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_杨振宁_杨振宁

合集下载

杨振宁_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三个主旋律

杨振宁_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三个主旋律
20
Heisenberg’s mechanics has restored my zest for life.
Pauli to Kronig, October 9, 1925
21
Wolftgang Pauli (1900-1958) 22
Do not enter into this conflict, we are both much too kind and gentle to participate in that kind of struggle. Both Bohr and Heisenberg are tough, hard nosed, uncompromising and
31
Erwin Schrödinger (1887-1961) 32
Enrico Fermi (1901-1954)
33
Pauli
— 强力
Fermi
— 坚实
Heisenberg — 深入见解ຫໍສະໝຸດ Dirac— 纯真
34
2. Symmetry (= invariance)
35
The five regular solids with maximum symmetry. Reprinted
Quantization Symmetry
Phase Factor
10
1. Quantization
11
Max Planck (1858-1947)
12
13
14
Quantization
1900 1905 1913
Planck Einstein Bohr
15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It was a period of patient work in the laboratory, of crucial experiments and daring action, of many false starts and many untenable conjectures. It was a time of earnest correspondence and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
杨振宁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时持旧中国(中华民国)护照,为中国国籍。

原籍安徽省凤阳。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4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在芝加哥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

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研究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耳斯共同提出的“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等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1967年提出了一个方程,后来巴克斯特也讨论了此方程之其他意义,世称“杨-巴克斯特方程”。

在统计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量子场论、数学物理学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事迹精选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事迹精选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事迹精选好的范文的整体构思是怎样的呢?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涉及拟写相关文案,范文的在各种场景的应用非常广泛,特意为您整理了《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事迹【篇1】1、相变理论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漂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

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

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

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

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

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在统计力学和场论中,这个理论精品就像一个小而精致的贝壳至今魅力不减。

2、玻色子多体问题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

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

出乎他们的预料,近年来,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杨-Baxter方程20世纪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

20世纪理论物理学发展的主旋律_杨振宁

20世纪理论物理学发展的主旋律_杨振宁

我们知道交响乐有所谓的主旋律,整个交响乐就是经过几个不同而又相关的主旋律纠缠和发展出来的。

我们以这个眼光来分析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就会发现也有三个主要的旋律,那就是量子化、对称、相位因子。

我们如果回顾20世纪人类的历史,就会发现其中有着惊人的进步。

20世纪人类发现了一种新能源,比“火能”还要强很多倍的核能,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清;20世纪人类还学会了控制电子的行动,从而制造出了半导体,由半导体而发明出了计算机,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

这些技术的影响,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而对这个世纪以至下一个世纪的影响,我们今天是没有办法估计的。

人类在20世纪还发现了研究极小结构的方法。

从20世纪初就发现了X光衍射,这一发现,大大地增加了人类研究极小结构的能力,从而发现了第一个生命遗传的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而双螺旋结构引导出来了今天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这项发展,对于21世纪乃至将来人类的影响,也是今天没有办法估计的。

在20世纪,人类还第一次摆脱了地球的引力,登上了月球……这些发展,还有许许多多别的进步,都标志着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

这些进展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发生,是因为物理学于20世纪在基本的结构和更深的层面上都有了新的跨越,人类对于时间、空间、运动、能量以及力量的观念有了革命睦的变化。

我上面讲的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巨大进展,正是基于人类对这五项基本的认识的革命性变化。

物理学的主旋律之一:量子化20世纪物理学发展这个“交响乐”的三个主旋律是:量子化、对称、相位因子。

其中第一个主旋律就是量子化。

把量子化引入物理学,是1900年普朗克的一篇文章。

在1900年以前,物理学上测量出来的东西、讨论的数目都是连续的,1尺长、2尺长或者1.5尺长,是一个连续的变数。

可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量子观点,这个观点影响了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以及所有用到物理学的发展而引导出来的实际的结果。

百家讲坛2001目录大全

百家讲坛2001目录大全

百家讲坛2001目录大全2001年07月09日美与物理学杨振宁2001年07月10日实验物理与物理学前沿丁肇中2001年07月11日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2001年07月12日泰山美学杨辛2001年07月13日中国南北差异胡兆量2001年07月16日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杨振宁2001年07月17日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李正道2001年07月18日三曹父子与建安诗风钱志熙2001年07月19日孝的艰难与动人张祥龙2001年07月20日古代希腊人的诗性生活-英雄主义朱孝远2001年07月23日人类基因组计划陈竺2001年07月24日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张辛2001年07月25日书法与中国哲学(下) 张辛2001年07月26日不朽的威尔第刘诗嵘2001年07月27日女性的道德发展肖巍2001年07月30日数学科学的几种新的发展方向林家翘2001年07月31日儒学与人生钱逊2001年08月01日现代战争与大众传媒杨民青2001年08月02日巴洛克音乐朱秋华2001年08月03日超越简单与还原:复杂性范式的兴起吴彤2001年08月06日科学的对话布朗夏普2001年08月07日白血病的基因疗法陈赛娟2001年08月08日远看梅兰芳徐城北2001年08月09日作为情感媒体的电影艺术刘一兵2001年08月10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毛武、王常力2001年08月13日动物的语言与意识苏彦捷2001年08月14日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的比较辜正坤2001年08月15日古代文明的演进与儒家思想的根源陈来2001年08月16日现代艺术的开始朱青生2001年08月17日审美是人生的节日童庆炳2001年08月27日高考与素质教育孙东东2001年08月28日古代诗歌创作的奇思葛晓音2001年08月29日电视艺术美学高鑫2001年08月30日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2001年08月31日漫谈西方近代革命歌曲朱孝远2001年09月03日纳米科技的现在与未来白春礼2001年09月04日西方的传统:浪漫主义朱孝远2001年09月05日中国"入世"的必要准备刘光希2001年09月06日艺术与科学(一) 李政道、张道一2001年09月07日现代人整体形象设计徐晶2001年09月10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周之良2001年09月11日诗的发现吴思敬2001年09月12日"入世"和中国经济改革厉以宁2001年09月13日艺术与科学(二) 熊秉明2001年09月14日风险投资:资本与知本祈斌2001年09月17日生命科学基础与前沿赵国屏2001年09月18日拥有心智生活周国平2001年09月19日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方法陶国枢2001年09月20日艺术与科学(三) 刘言、迁惟雄2001年09月21日汽车与生活陈全世2001年09月24日计算机发展与展望高文2001年09月25日聚焦全球管理热点-项目管理弗莱姆2001年09月26日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吕本富2001年09月27日艺术与科学(四)2001年09月28日认识试管婴儿刘家恩2001年10月01日唐宋咏月诗赏析程郁缀2001年10月02日一枝春雪冻梅花黎烈南2001年10月03日空谷幽兰李燕2001年10月04日竹与竹文化李起敏2001年10月05日菊残犹有傲霜枝张树林2001年10月08日中国的松文化李永祜2001年10月09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王登峰2001年10月10日物种多样性的挑战与未来黄大卫2001年10月11日中国园林艺术彭吉象2001年10月12日东西方经济的碰撞与沟通李安渝2001年10月15日标准化与经济建设李忠海2001年10月16日标准化与国际贸易郭力生2001年10月17日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郎志正2001年10月18日市场竞争与企业标准化李春田2001年10月19日标准化与环境紧密相连李春田2001年10月22日标准化与高新技术房庆2001年10月23日物理的挑战(一) 李政道2001年10月24日物理的挑战(二) 李政道2001年10月25日物理的挑战(三) 李政道2001年10月26日艺术与科学赵鑫珊、丁宁2001年10月29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胡作玄2001年10月30日光通信-信息社会中流砥柱厉定一2001年10月31日故宫与中国礼乐文化王贵祥2001年11月01日艺术与科学(五) 翟墨、2001年11月02日趣谈天文学贾贵山2001年11月05日新世纪的科技杨振宁2001年11月06日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戴汝为2001年11月07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一) 丁磊汪延2001年11月08日艺术与科学(六)2001年11月09日音乐的倾向刘索拉2001年11月12日百年科技创新的回顾与展望路甬祥2001年11月13日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杨福家2001年11月14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二) 张朝阳周锡生2001年11月15日艺术与科学(七) 刘兵、冼鼎昌、安妮卡.挨利克珊2001年11月16日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成思危2001年11月19日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科技与教育张宝文2001年11月20日二十世纪数学的发展趋势李文林2001年11月21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三)2001年11月22日艺术与科学(八)陶瓷叶喆民2001年11月23日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二) 成思危2001年11月26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和建立魏杰2001年11月27日漫谈金庸武侠小说严家炎2001年11月28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四) 张醒生王雷雷2001年11月29日艺术与科学(九)视觉亨利&8226;霍普金斯2001年11月30日品德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肖鸣政2001年12月03日中国航天的成就与展望孙来燕2001年12月04日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机遇、挑战与实践闵桂荣2001年12月05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五) 徐世平2001年12月06日建筑不是房子王贵祥2001年12月07日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张德2001年12月10日利用太空-新的机遇与挑战杜祥琬2001年12月11日我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索丽生2001年12月12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六) 石怀成2001年12月13日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对比郑也夫2001年12月14日经营战略与文化探讨金凯平2001年12月17日我国光电产业发展的思考母国光2001年12月18日基因组医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巴德年2001年12月19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七) 李志平2001年12月20日2001北京互联网发展论坛(八) 赵启正姜勤俭2001年12月21日中国当代环境艺术顾孟潮2001年12月24日展望明日的互联网艾瑞克·布鲁尔2001年12月25日塑造健康的未来罗伯特·简2001年12月26日揭开疾病的秘密詹姆士·艾利森2001年12月27日亚洲经济的未来(一) 劳拉·泰森2001年12月28日亚洲经济的未来(二) 劳拉·泰森2001年12月31日以信息技术迎接的挑战理查德·纽顿。

《物理学的诱惑》——杨振宁在东南大学的演讲(摘要)

《物理学的诱惑》——杨振宁在东南大学的演讲(摘要)

《物理学的诱惑》——杨振宁在东南大学的演讲(摘要)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很艰难的学问,其实不然,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钻研物理就不难,而研究的结果可以改造人类的生产力跟人类的福利。

1831年,英国人Faraday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

这个实验对于人类的影响是没有法子计算的。

Faraday二十岁的时候经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一个有名的化学家雇佣为助手,从此就开始了研究生活。

开始的时候虽然大家知道有电有磁,可是这两个的关系不清楚,而且电的性质跟磁的性质也都不清楚。

大家知道你们在冬天脱毛衣的时候常常有火花,这就是因为毛衣跟周围的东西有了静电。

所以在Faraday早年的时代,在欧洲有一个魔术,这个魔术是用一个金属的盘子,上面站着一个女孩,你把金属的盘子里充了静电,那个时候知道怎么样用刚才讲的火花的办法继续累积,可以弄很多静电跑到这个金属的盘子上,那个女孩子全身都有静电。

那么电有个倾向,走到身体的表面极端,所以这个女孩子的头发肩上都有静电。

这是当时很有名的一个魔术。

可是到底这电是怎么回事,就是像Faraday他们这样的人研究。

Faraday在1831年做了一个划时代的实验,这个实验其实非常简单,它就是有一个线圈,线圈里放了一个磁铁,那么当这样子他发现这个线圈没有电,他发现当线圈不动把磁铁往里面塞一下,立刻就发生了电。

假如把这个磁铁往外拉一下也发生电。

反过来也可以,把磁铁不动,把线圈向右或向左动线圈也发生电这是个大发现。

在物理学里面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电磁感应,英文叫做electro- magnetic induction 。

这个简单的实验的影响是没法子估计的。

今天我们所有用的电,都是从大发电厂发出来的。

像这个发电厂,这个发电厂里头所用的原理是什么的呢?它用的就是Faraday的原理,就是用一些不动的磁铁,在这个不动的磁铁里,弄些线圈来动,照刚才讲的这个electro- magnetic induction使得这些动的线圈里有电,然后把电通到我们家里来,通到礼堂来,所以是Faraday把人类带进了电的时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简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简介杨振宁(1922-- ),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生于安徽省合肥。

因于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著作有《选集与后记》《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一、生平经历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

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

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

杨振宁在5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

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

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

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

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

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

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

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

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

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

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

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21年第11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

”可20世纪,绝大多数科学界的顶尖研究,都是普罗大众无法理解的。

更难想象杨振宁的成就早早超越了霍金,甚至能和爱因斯坦的名字放在一起。

更多人只听过,他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以及“老少恋”的代言人。

他给物理学建的这幢房子,远不如他的私生活容易让人高谈阔论。

但真正了解他之后,你就會知道,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他真是个天才杨振宁10个月大时,父亲杨武之就去美国留学,先拿了斯坦福的学士学位,又拿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

直到1928年,杨振宁6岁时他才回国。

父亲聪明的脑子遗传给了杨振宁,他4岁就认识了三千多个汉字,5岁就能把《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

“振宁有不同于常人的观察力,但动手能力不行。

”杨武之对杨振宁的评价很准,20年后的物理学界,杨振宁可是出了名的“不善动手”。

但这并无大碍,杨振宁还是成为了和牛顿、麦克斯韦以及爱因斯坦一样超群绝伦的科学家。

在物理学界,比“宇宙之王”霍金的地位还高出好几级。

但由于杨振宁的理论过于高深,大多数人对他的厉害之处知之甚少。

只有亲近杨振宁的人,一说起清华园里的“杨大头”,桩桩件件,无不让人感慨——他真是个天才!1929年,杨武之受聘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

在清华园,杨振宁因为脑袋大又聪明,园子里的人都叫他“杨大头”,跟在他屁股后面玩的有好多孩子,当中就有邓稼先。

他们跟着杨振宁除了玩,还要听杨振宁“说书”。

一会儿天文,一会儿历史,一会儿地理,比学校先生讲得还精彩,连日后的哲学家熊秉明也是他的听众。

1933年,11岁的杨振宁进入北京崇德中学(现北京第三十一中学)后,讲故事的手法就更高明了。

他让熊秉明画图,自己制作幻灯机,拉动连续的画,像放电影一样。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先生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一、先看一些对他的不同评价1.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次年即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

杨振宁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97年该研究所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夸克之父。

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

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su(2)对称性扩展到su(3)而已。

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3.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

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

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

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

前三位都去世了,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4.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

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

真正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真正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真正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杨振宁,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在祖父和父亲的深刻影响下,逐渐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后来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全新的物理学模型,认为电荷守恒定律不是绝对的。

他们认为,某些底层原理,比如C和P对称性等,可能会破坏电荷守恒定律。

这种观点现在被称为“重子费米子的非守恒性理论或CP破坏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开创性发现之一。

在20世纪50年代初,杨振宁和李政道还提出了一个惊人地想法,认为存在一种短寿命而极微小的微粒,难以被检测到。

这个微粒就是中微子。

这个理论在当时被视为荒唐而被人怀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微子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

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上,还体现在他的教学和科普工作上。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他一直是一名杰出的教授。

他的讲义和课程,使得物理学对许多学生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和亲近感。

他也积极参与科普,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很多的科普演讲和书籍。

杨振宁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荣誉。

他是克拉福德奖以及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院士。

他还被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华人科学家。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他的思想也经常受到引用。

他一直坚持认为,科学是跨越国界的,物理学无国界。

他希望物理学家们能够为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总之,杨振宁作为一位真正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教学和科普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成就和追求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清晰、坚定、执着的科学家形象,同时也看到他对国家和世界的贡献和社会的影响。

杨振宁带给我们的是科学的进步与思想的启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世界级学者的影响力。

量子化·对称·相位因子-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

量子化·对称·相位因子-20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

如果我们总结一下狄拉克和海森伯不同的地方,那么第一样我们就了解到狄拉克的研究方法跟海森伯的方法是很不一样的。狄拉克的研究方法可以说是循着独特的、新的逻辑无畏地前进,这是他的风格。狄拉克的文章跟海尔森的文章看了以后,有相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他们都可以出其不意,有极强的独创力,向一个从前人没有想象的方向走,这是他们共同的地方。他们不同的地方是狄拉克的文章非常清楚,非常直接,你看了他的文章觉得里头没有渣子,相反的,海森伯的文章是朦胧、绕弯、不清楚而且有渣子。你看了狄拉克的文章,你觉得这个领域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做了,因为凡是正确的话狄拉克都讲过了。海森伯的文章完全不一样,海森伯的每一篇文章里头有非常深入的见解,有错误的想法,所以海森伯的文章出来必须要仔细看。你如果能够把海森伯的文章看(懂)了,知道他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你就可以把他不对的那个改正了,得出来很重要的贡献,所以他们的文章给你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好了,当然你就会问了,那为什么两个这么聪明的大物理学家,他们的风格会这么不一样呢?我想第一部分当然没有问题,是他们的个性不一样,海森伯的个性比较不接近数学,狄拉克的个性比较接近数学,比较接近数学的价值观,可是这个还不是唯一的道理。另外一个道理是与物理自己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物理学现在是很大的一个学问,那么其中大概,我觉得可以分成三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实验的领域,我们管它叫一。第二个领域叫做唯象理论,我们叫它做二。第三个领域叫理论架构,我们叫它做三。而理论架构是跟数学比较接近的,我们可以叫它做四。如果你用这样子的一个宏观的一个分野来看的话,那么就觉得原来这个历史的发展是与这个分野有很密切的关系。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经典力学发展的经过。
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记录下来,要写这篇历史,需要有像爱迪普斯或像克伦威尔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遥远,实在很难想象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所以这二十几年的经历确实是被奥本海默所描述的很恰当的,那么在那样困难的是时候,一个年轻的24岁的海森伯出现了,他写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向一个方向迈了一步,这个方向现在叫做量子力学。而这个方向后来发扬光大,就变成了二十世纪以后的几乎全体物理学里头最最重要的几个原则之一。年轻的海森伯怎么忽然能够走到这一步,是从前没走过的呢?他在晚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篇文章上讲这个经历。海森伯喜欢爬山,所以很自然的就把爬山拿来做一个例子。他说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你往往到处是雾,没有地图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知道你的目的地,但是仍堕入雾中,不知道要向什么方向走。然后,忽然你模糊的只在数秒中的功夫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说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头。整个情形从此而发生了突变,因为虽然你仍然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头,但是在那一瞬间,你说我现在知道我在什么地方,我必须爬近那块大石,然后就可能知道该如何前进了。他这几句话确实是描述了他这第一篇文章里头所讲的事情,他这个文章写出来以后他要去度假,他就把它留给他的导师,他的导师叫做波尔。波尔比他年长了十几岁,波而有数学的修养是海森伯所没有的,波而看了他这个文章以后,知道海森伯里面所讲的数学是一个从前物理学家没有用的数学,叫做矩阵。海森伯因为数学修养不够,所以不知道他所做的东西是矩阵,结果波而就跟另外一个比较年轻的物理学家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海森伯回来以后他们三个又合写了一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今天物理里头叫做one man paper ,two man paper,three man paper,这三篇文章的开始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的地方。量子力学是物理学史上的大革命,我想也是人类的历史上一个大革命,不讲他对于纯粹物理学的贡献,单讲大家可以了解到的对于日常生活的贡献,核能发电、核武器、激光、半导体元件以及今天的计算机通讯工程,假如没有量子力学,所有这些工程都不可能发生。海森伯24岁的时候写了这个文章,到了26岁他就变成莱比锡理论物理学系的主任,他爱打乒乓球,打得很好,所以独霸那一系,而他是很好胜的。一个到一个从美国来的博士后,这个博士后来了以后海森伯只得屈居亚军,这

量子力学相位因子

量子力学相位因子
图1 环路相位因子描述
( x 为空间任一点 ,可在 abcd 之内或外 ; r 处可以有磁通穿过)
1)
一的标准模型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 弱电理论将会大 大地深化 , 突破现有的框架 . 磁单极也是类似的道 理. 需要注意 ,上述的电磁描述 ,本来是经典电磁场 的描述 . 现在如果引入不可积的相位因子描述 ,自然 就引入了电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 即引入了电磁 规范场 ; 这种描述一开始就从电子的量子力学波函 数开始 ,从这个角度看 ,电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从 根本上说是量子理论 , 只有量子理论才能完整而惟 一地确定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 . iγ 电子波函数 Ψ ( x ) = Ψ0 ( x ) e ,我们上面讲过 , 时空某点的相位没有物理意义 ,不是可观察量 ,一般 来说 ,我们感兴趣的是相位差 , 严格地说 , 相位差有 π 2n i 的不定因子也不是可观察量 , 只有相位因子才 是可观察量 . 暂撇开严格的说法 , 仍然视相位差 ( 除 π 的不定因子) 为可观察的物理量 . 通常一道 去2n 波列在空间传播 , 在空间有限距离两点的相位差可 π 因子 , 以下同 以是有确定值的可观察量 ( 除去 2 n 此) ,它导致通常的干涉绕射等现象 . 如果有限距离 两点间的相位差有一定值是可观察量 , 则这时的相 位差只依赖于两端点 . 但狄拉克指出还存在一种可 能性 ,即这一有限距离的相位差仍然是不定的 ,没有 确定值 . 它的值依赖于连接两点的 “路径” ,这时只有 相邻两点的相位差才有确定值. 这种相位因子称为 “不可积的” . 狄拉克论证引入不可积相位因子不会 导致量子力学任何含糊或需要的修正. 量子力学并
3 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
2001 - 05 - 14 收到初稿 ,2001 - 06 - 29 修回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事迹
杨振宁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籍科学家。

他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杨振宁出生在浙江省湖州市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教师。

自小聪明好学的杨振宁,很快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

在读完小学后,他便考入了苏州中学,开始了在物理学上智慧之路。

1950年,杨振宁前往美国留学,开始了他的科研之旅。

尽管面临着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但他依然继续坚持。

他的专注精神和勤奋工作,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和赞誉。

196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巨正比不守恒”的理论,这项重大成果奠定了二十世纪物理学基础。

此后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籍科学家。

杨振宁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他关注教育,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传播科学知识。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科学,在今后的发展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振宁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更是让人敬佩。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创造出了伟大的成果,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

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工作,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杨振宁100岁了!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基础物理学的奠基人?

杨振宁100岁了!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基础物理学的奠基人?

杨振宁100岁了!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基础物理学的奠基人?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2021年9月22日,是杨振宁先生99岁生日。

按民间“过九不过十”的旧俗,这就是百岁寿辰。

关于杨振宁,一直在被非议。

其中有一种声音经久不息,那就是杨振宁被过誉了。

“有的人说他比霍金厉害,如果他真那么牛,为什么我不知道他?”那么杨振宁到底有没有过誉?看看下面这张照片吧:这是当今国际物理会议后的集体合影,与会者都是当今著名物理学家们,比如“夸克之父”盖尔曼。

但被大家一致推举站中间C位的人是谁?正是杨振宁。

可见杨振宁在当今物理界的地位。

通俗地来说,杨振宁之于物理的伟大成就,等同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

杨振宁是因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理论一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这项成就在物理学界是一个奠基性的发现,通俗地说,就是发现了整个世界物理规律的一项基本特性。

然而,这还不是他的最高成就,他还有更多开创性的研究。

比如,相变理论的研究他早了其他同仁十余年之久,在后来引发了爱因斯坦的高度关注。

他的杨- Baxter方程,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杨- Mills规范场论等诸多理论,在后来的物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成了现代物理科学的基础理论。

其中,杨-米尔斯理论是杨振宁最大的贡献,这是现代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

而要了解杨振宁在物理领域取的伟大成就,就先要搞清楚另一个问题:物理学家到底在研究什么?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有跟物体运动相关的,有跟声音、光、热相关的,有跟闪电、磁铁相关的,也有跟放射性相关的等等。

物理学家们就是去研究各种现象背后的各种规律,然后得到了大一堆关于力学、声学、光学、热学方面的定律。

但是物理学家们并不满意,因为各种定律太多了!想想看,如果每一种现象都要用一种定律来描述,那就相当于你去买衣服要用一把尺,去买鞋要换一把尺,去买房子的时候又要换另一把尺,你得准备多少尺阿。

所以物理学家就有一个理想:用更少的定律来描述更多的现象。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杨振宁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杨振宁

物理学家的生平与贡献杨振宁杨振宁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生平和贡献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杨振宁的生平经历和他在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中国吉林省的沈阳市。

他非常早就展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天赋,在上小学之前就能够阅读各种科学类书籍,并且对于物理学特别感兴趣。

他的父母对他的天赋非常赞赏,并且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杨振宁在194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物理学之旅。

在清华大学期间,他深入学习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展示出了在这一领域的才华。

毕业之后,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4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

期间,他选择了研究元素粒子的行为,并且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计算工作。

杨振宁的突破性工作发生在1957年,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守恒定律破缺”的理论。

他们认为,弱力与空间反演对称性不守恒,这一理论被后来证实,对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研究成果也为后来的核子强力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杨振宁的贡献还不仅限于理论的研究,他还广泛参与了物理学教育的推广工作。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他回到中国并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

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研究和教学的职务,并且为培养一批才华出众的物理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工作使中国的物理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对于培养后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杨振宁还积极参与了国际学术交流。

他多次到访美国和其他国家,并与一些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进行了深入合作。

他的潜心探索和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使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学者和导师。

杨振宁的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1983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理论研究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并且在教育领域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总结起来,杨振宁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他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振宁的选择主攻方向的故事

杨振宁的选择主攻方向的故事

杨振宁的选择主攻⽅向的故事2019-10-07⼈⽣有限,学海⽆涯,得法者事半功倍,古今中外凡成⼤事业者莫不如此。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的选择主攻⽅向的故事,对我们各条战线的青年都会有启发。

泰勒教授的引导那是1945年,我国的实验物理⼯作还⾮常落后。

为改变这个状况,杨振宁靠奖学⾦踏上了美国的⼟地。

他⽆暇去光顾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即找到阿贡实验室,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费密介绍,在安德逊处开始做实验物理⽅⾯的⼯作。

但是,他不久就发现⾃⼰的才能并不在实验物理⽅⾯。

因为,在祖国,由于当时的条件差,他常常缺乏亲⾃动⼿做实验的机会;⽽在美国,情况就两样了,学物理的不但能够经常做实验,做得好的⼈也很多。

⽐如,那⾥的实验室有⼀项经常性的⼯作,就是在加速管上抹肥皂⽔,寻找漏⽓的地⽅。

找到以后再封好,以保持加速管的真空度。

杨振宁就不善于找,只能乱碰,很难碰上。

相反,⼀位美国同学特别能⼲,不出两分钟就能找到。

还有,有时候电⼦设备不“灵”了,有个同学只要踢两脚就排除了某些故障,杨振宁可没那本事。

他感到同学们有⼀种很强的做实验⼯作的能⼒,但问他们,他们却讲不清。

然⽽,在学理论⽅⾯,杨振宁感到⾃⼰也有⼀种难以讲清的超⼈能⼒,别⼈很难学会,还要他去帮助他们。

他到校两年半后,就写了两篇理论⽂章,泰勒教授看了,给予很⾼的评价。

并亲⾃找到杨振宁,要求他放下实验物理⼯作去搞理论。

那两篇⽂章就作为学位论⽂。

此时,满怀振兴祖国实验物理科学的杨振宁感到⾮常失望。

他想啊,想啊,苦思了两天终于想通了,决⼼改变⾃⼰的主攻⽅向,专攻理论物理,请泰勒做他的导师。

过了两个⽉,他取得了物理学博⼠学位。

⽽在这之前,他搞了⼆⼗个⽉的实验物理⼯作却长进不⼤。

从此,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开始⼤显⾝⼿,积极酝酿学术研究上的新突破。

1949年,年仅⼆⼗七岁的他和导师⼀起提出了基本粒⼦的结构模型;1954年,他⼜和另⼀位物理学家提出了规范场的理论;1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在弱相互作⽤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打破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宇称守恒定律。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杨振宁(Chen-Ning Yang),是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以其在理论物理领域的突出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的工作不仅在理论物理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他在物理学上的主要贡献:### 1. 杨-米尔斯理论杨振宁与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Robert Mills)合作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这是量子场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理论对于理解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力场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量子色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解释强子物理学中的许多现象都提供了理论框架。

### 2. 对弱相互作用的理解在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了对弱相互作用的V-A理论,这一理论描述了质子、中子和其他基本粒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

这项工作为弱相互作用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理论为实验验证提供了基础,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 3. 量子统计理论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杨振宁与陈省身合作,提出了杨-陈定理,它是量子统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论对于描述物质中粒子的统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凝聚态物理学和低温物理学提供了基础。

杨-陈定理为研究凝聚态系统的量子行为提供了重要工具,并在超流体和超导体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4. 诺贝尔奖荣誉杨振宁因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包括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奖项是对他在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以及对现代物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的认可。

这也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出生的科学家。

### 结论综上所述,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而深远的。

他的工作不仅对理论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实验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的进步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的成就激励着后人继续探索物理学的未知领域,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做出更深入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才我跟大家介绍一下对称到物理学在头半个世纪的发展,以下我跟大家介绍另外第三个主题旋律,是相位因子。相位因子phase factor的观念最开始当然不是二十世纪的,是任何有波动观念的理论都有相位的观念,不过从前对于这个相位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Dirac(狄拉克)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在1972年他讲了这么一句话,在那个以前所有的人都认为量子力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译的noncnmmutaive algebra。可是在1972年,在Dirac(狄拉克)已经七十几岁的时候他说了“如果有人问我量子力学的主要特点,今天我会说,不是noncnmmutaive algebra,而是相位(Phase)”。然后他底下就讲了这个相位在量子力学里头的重要性,总括讲起来他的意思就是说,在一个波动的里头要有相位的观念。比如说是你可以把波峰做90度,波底做270度,然后再到一个波峰是360度加90度,这样子的一个相位的改变,这个有任何一个波动的运动,这是很显然、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可是,在一个粒子、一个电子在走的时候,或者是一个质子在走的时候就不显然要有相位的观念,可是通过了量子力学,我们知道波动的理论跟粒子的理论其实是一回事情,所以整个物理学里头相位的观念就变的非常的重要了。可是狄拉克刚才所讲的相位的官田在量子力学里头的重要性还不够描述今天我们对于相位因子的重要性的了解,这个发展是在1918年由Hermann Weyl(赫尔曼·外耳)所引进的。那个时候Hermann Weyl受到了爱因斯坦的影响,爱因斯坦在那个以前两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震惊了整个的物理学界。然后爱因斯坦就说,这个广义相对论对于引力场有一些了解,广义相对论以前有Maxwell方程式对于电磁学有一些了解,应该把这两个合在一起变成统一场论unified field theoryti。所以这是爱因斯坦所提出来的一个方向,而这个方向在以后几十年是爱因斯坦一直想要促成的一个研究方向。那么爱因斯坦不在了以后,今天还继续是理论物理学的中心问题之一。Weyl(外耳)比爱因斯坦大概年轻六岁,他受了爱因斯坦这个想法的影响,他于是就想出来一个方法,要想把电磁学跟引力场连在一起,那么他研究出来的理论现在叫做规范理论。规范的意思是大小,gauge是量的意思,规范理论英文是gauge theory,为什么叫gauge theory呢?因为当初Weyl(外耳)是在想量一个东西,那么把这个I加入以后呢,量这个东西就变成了相位。所以通过了Fock(福克)跟London(伦敦)以及后来Weyl(外耳)回来再写一篇文章以后,这个规范理论其实应该叫做相位理论,而这个相位理论的基本中心思想就是底下的一句话,说是相位因子的随意性就给了电磁方程,电磁方程Maxwell方程是1865年Maxwell所写下来的,这当然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的贡献。可是Maxwell里头有一个内涵的对称性,这个对称性一直到刚才我进的1918年、1927年、1929年,Weyl、Fock、London他们几个人的工作才使得大家了解,这个了解用一句话来讲就是相位因子的随意性,什么叫随意性呢?就是说相位因子可以改,你改了以后不影响电磁方程,这个观念是规范性理论的中心思想。
我不必跟大家解释这是样一个谜,就发展说是当时的想法不太对,根据原来的想法,有一些基本粒子里头的现象不能了解,那么后来发现这个原因了,宇宙虽然非常对称,可是略微有一点点不对称的地方。那么这个略微有一点点不对称的地方就叫做宇称不守恒,那么这个实验方面是由吴健雄跟她所领导的一组实验工作者在1957年初所发现的。她曾经说她绝对不相信宇称不守恒,所以说她可以跟人打随便多少钱的赌,说吴健雄的实验一定证明宇称是守恒的。人跟我打赌,否则今天我没有够多的钱可输,现在这样我丢了些脸,可是我还有够多的声誉可丢”。也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在1957年、1958年到1959年这两年之间,对称在物理学里头的重要性达到了极高峰,而且知道对称不是那么简单,是既有对称常常又有小的不对称。
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主旋律
主讲:杨振宁
时间:2005-2-22
杨振宁:
各位贵宾,各位同学,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人么多同学谈一谈,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的一些发展,从任何一个眼光来讲,二十世纪都是一个非常有大进步的一个时期。自人类远祖发现火以来,在二十世纪人类第一次发现了第二种能源,比火要强的核能,另外人类学会了控制电子的行动,从而创造出半导体,引导出来计算机,引导出来通讯工程,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人类发现了研究极小结构的方法,从而发现了双螺旋的结构,引导出来生物工程技术。人类首次能够离开了地球的引力场,登上了月球。这种种世纪里面的大事,都与物理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可是刚才几分钟我所讲的都是比较跟实际生活有关系的一些发展。而物理学上的也有长足的发展,这些长足的发展是的我们对于时间、空间、运动、能量、力量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如果你想一下子的话,刚才我所讲的跟应用比较有关系的一些发展,它们其实都是基于这些原始的、基本的观念上的革命才能造成的。最简单的比如说是计算机,如果没有半导体的发展,不可能有今天的计算机工业;如果没有量子力学的发展,不可能有半导体的产生。而量子力学的发现,当然就使得我们对于时间、空间、运动、能量、力量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如果我们说二十世纪的整个的发展是奠基在基本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上,这个不是言之过火的一句话。
我今天预备跟大家提的就是好像是交响乐里头的主题旋律themetic melody。那么如下我们想一下二十世纪的物理学里头有些什么themetic melody呢?那是量子化、对称跟相位因子,这三个观念的改变、演进、纠缠在一起,造成了二十世纪理论物理的主体发展。
第一项是量子化,量子化是在1900年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由一个叫做Marx planck的德国人所写的一篇文章中引导出来的。这个你们也许看不清楚,这是我从他的那篇文章的第一页上面复印出来的。你如果看这篇文章后来的这一页的话,到这个地方,底下有一个你们也许看不清楚,是“B=6.885×10的负二十七次方”尔格秒。这是第一次人类引进了这么一个常数,这个常数今天叫做Planck’s Constant(普朗克常数),而你如果看今天非常准确的这个常数的值跟一百多年以前普朗克所决定的这个值只差4%。普朗克当时是非常大胆地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他说这个光的吸收跟发射不是一个连续的,在那个以前大家认为光法出来或者吸收进来是一个连续的步骤,他说不是,是一阵子一阵子的,每一阵子叫做一个量子。他这个文章发表了以后他越想越觉得恐怕不对,所以他变得非常的胆怯,如果你去看他以后几年的文章的话,你就发现他一步一步在向后撤退。为什么他要撤退呢?因为他想要把他非常大胆的地写出来这片文章跟传统的物理学放在一起,他觉得不能够互相相容。可是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文章,他不但没有撤退,他向前更进了一步,他的这个大胆当时是非常惊人的,这一点也是爱因斯坦一生的工作一个特点。他最会抓住非常微妙的,可是当时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向前大大地迈一步。他们的工作又过了几年,由当时另外一个的叫尼尔斯·玻尔的年轻人在1913年又迈了一步,把普朗克的观念和常数引到原子构造这一方向。我想大家念过高中物理的话,可能都听说过或者了解到一些玻尔当时的想法,玻尔的这个工作出来了以后,因为它跟实验有很多吻合的地方,所以震惊了整个物学界。他当初是讲氢原子,可是把它运用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比如说是氦原子,有两个电子的,就立刻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这个困难的问题最初以为是一个数学的问题,可是研究了很多年以后发现不只是数学的问题,虽然数学的问题并没有严密的解,可是可以近似地解,这个近似的解跟实验的结果差得很远。在那个以后有十几年的功夫,是物理学初在一个非常紊乱的状态,在那个时候的工作者是有非常稀奇的心理状态,有时候猜,猜出来一个结果跟实验吻合,于是大喜若狂,可是过两天想一想觉得完全不对,又是非常沮丧。所以在前些年,一位有名的科学史专家叫做爱德温·派尔斯,他写了一本书讨论那个时候的发展。那么他引用了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边所讲的,说是“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那是有希望的春日,那是无前途的冬夜,这个确实是描述了那个以后十几年物理学家的心态。又譬如玻尔给卢瑟福,卢瑟福当时是世界最重要的实验物理学家,玻尔可以说是他的博士后。玻尔在1918年给卢瑟福的一封信说,现在我对此理论之前途十分乐观。为什么他讲这话?就是因为在那个以前大家吵得一塌糊涂, 不知道是不是整个这个方向是错误的。又譬如Pauli(泡利),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他在1925年5月给了克罗尼西一封信,这信上面说“物理又进入死胡同,对我来说物理太困难了”。可是过了五个月以后又给克罗尼西写了一封信,他说Heisenberj(海森伯)的力学使得我复苏。
在五十年代,大家也许知道R·Oppenheimer(罗伯特·奥本海默)是战时在美国主持原子弹工作的理论物理学家,战后从1949年开始他变成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的主任。我在那个地方工作了17年,我跟他非常熟,他说他就是描述那个时代,也可以说是1925年以前的二十年,他说“那是这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胆的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那是一个争执通讯与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的辩论和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的、数学性的挡驾方法。对于那些参加者,那是这个创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大家注意这句话“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完全记录下来,要写这段历史需要有像写Oedipus(奥迪帕斯),或写Cromwell(克伦威尔)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遥远,实在很难想象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
方才我跟大家介绍的是关于量子化的开始的二十世纪的发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对称。对称这个观念在人类的历史上是非常古远的,而且在每一个不同的文明里头,在古代都有它的发展历史。对称引用到科学是比较晚的,可是大量引用到物理学是二十世纪才有的一个现象。对称用数学的语言跟不变性有密切的关系,比如你说一个东西是左右对称的,这句话可以这样子解释,就是一张相片拿来,你把它反过来跟原来一样。把它反过来这件事情有不变性,这个就是一个准确的史学语言来描述对称,所以对称跟不变性在数学的语言里头基本上是一回事。对称深入地引入到二十世纪的物理学也是从爱因斯坦开始,爱因斯坦在1905年另外一篇了不起的文章是狭义相对论的文章。他这个狭义相对论的文章里边从后来看,有一个不变性,所以有一个对称,可是爱因斯坦自己并没有了解到这一点。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文章里头既没有Symmetry对称这个观念,也没有不变性这个观念。这个观念的引入是两年以后一个大数学家Minkowski(闵可夫斯基)把它引进去的,Minkowski(闵可夫斯基)指出来爱因斯坦1905年的文章里头有非常重要的不变性,而且这个不变性是把时间跟空间连接在一起的。这个想法爱因斯坦起先抗拒,他曾经讲过,他说Minkowski(闵可夫斯基)的这个用数学的观念来讲狭义相对论是Superfluous learnedness,我可以翻译成是没有用处的艰奥。可是很快的爱因斯坦大概再想了一下以后,了解到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不但这样,他在以后就发现这个想法不但是对的,而且要更深入地去研究。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句话看出来,他在1950年,他71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上面讨论了他一生的科学研究的历史,他说“在1908年我意识到狭义相对论也就是Lorentz(洛仑兹)变换下的不变性的要求太狭窄了”。这个可以说是广义相对论的开始,就是这句话你看了以后就知道到1908年他已经了解到,他本来抗拒Minkowski(闵可夫斯基)把不变性、把对成引到狭义相对论里头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而且不但觉得Minkewski(闵可夫斯基)的想法是对的,很显然你看了这句话就知道他在1908年开始要把这个扩充,他扩充到什么呢?他希望到一个不变性可以在一个非常广大的空间里头,那么这个研究了七年到八年,在1915年或者1916年前后写出来了广义相对论。所以你可以说,到了1925年、1926年物理学里头对于对称的了解已经大大深入了一步,可是这个深入的一步远远的不够,其中一个很主要的道理是因为对称和不变性要引到理论物理学里头,需要更多的数学的工具,这个数学的工具物理学家当时是没有的,这个数学的工具最重要的一个叫做群论(Group Theory)。群论基本上是在十九世纪由一些数学家所发展出来的,物理学家对于群论一直到一九一几年、一九二几年为止,是不太了解的,很少有人学过群论。可是到了1925年,海森伯、狄拉克、泡利、玻尔,他们几个人引进了量子力学以后,物理学家渐渐地了解了Group Theory群论在量子力学里头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那个时候推动Group理论到物理学里头最重要的两位,一位是一个大数学家Hermann Weyl(赫尔曼·外耳),一位是一个大物理学家叫做Wigner(韦格纳),从1925年到了1970年,这个对称就渐渐变成了一个主题旋律,这个里头包含了对于群论的了解,对于对称跟不变性的了解。那么还有一件事情是在1956年到1958年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宇称不守恒现象的发现是因为在那个以前大家觉得对称既然这么重要,所以宇宙之间一定是极度对称的。那么这个想法当然在后来有些改变,可是对于对称的重要性没有问题,还是大家都继续在接受着。可是在1954到1956年之间,发生了一个谜,这个谜叫做(??-r)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