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复习大纲

生药学复习大纲
生药学复习大纲

生药学习题辅导

2011级制药工程专业用

各章复习提要,并附练习题,供复习参考。

第一篇总论

绪论

掌握生药、生药学、中药,草药,道地药材等的概念。注意明确生药与中药概念的不同。

明确生药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了解生药学的历史,熟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等重要本草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生药学的贡献。

了解生药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1.熟悉常用的生药分类方法(自然分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

2.了解生药的记载事项。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明确鉴定生药真实性和质量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了解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生药鉴定的方法

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熟悉各种鉴定方法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生药采收、加工与贮存

生药采收的原则,方法。产地加工方法

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等。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

了解生药炮制的目的及常用生药的炮制方法。掌握黄芩、乌头、马钱子生药的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篇植物类生药

一、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

基本内容:

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蕨类

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

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2.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

3.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4.掌握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了解海金沙等蕨类生药的主要特征*

5.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6.掌握麻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7.了解银杏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子座:

2. 子实体:

二、填空题

1.冬虫夏草为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

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2.草麻黄节上有,其裂片呈。

3.草麻黄茎横切面观,其形成层呈,髓部较少。

4.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木质部的输导组织不同,前者为,后者为,但

裸子植物生药有导管。

三、简述题

试述麻黄的来源并比较三种麻黄组织构造的不同点。

四、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真菌为了渡过不良环境,菌丝体上的菌丝密结、特化所形成的质地坚硬的菌丝休眠体

叫做 ( )A.根状菌索 B.子座 C.菌核 D.子实体

2.灵芝的药用部分是 ( )A.菌核 B.菌丝体 C.子座 D.子实体

3.下列哪项不是猪苓的性状特征 ( )

A. 表面乌黑或棕黑色,瘤状突起

B. 体重质坚实,入水下沉

C. 粉末黄白色,菌丝团的多无色

D. 草酸钙方晶双锥形或八面体形

4.冬虫夏草的采收时间为 ( )A.春季 B.夏初 C.秋季 D.冬季

5.不为多孔菌科的真菌类药材是 ( )

A.灵芝

B. 茯苓

C. 猪苓

D.冬虫夏草

6.茯苓粉末显微观察可见 ( )

A.草酸钙簇晶

B.草酸钙方晶

C.菌丝极多

D.糊粉粒

7.镜检可见菌丝团及草酸钙晶体的药材是 ( )

A.茯苓

B.猪苓

C.马勃

D.冬虫夏草

9.冬虫夏草虫体有足8对,其中 ( )

A.头部三对最明显

B.中部四对最明显

C.头部四对最明显

D.中部三对最明显

10.绵马贯众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

A.黄酮类化合物

B.间苯三酚衍生物

C.生物碱

D.环烯醚萜化合物

11.麻黄的采收期为 (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13.下列哪项不是茯苓的性状特征 ( )

A.呈类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B.外皮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有明显皱纹

C.体轻,能浮于水面

D.断面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15.草麻黄的主要成分是 ( )

A.左旋麻黄碱、右旋伪麻黄碱

B.左旋伪麻黄碱、右旋麻黄碱

C.左旋甲基麻黄碱、右旋甲基麻黄碱

D.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右旋去甲基麻黄碱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个选项可供选择一次,也可重复选用)

[1-5]A.冬虫夏草 B.茯苓 C.猪苓 D.麻黄 E.绵马贯众

1. 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 ( )

2. 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 )

3. 主产于陕西、云南、河南、山西等省区 ( )

4. 主产于湖北、安徽、云南等省区 ( )

5. 主产于内蒙古、陕西、河北、甘肃等省区 ( )

答题要点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C 2. D 3. B 4. B 5. D 6. C 7. B 9. B 10.B 11.D 13.C 15.A

配伍选择题 1. A 2.E 3.C 4.B 5.D

二、双子叶植物生药 I(蓼科、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

基本内容:

蓼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大黄、何首乌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

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三种大黄的形态区别;大黄、何首乌的异常构造;

大黄的真伪鉴别。

毛茛科、木兰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川乌、附子、黄连、厚朴的来源、

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附子的炮制原理;黄连品种的区分。

罂粟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延胡索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及主要功效。

基本要求:

1.掌握蓼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掌握大黄的来源、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2.掌握何首乌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3.掌握毛茛科、木兰科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4.掌握川乌、附子、黄连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掌握川乌、附子的炮制原理。

5.熟悉白芍、赤芍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及功效。

6.熟悉厚朴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及功效。

7.掌握罂粟科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8.掌握延胡索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星点:

2. 云锦花纹:

3. 过桥杆:

二、填空题

1.蓼科植物多为,单叶互生,茎节处常具膜质。细胞中常见,不少种类的地下器官中常有,如。

2.木兰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为木本,稀为藤本,体内常具而有香气。单叶互生,节上有明显。

3.罂粟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草本,体内常含或。

4.大黄根茎髓部较,有多数及线纹。习称。

5.黄连为科植物、和的干燥根茎。三种黄连分别习称、、。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药材横断面可见“星点”的是 ( )

A.大黄的根茎

B.大黄的根

C.何首乌的根茎

D.何首乌的根

2.韧皮部外侧组织中散有异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此药材是( )

A.大黄

B. 何首乌

C.商陆

D.牛膝

5.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 )

A.木脂素类

B.有机酸类

C.挥发油

D.脂肪酸

6.厚朴的主产地是 ( )

A.四川、湖北、浙江

B.山西、山东

C.吉林、辽宁

D.甘肃、青海

7.取黄连细粉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至沸腾,放冷,取上清液5滴,加稀盐酸1ml与漂白粉少许,显樱红色。该反应为 ( )

A.氨基酸显色反应

B.小檗碱母核显色反应

C.羟基蒽醌显色反应

D.黄酮类母核显色反应

8.川乌的剧毒成分为 ( )

A.异喹啉类生物碱

B.双蒽酮苷类

C.双酯类生物碱

D.乌头毒素

9.非正品大黄 ( )

A.断面在UV下显棕色荧光

B.根茎有星点

C.根或根茎都有星点

D.除藏边大黄外根茎均无星点

10.下列选项中除哪项外均为味连的性状特征 ( )

A.多单枝,圆柱型,“过桥”长

B.表面黄褐色,有结节状隆起及须根痕

C.有放射状纹理,中央有髓

D.气微,味极苦

11.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是 ( )

A.大黄素

B.大黄酸

C.大黄酚

D.番泻苷A,B,C,D

13.黄连商品药材略呈圆柱形,其形如蚕,“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此为( )

A.云连

B.雅连

C.味连

D.凤尾连

16.延胡索的主要镇痛、镇静成分为 ( )

A.延胡索甲素

B.延胡索乙素

C.延胡索丙素

D.延胡索丁素

(二) 多选题

1.生药附子为卡氏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常见的加工品种有 ( )

A.姜制附片

B.盐附子

C.白附片

D.醋制附片

E.黑顺片

2.大黄的鉴别特征有 ( )

A.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

B.横断面各部位均具星点

C.含有升华性成分

D.断面具持久的亮蓝色荧光

E.有大型草酸钙蔟晶

3.大黄根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是 ( )

A.形成层环明显

B.木质部导管稀疏

C.韧皮部有粘液腔

D.髓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

E.薄壁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

4.大黄根茎的横切面显微特征是 ( )

A.形成层环明显

B.木质部导管稀疏

C.韧皮部有粘液腔

D.髓部宽广,有异型维管束

E.薄壁细胞含大型草酸钙方晶

5.大黄的伪品有( )

A.河套大黄

B.藏边大黄

C.华北大黄

D.唐古特大黄

E.天山大黄

四、简述题

1.味连、雅连、云连三种商品药材在来源、产地、性状及显微特征上有何区别?

答题要点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A 2. B 3. C 4. A 5. A 6. A 7. B 8. C 9. D 10. A11D 12.D 13.B 14.B 15.C 16B

多选题 1. BCE 2. ACE 3. ABCE 4. ABCD 5. ABCE 6. ACE 7.ABCDE 8.ABDE 配伍选择题 1.E 2.D 3.A 4.B 5.C

双子叶植物生药 II (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

基本内容:

豆科、芸香科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甘草、黄芪、黄柏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五

加科植物、伞形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人参粉末的显微鉴定,人参的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园参与山参的性状区别;三七的商品规格、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当归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基本要求:

1.掌握豆科、芸香科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2.掌握甘草、黄芪、黄柏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3.掌握五加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4.掌握人参的来源、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功效及常见的伪品情况;熟悉西洋参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5.掌握三七的来源、性状、商品规格、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6.掌握伞形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7. 掌握当归的来源、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芦头:

2.芦碗:

3. 艼:

二、填空题

1.豆科植物常为草本、木本或,叶常互生,多为复叶,多具和。

2.芸香科植物的叶或果实上常具,叶多为复叶或复叶。

3.伞形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草本,茎常。叶柄基部膨大成状。

4.川芎的根茎表面色,有多数隆起的,顶端有。饮片形似,

断面形成层呈。

5.写出下列生药原植物科名,用药部位,化学成分及主要功效。

科名药用部位主要成分主要功效

当归

黄芪

黄柏

三七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哪项不是甘草的鉴别特征( )

A.表面红棕或灰棕

B.断面略显纤维性,淡黄色

C.味甜而特异

D.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2. 取甘草粉末少许置白瓷板上,加80%H2SO4数滴显黄色,渐变为橙黄色,这是检测( )

A.甘草苷

B.异甘草苷

C.甘草甜素

D.甘草新木脂素

4.人参来源于五加科人参的根,其主根横切面应没有( )

A.木栓层

B.树脂道

C.韧皮部

D.髓

5.黄柏药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应没有( )

A.鲜黄色的晶鞘纤维

B.粘液细胞

C.淀粉粒

D.导管

6.三七的气味是 ( )

A.气微香,味淡

B.气微香,味苦

C.气微,味微苦涩

D.气微,味苦回甜

7.来自伞形科植物的根类生药,具有皂苷类反应的是( )

A.白芷

B.柴胡

C.防风

D.当归

8.进口西洋参的产地是( )

A.美国、加拿大

B.法国、英国

C.印度

D.西班牙

(二) 多选题

1.以下哪些药材粉末中含有晶鞘纤维 ( )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柏

E.当归

2.甘草粉末的显微特征是( )

A.晶鞘纤维

B.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壁木化

D.淀粉粒众多

E.单细胞非腺毛

3.含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生药有( )

A.人参

B.甘草

C.三七

D.大黄

E.黄芪

5.生药黄芪鉴别特征为 ( )

A.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显裂隙及菊花心

B.味甜,嚼之有豆腥气

C.含草酸钙方晶

D.纤维多成束

E. 石细胞

(三)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1-5] A.云南文山、广西田阳 B.甘肃、云南、四川 C.内蒙古、甘肃、新疆

D.山西、黑龙江、内蒙古

E.黑龙江、吉林、辽宁

1. 人参的主产地是()

2. 三七的主产地是()

3. 当归的主产

地是()4. 甘草的主产地是()5. 黄芪的主产地是()

四、简述题

1.人参是如何命名的?商品药材根据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哪几类?

3.请对人参的三种商品:生晒参、红参、野山参的性状鉴别异同点进行比较。

答题要点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D 2. C 3. D 4.D 5.D 6.D 7.B 8.A 9.A 10.C

多选题 1. BE 2. ABCD 3. AC 4. ABC 6.ABCDE

配伍选择题 1. B 2.C 3.D 4.A 5.E 6.E 7.A 8.B 9.C 10.D

双子叶植物生药 III (唇形科、玄参科)

基本内容:

唇形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黄芩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药理作

用及功效。

玄参科植物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化学特征;

地黄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

基本要求:

1.掌握唇形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2.掌握黄芩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3.熟悉洋地黄叶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了解枸杞子、玄参的来源、性状及功效。

复习题:

二、填空题

1.唇形科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为草本,常含而有香气,茎形,叶生,

2.丹参为科植物的干燥和,所含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三、选择题

(一)单选题

3. 关于鲜地黄的性状,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 )

A.表面淡橙色

B.肉质、易断

C.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

D.味微甜、微苦

4. 薄荷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 )

A.生物碱

B.强心苷

C.氨基酸

D.挥发油

5. 黄芩乙醇提取液加镁粉与盐酸试液,呈红色,是检查 ( )

A.生物碱

B.黄酮类

C.甾醇类

D.挥发油类

7. 取少许药材,浸入水中,可见柱头膨胀成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色的是 ( )

A.洋金花

B.番红花

C.菊花

D.槐花

(二) 多选题

2. 有效成分为挥发油的生药是( )

A.丹参

B.紫苏叶

C.小茴香

D.薄荷

E.白术

3.丹参的药理作用有( )

A.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

B.降低血液粘度,抑制凝血

C.镇静作用

D.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E.中枢镇咳作用

(三)比较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

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1-5] A. 红花 B. 西红花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1. 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生药是()

2. 具有凉血解毒功效的生药是()

3. 具有子宫兴奋作用的生药是()

4. 具有强烈的子宫兴奋作用的生药是()

四、简述题

1. 唇形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是什么?列出常见的5种该科生药。

2. 黄芩以产于何地者为道地药材?商品药材分为子芩和枯芩,如何鉴别?

3. 玄参科植物生药含有那些化学成分?比较鲜地、生地、熟地的不同功效。

答题要点及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C 2. C 3. C 4. D 5. B 6. C 7. B 8.A 9.A 10.C 多选题 1. ABCDE 2. BCDE 3. ABCD 4. ABCDE 5. ABCDE

比较选择题 1. C 2.B 3.C 4.B 5.D

配伍选择题 1. D 2.C 3.A 4.B 5.E

单子叶植物生药

基本内容:天南星科、兰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化学特征;半夏、天麻的来源、

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半夏的显微鉴定;天麻的性

状特征及常见的伪品状况。百合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化学特征;川贝母、浙贝母的来源、

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松贝、青贝、炉贝的性状特征;川贝母、浙贝母的

化学成分及功效对比。

基本要求:

1.掌握天南星科、兰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2.掌握半夏的来源、植物形态、采制、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及功效。

3.掌握天麻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功效。

4.熟悉天南星的来源、性状及功效。

5.掌握百合科植物生药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

6.掌握川贝母的来源、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及功效;

掌握松贝、青贝、炉贝的性状特征。

7.熟悉浙贝母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掌握川贝母、浙贝母的化学成分及功效对比。

8.熟悉麦冬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了解芦荟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功效。

动物类生药

基本内容:动物类生药的分类、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及鉴定的一般规律;斑蝥、蟾酥、

熊胆、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

和功效;熊胆、麝香、鹿茸、牛黄的真伪鉴别;地龙、水蛭、海螵蛸、僵蚕、蜂蜜、龟板、蛤蚧、阿胶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功效。

基本要求:

1.熟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活性成分及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斑蝥、蟾酥、麝香、鹿茸、牛黄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功效。

3.熟悉熊胆、羚羊角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功效,以及混淆品状况。4.了解地龙、水蛭、海螵蛸、珍珠、僵蚕、蜂蜜、龟板、蛤蚧、鸡内金、阿胶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和主要功效。

矿物类生药

基本内容:矿物的性质;矿物生药的鉴别特点;矿物类生药的分类;朱砂、石膏、雄黄、信石、芒硝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及功效;朱砂的理化鉴别;胆矾、自然铜、滑石、明矾、炉甘石、硫磺、密陀僧、铅丹、红粉、轻粉、玛瑙、赭石、龙骨等的鉴别特点。

基本要求:

1.掌握矿物药的鉴别要点;熟悉矿物的性质;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2.掌握朱砂的来源、性状特征、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及功效。

3.掌握石膏、雄黄、信石、芒硝的来源、性状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及功效。

4.熟悉胆矾、自然铜、滑石、明矾、炉甘石、硫磺、密陀僧、铅丹、红粉、轻粉、石英、赭石、玛瑙、琥珀、龙骨等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及鉴别。

实验考试部分复习题

1、绘甘草粉末显微特征图,示晶纤维,导管,木栓细胞和淀粉粒。

2、绘大黄粉末显微特征图,示草酸钙簇晶,导管,淀粉粒。

3、绘当归粉末显微特征图,示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油室,导管,木栓细胞。

4、绘何首乌横切面简图,并标示出异常维管束。

5、甘草的组织构造中,有哪些较显著的鉴别特征?

6、试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理论考试题型为

名词解释4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3-4题

考试时间2小时

(考试内容基本上是我们讲过的生药,以及书本上重要的一些生药,单子叶植物与动物类、矿物类生药基本不考,请同学们按照大纲,辅以复习题认真复习。)

实验考试题型为

绘图1题、填图1题、问答1题

考试时间1小时

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一起进行。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高职药学专业 《药物分析》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有代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使其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检验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和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是一种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保证广大人民能使用高质、安全和有效的药品是药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2.《药物分析》课程培养学生建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始终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控制药品质量的规律与方法,掌握药物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药物分析的知识解决新药研发中和商品药物使用中的药品质量控制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 3.《药物分析》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药物分析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

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能具有探索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能力。 4.《药物分析》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5.药物分析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药物分析》课程总学时为132学时,理论84学时,实验48学时,在第5学期开设。各校在执行本大纲时,教学时数可适当增加。 2.药物分析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生药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

生药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生药学Pharmacognosy 课程号(代码):505018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与学生自主的实验,使学生具有宽厚的生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较为熟练的 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生药的综合鉴别、分析和利用特征;熟悉生药学研究前沿和学科特点;了解3~5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川产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主要过程和经验教训;初步具有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生药学研究的能力。 生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生药的化学成分、生药的鉴别方法、生药质量的分析方法、生药的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主要途径与应用);重点生药的系统研究方法方法评价;目前 生药学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等。 2. 教学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将客观问题形象化,在学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分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 1.学习常用生药300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60~90种,熟悉30~40种,其余为了解品种。 重点药材品种,要求掌握中药拉丁名、本草记载、来源、植(动)物形态、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熟悉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成分、理化鉴别、功效等;了解药材品种,要求掌握来源、鉴别、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等。

2.掌握生药鉴定品质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能执行《中国药典》有关规定,了解中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第一篇总论: 绪论:生药的定义及特点 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二、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 三、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2学时)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2学时)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2学时) 第四章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2学时)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2学时) *第六章生药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2学时) *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2学时) 第二篇各论 (*表示重点科和重点生药) 第八章藻、菌类生药:昆布、冬虫夏草*、灵芝*、茯苓(1学时) 第九章蕨类生药:绵马贯众*、骨碎补(0.5学时) 第十章裸子植物类生药:(0.5学时) 麻黄* (附:麻黄根等)、银杏叶(附:白果)、红豆杉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生药(14学时) 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类生药 一、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细辛*、马兜铃 二、蓼科Polygonaceae*:大黄*;何首乌、虎杖 三、苋科 Amaranthaceae :牛膝(附:川牛膝) 四、毛茛科Ranunculaceae *:黄连*、川乌*(附:附子、草乌)、白芍(附:赤芍)、威灵仙 五、小檗科 Berber id aceae:淫羊藿* 六、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木通(附:川木通、关木通) 七、防已科Menispermaceae*:防己(附:广防己、木防己)、北豆根 八、木兰科Magnoliaceae*:厚朴* 辛夷、五味子(附:南五味子) 九、樟科Lauraceae:肉桂*(附:桂枝)、乌药 十、罂粟科Papaveraceae :延胡索、阿片 十一、十字花科Cruciferae :板蓝根*(附:大青叶、青黛、南板蓝根)、芥子

最新整理高中通用技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a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b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内涵:b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 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 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 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 1.人机关系的含义:b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 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如:安全帽、安全带、课

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能力课 适用专业:药学 学时:1260学时 学分:4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淄博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规定各专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约40周)的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

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与药学专业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它是药学专业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前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设计思路 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顶岗实习应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本专业提出了高职学生所谓的“三级顶岗实习模式”,即“一年级职业训导,二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顶岗技能实习”,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兴趣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 毕业顶岗实习即第三级岗位技能实习,是在第五、六个学期(一般约42周),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以试用员工的身份独立工作,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毕业实习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学生将由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跟踪

浙江自考生药学教学大纲

[10064] 生药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自学用书:《生药学》,罗集鹏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参考书:1、《生药学》,崔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 2、《中药鉴定学》,张钦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5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植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 Ⅱ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悉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的一般方法及原则;熟悉药用植物基本知识;掌握生药的原植物、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生药的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的基本技能;熟悉常用生药的功效用途与主要药理作用;熟悉生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从事生药的鉴定、保管、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任务; 2、生药的分类方法及命名; 3、生药的记载大纲。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任务; 2、掌握生药的分类方法、熟悉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 3、了解生药的记载大纲。 第二章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课程内容 1、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 2、现代生药学的发展与我国现代生药事业的概况。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重要本草著作的年代、作者、特点; 2、熟悉我国现代生药研究重大成果与应用; 第三章影响生药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知识点梳理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I》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⑴、人类需要着衣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⑵、人类学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⑶、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⑷、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⑸、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⑹、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通讯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⑴、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⑵、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⑶、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3、技术的综合性 ⑴、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性是技术的内在特性。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950 课程类型:B 总课时:70 理论课时:58 实践课时:12 教学场地要求:校内标准教室、校内药理实验室 任课教师要求:(1)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证书。(2)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二、课程定位 《药学基础》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药师、药品审方、 药品调剂、药品采购和社会药房的驻店药师、药品购销、药品零售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 学内容。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 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 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病卖药的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 药房管理、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药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药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为药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药学为后面的《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学习 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药品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 (7)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 (8)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 (2)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5)会推售药品。 3.态度目标 (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依法售药,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品购销员国际职业标准和国家执业药师 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单元53个学习项目。在这53个学习项目中,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教学大纲 (六年制药学专业本科用) 一、课程概述 本大纲根据六年制药学专业培养目标而制定。它以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的初步工作能力和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为目标。 生药学的前期课程是《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基础》,要求学生已具备植物形态学、组织学和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和成分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对药理知识和中医基本理论有初步了解。 生药学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68学时,共计106学时。 理论课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概述生药学的研究对象、起源和发展,以及生药的化学成分、鉴定、产销和利用等。各论部分介绍生药(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的来源、原植物形态、采制、产地、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定、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等内容以及其同名异物生药的情况,以植物类生药为重点。 实验课包括药材或饮片的性状观察,生药的显微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以及生药理化鉴定(定性与定量分析)三大部分,其中以生药的显微鉴定和显微化学反应为重点。 参考教材: 《生药学》(蔡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郑汉臣、蔡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 《生药学实验讲义(2006年修订本)》(北京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室) 《生药学》(郑俊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生药学》(徐国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及第三版) 《生药学》(崔征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草药性状和显微鉴定法》(楼之岑、李胜华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二、正文部分 (一)理论课内容(含总复习2学时、期末考试2学时) 1. 总论(14学时) (1)生药的定义,生药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2)生药学的发展史、生药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生药的分类方法及生药的记载大纲。 (4)生药的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它们的存在部位、作用和重要性,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其中各类有效成分为重点要求内容。 (5)生药的资源、采收、加工、炮制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生药贮藏的原则和方法。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高考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副本

通用技术复习资料 一、技术的价值: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与人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人类需要着衣裳遮身避寒——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2)人类需要进食补充能量——食品烹饪加工、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3)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建筑技术 \ (4)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伤害——武器制造技术。 (5)人类需要出行——车、船制造技术。 (6)人类需要交往、保持联系——邮电通讯技术。 技术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了身体器官,拓展活动了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2、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1)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它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2)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例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3)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4)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与自然的关系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如:填海造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都江堰、荷兰的风车。 (2)人类利用技术和改造自然要有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 “绿色”技术:主要包括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清洁工艺等。 绿色产品:指在生产和生活中,不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产品的总称。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需求。例如:助听器的发明。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标准 一、课程编码:012152 二、课程类型:B类课程 三、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药学 四、参考学时、学分:总计36学时:理论30学时,校内实训6学时;2学分 五、课程性质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性课程,同时也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制剂设备在药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 生理解设备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能在药物制剂设备设计上奠 定理论基础;同时为培养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设备维修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实用人才 奠定基础。 六、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设备》在课程中以机械理论等为基础,研究药物制剂设备的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维修基本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熟练的操作 能力等,树立全心全意对为药学事业服务的思想,关爱、尊重科学,强化预防观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三年制大专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药学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 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药学从业人员所 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理 实统合、教练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 仿真实验、小组讨论、医院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药物制剂设备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三年制大专药专业教育的课程定 位。 八、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实验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制药设备、GMP等内 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 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

生药学实验讲义

生药学实验讲义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

目 录 实验室守则 3 实验一 生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 (一) 4 实验二 生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理化鉴 定 (二) 5 实验三 根类生药 6 实验四 根茎类生药 7 实验五 皮类生药 8 实验六 茎木类生药 9 实验七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10 实验八 植物的组织 11 实验九 根的组织构造 12 实验十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的构造 13 实验十一 叶的构造 14 实验十二 花的组织构造 15 实验十三 果实的内部组织构造 16 实验十四 种子的内部组织构造 17 实验十五 菌类、裸子植物的性状显微鉴定 18 实验十六 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 19 实验十七 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 20 实验十八 皮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 21 实验十九 花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 22 实验二十 果实种子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 化鉴定 23 实验二十一 全草及其他类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 化鉴定 24 实验二十二 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的性状鉴别 25 实验二十三 户外见习 26 实验二十四 附院药房见习 27 附录一 常用试剂配置法 28 附录二 层离法常用显色剂 29 附录三 显微镜测量法 30 附录五 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31 附录六 生物绘图 32

2

实验室守则 一、实验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进程,温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弄懂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3.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橡皮、直尺、报告纸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 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 2.实验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应当与思考结合起来,应当手、眼、脑三者并用。 3.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时应当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力应当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不要用过 多时间去钻研细小的次要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次要问题,可留课外时间去解决o 4.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观察到的现象,测量或称量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写在报告纸上,养 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淅、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 5.实验进行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取教师的指导。 6.实验桌前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物品一律不许放在桌面或桌架上。 7.纸屑、废物应放人污物缸内,不得乱丢地上,污物缸内不得倒入液体。

《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1)

《药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药-0801-X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一、前言 《药学概论》是概要地介绍药学各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基本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以及药学领域未来发展前沿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绪论;2.药物化学;3.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4.药理学;5.药物分析学;6.药剂学;7.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与生物制药;8.药事管理学等药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应用领域及其学科关联。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了解药学领域的基本概况,对所属各学科的地位、研究内容及其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阔眼界,明确专业方向,为深入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 总学时为32。学分2.0。 教材选用吴春福主编《药学概论》(第四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出版。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 药和药学的概念与范畴。药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和国内外药学发展的现状。药学的发展简史、药学二级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药学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基本要求] 掌握:药和药学的概念;药学的主要任务。 熟悉:药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各二级学科之间的联系。 了解:国内外药学发展的现状,药学在自然科学中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二章药物化学(4学时) [基本内容] 药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物化学和药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基础。药物化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熟悉:药物化学和药学其他学科的联系;药物化学课程的基础。 了解:药物化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通用技术会考 知识点归纳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归纳【2013.11.29】23:04完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荷兰风车、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内涵:(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生药学实验讲义

生药学实验讲义

————————————————————————————————作者: ————————————————————————————————日期: ?

生药学实验讲义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目录 实验室守则?3 实验一生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一)?4 实验二生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二)?5 实验三根类生药?6 实验四根茎类生药7实验五皮类生药?8 实验六茎木类生药?9 10 实验七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11 实验八植物的组织? 12 实验九根的组织构造? 13 实验十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十一叶的构造14 实验十二花的组织构造?15 实验十三果实的内部组织构造16 17 实验十四种子的内部组织构造? 实验十五菌类、裸子植物的性状显微鉴定18 实验十六双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19 实验十七单子叶植物根及根茎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0 实验十八皮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1 实验十九花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2 实验二十果实种子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23 24 实验二十一全草及其他类类生药的显微及显微理化鉴定? 实验二十二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的性状鉴别?25 实验二十三户外见习?26 实验二十四附院药房见习27 28 附录一常用试剂配置法? 附录二层离法常用显色剂29 附录三显微镜测量法30 附录五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31 32 附录六生物绘图?

实验室守则 一、实验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进程,温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课堂讲授内容。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内容,要求弄懂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3.准备好各种自备的实验用品,如铅笔、橡皮、直尺、报告纸等。 二、实验过程中的几点要求: 1.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安静。 2.实验认真,观察仔细,观察应当与思考结合起来,应当手、眼、脑三者并用。 3.由于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时应当善于安排自己的工作,注意力应当集中在主要问题上,不要用过多时间去钻研细小的次要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次要问题,可留课外时间去解决o 4.在实验过程中,应当随时注意观察到的现象,测量或称量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写在报告纸上,养成能随时作出准确、清淅、整齐的记录而不需要重抄的良好习惯。 5.实验进行过程中,必须注意听取教师的指导。 6.实验桌前应随时保持整洁,非实验必要物品一律不许放在桌面或桌架上。 7.纸屑、废物应放人污物缸内,不得乱丢地上,污物缸内不得倒入液体。

《生药学》教学大纲

《生药学》(105010008)(4008) 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使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质量的应用型基础学科,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质量(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生药的资源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生药鉴定、生药质量检验、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一定数量的国内外常用生药的基本生药学知识(基原、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 3、学时安排 34学时。 4、教材选用情况 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 二、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学时) 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方向(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2、了解生药学在药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 上篇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的真实性鉴定(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章生药的拉丁名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意义(1学时) 第二章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方法(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 2、掌握显微鉴定的一般方法。 3、掌握理化鉴定的一般方法。 4、了解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生药的有效性评价(4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1学时)

第二节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和生物效应评价法(1学时) 第三节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1学时) 第四节生药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生药的有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了解苷类(氰苷、蒽醌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的成分分布、结构类型。 3、掌握它们理化性质及常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第四章生药的安全性评价(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生药中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1学时) 第二节生药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1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生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2、掌握影响生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应用(3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应用(一)(1学时) 第一节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应用(二)(1学时) 第二节生药质量的检验(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生药质量标准制订过程。 3、掌握生药质量检验的法定依据 4、了解生药质量检验的工作程序 第六章生药的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第七章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2学时) [基本内容] 第六章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1学时) 第七章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1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影响生药质量的各种因素。 2、了解生药质量调控的基本手段。 下篇各类生药分述(标*为重点讲授生药) 第八章藻、菌、地衣类第九章蕨类第十章裸子植物类(2学时) [基本内容] 第八章菌藻地衣类冬虫夏草* 茯苓灵芝第九章蕨类石杉绵马贯众(1学时)第十章裸子植物类银杏叶* 红豆杉麻黄*(1学时) [基本要求] 1、了解藻、菌、地衣类、蕨类、裸子植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2、掌握下列生药的基原、采制、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 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通用技术相关知识点汇总 一、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目的性 2、技术的创新性 3、技术的综合性 4、技术的两面性 5、技术 的专利性 注:能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出体现技术的什么性质。 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基于一定的设想,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认为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是什么为什么”,二技术是“怎么办”。 2、技术发展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3、技术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是设计的核心。 三、人机关系及其目标 人机关系:物品与使用的人产生一种相互的关系。 人机关系的目标: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等探索性试验活动。 技术试验的方法:1、优先实验法 2、模拟实验法 3、虚拟实验法 4、强化实验法 5、移植实验法 五、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编写产品说明书 六、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2、实用性原则 3、经济型原则:最低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益。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七、方案构思的方法 方案构思: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法:1、草图法 2、模仿法 3、奇特构思法 八、常用的创造技法 1、头脑风暴法 2、列举法 3、设问法 九、常见的技术图样 1、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形体的尺寸标注 3、机械加工图 4、剖视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