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重要贡献者。

在扶贫工作的背后,有大量的研究文献支撑和指导,这些文献对于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其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政策文件研究扶贫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文件来指导和支持。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扶贫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扶贫政策。

一些学者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进行了解析和评价,为政府的扶贫政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二、扶贫方法研究扶贫工作的方法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者们对扶贫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一些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种方法,为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些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关注贫困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合,提出了多种帮扶方法,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扶贫成效评估研究扶贫工作需要不断地评估和反馈,以便为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国内学者对扶贫成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指标。

通过对扶贫工作的定量和定性指标进行分析,帮助政府了解扶贫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些学者对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四、扶贫经验总结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减贫成就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国内学者对扶贫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和研究。

一些学者通过对国内外扶贫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了一些成功的扶贫经验和做法,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借鉴。

一些学者还通过对个别贫困地区的深入调研和实地考察,总结了一些具体的扶贫经验,为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部署。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发展旅游在解决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多的开发优势。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现状,阐述了旅游扶贫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并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对比分析,对该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研究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标签:旅游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扶贫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开发扶贫形式,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

一、我国旅游扶贫工作的发展现状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实践和理论的。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距离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线路景点较近,选择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业的道路,很快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七五”计划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贫穷落后、但拥有较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计划内资金的扶持,开始有计划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于2000年8月8日正式挂牌,拉开了我国“三区”建设工作的序幕,其他各省也纷纷开展“三区”建设,如广东省从2002年5月起全面启动旅游扶贫计划,通过省旅游局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采取政策扶贫、规划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和人才扶贫等多种方式,对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扶贫工作,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观国内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扶贫含义及基本问题;旅游扶贫的资源基础;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 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

1.旅游扶贫含义及基本问题旅游扶贫指的是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认为旅游扶贫的对象,即目标地区主要是具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相对贫困地区,既包括了国家所界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也包括了虽已脱贫但经济仍欠发达的地区。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发深入,涌现出了大量的学术文献。

本文将就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政策研究方面政策研究一直是扶贫研究中的重要方向。

在国内近年来的文献中,关于扶贫政策的研究成果丰硕。

一方面,有学者对中国扶贫政策进行了具体的实证研究,从各个角度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问题所在。

也有学者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在政策实施效果方面,有学者对于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考察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影响和效果。

还有研究者对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具体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也有学者关注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和问题,指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在政策制定和调整方面,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

他们从宏观层面审视扶贫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改善政策的途径和措施。

也有学者对于当前扶贫政策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政策的科学制定和调整,为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产业扶贫方面产业扶贫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扶贫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文献中涌现了大量关于产业扶贫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产业扶贫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经验。

产业扶贫研究主要涉及到农业扶贫、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

有学者对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实证研究,考察了产业扶贫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

也有研究者对于扶贫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

三、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对于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扶贫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内文献中关于社会保障的研究成果丰富多彩,涉及到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近年来,国内旅游扶贫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国家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强调和推行,旅游业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

本文将就国内旅游扶贫进行研究和述评,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首先,国内旅游扶贫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许多农村地区长期面临着产业结构落后、就业机会稀缺等问题,致使贫困现象普遍存在。

而旅游业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通过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因此,国内旅游扶贫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其次,国内旅游扶贫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扶贫政策,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推广,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项目。

例如,湖南省的张家界、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等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也促进了周边区域的农村地区发展。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缓解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然而,国内旅游扶贫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部分地区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或者先天条件较好,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投资,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等原因,无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

其次,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

一些地方尽管有旅游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低下等原因,游客体验不佳,导致旅游业无法取得良好的发展。

再次,旅游扶贫政策的执行问题也值得关注。

一些地方政府与旅游企业在推行扶贫项目时存在协调不力、脱离实际等问题,导致实际效果不佳。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

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投资和金融支持等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率。

其次,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作者:汪东亮胡世伟陆依依来源:《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09期[摘要]发展旅游在解决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多的开发优势。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现状,阐述了旅游扶贫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并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对比分析,对该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研究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扶贫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开发扶贫形式,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

一、我国旅游扶贫工作的发展现状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实践和理论的。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距离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线路景点较近,选择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业的道路,很快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七五”计划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贫穷落后、但拥有较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计划内资金的扶持,开始有计划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于2000年8月8日正式挂牌,拉开了我国“三区”建设工作的序幕,其他各省也纷纷开展“三区”建设,如广东省从2002年5月起全面启动旅游扶贫计划,通过省旅游局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采取政策扶贫、规划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和人才扶贫等多种方式,对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扶贫工作,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主要内容综观国内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扶贫含义及基本问题;旅游扶贫的资源基础;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 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

1.旅游扶贫含义及基本问题旅游扶贫指的是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旅游扶贫的文献综述

旅游扶贫的文献综述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旅游扶贫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旅游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意义以及负面影响的研究。

但研究的中心都不是贫困问题,直到1999年PPT概念的提出,才开始了真正的旅游扶贫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旅游发展对贫困人口的影响,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及社会文化影响。

在经济影响方面,阿切尔(Archer,1991)和库伯(Cooper,1995)考察了旅游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关键因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的和生态的等各种影响。

同时指出在创造就业和收入方面,旅游在那些可选择发展机会非常有限的欠发达地区显得比其他产业更为有效。

泰勒(Taylor,1992)通过对库克岛(Cook Islands)的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指出由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过度依赖旅游业,旅游替代产业失去了生存空间,特别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易被国际垄断组织控制,经济漏损逐步扩大,贫困人口并没有获得经济利益。

1999年4月,英国国际发展局(DFID)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了PPT(pro-poor- tourism)的概念。

在此之后,国际环境和发展协会(IIE)以及海外发展协会(ODI)支持了一项对6个受托发展PPT地区的旅游研究工作,同时国际可持续旅游中心(CRT)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对6个实施PPT 策略的案例区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01年4月,由卡罗琳·艾希里(Caroline Asheley)、迪莉斯·罗(Dilys Roe)和哈罗德·金(Harold Goodwin)提交了一份有利于贫困人口发展的报告,(即《Pro- PoorTourism Strategies:Making Tourism Work For The Poor》)。

该报告对亚洲、拉美以及南非的6个案例区进行了研究总结,主要研究4个核心问题:使贫困人口从旅游中获利的策略,策略会对贫困人口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策略成效的因素,对其他实施PPT策略的地区的启示和建议。

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9年10月下半月刊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贾雪梅 韩林芝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发展。

对此,中国也提出众多减贫政策来保障和提高贫困人口的权益,旅游扶贫即措施之一。

中国旅游扶贫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5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宣布,到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预计将带动约1 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标志着旅游扶贫正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手段。

本文旨在采用更加客观、严谨的方式,对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扶贫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在高级检索中输入“旅游”并含“扶贫”,来源类别选“核心期刊”“CSSCI ”选项,进行检索得到504条结果,经过筛选得到364篇符合条件的样本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

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所收集的1997-2018年的旅游扶贫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

该软件可以直接捕捉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重要学者和研究机构。

通过该可视化软件中的共现分析、关键词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对旅游扶贫研究知识基础状况及其研究内容进行辨析。

二、知识基础分析(一)研究阶段分析相关研究的文献量能够极大地反映该段时期的研究热度,如图1所示,可将旅游扶贫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

①1997-1999年,旅游扶贫初步研究期。

该阶段旅游扶贫相关文献研究极少,说明该段时期学者们对于旅游扶贫的了解度还不够,国家对于旅游扶贫方面尚不重视。

②1999-2014年,旅游扶贫研究波动增长期。

在该阶段旅游扶贫文献量处于缓慢波动上升期,专家学者对于旅游扶贫的认识有所深入,但是文献数量依旧不多。

③2014-2018年,旅游扶贫研究急速增长期。

该阶段旅游扶贫文献量急剧上升,呈爆发式增长。

这一阶段的旅游扶贫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对于问题探讨也更加深入。

据分析,旅游扶贫研究进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开发,旅游扶贫以旅游开发的形式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

学术界或从理论或从实践角度对旅游扶贫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本文结合2016年5月以旅游扶贫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上的检索结果为依据,总结出目前国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效应研究、特定地区旅游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受益研究、旅游扶贫模式和效益研究等四个角度。

1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唐建兵认为人们一般强调了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因素,夸大了旅游扶贫的正效应,忽视或缩小了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因素和旅游扶贫的负效应。

张小利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旅游乘数理论,以大量的数据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就业、收入、环境及社会文化效应进行分析。

张伟从旅游业二元结构的角度对旅游扶贫效应进行研究,认为旅游业正式部门未能充分发挥扶贫效应,并对非正式部门产生“挤出效应”,使贫困人口被挤出旅游获利圈是导致旅游扶贫失效问题的重要原因。

而从实践角度对旅游扶贫效应进行研究的有马亚妮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延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评价,认为旅游的乘数效应可以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

2特定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李佳、钟林生及成升魁等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探析了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

研究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正面效应感知明显而负面效应不敏感,对发展旅游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具有较高参与热情。

吴莎结合影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和优化措施。

认为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贫困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并对利益分配体制进行不断地完善,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进度,才能使旅游扶贫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扶贫探究综述近年来,中国乐观开展旅游扶贫工作,通过进步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一系列乐观成效,深受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旅游扶贫的相关探究进行综述,从政策制定、详尽案例和效果评估等角度,探讨旅游扶贫的意义和挑战。

旅游扶贫政策的制定是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探究表明,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

例如,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如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供财政、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为贫困地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此外,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政策措施,形成了多层面、多元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旅游扶贫实践方面,中国各地区也取得了丰硕的效果。

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通过进步旅游业,依托奇特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资源,成功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宁生活质量。

民宿业的兴起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丰富了旅游供给。

同时,通过农家乐、特色手工艺品和传统文化的保卫与进步,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进步。

类似的案例还有广西阳朔县、贵州黔东南等地,通过开展村落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民俗旅游等,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旅游扶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起首是地区差异性问题。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贫困地区往往缺乏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如何在资源不足的状况下开展旅游扶贫,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旅游业进步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冲突问题。

旅游业的快速进步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在保卫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同时,增进旅游业的进步,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旅游扶贫中的资金投入和包管机制也是一个问题。

贫困地区本身就在经济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困难,如何克服资金和包管机制方面的问题,成为了旅游扶贫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

文献综述:旅游扶贫研究

文献综述:旅游扶贫研究

文献综述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

旅游作为一种扶贫方式正成为解决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旅游业的方兴未艾旅游扶贫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旅游扶贫的发展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关于旅游扶贫的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矛盾突出。

旅游扶贫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郭清霞、廖兆光认为旅游扶贫是以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下,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的宏观发展计划和措施。

所以,旅游扶贫的涵义中心在于其发展的核心是使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最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针对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都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祝建民认为为了避免旅游扶贫融资中的问题,应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旅游扶贫项目融资环境。

对于扶贫项目在制度上给与适当的倾斜,加大农村旅游扶贫力度,并对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优惠政策,提高获取信用担保贷款能力。

李刚、徐虹提出提高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对策建议:改变观念,从观念上扶贫;加强政策支持,在政策上扶贫;构建适宜的机制,在机制上扶贫;加大旅游扶贫中要素的合理配置,在要素上扶贫。

郭青霞、姚立新建议在旅游扶贫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掌握以下原则:按照科学规律来运作;符合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贯穿生态旅游开发的核心理念。

曾本祥提出了以下建议: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加强服务指导、监督、保障、强化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努力做好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服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搞好旅游宣传,维护景区形象,规范经营、保持特色、提高质量;立足于“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旅游适宜性评估体系,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开发建设、分区管理等措施,可促进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等。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随着我国发展的不断进步,如何有效地减少贫困问题并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旅游业作为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的综合性服务业,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文化传承等,成为治理贫困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目前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进行评述,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国内旅游扶贫的研究现状1.1 旅游扶贫效果的评估在旅游扶贫研究中,评估扶贫效果是首要任务之一。

现行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性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个案研究,分析旅游对扶贫地区的影响;二是定量评估,通过搜集数据和建立指标体系,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这些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但都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旅游对扶贫的作用。

1.2 旅游产品与扶贫对象的匹配旅游扶贫的核心是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与旅游需求相匹配,以实现共赢。

在国内的旅游扶贫研究中,有一定的成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品、民族文化等,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着对旅游产品与扶贫对象的准确匹配问题,有些地区缺乏了解市场需求的能力,导致无法从旅游业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1.3 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种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在旅游扶贫研究中,如何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需要在政策和实践中强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的积极作用。

二、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2.1 缺乏整体规划与协同效应目前,国内旅游扶贫的研究多是局部和个别的,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思考。

如果不能将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扶贫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很难发挥旅游扶贫的协同效应。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地区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整合,形成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

2.2 对旅游扶贫效果评估的精细化需求目前旅游扶贫的评估方法还比较宏观,对于旅游扶贫效果的具体细节评估仍然不足。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忆,认为目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领域:旅游精准扶贫的含义、路径及机制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

同时还认为,如何将旅游业开展带来的经济收益转换为社会保障,如何运用更多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和效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这是相关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综述引言“十八大〞以来,__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

__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绿色的朝阳产业,因其带动作用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被自然地和精准扶贫联系在了一起。

202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旅游精准扶贫〞,2021年,国务院扶贫办将“旅游扶贫〞列为我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假设干意见?,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大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力度,到2021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到达100万元。

这不仅为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明确了开展目标,也使旅游扶贫进入了全新的开展阶段。

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属于精准扶贫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在以往旅游扶贫研究的根底上有了更精深、更细化的研究重点。

一、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述评为了了解关于中国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作者检索了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库。

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个主要的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进行“跨库检索〞,采用“高级检索〞模式,通过输入关键词“旅游〞“精准扶贫〞和“农村、乡村〞进行“模糊查询〞,我们检索到从2021年至2021年12月的相关研究文章、报告共计600余篇。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扶贫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扶贫研究不仅是国家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络绎不绝,内容涵盖了扶贫政策、扶贫模式、扶贫案例等多个方面,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扶贫研究文献综述不仅可以系统梳理当前研究状况,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扶贫工作的发展现状,把握扶贫政策的演变和影响,探讨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深入探讨扶贫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并对扶贫成效进行评估与展望。

本文旨在对国内近年来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当前扶贫研究的主要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与展望,并提出对未来扶贫研究的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扶贫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扶贫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是国内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扶贫工作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

扶贫工作的实施需要深入研究贫困问题的根源和机制,探索有效的扶贫策略和措施。

扶贫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扶贫研究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国内外对贫困问题的长期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贫困问题在中国也逐渐得到关注。

贫困地区的存在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扶贫工作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扶贫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更好地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和机制,在制定扶贫政策和措施时更加科学有效。

通过扶贫研究,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扶贫模式,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扶贫研究也可以促进学术界与政府、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扶贫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外的旅游扶贫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和挑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国内,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旅游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

一方面,通过旅游开发,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也可以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云南省的研究表明,旅游扶贫可以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就业和收入增长,并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国内的旅游扶贫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仍然较低。

许多项目在旅游潮过去后面临失业和收入减少的问题。

旅游扶贫项目的规模和覆盖面仍然较小,只能覆盖一部分贫困地区。

旅游扶贫还面临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在国外,旅游扶贫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脱贫。

国际合作和援助机构已经为许多贫困国家提供了旅游扶贫项目的支持和资金。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众多国家实施了旅游扶贫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项目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创收机会,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

国外的旅游扶贫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比较薄弱,旅游扶贫的潜力有限。

许多贫困国家缺乏基础设施和旅游发展经验,限制了旅游扶贫的发展。

旅游扶贫项目面临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挑战,如政府腐败和社会不稳定等。

外部援助和国际合作对于促进旅游扶贫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内外的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旅游资源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

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和规模扩大的问题,而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旅游扶贫的潜力和挑战。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旅游扶贫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努力来解决。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扶贫是指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民幸福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壮大,旅游扶贫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吸引了学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的角度进行综述。

一、国内研究进展1. 研究内容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旅游业与扶贫、旅游扶贫的战略规划、旅游扶贫的政策和机制、旅游扶贫的实践案例等。

其中,旅游扶贫的政策和机制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2. 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

其中,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是研究旅游扶贫实践的主要方法。

3. 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在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系列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和战略规划,例如“旅游扶贫三步走模型”、“旅游扶贫战略规划”等。

(2)梳理了一批旅游扶贫政策和机制,如“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

(3)评估了旅游扶贫的效果和对目标用户的影响,如“扶贫旅游对当地居民收入的提升程度”、“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等。

4. 研究不足(1)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目前,在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和不足,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探讨和研究。

(2)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

旅游扶贫的实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克服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等,这些都需要从实践层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旅游扶贫研究。

(2)研究了旅游扶贫条例和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例如“中国旅游扶贫条例”、“菲律宾旅游扶贫政策”等。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成果多为政策制定与实施层面,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2)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扶贫是指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运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增收。

旅游扶贫具有广泛的视野和强大的推动力,能够带动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并推动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旅游扶贫的研究涉及到旅游扶贫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下面将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进行综述。

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扶贫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旅游扶贫的内涵和特点,旅游扶贫的路径和模式等。

旅游扶贫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研究者对旅游扶贫实践的总结和归纳,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基础。

旅游扶贫的内涵和特点主要是研究者对旅游扶贫的定义和特点的界定,旅游扶贫与其他形式的扶贫的不同点。

旅游扶贫的路径和模式主要是研究者对旅游扶贫的实施路径和模式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其对贫困地区的作用和影响等。

旅游扶贫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估,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等。

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与效果评估主要是对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及对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等。

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研究者对旅游扶贫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及对旅游扶贫发展策略的研究和探讨等。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主要涵盖了旅游扶贫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

旅游扶贫的研究对于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扶贫的重要性。

扶贫被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旅游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潜力的行业,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扶贫途径。

因此,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例如,中央财政投入巨资用于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该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推动多方合作,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合力。

其次,中国的旅游扶贫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都高度关注旅游扶贫的问题,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进行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收入来源。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

其中,旅游与农业、手工艺、文化等产业的结合,通过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和乡村旅游等形式,为农民和贫困户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其次,旅游业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吸引游客,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改善供电水源等。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还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此外,旅游业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贫困地区通常具有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引导和开发,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变成旅游资源,为当地带来收益。

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一些贫困地区的旅游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旅游扶贫 情况汇报

旅游扶贫 情况汇报

旅游扶贫情况汇报近年来,旅游扶贫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扶贫方式,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扶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效果。

以下是我对旅游扶贫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们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和旅游潜力。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贫困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

同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居民生活现状,为制定合理的旅游扶贫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我们积极推动旅游扶贫项目的实施,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社会投入和产业带动等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展旅游业。

我们帮助当地修建了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了交通、住宿和餐饮条件,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组织培训当地居民,提高他们的旅游接待和管理水平,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再次,我们加强了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向社会公众传播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旅游展会、宣传片等方式,扩大了贫困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注重了旅游扶贫项目的效果评估和整改工作,及时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对旅游扶贫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旅游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近年来,国内旅游扶贫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旅游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对国内旅游扶贫进行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贫困地区常常面临着资源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发展受限。

而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资源,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直接促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国内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旅游扶贫能够带动贫困地区的就业。

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居民往往面临着缺乏工作机会的困境。

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旅游业涉及的工作岗位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导游、酒店服务员等职位,还包括农家乐主人、民宿经营者等。

这些工作岗位的创造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促进了贫困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

国内旅游扶贫还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

贫困地区往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但由于长期的贫困和资源匮乏,这些文化和历史往往得不到保护和传承。

而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将贫困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民族服饰制作等,这些产业的兴起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保障。

然而,国内旅游扶贫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通常是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但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可能会对当地环境和文化产生破坏。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点,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扶贫还面临着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曾本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资源与乡村系统管理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4343)[收稿日期]2005-03-25;[修订日期]2005-06-10[作者简介]曾本祥(1966-),男,湖北恩施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旅游专业2002级博士生,从事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乡村地区生态旅游及旅游扶贫等研究。

[摘 要]近年来有关中国旅游与贫困的研究解决了一些重大问题,如旅游扶贫的意义、政府的重要作用、社区参与的核心地位、乡村资源的基础地位等得到广泛确认。

但是总体而言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在研究对象上,没有将贫困人口作为研究的核心;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方面,尚显不够系统、深入;在研究方法层面,大量的定性研究集中在探讨定义、概念和旅游的一般性影响,缺乏深入的旅游扶贫定量研究。

今后的研究应更多地通过对不同旅游形式对贫困人口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影响进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案例研究,设计旅游扶贫的概念模式和具体的模式实施指南,并创建出中国旅游扶贫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旅游扶贫;文献综述;中国[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6)02-0089-06一、导言旅游与贫困的关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业作为扶贫(反贫困)的一种方式,开始受到国内外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Pro 2P oor T ourism ,简称PPT )(Ashley ,2000)和“消除贫困的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 ourism 2E liminating P overty ,简称ST 2EP )(S ofield ,2004)以后,有关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为消除贫困作出贡献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旅游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中国学者和对中国感兴趣的国际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旅游扶贫的研究逐渐兴起,涉及旅游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旅游在扶贫中的作用等(Xu and K ruse ,2002)。

为了评述了解关于中国旅游扶贫的研究,作者检索了国内外最重要的相关数据库。

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3个主要的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进行“跨库检索”,采用“高级检索”模式,通过输入关键词“旅游”、“贫困Π扶贫”和“农村Π乡村”进行“模糊查询”,我们检索到从1996年至今的相关研究文章、报告共计700余篇。

同时,作者对C BA 和Web of Science 两个与旅游相关的重要国外数据库进行了检索。

采用关键词“tourism (旅游)”、“China (中国)”、“poverty or poor (贫困或贫困人口)”和“rural (乡村的)”,进行联合检索,剔除数据库间的重复记录,检索到自1991年以来的100余篇相关文章、报告或书的章节。

二、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普遍认为,各级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总体而言,政府既是经营者,又是政策制定者、招商引资者和市场营销推广者,还充当着旅游业内部各部门以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的协调者,对全民进行旅游宣传的教育者(Zhang ,1999)。

同时,政府对非正规经济成分的作用比预想的强大得多。

由于正规的经济成分有更多的政府背景优势,更能有效地从旅游中获得利益。

而那些生活在旅游区并希望以此为生的村民,往往由于没有政府的有效支持而被排斥在旅游决策之外,也享受不到旅游创造的就业机会(S wain,1995)。

因此,在旅游扶贫中,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引导(郭清霞,2003b),政府的作用应主要通过决策、协调、立法、政策、引导和宣传等手段(曹新向和丁圣彦, 2003),从为旅游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以法律的方式界定和保障旅游业经营者的产权,以及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公共品等3个方面为旅游扶贫服务(操建华,2002)。

许多研究认为,政府应在旅游扶贫中起主导作用,提出政府主导型的旅游扶贫战略和模式(郭清霞,2003a;刘宝巍,2004;杨国靖, 2001)。

三、旅游扶贫的资源基础乡村旅游资源是旅游扶贫的重要资源基础,因而也是旅游扶贫研究的重要内容。

乡村文化被认为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之一(王兴水等,2004)。

随着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者寻求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旅游,宁愿远离喧嚣的城市到外面去。

这种愿望通常是寻求中国境内的“另类”环境(例如那些环境特别而且具有民族多样性的地方)。

中国游客的思乡情结、探险、个性解放等引导他们到乡村去旅游,参加到更广阔的文化和消费环境中,通过与当地传统的交融,与其他游客的交融,在游客重新获得对中华民族传统的认同感的同时,也将现代的文化气息带到这些地方,促进文化的融合(Walsh and S wain,2004)。

一些研究则从旅游客源、游客消费需求、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了人文生态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

俄克斯(Oakes,1998)指出,游客对原始民风民俗的渴望与当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期盼是一对复杂的矛盾。

然而,如何有机结合,则是乡村发展旅游与社区脱贫的关键。

社区参与到旅游中来,不仅仅是融入旅游所创造的广阔的劳务和商品市场,而且要心甘情愿地宣传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为旅游服务,获取收益。

谢彦君(1999)认为,旅游城市所具有的巨大的客源输出潜力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

指出,面向旅游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乡土化,具体体现在文化性、特殊性、民俗性、生态性和参与性等几个方面。

保持与城市旅游供给的互补性和差异性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还就此提出了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送出来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游的策略。

范春(2002)认为,乡村景观的独特地域空间文化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乡村人的社会价值构成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因。

李伟(2003)则进一步指出,乡村旅游产品创新的切入点在于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层次挖掘,并以此为依据形成适当的旅游表现方式和旅游活动方式———主题旅游。

作为中国一种富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形式,“农家乐”在很多乡村方兴未艾,也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认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应深度挖掘其村野文化内涵(何薇,2004;李左人,2000;马艳霞和王焱,2003)。

在中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休闲旅游比在西方更接近于生态旅游(Deng, 2003),而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特色化、收益多元化、市场国际化和建设生态化是未来“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方向(胡卫华和王庆,2002)。

四、旅游扶贫与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目标是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而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旅游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成为成功的旅游扶贫模式的核心。

因此,科学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应使旅游扶贫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扶贫功能,在政府扶持和引导下,以地方特色为生命,农民唱主角,实现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双赢(郭清霞,2003b)。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但注重社区和居民参与的开发模式是最佳选择(郑群明和钟林生, 2004),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事实上,当地村民通常愿意参与旅游发展,并希望从中受益。

调查表明,在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一般地说,村民对旅游的相关影响持欢迎态度,并且非常愿意接受可能出现的社区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X iao and Li,2004)。

但是,如果这种高的期望在较长的时期内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村民持积极态度的“蜜月”会很快结束(Jim and Xu,2002)。

旅游的未来发展应着力于促进生态旅游为社区和旅游经营者(如保护区)两个方面都产生利益,从而争取村民持久的支持,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Stone and Wall,2004)。

这不仅要致力于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邱云美, 2004)。

只有通过对社区和居民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增强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市场营销理念,才能保证参与式乡村旅游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郑群明和钟林生,2004)。

同时,选择合理的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也是乡村居民参与的重要保障。

李继峰(2004)认为,在休闲旅游的发展中,应以投资少、见效快、占用土地少、容易组织、农民直接参与为出发点,避免外延式扩张与增长所造成的损害。

经营策略应由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费带来的高增长为主的外向型定位,转向以中档为主、适当开发高档的原则下,促进本地居民参与。

针对乡村旅游市场的当地手工艺品的发展等,由于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和乡村传统技能,因此十分有利于当地居民的直接参与,从而促进当地的发展(T oops,1991)。

五、旅游扶贫的战略模式郭清霞(2003a;2003b)提出旅游扶贫的战略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以特色资源为发展依托、以特色旅游产品为发展支柱;以当地居民受益为目的、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环境保护、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赵丽丽(2003)提出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启动与发展两大战略,确定了“观念牌、市场牌、参与牌、资金牌、产品牌、服务牌、人才牌、旅游形象牌、信息与网络牌与管理牌”等十大策略体系。

白凤峥和李江生(2002)提出了“旅游扶贫试验区”的设想。

宜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

李永文和陈玉英(2004)提出了旅游扶贫开发应选择的资源—人—效益三要素系统战略思路。

梁明珠(2004)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吴铮争和杨新军(2004)立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的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金方梅(2003)以乡村民族文化的演化模式为依据,通过对文化旅游者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向参与”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

该模式强调了文化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以真正文化旅游者为唯一目标市场的自然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

此外,信息、能力建设也是成为强化旅游扶贫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受到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