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看吉林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doc 6页)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结构的创新显得极为重要。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董事会结构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一、激励机制的创新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过去,国有企业由于所有权性质的特殊性,激励机制常常存在着不足。
开放以来,国有企业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实行股权激励政策等,使得激励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首先,在激励机制的创新中,国有企业可以建立长期激励机制,推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传统上,国有企业薪酬普遍过度倚重职务层级而缺乏绩效维度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与薪酬往往难以匹配。
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如延长激励周期,将激励与持有期挂钩,有利于企业员工更加长远地考虑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
其次,在激励机制的创新中,国有企业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传统上,国有企业主要依靠直接经济利益激励,但其激励作用有限且单一、在现代治理理念的指导下,国有企业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非经济激励手段,如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培训、晋升等,以满足不同群体员工的激励需求,提高员工的自发性和专业性。
二、监督机制的创新监督机制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监督机制的创新中,国有企业可以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推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监督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违规行为,减少犯错误的机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内外部合作的透明度。
其次,在监督机制的创新中,国有企业可以加强外部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机制相对薄弱,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和能力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方面的监督,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庞大市场的大国,国有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因为具有垄断和规模优势,一直是收益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代表,但是也因为缺乏竞争机制、低效率运营,一直受到社会和市场的批评。
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成为了一项非常必要的任务。
一、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财富的代表,要承担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责,其发展和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国有企业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企业管理机制以权威为主,而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不能自主地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导致了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劣势。
同时,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中采用计划经济思想,难以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要求,管理效率低下。
此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程缓慢,尽管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实际的推进常常遇到阻力,企业实质上仍然是国家所有制,难以有效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改革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在于,需要采取市场化、专业化、法制化的管理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只有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市场的适应性。
二、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容1、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企业治理结构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方式以权威为主,而治理结构的改革需要推行以董事会为主导的股份制管理模式,实行“谁投资、谁经营” 的原则,明确企业经营活动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强化股东行使权利,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此外,需要加强独立董事的作用,构建相互抵制、制衡、约束的企业治理结构,遏制不当行为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2、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灵魂,其改革需要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加强创新为出发点。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经营结构,降低固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改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管理有效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打破僵化的政绩导向,促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
密切相关。在传统 制度下 ,职 工有 刚性的 就业保 障 ,不 会失业 ,也不会 为生 存而奔 波 ,这可 以说 是一 种制 度收 益 ,也就是 职工制度需求 的机会成本 。从另一方面来看 , 职工的机会 成本就 是政府 的机会 收益 ,职工 巨大 的机会 成本反衬了政府 巨大 的机会收益 。
而且还 不用支付违 约金 ,只需支付 一些 补偿金 。各个 主
体在改革 中的收益不 同 ,也就决定 了他们 对预期 制度 的 需求差异 。国有 企业 职工 的制 度需 求 机会 成本 有两 种 , ( )过去被国家 无偿征 用 的社会保 障基 金将 失去 , () 1 2 刚性的就业和生存保 障被打破 。国有企业 职工是 一个特 殊 的社会群体 ,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 ,政 府 与职工有 长期 契约 ,政府对 国有企 业职 工有 终身 就业 承诺 以及养 老 、 医疗等社会保障承诺 ,因而采取 “ 低工资 制” 的形 式对 实现这种承诺所需费用进行 “ 预先 扣除” ,并形成 了部分 国有资产积累。吉林 省 国有企 业发 展的整体趋 势 与全 国 相 同,地 区生产总值从 15 92年的 1 . 65 5亿元增 加 到 19 98 年 的 17 .5 570 亿元 ,增长 了约 9 倍 ,2O 4 0 6年 50万 元 以 0 上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达到 767 元。国家 由一穷二 8. 7亿 白变为 国民经济结构 比较 完备 ,由较 少的 国有 资产 变为 现在的 国有资产规模 ,与多年 来 国有 企业职 工的低 工资
2 吉 林省 国有企 业的 制度供 给 问题 分 析
制度供 给不足甚至缺失包 括两个方 面 , ( )制 度本 1 身的供 给不 足或 缺失 ,例如社 会保 障制度 、资本 市场 制
国有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形式,其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以集权式的行政管理为主,这种模式通常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有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
一、平台式管理模式平台式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平台思维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有企业通过构建一个开放、协作的创新平台,吸引内外部优秀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
平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交流和合作环境,使得不同部门、不同团队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和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效应。
例如,中国移动凭借其M+创新平台,实现了公司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创意的快速孵化,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股权激励模式股权激励模式是一种通过给予员工股权或股份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的内部创新。
通过股权激励,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更加主动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这种模式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中国平安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更多创新的动力。
三、孵化器模式孵化器模式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通过设立孵化器,为创新项目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有潜力的创新项目从概念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
孵化器提供了办公场地、导师指导、资金支持等创业所需的条件,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例如,腾讯科技园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进行技术咨询、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指导,有效推动了创新项目的发展。
四、开放式创新模式开放式创新模式是一种倡导与外部伙伴进行广泛合作的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通过与外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形成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这种模式能够获得更多优质的技术和创新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例如,中国电信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作开展5G技术研发,通过开放式创新模式,共同推动了我国通信领域的创新发展。
某公司关于“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交流发言稿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国有经济的必然选择。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坚持以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 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市委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要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正确、步伐稳健。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与市委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国有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绿色共享:揭秘高质量发展新密码,国有企业
驶向核心竞争力快车道
使命担当,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改革是国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 方向,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使命担当,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方向正确。党的领导是国有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持和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国有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 力,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某公司关于“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 济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交流发言稿
某公司关于“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济 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市委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次关于“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今 天,我作为某公司的代表,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发表我的观点和看法。
加快制度创新 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2082012年7月 加快制度创新 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①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 程未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吉林省金融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弊端,对于其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当前,加快制度创新,解决吉林省金融体系发展中的弊端是推动吉林省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快制度创新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吉林省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 金融体系 制度创新 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208-02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多年的经济发展表明,合理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吉林省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持,但是,当前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企业融资有一定的困难,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也较为落后,不仅对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形成了制约,也阻碍了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加快制度创新,改革吉林省的金融体系制度,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吉林省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现状1.1 金融组织体系健全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也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实现了精简机构和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银行组织的平稳发展。
此外,陆续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促进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从而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证券类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管理也逐步趋于规范,到2004年,我国已经拥有161只证券投资基金,发行规模不断增长,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证券类金融机构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
吉林省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
【 中图分类号】 80 F3 .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0905 (0 80.0 50 10 .672 0 )603.3
资本结 构 , 从狭 义上讲 , 是指 企业长期 负债 和股
资产 负债率 6 .% , 1 9 列入改 制 的8 6 1 P企 业 资产 总额
从股权资本来源来看 ,0 4 2 0 年吉林省列入改制 的 8 户 企业 改 制后 的企业 注 册 资本 总 额 是 1 37 l 6 . 5
亿元 , 国有 资本 占4 .%, 29 民营 资本 占3 。%, 资 96 外 占63 企业 内部股 权 占I.%。 省属 1O 改制 _%, 1 2 在 6户 企 业 巾 , 国资委 出资额 占8 .%。吉林 省 目前 共 省 51 有 3 家A股上 市公 司 , 中 国有 股 ( 同有 法 人股 ) 3 其 含 绝 对控股 的 有 1家 , 7 国有 股相 对控 股 的有 1家 。这 O
笫2 2卷 笫 6 期 20 0 8年 l 2月
吉林省 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u n l fJl r v n eE o o cM a a e n Ca r o l g o r a o i nP o i c c n mi i n g me t d eC l e e
v 1 2 No 6 0 .2 .
产生 现金 流 最 的能 力 经 营 活 动产 生 的现 金 流 毓/ 资产 总 收 益质 壤 经 营 活动 产 生 的现 金 滤景/ 利润 净 变 现能 力 资产 运营 能 力 : 流 动 比率= 动 资产 / 流 流动 负债 总资 产 周转 牢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迁、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
会 ,董事 会成员 由股东 大会 选举 。同时 ,经理人员 由董 事会 提名 和任命 ,由监 事会监 督董事会和经理
人员 的经 营活动 。至此 ,基 于委 托代理关系 .以激
营效率 低下 的问题 ,但 在这一 阶段 ,国有 企业公 司
治理结 构 已出现变化 。一方面 ,国家在 国有企业 中
民主 管 理 委员 会 阶段 、一 长制 阶段 、书记 挂 帅 阶
( 1 )放权 让 利 阶段 ( 1 9 7 8 — 1 9 8 4年 ) 。1 9 7 8 年
年末 。我 国开 始对 国有企 业 进行 “ 放权 让 利 ”改
革 。在这一 阶段 。我 国相继颁布 了一 系列扩大企业 自主权 的法 规政策 ,目的是通过 给予 企业一部分新 增收益 的支 配权 以及 减少企业 的上 缴利润 。以激励
励 、监督 、约束 为核心 内容 ,所 有制 、经营者 和其 他利益相关 者三者分权制衡 的企 业法人治理结构 的
基本框架 在大多数转制国有企业 中初步形成① 但 即
推行 厂 长 ( 经理 )负责 制 。逐 步确 立 了厂 长 ( 经
理 )在企业 中的重要 地位 ;另一方 面 ,由于企业 自
行政指令进行 生产经 营的 “ 车 间”向具有独立法人
1 9 7 8 年改革开放 以前 ,我 国实行 的是计 划经济 体 制 .当时我 国的 国有 企业普遍采 取 国营的集权模 式 .完 全按照 国家 的行政 指令进 行生产经 营 。由于
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一、关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分析从整体来看,中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不断推动和支持,但是其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与市场需求不符,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灵活性。
另一方面,传统的国有企业思维更注重政绩而非实际产出,这也从侧面影响了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效果。
此外,国有企业不同于民企更优质的人才资源,也是一方面影响了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因。
二、关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分析1.人才引进难题: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形象负面评价的情况,且较长时间内,国有企业一直没有被视为高科技岗位,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创新工作中,招聘到优质的人才极为困难。
2.政策和市场的脱轨问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需要科技政策支持,在当今科技领域的发展飞速的环境下,政策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都存在相应的缺陷,难以完全发挥作用。
且由于市场需求和政策的脱钩,一些相关政策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
3.企业与科研机构单说明显不足:国有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方式简单,合作范围不明晰,缺乏深度合作和灵活性是导致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变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4.管理层缺少创新意识: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层缺少创新意识,仅看重产品数量和产能,缺乏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从而影响原有的业务改进和创新。
5.财政资金的过于集中分配:由于政府主导体制的特殊性质,相关的资金支持与财政补贴过于集中分配,导致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需要求实际层面的资金难以获得重点支持和补贴。
三、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解决方案1.完善政策,明确制定国有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的规划,详细落实科技政策,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制度框架上的支持。
2.加速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国际化合作,提高学术能力和发展速度,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广泛的交流机会。
3.搭建人才引进、培训、留用的扶持平台,对优秀的人才进行持续培训。
吉林省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11 民营经济 的整体贡献逐年提升 .
吉林省 民营经济增加值 占全省G P 比重 D的 生存 状态仍不容乐 观。究其原 因 ,制度缺失 或制 逐年增 加 。2 0 年为2 .%,2 0 年 已增 至4 % 05 83 08 3
( 图1 见 )。2 0 年 吉林 省 民营经济 主营业务 收 07
全省民营经 济实缴税 金为 197 .亿元 ,20年猛增 7 08 至255 5. 亿元 ,同 比增长4 .%。2 0年 ,全省 民 2 2 09
基金项 目:本文为 吉林省教育厅 重点课 题阶段成果 ( 目 号:吉教科文合字 【 08】 2号 ) 项 编 20 第22 作者倚介 :施晓春 ( 9 4 ),硕 士,长春 金融高等专科 学校金 融系 副教授 1 7一
e cu aen n p bi eo o , r aeeo o o c f i rvn e ted vlp n n o rg o . u l c n my p vt c n myp l yo J n po ic ,h e e me t c i i i o
ofp vae e ono nv r m e ve be n i r t c i my e ion ntha e mpr ve o d.But c or i o t u v y ft ,a c d ng t he s r e o he de eop n fp v t c no o i o n v ng c nd do i to i si .I vetg t v l me t o r a e e o my c nd t n a d l i i i i o i n sno pt mitc n s ae i isr a o t e s n,t nsiut a e c torls o hei tt i ld f i e sc mpeii iv t ntr is y tm st oo a e on i tt pr a e e epr es se i he r tc us ve oft bsa l r OT o pr o e t ns t to li ov ton ofprva e e ono he o t ce,g M t om t he i tu i na nn a i i i t c my ft y he h l d v l p e a c e eo m nth be ome an c siy. s e est
吉林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吉林省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省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4〕40号)、《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车改〔2015〕36号)有关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国有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不断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健全公务用车管理制度,规范公务用车运行。
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特点的公务出行保障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公务用车管理不够规范、公务用车配备范围过大、管理运行成本偏高、公务出行社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推进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树立国有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迫切要求。
各企业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所属的国有企业(不含境外企业和企业境外分支机构)。
本方案适用的人员和岗位主要是指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上述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符合公务用车配备条件的其他岗位和人员(以下简称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
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省属国有企业按照本方案要求进行规范。
(二)工作目标按照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总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创新公务交通保障机制,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公务活动出行实行社会化,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化方式保障公务出行,从严配备实物保障的公务用车,实现国有企业单位公务交通保障高效、费用节约、成本下降和管理规范。
吉林国企改革方案及工资待遇规定全文解读.doc
2019年吉林国企改革方案及工资待遇规定全文解读吉林国企改革方案及工资待遇规定全文解读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在日前举行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论坛上透露,国企“十项改革”试点方案即将出台。
彭华岗并未透露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
在当天的论坛上,江西省副省长李贻煌表示,《江西省属国资实施方案》即将下发。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如河北、广东等地发布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时报记者在地方采访时获悉,包括吉林省、黑龙江省在内的一些地区,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已经成形,正待择日下发。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实施细则将逐渐对外发布,各地方的实施方案也有望在岁末年初时密集出台。
国企改革试点加速推进继六家中央企业列入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后,即将出台的“十项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或将新增一批试点企业。
10月中旬,作为“四项改革”试点企业之一,新兴在中央企业中第一次由董事会独立选聘了总经理。
新兴际华集团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选聘出总经理后,将继续选聘副总经理等中层管理人员,未来并在集团公司下属的二、三级企业推广相关管理人员的选聘制。
新兴际华集团是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工作的试点企业之一。
7月15日,国资委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亿元集团总公司、材料集团总公司、新兴际华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六家央企入选首批试点名单,覆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派驻纪检组等方面。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国有企业内部实施由董事会独立选聘总经理,将为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以及薪酬能高能低奠定基础,这也意味着由市场选聘的总经理等管理干部,如果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指标,将面临被辞退的风险。
分析人士认为,在一些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活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可编辑版】
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从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看企业制度创新制度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创新为条件。
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两个方面。
制度全新对于企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促进着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新经济迅猛发展,这使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着根本变化,也使企业间的竞争体现出创新战、速度战、质量战、服务战的全面竞争。
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高科技推动着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
工程机械行业同样如此,一些国际工程机械大公司已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电子监控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对产品安全、节能、工作装置操作、工况状态、故障自诊断、不解体检测进行控制和报警,这种智能化产品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舒适性、安全性。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但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能动反作用表明,当制度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时,就发挥其正功能,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为合理的社会制度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促使有效率的社会组织快速形成,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可靠的保障,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当社会制度不适合社会发展要求时,它就能发挥其负功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这是因为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不能促进有效率的组织形成,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而就必然要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只有进行变革,才能对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制度进行创新,从而使之适合社会的发展。
企业也是如此,面对这种迅猛发展的经济趋势和技术趋势,我们国内企业在研究、利用高新技术上才刚刚起步,在观念上、技术上、产品上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在这种新形势、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面前,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手段等诸方面全面创新,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国产工程机械水平,发展壮大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与体制机制
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与体制机制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行使。
作为国家经济支柱和重要的经济主体,国有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迫切需求。
为此,我国政府积极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
这是指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将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从单一的国家所有转变为多种所有形式共同拥有的改革措施。
混合所有制改革旨在引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内部的竞争和创新,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例如,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企业相继引入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职能转变和管理机制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包括职能转变和管理机制改革。
传统的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束缚,职能多元化,管理体制僵化,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一些企业开始进行了职能转变和管理机制的改革。
比如,中国移动逐渐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转型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引领着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同时,国有企业还不断探索灵活的管理机制,引入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
三、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为了激励国有企业的创新与创造,政府还推动建立了激励机制与业绩评价体系。
这些措施旨在打破传统的“铁饭碗”思维,引导企业改革创新。
例如,国有企业引入了股权激励计划,以员工持股或员工期权的方式,使员工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激励员工积极创新,提高企业的绩效。
四、创新科技与研发投入的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创新还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现代科技和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为此,国有企业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组建专门的科研团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
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分析
工业基 地应采 取 什 么 举 措来 振 兴 经 济 呢 ? 中央领 导 同志指 出 : 快 东 北 等 老 工业 基 地 调 整 、 加 改造 和 振兴 , 最重要 的 是必 须 进 一 步 解 放思 想 , 到发 展 做 要 有新思 路 , 改革要 有新 突破 , 开放 要有新 局 面 , 工 作 要有新 举措 。 “ 东北基础 条件 不错 , 国家 投入 也很 多 , 但体 制 不行 , 种被 政府 所指挥 或直 接操 纵 的老 国企 在竞 那
Ke r s No b a t n u t a a e tt- w e n ep i y wo d : . e s d sr lb s ,s e o n d e t rr e,ce t g n w sse i i a s l a n e tm i y
众 所周知 , 东北 老工 业基 地 曾是新 中 国工业 的 摇 篮 , 建成独 立 、 整 的工 业 体 系 和 国 民经 济体 为 完
t whc c u ig te s s m f r p r g t a e s s m f n o sr u o n e rfr t no is i ig te e tr r e s v l e m ih i ld n y t o p o et r h d t y t o i c med t b t n a d t e ma o f n pmt h ne pi r ’ a— n h e yi m h e i i i h o i n s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8.16•【字号】沪国资委规划[2012]300号•【施行日期】2012.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的通知(沪国资委规划[2012]300号)各委管单位:《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已经市国资委主任办公会议(2012-7)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六日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国有企业是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和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的主力军。
为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强化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支撑引领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战略目标,打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引擎坚持需求导向,加强战略引领,明确市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强化“引”、“逼”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地位。
到“十二五”末,市属国有企业基本建立起符合产业技术创新规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技术创新体系。
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
市属国有企业市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超过170家。
企业集团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创新型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5%左右,逐步与国际同类先进企业相当。
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
二、落实创新职责,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
吉林省国企改革方案
吉林省国企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在该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吉林省国有企业存在着效益不高、管理薄弱、创新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革以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国有企业效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
2. 加强创新能力: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3. 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透明度。
4. 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改革激活企业活力,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改革措施1. 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国有企业引入民间资本,推动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2. 股权激励:建立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以吸引和激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资产重组与重组整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企业间的资产重组和重组整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国有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和吸纳创新人才,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5. 强化监管与监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管与监督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和业绩监管,提高企业责任和透明度。
四、实施保障1. 完善法律法规:吉林省将制定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将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帮助国有企业顺利开展改革,并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3. 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倒逼改革任务的完成。
4.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吉林省将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国企与民企合作共赢,激发整个经济的活力。
五、预期效果通过吉林省国企改革方案的实施,预计将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涌现,我国的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创新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企业治理、创新机制、人才培养等角度出发,对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探讨。
一、企业治理企业治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重点。
过去,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方式比较简单粗暴,通常是由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模糊。
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效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缺乏竞争意识,管理混乱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转变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治理。
一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借鉴西方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将自身的职能转变为国有企业的监管者,为企业提供监管和支持。
二、创新机制新时代的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创新的机制。
在创新机制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在战略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将发展战略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发展路径,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其次,在技术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能力,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在人才方面,国有企业需要引入更多优秀的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三、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改革和创新的核心之一。
在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中,培养优秀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同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鼓励员工创新和发展。
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需求,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创新介绍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创新是指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状况和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措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传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与制度创新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目标与路径,并分析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和挑战。
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深化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发生变化。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承担着国家重大经济任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推进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法治水平,减少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风险。
4.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路径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包括制度创新、产权改革和市场化改革。
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制度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财务制度,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保护股东权益。
2.鼓励员工创新和创业: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创新效率。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其管理创新途径和措施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首先需要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高效率的信息化工具的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对国有企业信息化进行有利的管理创新,让原有的业务流程更快、更高效,虚拟化的数字企业化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数据处理、云计算等方式,提高信息化的技术水平,让国有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和系统化,为企业运作提供更强、更有效的支持。
二、引进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众所周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为了获得管理创新方案,必须寻求国际人才的支持。
引进国际人才不仅能够带来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经验,还能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能力。
三、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
国有企业应通过加强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完善研发创新机制,提高技术研发管理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合作,推进互利共赢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
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获胜,就必须运用合作的战略。
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强化品牌、优化产品结构、建立完善的物流和服务网络等渠道来实现。
通过竞争合作,打造产业链集群,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推进彼此之间的互利共赢。
五、改革管理结构,实现精简高效在增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途径中,优化企业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在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才能确保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化企业的管理结构,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
同时,在改革企业的管理结构时,还要注重减少决策层次和优化人才配置,实现更加精简高效的企业管理结构。
总之,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需要运用更加科学的手段,加强竞争与合作,优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海看吉林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doc 6页)从上海看吉林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徐传谌张东明(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摘要]:本文通过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国有企业与上海国有企业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制度差异是影响两地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接着,通过进一步对比两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有“软环境”缺陷、股权结构缺陷、治理结构缺陷和“代理”股东的问题等,进而指出,吉林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最后提出了对我省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制度创新产权公司治理结构一、引言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我省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到2002年,202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90户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转制比例占72.09℅。
实现股份制转化的份额与同期上海的64.5%相比略有高出。
但是,上海已改制企业的资产总额占795家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达到了88%,高于我省的水平,加上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数量是吉林省的三倍有余,很明显我省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效果比较差。
据统计,上海2002年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8.2亿元,增长33.9%,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由上年末的20.5%下降至14.4%,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2.1%;而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同期数值为利润74.87亿元,增长18.0%,亏损面为37.9%,亏损额为30.59亿元,增长8.9% 。
显然,利润增长远低于上海,而亏损面积又远高于上海。
数据相差如此悬殊,说明我省的国有企业发展工作并不理想。
二、原因剖析有学者指出差异的产生,主要由于国有资本流动与重组问题、企业办社会、冗员、债务等负担,企业的自生经营管理等原因,还有地域因素。
直观看,这些确实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实质上这些问题仅仅是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现象而已,并不是根本原因。
通常意义上说地域因素,是指地域对外资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环境,通过外资对资本市场的改善给国有企业带来好处,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形成高效率的制度安排。
但是,没有有力证据支持地理位置决定性的影响到了外资的流动①。
笔者认为优势的地域只是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而已。
另外,就国有资本流动、企业办社会、冗员、债务和企业的自生经营管理等问题来说,它们都要依托一定的载体而存在,而这个载体便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
吉林省的地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丰裕程度均超过了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我们并不缺资源,但为什么这些资源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呢?我们说资源发挥作用是要靠特定的组织来协调的,组织借助市场上的价格信息,通过对资源的指挥,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资源之间的最佳排列,这个组织便是企业。
吉林省缺乏的就是能够有效的驾驭这些资源的有效的企业,而企业有效性又取决于企业根本的运行机制——企业内部的产权安排和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的制度模式,主要体现为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因而,笔者认为我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只制定有利于国有企业改制的相关法规政策,并能够结合本地区的优势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造;二是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经理人市场;三是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敢于制度安排的突破,不拘泥于已过时效的相关法规,自己能够发现具有新的、有适应性的制度形式和激励与约束机制。
这三种措施从根本上将上海国有企业激活,特别是第三点,上海国有企业发挥的比较好。
当把这三方面的经验与我们的实际情况作对比时,明显暴露出我们的不足。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到位。
与上海相比,吉林省有关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各项法规,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规则出台缓慢。
在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与转让方面,国有产权相关政策出台缓慢,不能适应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
上海市截止到目前已经出台了十几部关于产权法律法规,与之相比我省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国有产权交易法规。
另外,上海还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改变企业外部环境方面着力形成“五个机制”。
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方面,没有落实到经营者的个人,完全是靠企业内部的机制,外部约束力量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他考核经营者的标准运行时,会促使经营者不顾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形成企业“虚假利润”。
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我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的规则完全是按照公司法中的细则拟定的。
事实上,我国的公司法在相当程度上市不完善的,需要修改。
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经常是补漏洞,不能未雨绸缪。
上海制定社会保障方面的政府规章,比全国提前三到五年,上海为使职工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实行良性转变,早于20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全面制订社会保障方面的规章。
这绝不是单纯的超前,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
2.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问题。
吉林省国有企业在顺应市场经济改革中基本朝着股权多元化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不再是只有国有股一个股东,还融入了机构股与个人股。
但是与上海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相比仍然显得不足。
笔者对长春市的高新集团、燃气公司、百货大楼、经建集团、东北高速、吉林轻工、吉林亚泰、兰报科技、长岭实业和上海市的宝山钢铁、海新亚、上海柴油机、开开实业、三爱富新、上海建工、氯碱化工、民丰实业等共18家国有企业中的2002年和2003年度报告作了考察。
考察中发现上海9个国有企业中有四家拥有外资股份,而长春市只有一家,显然我省国有企业在实行股权多元化,引进外资股份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
另外,从总体上看,我省的利用外资不够充分。
全省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5.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
其中,借用国外贷款2.20亿美元,增长18.9%;外商直接投资只有3.17 亿美元,反而下降5.9%。
而同期上海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达3012项,比上年增长22.5%;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05.76亿美元,增长43.4%;实际到位金额50.3亿美元,增长14.5%。
无论是数量还是增长速度上都高于我省。
另外,.我省国有股“一股独大”仍然比较严重。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国有股比重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法人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正相关。
而我省主要由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组成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家拥有绝对份额的股份。
3.国有上市企业“新三会”问题。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模式应该是以股东会为权力机构,以董事会为决策机构,以总经理为首的经理层为执行机构,而监事会为监督机构——即新三会模式。
公司治理结构是为处理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作出的制度安排。
能否建立与实现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成熟与否。
显然吉林省公司治理结构是不成熟的。
首先,股东会本该是股东们行使权力的地方,也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由于国有股占有很高的比重,导致国有股的代理者专权,不采纳其他股东的意见,股东会形同虚设,其表决常常是“一只手压倒一片手”。
其次,董事会的人员素质较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比较小,吉林省董事会在任职资格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中的董事不具备专业知识;另外国有企业中的内外董事比例存在问题。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其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至少有1/3应为独立董事,而吉林省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再次,监事会缺乏独立性。
吉林省国有企业,其监事会成员大都来自企业工会和党团组织,形成了一种“跛脚鸭子”制度。
以东北华联为例,公司监事会曾经提出应建立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但没有得到董事会的通过。
董事会凌驾于监事会之上,监事会和监事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不能有效行使权利,最终导致东北华联的失败。
最后,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有漏洞。
吉林省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公司要求的对经理人员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也没有规范化的经理人市场和经理人的录用机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激励方式缺乏长期性。
上海市已把建立经营者择优录用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有企业三年摆脱困境的重要举措,中小企业正在面上逐步推开。
4.“代理”的国有股股东导致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老问题再次出现。
吉林省国有企业中国有股的持股主体主要有原集团公司、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或控股公司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财政局,由于这些“股东”并不是最终的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一般将其称之为“代理股东”。
“代理股东”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所有者目标与行政目标经常的不一致,难以解决其自身的激励和监督问题。
因为按规定国有股的股利收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收缴,依法纳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排使用。
由于这种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错位,导致长期激励机制丧失。
况且,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难以解决,约束机制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代理股东”持有的国有股实际上是一种“廉价投票权”,如果追求个人目标,很容易导致其“寻租活动”,使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事实上,代理制并没有真正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的问题,它只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适应性产物,正如上面所说论证的,代理制同样面临着谁来监督谁来约束的问题。
上述这些制度上的差异导致了吉林省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根本不同,也是整个不发达省份的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率效益低下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对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问题进一步认识。
事实上,无论是股权结构问题还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内部人控制、经营者缺乏绩效、代理股东和政府干预等问题,都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特殊性导致的“特殊的委托代理”产生的。
国有企业所有权的权能天然就是靠委托代理来实现的,从而产生了复杂冗长的委托代理链条。
链条中每增加一个环节,初始委托人对企业经理人员的了解和监督就增加了一层障碍,代理成本问题就越明显。
正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特殊性,才导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特殊性及二者各自行为的特殊性。
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明晰、则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产权明晰”。
各种各样的国有资产经营方式,如果不能有效的产权的明晰化,国有企业的弊病很有可能重新滋生。
笔者不同意产权明晰一定要私有的观点。
西方的国有企业资产也并非都是私有,但它们同样有效率,这说明国家拥有资产是能够将企业发展好的。
这里面关键问题在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剩余索取权能否合理分拆,将产权的这一权利束中的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以及附着在这些权利上的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正确联线。
例如经营者可以拥有剩余索取全与控制权,但不是全部。
给经营者股权或期权,他们也将成为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的利益便与其自身的利益挂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