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失眠的研究
年级:2012级中西医4班学号:201208010427 姓名:李琳
摘要:失眠在中医中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失眠,如精神方面和饮食方面等。本文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论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方面做一综述。关键字:失眠;病因病机;辩症分析与论治
失眠是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熟,大都两者兼有。中医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寐,重者彻夜不寐。现在失眠很普遍,但对于中医来说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目前中医对失眠已经研究的很透彻,通过了解中医对失眠辩证与论治,就能减轻失眠带来的痛苦。
1.中医对不寐认识的发展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灵枢·营卫生会》曰:“老人之夜暝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暝者,何气使然?”“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余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暝,阴气尽,阳气盛则寐。”《内经》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汉代张仲景将其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提出“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至今临床仍有价值意义。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症谟·不寐》中“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忧,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其中将不寐病机分为邪正虚实,概括为有邪无邪两种类型。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不得卧不能食》中“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一曰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二合,煮粥食之;一曰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一曰水停,轻者六君子汤加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涎丹,一曰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从多方面解释了不寐的病因与治疗。清代冯兆张提出“壮年肾阴强壮,睡则沉熟而长;老年阴气衰弱,则睡轻而短。”说明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盛衰有关。
2.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睡眠以心神为主宰,睡眠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心神。涉及到肝脾肾三脏。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之虚劳病诸侯上》指出“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巢元方总结出来老年人气血亏虚,真元亏衰等病因可导致营卫运行失常,而致不寐。《素问·逆挑论》指出“胃不合则卧不安”,脾胃是卫气形成的基础,也是其运行的枢机,脾胃生化乏源,则影响卫气形成,进而引起失眠。《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则阳气盛,则寤矣。”提示“阴阳失交”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如《景岳全书》中“真阴精血不足,阴阳不交,
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的理论,认为阴虚不能敛阳,使阳气不得于阴分,阴阳失和,阳浮于外,导致失眠。另外失眠还与五脏有关。肝为刚脏,主动主升,气郁化火,上扰心神,使情志亢奋而难以抑制,则见失眠、多梦。影响肝藏魂的功能,魂不内藏,神明被扰,亦可致不寐。如《血证论》中“肝病不寐者,肝藏魂……若浮阳于外,魂不入肝,则不寐。”生理上,肝与胆互为表里。
胆府为患,亦可发生失眠,胆气虚损,决断无权,累及心神,如《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亦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心藏神,主血脉,外邪侵袭,脏腑相克,可使神不守舍,阳不入阴;心血亏虚,阴虚火炎,心神失养,可发生不寐。脾主运化,统血藏意,脾气生化无源,气血不能濡养心、肝二脏,君相火旺,可致不寐。这与《素问·厥论篇》“太阴之厥,则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相和,脾主思,思虑过度,可致脾气升降失调,形成气结或气滞,亦可形成不寐。与《类证治裁》所论“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一致。肺主气,司呼吸,内藏魄。肺气过盛,气机升降失常,神摇不安;肺气虚损,魄不制魂,魂魄离散,导致不寐。如《内经》中“肺者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大则不得卧。”肾主水,纳气藏精,肾中元气不足,可直接导致阳不入阴,神不安守。《医法圆通》云:“不卧一证……有因肾阳衰不能启真水上升以交于心,心气即不得下降,故不卧。”而惊恐、惊吓等不良情绪,亦可使肾水不固,失济于心,而生不寐。
综上所述失眠的病因不外乎素体多虚、七情、六淫、饮食劳倦、内伤久病和外伤等,其中以七情最为重要。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阳盛不能入阴或阴亏不敛阳,致使心神不安,阴阳失交而不寐。主要病理因素:实邪有火、热、郁、瘀、湿、食,以热扰心神为多见;虚多责之气血阴阳,以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多见,精虚血少,髓海脑神失养级肾阴阳两虚。
3.辩证分析与论治
失眠辩证首辩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实证多属邪热扰心。次辩病机。
①肝火扰心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肝火旺盛则必扰肝魂不安于
舍,常致寐中梦中惊险,梦魇甚至梦游。临床兼证:头昏胀痛,或易躁易怒,口苦渴而喜冷饮,或胸胁胀痛,或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之以疏肝泄热。镇心安神。药用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生地黄、白芍、牡丹皮、磁石、生牡蛎、生龙骨。方中柴胡、黄芩、栀子、龙胆草、清心降肝胆之火;生地黄、白芍、牡丹皮,养肝阴以清热;生龙骨、生牡蛎、磁石,重镇潜阳而降肝阳之上亢病安定肝魂。
②痰热扰心水湿痰饮内停,痰欲化热,痰热上扰于心,则心之气血运不
畅,心神失于濡养,神不安舍于心,而致迟寐,甚至不寐。临证可兼见:胸膈痞闷不舒,或神困欲寐而不得寐,或呕呃时作,嗳气,伴头痛,目眩,舌质红淡,苔白厚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身神。药用半夏、陈皮、茯苓、枳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方中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磁石镇静安神。若饮食停滞较甚,嗳腐吞酸,脘腹疼痛,用保和丸以和中安神。
③心血不足心血不足也不能养神,心神失养则不安舍于心,而致迟寐,
甚至不寐。临证可见:心悸健忘,神疲食少,或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治之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