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与晚明世风_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合集下载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Ξ摘 要: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建立了“情”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

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

“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

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论;本体论;人性论;儒家伦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74204On the Though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f Feng Meng -longLI Shuang 2hua(School o 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thoe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by Feng Meng 2long took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 ing Dynasty.Feng Meng -long established 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a struggle against reas on with em otion ,he did not surpass the tradi 2tional thinking m ode.His thought of em otion did not develop into a theory of defending one ’s own rights.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was not es 2tablished to entirely deny the old m orals but to lay a stronger base for the present m ora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H owev 2er ,neither the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nor the in fluential learning thoughts in the late M ing Dynasty surpassed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C on fucianism.K ey w ords :Feng Meng 2long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ontology ;theory of humanity ;ethics of C on fucian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

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学位论文理为情之范 情为理之维--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情理观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1206摘要晚明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受到新兴观念的冲击,生活风尚的巨大变化和思想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特征。

作为晚明社会的知识分子,冯梦龙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的变化,并通过其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全景。

情理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对重要的关系范畴,情理关系的缘起与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情与理的关系在冯梦龙之前主要有以理节情、.主理抑情、崇情黜理三派。

时至冯梦龙,情与理的关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出现了情与理相互融合的趋势,冯梦龙一方面肯定情,肯定人情、人性,重视“情”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维护封建伦理,企图通过教化达到“导愚’’“适俗”的目的。

在冯梦龙的“三言”中,不管是婚恋题材、忠孝题材,还是商贾题材、释道题材,无不渗透着冯梦龙的情理融合观。

婚恋题材中,既主情,重互爱之情、崇两性之悦,又主理,宣扬封建礼教的守节及夫权思想,情理融合、浑然一体的婚恋展厅较为明显地呈现了出来;忠孝题材中,一方面呼吁发自内心的忠诚守义、平等互信,另一方面又难脱忠孝理念的窠臼;商贾题材中,在塑造了一系列与当时社会有着血肉联系的崭新的商人形象的同时,却也不能磨灭他对商人“末流”、商贾“贱业"的传统认识;释道题材中,一方面主情,描绘人性的复苏和人欲存在的合理性,反对释道的禁欲主义,追求人类自然的情感欲求,另一方面主理,重视儒家传统道德及宗教的教化性,宣扬宿命、果报的劝诫思想,以期净化风俗民意。

自身的人生经历、明代的哲学思潮、晚明的市民社会,都对冯梦龙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青年时期的青楼生涯、李贽等人的新思想以及市民阶层的觉醒,使得冯梦龙产生重情思想。

但冯梦龙在传统文化熏陶和严酷社会现实面前,又以文人“文以载道"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劝善惩恶的礼教大旗。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认识——以冯梦龙为中心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认识——以冯梦龙为中心

宋, 曲又让元。 庶几 《 吴歌 》 《 、 挂枝儿》 《 、 罗江怨 》 、 《 打枣竿 》《 、 银绞丝 》 之类 , 为我明一绝 。 _ 2卓 氏 ”6 J
这样评 价明代 民歌 , 从文学发展史 的角度来看 , 也 许并不准确 , 但将 民歌视为明代最富个性 的诗歌 门
类并无不当。
上 , 国风 》 《 刺之, 尼父录焉 , 以是为情真而不可废 自然之音也 。 今途 号而巷讴 , 劳呻而康吟, 唱而 一 也。 山歌虽俚甚矣 , 独非郑卫之遗欤?” 诗三百 》 群和者 , 其真也 , 斯之谓风也。 孔子 日:‘ 礼失而求 曾经孔子删定 , 国风 》 《 也保 留下来 , 足见民歌之有 之野。 今真诗乃在 民间。 ’ 而文人学子 , 顾往往为韵 价值。 孔子虽然说过 “ 放郑声 ” 的话 , 放郑声 , “ 非 言 , 谓之诗 。 "J 李梦 阳接受 “ ” 1 ∞ 真诗乃在 民间” 的
二集 》《 、 欢喜冤 家 》 中也有文人创作的《 挂枝儿 》 。
再次, 一些文人评点 民歌 , 为民歌集写序作跋 , 对
民歌给予极高的评价。 明代文人对民歌的参与为我 们 留下了两笔珍贵的文学遗产 , 一是保留了大量 的
明代 民歌作 品 , 二是留下了一 些 民歌 的批评文字。 这两笔遗产一 向不为学术界所重视 , 尤其是明代 民 歌理论与批评 , 很少有人 问津。 本文拟作初步探索。
他们从方 言和 曲调 两方面论述 了民歌的地域特色 , 高度评价 民歌 的情真语直的特 点, 充分肯定 民歌朴 实、自然的
风格。
关键词 :明代 民歌 ;明代文人 ;冯梦龙 中图分类号 :I0 . 27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4 3 0 6040 70 0 14 0 ( 0 )4 )5 -5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第10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0.1 复习笔记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1.《清平山堂话本》及“熊龙峰小说四种”(1)宋元的“说话”技艺到明代仍然流行,一般称之为“说书”或“评话”。

到明代中后期,统治者对评话、话本和通俗小说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说书等也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2)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又称《六十家小说》,现存残篇,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来的一些话本小说的原貌,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今存仅四种,后定名为《熊龙峰小说四种》。

(4)缪荃孙刊行的《京本通俗小说》一书,含小说九种,今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伪书。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

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

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

3.冯梦龙与“三言”(1)冯梦龙是晚明主情、尚真、适俗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是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而他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

(2)“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3)“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4)“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

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4.凌濛初与“二拍”(1)凌濛初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各40卷,人称“二拍”。

(2)“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它已经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创作专集。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与时代风云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与时代风云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与时代风云一、冯梦龙简介冯梦龙(1574年-1646年)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兼戏剧家。

他出生于江苏宜兴,以其作品《喻世明言》在文坛上声名显赫。

二、《喻世明言》的背景明代是一个动荡而变革的时代,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层出不穷。

在这个背景下,冯梦龙创作了《喻世明言》这部作品。

三、《喻世明言》的特点1.案例式结构:《喻世明言》采用了以案件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结构形式,通过各种案例讽刺揭示社会弊病。

2.幽默讽刺:冯梦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揭露人们贪婪、虚伪、愚笨等面貌,进行尖锐而诙谐的批判。

3.社会批判:《喻世明言》深入社会底层,展示了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种种困境,对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四、《喻世明言》的影响1.文化教育: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喻世明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许多作家们借鉴和启发的对象。

2.社会思潮:通过《喻世明言》,冯梦龙传达了他对封建社会弊病的关注和批评,引起了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对于道德伦理和社会制度的反思。

3.幽默风格:冯梦龙以细腻动人的语言以及幽默讽刺手法写作,《喻世明言》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幽默写作的经典之一,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总结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

它不仅揭示了明代社会的弊病,还通过幽默的形式展示了人性的各种面貌。

该作品在文学、文化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启示,也为社会思潮的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论世情小说教主冯梦龙的小说雅俗观_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一

论世情小说教主冯梦龙的小说雅俗观_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一

2011年5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y.2011第23卷第3期Journal of C 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 unications(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3 No.3DOI:10.3969/j.issn.1673 8268.2011.03.017论世情小说教主冯梦龙的小说雅俗观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一*申明秀(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摘 要:雅与俗是中国文学乃至文化批评史上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有着政治的、道德伦理的、文化的、文学的、艺术的等丰富内涵,雅俗不仅仅是衡量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文化与社会乃至人、事、物的重要标准。

雅俗问题是冯梦龙 三言 研究的核心问题,雅就是道心、天理,俗就是人心、人欲。

冯梦龙提倡 奏雅 与 适俗 并重,大力提高小说的地位,其 三言 的成功带动了世情小说持续的热潮, 型世言 、 石点头 、 豆棚闲话 ,特别是 红楼梦 等一大批世情小说杰作相继问世,冯梦龙不愧为世情小说的伟大先驱与教主。

关键词:冯梦龙;三言;雅俗;奏雅;适俗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8268(2011)03 0086 04史统散而小说兴 ( 古今小说序 )[1]225, 三言 出,世情小说始蔚为大观,中国小说的地位与面貌也为之一变。

雅俗问题对冯梦龙编撰的通俗短篇小说集 三言 而言尤其重要,是 三言 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就世情小说教主冯梦龙独特的小说雅俗观作一番探讨,以推动明清世情小说的深层解读。

一、雅、俗之辨雅俗既是中国诗性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一个显著标志, 梅兰竹菊 被中国人视为 四君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雅俗批评主要是围绕思想内容展开的,如钟嵘的 诗品 等,当然也有涉及到艺术形式与风格的,例如,诗、文、辞、赋等历来就被视作中国雅文学的代表,而戏曲、小说、民歌、民谣等则归于俗文学的范畴。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特点与文化价值研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特点与文化价值研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特点与文化价值研究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下面是对于“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1.1 概述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他的作品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的作品数量丰富,在各个文体领域都有所涉及,其中《喻世明言》是他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他作品中充满着幽默风趣、讽刺调侃以及深沉思考等多种元素,展现出独特而丰富的艺术魅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将介绍冯梦龙的作品特点,包括文学风格、主题内容和表达手法等方面;其次,将探讨冯梦龙作品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主要集中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人性与道德以及传承经典文化等方面;然后,将阐述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途径,包括文献调研、冯梦龙手稿与遗物研究以及其他研究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冯梦龙作品的特点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其对明代文学发展的贡献,并探讨他的作品如何反映社会风貌、揭示人性与道德以及传承经典文化。

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途径的介绍,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冯梦龙及其作品提供参考。

最终,期望能够全面认识并评价冯梦龙的作品,加深对明代文学史的了解,并为后人提供有益启示。

2. 冯梦龙的作品特点2.1 文学风格冯梦龙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幽默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他常常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人物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幽默讽刺来调剂作品中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愉快轻松之感。

其次,冯梦龙的作品风格独特且多样化。

他既能写出浪漫诗意的文字,又能写出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的散文。

无论是小说、戏曲还是其他文体,他都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来展现不同角色、情节以及主题。

此外,冯梦龙作品中常见反讽、讥讽等修辞手法。

认识冯梦龙

认识冯梦龙

认知一代文学巨匠冯梦龙——对研究冯梦龙作品推进搜集、设立纪念馆的建议一、认知冯梦龙冯梦龙字犹龙。

今苏州人,生于1574年(明神宗、万历甲戌二年)。

死于1646年(南明唐王隆武丙戌二年)。

是明代杰出的俗文学泰斗。

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者。

市民文学的先驱。

他曾以“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14个笔名,整理、编纂、创作、出版了近3000万字的话本小说、历史小说、笔记小说、民歌、散曲、戏剧等作品。

直至当今,在架的《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古今概谈》、《笑府》、《智囊》、《情史》、《山歌》、《挂枝儿》…各类图书,超过1500万字,为历代文人所遗存的文字数量之最。

其作品流布地区极广。

各类译文遍及五洲,改编成电影、电视10多部,故有“海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有冯氏之作”。

调查表明:凡我国稍有文化者,无不读过冯作。

冯梦龙死于明末天下大乱。

清人入关后,其主要作品屡遭尽毁。

散失殆尽、流失海外。

在以后长达300年的时间内,冯梦龙的名字几乎湮没于世。

1920年鲁迅仅见到《醒世恒言》一种(日本藏本国内尚未正式出版),便于北大课堂讲授《中国小说史略》时欣然指出:“在小说史上,实是大事。

”足见鲁迅对冯梦龙《醒世恒言》的高度重视与评价。

“五四”运动后,冯梦龙作品逐步引起重视并公开出版。

继而涌现出容肇祖、赵景深、孙楷弟、杨荫深一批冯梦龙的专家学者。

开了研究冯梦龙其人和作品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17年间,在“古为今用、推成出新”方针的指引下,作为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冯梦龙作品出版和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重排出版了《三言》普及本。

中华书局出版了《挂枝儿》、《山歌》……,其时研究冯梦龙作品的专家更为活跃。

其中尤以路工、谭正壁、胡士荣、王古鲁发表和提供了大量研究冯梦龙的基础材料。

开始触及到如何认识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研究冯梦龙蔚然成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学艺术在实事求是方针的指引下,重又激发了盎然生机,李厚泽等文艺理论家,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历史地全面的看待当时明朝中叶后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的市民阶层;看待当时带有启蒙性质的新思潮的出现;看待当时大量出版的通俗小说、戏曲、民歌等俗文学作品(其发源地在苏州),从而也才有可能正确评价冯梦龙对中国俗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与价值。

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与社会背景解析

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与社会背景解析

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与社会背景解析1. 引言•冯梦龙,明代作家,以其幽默风趣的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本文将通过分析冯梦龙的小说创作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其作品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2. 明代社会背景•详细描述明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分析官场腐败、社会动荡等因素对于冯梦龙创作小说的影响。

3. 冯梦龙简介•简要介绍冯梦龙的生平及其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强调他以描写百姓生活、讽刺社会弊端而闻名。

4. 冯梦龙小说特点及分类4.1 幽默诙谐•分析冯梦龙小说中常见的幽默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探讨他借助幽默来批评和反映当时社会现象。

4.2 百科全书式描写•讨论冯梦龙小说中丰富的描写,包括人物、风景、社会习俗等方面。

•分析这种详实细致的描写与当时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之间的关系。

4.3 讽刺批评•研究冯梦龙小说中对官场腐败、权贵阶层、道德堕落等问题的讽刺态度。

•探讨他通过讽刺手法来呈现社会弊端并向读者传递思想的目的。

5. 冯梦龙小说作品赏析5.1 《喻世明言》•对该作品进行概述,含有哪些故事情节和主题。

•分析其中展现出的明代社会现象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5.2 《醒世恒言》•简要介绍该作品内容及其特点。

•强调其中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问题以及冯梦龙尖锐的批评态度。

6. 冯梦龙小说对后世影响•探讨冯梦龙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原因。

•讲述其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影响和借鉴。

7. 结论•总结冯梦龙小说创作与明代社会背景的关系。

•强调其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性意义和文学历史价值。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最新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最新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明清两代是小说空前繁盛的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小说不仅广泛流行于间阎百姓之中,而且受到了一批著名文人的关注,对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批评尤为多见.短篇小说在明代末年,也渐成繁盛之势,最具代表性的当是冯梦龙所编的“三言”和凌蒙初所编的“二拍”,他们对民间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搜集、整理、刊行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

同时,在评点及其序跋中也表达了他们的小说理论,在这方面,冯梦龙堪称代表.合称“三言”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可以说,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靠“三言”确立的。

一、“三言”中的商人观明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和手工业日趋发达。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业,商人观。

与传统儒家所信奉的,“重农轻商,轻财重义”。

强调的“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很不不同。

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

“三言”中不少作品,冯梦龙都把商人、手工业者作为正面人物。

把商人行为,手工业经济活动作为不可缺少的正当经济活动加以肯定,他热情地描写了人们的经商活动。

表现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称羡和追逐,甚至在一些篇章中还描写了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全过程。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刘小官雌雄兄弟)中,作者写刘奇、刘方开设布店发财。

肯定了小酒店主人的急公好义,赞扬了小商人崇尚信义。

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汪革办铸铁作坊,开酤酒致富。

《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描绘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歌颂了施复和朱恩这两个手工业者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二、“三言”中的妇女观冯梦龙作为通俗文学家和小说理论家,首次提出了“情教观”的文艺思想。

“三言”的编纂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不反映他对真情的追求和通过真情教诲众生、改良社会的目的。

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妇女形象,并通过女性主题的开拓,揭露纲常名教及封建制度抹煞人性,践踏妇女尊严的本质和罪行。

探寻晚明文学思潮发展的内在脉络

探寻晚明文学思潮发展的内在脉络

探寻晚明文学思潮发展的内在脉络——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明代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晚明的思想界也非常活跃,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腾涌起了近代化的启蒙思潮。

尽管这种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通过对传统思想作新的注释而实现的,但其对传统思想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即高扬个性,率性任自然成为这一思潮的明显特点。

如无论是徐渭的“真我”,汤显祖的“情至”,李贽的“情性”、“童心”,还是袁宏道的“性灵”说,都主张文学当抒写作家真实的个人情感。

这一时期,晚明干人独抒性灵的旨趣、清新鲜活的语言,无所拘碍的风格,与传统的沉闷、压抑形成鲜明的对照。

与以前相比,无疑这意味着禁锢了一千多年的国人的思想有了新鲜的气息。

晚明士人对生命的冲动、对人生的热情,使晚明文坛在后代不断引起学人的关注。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周群教授近期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版)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一书正是对晚明士人思想进行研究的专著。

作者认为,晚明文学思潮是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反映,同时也深受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的沐染,因此,研究三教与晚明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晚明文学的理论渊源,从其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变异中把握其“新”的特质。

对这一课题的选择,作者正是旨在开拓对晚明文学思潮研究的新视角。

与一般从文学批评史、文学史的纵向角度研究晚明文学思潮不同,周著侧重于从同时代的宗教、哲学对晚明文学的影响这一横向的视角进行研究,并注意文学与哲学、理论批评与创作、文人性格与审美情趣之间的结合,因为文学不但受到哲学、宗教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学本身发展规律等因素的制约。

晚明文学思潮是一个内涵不太确定的概念,以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是万历以后的公安、竟陵等人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周著在借鉴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晚明文学思潮的兴衰与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是以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思想特质第一、时间界限第二的原则进行划分的。

【课外阅读】冯梦龙与明代哲学家

【课外阅读】冯梦龙与明代哲学家

【课外阅读】冯梦龙与明代哲学家冯梦龙思想受明代哲学家李卓吾和王阳明影响很大。

据明人许自昌《樗斋漫录》记载:冯梦龙“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蓍蔡”。

并与袁无涯一起增补、整理、刊行李卓吾评点的《水浒传》。

在冯梦龙所编纂、评改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等著作中,大量引述了李贽的言论,且大多作了肯定的评价。

李贽最为惊世骇俗的思想莫过于对孔子及其六经的蔑视和否定。

他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

”(《童心说》)被历代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论语》、《孟子》、六经,决非万世之至论,实“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

”(《童心说》)李卓吾坚决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汉唐宋三代,“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李卓吾以其思想家的胆识,凭借犀利的笔锋,剥掉了孔夫子神圣的外衣,解除了六经、《语》、《孟》经典的包装,显露出其庸常的一面。

在冯梦龙的著作中,也有对孔子及其六经的嘲讽和否定。

他在《广笑府序》中写道:“又笑那孔子这老头儿,你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地把好些活人都弄死。

”提出了孔子道学杀人的主张,其激进程度不亚于李贽。

在《太平广记钞》卷二十六《刘献之》条后,冯梦龙有评:“假使往圣不作六经,千载又谁知其少乎?”将六经视为可有可无典籍。

李卓吾在《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中,系统阐述他对妇女问题的看法。

他说:“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并对历史上有作为的女性,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与李卓吾一样,冯梦龙也肯定妇女的才智,在《智囊》中,专辑《闺智部》一卷,表彰古今才女。

《闺智部?贤哲》总评曰:“谚云:‘妇智胜男。

’即不胜,亦无不及。

冯梦龙情教观

冯梦龙情教观

下编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劳动,从题材选择到思想内涵,都与创作者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时代,时代风气、思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塑造其思想情感。

同时文学作品的产生还不可能离开文学传统,越是优秀的作品,与时代与作者与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是密不可分,“三言”也不例外。

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所著的《文学理论》,在批评了由文学“外在的"研究去诠释和评价作品的缺陷后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7]反言之,文学作品里高于现实的构造,也一定反映了类似“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等等的客观实际,只有把它们和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偏颇。

我们在“三言”中可见的这些状态,都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章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共收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120篇。

厚重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流传后世,凝聚了作者的辛劳和智慧,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冯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三言”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

“情教观”也就成为冯梦龙编写“三言”的主导思想.“情教观"是冯梦龙在编纂,创作文学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种思想观念,他不仅肯定“情"的本源性——“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强调至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而且把它作为贯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万物如散线,一情为线索",归结为一点就是“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明末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简介

明末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简介
埋首经文八股书斋生活迥然相异的风情,民间艺人中流传的那些
富有生活气息的歌曲小调、故事传说,新鲜而幽默,活泼而现
实,激起才情勃发的冯梦龙把注意力转向受民间欢迎的白话小说
与通俗文学的创作。在继续从事科举的同时,30多岁起,他开始
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
会欢迎的通 俗文学。陆续编有《挂枝儿 》 、《山歌》、《古今
嘲笑与某些自鸣清高、孤陋寡闻文人的偏见,Fra bibliotek着地从事自己的
创作。
崇祯三年(1630),冯梦龙年已57岁,居然考中贡生。也许
是仕途有望,他对政治时事的关心,此时也变得渐为浓烈。不久
他加入“复社”,品评时政,以文会友,成为其中的活跃分子,
被文友称为“同社长兄”。崇祯七年,冯梦龙任福建寿宁知县,
撰笔记小品《智囊》、《古今笑》、《情史》等;创作、改订传
奇《双雄记》、《一捧雪》、《精忠旗》等,并选辑成《墨憨斋
定本传奇》,有“芙蓉出水,意态幽闲”之誉。尚撰诗文《七乐
斋集》等,惜佚。
俗文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致诞生了日本的“三言”(《小说
精言》、《小说奇言》、《小说粹言》);“三言”中部分篇章
被辑入《今古奇观》,成为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小说集,
流行文坛。
除“三言”外,冯梦龙还改写长篇小说《平妖传》、《新列国
志》、《两汉志传》等;收采明末民谣《山歌》、《挂枝儿》,编
声,鞭挞封建专制的腐朽,流露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所写故事,
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富,语言通俗简练。因而问世后即引起各
方的注目,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如“二拍”(《拍案惊
奇》一书初版、二版的简称)、《石点头》、《十二楼》等,联翩迭出,

冯梦龙和明后期拟话本小说

冯梦龙和明后期拟话本小说


这篇作品在艺术上的三个特点,同样也 代表了“三言”在艺术上一、作者简介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别号即空 观主人,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十八岁 补廪膳生,和冯梦龙一样科场不利,不得 已而转向著述,五十五岁方任上海县丞, 后因功擢徐州判官。除“二拍”外,还有 戏曲《虬髯翁》、《红拂》以及其他类型 的著作多种。
杜十娘与社 会的强大势 力搏战,这 异于以卵击 石。杜十娘 的悲剧命运 是注定的。 社会不仅会 毁灭她的愿 望,而且会 毁灭她的生 命。
李甲负心的深层原 因: 1、李布政的严酷的 家法的威胁。 2、李甲头脑中的等 级观念和道德观念。 3、妇女可以被作为 商品买卖的卑下地 位。

这些人物塑造的共同特点是细腻、准确、 深入。作者很善于通过一系列细腻准确的 细节,来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 他不靠华丽的词藻、比喻、夸张,而是靠 以朴素的语言来 精确地捕捉人物在各种 环境中的内心感情和思想,人物写得很有 分寸感,厚实,也很真实自然。
3.出色的构思和巧 妙的布局。
①作者注意到了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见大。 使生活片断集中化典型化。 ②情节构思处处从生活出发,引人入胜但并 不离奇古怪。 ③以性格为中心。情节有三个大的单元,分 别是赎身别院、李甲负心和投宝沉江。这三 个大的波澜都是以人物的性格决定的。
第六章 冯梦龙 和明后 期拟话 本小说
第一节 拟话本小说的产生、特点和 主要作品
一、话本小说的产生 早期的话本主要是供说话人表演时提示之 用,故简单而数量有限。从明代开始,尤其 是明代中期以后,随着人们阅读兴趣的增 加,话本小说向书面文学靠拢,文人开始大 量加工,这就是人们说的“拟话本”。
二、明代拟话本小说
1.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体现 当时市民的爱情婚姻观。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1. 引言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小说家,以其《喻世明言》等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还对情感、婚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对冯梦龙的情学观念进行论析,探讨其对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2. 情学观念的形成冯梦龙生活在明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梦龙开始思考人际关系、婚姻以及情感等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其中包含着欺骗、背叛、利用等因素。

他试图通过小说来揭示这些问题,并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反思和警醒。

3. 人际关系与情感冯梦龙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纠葛。

他通过对各种角色的刻画,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利益、权力等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在《喻世明言》中,他揭示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朋友之间的背叛等现象。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更让人们深思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4. 婚姻观念与道德伦理冯梦龙在他的作品中也对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中既包含着爱情和感情因素,也存在着家族、社会等各种利益考量。

他通过对男女主角以及其他配角的塑造,展示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他还强调了道德伦理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认为诚信、忠诚等美德是维系婚姻关系的基石。

5. 冯梦龙情学观念的现实意义冯梦龙的情学观念不仅对于当时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也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他通过揭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提醒人们警惕欺骗、背叛等问题。

他通过探讨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处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幸福婚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结论冯梦龙是一位深思熟虑、富有洞察力的作家,他以其特有的方式揭示了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论冯梦龙“三言”的中和之美

论冯梦龙“三言”的中和之美

内容摘要:冯梦龙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此种独特的思想形式直接促成了“三言”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中和之美。

主要体现在:“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情感形式和中和的叙事结构形式两方面,之所以如此,是冯梦龙企图通过儒雅与情俗之间的调适,来达到其“情教”的目的。

关键词:三言中和之美儒雅情俗调适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代表。

从表面上看,“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

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三言”即是冯梦龙那种思想形式下的独具特色的小说艺术形式,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形式,这具体体现在“三言”的审美情感形式,叙事结构模式等诸方面。

一、在儒雅与情俗之间进行调适的冯梦龙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封建统治的危机,具体表现在以道德信条为基础的国家统治机器迅速显出它的脆弱性。

旧有的道德价值体系,实质上已不可避免地面临瓦解。

在这种供广大听众消闲取乐的世俗小说由宋元时的涓涓细流发展成为江湖河海,由口头的说唱文学发展成为正式的书面语言。

冯梦龙毕生所从事的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编辑工作,是与当时文艺环境分不开的,当时的主情思潮弥漫文坛,这一点对冯梦龙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文艺思想及审美倾向由有着自己的特色。

即是他在对通俗文艺的整理与编辑的创作中本着坚持发扬儒学的基本精神,并包容其它文化思想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冯梦龙所提倡宣扬的儒学精神是先秦的儒学精神,这里也包含了一些释、道思想,而不是宋明之际提倡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冯梦龙与晚明世风--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
人弋
【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23)001
【摘要】这里展露的是冯梦龙个性放诞的一面:以妓女为友,以冶游为乐,尽情享受生活,游戏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专一而执着,在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用自己的行动演绎出一曲悠长而凄清的动人悲歌.
【总页数】4页(P40-43)
【作者】人弋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情"、"理"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J], 何悦玲
2.“南音不幸而盛”:冯梦龙批评晚明剧坛析辨 [J], 王小岩
3.“畸人”冯梦龙的创作高峰期——冯梦龙生平和思想探幽之四 [J], 王凌
4.冯梦龙与晚明苏州叶氏坊刻考述 [J], 李颖瑜
5.冯梦龙的情学观——冯梦龙启蒙主义思想片论之一 [J], 詹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研究引言明代文学史上,冯梦龙无疑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家。

他以其独特而优美的文笔,以及独特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而著名。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充满戏剧性和幽默感。

本文将着重探讨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主题和对后世的影响。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创作风格运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以其流畅、活泼和生动的文笔而著称。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场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

香艳而诙谐的描写方式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常常以一种性感而诙谐的描写方式吸引读者。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幽默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和小人物塑造成引人入胜的故事。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的主题反映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常常以明代社会风俗和人民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民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世俗社会的缺点和人性弱点。

他通过对个人命运的揭示,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让人们对自身行为和社会现象有所反思。

表达对人性的关注与思考冯梦龙的短篇小说深入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对困境和选择时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表现。

他关注人类的思想、情感、欲望等方面,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坚持理想追求和道德准则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具有积极精神内涵的人物形象。

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准则,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冯梦龙传递了对人们心灵的鼓励和启示。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对后世的影响文学影响冯梦龙的短篇小说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性的关注,开启了中国短篇小说的新方向。

许多后来的文学家都受到了冯梦龙的影响,吸收了他的创作方法和思想内涵,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影响冯梦龙的短篇小说以其生动有趣的描写方式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明代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1期零陵学院学报 Vol. 23 No.1 2002年9月 Journal of Lingling University Sep. 2002冯梦龙与晚明世风——冯梦龙思想探寻之一人 弋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200234 ) 摘 要:这里展露的是冯梦龙个性放诞的一面:以妓女为友,以冶游为乐,尽情享受生活,游戏人生;对爱情的追求专一而执着,在世风日下的晚明社会里,用自己的行动演绎出一曲悠长而凄清的动人悲歌。

 关键词:冯梦龙;畸人;晋人风度;狎妓*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697(2002)01-0040-04“早岁才华众所惊”(文从简《冯犹龙》)的冯梦龙并不是一个死肯经书、专在八股文里耗费青春的腐儒诸生,在他的周围聚集着大批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才子,明季文苑传,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放诞不羁,每出于名教之外。

”(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中叶放诞之习》),罗汝芳“以传注为支离,以经书为糟粕,以躬行实践为迂腐,以纲纪法度为桎梏。

逾闲荡检,反道乱德。

莫此为甚”(《明史》卷224《杨时乔传》);梁辰鱼“斗酒清夜歌,白发拥吴姬”(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八引王伯稠诗);屠隆人青浦县令时饮酒赋诗,以仙令自许,后因与西宁侯宋世恩夫妇因纵淫而罢归,归乡纵情诗酒,以卖文为生,每在剧场阑入群优中作技( 参见〈明史〉卷288《屠隆传》及沈德潜《顾曲杂言》);袁于令少年时因与人争妓,竟至除名学籍,清初任荆州太守,府中惟闻棋声、曲声、牌声,后年逾七旬,还喜谈闺中事(参见《顾丹五笔记》,董含《三冈识略》);张岱自称“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琅擐文集》卷五《自作墓志名》);甚至当时在长洲县做知县的江盈科于自己的文集《雪涛阁外集》里公然写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

”冯梦龙在此批道:“此语非深于情者不能道。

”(见《挂枝儿・私部一卷・耐心》);他相从过密的朋友都以个性独特、畅述人生相标榜,我们举两位为例。

 董遐周,据有关资料记载,董遐周出生于明万历十四丙戌(1586),卒于崇祯元年戊辰(1628)享年不过四十余岁。

浙江乌程人,名斯张,字然明,号遐周,别号借庵,又l 收稿日期:2002-07-23 l 作者简介:人弋,湖南邵阳人,上海师大博士,现从事冯梦龙专题研究。

因“清羸善病”,故更自号瘦居士,出身仕宦家庭,祖父董份,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赐一品服……支从二品”。

父亲董道醇,万历进士,董斯张生活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为他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他才华横世,“绝世聪明”,诸多著述,“俱为文人珍重”,但秉性“独行孤啸”,落落寡合,“于生计最拙,独耽于书”,因此尽管出生于官宦人家,科举上很不得志。

和冯梦龙一样,以廪贡生终此一生。

从有关资料看,冯、董二人过从甚密,结为社友,赋诗填词,饮酒唱酬,“结社联吟,力扶诗教”。

董遐周在其著述中还谈及: 予入吴饮若木斋头酒次,语若木曰:“兄所居葑门,今俗讹为‘傅’音何也?若木曰:“葑门,《谷风》葑菲之葑……” 文中提到的若木,即“吴下三冯”的老大,即冯梦龙的胞兄冯梦桂,是吴中小有名气的画家。

董遐周曾有诗多首赠冯氏昆仲,如七律《雨中卧病村居寄冯大若木》,后两联云:“不寒中妇频相询,问药山童答有余。

与汝为邻常作别,风前却见寄来书。

”又如五律组诗《赠别冯大若木二首》有句云:“笑谈无俗调,慷慨或情痴。

兹别纵非远,怀君安可支。

”(其一)“可以接魂梦,犹然非别离,茫茫太湖水,无复西流时。

”(其二)在另一首《〈偕冯犹龙登吴山〉》的七律中,写景抒情,忆及两人在“春晖骀荡”的季节同登吴山、放眼远眺的情景:“湖影正当岩际落,江声初到树边分。

野田鸟雀翻斜照,城郭人烟混白云。

”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透过这些诗篇,约略可以知道两人的交游情况。

 毛允遂,《黎里志》对毛允遂的家庭出身和生平为人有较详细的记载。

他名以遂,字允遂。

早年入太学受业于沈琦,少年时代,即学弄柔翰,才思敏捷。

兄允奎、允享皆有文才,兄弟三人,当时被称为“三株树”。

允遂居季,较两兄更有才气,万历二十八年(1600)允奎中举人,三十二年,允享中进士。

兄弟俩相继步入仕途,“连翩脱颍去”,独允遂以经生老,“久赴棘闱不售”。

于是,他绝意仕进,每以遨游山水、“放情诗酒”为人生一大乐事。

毛允遂去世时,冯梦龙曾作《挽毛允遂》诗以表纪念。

诗云: 三凤才无忝,孤云意独闲。

 濡毫成急就,落简必函关。

 兴寄杯中圣,名留湖山上。

 40疑君尸解去,应有鹤飞还。

[1] 据沈璟为毛允遂《蚕花馆诗集》写的序中描述,毛允遂仪表潇洒,性格豪放,豪于饮,“终日浮白,不见其乱”,大有当年嵇康、阮籍风致。

他和包括与自己遭遇类似的冯梦龙在内的吴下名流才士,“放浪烟水,结社莺湖,……分题酬唱,品略风物,居然坛 ?,以寄其不可一世之怀。

”(《黎里志》卷十五《艺文》)每与朋友们聚会,抵掌议论,豪气勃发,“时出俊语雅谑,四座绝倒”(同上)。

冯梦龙或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游弋,或与他们唱和中陶冶。

总之,冯梦龙的生活习性和价值观念明显地具有晚明、尤其吴中文人的文化心态和时代精神。

 冯梦龙的友人称他为“畸人”、“狂士”, 董斯张说:“虎阜之阳,雀市之侧,其中有畸士焉。

”(董斯张:《宛转歌序》),王挺的《挽冯梦龙》说:“学道毋太拘,自古称狂士。

风云绝等夷,东南有冯子。

”冯梦龙也自称“海内畸士”(《警世通言・序》),在《智囊补・自序》中这样介绍自己:“冯子名梦龙,字犹龙,东吴之畸人也”。

“畸人”是当时对具有异端思想、叛逆行为的人的一种称谓。

故汤显祖称李贽为“畸人”,冯梦龙称汤显祖为“畸人” 。

这类人的最大特点就是放荡不羁,不受礼法的约束。

所谓“魏晋风度”即指此。

  冯梦龙曾把世人分为“至人”、“下愚”、“常人”、“畸人”四种,指出他们的不同特点是:“至人无梦,其情忘,其魂寂;下愚亦无梦,其情蠢,其魂枯;常人多梦,其情杂,其魂荡;畸人亦梦,其情专,其魂清。

”(《情史・卷九情幻类》)冯梦龙把人如此分类,肯定也有自我认同的成分。

四种人的价值在冯梦龙的眼里判然有别。

他特别反对那种死守礼法而不会半点变动的人,他用语激烈:“天下事被豪爽人决裂者尚少,被迂腐人耽误者最多,何也?豪爽人纵有疏略,譬诸铅刀虽钝,尚赖一割;迂腐,则尘饭土羹而已。

而彼且自以为有学、有守、有识、有体,背之者为邪,反之者为谤,养成一个怯病天下,以至于不可复而犹不悟。

”(《古今谭概・迂腐部第一》)在《古今谭概・迂腐部第一》中讲了很多有关此类人物闹出的笑话,试举一例,以推其余: 程颐为讲官,一日讲罢未退,上偶起,凭槛戏折柳枝。

颐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

”上掷枝于地,不乐而罢。

(《谏折柳》) 冯梦龙为此相当感慨:“遇了孟夫子,好货好色,都自不妨;遇了程夫子,柳条也动一些不得。

苦哉!苦哉!”我们知道,程颐、程颢两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迂腐到连生活中一点微小之事都以理相格,不说高高在上的皇帝,就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也难以忍受这份拘束。

当然,冯梦龙不会象阮籍、嵇康、李贽等人那样完全超脱了礼法的束缚,他甚至表现出极大的矛盾和冲突(另文详论),但对那种扼杀人的个性和生命力的条条框框的厌弃却是明确的,表现在行动上,“笑骂成文章,烨然散霞绮。

放浪忘形骸,觞咏托心理。

石上听新歌,当堤侯月起。

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

本以娱老年,岂为有生累。

予爱先生狂,先生忘予鄙。

从此时过从,扣门辄倒屣”(王挺《挽冯犹龙》)。

冯梦龙体味人生三味,在这种放任自由的空间寻觅到人生真义。

钱谦益说他有“晋人风度”(钱谦益《冯二丈犹龙七十寿诗》),是对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积极肯定。

 冯梦龙在编纂的《挂枝儿》中有一段少年时代狎妓生活的记载: 每见青楼中,凡爱人私饷,皆以为固然。

或酷用或转赠,若不甚惜。

至自己偶以一扇一帨赠人,故作珍秘,岁月之余,犹询存否?而痴儿亦遂珍之,秘之,什袭藏之。

甚则人已去而物存,有恋恋似有余香者,真可笑已!余少时从狎游,得所转赠诗帨甚多。

夫赠诗以帨,本冀留诸箧中,永以为好也。

而岂意其旋作长条赠人乎?然则汗巾子套子耳,虽扯破可矣。

 冯梦龙追欢买笑,生性风流,是与他不羁的性格、浪漫的情怀、绝伦的才华紧密相连的。

他很会享受生活,赌博、行酒令可入行家行列,这不是无稽之谈,有他现存的著述为证,《酒令》、《牌谱》、《牌经》、《马吊脚例》和《折梅笺》等都是有关这类生活游戏的专著。

据禇人获《坚瓠》记载,马吊这种赌博形式从冯梦龙才开始出现。

他说:“古惟扯张斗虎,至冯梦龙始为马吊。

”酌元亨主人接受了他这种说法,在其小说《照世杯》描述道:“穆文光端立而听,听那先生开讲:‘我方才将那龙子犹十三篇条分缕析,句解明白,你们想已得其大概。

只是制马吊的来历,运动马吊的学问,与那后世马吊的流弊,我却也揭点一番’”。

马吊是一种游戏。

玩这种游戏的人,一般与轻浮联在一起的,很容易令人想起那些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的轻狂行为。

冯梦龙擅长此道,尽管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但至少已不是一个在封建礼教和科举制熏陶出来的正统文人所为,其行为和生活方式已经世俗化,在世俗中寻找一种人生坐标,在世俗中实现某种人生价值。

《坚瓠》还记有冯梦龙一桩逸事,云: 冯犹龙先生偶与诸少年会饮。

少年自恃英俊,傲气凌人,犹龙觉之。

掷色,每人请量,俱云不饮。

犹龙饮大胱曰:“取全色。

”连饮数胱曰:“全色难得,改五子一色。

”又饮数胱曰:“诸兄俱不饮,学生已醉,请用饭。

”而别。

诸少年衔恨,策曰:“做就险令二联。

俟某做东,犹龙居第三位,出以难之,令要花名、人名、回文,曰:“十姐妹,十姐妹,二八佳人多姐妹,多姐妹,十姐妹。

”过盆曰:“佛见笑,佛见笑,二八佳人开口笑,开口笑,佛见笑。

”过犹龙,犹龙曰:“月月红,月月红,二八佳人经水通,经水通,月月红,”诸少年为自毙,俱三大胱,收令亦无。

犹龙曰:“学生代收之。

”曰:“并头莲,并头莲,二八佳人共枕眠,共枕眠,并头莲。

” 尽管它的真实性被人们怀疑,但我们只要联系冯梦龙的作品以及在作品里表现的思想观念,褚人获的描述也并不是空中来穴,凭空加在冯梦龙头上的有损其人格的不实之词。

其实,冯梦龙经常行走于烟花巷里,混迹在歌妓舞女之中,与一班文友经常一起吟风弄月,臧否人物,畅论古今,也沉41湎声色,饮酒唱和,忘怀所以之时,难免有庸俗的一面。

他可以放荡,但绝不玩弄感情;他可以口无忌惮,但绝不放肆而下流。

这就是真实的冯梦龙。

 冯梦龙爱过一个叫侯慧卿的妓女,并有白头偕老的海誓山盟,以致使他铭心刻骨,誓死以情相守[2]。

但是,好景不长,侯慧卿遇到了一个颇似盐商孙富那样的对手[3],而冯梦龙却没有李甲那样的好运气,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上人被人夺走而无力做出任何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