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吕本中《木芙蓉》比较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绝(注)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

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①双髻(jì)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②夭(妖)邪:袅娜多姿。

③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④了:了结,度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B.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

C.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D.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

(2)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浙江省部分地区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芙蓉曲[元]萨都刺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形式上虽未讲求对称,语意上却将“芳”与“断肠”对举,使诗情有了悬念。

B.五六两句以“白”这一色彩特征借代秋江,以“木叶”这秋季典型意象展现秋意之浓。

C.末尾二句通过写秋江女儿面对芙蓉不知如何划桨荡舟的犹疑,表现出其爱花惜花之心。

D.本诗善于以景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多处借鉴化用前人名句,构成优美的意境。

16.本诗中“人如花,花似人”,诗人是怎样将人与花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绿头鸭·咏月晁端礼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露坐久阑干凭暖。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烂银盘”即残损的银盘,代指有亏缺的月亮,既写实,又隐喻人事,与下片的“音尘别后”“如今别后”相观照,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B.“对此应解相思”指远方的佳人看到这皎洁的月光,心中沉沉的思念当会有所缓解。

词人通过想象对方的感受表达了对其挥之不去的牵挂。

C.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着力抒情。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由景入情,与“念佳人”紧密衔接,过渡平滑妥帖,浑然无迹。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阮旨遥深”。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8.1人物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8.1人物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热点题型训练板块一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

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最爱东山睛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先分析诗人形象的总体特征,可通过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对此进行分析。

从“只知”“忘寒”“最爱”几个词可看出,诗人因爱美景而不觉寒冷,表现出对东山雪景的异常喜爱。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①、智老②,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苏轼《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苏轼《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阅读
答案附赏析
(宋)苏轼
东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歌的开头两句的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一下。

(4分)
答案:
(1)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

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

在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唾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

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

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惜牡丹花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解析】考查对诗歌形象、情感、表达技巧的比较赏析。

第一问:。

芙蓉最经典十首诗

芙蓉最经典十首诗

芙蓉最经典的十首诗
1. 《涉江采芙蓉》
- 作者:佚名(汉代,古诗十九首之一)
- 原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 作者:李清照(宋代)
- 原诗: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3. 《木芙蓉》
- 作者:吕本中(宋代)
- 原诗: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4. 《和陈述古拒霜花》
- 作者:苏轼(宋代)
- 原诗: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5. 《木芙蓉诗》
- 作者:周必大(宋代)
- 原诗:花如人面映秋波,拒傲清霜色更和。

能共余容争几许,得人轻处只缘多。

6.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
- 作者:刘威(唐代)
- 相关句: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7. 《潭畔芙蓉》
- 作者:浣花女(宋代)
- 原诗: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

8. 《旅兴(四十首)·夭夭芙蓉花》
- 作者:不详
- 原诗:夭夭芙蓉花,向晚犹媚妩。

9.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作者与具体篇目不详)
- 原诗: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10. 《四月池边见拒霜》
- 作者:刘克庄(宋代)
- 原诗:四月池边见拒霜,园丁惊问此何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三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含解析2021042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三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含解析2021042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一、(2021·某某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再授连州至某某酬柳某某赠别X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士师:柳下惠。

士师,狱官。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

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某某。

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

C.“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

D.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解析】选D。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

D项,“诗人以‘回雁’‘断猿’反衬离别之情”说法有误,反衬应改为正衬,是以哀景写哀情。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铃霖》的结句。

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

(6分)答:【解析】诗人设想别后,以虚写实,笔姿灵活。

“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

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

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

《雨霖铃》的结句写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也是虚写,直抒胸臆,想象别后无尽的羁旅之愁。

答案: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二及答案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二及答案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分析弈棋二首呈任公渐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

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蜩甲:蝉蜕。

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

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

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其一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其二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

2.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其一的尾联和其二的颔联,分别加以赏析。

(6分)题朱庆馀所居贾岛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注]朱庆馀,曾有“画眉深浅入时无”诗句,得张籍引荐,考取进士。

贾岛,唐河北道幽州范阳人。

文宗时被排挤,贬长江主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朱庆馀居所,“古屋瓦生松”一句形象地描画出一幅冬晨老屋图景。

B.颔联以一只寄信之船入笔,写诗人羁旅在外的愁苦,表达对遥远家乡的思念。

C.贾岛在朱庆馀居所题诗,是希望自己能引起当权者的关注,得到引荐与重用。

D.尾联刻画了一个遥看城外山峰,怅然回忆的人物形象,表现出难以言状的感叹。

4.本诗颈联“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 分)答案:1.C 诗句内容理解有误。

其二诗颈联的意思是“只剩一目确实该被吃掉了,但整盘棋局势均力敌,我还有希望赢。

20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009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

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

高三语文其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其他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语文其他试题答案及解析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2),金块珠砾,,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者,。

(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2)鼎铛玉石弃掷逦迤(3)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解析】注意易错字:侣、麋、匏樽、属、鼎铛、逦迤、暝【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蚕虫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2)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答案】(1)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2)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3)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解析】本题考查描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题考查材料均来自教材,属于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难度不大。

只需要按照教材和考纲的要求进行背诵默写,全面掌握。

难写易错字:飐、羡、遨游。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个小题)(6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

(《孟子告子下》)(2)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集序》)(4)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5)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6)_________,锦鳞游泳。

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注释

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注释

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注释
一、原诗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二、注释
1. 千林扫作一番黄
- “千林”:众多的树林。

这里泛指大片的树林。

秋天到来时,树叶纷纷枯黄飘落,就好像被秋风扫过一样,所以说“扫作一番黄”。

“一番”表示一种、一片的意思,强调秋天树叶枯黄的整体性。

2. 只有芙蓉独自芳
- “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是一种秋季开花的植物。

在众多树木的树叶变得枯黄的时候,只有木芙蓉独自盛开,散发着芬芳。

“芳”指芬芳、芳香,这里用来形容木芙蓉开花时的香气和它在秋季独有的美好姿态。

3. 唤作拒霜知未称
- “拒霜”:这是木芙蓉的一个别称。

意思是这种花似乎能够抵御霜寒。

“知未称”的“知”是知道、觉得的意思,“未称”即不太合适、不太相称。

诗人在这里说,把木芙蓉叫做拒霜,感觉好像不太能完全体现它的特质。

4. 细思却是最宜霜
- “细思”:仔细思考、细细想来。

诗人经过仔细思考后发现,木芙蓉其实是最适合霜天环境的。

它在霜天里盛开,不畏寒霜,与霜天的景象相得益彰,比“拒霜”这个名字所表达的含义更加深刻,更能体现它的独特品质。

和陈述古拒霜花的诗意

和陈述古拒霜花的诗意

和陈述古拒霜花的诗意
《和陈述古拒霜花》是一首描绘木芙蓉花的诗歌,作者是苏轼。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的思考和感悟,通过描绘木芙蓉花的特点,展现出对寒冷的抵抗和顽强生长的精神。

诗意方面,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

前两句“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描绘了秋天到来时,林中的叶子变黄,景色逐渐凋零,而木芙蓉花却独自盛开,展示着它的独特之美。

这种对比突出了木芙蓉花的坚强和美丽。

后两句“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则进一步描绘了木芙蓉花的特点。

诗人认为,虽然木芙蓉花被称为“拒霜”,但这个称号还不完全适合它。

这里的“拒霜”可以理解为抵抗寒冷的象征,而木芙蓉花以它的美丽和坚强,展现出对寒冷的抵抗和顽强生长的精神。

同时,后两句也表达了作者在深入思考后的领悟,即细心观察木芙蓉花,我们会发现它的美丽恰恰最适合在霜天中欣赏。

这里的“最宜霜”可以理解为在寒冷的环境中,木芙蓉花的美丽更加显得独特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木芙蓉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思考。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腐败的感叹,体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赞美木芙蓉的最有名的诗

赞美木芙蓉的最有名的诗

赞美木芙蓉的最有名的诗
赞美木芙蓉的有名诗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木芙蓉》宋·王安石
木芙蓉,水边无数木芙蓉。

晓妆如玉暮如霞,浓淡分秋染素华。

意思:木芙蓉早上像玉一样洁白,傍晚却变成了红色,就像喝醉了一样。

它的花可以和秋天的菊花媲美,颜色或浅或深,各不相同。

2. 《木芙蓉》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意思:小池的南岸盛开着木芙蓉花,雨后或霜前特别红艳。

它比那些无言的桃李更能经得起风雨的吹打,任由东风吹落花瓣。

3. 《和陈述古拒霜花》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意思:众多树木都落叶变黄了,只有芙蓉花独自开放。

把它叫做拒霜花,我觉得并不恰当,仔细想想,它其实最适宜在寒霜中绽放。

这些诗句都通过描绘木芙蓉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0 古代诗歌阅读不分版本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0 古代诗歌阅读不分版本

(课标专用)天津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0 古代诗歌阅读不分版本专题能力训练十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能力训练第24页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和陈述古拒霜花①[宋]苏轼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单独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宋]吕本中②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①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

②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答案:B解析:B项,“夸张〞错,由“着意〞可知应为“拟人〞。

(2)“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单独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参考答案:这两句着力描绘了秋天的画面:满眼的树木被凛冽的秋风扫过,都变成了一番枯黄景象,只有那木芙蓉在单独开放。

解析:首先,要借助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概括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暗含其中的情感。

霜降过后,万木凋零,遍地金黄,霜侵露凌,生机全无,而唯有木芙蓉凌霜盛开,一派萧瑟的秋色中,木芙蓉更显孤芳高雅。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3)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案例如:①苏诗先从大范围、深程度上写树木在秋风吹来时,一夜之间变枯黄的颓势景象,反衬出木芙蓉凌霜开放、馨香独放的可贵气节,突出了木芙蓉的勇气和骨气。

②吕诗用“无言〞“一生开落任东风〞的桃李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寄寓对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的不满,寓意深刻。

解析:此类题目要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指出表达效果,最后分析手法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2)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女神.两首诗中木芙蓉形象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吕本中《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秋季,其鲜艳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两种不同品格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凡气度.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豪迈与大度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环境中乐观者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基础之上.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强烈控诉.(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愤慨.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煞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人生感悟差异.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前提是理解诗句基本意思.张说《邺都引》画线两句诗意思是,“城郭”和“西园”已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时代已成为历史陈迹,只有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强调是世事沧桑变化,抒发是世事无常、生命短促感慨.第二段诗中画线句子是说个人生命是短暂即逝,而人类存在则是绵延长久,因此“代代无穷已”人生和“年年望相似”明月得以共存,虽然抒发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基调是“哀而不伤”. 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永恒和生命无限,强调人类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情怀.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念奴娇登石头城①次东坡韵萨都剌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宫室.简要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与萨都剌这首词所抒发情感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相同点: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悲哀,怀古伤今;对光阴虚掷感伤.不同点:萨词有对战争残酷心痛之感;而苏词抒发是自己有志报国,却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感慨.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征人思乡之情?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是征人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梅花,含有思乡之情.李诗中“一时回首月中看”那一轮高挂在空中明月,自然地勾起了征人思乡之情.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初冬夜饮①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闻梨花发赠刘师命韩愈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注】①本诗写于842年,当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欢”,指代酒.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位诗人这样处理意图所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杜诗中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其目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清冷.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洁白、繁盛之貌,其目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美丽景象.7.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望江南[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皇甫词中,“梦”中江南梅熟、夜雨吹笛、驿边人语充满欢情,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法消散情感;李词中,“梦”中故园江水、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表现了词人对故国思念和现实生活凄楚之感.题组二综合练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身份,即客居他乡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情怀,“日暖”属于想象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太阳照耀在南山石头上. C.首联,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永远是值得依恋.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慨叹.E.“老作平原客”中“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孤独寂寞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能力.C 项,“下句‘暖’字与上句‘满’字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老”字是“总是”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凄楚与痛苦. 答案:CE(2)唐代诗人崔涂《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情感异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悲伤.9.阅读下面这首小令,然后回答(1)~(2)题.(11分)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1)下列有关内容是对这首小令理解,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优美,引发读者丰富想象.B.小令中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洁净美好.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D.结尾句虽然表达出词人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但更主要是体现出词人消极避世思想倾向,这是不可取.E.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渔父形象.解析:C项,对“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准确理解应是:渔父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生活足以让人间万户侯羡慕.D项,“这是不可取”理解有误,虽有其消极避世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暗影,抒发了他们不平之慨.答案:CD(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位作者怎样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6分) 【链接材料】江雪【注】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白词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表达出词人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思想;而柳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这个渔翁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精神面貌.答案: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崇尚逍遥自在生活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情怀.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1)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韩诗第一句中“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急切心情.B.韩诗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欣喜,一扫遗憾之情.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愤慨之情.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B项,句中“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遗憾、惋惜和不满情绪.C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感叹,而非强烈愤慨之情.答案:BC(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描绘有所不同,寄托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嗔怪之情.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1)~(2)题.(11分)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琴.(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品性.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C.“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D.“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E.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解析:D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泪迹,羞于制作上宫宫琴.E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贞亮之节.答案:DE(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物象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虎丘①题壁陈恭尹②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③,乞食吴门秋又深.【注】①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②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③吹篪(chí)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住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乐器.(1)下列对本诗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深沉感慨.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E.古诗词中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数字和本诗中“千家笛”“万里天涯”中数字都是实指.解析:D项,颈联这两句诗字面上写是春秋时吴越之战给人们带来灾难.连年战争使战士们流尽了血泪;西风中,吴宫美人西施也心如刀剜,痛苦不堪.实际上,诗人咏史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怀.他是明朝遗民,其父陈邦彦在抗清战争中殉难;国仇家恨,常形诸笔端.两句中“征士泪”“美人心”都暗指当时南方抗清斗争和他自己家国之痛.E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意为:两只黄鹂在翠绿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白鹭直冲向蔚蓝天空.诗中“两”和“一”都是实指,是确切数字.而本诗中不是实指.答案:DE(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尾联,请和《虎丘题壁》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尾联所表现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①《虎丘题壁》以伍子胥自比,侧重写自己身负国难家仇,含蓄表达反清复明大志.《蜀相》则更多是对诸葛亮敬仰及对事业未竟痛惜,和包括自己在内无数志士爱国深情.②《虎丘题壁》中“秋又深”三字,使人想见瑟瑟秋风、森森寒气,又表现了诗人于时局艰难之时,又觉前途迷茫.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1)~(2)题.(11分)水仙子·咏雪乔吉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1)下列对这首散曲理解与赏析,其中不正确两项是()(5分)A.前两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第四句“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噤”字指冻得从心里打战.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积雪像洁白盐堆,歌舞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E.这首元曲先俗后雅,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俗对于雅调侃,于是产生了喜剧效果,给人以强烈审美冲击.解析:A项,前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E项,这首元曲先雅后俗.答案:AE(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案:《水仙子·咏雪》运用比喻、夸张、用典等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渲染出大雪纷飞景象,是一首纯粹咏物散曲.而《对雪》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青竹变成了洁白琼枝.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将是坦荡无边洁白世界.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感慨与不平.所以《对雪》更符合刘熙载评论.。

2021年大连市嘉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大连市嘉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大连市嘉汇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谱(节选)梁斌涛他娘,听说江涛要到保定去读书,要离开她,心里直绞过子。

她又流下眼泪来,想:“像鸟儿一样呀,他们翅膀管儿软的时候,伸起脖子等娘喂养。

等他们翅膀管儿长硬了,就一只只扑楞楞地飞走了。

他们一个个都要离开娘,没有一个是心疼娘的呀!……”眼泪流啊,流啊,心里实在难受,一个人悄悄地坐在井台上,拿袖头子擦着眼睛。

江涛看娘心上难受,走过去把脑袋扎在她怀里。

说:“娘!甭哭,甭哭。

”“啊……”涛他娘哭得更欢了,说:“我后悔,没生养个闺女,拾拾掇掇,缝缝洗洗没个帮手。

我老了,碾米做饭,没个替身。

我看你自小儿长得像个闺女,脾气绵长,会体贴人。

打定主意不让你离开我,当小闺女使唤。

可是这咱你又要走了,怎不惹娘哭哩!”正哭着,严志和走过来,吹胡子瞪眼睛地说:“又是哭什么?他去求学上进,又不是住监牢狱!”他红着脸,吹着胡子,楞怔地站着。

垂下脸来,摇着下巴。

涛他娘把身子一扭,说:“我不哭了,你甭跟我闹牛性子脾气!”说着,扯起衣襟来,擦着腮上的泪水。

江涛去上学的头一天,她悄悄捡了一床干净被子拆洗。

江涛忙去担水,淋灰水,帮助母亲把被褥洗净,用米饭汤浆过。

到了晚上,她就着小油灯缝被褥,直到半夜才缝起。

躺在炕头里,说什么也睡不着,又爬起身来,坐在江涛头前。

她在夜暗里,看着孩子匀净的脸盘,静静睡着。

又从灯龛里点出灯来,仔细看了看。

独自一个人,看着小窗上的月光,呆了一会。

推门出去,月亮被云彩遮住,从黑云缝里露出一点明晃晃的影子。

树上没有风,乡村静静的。

她立在井台上,呆了一刹,听得风声在大杨树上响,又走回来。

看江涛还在睡着,伸手摸着他黑溜长的头发。

偷偷捏他的长胳膊,嘴里嘟念着:“多硬梆的胳臂!”看着,她一时掯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儿,扑碌碌地落在江涛脸上。

江涛一睁眼,她又忙把灯吹灭。

江涛见娘又在哭,伸出舌头,舐舐唇边咸咸的泪味。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比较阅读答案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比较阅读答案

《木芙蓉》《窗前木芙蓉》比较阅读答案《木芙蓉》《窗前木芙蓉》比较阅读答案《木芙蓉》《窗前木芙蓉》比较阅读答案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和陈述古拒霜花

和陈述古拒霜花

和陈述古拒霜花
《和陈述古拒霜花》是宋代苏轼的诗作,原文如下: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译文:
林子里的树木的叶子都霜扫成一堆黄叶了,只有木芙蓉独自开着。

把木芙蓉叫做拒霜花不是虚称(合适,适合)的,仔细想想,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清,比起其他花来是最宜叫拒霜花的了。

和陈述古拒霜花赏析(鉴赏):
秋天的林子一片枯黄,只有木莲花还是绽放着的。

原来木莲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拒霜花,经过一番的沉思叫做拒霜花更适合这个季节。

思想感情:作者感叹当时社会的腐败,当时的社会又有多少个人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了。

像木莲花的纯净,作者用的是借物喻人。

用木莲花比喻为官清廉的人。

也可以体现当时社会的腐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术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纪实摄影以其真实性和直观性发挥着直击现场、传播真相的巨大威力。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优秀的作品必然尊重人性,体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高科技数码年代,我们见过太多体现高超摄影技巧的作品,它们固然是美的,但真正具有精神内核的纪实摄影作品还需具备某种超越美的内容,那就是唤醒社会良知,发掘人性之美。

这种美并非取决于夸张的视效、绚丽的光影,而是来自画面本身的深邃内涵和情感张力,体现出“充实之谓美”“人生之大美”。

这些影像诉说着人类生存中的美好、苦难和艰辛,以平凡而又发人深省的力量引来人们的深情注视。

纪实摄影的本质是以真代美,它的魅力和立足点,在于真实呈现事物的本来形态,向人们提供一种确凿无疑的图像证言。

与纯美的风景摄影所不同的是,纪实摄影崇尚的是师法自然、朴实无华的风格,且具有一定指向性,需要摄影师本着对人类生存及命运的体恤、关切和共情,以人道主义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如实记录,在表明立场的同时揭示拍摄事物的内在价值和时代意义,因此不宜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粉饰和虚构,也切勿形式大于内容。

纪实摄影的真实性一方面取决于客观呈现未加修饰的现实,揭示出矛盾和问题,做到不煽情、不冷漠、不取悦;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细节来表现。

细节就好比影像的细胞,它最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在文学界,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重视细节描写。

摄影也是如此。

好的摄影人善于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影像捕获,通过局部和小切口展示人们常常视而不见的丰富细节。

比如这次疫情中被摄影师拍摄的含泪的眼、粗糙的手、疲倦的面容和贴着创可贴的脸,它们构成了影像的血肉和肌理,成为最具典型化的象征性符号。

若干年后,也许人们会淡忘这场疫情,但白衣天使脸上的美丽印记却依然令人记忆深。

纪实摄影的精神内核在于展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深度,这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及解析浣溪沙①苏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②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③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

②蒨:同茜,绛红色。

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

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2.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

(6分)我是—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这两首诗,按要求作答14-15题。

和陈述古拒霜花
北宋·苏轼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注】拒霜花:又名木芙蓉,在深秋开放。

吕本中:南宋人,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后因忤秦桧罢官。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诗“细思却是最宜霜”中的“细思”“最宜”,抒发了他对拒霜花深深的赞颂之情。

B.吕诗“雨后霜前着意红“用夸张手法写木芙蓉遇雨霜时,仍积极地将鲜红的色泽呈现。

C.吕诗用“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桃李随春风的来去而开落、听任摆布的软弱特点。

D.两诗都围绕木芙蓉的特点来写,都从不同角度写了它不畏秋霜、凌寒而开的精神气质。

15.两首诗都运用了衬托手法,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答案:
14.B “夸张”错,由“着意”可知应为拟人。

15.例一:苏诗先从大范围、深程度上写树木在秋风吹来时,一夜之间变枯黄的颓势景象,反衬出木芙蓉凌霜开放、馨香独放的可贵气节,突出了拒霜花的勇气和骨气。

例二:诗人将“无言、一生开落任东风”的桃李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寄寓着对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的不满,寓意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