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失眠分型有什么
中医关于“不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不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可行多导睡眠图、脑电图等检查。
如测定其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延长超过30分钟;测定实际睡眠时间减少,短于6.5小时/夜;测定觉醒时间增多,超过30分钟/夜等。
二、鉴别诊断
1.一过性失眠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可因一时性情志不舒、居住环境改变,或因饮用浓茶、咖啡和服用药物等引起。
一般有明显诱因,且病程不长。
一过性失眠不属病态,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可通过身体自然调节而复常
2.生理性少寐
多见于老年人,虽少寐早醒,但无明显痛苦或不适,属生理现象。
中医对于失眠与焦虑症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失眠与焦虑症的辨证与治疗失眠与焦虑症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医学体系,对于失眠与焦虑症的辨证与治疗提供了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失眠与焦虑症的病机、辨证与治疗。
一、失眠的病机与辨证失眠是指无法在晚上入睡或睡眠不深,并且白天感到疲倦和精神不振。
中医认为,失眠多与心脾失调、肝郁气滞、肾精不足等有关。
心脾失调是失眠常见的病机之一。
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作息无规律等原因,导致心脾功能失调,出现失眠的症状。
肝郁气滞也是导致失眠的一个重要病机。
中医认为,在情绪波动大或长期压抑、烦躁易怒的情况下,肝郁气滞,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失眠难眠。
肾精不足是导致失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肾精不足可以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长期劳倦过度等原因引起,进而导致脑力透支,出现失眠的情况。
辨证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将失眠分为多个病证类型,如心脾虚弱型、肝郁气滞型和肾虚型等。
通过辨证分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二、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调养生活等方面。
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以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
例如,对于心脾虚弱型的失眠患者,可以使用补益心脾的中药方剂,如党参、白术等;对于肝郁气滞型的失眠患者,则可选用疏肝解郁的中药,如柴胡、香附等。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失眠的症状。
例如,针灸师可以选择"心穴"、"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求安神、调理心脾的作用。
调养生活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环节。
中医强调平和心态、有规律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遵循这些调养原则,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自身的生活方式,提高睡眠质量。
失眠8种常见的证型,老中医辨证施治,解救你的睡眠
失眠8种常见的证型,老中医辨证施治,解救你的睡眠有些人睡眠情况非常的不好,经常面临的失眠的问题那么对于失眠情况来说,从中医的角度是有8种常见的类型的,而中医也会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睡眠存在的那些问题吧。
在中医看来,引起失眠大多是由思虑劳神太过,气血亏虚,或因情志所伤,气机不舒,以及火热内扰、痰浊阻滞等因素,导致阴阳不和,神气不宁而引发的。
当然,在临床上,对失眠的治疗也是需要讲究辨证施治的。
一般来说,失眠可以分为八种证型,集齐中医治疗失眠的八种证型的理法方药,就犹如收藏了一份治疗失眠的“天龙八部”。
1.心脾两虚证如果长期的思虑劳神,必定会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如果再被套上失眠的枷锁,那就是心脾两虚证型的失眠症了。
这种证型的失眠,在临床上有什么特征呢?一般而言,常以失眠多梦,睡觉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为主要证候。
在舌脉上,多以舌淡苔薄,脉沉细弱为主要特征。
要对症下药,就得先确定明确的治疗原则。
那么,心脾两虚型失眠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治疗原则呢?当然是以补脾益气、养血安神为基本原则。
至于选方用药,当以归脾汤(白术 9克,茯神 9克,黄芪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木香6克,炙甘草3g,当归9克,远志6克)加减为妙。
2.心虚神怯证失眠与心神的关系比较密切,比如心虚神怯就是常见的一种。
这种证型常以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为主要病证,在舌脉上,多以舌淡,脉弦细为主要特征。
在治疗上,自然要以养心安神为主,可用琥珀养心丹[琥珀6克,煅龙齿30克,远志(黑豆、甘草同煮,去骨)15克,石菖蒲15克,茯神15克,人参15克,炒酸枣仁15克,当归21克,生地黄21克,黄连9克,柏子仁15克,朱砂9克,牛黄3克]加减治疗。
3.阴虚火旺证如果在临床上出现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口干等证候,舌脉多以舌红少津苔黄,脉细数为特征的,这就属于阴虚火旺证型了。
失眠的中医护理方法
失眠具体指的是无法正常进行睡眠,轻度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或者是睡眠较浅,经常会惊醒,而且醒来以后很难再睡着,失眠情况严重的患者整夜都无法正常入睡。
在中医领域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患者脏腑失和、气血失调导致的,因此针对失眠患者要着重脏腑调理,帮助患者调和气血,实现阴阳平衡,让患者的脏腑功能得到调节是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失眠的中医护理方法吧。
中医对失眠的分型1.肝郁化火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性情急躁,非常容易发怒,难以入睡且多梦,严重的甚至彻夜无法入眠,还会出现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等情况。
2.痰热内扰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难以入睡,胸闷心烦、嗳气等,还会出现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等情况。
3.胃气失和型患者的主要表现有难以入睡、脘腹胀满、胸闷嗳气、嗳腐吞酸,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大便不畅等情况。
4.阴虚火旺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腿软,还会出现头晕、耳鸣、健忘、遗精、舌红少苔等情况。
5.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还会出现四肢无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等情况。
6.心胆气虚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心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还会出现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等情况。
中医对失眠的护理干预方法1.家庭护理失眠虽然不属于危急重症,但是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有可能诱发心悸、脑卒中、眩晕等疾病。
顽固性失眠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寝食难安的情况,非常痛苦,部分患者因为失眠会选择服用安眠药物。
这种药物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助眠效果,但可能会让患者对安眠药物产生依赖,这一部分患者因为长期使用安眠药物,医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大幅度增高。
所以针对失眠患者的家庭护理非常关键。
首先是心理护理。
在患者接受了相应的基础治疗以后,还应当重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失眠的中医护理方法姻任志欣(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护理部)医诊通中医66RRJK排遣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及时消除会影响患者睡眠的各类环境因素。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首先有肝郁化火证,表现为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心烦不能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目赤、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我们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热内扰证表现为失眠时作、噩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一般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阴虚火旺证表现为虚烦不眠、入睡困难、夜寐不安、甚则彻夜难眠、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少津、健忘耳鸣、腰酸梦遗、心悸不安、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用黄连阿胶汤加减;胃气失和证表现为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用保和汤加减;瘀血内阻证表现为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饮水即呛、干呕、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心火炽盛证表现为心烦难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舌生疮、口干腰酸、梦遗滑精、舌质红、苔干、脉细数,一般用导赤汤加减;心脾两虚证表现为头蒙欲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食后作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用归脾汤加减;心胆气虚证表现为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舌质淡、苔白、脉弦细,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肾不交证表现为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一般选用交泰丸或天王补心丹加减。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概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缓解失眠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方案。
辨证分型中医将失眠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 肝郁气滞型这种类型的失眠主要是由于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等导致肝郁气滞。
治疗方案包括调节情绪、舒缓压力、促进气血运行等。
2. 脾虚湿阻型这种类型的失眠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消化功能差,导致体内湿气滞阻。
治疗方案包括调理脾胃、减少湿气等。
3. 心火亢盛型这种类型的失眠主要是由于心火旺盛、思虑过多,导致心神不宁。
治疗方案包括清热降火、安抚心神等。
4. 肾精亏损型这种类型的失眠主要是由于肾精亏损、脑髓不足,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治疗方案包括补益肾精、调养脑髓等。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失眠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中草药调理:根据辨证分型,选择合适的中草药组合进行调理,如柴胡、黄芩、白术等。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改善失眠症状。
3.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头部、颈部等特定部位,促进气血循环,舒缓紧张情绪,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4. 饮食调理:根据辨证类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摄取养血安神的食物。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失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专业医生指导:中医辨证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疗方案。
2. 长期规律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失眠需要坚持长期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可急于求成。
3. 生活调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作息规律,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失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个体的辨证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然而,在接受治疗时需要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并长期坚持治疗以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张俊华 .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随机对照临床观察[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 裴春阳 .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现代思维[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
入睡难,顺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调肾
入睡难,顺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调肾关于《入睡难,顺肝;容易醒,调脾;睡不沉,调肾》,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上睡不着觉很折磨人。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看,基本分为五种情况。
一、老做噩梦,睡不踏实从道医理论上讲,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
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
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
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二、入睡困难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
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牛奶、牡蛎肉、龙眼肉等食物。
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
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三、醒得早,但醒了又睡,迷迷糊糊到天亮还经常伴有咽干、口干、长痤疮、盗汗的症状。
这类人属于营血蕴热型,可以按摩内关(三个手指压住手腕,最里面的中心点)、神门(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后溪(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等穴位,平时多吃藕、槐花、绿豆、薏苡仁、冰糖柚等,用生地黄和冰糖泡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效果。
四、时睡时醒这类人属于脾胃失和型。
夜间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
生活中,可以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睡眠不好的调养佳品。
五、整晚睡不着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
表现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
针对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可以服食酸枣仁粥。
做法为: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也可以用玫瑰泡水喝。
中医对失眠的分型及治疗方法
中医对失眠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失眠是指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或早醒等睡眠障碍现象。
中医学认为,失眠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中医分型,每一种分型都有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一、心血不足型失眠: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等。
这种失眠通常是由于心脏功能不足、气血不足、心神不安等原因造成的。
治疗方法:补心益血,安抚心神。
可采用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远志等进行调理。
此外,适当进行心理疏导,保持乐观稳定的心态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二、肝郁脾虚型失眠:症状表现为易怒、焦虑、郁闷、胸闷等。
这种失眠通常与情绪不稳定、肝气郁结、脾气虚弱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可采用中药如柴胡、香附、白术、枸杞子等进行调理。
同时,也需要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三、心火旺盛型失眠:症状表现为心烦易怒、多梦、失眠,可能会伴有口干舌燥、心慌等。
这种失眠通常是由于内热过盛、心火旺盛、心神不宁等原因造成的。
治疗方法:清热降火,安抚心神。
可采用中药如丹皮、赤芍、牡丹皮、合欢皮等进行调理。
此外,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兴奋等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四、脾胃虚弱型失眠: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易倦乏、失眠等。
这种失眠通常与脾胃功能不佳、气血不足、津液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健脾胃,补益气血。
可采用中药如党参、黄精、白术、川牛膝等进行调理。
同时,饮食上应注意多摄入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五、肾虚型失眠:症状表现为失眠、耳鸣、头晕、腰膝酸软等。
这种失眠通常与肾脏功能减退、精气亏损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补肾壮阳,调和阴阳。
可采用中药如淮山药、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等进行调理。
此外,戒除不良习惯如熬夜、过度用眼等也有助于改善失眠问题。
总之,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治疗失眠还注重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减少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应注意均衡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不寐中医诊断和分型标准
不寐中医诊断和分型标准
不寐,中医称为失眠,其诊断和分型标准如下:
1.诊断标准:
●主症: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睡,或睡眠不足。
●蒹症:多梦、早醒,或梦醒杂集,或睡眠不实,或睡眠中易醒、噩梦频频。
●病程:一般超过1个月。
●睡眠环境:睡眠环境安静,无强光剌激,无噪音干扰。
2.分型标准:
●心脾两虚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食少纳呆,面色菱黄。
●心火亢盛证:烦躁不安,睡后易醒,心悸。
五心烦热,口舌生疮。
●痰热内扰证:心烦不宁,睡眠不实、做噩梦、胸闷痞满、痰多。
●肝火扰心证:情绪急躁易怒、难以入睡、面红目赤口苦。
●心肾不交证:心烦、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男子遗精。
●心胆气虚证:易惊醒、胆怯心悸、气短自汗。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分型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医师进行判断。
制定:审核:批准:。
2023年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于失眠的中医理论
2023年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关于失眠的中医理论失眠的介绍1、心脾两虚:主症是思虑过重、不寐或多梦易醒、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懒语、心悸健忘、纳差,或有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而弱。
治法是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党参15克、当归12克、元肉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木香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远志6克、炙草6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0克、牡蛎10克(先煎)2、心肾不交:主症是心烦不眠,难以入睡、或彻夜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口干、腰膝酸软,男子易不振,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10克、肉桂3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10克(后溶)、龟板30克、牡蛎1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3、肝郁化火:主症是烦燥易恕、胸胁胀满、善叹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口苦目赤、小便黄短、大便秘结、纳差,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去火安神。
方药:龙胆草12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柴胡12克、木通6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茯神15克、郁金10克、生大黄5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10克(先煎)4、心虚胆怯:主症是心悸胆怯、难以入睡、易惊醒、恐怖不安、头晕目眩、或呕吐苦水,舌质淡胖,脉弦细。
治法:温胆益气安神。
方药:人参9克、炒枣仁15克、远志6克、熟地15克、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9克、陈皮6克、枳实10克、石菖蒲10克5、痰食积滞:主症是睡眠不安、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嗳气吞酸、恶心,舌红苔黄腻,脉弦而滑。
治法:清热消导,化痰安神。
方药:黄连10克、陈皮6克、茯神10克、枳实10克、竹茹9克、枣仁12克、生山楂30克、焦六曲12克、莱服子30克、连翘10克、生甘草6克、珍珠母30克(先煎)、琥珀2克 (冲服)二仁粥:取柏子仁15克,炒酸枣20克,粳米100克。
先将柏仁、枣仁捣碎,和粳米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二沸,睡前服食。
不寐中医鉴别诊断
不寐中医鉴别诊断
不寐是指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在中医上有不同的鉴别诊断
方法。
1. 热病之不寐
热病不祥之会导致气血煽动,影响人体产生入眠的条件。
症状表
现为夜晚易出汗、口渴、舌质红、脉象洪大等。
治疗方法:可采用清热解毒、平抑肝经、养阴清热的治疗法,如
清热降火汤、二妙丸等。
2. 肝郁之不寐
肝郁可导致睡眠障碍,影响人体神志的调节。
症状表现为易怒、
口苦、胁肋疼痛、月经紊乱等。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调肝解郁、行气化滞、安神定志的治疗法,
如柴芩地黄汤、逍遥散等。
3. 脾虚之不寐
脾虚可导致血糖不足、神志不清,导致人体产生不良的入眠条件。
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面色无华、体倦乏力等。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补脾益气、健脾化湿的治疗法,如六君子汤、四神汤等。
4. 心血虚之不寐
心血虚可导致心肺功能衰退,影响人体产生充足的气血供应。
症状表现为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头晕等。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补心养血、益气健脾的治疗法,如养心安神丸、归脾丸等。
在中医诊疗中,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诊断时需症状分型,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饮食过度等导致不寐的因素。
失眠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失眠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导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睡眠不是很健康,其中又以失眠为最主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失眠就是指的睡不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睡眠不是很健康,其中又以失眠为最主要的表现,一般来说失眠就是指的睡不着,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失眠可是有着很多分类的,知道了这些分类才可以更好的治疗失眠,这些分类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吧。
一:肝郁化火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方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
二:痰热内扰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
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方以温胆汤为基础。
三:阴虚火旺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方以朱砂安神丸、二至丸为基础。
四:心脾两虚
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方以归脾汤为基础。
好了,看完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对于失眠的中医分型号有哪些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失眠的中医名词解释
失眠的中医名词解释失眠,是指人在夜间不能入睡或者无法维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导致白天感到疲倦、精神不集中、情绪波动等不良反应。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中医学中,失眠被称为“不寐”。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多与心神不宣、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有关。
根据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睡眠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其中心脏主司血液的循环和控制心神。
心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
如果心脏功能出现问题,如心血不足、心神不安等,就会导致失眠。
另外,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和调整情绪。
如果肝气郁结、肝经有热等病理变化,也容易导致失眠。
肺脏在中医中与情绪的调节以及与心脏的关系非常密切。
正常的肺气能维护人体的情绪稳定,如果肺气不足,就容易导致失眠。
肾脏在中医中与人体的精气之源有关,肾精的充足和盛衰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外感风邪是中医中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风热与风寒之邪。
外感风热易导致人体阳气亢盛,使心神不宁,影响睡眠。
而风寒则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出现寒湿困于正气、胸怀不舒等病理表现。
传统中医学认为,失眠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包括阳盛阴虚型失眠、心火旺盛型失眠、肝气郁结型失眠等等。
不同类型的失眠对应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
针对阳盛阴虚型失眠,中医一般会选择滋阴清热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熟地、玄参、天冬等。
这些药物能够滋养阴液,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对于心火旺盛型失眠,中医则会采取清热安神的治疗方法,如酸枣仁、远志、黄柏等。
这些药物能够平热安神,降低心脏的兴奋性,帮助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针对肝气郁结型失眠,中医会使用柴胡、香附、川芎等药物来疏肝理气,舒缓情绪,促进睡眠。
此外,中医还强调养生和调节生活习惯对失眠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合理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睡眠环境、调理饮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失眠的定义和解释着重强调了脏腑功能失调和心神不宣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失眠类型,中医提出了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既包括药物治疗,也包括调节生活习惯和养生。
失眠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失眠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一、失眠中医发病机制:(一)属于虚证者:1、情志创伤,影响五脏及脑神,皆可使人发生不寐,尤其过喜、过怒、过思、过悲为常见。
2、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人崩漏日久。
3、若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肾阴耗伤。
4、肝气郁结,气郁不舒,郁而化火,或肝阴不足,肝阳上亢。
5、心虚胆怯,决断无权,遇事易惊,心神不安,导致不寐。
6、思虚过度,所求不得。
(二)属于实证者1、外感风寒。
2、饮食不节,“胃不和则卧不安”。
3、情绪过度紧张,兴奋,“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此血府血瘀。
”二、西医发病机制:1、头痛、瘙痒、咳嗽、喘息、夜尿、呕吐等。
2、躯体疾病:支气管哮喘,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冠心病、溃疡病、甲亢和晚期肿瘤等。
3、环境因素:如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声音嘈杂和光线刺激等。
4、生物药剂因素:如浓茶,咖啡、中枢兴奋药、利太林、苯丙胺、戒断反应等。
5、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兴奋、焦虑、恐惧,担心等。
6、睡眠的“生物钟“改变,人为改变昼夜节律。
三、失眠临床表现:失眠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自觉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白天思睡。
患者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严重时还可以影响其精神效率或社会功能,影响体质健康和诱发加重其它病。
失眠分型:1、入睡困难型:这类失眠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明显,情绪兴奋,紧张、焦虑,忧郁等都易造成入睡困难。
2、保持睡眠困难型:这类失眠表现为夜间易觉醒,或觉醒后不能再睡。
醒后多感体力不佳。
多见于紧张型个性心理特征人。
3、早醒型:表现为清晨觉醒过早,而且醒后不能再入睡。
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
不寐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寐,即失眠,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等。
中医认为,不寐的成因复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将不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心脾两虚型:此类不寐多因思虑过度、劳心伤脾所致,表现为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上宜采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方法,常用方药有归脾汤、养心汤等。
2. 肝郁化火型: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上扰心神,导致失眠。
症状表现为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疏肝解郁、清热安神,常用方药有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
3. 痰热内扰型:痰湿内生,郁而化热,扰乱心神,表现为失眠多梦、头重胸闷、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清热化痰、安神定志,常用方药有温胆汤、清心滚痰丸等。
4. 心肾不交型:心火亢盛,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导致失眠。
症状包括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常用方药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5. 心胆气虚型:心胆气虚,神志不宁,表现为失眠多梦、易惊易醒、胆怯心悸、遇事善忘、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疗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常用方药有安神定志丸、补心丹等。
6. 肝血不足型:肝血亏虚,魂不守舍,导致失眠。
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爪甲不荣、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宜养血安神,常用方药有四物汤、归脾丸等。
7. 胃不和则卧不安型:饮食不节,胃气不和,影响睡眠。
表现为失眠、胸闷、嗳气、口干、舌苔黄腻、脉滑。
治疗宜和胃安神,常用方药有保和丸、半夏秫米汤等。
中医治疗不寐,不仅重视药物的选用,还强调调整生活习惯、饮食调养、情志调摄等多方面因素,以达到身心和谐,改善睡眠质量。
不寐分级量化标准
不寐分级量化标准
不寐,也被称为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不寐进行分级。
一种分级标准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将睡眠治疗分为5级:
1. Ⅰ级:睡眠率70%~80%为正常睡眠。
2. Ⅱ级:睡眠率60%~70%为睡眠困难。
3. Ⅲ级:睡眠率50%~60%为轻度睡眠障碍。
4. Ⅳ级:睡眠率40%~50%为中度睡眠障碍。
5. Ⅴ级:睡眠率30%~40%为严重睡眠障碍。
另一种分级标准来自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失眠轻重程度分级标准分为:
1. 轻度:症状较轻,不影响工作或学习,偶尔需要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2. 中度:症状明显,已影响工作或学习,经常需要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3. 重度:症状严重,已严重影响工作或学习,持续需要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不寐的分级量化标准应参考权威机构发布的标准。
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和建议。
中医治失眠,4种类型7种中成药
中医治失眠,4种类型7种中成药在中医学里,失眠又叫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症,以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贫血、肝病等,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中医学根据症状不同,将失眠分为4种类型:心火炽盛型、肝气郁结型、阴血亏虚型、心脾两虚型。
心火炽盛型症状:不寐,心烦,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小便短赤。
舌尖红,苔薄白,脉数有力或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
中成药选用:朱砂安神丸。
肝气郁结型症状:不寐,情志变化则加重,平时情志抑郁,胁肋胀痛,嗳气时作,或胸闷喜太息。
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
中成药选用:解郁安神颗粒、解郁丸。
阴血亏虚型症状:不寐,健忘,心悸,虚烦不安,甚则盗汗,梦遗等。
舌偏淡,苔薄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
中成药选用:天王补心丸、养血安神丸。
心脾两虚型症状: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
中成药选用:归脾丸、养血安神丸。
用药注意1、部分患者因情绪、精神压力等原因,会致不寐病情加重,甚至彻夜不寐,应短时加用西药镇静助眠,以免影响机体功能,变生其它病症。
2、感染、中毒、颅脑创伤、脑血管意外、严重抑郁症、严重精神分裂症,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引起的不寐则应及时治疗原发疾病,以免贻误病情。
3、安神类中成药含朱砂成分者(如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长期服用可能引起慢性汞中毒,故不宜久服,应中病即止;如服用无效则改用汤剂等进一步治疗。
4、滋阴养血类安神药(如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丸)可碍脾运,素体脾胃虚寒,或胃纳不佳,或痰湿留滞者不宜单独服用,一般以汤剂辨证调治更好。
5、于心气虚寒,心血不足不寐者的柏子养心丸则因含肉桂、参芪等,不宜用于肝阳上亢者。
健康指导1、饮食:①饮食易消化、富维生素食物。
②晚餐不宜过饱、过晚。
③不建议吃宵夜。
④不寐患者应尽量避免浓茶、咖啡类饮品,午后起更不宜饮用该类。
失眠《中医内科学》
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中医内科学》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因而颇受欢迎。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 、“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证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 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素问•逆调论》还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是指“阳明逆不得从其道” “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 ,后世医家延伸为凡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以致寐寝不安者均属于此。
《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黄连阿胶汤及酸枣仁汤治疗失眠,至今临床仍有应用价值。
《古今医统大全•不得卧》较详细地分析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并对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原则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较全面地归纳和总结了不寐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施治方法,“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还认为“饮浓茶则不寐,心有事亦不寐者,以心气之被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失眠分型有什么
导语:很多的朋友经常在晚上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失眠会严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所以治疗失眠是十分的重要的。
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在中医上可以把
很多的朋友经常在晚上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失眠会严重影响大家的日常生活,所以治疗失眠是十分的重要的。
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在中医上可以把失眠分为很多类型。
根据不同的类型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那么中医把失眠都可以分为什么类型呢?很多的患者都比较想要知道,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是如何区分失眠的。
失眠的五大中医类型
一、肝郁化火型失眠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二、痰热内扰型失眠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
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三、阴虚火旺型失眠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
四、心脾两虚型失眠
由于年迈体虚,劳心伤神或久病大病之后,引起气虚血亏,表现为多梦易醒,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色少华,舌淡苔溥,脉细弱。
五、心胆气虚型失眠
由于突然受惊,或耳闻巨响,目暏异物,或涉险临危,表现为噩梦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