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看吉林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合集下载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吉林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资源大省,拥有众多国有企业,对于吉林省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加快结构调整、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企业治理、加强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吉林省国企改革的攻坚路径选择。

一、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吉林省国有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等严峻挑战,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降低过剩产能,释放资源,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实现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链的跃升。

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加大绿色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推动企业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二、激发创新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吉林省国企要发挥自身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加强创新能力的培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要加强科研能力的建设,建立一批科研和技术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水平,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三、深化企业治理,提高企业效能和透明度企业治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企业效能和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

吉林省国企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

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内部决策和业务运营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和形象,增强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四、加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国企与民企融合发展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要注重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企业效益,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国有公司管理制度创新案例

国有公司管理制度创新案例

国有公司管理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必须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激发组织活力。

某国有能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便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创新实践。

A公司在过去几年中,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剧烈变化,意识到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公司高层决定启动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A公司对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层级式管理结构被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所取代,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决策效率。

同时,公司引入了跨部门的项目组工作模式,鼓励员工跨专业合作,以项目为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

A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公司建立了一套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包括股权激励、期权计划等,使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紧密相连。

公司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设立了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了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在财务管理方面,A公司采用了更为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方法。

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工具,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透明度。

管理制度的创新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施过程中,A公司遇到了不少挑战,如部分员工的抵触心理、旧有制度的惯性阻力、以及新制度实施初期的适应问题等。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公司领导层采取了坚定的态度,通过持续的沟通和培训,逐步引导员工理解和接受新的管理制度。

经过几年的努力,A公司的管理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司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加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A公司的案例展示了国有公司在管理制度创新上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

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人力资源的激励与培养、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以及面对挑战时的坚定执行和持续改进,国有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

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
13 制 度收 益和 制度 创 新 机 会 成 本 大 相 径 庭 .
密切相关。在传统 制度下 ,职 工有 刚性的 就业保 障 ,不 会失业 ,也不会 为生 存而奔 波 ,这可 以说 是一 种制 度收 益 ,也就是 职工制度需求 的机会成本 。从另一方面来看 , 职工的机会 成本就 是政府 的机会 收益 ,职工 巨大 的机会 成本反衬了政府 巨大 的机会收益 。
而且还 不用支付违 约金 ,只需支付 一些 补偿金 。各个 主
体在改革 中的收益不 同 ,也就决定 了他们 对预期 制度 的 需求差异 。国有 企业 职工 的制 度需 求 机会 成本 有两 种 , ( )过去被国家 无偿征 用 的社会保 障基 金将 失去 , () 1 2 刚性的就业和生存保 障被打破 。国有企业 职工是 一个特 殊 的社会群体 ,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 ,政 府 与职工有 长期 契约 ,政府对 国有企 业职 工有 终身 就业 承诺 以及养 老 、 医疗等社会保障承诺 ,因而采取 “ 低工资 制” 的形 式对 实现这种承诺所需费用进行 “ 预先 扣除” ,并形成 了部分 国有资产积累。吉林 省 国有企 业发 展的整体趋 势 与全 国 相 同,地 区生产总值从 15 92年的 1 . 65 5亿元增 加 到 19 98 年 的 17 .5 570 亿元 ,增长 了约 9 倍 ,2O 4 0 6年 50万 元 以 0 上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达到 767 元。国家 由一穷二 8. 7亿 白变为 国民经济结构 比较 完备 ,由较 少的 国有 资产 变为 现在的 国有资产规模 ,与多年 来 国有 企业职 工的低 工资
2 吉 林省 国有企 业的 制度供 给 问题 分 析
制度供 给不足甚至缺失包 括两个方 面 , ( )制 度本 1 身的供 给不 足或 缺失 ,例如社 会保 障制度 、资本 市场 制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吉林省国有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然而,改革面临着困难重重,需要寻求合适的路径选择。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股份制改革当前全国范围内,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了国企改革的主打方向。

吉林省的国有企业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来改革。

同时,股份制改革也是值得重视的。

股份制改革可以引入社会投资,优化企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实力,证券化也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因此,吉林省国企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

二、高效运营,增强国企竞争力高效运营可以带来更好的企业发展,也是实现国企竞争力增强的重要途径。

吉林省国企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

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声誉和市场占有率。

三、积极转型,加强创新发展吉林省国企在转型过程中必须保持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渠道和方向。

比如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水平和质量,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

同时,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实现运营模式、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吉林省国企要加强人才发展策略,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才结构。

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让企业的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产。

总之,吉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面临着诸多难题,但只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优化企业管理,提高运营效率,积极转型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相信这些改革举措会为吉林省国企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明显的提升。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孙少岩(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管理世界》杂志社、《经济学动态》编辑部、《经济与管理研究》编辑部、北京禹阳中欧经济管理研究院共同协办,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于2004年12月4日至5日在吉林大学召开。

在国家大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方针指引下,继成功举办三届国有经济论坛的基础上,为加强有关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论坛主办方邀请来自于中央和地方国资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官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的代表共16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与会代表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改革为动力,转换体制和机制,用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进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振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本次论坛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增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1.体制与机制落后制约着东北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一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相当大程度是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趋好,加上东北地区增殖税抵扣、农业税减免和社保试点基金投入等优惠政策带来的,实际上归属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带来的成效并不大。

体制和机制落后因素仍然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传谌教授认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债务负担和冗员负担沉重,改革中解决国有职工身份转换所需庞大的经济补偿金难以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很大。

这些负担和困难相互交织、长期积淀,严重地阻碍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建议东北各省政府将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提高到事关东北振兴战略成败的高度加以重视并下决心集中解决。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分析研究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分析研究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分析研究[摘要] 吉林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效果较好,企业偿债能力逐渐增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在东北三省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当前看,吉林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还应针对政策与制度本身的缺陷和不完善以及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不规范等实际情况,采取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等改革措施,解决好改制不够深入、企业效率低下、规模不经济、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改革成本过高等问题。

[关键词]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分析;研究一、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成就(一)国有企业数量及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吉林省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改制了816户国有工业企业和179家非工业企业,基本实现了整体改制到位、企业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简称“四个到位”)。

国有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也实现了同步增长,企业资产总额从2002年的2871.4亿元,上升到2010年5623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169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691.56亿元;利润的数额也是逐年成倍增加,从2002年的72.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0.7亿元;实现利税数额从2004年的293.6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19.76亿元。

(二)企业偿债能力逐渐增强为使改制企业债务处置进展顺利,专门成立了化解改制企业金融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吉林省内建立了10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企业改制债务,省财政也十分支持,特意拨付4.9亿元作为资本。

再加上金融机构的支持,改制企业共化解金融债务74.5亿元,财政审批豁免228户企业财政性债务8.8亿元。

(三)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比重逐步下降截至2010年末,只有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了50%以上,2002年比重近乎100%的烟草制造业,到2010年比重已经下降到36.6%。

加快制度创新 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加快制度创新 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082012年7月 加快制度创新 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①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 程未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吉林省金融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对于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当前,加快制度创新,解决吉林省金融体系发展中的弊端是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吉林省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 金融体系 制度创新 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208-02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多年的经济发展表明,合理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吉林省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但是,当前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困难,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也较为落后,不仅对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制约,也阻碍了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加快制度创新,改革吉林省的金融体系制度,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吉林省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1.1 金融组织体系健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也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实现了精简机构和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银行组织的平稳发展。

此外,陆续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证券类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管理也逐步趋于规范,到2004年,我国已经拥有161只证券投资基金,发行规模不断增长,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证券类金融机构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

国有企业改制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制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

国有企业改制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制是指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

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向。

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国有企业改制后,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创新体系,加强对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其次,国有企业应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此外,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实施联合研发和技术转化,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二、拓展市场开放度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应积极开放,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首先,要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

其次,要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境外市场竞争。

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争取更多的自主权,推动市场化改革,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三、优化治理结构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应注重优化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公司治理,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其次,要健全内部财务、人力资源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国有企业改制后,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首先,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的收益和激励机制。

其次,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合作,搭建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后,应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生态文明战略。

首先,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

其次,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加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产权管理与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doc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产权管理与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doc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产权管理与国有资产处置的实施意见(试行)法规文号:吉国资发产权[2005]37号发文日期:2005-08-23各出资企业:为促进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加快推进吉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的改制重组,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国企改革改制中产权管理和国有资产处置的操作程序和实施步骤,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相关文件和其他省市的做法,结合所出资企业的实际,现就改制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提出意见如下:一、明晰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核实和界定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其中,国有企业借贷资金形成的净资产必须界定为国有产权。

(一)产权界定。

对国家没有出资,且有充分证据证明企业在办理工商注册时和经营过程中没有国有资本金注入,属于挂靠性质的企业,由省国资委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核实认定,视国有承担风险的程度,确定国有资产数额,并办理解除挂靠手续。

对产权性质不清、归属关系不明或者存在产权纠纷的改制企业,应当按照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调处的有关规定,先向省国资委申请进行产权界定或者产权纠纷调处,明晰产权归属关系后再进行改制。

(二)产权登记。

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改制企业必须按要求提供占有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证。

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或登记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应按规定到省国资委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登记或变动登记手续后,再向有关部门申报改制事项。

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企业在改制时,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

(一)清产核资。

企业改制时,应按照《吉林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171号)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资评价[2003]73号)的规定,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

要盘点实物、核实账目,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查,做好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工作。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压力。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尤为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之路选择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

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需要找到一条符合吉林省国情的改革路径。

一、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对于吉林省国企改革来说,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改革意识。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深刻理解国企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要正确认识到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树立改革理念,推动改革举掌,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吉林省国情的国企改革之路。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适合吉林省国企改革的路径。

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权不清、效率低下、管理滞后等。

吉林省国企改革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和国情,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径。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施策,破解难题,勇于创新,找到适合吉林省国企改革的发展路径。

二、加强国企激励机制,激发活力要想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加强国企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要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体系,包括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等,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国企改革中,要注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把激励作为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要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内部培训,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不断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

要推行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

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路径选择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吉林省国企改革面临着一些特殊的困境和挑战。

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拥有众多的国有企业,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产能过剩、市场萎缩等问题。

吉林省国企改革需要选择一条适合本省实际的路径,才能够实现国企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吉林省国企改革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而市场化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吉林省要通过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市场化机制,实现国企的市场化决策、市场化运营和市场化退出。

只有让国企真正融入市场竞争,才能够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吉林省国企改革需要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吉林省拥有众多的高端科研院所和人才资源,这为国企的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国企改革应该通过调整企业治理结构,激励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形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吉林省国企改革需要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吉林省国企主要集中在冶金、石化、机械等传统产业领域,这些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国企改革应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整合重组企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等措施,使国企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吉林省国企改革需要注重员工的利益保障。

国企改革过程中,有些企业可能会面临裁员和劳动关系调整等问题,因此需要在改革政策中加强对员工的再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员工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吉林省国企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同时也有众多的机遇。

在吉林省国企改革的路径选择上,应当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障员工的利益。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才能够促进吉林省国企的健康发展,推动吉林省经济的持续增长。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总的来说,“创新生态系统”相比于“创新系统”,更加注重创新活动中的 协同与互动,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配合。在知识经济时代, 这种新的视角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创新的本质,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展望未来,“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将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随着科技的不 断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构建适合自己的创新生态 环境,以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和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 的观念将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放权让利”阶段,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未完全触及根本问题。为了 进一步推进改革,我国政府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思路。在“制度创新”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更加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改革产权制 度、治理机制等举措,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
具体而言,“制度创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包括:建立产权明晰的现 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董事会、监事 会等组织架构;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出台了 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和转型升级。
谢谢观看
国有企业改革之路从“放权让利” 到“制度创新”
基本内容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篇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有 企业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巨大变革,旨在提高效率、释放市 场活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之路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初 期阶段,国有企业面临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种种问题,如缺乏自主权、激励机制 不足等。“放权让利”政策的实施,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和利润 分配权,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逐步实现了 与市场的对接,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3.15•【字号】吉政发〔2016〕7号•【施行日期】2016.03.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现就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权责明晰。

依法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理顺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确保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

2.坚持突出重点。

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

3.坚持放管结合。

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和监管方式转变。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分析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分析
A sr c : h b ta t T e ̄sn e i ce t gi r e e eo ign r e s i u t a ae vg ru l . h rc ro h n ec n e t n D — e c ra n o d rt d v l pn o t at n s il s io sy T e p e u s r st c a g o c pi . e s i n o h d r b o i o o
工业基 地应采 取 什 么 举 措来 振 兴 经 济 呢 ? 中央领 导 同志指 出 : 快 东 北 等 老 工业 基 地 调 整 、 加 改造 和 振兴 , 最重要 的 是必 须 进 一 步 解 放思 想 , 到发 展 做 要 有新思 路 , 改革要 有新 突破 , 开放 要有新 局 面 , 工 作 要有新 举措 。 “ 东北基础 条件 不错 , 国家 投入 也很 多 , 但体 制 不行 , 种被 政府 所指挥 或直 接操 纵 的老 国企 在竞 那
Ke r s No b a t n u t a a e tt- w e n ep i y wo d : . e s d sr lb s ,s e o n d e t rr e,ce t g n w sse i i a s l a n e tm i y
众 所周知 , 东北 老工 业基 地 曾是新 中 国工业 的 摇 篮 , 建成独 立 、 整 的工 业 体 系 和 国 民经 济体 为 完
t whc c u ig te s s m f r p r g t a e s s m f n o sr u o n e rfr t no is i ig te e tr r e s v l e m ih i ld n y t o p o et r h d t y t o i c med t b t n a d t e ma o f n pmt h ne pi r ’ a— n h e yi m h e i i i h o i n s

JL_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与效果分析

JL_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与效果分析

JL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与效果分析胡凌峰陈宏斐摘要: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了让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自2020年起对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

JL集团作为国家发改委实施混合所有权改制的第三批试点单位,通过增资控股员工持股和投资非国有上市企业的方式实现了混改,保证了国有资本的控制权的同时治理了公司的股权结构,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文章以JL集团为例,详细分析了JL游集团混改的动因、路径、财务影响。

关键词:国企;混改;财务绩效一、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一直作为支柱而存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承担着国民经济引导和发展的重任。

在我国,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公益性,当出现紧急事情,或者重大危机时,国家往往需要国企站出来“担当”。

但这种性质决定国企无法向民营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出现员工活力不足、治理模式老化,过度依赖国家输血等问题。

所以现如今对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02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近三年来先后多次就“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出重要指示,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文以JL集团为例,首先分析JL集团进行混改的动因,探索企业进行混改的路径,最后分析混改前后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变化。

二、JL集团混改案例描述(一)公司简介J省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L集团)成立于2014年11月18日,是根据J省人民政府独资设立,并授权J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10.00亿元。

旗下子公司包括J省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JL集团是J省人民政府组建的唯一省属旅游单位,定位于吸收多样资本,并与现有省内旅游资源经营公司建立业务往来及资产纽带,是J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国企改革吉林模式受关注

国企改革吉林模式受关注

国企改革吉林模式受关注为期两年的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战不但创造了国企改革吉林模式,也走出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新路。

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节拍同步,吉林省在2005 年年初宣布,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1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

由此,开始了国企改革攻坚战。

改革之初,吉林省委、省政府就确定了改革有利于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调动改革积极性的“三个有利于”原则。

在清查资产、债务、人员,制定改革预案的基础上,出台了涉及改革成本、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鼓励域外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等7个方面的政策及多条补充政策,为改革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吉林模式”的具体内涵筹措改革成本。

改革需要成本。

吉林省采取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资产变现、国有股权转让、债务处理、招商引资、财政注入、减免税费、利用政策化解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

改制期间,全省筹措支付改革成本223亿元。

化解金融债务。

面对老国企发生的巨额金融债务,吉林省除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破产进行呆账核销以及对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外,还确定了“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区分情况,逐户落实,分批处置”的总体思路,截至去年底,集中组织了47.5亿元金融不良资产的回购处置工作。

妥善安置职工。

抓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政策机遇,吉林省通过并轨试点促进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了职工劳动关系的转换。

改制前的下、离岗职工全部参加社保并轨试点,在岗职工按照标准采取现金、股权、债权等方式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改制前企业的23.5万在岗职工,改制后有22.5万人重新上岗,与改制后企业建立了新型劳动关系。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分离移交经费由省财政承担,其他机构采取市场化分离。

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383所企业办中小学和12个公安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分离移交了3万余名教师和公安民警,妥善落实了分离移交企业办学校的退休教师待遇,省级财政为此拨付移交资金5亿元。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魏衬衬,李涛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6年第8期魏衬衬,李涛(长春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介绍了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及成就,分析了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相关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行性对策,以加快吉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吉林省中图分类号:F279.241文献标志码.AD01:10.3969/j.issn.1674-9146.2016.08.020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其国有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有经济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不断亏损,国有企业陷入困境。

而改革可以激发企业竞争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让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所以,吉林省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需加大力度,从而保证国有经济重新获得发展。

1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及成就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国有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多,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且大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活力普遍不足,严重制约着吉林经济的发展。

这也导致吉林省就业压力剧增【1】。

国有企业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直接影响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影响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效益。

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使得吉林省现行企业出现经济压力大,市场需求增长严重不足,产能过剩等现象,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绩效。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吉林省及时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以产权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使企业数目大幅度减少,国有经济占比由八成降至现在的五成。

到2005年吉林省基本完成了整体改制、职工劳动关系转换、企业债权债务处理和国有资本退出都到位,并基本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2】。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吉林省又对3000户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其改制范围涉及众多领域,改制方式是一企一策,根据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做到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前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点之一。

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如何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近日在东北地区召开了一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

本文将从会议内容、讨论结果等多方面进行综述。

会议内容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东北地区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多位来自政府、行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发表了题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题演讲。

会议主要内容如下:国有企业现状与问题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很多问题。

其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不高,对于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强。

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低下,资产规模较大但是利润率较低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解决办法对于国有企业的问题,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

其中,推动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就国有企业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会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包括:1.推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增强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

2.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3.强化监管与协调机制,防止国有企业滥用行政权力。

讨论结果会议的讨论结果表明,加强制度创新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务之急。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制度创新,采取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此外,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强化协调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者深刻认识到,加强制度创新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海看吉林国有企业制度创新长春130012)[摘要]:本文通过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国有企业与上海国有企业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制度差异是影响两地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接着,通过进一步对比两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有“软环境”缺陷、股权结构缺陷、治理结构缺陷和“代理”股东的问题等,进而指出,吉林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最后提出了对我省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制度创新产权公司治理结构一、引言自党的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我省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到2002年,202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90户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转制比例占72、09℅。

实现股份制转化的份额与同期上海的64、5%相比略有高出。

但是,上海已改制企业的资产总额占795家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达到了88%,高于我省的水平,加上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数量是吉林省的三倍有余,很明显我省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效果比较差。

据统计,上海2002年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8、2亿元,增长33、9%,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由上年末的20、5%下降至14、4%,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2、1%;而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同期数值为利润74、87亿元,增长18、0%,亏损面为37、9%,亏损额为30、59亿元,增长8、9% 。

显然,利润增长远低于上海,而亏损面积又远高于上海。

数据相差如此悬殊,说明我省的国有企业发展工作并不理想。

二、原因剖析有学者指出差异的产生,主要由于国有资本流动与重组问题、企业办社会、冗员、债务等负担,企业的自生经营管理等原因,还有地域因素。

直观看,这些确实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实质上这些问题仅仅是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现象而已,并不是根本原因。

通常意义上说地域因素,是指地域对外资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环境,通过外资对资本市场的改善给国有企业带来好处,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形成高效率的制度安排。

但是,没有有力证据支持地理位置决定性的影响到了外资的流动①。

笔者认为优势的地域只是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而已。

另外,就国有资本流动、企业办社会、冗员、债务和企业的自生经营管理等问题来说,它们都要依托一定的载体而存在,而这个载体便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

吉林省的地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丰裕程度均超过了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我们并不缺资源,但为什么这些资源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呢?我们说资源发挥作用是要靠特定的组织来协调的,组织借助市场上的价格信息,通过对资源的指挥,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资源之间的最佳排列,这个组织便是企业。

吉林省缺乏的就是能够有效的驾驭这些资源的有效的企业,而企业有效性又取决于企业根本的运行机制企业内部的产权安排和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的制度模式,主要体现为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因而,笔者认为我省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制度本身。

一方面国有企业有一部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制度僵化,大多是机械的照抄照搬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符合本省市场经济环境的制度模式,与此相对,上海的国有企业制度却是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

正如诺斯所说,落后与先进的差别最根本的是制度上的差别,制度的差异导致在制度框架下运行的资源产生的绩效不同,进而出现了落后与先进。

产权制度通过对资源使用者决策动机的影响,来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产权制度上的差异导致在决策权配置时的不同。

吉林省与上海两地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差异造成了两地的国有企业发展水平根本上的不同。

而解决的办法便是找到我省国有企业自身产权制度缺陷所在,积极采取措施弥补缺陷,并探索适应吉林省国有企业发展的新的运行模式,实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三、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存在的缺陷。

在对上海国有企业的调查看,它们之所以运营的得好,有三方面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不参与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只制定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法规政策,并能够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造;二是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经理人市场;三是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敢于制度安排的突破,不拘泥于已过时效的相关法规,自己能够发现具有新的、有适应性的制度形式和激励与约束机制。

这三种措施从根本上将上海国有企业激活,特别是第三点,上海国有企业发挥的比较好。

当把这三方面的经验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作对比时,明显暴露出我们的不足。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到位。

与上海相比,吉林省有关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法规,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规则出台缓慢。

在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与转让方面,国有产权相关政策出台缓慢,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

上海市截止到目前已经出台了几部关于产权法律法规,与之相比我省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有产权交易法规。

另外,上海还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改变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着力形成“五个机制” 。

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方面,没有落实到经营者的个人,完全是靠企业内部的机制,外部约束力量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他考核经营者的标准运行时,会促使经营者不顾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形成企业“虚假利润”。

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我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的规则完全是按照公司法中的细则拟定的。

事实上,我国的公司法在相当程度上市不完善的,需要修改。

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经常是补漏洞,不能未雨绸缪。

上海制定社会保障方面的政府规章,比全国提前三到五年,上海为使职工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实行良性转变,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全面制订社会保障方面的规章。

这绝不是单纯的超前,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2、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

吉林省国有企业在顺应市场经济改革中基本朝着股权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不再是只有国有股一个股东,还融入了机构股与个人股。

但是与上海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相比仍然显得不足。

笔者对长春市的高新集团、燃气公司、百货大楼、经建集团、东北高速、吉林轻工、吉林亚泰、兰报科技、长岭实业和上海市的宝山钢铁、海新亚、上海柴油机、开开实业、三爱富新、上海建工、氯碱化工、民丰实业等共18家国有企业中的2002年和2003年度报告作了考察。

考察中发现上海9个国有企业中有四家拥有外资股份,而长春市只有一家,显然我省国有企业在实行股权多元化,引进外资股份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

另外,从总体上看,我省的利用外资不够充分。

全省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5、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

其中,借用国外贷款2、20亿美元,增长18、9%;外商直接投资只有3、17 亿美元,反而下降5、9%。

而同期上海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达3012项,比上年增长22、5%;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05、76亿美元,增长43、4%;实际到位金额50、3亿美元,增长14、5%。

无论是数量还是增长速度上都高于我省。

另外,、我省国有股“一股独大”仍然比较严重。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国有股比重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法人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而我省主要由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组成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家拥有绝对份额的股份。

3、国有上市企业“新三会”问题。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模式应该是以股东会为权力机构,以董事会为决策机构,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层为执行机构,而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即新三会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是为处理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作出的制度安排。

能否建立与实现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成熟与否。

显然吉林省公司治理结构是不成熟的。

首先,股东会本该是股东们行使权力的地方,也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由于国有股占有很高的比重,导致国有股的代理者专权,不采纳其他股东的意见,股东会形同虚设,其表决常常是“一只手压倒一片手”。

其次,董事会的人员素质较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比较小,吉林省董事会在任职资格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中的董事不具备专业知识;另外国有企业中的内外董事比例存在问题。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其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至少有1/3应为独立董事,而吉林省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再次,监事会缺乏独立性。

吉林省国有企业,其监事会成员大都来自企业工会和党团组织,形成了一种“跛脚鸭子”制度。

以东北华联为例,公司监事会曾经提出应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但没有得到董事会的通过。

董事会凌驾于监事会之上,监事会和监事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不能有效行使权利,最终导致东北华联的失败。

最后,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有漏洞。

吉林省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公司要求的对经理人员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也没有规范化的经理人市场和经理人的录用机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激励方式缺乏长期性。

上海市已把建立经营者择优录用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有企业三年摆脱困境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正在面上逐步推开。

4、“代理”的国有股股东导致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老问题再次出现。

吉林省国有企业中国有股的持股主体主要有原集团公司、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或控股公司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财政局,由于这些“股东”并不是最终的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一般将其称之为“代理股东”。

“代理股东”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所有者目标与行政目标经常的不一致,难以解决其自身的激励和监督问题。

因为按规定国有股的股利收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收缴,依法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排使用。

由于这种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错位,导致长期激励机制丧失。

况且,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难以解决,约束机制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代理股东”持有的国有股实际上是一种“廉价投票权”,如果追求个人目标,很容易导致其“寻租活动”,使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事实上,代理制并没有真正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的问题,它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适应性产物,正如上面所说论证的,代理制同样面临着谁来监督谁来约束的问题。

上述这些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吉林省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根本不同,也是整个不发达省份的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率效益低下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对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问题进一步认识。

事实上,无论是股权结构问题还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经营者缺乏绩效、代理股东和政府干预等问题,都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性导致的“特殊的委托代理”产生的。

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权能天然就是靠委托代理来实现的,从而产生了复杂冗长的委托代理链条。

链条中每增加一个环节,初始委托人对企业经理人员的了解和监督就增加了一层障碍,代理成本问题就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