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脱困与制度创新

合集下载

四十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

四十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

四十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4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传统体制机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转变。

梳理40年我国国企发展之路,改革、创新、脱困、突围,这些字眼伴随着国企一路走来。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决策、自我发展的微观市场主体,如何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国营企业逐步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独立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企业——“新国企”,也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

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工业化进程远未完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项任务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拓性任务,不仅需要突破思想意识形态的藩篱,从理论上创新将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而且还需要在实践层面克服各种历史遗留和现实困难,创造性地提出具体措施并探索各种改革模式。

经过40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部分已经进行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从计划经济体制附属的传统国营企业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国企”。

1978至1984年,以放权让利为重点,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 1978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企业自主权。

1979年,国务院就逐步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连发5个文件。

1979年扩大自主权试点,1984年,试行厂长负责制。

1985至1993年,以两权分离为特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逐渐摆脱“束缚”,走上放权搞活、自主经营的改革发展之路;1994至2003年,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战略性调整;2004至2012年,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为主,推动国企改革发展;2013年至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国有企业脱困与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脱困与制度创新

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2期经济热点国有企业脱困与制度创新周叔莲 谢智勇内容提要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已基本可望实现,但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外因大于内因,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和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具体措施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国有企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

因此,必须切实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三年脱困 制度创新一、实现三年近期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近期目标,是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的,即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三年近期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三年基本脱困。

如何衡量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一种观点认为,亏损企业应该以1997年底作为计算时点,1997年以后新发生的亏损企业不再计算在内。

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亏损面为39.1%,列为脱困对象的企业数为6599户,截至2000年上半年,已有3626户扭亏为盈,脱困率为54.9%。

预计2000年下半年,脱困率将在60%~70%,可以认为大多数已经脱困。

另一观点认为,1997年以后,又增不少亏损企业,大多数表现为微亏,所以应淡化亏损面指标,主要看大多数地区、大多数行业是否扭亏为盈。

截至2000年7月,在14个重点工业行业中,除煤炭、军工两个行业亏损外,其他12个行业已经整体盈利;同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整体盈利的约占84%,其中转亏为盈的占27%,亏损省份亏损额最多的也只有5亿元,已经接近扭亏为盈。

第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好转趋势。

随着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生产速度逐步提高。

2000年8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

国企脱困主要措施

国企脱困主要措施

国企脱困主要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益,国有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脱困。

本文将讨论国企脱困的主要措施,包括改革管理体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以及加强与市场的互动等方面。

I. 改革管理体制国有企业需要改革其管理体制,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措施:•建立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国有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提高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推动股权多元化: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例如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当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例如推行董事会制度、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等。

II.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国有企业脱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加大科研投入:国有企业应当增加研发投入,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避免技术被侵权或仿制。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开展技术创新。

III.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引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给予优秀员工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来激励其创新和进取精神。

•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能力和领导才能。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国有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IV. 加强与市场的互动国有企业需要与市场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紧密关注市场需求和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加强与市场互动的措施:•市场研究和调研: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市场研究和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

关于企业改革脱困的心得

关于企业改革脱困的心得

关于企业改革脱困的心得
企业改革脱困是一个繁重而又困难的任务,需要领导者和团队共同努力以应对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深入分析和了解问题:首先要全面分析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找出根源原因。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2.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确立脱困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这包括制定可行的策略、落实有效的措施和监控进展情况等。

3. 深化改革:要勇于改变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旧有模式和观念。

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策略,并找到差异化和创新的竞争优势。

4. 加强内部管理和团队建设:提高企业的内部运营效率和团队的执行力是改革脱困的关键。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素质。

5. 加强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制定精准的市场推广策略。

同时,加强对客户的关系维护和服务质量,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6. 风险控制和创新思维:要善于预见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加强风险控制。

同时,要鼓励员工发挥创新思维,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机会。

7. 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改革脱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调整和改进策略。

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企业改革脱困需要领导者的坚定决心、团队的合作共识和员工的积极参与。

只有全面考虑问题、制定明确目标并付诸实施,才能逐步走出困境,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浅析国企改革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企改革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企改革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12-06-07T17:26:13.32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3期(下)供稿作者:凌志[导读]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向市场主体的转变。

凌志(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延续自身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深入改革的同时,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国企改革中的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而“十八大”的召开,也为今后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我们应该对国企改革充满期待。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决策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向市场主体的转变。

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实现了国有企业从扩大经营自主权,经历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直到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

30年来,体制的不断变革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增强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实践证明,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好,国有经济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国企改革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有待逐步解决。

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脱困问题突出,难度很大。

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脱困问题没有解决。

而且职工的安置,技术落后,缺乏资金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还很重。

一方面是认识不统一,一些地方不敢积极推进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蚕食国有资产,出现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流失一轮的局面。

(3)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仍然是真正的目的。

真正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应是股权相对分散、均衡的,不应一股独大。

国有企业集团扭亏脱困探析

国有企业集团扭亏脱困探析

国有企业集团扭亏脱困探析作者:曾玲惠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19期一、引言近年来,亏损企业成为困扰和制约西山集团改革发展的拌脚石,面对亏损企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西山集团贯彻落实山西省国资国企改革及山西焦煤集团“处僵治困”工作精神,与基层单位合力“靶向诊疗”,摸清实情“对症下药”,开创了主动作为、协同发展、良性运转的新局面,取得了扭亏脱困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

二、主要做法(一)加强组织领导,整体筹划部署面对亏损企业面广量大的实际,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以“全面消灭亏损点”的勇气和魄力,将扭亏脱困摆在“三大攻坚战”之首,成立扭亏脱困专项工作领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加强指导,全级次梳理亏损企业名单,压实各单位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制定下扭亏脱困工作方案,明确扭亏脱困工作目标、时间节点、扭亏方式,设立企业负责人和联系人,制定扭亏脱困方案,查找亏损原因,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工作协调督导机制,定期召开扭亏脱困推进会,形成上下联动的专项组织机构,举全集团之力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

(二)坚持问题导向,专题研究解决集团公司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摸排存在问题,聚焦重点难点,出实招、求实效,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发动基层单位、业务部门一起想办法、对症下药,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扭亏措施和出路,将亏损企业分为经营性亏损单位和非经营性亏损单位,通过拉长板补短板堵住“出血点”,真正做到“一把钥匙開一把锁”。

特别是针对困难多、任务重的单位,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从实际出发解决各单位扭亏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一企一策”,分类施策,多次组织召开扭亏脱困工作专题推进会,对主要亏损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帮助亏损单位共同寻找扭亏脱困的方法及路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努力攻克亏损难关。

(三)建立工作机制,倒逼任务完成充分运用考核手段,奖优罚劣,实施正反双向激励,在集团公司层面制定了“全年完成消灭亏损企业考核目标,对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业务部门人员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在亏损企业层面制定了“将扭亏脱困工作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营班子成员绩效薪酬挂钩,”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挥亏损企业主观能动性。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意见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发布部门: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文号: 陕发[2003]16号党的十六大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国有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增强国有经济支柱作用和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对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由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的过程。

党的十五大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大多数国有小企业已放开搞活。

随后,省委又作出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推动国有企业在扭亏脱困、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我省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

这些问题是:在经济布局上,力量分散,战线过长;在产权结构上,推进股份制的步伐不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得不够;在监管体制上,多头管理,出资人不到位;在企业内部治理上,多数企业尚不够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经营业绩上,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益不高,亏损严重。

这些问题不抓紧解决,我省国有企业不仅不能适应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需要,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不能适应全国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而且将丧失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良好机遇,面临的困难将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大。

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党的十六大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方针,为我们深化改革指出了明确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年实践,使我们积累了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广大职工蕴藏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极大积极性;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革成效难以持久 。
的研 究 , 与市场 需求相脱节 , 其结果一般 是以发表论 文或通过鉴定为 主 , 即使有些
实用性强 、企业 只重视引进 而不重视消化 . 造成 投 资比例严重失调 . 经济发达 国家引进与 消化吸收 的经费投人一般 为 l 3 目前我 :, 国仅为 10 0 。 种投 资摸 式必 然导致 : 、6 这 我们在技术上永远 落后。 5 .目前 我 国在企 业制 度 、 经营 机制 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 造 成了技术创新内在动 力的严重不足。 国有
为盈还有一段 艰巨 的路 程 。 同时 , 有相 还
我 国的证券市场体制也不健全 . 其服 务对 象主要是大中型 企业 , 对于高新技 术含基 较高 的新建 中小企业 , 上市 的门槛 较高 , 甚至根本无法上市 , 不能通过证 券市 场迅 速 筹集到发展所需资金 。 我国企业 资本金
地方本位主义等问题严重 , 造成许 多企业
方 面有 很 大差距 , 国企面 临 极大 的压 使 力。 解决这一 问题的 根本办 法就是使 企业 通过 持 续不断 的 技 术创新 , 高技 术水 提 平, 为社会提1 共满足消 费需求 的新 产品 , 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 竞争力 。 3 .是 国 企 参与 国 际 竞 争 的 必 由 之 路 。 9 8年 国有 大中 型企业新 产 品增加 19 的销 售收 人. 匣占当年全 部产品销 售收人
约 占了 7 %左右 。 0 企业只 重视技 术开 发 、
步. 投资能 力较小 , 为 3 元左 右 , 仅 5亿 而
且其 中大部分来 自银行 贷款和财政拨款。
中型 企业实现 了这一 目标 , 而且其中绝大 部分 是通过改 组 、 兼并 、 产等方 式 消除 破 亏损 , 并不是靠企业 自身活力和 良性发展 机制 参与市场 竞争的结果 , 它们 距离扭亏

国有企业改革各阶段简要分析一览表

国有企业改革各阶段简要分析一览表
承包制短期行为,转向制度创新。
多龙治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
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监督防流失、加强党的领导等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
供需
卖方、短缺
买方
买方
买方,个性化、高水平供需平衡
阶段
项目
第一阶段(1978-1993),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阶段
第二阶段(1993-2003),企业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
第三阶段(2003-2015),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企业改革阶段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2015-)
主要措施
探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利润留成、利改税、承包经营等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三年改革脱困、脱钩、行业体制改革、行业性重大改革重组、稽查特派员制度等
从体制框架上建立新国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一系列检查制度体系,董事会试点、结构调整重组、资本经营预算等
《指导意见》有详细论述
成效或特点
试图在不触动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现代企业制度框架确立,结构调整显著推进,政企分开取得标志性进展,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力得以提高,大量国有中小型企业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
增长
高速
高速*
高速,近年转向中高速
新常态、中高速中高端
国有企业改革各阶段简要分析一览表
出资人机构主导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充足,初步构建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

“走出去”战略与制度创新
其 与全球化 的更高视角, 通过包括在 口。春 兰 不 与 同行 企 业 合 作 开 发 , 和 地区, 中有 的产 品与 技术在 国
海外 新建企 业或 并购企 业在 内的 而 是直 接 同有 关 的科研 院所 合作 际上 仅有 4家 企业 能够研 制 生产 其余 3家是国际知名公 司:米其 多种方式, 逐步形成集制造 、 科研 、 开发 。春 兰 以研 发 项 目为 依 托 , 利 (
去” 结合起来 , 在全球 化产业链 中 平台。
年 薪 聘请 数位 美 国和 台湾 地 区 的 实力与水平 。对研 发技例 2: 笔:通过对广州市 顶 尖人才专家加盟 , 升公司技术 华南橡 胶轮胎 有 限公 司管 理创新 成果的论证, 又一次感受到研发 与 人才对现阶段 中国企业 “ 走出去 ” 的重要性 。这家公 司在 19 98年 曾 被 国家 、 广东省 、 广州市列 为 “ 年 3 重点扭亏脱 困企业 ” ,濒临破产边 实行按销售额提成 3 的奖励制度 , % 国 际 版 块
形成人才 林 、 普利斯通 、 固特异 ) 。为了实现 投资 、 贸易于一体 的跨 国公 司型 的 用海 外技术和 人才资源 ,
多 元 化 公 司 ,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全 球 资源 共享, 引世界范 围内的优秀 研 发与技术水平 同国际接 轨, 积 吸 这家
构建面 向全球 的开放式科研 公司实施人才 国际化 战略, 以百万 产业 分工 , “ 进来 ” “ 出 把 引 与 走 人才 ,
中国企业 “ 出去”的成绩 是 走 巨大 的, 果是 明显 的, 中国经 效 对
济 发 展 与 社 会 进 步 的贡 献 有 目共
先付 8% , 0 实现后再付 2% 0。
但 是 , 中国企业 来 说 , 对 要真 正 实现 “ 出去 ”的发 展战略 , 走 在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厘清八大关系-厘清关系与理清关系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厘清八大关系-厘清关系与理清关系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厘清八大关系:厘清关系与理清关系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理性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对进一步前瞻性地探索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由扩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转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制度创新。

通过债转股、股份制试点、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改革实践,为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相继建立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的初步完善,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得以分离,管资产与管人、管事有机结合,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国有企业逐步从政府的附属物转变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破产脱困、主辅分离、党管干部与市场化选拔国有企业干部有机结合、国有独资企业董事会试点、强化突出主业的战略管理体系、缩短管理链条的母子公司的集团管控模式、建立基于市场化手段的业绩考核与分配制度、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等一系列改革,初步建立了基于现代产权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上有很多争议,出现了如“国有企业垄断”、“国进民退”以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国有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被国际政治和商业利益集团遏制、国有企业“大而不强”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等问题。

从根本上回答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统一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思想,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至关重要。

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在历史理性、现实理性和发展理性基础上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国有企业改革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形势判断及对策

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形势判断及对策

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形势判断及对策W7中共山东省委研究室杨占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到本世纪末使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搜脱困境.时至今13,我们有必要对一年来企业税困的成果进行准确判断,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研究可行的对策.,对一年脱困成果的基本判断1998年作为三年脱困的第一年,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脱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从直接反映扭亏战果的一些指标看,初步呈现出亏损面减少,亏损额下降势头,开始遏制住近年来亏损大幅F272卒7攀升的局面,一批企业由亏转盈,重现生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整个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但对整个扭亏工作不能估计过高,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状况仍相当严重,与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扭亏企业的经营机制没有很大转变,市场竞争力不强,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亏损企业最终要摆脱困境,扭亏为盈仅是第一步,关键是体制变,机制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脱离困境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国有大中型亏损企的前提,积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由于欧盟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欧元的未来走势被普遍看好,所以,从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和规避风险的要求来看,我们臆适当增加欧元储备,减少美元储备⑷树立新的贸易战略,降低转换成本.目前我国对欧盟的进出13总额约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5左右,欧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是欧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由于中国与欧盟经济,技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很大的互补性,因此,双方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但是欧元的启动给我国的经济贸易带来一些不刺影响,如我国出13产品价格差异策略难实施;出口商品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出13企业承担巨大的货币转换成本等为此,我们要树立新的贸易战略.首先,要树立欧元大市场观念.欧元的诞生给我国对欧盟的出口设置了一层无形的货币壁垒,我国的出口14经济纵横3/1999企业可以通过到欧元区内投资办厂,把欧元区当做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来进行营销,这样既可以绕过欧元壁垒,又可以享受到欧盟内部货币一体化带来的好处其次,建立新的营销战略.欧元的引入,使我们原来的价格差异策略失去意义,为此要认真研究确定我国产品在欧元市场的价格定位,制订整体营销策略.出13企业要防止陷入低价倾销的恶性循环,注意向质量和品牌要效益,提防欧盟统一的反倾销政策.再次,政府可通过宣传和采取一些措施鼓励相互分散的出口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专门对欧元贸易的“行业协会“,可称“对欧贸易协会”.通过这一组织及时研究欧盟市场的新变化,为出13企业提供新的政策,统盟的出13和进口,这样有助于企业降低欧元的转损成本,提高出口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上任编辑:文竹)业尽管实现11-扭亏为盈,但经营机制却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距脱困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突出问题是,缺乏产品与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滞后,企业制度有缺陷,经营机制不灵,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目前国有扭亏企业一年来经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的约占三分之一,而三分之二尚未建立起新的机制.有相当多的企业只是由于原来微亏,现只有很小的数字上的变化,由亏转盈,勉强进入了盈利企业行列.企业内部的公司体制,法人治理结构,资本运营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等,都投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二)亏损减少和效益回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政策,本质意义上的扭亏并不多.698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实施了一些政策,扶持国有企业增加效益,减少亏损,使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和经济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反映在数字上是亏损减少,效益提高.比如,仅银行政策变动•项,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就有了很大增长,利息支出减少.这些成果都体现在了企业效益中,有力地支撑了亏损企业的扭亏.如果剔除这些因素,真正依靠企业本身努力丽实现的“实实在在”的扭亏脱困.将大打折扣L三)一批骨干企业支撑了总体效益的增长,表面上掩盖了亏损企业的问题,而亏损企业的绝对数量和绝对亏损额居高不下.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整体效益确实有了一定改观,但决不能就做出对扭亏的乐观评断」998年512家重点国有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00多亿元,占全部国有工业的80多.正是这些盈利大户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在统计总额中相应抵销了一大批国有企业的亏损额.事实上.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绝对亏损面较大,亏损额较多,特别是还存在一批长期亏损的“老大难二其中亏损超过三年的还有相当数量,距离大多数”企业三年扭亏目标相差甚远.(四)与企业运行有关的多项指标改善不大,扭亏后有重陷困境的危险1998年,全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总体运行状况改善并不十分明显,有的经济指标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企业“三项资金”占用一直居高不下,资金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仍远低于非国有企业水乎:经济效益综台指数,产品市场销售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比较普遍地呈现出“低效益”的现象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也呈下降趋势;反映企业发展后劲的技术改造投资,技术创新投资额也较小.同时,企业长期存在的冗员多,债务高,办社会负担重的问题,还没有找到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继续困扰着企业.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企业脱困难,而且已扭亏企业也难真正走上良性营运的轨道,甚至有重新陷入困境的危险.二,制约脱困的问题影响脱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脱嗣本身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L在脱圉标准上,存在种种误区.一是曲解含义降低标准.以为三年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中的“大多数”,意味着可能有〜部分不脱困,即使摆脱困境也是虚的,无硬性数量衡量,使目标的标准定位降低.二是存在侥性心理认为陷入困境的企业面广量多,中央把目标提出来了,到最后中央就得想办法实现,别人借机能脱困,自己也照常跟着脱困,将R标定位在“跟着走”上.三是信心不足,看高标准.有的看不到实现目标的有利条件和机遇,认为目标提得过高,难以实现.表现出信心不足.四是认识偏颇,怀疑标准.机械地认为企业亏损是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伴的经济现象,不可避免,对目标及其标准的提出持怀疑态度.这些误区导致目标定位的偏差,引起工作行为的变化,以致对脱困的按期,按标准实现产生消极影响.2,在脱困操作上,重速度,轻扭亏主要是一些地方过多地注重保经济发展速度,完成经济发展目标,而对如何扭亏脱困普遍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地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脱困,以发展促脱困.以解围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使扭亏脱闲在整个工作中未被列入重要的,应有的地位.甚至个别的还将扭亏脱困与经济发展速度对立起来,不能很好地处理速度与效益的二者关系,不正确地认为现阶段只有企业出现些亏损,速度才会保上去.从具体工作看,研究和部署扭亏解围工作说得多,一般性落实多,而研究解决深层改的问题不够;有的在资金投放,项目批列等实质性问题上,几乎完全经济纵横3/199915保经济目标实现为标准,单一向能产生经济规模和速度方面倾斜;有的对无效益亏损较大的企业不但不进行整改,而且允许加大生产保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扭亏脱困的进展.3,在脱困动力上,政府成为单一的,力不从心的推动主体.从目前推动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脱困动力看,由于多种复杂原因,没有形成“三动”并行的局面。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9.06.01•【字号】鲁政发[1999]52号•【施行日期】1999.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的通知(1999年6月1日鲁政发〔1999〕52号)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确保实现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目标,现就做好我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扭亏脱困工作通知如下:一、切实增强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扭亏脱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五大确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这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措施。

从我省情况看,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既是全省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又是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深入,我省已经有一大批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实力,在全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传统模式的影响,加之国有企业老企业多、负担比较重,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负债率较高,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

特别是去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困难越来越大。

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对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信心不足,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缺乏勇于开拓的精神。

这种思想观念状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比很不适应。

今年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关键一年,完成扭亏脱困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锐意改革,扎实工作,确保我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目标的实现。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前后经历了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纵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骄人成就。

但在现实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预测国有企业改革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时至今日,我国的改革开放快走过了31年,各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研究生,我们在时刻关注国家发展的同时,更要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专业思考结合在一起,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将就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主题,分别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的归纳和思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1993~2003年:国企改革的制度创新;2004年至今: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特征,各个阶段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实现了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向市场主体的转变。

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

这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用了15年时间。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

这个阶段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之前,用了10年时间。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在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进一步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明确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

这10年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特别是1998-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国有企业实施了改革脱困3年攻坚,通过债转股、技改贴息、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整体扭亏为盈,为国有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9.23•【字号】陕发[2003]16号•【施行日期】2003.09.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陕发[2003]16号2003年9月23日)党的十六大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现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国有企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增强国有经济支柱作用和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对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由政策调整到制度创新的过程。

党的十五大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决定,大多数国有小企业已放开搞活。

随后,省委又作出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推动国有企业在扭亏脱困、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我省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

这些问题是:在经济布局上,力量分散,战线过长;在产权结构上,推进股份制的步伐不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得不够;在监管体制上,多头管理,出资人不到位;在企业内部治理上,多数企业尚不够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在经营业绩上,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益不高,亏损严重。

这些问题不抓紧解决,我省国有企业不仅不能适应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需要,不能适应全国统一市场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而且将丧失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良好机遇,面临的困难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国企脱困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国企脱困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等诸多问题,导致部分国企陷入困境。

为推动国企脱困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国企脱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国企脱困改革工作的总结。

二、主要措施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董事会建设,发挥董事会在决策、监督和执行等方面的作用。

(3)推进企业内部改革,优化劳动组织,完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积极性。

2.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1)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优化国有资产管理(1)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国有资本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3)加强企业风险防控,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取得成效1. 国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深化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增强。

2.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

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等改革措施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3. 国企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一批国有企业成功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4. 国有资产监管水平提高。

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本安全。

四、存在问题1. 部分国企改革进程缓慢,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2. 国企转型升级任务艰巨,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较大压力。

3. 国有资产监管仍需加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下一步工作1. 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脱困发言稿

企业脱困发言稿

企业脱困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大家今天能够参加这次会议,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发表我对公司脱困的发言。

作为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我深感压力和责任,同时也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因为我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将公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这几年,公司的经营情况一直不容乐观。

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内部管理不规范、市场预测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滑。

我们曾经是行业的佼佼者,但如今,却也只剩下了困境和挑战。

然而,困境并不可怕,关键看我们如何应对。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我们就能够迎来新的曙光。

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审视自身的问题。

公司运营不顺利,核心问题很可能是由内部管理导致的。

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业务评估和问题排查,找出并解决存在的管理漏洞和制度问题。

只有脱困的根本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避而不谈或推诿责任。

第二,我们要进行战略调整。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我们的策略需要与之相适应。

我们要重新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找到切入点和增长的新机会。

同时,我们要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创新是脱困的关键。

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四,我们要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个团结、充满活力的团队是公司脱困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大员工培训和激励力度,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困境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够找到突破口,让公司重新焕发生机。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公司脱困的目标。

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12期经济热点国有企业脱困与制度创新周叔莲 谢智勇内容提要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年目标已基本可望实现,但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外因大于内因,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宏观政策和主要针对国有企业的具体措施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国有企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

因此,必须切实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继续深化改革,促进国有经济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三年脱困 制度创新一、实现三年近期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近期目标,是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的,即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三年近期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三年基本脱困。

如何衡量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一种观点认为,亏损企业应该以1997年底作为计算时点,1997年以后新发生的亏损企业不再计算在内。

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亏损面为39.1%,列为脱困对象的企业数为6599户,截至2000年上半年,已有3626户扭亏为盈,脱困率为54.9%。

预计2000年下半年,脱困率将在60%~70%,可以认为大多数已经脱困。

另一观点认为,1997年以后,又增不少亏损企业,大多数表现为微亏,所以应淡化亏损面指标,主要看大多数地区、大多数行业是否扭亏为盈。

截至2000年7月,在14个重点工业行业中,除煤炭、军工两个行业亏损外,其他12个行业已经整体盈利;同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整体盈利的约占84%,其中转亏为盈的占27%,亏损省份亏损额最多的也只有5亿元,已经接近扭亏为盈。

第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好转趋势。

随着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国有企业生产速度逐步提高。

2000年8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207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7个百分点,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利润成倍增长。

2000年1~7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幅明显,高于全部企业的水平,利润总额1132.13亿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95倍。

企业负债情况出现好转,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

2000年1~7月降到62.03%,比上年同期低0.68个百分点。

第三,在企业改制方面,据国家统计局对1994年开始试点的2473户国有企业的跟踪调查,其中2016家已经按《公司法》完成了改制。

另据对520家国家重点企业改制情况的统计,截至2000年10月,已有429家进行了改制,其中有257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

通过以上各种经济指标的分析,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近期目标基本已成定局。

但我——22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三年目标的实现只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远未解决,企业脱困基础还比较脆弱,目前经济效益好转仍然是恢复性的。

有些同志分析认为: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潜在问题不少,经济效益仍旧低下。

而国有企业脱困有三种原因:一是数字游戏,二是政府政策性救助,三是企业制度创新真正见到了成效,其中第二种原因可能是主要的。

二、国企改革三年目标的实现是外因大于内因2000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显著变化,引起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政府为扭转通货紧缩趋势采取了一系列宏观政策。

一是三年来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了传统产业的市场。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中低阶层的收入,拉动了消费的增长。

三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退税政策,使出口由一度负增长、零增长转为正增长。

四是增加科技、教育的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善了产业结构。

政府宏观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是国有企业,为实现近期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政府还出台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大中型国有亏损企业的问题,操作主体仍然是政府。

一是加大兼并破产工作力度,重点消灭一批严重亏损的大户。

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以破产关闭为主,围绕钢铁、纺织、煤炭、制糖、有色和军工等结构调整的重点进行,切实实施好已经下达的兼并破产项目。

2000年,加大了对严重亏损企业的工作力度,争取破产关闭450家左右。

国家为此项工作实施了核销呆坏账准备金。

二是通过债转股的方式,解困一批债务过重而生产正常的企业。

沉寂多时的债转股2000年有了重大进展,有关部门确定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已达601家,涉及债务4596亿元。

2000年7月,已经有62家企业的方案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即将得到落实。

我国对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

三是财政贴息贷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1999年,国家从增发的600亿元国债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贴息,全年分3批共确定了647个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718亿元,其中财政贴息127亿元。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提出,主要体现国企改革的紧迫性。

政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宏观经济形势也显著好转。

但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为国有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正日益消除,各国和地区正恢复较高的增长速度,促进了我国的出口;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各项优惠措施主要落到了国有企业的身上。

总量控制、调整结构、关闭“五小”为国有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使企业的资金有所增加。

二是改革的成本较高,并且主要由政府支付。

例如,到1999年累计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1736亿元,2000年预计核销呆坏账准备金达到800亿~850亿元,仅此一项就减少企业利息总计超过200亿元。

三是改革措施的可持续性值得探讨。

根据以上分析,国有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主要借助政府援助和优惠政策实现脱困目标,实际是动员各方资源救助国有企业,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国有企业一旦发生亏损,国家常常要追加投资、减少税收,并且提供其他补贴和优惠政策,国有企业经营者也是“跑部钱进”,希望得到国家的财政支持。

这种现象被亚诺什・科尔奈(ko rnai)称为“软预算约束”。

我们国家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软预算约束”找到解释。

当前在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活——32动承担无限责任,当国有企业经营活动陷入困境,政府提供援助以便维持国有企业的再生产。

转型期的国有企业仍旧承担着政策性负担,这些负担都是承袭于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源于政策性负担的亏损负有责任,预算软约束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经济转型从本质上讲就是改变资源的配置方式。

过分沉湎于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主要以行政手段扭亏转盈,可能会使国有企业热衷于取得国家援助,忽视自身的改革,继续维持“软预算约束”,过分强化政府资源配置的作用,违背改革的初衷。

本文提出近期目标“主要体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以及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外因大于内因”,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2010年远期目标的背景下提出的。

通过两个命题的提出,可以简单总结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远期目标上,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国有经济的制度创新上。

三、当前应该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什么位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重申,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一段时期来,有些地方在提法和做法上都没有切实地把国有企业改革放在中心环节。

当前,应该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其他改革,其他改革要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国企脱困。

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行政扭亏转盈的负效应太大,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复制旧体制的作用。

只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认真面对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之路,转变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

第二,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难普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从强调重视管理的基础工作,到强调加强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并做了很多工作,但实际效果一直不理想,科学管理仍然是国有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从一些国有企业的历史和现状看,企业管理是由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决定的,企业制度则是一个基本条件。

因此,只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才能把加强管理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普遍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三,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难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欠账多,关键生产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

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改变国有企业“不改造等死,改造找死”的尴尬境地;也才能增强企业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第四,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难使非国有企业迅速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利用与政府的天生渊源,占有社会大部分资源,通过市场准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等措施限制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的进入也按“国有”和“非国有”严格划线,私营企业更是有意无意地受到限制。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塑造市场竞争主体,实现企业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有利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难使企业职工普遍、迅速、持续增加收入。

只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才能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从而提高职工收入;才能增加就业岗——42位,鼓励资本和技术参与利益分配,从而从根本上为提高职工的收入创造条件;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大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增加非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

第六,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很难使工商业有效支援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前,政府通过工农业“剪刀差”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积累。

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又逐渐拉大。

现在到了工商业支援农业的时候了。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政府转移支付的形式,支援农业发展,这也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第七,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会增加解决就业、收入差距问题的困难。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劳动力就业的市场化,是解决就业问题一种长远的基本的手段。

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使劳动合同制的内容逐步与市场机制和国际惯例接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