《 , 》, C.? C. ? , 《 , 》, 。 A.那些作恶多端的坏人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真是死得其所.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句子专项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句子专项练习 题 改变句型: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象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学语文-2020六下北京的春节教案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ēng 新 鞭biān 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 间 jiàn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 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出示课件4】(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 【出示课件5】(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 【出示课件6】(2)出示词语,读一读。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3)出示句子,读一读。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从词语切入,体会老舍先生作品的“京味 儿十足”。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幅幅浓郁的北京春节画面。

下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考号 成绩 2分的卷面书写)。 (3分) ch ōu ) 差.(ch à ch ā )不多 )养 糯.(lu ò nu ò)米饭 ěi t ú zh ēng r óng ) ) ( )的态度 ( )的目) 实( )求( ) 各( )已) ( )兵( )政 依依( )X ”。(3分) ( ) 15笔。 ( ) 4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③正直是道德之本。④山下兰芽短浸溪⑤潇潇暮雨子规啼 ⑥江畔独步寻花⑦芙蓉楼送辛渐⑧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1)——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 (2),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4)——《师说》 8、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再仿写句子。(2分) 桂林山水的美景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1分) 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 (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1分) 大家语言不通。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 (4)修改病句。(1分) 李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9、按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7分)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是。(《为人民服务》)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匆匆》)(3),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 (4)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勇于探索、为科学而献身的居里夫人,也认识了的凡卡,还缅怀了的周恩来总理。 (5)你的朋友遇到不如意之事,终日以泪洗脸,你会用(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里富有哲理的一句话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始终要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职责。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的教学工作。我认为语文教学贵在平时的积累、实践,而对于六年级来说,那就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重视起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强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人们也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学习习惯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差几乎是成正比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抓紧抓实。在我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方面的习惯; ①、养成早读的习惯,要求学生早上来到教室后认真读课文、背名篇; ②、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上要专心地听老师讲,听同学讲,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要独立思考完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业,才能享受到你学习成功的快乐; ④、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每天都要对未教的内容进行预习,把已教的内容复习好; ⑤、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习只有靠问,才能成为学问; 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字迹工整,行款美观,并做到有一定的速度。 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三、精心备课,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备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其指导思想。尤其是在六年级毕业复习阶段,要精心设计课堂,要把每课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高效率的进行学习。 四、宽容和善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感化学生,辅导学生。学困生也是班级的一份子,要重视他们的学习,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看在眼里,哪怕是很微小

部编新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案

1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北京的春节》,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4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并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④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一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一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都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好”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设计提要: 教学本文主要遵循:首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过“春节”的感受入手,再通过自学了解老北京春节期间的活动,从而再品一品老北京过春节的年味,最后从整体上揣摩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读、思、议、品,领悟简洁朴实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方法和老北京丰富多彩的年文化。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写了老北京人如何过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本文作者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习惯。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简洁,耐人寻味,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三)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过春节,对有些习俗也很了解,所以对文章内容很感兴趣,因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自然,所以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是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和感悟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将会成为学习难点。 教前准备: 学生搜集春节的来历、习俗、传说;教师准备歌曲《恭喜发财》和动漫童谣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读得迅速又标准,写得整齐又漂亮。(10分) yòu zhì wǔ rǔ yí huò dū dū líng lì ( ) ( ) ( ) ( ) ( ) kuí wǔ pái huái jiǎo xìng jiān áo mò r án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4分) ( )( ) ( ) ( ) ( ) ( ) ( ) ( ) 勉强.看.管擂.鼓模.样鸟瞰.阻挠.反省.教诲. 三、按要求填空(8分)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叠词组成词语(2分) 善诱计较如生之 音 向荣不断俱到无 闻 2、补全词语(4分) 汹涌( )( ) ( )纪宝( ) 弄( )成( ) 好( )( )远 身( )其( ) ( )胜( )汰请( )自( ) ( )死( )伤 3、选择恰当的字填空(2分) 幕墓暮摹慕募 (1) 集资金 (2)钦佩羡 (3)天席地 (4)朝思想 (5)自掘坟 (6)描形象 四、用“赞”字组成三个恰当的词,分别填入括号里(3分) 1、在升国旗仪式上,同学们高声朗诵( )祖国的诗篇。 2、中队委员会建议星期日去春游,大家一致( )。 3、老师和同学们都( )小丽的字写得好。 五、把两句话写成一句话(2分) 1、张老师叫我。我坐在她的办公桌对面。 2、河边有个小男孩小男孩在吹口哨。 六、大法官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按笔顺规则,“山”的起笔是“|”。(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 3、“爸、菜、担、反、鹅”这几个字是按音序排列的。( ) 4、《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张思德。( )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七、杂症门诊(在原句上修改病句)(4分) 1、武汉市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的光荣称号。 2、昨天晚上下了一天的雨,风呼呼地刮个不停。 3、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的习惯,做一个文明社会的孩子。 4、你即使跟人家约好了,就一定要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毕业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chōng jǐng xūyú kuíwúzhú lǒu ( ) ( ) ( ) ( ) yùn wèi shūcài héxūliào wàng ( )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3分) 秦国(qín qíng)擎着(qín qíng)雕塑(sù shù)矫健(jiāo jiǎo) 模拟(nǐ ní)吓煞人香(shā shà)脊梁(jǐjī)惬意(qiè xié) 廉价(lián nián)古刹(chàshà)回眸(mómóu)宫廷(tíng tín)三、组词(4分) 框()帖()缎()拱() 眶()贴()锻()供()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6分) ()心独用春意()然无可( )何 没精打()波涛()涌()盆大雨 描写人物的有: 描写景物的有: 五、选词填空(6分) 战斗战役战争天气气候不但……而且…… 要么……要么……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是…… 1、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伟大胜利。 2、在夺取391高地的()中,邱少云牺牲了。 3、六月的()一天比一天热。 4、蜜蜂()能远游,()远游的能力比不上鸟。

5、他()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他刻苦学习。 6、星期天,我()看书,()听广播。 六、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诗句。(5分) 我的叔叔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特别多),常常是(速度特别快)。为了读书,有时他(忘记了吃饭和休息)。 他还经常游历祖国的(著名的风景名胜),这真是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诗句)。 七、排列错乱的句子(3分) ()河上还有一座小桥。 ()月亮湾的后面有山,山坡上长着梨树和苹果树。 ()河里,一群群鱼儿正欢快地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小桥。 ()我的家乡在月亮湾。 ()岸上栽着许多桃树。树上开满了套话,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火红的朝霞。 ()前面有一条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八、请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4分) 1、提示语:(街道上)严禁跨越栏杆,违者罚款! 改写为: 2、提示语:(公交车上)老弱病残孕专座。 改写为: 九、阅读短文,完成题目(17分) 他要感谢那只手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综合试卷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1、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玫瑰.(guī)恶劣.(luè)追悼.(dào)无边无垠.(yín) B、喷.香(pèn)暼.见(piē)虬.枝(qiū)人才济.济(jǐ) C、魁梧.(kuǔ)阔绰.(chu?)挑畔.(xìn)不屑.一顾(xiè) D、给.养(jǐ)提供.(g?ng)尽.管(jǐn)果实累.累(léi)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荡漾齐头并进兴国安邦再接再励黄沙满天 B、恩赐高亢嘶鸣解囊相助高山深涧别具一格 C、慰籍赞不决口遍迁起舞金碧辉煌栩栩如生 D、焚烧迫不急待悬崖峭壁狂风怒号连绵不断 3、下面不属于词牌名的一项是()。(2分) A、西江月 B、忆江南 C、长歌行 D、卜算子 4、下面四首古诗中,和古人推敲文字有关的一首是()。(2分) A、《竹石》 B、《游子吟》 C、《七步诗》 D、《泊船瓜洲》 5、“鼎”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它的第六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鼎”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读句子,用“清”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2分) 清晨,我们走进树林,感到空气格外()。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顺势向远处流去,汇成了一条()的小溪。我们喝着()的泉水,听着()的鸟叫声,真是心旷神怡。 7、根据下联找规律,上联横线处填三个字,使它组成一幅巧妙的对联。(1分) 此木为______________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8、照样子写词语。(3分) 例:不可相比叫(无比),不取报酬叫(无偿) (1)没有原因叫(),没有关系叫() (2)毫无办法叫(),所剩不多叫() (3)不管怎样叫(),安然无事叫() 9、按要求写句子。(2分) (1)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加班,你和爸爸先吃饭。”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分)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11、仿照例句,再写出几个表现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3分)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临近小学毕业,请你写几句毕业赠言,要求既符合人物又能展现自己的才华。(2分) (1)写给数学课代表,语句中含有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最调皮的同学,用名言同学提醒珍惜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空。(10分) (1)花草无语,文人有情,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 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借马抒发自己建功立业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的咏物言志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决定让桑娜吧孩子抱过来,这一“决定”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渔夫和桑娜是文章《____________》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是_____国的_____________。 (4)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如教会我们学习方法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勉励我们虚心学习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文实践。(4分) 一位青年向一位大爷问路:“喂,老头,到实验小学还有多远?”老大爷用拐杖在地上点了点说:“还有50______。”“路只有论‘里’哪有论‘拐杖’的?”“论里(礼),你应该叫我_______!” (1)上面这段话各有一句话说的不得体,用波浪线画出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下文,两处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10分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般若”读“bō rě”,智慧)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来说一下理由。这节课我们就领略一下老舍先生笔下春节的魅力。知道老舍哪人吗?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谁来谈谈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教师课件出示老舍的资料。 二、检查自主学习 1.我会读。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 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 2.四字词语:色如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 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解释词语万象更新、截然不同。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3.指导书写:熬 4.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等初步感受。) 关于春节,有这样一首童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老舍笔下的春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三、合作探究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老舍先生写了哪些天的事情呢? 2.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四、班级展示 1.了解春节的起止时间及作者写出了哪些风俗习惯。 起止时间: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天的风俗习惯: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二十三过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谁来说一说腊八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过完腊八,大人们就开始了忙年,大人们在忙些什么呢?大人是忙乱的,孩子们呢?谁来说一说? 2.交流春节的三次高潮及特点。 春节历时一个多月,有三个日子使春节达到了高潮。这三个日子是?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1)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除夕人们都忙些什么呢?“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2)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为什么说初一是悠闲的、快乐的?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3)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元宵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020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 年级姓名考号成绩 说明: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包括2分的卷面书写)。 一、积累运用(36分)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别墅.(xùshù)邮戳.(chuōchōu)差.(chàchā)不多 摩.(mómā)平圈.(quān juàn)养糯.(luònuò)米饭 2、看拼音,写词语。(5分) suān jiǎn sīkōng jiàn guàn fěi túzhēng róng 3、比一比,再组词。(3分) 籍()衔()枚() 藉()衍()玫()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诚恳地()反复地()()的态度()的目光

5、补充词语。(4分) 标()立()发()图()实()求()各()已() ()七八()人声()()()兵()政依依()() 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3分) (1)“杂伴儿”“礼拜”“圣诞树”这三个词都没有错别字。() (2)“你真厉害啊,说起脏话来没人敢回应”中的“厉害”带有表扬的意思。() (3)“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艹”,再查15笔。() 7、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③正直是道德之本。④山下兰芽短浸溪⑤潇潇暮雨子规啼 ⑥江畔独步寻花⑦芙蓉楼送辛渐⑧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1)——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2),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 (4)——《师说》 8、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再仿写句子。(2分) 桂林山水的美景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1分) 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 (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1分) 大家语言不通。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 (4)修改病句。(1分) 李明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 9、按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7分)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是。(《为人民服务》)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 影子。(《匆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试

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试题(2)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比一比,再组词。(4分) 稠()挣()测()恕() 凋()狰()侧()恕() 雕()睁()厕()怨() (二)选择题(8分) 1.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嘹(liáo)亮粗犷(kuàng) B. 填没(mò) 积累(lěi) C. 魅(wèi)力拆(chāi)除 D. 房椽(yuan) 防御(yǜ) 2.“深浅”由"深"与"浅"这一对反义词组成,下列词语中与它相近的一组是() A.上下中外水火红绿长远 B. 好坏死活后退春 秋曲直 C. 出入开关东西装卸东西 D. 前后正反快慢良 莠运输 3、下列各组成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置之不理三年五载 B.举世属目惊涛害浪 C.如饥似渴始料未及 D.博采众长阴谋诡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智慧之花》体现了少年儿童要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的思想。 B.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要真心待人,真诚待人。 C. 《养花》这篇文章是巴金写的。 D. 《狱中联欢》节选长篇小说《红岩》。 (三)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3分) 1、他在巴掌大的监狱里跟敌人作斗争。() 2、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 3、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 (四)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3分) 虽然……但……只要……就……如果……就………不是……就…… 1.()开花,我()高兴。 2.花()多,()没有奇花异草。 3.()消费者都像你这样,大家()不会受害了。 (六)填空。(3分) ⒈洞中才数月,_________________。 ⒉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