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绪论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鶴年堂正廳懸挂黑字 金底“鶴年堂”匾額, 傳爲明代奸臣在嚴嵩 所書
丸散膏丹同仁堂
樂氏家族興辦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 藥店遵循“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訓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欽定由同仁堂供奉禦藥。
林益和堂(雙溪百年中藥店 )
关键性的问题
1.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的主 要内容? 2.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简史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清代青花瓷藥碾 清代銅藥臼。 許多中藥在入藥前需進行破碎處理,杵臼是常用的工具。
明代御藥房熬藥用金罐
清同治 “胡慶餘堂”藥壇
清代青花瓷研鉢。 研鉢是將少量藥材加工成粉劑所常用的工具,舊時藥店必備之物。
以祖傳醫術為招徠的街頭醫師
“湯劑飲片鶴年堂”
鶴年堂藥店創建于明嘉靖 四年(1525年) 在經營上,鶴年堂的中藥 飲片以選料地道, 加工精細,藥效甚好而聞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先民实践,积累经验
伏羲氏画卦 神农氏尝百草 黄帝制九针
九針模型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 墨


韩 非 子 ( 法 家 )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家 )
医学知识,整理升华
临 床 医 疗
薛生白《湿热条辨》 王孟英《温热经纬》
叶天士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 特点
㈠整体观念 ㈡辨证论治
㈠整体观念——完整性、统一性、联系性
⒈含义: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 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自 然 环 境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社 会 环
一、中医学
⒈中医学( TCM)
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所形成 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尤其具有丰富诊疗手 段及养生康复方法的科学。
(主导思想+哲学基础+生理病理学基础 +诊疗特点)
理法方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



























津 液








2.中医基础理论
唐·王焘《外台秘要》
⒉宋金元时期(突破性)
南宋·陈言《三 因极一病证方论》创 立“三因学说”。
北宋·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和针灸铜人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方 宋政府(陈师文、裴宗元、陈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 药制剂手册(第一部药典)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47年) 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倡导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
志过极、皆为热甚”
—寒凉派、主火派
为 后 世 温 病 学 说 的 创 立 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张从正(字子和, 号戴人),倡“邪非 人身所有,邪去则正 安”,善用汗、吐、 下三法攻邪治病
—攻邪派(攻下派)
张子和
李东垣
李杲(字明之,号 东垣老人)倡“内伤脾 胃,百病由生”,治疗 以调理脾胃为主
⑵理论创新
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景岳全
书》《类经》、 赵献可《医贯》
王清任《医林改错》 改正前人解剖错误,发 展瘀血致病理论
王清任
温病学说与温病四大家
吴有性(字又可) 《温疫论》,明确提出 温病病因为“戾气” , 传染途径为口鼻吸受。
吴又可
温病四大家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 《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 证 体系 吴瑭(字鞠通)《温病条 辨》创立温病的三焦辨证理 论体系。
晋·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 的针灸学专著。
晋·王叔和 《脉经》现存最 早的脉学专著, 论述了24种病脉。
晋·葛洪《肘后方》
隋·巢元方《诸病 源候论》现存第一 部病因、病机、证 候学专著。
唐·孙思邈《千金要
方》、《千金翼方》 唐·苏敬、李勣《新 修本草》(第一部)
唐·王冰《重广补注 黄帝内经素问》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时期 四大经典
充实和发展
临床专科专 著
突破性进 展
金元四大 家
魏晋隋唐
综合汇通深化发 展
温病四大家
明清
宋金元
先秦秦两汉
近现代
继承、发展、创 新
中医学是开放系 统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中医学源自文库础 绪论
道地药材
四大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
四大南藥—益智仁、檳榔、巴戟天、 砂仁、
四大皖藥—丹皮、木瓜、菊花、白芍、
浙八味—白朮、白芍、菊花、麥冬、 浙貝、
玄參、延胡索、鬱金
清人繪配藥圖
清人繪切藥圖。藥材切制之前,大多還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
用於加工中藥材的各類工具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理论框架的建立

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 针灸)
中医四大经典的问世
先秦、秦、秦汉时期:
代表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 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中医在人体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法、 方剂、中药等各个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理 论体系,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
《黄帝内经》
仲 景
其书尊为“方书之祖”。

分为: 《伤寒论》
《金匱要略》
四诊、八纲、八法
《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
帝 (
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神 农
②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

③七情和合
《本草经集注》、
《雷公炮炙论》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⒈魏晋隋唐时期(临床专 科)
—补土派(脾胃学派)
朱震亨(字彦修,后 人尊为朱丹溪),“郁 症”“百病多因痰作 祟”,倡“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善用滋阴 降火治疗杂病
—养阴派
⒊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 ⑴集大成著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1892药、 11096方、1109图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明·楼英《医学纲目》 明·朱木肃《普济方》61739方,古医书收 方最多
现存最早的医学典 籍、中医理论形成的 标志。包括:
《素问》 《灵枢》 各9卷81篇
《难 经》
八十一难 相传为扁鹊(秦越人) 所著:独取寸口、五腧穴 理论、命门三焦理论。 脏腑、经络、脉学、病 理、针法
鹊扁
《伤寒杂病论》
东 汉

·
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

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
机 (
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