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
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李双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Ξ摘 要:冯梦龙以其情教论在晚明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冯梦龙建立了“情”的本体论,但他在以情反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
尊情思想没有发展成维护个人权益的理论。
“情”本体论的建立也不是要根本否定旧道德,而是要为现存道德建立更牢固的基础,以此去拯救世道人心。
情教说和晚明情学思潮都未能超越儒家伦理观念。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论;本体论;人性论;儒家伦理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3)0120074204On the Though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f Feng Meng -longLI Shuang 2hua(School o f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er 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Abstract :The thoe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by Feng Meng 2long took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late M ing Dynasty.Feng Meng -long established 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but in the process of a struggle against reas on with em otion ,he did not surpass the tradi 2tional thinking m ode.His thought of em otion did not develop into a theory of defending one ’s own rights.The ontology of em otion was not es 2tablished to entirely deny the old m orals but to lay a stronger base for the present m ora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 the people in the w orld.H owev 2er ,neither the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nor the in fluential learning thoughts in the late M ing Dynasty surpassed the ethical ideology of C on fucianism.K ey w ords :Feng Meng 2long ;theory of em otional education ;ontology ;theory of humanity ;ethics of C on fucian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文学家,是晚明尊情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及其儒学根源
歌 》 则 以 《山 歌 》 不 与 诗文 争 名 故 不 屑 假 学 为 六 经 国 史之 辅
, ”
.
”
。
站 在 田 夫 野 竖 的 立 场 上 赞 美俗 文 学 视 小 说 等 通 俗 文
“
,
“
。
”
] 5 I
素 来 被 视 为 不 登 大 雅 之 堂 的 小 说 能起 到 这 样 的 社 会作 用 它 能使 言 恒 而
周 群 : 冯梦龙 的文学 思 想 及 其 儒 学根 源
.
提 出 了 文 学 面 向 民 众 这一 重 要 课 题
, “ ”
冯梦 龙 与 汤 显 祖 所 尚 的 风格 有 别 这 不 仅 仅 是 因 为 冯 梦 龙 属
,
,
于 吴 江 一 派 而 主 要 是 冯 梦 龙 比 汤 显 祖更 笃 志 于 文 学 的 通 俗 化 更 注 重 文 学 嘉 惠 里 耳
,
、
”
“
”
“
,
、
。
明 代 中 叶 以 后 士 人 放 任 渐成 风 气
、
,
,
。
赵 翼 在《 廿 二史 札记
,
, ,
・
明 中 叶 才 士 放 诞 之 习 》中 云 : 吴 中
“
。
自祝 允 明 唐 寅 辈 才 情 轻 艳 倾 动 流 辈 放 诞 不 羁 每 出于 名 教 之 外
, ,
,
,
,
”
晚 明 期 间 此 风愈 盛
,
石 病 澹 梦 吃 争 投苦 海 之 箱
独 词 曲 一 途 窜足 者 少
”
。
,
”
] 6 [
他 推 重 《山歌 》等 民 间 文 学
冯梦龙“情教”思想及其俗文学观——以《情史》《挂枝儿》《山歌》为例
“ 情教 ” 想影 响 的俗文 学观 。 思
识 形 态 的程 朱理 学 分 道 扬 镳 。如夜 空 中的 明 星启
蒙于学人士林 ;明代商品经济 的发展及资本主义 的萌 芽 更 是 促 进 了平 民哲 学 及 市 民思 潮 的勃 兴 。
谓 “ 教 ”即 以“ ” 情 , 情 来教 化 于人 。冯 梦龙不仅 自称
“ 痴 ” 标 榜 “ 死 后 不 能 忘 情 世 人 , 当作 佛 度 情 , 我 必 世 ” 还 为 自己取 了佛 号 “ 情 欢 喜 如 来 ” 更 从 乡 , 多 , 国天下 、 风浇 俗 的 角度 强 调 了 “ 移 情教 ” 的重 要 性 。
f 者简 介】 倩 月 , 北 民族 学 院文 学 与传媒 学院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北 恩施 4 5 0 ; 作 柳 湖 硕 湖 4 0 0 武汉 大 学文 学院 2 1 级 博 士研 究生 。 00 湖北 武汉 4 0 7 302
【 中图分类号】26 I . 02
【 文献标识码 】 A
由嘉 靖 、 庆 、 历 三 朝 至 崇 祯 , 明一 百二 隆 万 晚
十三 年 ,涌 动着 一 股 声 势浩 大 的反 叛 封 建 伦 理纲 常 的潮 流 , 以王 守 仁 、 艮 、 贽 的哲 学 为 代 表 的 王 李 心 学 思想 , 重本 心 、 主 体 、 扬 尚童 心 , 与代 表 官 方 意
21 0 2年第 8期 ( 总第 2 9期 ) 5
学 术 论 坛 AAE C OU C D MI F R M
NO. 2 1 8, 0 2
[原创]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
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中文名:冯梦龙别名: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国籍:明朝出生地:南直隶苏州府吴县长洲(今苏州)出生日期: 1574年逝世日期: 1646年职业:作家代表作品:三言,新列国志,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目录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生平冯梦龙“三言”以外的戏剧成就冯梦龙“三言”以外的其他作品《冯梦龙集》简介名言主要成就“三言”《智囊》“三言”由来与出处“三言”的主要内容与文学特色“三言”的版本与流传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三言二拍的海外传播冯梦龙与侯慧卿的感情戏剧展开三言二拍编辑本段生平冯梦龙出生于明后期万历二年(1574年),卒于1646年。
他生下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
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璨的篇章。
冯梦龙“情教观”
下编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劳动,从题材选择到思想内涵,都与创作者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时代,时代风气、思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塑造其思想情感。
同时文学作品的产生还不可能离开文学传统,越是优秀的作品,与时代与作者与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是密不可分,“三言”也不例外。
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所著的《文学理论》,在批评了由文学“外在的”研究去诠释和评价作品的缺陷后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7]反言之,文学作品里高于现实的构造,也一定反映了类似“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等等的客观实际,只有把它们和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偏颇。
我们在“三言”中可见的这些状态,都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章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共收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120篇。
厚重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流传后世,凝聚了作者的辛劳和智慧,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冯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
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三言”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
“情教观”也就成为冯梦龙编写“三言”的主导思想。
“情教观”是冯梦龙在编纂,创作文学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种思想观念,他不仅肯定“情”的本源性——“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强调至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而且把它作为贯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万物如散线,一情为线索”,归结为一点就是“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例谈冯梦龙民间文学作品的编辑思想
例谈冯梦龙民间文学作品的编辑思想作者:葛宏来源:《文学教育》2016年第02期内容摘要:冯梦龙是明代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杰出编辑家。
他重视民间文学,主张作品应抒发民众的“真情”,他忠实记录、悉心评注、力求保持民间作品原貌以及作品要“适俗”即符合民众的审美趣味的编辑思想,对当代民间文学作品、大众文化出版物的编辑出版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冯梦龙民间文学编辑思想明代是古代图书编撰的兴盛时期,涌现出了宋濂、杨慎、李贽、徐光启、胡应麟、冯梦龙、毛晋、宋应星等一批图书编撰家,冯梦龙(1574——1646)是其中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杰出的编辑家。
他凭借丰厚的文字修养和文学造诣,采集、编印并拟作民歌与俗曲,整理和撰写民间戏曲、剧本,改写、创作短篇白话小说及长篇历史演义,编定出版了“三言”、《山歌》、《挂枝儿》、《古今谭概》、《新平妖传》、《新列国志》、《笑府》、《广笑府》、《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等作品。
除了影响最大的“三言”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民歌集《山歌》《挂枝儿》,集中体现了冯梦龙民间文学、通俗文学作品的编辑思想,对现代大众文化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重视民间文学,视民歌为“民间性情之响”明代中后期,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江南城镇普遍兴起,市民文人阶层产生,俗文学繁兴。
冯梦龙既是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传统意识的传统文人,又是当时具有市民意识的市民文人的代表。
由于早年曾有“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经历,使他和下层人民生活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作品尤其是民歌小调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仕途不通后,冯梦龙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俗文学的搜集、编订、出版上,晚年仍孜孜不倦,继续从事小说创作和戏曲整理研究工作。
冯梦龙的通俗文学思想深受李贽和公安派的影响,他认为传统的诗文满足着上层文人的精神生活,通俗文学则适应了平民百姓的艺术欣赏要求。
他把出自田夫野竖之口的文学作品视之为真文学,把缙绅学士所津津乐道的视之为假文学。
冯梦龙“情教观”
冯梦龙“情教观”————————————————————————————————作者:————————————————————————————————日期:下编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劳动,从题材选择到思想内涵,都与创作者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时代,时代风气、思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塑造其思想情感。
同时文学作品的产生还不可能离开文学传统,越是优秀的作品,与时代与作者与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是密不可分,“三言”也不例外。
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所著的《文学理论》,在批评了由文学“外在的”研究去诠释和评价作品的缺陷后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7]反言之,文学作品里高于现实的构造,也一定反映了类似“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等等的客观实际,只有把它们和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偏颇。
我们在“三言”中可见的这些状态,都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章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共收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120篇。
厚重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流传后世,凝聚了作者的辛劳和智慧,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冯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
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三言”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
冯梦龙《警世通言》读后感800字
冯梦龙《警世通言》读后感800字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一部揭示人性丑恶、批判社会弊病以及教育人们正确行为的小说集。
这部作品通过各种故事,让人们在阅读中体味到人类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现实的丑陋,引发人们对生活中各种难题的思考和反思。
在阅读《警世通言》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冯梦龙对社会风气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作品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品性和面对困境时的选择。
有的是为了权力财富不择手段,有的是因为贪欲而陷入困境,有的是因为道德败坏而自食其果。
这些人物形象使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呼吁。
在阅读中,我还被作品中的一些故事深深触动。
比如《董禅丧门》中董禅为了报复对其无礼的龙生,竟然为了制造假消息以诛心手段陷害龙生,最终导致龙生自杀;又如《朱盘弃官》中,朱盘在官场上为了地位利益完全丧失道德底线,現篡改公文,让无辜者受到冤屈。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以及道德败坏所带来的后果。
《警世通言》中不仅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弊病,更重要的是启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道德、社会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懂得了维护道德底线的重要性,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守信、明辨是非、勇于正义的道理。
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中陷阱重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诱惑,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情。
总的来说,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是一部具有深刻启示意义的作品,通过其中的故事,让我对人性、道德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让人深思和警醒的读本,值得一读再读。
试析《叙山歌》的文学思想
试析《叙山歌》的文学思想聂青(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冯梦龙是一位通俗文学家。
也是一位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的文学理论基础。
本文以<叙山歌》为例,着重分析他所表现出的文学思想。
重视民歌。
崇尚文学的真情以及批判名教的功用观。
关键词:民歌;唯情尚真;以情攻理’冯梦龙是一位在文学活动领域兴趣相当广泛的作家.同时也是晚明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把以情为本的思想上升到理论高度。
提出了情教观。
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文学理论。
但是他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理论著述,其理论思想只是零星地出现在作品的序跋及其评点中。
如《叙山歌》就是一篇集中体现其文学思想的序言。
在这篇序言里.重真情是冯梦龙表达的文学思想的核心。
围绕这一核心。
冯梦龙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文学思想。
首先是对民歌的重视。
给予民歌应有的崇高地位。
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了歌谣。
说明民歌起源之早。
文学就其根本而言,是从俗文学起家的。
是来自于民间的,而民歌又是最早的文学样式。
鲁迅认为。
诗歌在起源时.就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发出的。
杭唷杭唷”有节奏的呼声而已。
其实这里的诗歌就是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创作。
是一种感情与心意的抒发。
这种口头的创作经过劳动群众的流传、修改和加工,后逐渐被人用文字记录和整理,凝固成为书面文学。
“太史所陈.并称风雅”是说民间的歌谣经过太史这样的乐官的搜集、整理,才有了诗歌,才有了<诗经>中的风雅。
所以说,正统文学的诗歌是来自于民间歌谣的。
<诗经>中有不少的作品就是古代民间的歌谣.有些是文人在民歌基础上的再加工。
《楚辞》中也有一部分是来自民间。
由此看出,从民歌产生开始,到国风诗经,民歌一直是被重视的,对民问诗歌的整理、编纂是古时文人的一项重要的文学活动.甚至是文人的刨作也多是以民间诗歌为基础。
其次,是表现了冯梦龙唯情尚真的文学批评观,唯情是冯梦龙衡量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冯梦龙心中的“情”不是简单的男女之情。
而是真性情,是不虚伪、不设假。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与“三言”中的女性心理
八荒之表 。洋洋乎会于 《 风》、 《 雅》,使人忘其鄙近 ,自
解 ,怯 言 其志 。 《 庄 诗 话 》 : 《 选 》 注 云 : “ 籍 属 文 ,初 不 苦 竹 文 阮
其他如 《 石林诗话》、 《 彦周诗话》、 《 珊瑚钩诗话》
语 焉 不详 ,未 有提 到 其 有 四 言 《 咏怀 诗 》者 。
其一 ,明代 中后期, “ 心学”成为社会思潮的核心 ,冯 梦龙在王阳明的 “ 良知 ”及 李贽的 “ 致 童心说 ”影响下,对 所未有的肯定与赞扬,强调 “ ”是万物 的本原,宇宙的核 情 心。这一理念在 《 情史 ・ 序》中有着清晰地阐述: “ 天地若
“ 情”作用于个人时,还会有使 “ 有情则勇,无情则怯。” (《 情史 ・ 序》)的效果及 “ 若有贼害等,则 自伤其情。盗
清王文濡 《 历代 诗评注读本》 : “ 阮籍咏怀诗 八十余 真 的 ,它 们 的作 者 又 是 谁 ?阮 籍 四言 《 咏怀 诗 》 的真 伪 问 题
篇 , 为世 所重 。但 非一 时 所 作 ,有 说 破 者 ,有 不 说破 者 , 忽 在 以上两 个 问 题没 有 新 的材 料 之前 ,没 有 得到 合 理 的解 答 之 哀 忽 乐 , 叔 ( 单 立 人 )诡 不 羁 , 十 九 首 后 , 复 有 此 种 笔 前 ,还 是有 一 分 证据 说一 分 话 , 还是 以存 疑 为好 。 加 墨 , 文章 一 转 关也 。 ”
注 了比以往作品更多的关注。可以说,女性心理在 “ 三言 ”中 物中处一焉,特 以能言,能衣冠揖让,遂 为之长,其实觉性
情 得到了细腻生动地刻画,而这一文学表现,自然与冯梦龙的情 与 物 无 异 。 … … 生 在 而 情 在 焉 。 ”在 世 间 , “ ”包 括 君 凡 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冯 氏情学思想在人物塑造上 臣 、父子 、兄 弟 、朋 友 之 间的 各种 感 情 : “ 民之 所 以必 开 者 , 圣 人 亦 因 而 导 之 ,俾 勿作 于 凉 ,于 是 流 注 于 君 臣 、父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最新资料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文学思想明清两代是小说空前繁盛的时期。
明代中叶以后,小说不仅广泛流行于间阎百姓之中,而且受到了一批著名文人的关注,对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批评尤为多见.短篇小说在明代末年,也渐成繁盛之势,最具代表性的当是冯梦龙所编的“三言”和凌蒙初所编的“二拍”,他们对民间通俗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搜集、整理、刊行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
同时,在评点及其序跋中也表达了他们的小说理论,在这方面,冯梦龙堪称代表.合称“三言”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可以说,冯梦龙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就是靠“三言”确立的。
一、“三言”中的商人观明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和手工业日趋发达。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业,商人观。
与传统儒家所信奉的,“重农轻商,轻财重义”。
强调的“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很不不同。
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
“三言”中不少作品,冯梦龙都把商人、手工业者作为正面人物。
把商人行为,手工业经济活动作为不可缺少的正当经济活动加以肯定,他热情地描写了人们的经商活动。
表现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称羡和追逐,甚至在一些篇章中还描写了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全过程。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刘小官雌雄兄弟)中,作者写刘奇、刘方开设布店发财。
肯定了小酒店主人的急公好义,赞扬了小商人崇尚信义。
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中汪革办铸铁作坊,开酤酒致富。
《施润泽滩阙遇友》中描绘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歌颂了施复和朱恩这两个手工业者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二、“三言”中的妇女观冯梦龙作为通俗文学家和小说理论家,首次提出了“情教观”的文艺思想。
“三言”的编纂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不反映他对真情的追求和通过真情教诲众生、改良社会的目的。
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妇女形象,并通过女性主题的开拓,揭露纲常名教及封建制度抹煞人性,践踏妇女尊严的本质和罪行。
冯梦龙
冯梦龙主张“情教”论,在《叙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文学主张,表现了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当然,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女性婚外恋现象的出现,受着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肯定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世俗情欲的合理性,主张男女平等、提倡人性解放的社会思潮无疑具有一种内在的破坏力,它呼醒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使她们具有反叛封建礼教打破婚姻枷锁的力量。
同时,在父权制社会,男性拥有话语权,操作着整个语义系统,创造着关于女性的符号,确立了女性的价值,格式化了女性的形象和道德规范,男性霸权的主宰使男性沉浸在他们至高无上地位的光环下,享受着来不费吹灰之力的特殊权利,任意地支配着处于附属地位的女性。
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在封建礼教文化和男性霸权的重重阻挠下,女性由被动的家庭社会认可转变为积极地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理想,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通过婚外恋对现实的不平等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进行反抗,她们想把生活的牢狱变成光荣的天堂,但这种愿望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
她的越轨行为无法改变她的依附性处境。
她在情夫面前生活在恐惧和战栗之中,他控制了她的命运,她却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她危险地借助于一个他人,她在自己的命运面前,是一个痛苦而又无能的旁观者,这个他人作为不自觉的暴君,作为不自觉的强行者,一切都由不得她。
所以女人在爱情中不是寻求结合,而是体验最凄楚的孤独; 不是去寻求合作,而是在体验斗争和并不少见的恨。
对女人来说,爱情是通过她接受他所被判定的依附性而获得幸存的最大努力; 甚至在同意的情况下,依附性的生活也只能在恐惧和奴性中度过。
因此,婚外恋是一条反抗的道路,但不是获得解放的出路。
什么是女性取得婚姻平等及其平等的道路? 波伏娃提出“将来有一天女人很可能不是用她的弱点去爱,而是用她的力量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发现自我,不是贬低自我,而是表现自我,到了那一天,爱情不论对男人还是对她,都将成为生命之源,而不是成为致命的危险之源。
冯梦龙的文学观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强调情感和反对虚伪方面1。
冯梦龙认为,文学应该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反对虚伪。
他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认为文学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化意义1。
在冯梦龙的文学观中,他强调了自然、自由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主张文学应该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反对刻板的文学规范和约束。
同时,他也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和表现,认为自然与人性相通,文学应该体现出这种精神内涵1。
总之,冯梦龙的文学观强调情感、反对虚伪、注重自然与个性化的创作方式,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冯梦龙情教观
下编任何文学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创作者的劳动,从题材选择到思想内涵,都与创作者息息相关。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时代,时代风气、思潮、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都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塑造其思想情感。
同时文学作品的产生还不可能离开文学传统,越是优秀的作品,与时代与作者与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是密不可分,“三言”也不例外。
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所著的《文学理论》,在批评了由文学“外在的"研究去诠释和评价作品的缺陷后指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7]反言之,文学作品里高于现实的构造,也一定反映了类似“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等等的客观实际,只有把它们和作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避免偏颇。
我们在“三言”中可见的这些状态,都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章冯梦龙“情教观”的影响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共收集我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120篇。
厚重的文学作品集结成册,流传后世,凝聚了作者的辛劳和智慧,更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冯梦龙在“三言"序言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写作目的:“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
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以《明言》、《通言》、《恒言》为六经国史之辅,不亦可乎?”也就是说,“三言”是做为六经国史之辅来喻世、警世、醒世的,以适俗的方式使人们明晓事理,从而达到长久地教育世人、一心向善的目的。
那么,冯梦龙又是用什么思想以一贯之作为劝戒的工具和手段呢?他在编纂的另一部小说《情史类略》中阐述道只有“情”,即以情来劝导世人,教诲众生,从而使世人皆有情,使整个社会都充满情。
“情教观”也就成为冯梦龙编写“三言”的主导思想.“情教观"是冯梦龙在编纂,创作文学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种思想观念,他不仅肯定“情"的本源性——“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强调至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而且把它作为贯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线——“万物如散线,一情为线索",归结为一点就是“肯定情欲的合理性"。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
冯梦龙情学观念论析1. 引言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小说家,以其《喻世明言》等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还对情感、婚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对冯梦龙的情学观念进行论析,探讨其对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2. 情学观念的形成冯梦龙生活在明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冯梦龙开始思考人际关系、婚姻以及情感等问题,并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他的作品中。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其中包含着欺骗、背叛、利用等因素。
他试图通过小说来揭示这些问题,并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反思和警醒。
3. 人际关系与情感冯梦龙的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情感的纠葛。
他通过对各种角色的刻画,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利益、权力等问题时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在《喻世明言》中,他揭示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朋友之间的背叛等现象。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更让人们深思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4. 婚姻观念与道德伦理冯梦龙在他的作品中也对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婚姻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中既包含着爱情和感情因素,也存在着家族、社会等各种利益考量。
他通过对男女主角以及其他配角的塑造,展示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他还强调了道德伦理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认为诚信、忠诚等美德是维系婚姻关系的基石。
5. 冯梦龙情学观念的现实意义冯梦龙的情学观念不仅对于当时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也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
他通过揭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提醒人们警惕欺骗、背叛等问题。
他通过探讨婚姻观念和道德伦理,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处理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在当代社会中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幸福婚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6. 结论冯梦龙是一位深思熟虑、富有洞察力的作家,他以其特有的方式揭示了人际关系、婚姻观念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冯梦龙的音乐文学思想
21 O 1年 6月
南 京 工 程 学 院 学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r a fNa jn n tt t fTe h o o y So ilS i n e Ed to ) o n lo n i g I s iu eo c n l g ( c a ce c ii n
( 古今小 说 》 、警 世通 言 》 《 世恒 言 》 与凌漾 初 《 )《 、醒 ,
的《 刻 拍 案 惊 奇 》 《 刻 拍 案 惊 奇 》 称 “ 言 两 初 、二 合 三 拍 ” 是 中 国 白话 短 篇 小 说 的 经 典 代 表 。冯 梦 龙 对 , 小说 、 曲 、 歌等 通俗 文学 的创作 、 集 、 理 、 戏 民 搜 整 编
篇序言很 短 , 但很 精练 地表 达 了冯 梦 龙对 民歌 的见
解 , 称 中 国 民 歌 理 论 史 上 的 开 山 之 作 , 是 整 部 堪 也
辑, 为我 国文学作 出 了独特 贡献 。 后人对 冯梦龙 的关 注 主要在 “ 言 ” 其 实冯 梦 三 , 龙 除 了 编选 小 说 , 创 作 诗 文 , 定 传 奇 , 订 词 还 更 修 谱, 另外还 有 许 多 解 经 、 史 、 风 、 志 的著 作 。 纪 梦 龙 在 文 学领 域 的 成 就 颇 丰 , 而世 人 对 他 的 关 注往 往 只停 留在 他 编 选 的 小 说 上 , 其 然 对
他 方面 的研 究相 对 不 够 深入 。他 凭 借 个 人 之 力搜 集 、 编辑 了 当时 的 民歌 俗 曲集《 山歌 》 《 霞新 奏 》 作 品 , 、太 等 为后 世
论 。其 中 《 复 庵 < 吾 乡 > 语 》 其 短 , 足 百 秦 望 按 尤 不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三言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三言三言由来"三言"及其他小说"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有宋元旧篇,也有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但已难以一一分辨清楚。
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都程度不等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
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
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之民的生活。
"三言"即表现了资本主义萌牙时期的新思想,又存留有消极、腐朽、庸俗的旧意识。
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表现方面,"三言"中的那些优秀作品,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性格。
正如《今古奇观序》中所称:"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目。
"这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三言"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它的刊行,不仅使许多宋元旧篇免于湮没,而且推动了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影响深远。
三言特色“三言”中每个短篇小说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其中明代拟话本约有七、八十篇。
“三言”的内容很复杂,在那些优秀的拟话本中,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了被压迫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压迫。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小说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杜十娘。
她是京城的“教坊名姬”,为了摆脱非人的境遇,她迫切要求“从良”。
当她一旦相信李甲的爱情后,便与贪酷的鸨母展开了种种斗争,终于凭借自己的机智,跳出了火坑。
但在她和李甲一起回家的途中,李甲竟在金钱引诱和个人利害考虑下,把她出卖给富商孙富。
十娘愤恨填鹰,在痛骂李甲之后,就抱持宝匣,投身于滚滚波涛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控诉了这个罪恶的社会,维持了她对爱情的理想。
冯梦龙言读后感
冯梦龙言读后感说起冯梦龙,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那些著作,就像是一扇扇通向古代社会的窗户,让我看到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
读冯梦龙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人物的刻画,那叫一个细腻生动,仿佛这些人就活灵活现地站在我面前。
就拿《警世通言》里的故事来说吧,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书生,一心想要考取功名,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冯梦龙把这个书生的内心纠结、努力刻苦,还有面对挫折时的那种无奈和不甘,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跟着这个书生一起经历了那些起起落落。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商人。
这个商人啊,特别精明,但又不是那种让人讨厌的精明,而是带着几分生活的智慧。
他在生意场上的那些算计、与人交往时的小心思,都被冯梦龙一一道来。
让我感觉做生意这事儿,真不是简单的买进卖出,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我记得有一次,自己在公园里散步。
那天阳光特别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走着走着,就看到前面有一群老人围在一起,好像在讨论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听到他们正在讲一些过去的故事。
其中有个大爷,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那表情别提多生动了。
他说自己当年为了追求喜欢的姑娘,费了好大的劲儿。
先是打听姑娘的喜好,然后每天早早地等在人家门口,就为了能跟她说上几句话。
有时候还会偷偷地送些小礼物,可又不敢明目张胆,怕被姑娘拒绝。
听到这儿,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冯梦龙笔下那些追求爱情的人物,他们不也是这样小心翼翼,满怀期待又满心忧虑吗?冯梦龙的作品里,爱情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那些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相爱之甜,都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复杂和美好。
就像在《喻世明言》中的一个故事,男女主人公因为种种误会而分离,但是他们心中的那份爱却始终没有熄灭。
最终,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那些在爱情里坚持和守候的人们。
我有个朋友,他和他的女朋友异地恋了好几年。
平时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联系,见面的机会很少。
冯梦龙文学思想探源
二、王阳明“心学”对冯梦龙的影响 冯梦龙的后期作品更多偏向于王阳明的“致良知”,不仅讲求“真情”,还注重“知行合 一”,可见王阳明“心学”对冯梦龙的影响。 第一,“心即理”影响了冯梦龙的文学观。王阳明作为儒家思想哲学化的重要代表,他提出 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8]13-14等重要命题,对世界本源、社会道德、人性等进行了 考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和文学界。王阳明思想不仅影响了冯梦龙的人生道 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冯梦龙的文学思想体系。冯梦龙极力推崇王阳明的军事才能、办案 才能与治国之道等,在《古今谭概》《智囊》等中辑录了15个王阳明故事,他还在晚年创作了《皇 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生靖乱录》,书中写到“国朝道学公论,必以阳明先生为第一”[7]3,歌颂了王 阳明的丰功伟绩,极力推崇王阳明的“心学”,冯梦龙的文学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心外无理,心外 无物”[8]13的唯心主义观点。如在《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开篇入诗即写到:“莫 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冯 [5]14 梦龙向往修心养性达到成 己成圣境界的超脱由此可见一斑。庄子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则表达了其独特的生死观和“心即 理”的哲学思想。 第二,冯梦龙的醒世思想与王阳明的救世思想具有同质性。“致良知”被世人认为是王阳明救 世醒世的一剂良药。王阳明在不同的情境中,从不同的角度对“良知”进行不同的阐释,所谓“良 知”,可以说是一种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先天赋予的、不假外求的、人人具备的 主观存在。具体指是非善恶之心、孝悌恻隐之心、真诚辞让之心、忠君爱国之心等。“致良知”即 在实际行动中保持良知不为私欲所遮蔽、自觉自愿践行知行合一的道德规范。冯梦龙的醒世思想是 认为自己可以通过通俗小说的劝诫,从而达到教人为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的效果。二者所宣扬的基 本思想原则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在冯梦龙的文学思想里,更强调文学的情感作用,“致良知” 表现为对“情真”的崇尚。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秦重朴实忠厚,又有一种异于常人的 向往和追求,无疑是古代文学世界中难得一见的一个人物形象。作品不仅正面表现了秦重的“良 知”,而且通过邢权、老鸨的猥琐卑鄙反衬出秦重那光芒耀眼的“良知”。《醒世恒言》卷十二 《佛印师四调琴娘》中佛印更是“致良知”量身定制的艺术形象,体现了冯梦龙教化劝善的思想。 冯梦龙的“致良知”还体现在一些“小人物”,如商人、小手工业者的身上。他们有情有义、济困 扶危、诚信不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施润泽滩阙遇友》中的养蚕人施复和朱恩,一 个拾金不昧、分毫不取,一个知恩图报、济人之危,两人友爱互助,结下了兄弟般情谊。由此可见 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和冯梦龙“以文教化”理念之间的同质性。 第三,王阳明强调个体价值,主张用独立的批判意识认识世界,促进了冯梦龙文学主体意识 的初步觉醒。明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商品经济活跃,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出现了王阳明、李贽、 徐渭为代表的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英雄式人物,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备受时 人的推崇。冯梦龙通俗小说的情教思想正是王阳明“心学”影响下的产物,强调个体价值。在《情 史》中,冯梦龙大胆宣扬“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化。生生而不灭,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冯梦龙的文学思想
综合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他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下面三点。
第一,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真”。
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宗教。
他曾自负的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真”。
(《有怀》评),又在《叙山歌》中说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落实到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
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真”,“话得真切动人”,“口气逼真”,“真真”等。
情真、事真、理真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在《古今小说序》中就: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
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
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噫,不通俗而能之乎?又在《醒世但言序》说:“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
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社会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
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
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
所以冯梦龙希望借着这些通俗作品去达到教化的目的。
“三言”就是他的突践,他解释“三言”的命名: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醒世恒言序》)明白的昭示这套书的目的是“导愚”、“适俗”和“习之不厌,传之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