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头部引流管护理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课件
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01
注意引流液是否呈现异常的颜色、是否有血块或脓性分泌物,
并记录引流液的量。
定期测量引流液的PH值
02
PH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引流液的性质,有助于判断引流管是否正
常工作。
记录引流液的变化
03
如果发现引流液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
理。
引流管的固定与安全
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和记录引流情况
教会他们如何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以及如何记录引流情况。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
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和疑虑,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05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型引流管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引流管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引流管材料 如硅胶、高分子合成材料等不断涌现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 耐腐蚀性,能够降低感染风险,提高 引流效果。
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注意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等,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记录引流情况
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信息, 以便于医生判断病情。
引流管的清洁与消毒
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
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保持皮肤干燥。
消毒引流管接头
定期对引流管接头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清洁与消毒注意事项
遵循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引流管感染
总结词
引流管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
详细描述
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引流液浑浊、局部红肿、疼痛等。为预防感染,应保持引 流管的清洁和无菌,定期更换引流袋和敷料。若发生感染,应使用抗生素进行 治疗,并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考虑是否需要拔除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课件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脑室引流管是一种用于将脑室内的液体引流到体外的医疗设备。 作用:减轻脑室内压力,防止脑积水,改善脑功能。 适应症:脑积水、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 护理要点: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
适应症: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脑出 血等
康复训练频率:根据患者病 情和康复进度,制定合适的
训练频率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注意患 者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训
练导致病情加重
Part Six
患者:张先生, 56岁,因脑出血 住院治疗
病情:脑出血导致 颅内压升高,需进 行脑室引流管手术
护理措施:保持引 流管通畅,防止堵 塞;定期更换引流 袋;观察引流液的 颜色、性质和量
禁忌症:颅内感染、 颅内肿瘤、颅内出 血等
适应症:脑室引流 管放置后,需要定 期检查引流管位置 和引流量
禁忌症:脑室引流 管放置后,需要避 免剧烈运动和过度 劳累,以防止引流 管移位或脱落。
Part Three
固定方式:使用专用固定带或胶带固定 固定位置:引流管应固定在患者头部,避免移动和扭曲 固定注意事项:固定带或胶带应松紧适宜,避免压迫皮肤和血管 固定检查:定期检查固定情况,确保引流管固定牢固,位置正确
避免引流管受压、扭 曲或牵拉,保持引流 管通畅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 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定期进行引流管冲洗, 保持引流管通畅
饮食:建议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建议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 饮水:建议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伤口愈合
流等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脑室引流管是一种用于将脑室内的液体引流到体外的医疗设备。 作用:减轻脑室内压力,防止脑积水,改善脑功能。 适应症:脑积水、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 护理要点: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定期更换引流袋。
适应症: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脑出 血等
康复训练频率:根据患者病 情和康复进度,制定合适的
训练频率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注意患 者的身体状况,避免过度训
练导致病情加重
Part Six
患者:张先生, 56岁,因脑出血 住院治疗
病情:脑出血导致 颅内压升高,需进 行脑室引流管手术
护理措施:保持引 流管通畅,防止堵 塞;定期更换引流 袋;观察引流液的 颜色、性质和量
禁忌症:颅内感染、 颅内肿瘤、颅内出 血等
适应症:脑室引流 管放置后,需要定 期检查引流管位置 和引流量
禁忌症:脑室引流 管放置后,需要避 免剧烈运动和过度 劳累,以防止引流 管移位或脱落。
Part Three
固定方式:使用专用固定带或胶带固定 固定位置:引流管应固定在患者头部,避免移动和扭曲 固定注意事项:固定带或胶带应松紧适宜,避免压迫皮肤和血管 固定检查:定期检查固定情况,确保引流管固定牢固,位置正确
避免引流管受压、扭 曲或牵拉,保持引流 管通畅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 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定期进行引流管冲洗, 保持引流管通畅
饮食:建议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建议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避免剧烈运动 饮水:建议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伤口愈合
流等
头部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控制引流速度 若引流速度过快过 严格遵守无菌操,转运病人时应先
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 夹闭引流管。
呕吐,此时应抬高或暂时夹闭引 流管,引流量每天小于500ml。
保持引流管通畅,随病人呼吸、术后1-2 天呈血性渐变橙黄。
拔管 术后一般3-4天,拔管时先夹 闭1-2天,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方
头部引流管护理 ppt课件
神经系统引流管的分类
• 脑室引流管 • 硬 膜外引流管 • 硬膜下引流管 • 创腔引流管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护理
引流瓶的位置 引流管的末端置于侧 性状:异常时浑浊或有絮状物,提
脑室的平面10-20cm,始终保持正
示有颅内感染。
常的颅内压。
体位:床头抬高30-45度。
• 护理要点: • 1 昏迷病人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切。 •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 3 留置导尿管了解脱水效果及尿量。 • 4 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 5 准备抢救物品。 • 6 完善术前准备工作。
总结
开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我们重症科室护士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严密观察 引流量、性质及颜色,结合意识,瞳孔的变化,肢体的活动情况,保持 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应用降颅内压药物,记24小时出入量, 预防 再出血的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
• 谢谢
在术后2-4日达高峰比血肿出现晚。
脑疝病人的急救及护理
急救: 1. 立即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100-200ml,严重者同时肌注或静注速尿
20-40mg,以脱水利尿。 2. 如原发病灶位于后颅窝或导水管阻塞患者,应及时行侧脑室穿刺,缓慢
放出脑液,同时给予脱水药物,必要时行持续脑室引流。 3. 适当用地米静滴以减轻脑水肿。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给氧吸入。 5. 紧急作术前准备。
神经外科头部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10
护 理
3、防止管路滑脱
1)使用管路标识:注明管路名称、放置日期、外 露刻度 2)每日交接班时交接管路外露刻度、量、通畅情 况 3)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定时检查引流管 在位情况 4)更换伤口敷料时,护士要及时观察引流管情况, 记录刻度及敷料情况 5)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11
脑室引流管
目的
1、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缓解颅高压。 2、经脑室引流管向颅内注入药物治 疗颅内感染。 3、观察颅内出血情况。
引流 管放 置位 置
引流 液的 颜色、 量
引流 管刻 度
暗红、逐渐减少
防止颅内再 相同 出血
保证引流管 在位
每次交接班时交 接
敷料 观察
有无渗血
防止引流管 处渗血
观察
7
护 理
1、复发出血、脑疝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如引流液颜色鲜红、 量较前增多,则提示颅内复发出血,及时报告 医生 2)避免引流管打折,引流不畅导致颅内压增高, 引起出血 3)护理操作时,适当保持头部制动,动作轻柔。 4)如有减压窗的患者需关注减压窗张力。张力较 前增高时及时通知医生 5)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使用尿激酶后根据医嘱 及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患者血压、意识的变 化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3、预防感染
16
脑脊液引流不畅的原因及处理
引流管降低到能观察有脑脊液流出
可挤压引流管或 颅内压低 引流管放 请医师对照X 严格无菌操作下 10— 入脑室过 线,将引流管 注射器抽吸,切 15cmH2O 长而盘区 缓慢向外抽出 成角 不可用生理盐水 至有脑脊液流 冲洗,以免管内 引流管被 管口吸附 出,再重新固 小血块堵 堵塞物被冲入脑 于脑室壁 定 塞 室系统,造成脑 脊液循环受阻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护 理
3、防止管路滑脱
1)使用管路标识:注明管路名称、放置日期、外 露刻度 2)每日交接班时交接管路外露刻度、量、通畅情 况 3)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定时检查引流管 在位情况 4)更换伤口敷料时,护士要及时观察引流管情况, 记录刻度及敷料情况 5)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11
脑室引流管
目的
1、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缓解颅高压。 2、经脑室引流管向颅内注入药物治 疗颅内感染。 3、观察颅内出血情况。
引流 管放 置位 置
引流 液的 颜色、 量
引流 管刻 度
暗红、逐渐减少
防止颅内再 相同 出血
保证引流管 在位
每次交接班时交 接
敷料 观察
有无渗血
防止引流管 处渗血
观察
7
护 理
1、复发出血、脑疝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如引流液颜色鲜红、 量较前增多,则提示颅内复发出血,及时报告 医生 2)避免引流管打折,引流不畅导致颅内压增高, 引起出血 3)护理操作时,适当保持头部制动,动作轻柔。 4)如有减压窗的患者需关注减压窗张力。张力较 前增高时及时通知医生 5)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使用尿激酶后根据医嘱 及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患者血压、意识的变 化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3、预防感染
16
脑脊液引流不畅的原因及处理
引流管降低到能观察有脑脊液流出
可挤压引流管或 颅内压低 引流管放 请医师对照X 严格无菌操作下 10— 入脑室过 线,将引流管 注射器抽吸,切 15cmH2O 长而盘区 缓慢向外抽出 成角 不可用生理盐水 至有脑脊液流 冲洗,以免管内 引流管被 管口吸附 出,再重新固 小血块堵 堵塞物被冲入脑 于脑室壁 定 塞 室系统,造成脑 脊液循环受阻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PPT课件
蛛网膜硬膜下隙引流管
置管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 下肢屈曲,在腰1 或腰4-5椎体间, 用硬脊膜外穿刺针 行穿刺术,见脑脊 液出后,将直径1 mm的韧硅胶管放 入腰椎管蛛网膜下 隙内,观察管内脑 脊液呈流通状态后 ,在穿刺局部缝硅 胶管予以固定,以 防脱出,将该管外 接于引流袋即可 。
蛛网膜下隙引流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放置高度
侧 卧 位 : 以 正 中 矢 状 面 为 基 线 , 高 出 15 18 ~ ㎝ (平 即卧 外位 耳: 道 水引 平流 )管 开 口 需 高 出 侧 脑 室 10 15 ~ ㎝
脑室引流管护理
(5)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 裹。 (6)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 并及时更换。 (7)无菌引流袋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 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 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8)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 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如引流过 多过快,可造成颅压低。空气易从伤口及引流管吸入。如引流管有小气泡 回吸现象,说明引流过快过多或者补液不足导致相对颅内低压,此时要立 即夹闭引流管或抬高引流袋,补充适当的平衡液,使颅内压恢复。 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 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 ≤7-10d。 (9)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 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 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置管期间的观察护理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LOGO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丁文文
精选ppt课件
1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 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 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 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 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精选ppt课件
脑膜
硬脑膜 :为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为 颅骨内面的骨膜,称为骨膜层,内层与硬 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脑膜深面,其 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脑膜下隙,腔内含少 量液体,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软脑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透明薄膜
8
精选ppt课件
颅内压
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颅 ❖腔
ICP)定义
9
精选ppt课件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脑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5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通路
脑 脊 液 循 环 通 路
6
精选ppt课件
神经系统引流管
分类 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 、 硬膜下引流、 创腔引流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 流
引流管位置 安置时间 引流管护理
7
精选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
经颅骨钻孔等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手术后 常用的控制颅内压、引流脑室积血、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3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机制
脑脊液主要是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 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呈无 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成人总量 约150ml,每日分泌量为400~ 500ml/日。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丁文文
精选ppt课件
1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 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 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 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 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精选ppt课件
脑膜
硬脑膜 :为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外层为 颅骨内面的骨膜,称为骨膜层,内层与硬 脊膜在枕骨大孔处续连,称为脑膜层。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脑膜深面,其 间有潜在性腔隙为硬脑膜下隙,腔内含少 量液体,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有较大的腔 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软脑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透明薄膜
8
精选ppt课件
颅内压
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颅 ❖腔
ICP)定义
9
精选ppt课件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 值:成人0.69~1.96kpa(70~ 200mmh20)儿童0.49~0.98kpa (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脑组 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5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通路
脑 脊 液 循 环 通 路
6
精选ppt课件
神经系统引流管
分类 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 、 硬膜下引流、 创腔引流 、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皮下引 流
引流管位置 安置时间 引流管护理
7
精选ppt课件
脑室引流管
经颅骨钻孔等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 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颅脑手术后 常用的控制颅内压、引流脑室积血、 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
3
精选ppt课件
脑脊液循环机制
脑脊液主要是脑室脉络丛产生,充满 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呈无 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成人总量 约150ml,每日分泌量为400~ 500ml/日。
脑部引流管的护理最新PPT课件
? 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及小儿,占颅内血 肿的10‰,
?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大家好
29
护理
? 严格无菌操作 ?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 体位: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 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 保持引流通常 ?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 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脑组织、脑脊液、血液 脑组织 占80%以上( 1150~1350m
脑脊液 占10% (150ml )
血液占2~11%
颅腔容积 1400~1500ml
大家好
10
血
脑
液
脊
液
脑 组 织
大家好
11
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 ,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
? 4 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即可拔管
病情变
拔管前夹管24-48h观察
化大家好
27
高压性头痛与低压性头痛区别
? 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 神 经盘水肿
? 低压性头痛特征:太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 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停止或 放 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大家好
28
硬膜下引流管
?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
大家好
17
(五)保持引流管通常
?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
?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 通常。反之不畅
? 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 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大家好
29
护理
? 严格无菌操作 ? 妥善固定管道、标记醒目 ? 体位:头低足高位患侧卧位或平卧 ? 引流袋高度:低于创腔30㎝ ? 保持引流通常 ? 观察引流量、性状、色 ? 拔管:常于3天后CT检查血肿消退即可
脑组织、脑脊液、血液 脑组织 占80%以上( 1150~1350m
脑脊液 占10% (150ml )
血液占2~11%
颅腔容积 1400~1500ml
大家好
10
血
脑
液
脊
液
脑 组 织
大家好
11
目的
?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 ,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
? 4 及时拔管:引流脑脊液<50ml即可拔管
病情变
拔管前夹管24-48h观察
化大家好
27
高压性头痛与低压性头痛区别
? 高压性头痛特征:剧烈持续头痛、 恶心、视 神 经盘水肿
? 低压性头痛特征:太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 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停止或 放 慢引流速度后头痛缓解
大家好
28
硬膜下引流管
?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
大家好
17
(五)保持引流管通常
?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成角
? 病人头部:活动范围适当限制 ? 治疗护理:动作轻柔、避免牵拉引流管
? 引流液: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 通常。反之不畅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4.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一般术 后1-2天引流液为暗血性,如有像鲜红色血 液样液体流出,首先考虑患者发生颅内再出血 ,及时汇报医生,进一步检查处理。
引流管分类
硬膜下引流管:放置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多见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 ,颅内肿瘤术后出血。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瘤腔引流管护理
1. 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置于头部创腔一致的 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 组织移位。
2. 术后48小时后,逐渐放低引流袋,使创腔内 液体较快引流,以消灭局部死腔、防止颅内压 增高。
3.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以免 引流量过多。
引流管分类
脑室外引流管: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三角区 。多见于突发脑疝,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 手术后。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3. 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 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 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4.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 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 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 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
状窦→颈内静脉。
头部引流管分类(按解剖位置)
1.头皮下引流管 2.硬膜外引流管 3.硬膜下引流管 4.瘤腔引流管 5.脑室外引流管 6.腰大池引流管
头部引流管分类
其他类 硬脊膜外引流管 脓腔引流管 储液囊引流管
引流管分类
头皮下引流管:放置在头皮下的引流管。 多见于外伤导致的头皮血肿,术后继发性的 皮下积液等。
引流管分类
硬膜下引流管:放置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多见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或硬脑膜下血肿 ,颅内肿瘤术后出血。
硬膜下引流管的护理
瘤腔引流管护理
1. 术后48小时内,引流袋置于头部创腔一致的 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 组织移位。
2. 术后48小时后,逐渐放低引流袋,使创腔内 液体较快引流,以消灭局部死腔、防止颅内压 增高。
3. 与脑室相通的创腔,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以免 引流量过多。
引流管分类
脑室外引流管:侧脑室前角或侧脑室三角区 。多见于突发脑疝,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 手术后。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3. 脑脊液的颜色: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 逐渐加深,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一旦脑室内大 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4.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及翻身应 避免牵拉引流管。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 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多 表明引流液通畅;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出, 应查明原因。
状窦→颈内静脉。
头部引流管分类(按解剖位置)
1.头皮下引流管 2.硬膜外引流管 3.硬膜下引流管 4.瘤腔引流管 5.脑室外引流管 6.腰大池引流管
头部引流管分类
其他类 硬脊膜外引流管 脓腔引流管 储液囊引流管
引流管分类
头皮下引流管:放置在头皮下的引流管。 多见于外伤导致的头皮血肿,术后继发性的 皮下积液等。
神经外科引流ppt课件
的观察与护理
5、引流液的观察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 色变化,准确记录24h引流量,硬膜外引流自然排液 较缓慢,易发生堵塞,可用注射器抽吸或用生理盐 水2ml缓慢注入冲洗;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 0.3ml/min,每24h分泌量400~500ml。在颅内有继 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 时,其分泌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h测量一次并准 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 时报告医生处理。
硬膜下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接一般引流袋
固定于头部伤口敷料 一般在引流口下0~10cm 引流袋高度在平耳孔上10~15cm
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器,观察引流量、颜色、性状
引流管放置2~3天
一般放置3~5天
12
硬膜外引流管
13
腰大池置管引流
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 颅脑损伤后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措施, 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 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 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操作过程是用一 次性专用腰大池穿刺针进行腰椎穿刺,腰椎蛛网膜下 腔留置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脑室引流瓶。
8
置管期的观察与护理
6、预防感染 病人置单间,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 次。引流装置应严格无菌,每天更换引流袋。定时 挤压引流管,翻身及搬动病人时夹闭引流管,防止 引流液逆流入颅内。更换引流瓶及放液时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随时观察导管引流创口皮肤是否有 红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可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和 抗生素试验。
20
护理
(7)严防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技术。保持局部皮肤 干燥,可每天换药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 开窗通风,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减少探视和人员 流动。严格控制置管引流时间,定期留取脑脊液做 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及细 胞计数,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 疗颅内感染。本组病例未发生颅内感染。
5、引流液的观察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 色变化,准确记录24h引流量,硬膜外引流自然排液 较缓慢,易发生堵塞,可用注射器抽吸或用生理盐 水2ml缓慢注入冲洗;正常脑脊液的分泌量是 0.3ml/min,每24h分泌量400~500ml。在颅内有继 发感染,出血及脑脊液吸收功能下降或循环受阻 时,其分泌量将增加。因此必须每24h测量一次并准 确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并进行对比,发现异常应及 时报告医生处理。
硬膜下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接一般引流袋
固定于头部伤口敷料 一般在引流口下0~10cm 引流袋高度在平耳孔上10~15cm
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器,观察引流量、颜色、性状
引流管放置2~3天
一般放置3~5天
12
硬膜外引流管
13
腰大池置管引流
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是 颅脑损伤后控制颅内压和清除血性脑脊液的措施, 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 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 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操作过程是用一 次性专用腰大池穿刺针进行腰椎穿刺,腰椎蛛网膜下 腔留置硅胶引流管,外接一次性脑室引流瓶。
8
置管期的观察与护理
6、预防感染 病人置单间,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1 次。引流装置应严格无菌,每天更换引流袋。定时 挤压引流管,翻身及搬动病人时夹闭引流管,防止 引流液逆流入颅内。更换引流瓶及放液时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随时观察导管引流创口皮肤是否有 红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可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和 抗生素试验。
20
护理
(7)严防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技术。保持局部皮肤 干燥,可每天换药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 开窗通风,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减少探视和人员 流动。严格控制置管引流时间,定期留取脑脊液做 脑脊液的常规及生化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及细 胞计数,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 疗颅内感染。本组病例未发生颅内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
6)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
7)关注患者体温及血常规变化。遵医嘱应用抗生
素
8)保持病室内温度适宜学习,交流空PPT 气新鲜,定时通风
10
护理
3、防止管路滑脱
1)使用管路标识:注明管路名称、放置日期、外 露刻度
2)每日交接班时交接管路外露刻度、量、通畅情 况
3)护理操作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定时检查引流管 在位情况
医生
2)避免引流管打折,引流不畅导致颅内压增高,
引起出血
3)护理操作时,适当保持头部制动,动作轻柔。
4)如有减压窗的患者需关注减压窗张力。张力较
前增高时及时通知医生
5)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使用尿激酶后根据医嘱
及时开放引流管,并观察患者血压、意识的变
化
学习交流PPT
8
骨窗张力
注:根据触摸感觉进行判断,观察中如触摸感觉张力高,
神经外科头部引流管护理
神经外科 宋军芳
学习交流PPT
1
学习内容
➢引流管的分类 ➢置管的目的 ➢放置引流管的护理
学习交流PPT
2
引流管分类
A
B
C
D血
硬
硬
肿
膜
膜
脑
腔
下
外
室
/ 瘤
腔
学习交流PPT
3
脑室
瘤腔
硬膜下 硬膜外蛛网膜
皮下 软脑膜
头皮 骨 硬脑膜
蛛网膜下腔
脑组织
学习交流PPT
4
头CT显示出血部位
学习交流PPT
5
硬膜下血肿
急性 伤后3日内出现
亚急性 3日-----3周
慢性
3周以上
学习交流PPT
6
急性硬膜下血肿
体 麻醉未清醒时平 位 卧位。麻醉清醒
后采取床头抬高 15—30°
引流 低置,低于头部
管放 置位
10—40cm
置
引流 暗红、逐渐减少
液的 颜色、 量
目的
慢性硬膜下血 肿
利于脑部静 平卧位或头低 脉回流,减 脚高位,患侧 轻脑水肿, 卧位, 降低颅内压
引流管被 小血块堵 管口吸附
塞 于脑室壁
室系统,造成脑
请医师对照X 线,将引流管 缓慢向外抽出 至有脑脊液流 出,再重新固 定
脊液循环受阻
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学习交流PPT
17
谢谢
学习交流PPT
18
应结合意识、瞳孔变换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学习交流PPT
9
护理
2、预防感染
1)枕上垫无菌巾,污染时及时更换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
敷料清洁干燥。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可扭曲、受压、折叠。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如有浑浊、絮
状物发生,及时通知医生。
5)搬动病人、外出检查时将引流管夹闭,防止逆
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
0.5-1.0kpa)
引流液:正常脑积液为无色清亮液体,若颅脑手术
术后1-2天脑脊液可带血性,以后为淡
红色、黄色、淡黄色、情况下可
增多
通畅情况:引流液液面随呼吸、脉搏上下波动有波
利于引流 相同
目的
促进脑组织 膨起,尽快 使硬膜下血 肿腔闭合 相同
防止颅内再 相同 出血
引流 每次交接班时交 保证引流管
管刻 度
接
在位
观
敷料 有无渗血
观察
防止引流管 处渗血学习交流PPT
察
7
护理
1、复发出血、脑疝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如引流液颜色鲜红、
量较前增多,则提示颅内复发出血,及时报告
学习交流PPT
15
护理
2、防止管路滑脱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3、预防感染
同硬膜下引流护理
学习交流PPT
16
脑脊液引流不畅的原因及处理
引流管降低到能观察有脑脊液流出
可挤压引流管或 颅内压低 引流管放
严格无菌操作下 10— 入脑室过
注射器抽吸,切 15cmH2O 长而盘区
不可用生理盐水
成角
冲洗,以免管内 堵塞物被冲入脑
4)更换伤口敷料时,护士要及时观察引流管情况, 记录刻度及敷料情况
5)躁动的患者适当约束
学习交流PPT
11
脑室引流管
目的
1、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缓解颅高压。 2、经脑室引流管向颅内注入药物治
疗颅内感染。 3、观察颅内出血情况。
学习交流PPT
12
观察 脑室引流管
放置位置:脑室
引流管放置: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
动;咳嗽、吸痰等刺激性动作时,引流
液加快流出学习交流PPT
13
学习交流PPT
14
护理
1、再出血、脑疝
1)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 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 示有脑室内出血。 2)保证正确的引流位置,不要随意调整床头高度, 避免打折,观察液面波动情况。避免过度引流或引 流不畅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出血或脑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