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4 群体基因组DNA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红鲫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红鲫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红鲫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鱼类,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鱼类。
由于其生殖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广泛被采用。
其繁殖、生长和免疫等生物学特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分子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遗传变异等问题,因此,对红鲫鱼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可以为其繁殖、生长和免疫等方面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一、红鲫鱼的生物学特征红鲫鱼是一种适应力强、生活层次广泛的鱼类,它能够适应淡水和一定程度的盐水环境,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江河湖泊中。
红鲫鱼的体型较为饱满,肉质鲜美,是人们常见的食品鱼类。
此外,红鲫鱼的生长速度较快,繁殖力强,寿命长达10年以上。
但随着鱼类资源的不断减少,养殖红鲫鱼的需求逐渐增长。
为了更好地促进红鲫鱼的养殖,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其基因水平上的变化与适应性。
二、红鲫鱼的分子遗传学研究1. 基因组学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组学越来越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红鲫鱼的基因组规模约为800Mb,基因数目约为2.5万个,基因组测序已完成。
基因组学分析可为研究红鲫鱼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基因功能、基因调控和基因组演化等提供重要数据。
2. 重要基因的研究鱼类繁殖和生长发育的调控,常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分子遗传学为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例如,IGF-I 正是一个具有生长调控功能的基因,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而CYP19,是由卵巢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参与孕激素合成和卵巢发育过程等。
这些重要基因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红鲫鱼生长繁殖的机制,为其养殖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3. 分子标记的利用分子标记是指分子遗传学中用于基因型鉴定和遗传连锁分析的特定DNA序列。
它们可用于进化、种群基因流、群体遗传变异和基因型研究等方面。
红鲫鱼的分子标记研究,可为红鲫鱼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基因型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等提供数据依据。
4. 转录组学分析转录组学是指研究特定组织或生物转录本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
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应用
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当今全球环保事业中的重要课题。
而遗传多样性研究则是了解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的应用。
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和研究方法遗传多样性是指同一物种或同一群体中存在的遗传差异,主要包括基因型、等位基因、遗传变异的频率等。
这种差异通常来源于自然选择、随机漂变和人类的人工选择等因素,同时也是进化和适应性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广泛存在于各种生命形式中,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则是通过对物种基因组的分析来了解各个基因型的分布、变异情况以及群体遗传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主要采用DNA标记、基因组测序、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学等方法。
其中,DNA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微卫星DNA(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评估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而基因组测序则可以高分辨率地测定物种基因组中各个基因相关序列的变异情况。
群体遗传学则是通过对遗传多样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来推断群体的遗传结构、遗传漂变速率、群体扩张和分裂等历史事件。
在分子系统学中,通过对物种遗传多样性、形态特征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物种演化和分类学关系的基础数据。
遗传多样性的应用遗传多样性不仅是生物演化和进化的基础,也是对生命的理解和保护的重要基础。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评估生物种群的濒危程度,为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基于遗传多样性数据,可以评估保护区的布局和优先级,引导保护措施的实施。
例如,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通过采集、保存和利用有代表性的种质资源,来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遗传多样性研究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关注生物体的基因和基因组的多样性。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变异、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
鉴于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因此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体的进化历史、种群演化以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在过去几十年中,遗传多样性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们对基因和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改进,以应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和挑战。
下面,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或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泛的前景。
1.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通量DNA测序技术。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能够测序出许多物种的基因组,并掌握了许多新的基因阶段和基因功能的特征。
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生物体组织的测序,基因组学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和准确的方法。
通过测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2. 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通过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可以对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
分子标记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微卫星标记等等。
这些标记通常是DNA中高变异的区域,因此在分析遗传多样性时会非常有用。
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提升,也创造了更好的分子方法和新的领域的发掘,如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分子谱系学等。
3. 单细胞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可以对个体细胞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因此能够揭示一些不同个体的基因组差异。
另外,该技术还可以在同一组织中的不同细胞之间揭示差异。
这项技术对于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和发现新的基因型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单细胞测序技术还对肿瘤学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能量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分子中的原子和分子的分布来获取分子的结构信息。
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肽和代谢物方面的研究,如基因表达定量、蛋白质定量等。
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人类遗传多样性是指人类种群在遗传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包括基因型、表型、血型等方面。
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进化历程和群体演化过程,有助于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 遗传标记技术遗传标记技术是研究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标记是指一段DNA序列中存在的多态性,一般包括单核苷酸多型性(SNP)、微卫星序列(STR)、单态性核苷酸长度多态性(SSLP)等。
这些遗传标记在人类种群中的分布具有千差万别的异质性,可以帮助研究人类群体的亲缘关系、迁移史和基因流动性等。
2. 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成千上万个遗传标记,大大提高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效率。
它是一种基于光学信号检测的技术,利用DNA直接或间接标记的方法附着在芯片表面的特定位置。
基因芯片技术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的遗传多样性、检测遗传疾病等。
3. 后代群体技术后代群体技术是依据亲子关系推断出个体间的遗传联系的一种方法,包括亲子鉴定、兄弟姐妹检测等。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确定个体遗传标记的来源和传递路径,帮助研究人类种群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演化历史。
4. 组织特异性表达和蛋白质组学组织特异性表达和蛋白质组学是通过分析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来研究遗传多样性的一种方法,从而可以了解基因表达的差异和功能变化。
蛋白质组学则是在基因的基础上,分析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人类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5. 整个基因组测序技术整个基因组测序技术是一种全面了解个体基因组的方法,可以全面掌握所有基因型和表型多态性。
它是目前基因检测技术中最高级别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疾病的筛查、药物治疗方案等方面。
总之,人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于深入探索人类进化历程和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介绍的方法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应用广泛,也可以推动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
动物dna鉴定
动物DNA 鉴定是一种通过分析动物DNA 来确定动物身份、亲缘关系或遗传特征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DNA 鉴定方法:
1.基因分型:通过对特定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进行分析,以确定个
体的基因型。
这种方法常用于动物的亲子鉴定、品种鉴定和遗传
疾病的检测。
2.DNA 指纹图谱:通过对特定DNA 片段的长度和序列进行分析,
以产生独特的DNA 图谱。
这种方法常用于动物的个体识别、品
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3.微卫星标记:微卫星是一种短的DNA 序列,在基因组中分布广
泛且具有高度多态性。
通过对微卫星标记的分析,可以进行亲子
鉴定、品种鉴定和遗传连锁分析。
4.线粒体DNA 分析:线粒体DNA 是独立于核基因组的DNA 分
子,具有较高的进化速率和母系遗传特征。
通过对线粒体DNA 的分析,可以进行物种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和母系遗传的研究。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采集动物的血液、毛发、唾液或其他组织样本,并使用适当的DNA 提取和分析技术进行处理。
动物DNA 鉴定在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宠物身份确认、动物遗传育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一、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基因组学技术鱼类遗传育种旨在通过研究鱼类遗传变异的规律以及优良性状的遗传机理,实现对鱼类种质资源的优化利用。
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选择两个方面。
1、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测序是基因组学技术的核心,其作用是获取鱼类基因组的完整序列和变异信息。
通过测序,可以深入了解鱼类遗传变异的规律、鱼类生物学特征等信息,为鱼类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2、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指通过分析鱼类基因组数据,在基因水平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其遗传机理和调控机制,并将其运用到鱼类育种中。
基因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鱼类优良性状的遗传水平,加快鱼类品种改良的进程。
二、鱼类资源保护中的基因组学技术鱼类资源保护是保护和管理鱼类资源,维护渔业产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鱼类物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两个方面。
1、鱼类物种鉴定鱼类物种鉴定是指通过分析鱼类基因组数据,鉴定不同鱼类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从而实现鱼类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
基于基因组学技术的鱼类物种鉴定可以有效地防止非法捕捞、保护珍稀物种等。
2、遗传多样性研究鱼类遗传多样性是指不同鱼类个体在基因水平上的多样性表现。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不同鱼类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特征,并为鱼类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基因组学技术的高通量测序和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鱼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三、基因组学技术应用的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基因组学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因组选择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等技术将会更加高效、具有预测性和可操作性。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稀有鮈鲫封闭群建群过程的遗传监测
关 键词 : 有约鲫 ; 闭群 ; 稀 封 微卫 星 ; 遗传 多样 性
中图分 类号: 3 8 Q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 03 0 (0 20 —1 70 10 -2 72 1 )20 9 .8
封 闭群是 指 以非 近亲 交配 方式 进行 繁殖 生产 的
一
筛选 与 培 育 的种源 ,甚 至 可用 于野 生 种群 的恢 复 与
第3卷 第2 6 期
2 年 3月 01 2
水 生 生 物 学 报
ACT A HYDR OBI OGI I C OL CA S NI A
Vo1 .36,N O. 2
M a . Βιβλιοθήκη 20 12 r, DOI 0 3 2 / PJ 1 3 .O1 . 0 9 :1 . 7 4 S . 0 5 2 2 0 1 7
对鱼类 实 验 动物更 是 没有统 一 的方法 和标 准 。近些
究 与检 测 中l 3 , 。
稀 有 ̄ ( o icp i G boy r s ) 我 国特有 的一 种 是
年来 ,微 卫 星标 记 被广泛 地 用 于常 见 实验 动物 和模 型动 物 的遗 传质 量 监测 ,并 有 可能 逐渐 取代 生 化标
记成 为最 常用 的实 验 动物遗 传质 量检 测 手段 。许 多 研 究者 通过 筛选 特异性 、多态性 和灵敏 性 高的位 点, 在 品系纯 度检 测 、品 系鉴定 等方 面取 得 了 良好 的结
鲤 科鱼 类 ,经过 近 2 0年 的实 验 动物化 研究 与应 用 , 已逐 渐 成 为我 国重要 的鱼 类 实验 动 物 ,在 环 境科 ] 学 、遗传 学 等领 域 具有 极 高 的应用 价 值 。 同时,稀 有鲍鲫也 是 《 国濒危动 物红 皮书 :鱼类 》 录 的濒 中 收
种内遗传变异与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种内遗传变异与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物,不仅仅存在着物种的差异,同一物种内部也存在有着遗传上的差异,这些差异被称为种内遗传变异。
在研究种内遗传变异的同时,科学家也开始对各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探究。
这两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我们揭示生物界内更加精细的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
种内遗传变异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同一物种内部存在的巨大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同一物种群体内不同个体在遗传上的异同,包括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可以影响到生物的外貌和行为,也能够对生物的适应性产生影响。
例如,同一群体内有一些个体可能具备更强的免疫系统或更适应当地气候的基因型,从而在自然选择中更具优势,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这种遗传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持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对于研究种内遗传变异以及物种分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种内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表型调查、遗传标记和谱系分析等方法进行。
其中基因组测序技术是最为先进的一种,它能够全面地揭示个体遗传信息,为研究种内遗传变异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在由此得到的遗传数据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例如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生境分布的影响等等。
与种内遗传变异相比,种间亲缘关系则更关注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差异。
在物种分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例如生境、基因漂移、突变等),不同物种的遗传结构会发生差异。
因此,通过对不同物种遗传差异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现代的种间亲缘关系研究方法主要包括DNA序列分析、谱系分析和形态学比较等技术。
这些技术旨在通过分析形态、分子或遗传学数据,推断不同物种之间近缘程度和进化关系。
在种间亲缘关系研究中,最有名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DNA序列分析。
该方法能够通过对物种DNA中的几个重要区域(例如16S rRNA、COI等)进行测序,然后通过比对序列的相似性来推断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比如,如果两个物种在这些核苷酸序列上高度相似,则表示它们的遗传结构也会相似,进而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
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微卫星序列的高度可变性,通过PCR扩增等方法,建立微卫星多态性分析体系,并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比对,对物种、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多样性、进化历史等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将介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的前景。
一、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微卫星是一种由重复的2-6个碱基序列组成的短片段DNA,长度在10-50个碱基对之间。
由于微卫星序列的高度可变性,其在全基因组中具有广泛的存在性,且不受编码区限制。
微卫星重复次数的改变可以观察到PCR扩增产物电泳分析图谱上的不同等位基因,进而对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多样性、进化历史等问题进行研究。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被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遗传分析和种群学研究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读长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使得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得以应用于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中。
近年来,随着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新的拓展。
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1)PCR扩增和电泳检测;2)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3)比对和分析。
1)PCR扩增和电泳检测PCR扩增是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技术的核心步骤。
PCR扩增过程中,需要设计合适的引物和PCR反应条件。
PCR产物通过电泳分析,可以将不同等位基因分离出来,从而对个体间遗传关系进行研究。
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的方法对于单个微卫星标记的分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2)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全基因组微卫星扫描技术开始逐渐被应用。
该技术通过对全基因组内微卫星序列的筛选和扩增,得到大量微卫星标记,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型,以便快速得到个体间的遗传关系、多样性和进化历史等信息。
基于群体遗传学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估方法
基于群体遗传学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评估方法群体遗传学是遗传学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关注的是种群(或种系)中基因的分布和演化,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动物育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种群遗传多样性(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是指在一个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数量及其频率的差异,是评价物种适应性、生存能力和演化潜力等指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了评估种群遗传多样性,通常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是分子水平,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和遗传结构来揭示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二是群体水平,对种群中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来推断其遗传演化历史、选择压力和适应能力等。
由于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和各自演化历史的不同,对于不同物种或种群,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统计学的迅速发展,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出现了不少新的方法与工具,其中以基于群体遗传学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方法较为流行。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方法。
1. 基因多样性指数(Gene Diversity Index)基因多样性指数是到目前为止广泛运用的一种简单、直观的群体遗传学指标,用于评估一个种群的多样性程度。
基因多样性指数可以反映群体内不同等位基因的数量和频率,其计算公式如下:$$H = \frac{n}{n-1}[1-\sum_{i=1}^{k}p_{i}^{2}-\sum_{i=1}^{k-1}\sum_{j=i+1}^{k}2p_{i}p_{j}]$$其中,k表示等位基因的数量,ni为第i种等位基因的个体数,pi为第i种等位基因在种群中出现的频率。
显然,与其他指标相比,基因多样性指数算法简单、数据提取方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不易处理多等位基因和异质子等情况。
2. 遗传分化指数(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dex)遗传分化指数是群体遗传学中的一种方法,用于分析两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及其成因。
遗传多样性评估技术及其应用
遗传多样性评估技术及其应用遗传多样性评估技术在当今生物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物种间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还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改良农作物、疾病诊断和犯罪解决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技术,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DNA条形码技术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种特定DNA区域进行测序和比对,从而识别物种的方法。
这项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生物样本,无论是从体细胞还是环境中提取的DNA。
通过建立DNA条形码数据库,科学家们可以对物种进行追踪、监测和管理,为保护濒危物种和防止非法贸易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SNP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技术,它通过检测DNA中的单个核苷酸变异来研究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SNP分析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群体的遗传结构、疾病易感性以及药物反应等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动植物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工作中。
三、微卫星分析微卫星是DNA序列中短小的重复序列,其长度变异可以用于评估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分析在物种起源和演化、种群遗传结构、亲缘关系鉴定以及犯罪调查中都有重要应用。
由于微卫星分析技术简单、灵敏度高,因此在实验室和野外都可以进行。
四、全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是一种高通量的DNA分析技术,可以对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它不仅可以揭示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还可以发现新的遗传变异类型,为疾病研究、种群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综上所述,遗传多样性评估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们将为人类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卫星用来亲子鉴定的原理
微卫星用来亲子鉴定的原理微卫星是一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由于其在基因组中具有多态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亲子鉴定领域。
亲子鉴定是通过比较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标本(通常是可能的亲生父母)的微卫星位点进行相似度分析,从而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微卫星的原理主要包括微卫星的检测和分析两个方面。
微卫星的检测是亲子鉴定的第一步,其方法主要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毛细管电泳。
首先,需要设计引物对微卫星位点进行PCR扩增。
引物是一对短的DNA片段,与目标微卫星序列的上下游区域互补。
在PCR反应中,引物与DNA模板结合,DNA聚合酶在引物的指导下将DNA序列复制扩增。
通过多轮PCR循环,可使微卫星序列的数量显著增加。
其次,PCR产物需要经过毛细管电泳分析。
电泳是一种将分子在电场中迁移的方法。
在毛细管电泳中,PCR产物被注入至玻璃毛细管中,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在毛细管内迁移。
由于微卫星序列的长度不同,不同长度的PCR产物在电场下具有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长度的峰。
通过检测这些峰的数量和大小,可以确定目标个体所携带的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型。
微卫星的分析是亲子鉴定的关键步骤,通过比较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标本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型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中,主要包括等位基因型的比较和计算相似度。
等位基因型的比较是通过将目标个体的等位基因型与亲缘关系参照样本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较来进行的。
亲缘关系参照样本通常是可能的亲生父母,他们的等位基因型通常已经确定。
通过比较,可以确定目标个体所携带的等位基因型是从哪一位亲缘关系参照样本中遗传的。
计算相似度是通过比较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参照样本在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型上的一致性来进行的。
相似度通常通过比较两者等位基因型的共同位点来估计,共同位点的数量越多,相似度越高。
通过比较多个微卫星位点的相似度,可以得出最终的亲子鉴定结果。
总结来说,微卫星亲子鉴定的原理是通过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分析目标个体与亲缘关系参照样本的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型,并通过等位基因型的比较和相似度的计算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
基于遗传标记的鱼类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遗传标记的鱼类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标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鉴定物种的亲缘关系以及评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在鱼类研究中,遗传标记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遗传标记的鱼类品种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一、遗传标记的选择在鱼类研究中,常用的遗传标记包括微卫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线粒体DNA序列等。
微卫星是一种重复序列,其长度多态性较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适用于种群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的分析。
SNP是基因组中最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具有广泛的分布,适用于大规模的遗传分析。
线粒体DNA序列多用于进行物种鉴定,因为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种间变异性。
二、鱼类品种鉴定的方法1.微卫星分析法微卫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鱼类品种鉴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PCR扩增目标基因区域,并利用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根据不同品种之间的微卫星位点差异来进行鉴定。
通过构建微卫星位点谱图,可以准确鉴定不同鱼类品种。
2.SNP分析法SNP分析是一种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可以同时分析多个SNP位点。
该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或下一代测序技术,将样品中的DNA序列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根据SNP位点的差异来进行品种鉴定。
SNP分析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鱼类品种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方法1.多态性指数分析法多态性指数是衡量种群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多态性指数包括希尔指数、皮尔逊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等。
通过对不同种群的多态性指数进行比较,可以评估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
2.遗传结构分析法遗传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分化程度。
常用的遗传结构分析方法包括AMOVA分析和PCA分析。
AMOVA分析可以通过计算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来评估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
PCA分析则可以将多个遗传标记的数据转化为坐标轴上的坐标,直观地展示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大数据分析中的遗传多态性检测方法与技巧
生物大数据分析中的遗传多态性检测方法与技巧遗传多态性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基因组中存在的多个变异形式或等位基因。
遗传多态性不仅与个体间的差异有关,还与个体在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方面的差异密切相关。
因此,在生物大数据分析中,准确检测和分析遗传多态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遗传多态性检测方法与技巧。
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检测方法:SNP是最为常见的遗传多态性形式之一,它是DNA中单个核苷酸(A、T、C或G)的变异。
SNP的检测可通过基于测序技术的方法,如Sanger测序、测序用探针芯片和下一代测序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SNP位点上的碱基变异情况。
此外,还可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RFLP)方法,通过分析产生的DNA片段长度差异来检测SNP位点。
2. 微卫星序列的分析方法:微卫星序列是在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的、重复的DNA序列,由于个体间的插入、缺失或重复次数的差异,微卫星序列具有高度多态性。
检测微卫星序列的多态性可以通过PCR扩增方法,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目标微卫星位点,然后通过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的长度差异。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于测序的方法来检测微卫星序列的变异情况。
3. 多态性标记的选择与筛选:在生物大数据分析中,选择适当的多态性标记对于准确检测遗传多样性至关重要。
一种常用的多态性标记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产生的不同长度的片段。
此外,还有单序列重复多态性(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等多态性标记可以选择。
在筛选多态性标记时,通常考虑标记的多态性、位点的连锁关系、扩增效果等因素。
4. 基于群体遗传学的分析方法:群体遗传学是研究个体在群体中遗传结构和动态变化的学科。
在生物大数据分析中,利用群体遗传学的方法可以检测遗传多样性和演化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来判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程度。
分子生态学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分子生态学中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生态保护和恢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逐渐发展起来,并对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分子生态学中的一项重要领域。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的程度,是指随机基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在分子生态学中,通过对物种内和物种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化和生态适应机制,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分子生态学通过从基因水平探究生态问题,研究多个遗传标记来反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核酸分子标记技术。
核酸分子标记是指从DNA或RNA等分子层面分析物种个体间的区别和相似性的技术方法。
具体来说,普遍采用的方法有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核酸序列相关性分析(RAPD)、微卫星标记分析(Microsatellite)、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
其中,微卫星标记分析可以从精细的角度反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是一种频繁重复的DNA序列,在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因其高度多态性和误差率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可以深入了解物种内部的遗传结构和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因此,微卫星标记分析成为了分子生态学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除了微卫星标记分析之外,SNP分析在分子生态学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SNP是在基因组中发现的常见DNA序列变异,是基因组中的常见多态性标记。
SNP的遗传多态性更为固定,使其在遗传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重构性。
同时,SNP也是人类和动植物分子遗传研究以及基因药物安全性评估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以华南虎为例,其濒临灭绝现状极为严峻。
用微卫星分析研究表明华南虎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与其他虎亚种相互分离。
鲤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微卫星(SSLP)分析
梁 冯国 常 梅 , 利群 , 军 , 玉 汪海燕
(.中国水产 科 学研 究院黑龙 江水 产研 究所 ,哈 尔滨 107 1 500
2 .黑龙 江省佳 木斯 市水产技 术 推广站 ,黑龙 江佳木 斯 14 0 502
3 .
Abt c:T egnt a ait o3g u s f o o ap wl cmm ncr( 、R dcmm ncr ( adG oa sr t h ee cvr b i r p mm ncr ( i o o a Y) e o o a H) n ahn a i i ly f o o C d p p cr( ) a nlsdb s g7mcoaei akr.T ersl hw dta wl cm o a a uhm r e ap G) w s aye yui i st t m res h eu s o e t i o m ncr hdm c oeg— a n r Ue ts h d p nt oy o hs a o ut e pc s R dcm o ap H) n ahncr ( ) h hm a t l o m n ei plm r i t nt l rdsei ( e o m ncr( adG oa a G) ,w i en dcm o c p m h w c u e p c i w
0 26、0 17 .9 2 .7 .4 、0 0 5 ,平均无偏倚杂合度期望值为 04 1 . 5 、03 5 . 3 、03 5 . 0 。鲤野 生群体 的杂合度 明显 高于其他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主要洄游性鱼类研究中的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主要洄游性鱼类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研究洄游性鱼类多样性与结构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通量测序技术比传统分子标记技术更加精确、高效,能够大范围、快速地检测种群遗传变异,进而更好地理解种群的多样性、迁移模式和受环境条件驱动的遗传分化。
最近,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洄游性鱼类的研究中,包括鲤鱼、鲫鱼、黑铅鱼、小黄鱼等。
首先,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用来研究鲤鱼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分析基因组DNA序列可以检测染色体结构和序列,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组变异,从而更好地理解种群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为此,Olsen等人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有利的鲤鱼的遗传多样性,探究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变异以及种群的历史演化。
此外,高通量测序技术还可用来分析迁徙模式和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遗传变异,估计子种、族和种群由洗礼串联产生的比例,以及外来杂种对于原有种群的影响等。
此外,高通量测序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黑铅鱼等鱼类的多样性与结构。
Stiff等人通过解码11个种内种群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了黑铅鱼的种内种群间的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而推断出迁出模式以及迁移游动的社群和历史脉络。
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采用进化跟踪分析和定位竞争力的机制来探讨种群保护与管理的实践原则。
最后,高通量测序技术也可用来分析小黄鱼(Danio rerio)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洄游性鱼类的种内多样性和结构。
在小黄鱼的研究中,利用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Li等人发现了小黄鱼在种内种群间和细胞群体中不同类型的变异,从而推断出迁徙模式。
此外,Bachman等人发现,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分析东亚鲫鱼种群的结构及其历史进化,从而更好地阐释其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遗传分化趋势。
总之,高通量测序技术是洄游性鱼类多样性与结构研究的革新性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范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变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种群的多样性、迁移模式以及受环境条件驱动的遗传分化趋势。
利用16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镜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和经济性状
中随机 分布 等特点 ,被认 为 是检测 群体遗 传 多样性 的最佳方 法 之一 ,L i 等 利 用 3 0个 微 卫 星 标记 分 析 了 6个 野生 鲤群 体 的遗 传 多样 性 ,结果 6个 群体
第2 8卷 第 3期 2 0 1 3年 大
学 学 报
V0 1 . 2 8 No . 3
J OURNAL OF DAL I AN OC EA N UN I VE RS I T Y
J u n e 2 0 1 3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3 8 8 ( 2 0 1 3 ) 0 3 - 0 2 4 7 — 0 7
利用 1 6 4个 微 卫 星 标 记 分 析 镜 鲤 家 系 的 遗 传 多 样 性 和 经 济 性 状
徐浩 ,鲁翠云 ,孙效文
( 1 .中国水产科学 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淡水鱼类育种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 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7 0 ;2 .大连海 洋大学 水产
与 生命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 1 6 0 2 3 )
摘要 : 利用来源于细菌人工染色体 ( B a c t e r i a l a r t i i f c i l a c h r o m o s o m e , B A C )的 1 6 4 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
镜鲤 c n 咄c a r p i o L 家 系遗传多样性及 标记与体质量 、体长 、体 高、体厚 4 个 性状间 的相关性 。结果 表
测 ,优 良品种 与普通 品种 杂交 以及 近亲 繁殖所 引起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2 5
基因组学研究中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基因组学研究中的群体遗传学分析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学在生物学领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群体遗传学分析作为基因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人群的基因遗传学变异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和生物学特点,对于理解人类进化、疾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体遗传学的概念群体遗传学是研究人群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化模式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演化、人类进化历程等方面。
由于人类遗传多样性的复杂性,群体遗传学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既有数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学科,又有生物学、医学等应用学科。
群体遗传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群体进化、人类起源以及与人类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二、群体遗传学分析的技术手段群体遗传学分析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微卫星分析、STR(短串重复)分析、基因芯片等。
SNP是指单核苷酸多态性,概括来说就是基因组中常见的突变形式之一,是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因为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而发生变异。
SNP作为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遗传学研究和医学领域,并推动了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微卫星是DNA序列内的短串重复序列,作为另一种常见的DNA变异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分析。
利用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微卫星位点,可以在样品中检测出微卫星多态性,从而进行人群遗传分析。
微卫星分析的分辨率较高,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测验、人类DNA指纹识别等领域。
基因芯片是将多个已知基因序列芯片化,通过单次实验能够同时检测成千上万的基因片段。
它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技术,可有效地探究基因多态性和疾病的遗传基础。
利用基因芯片可以对DNA序列进行全局分析,具有成本低、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筛查、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
三、群体遗传学分析在人类进化与疾病等方面的应用群体遗传学分析在人类进化与疾病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
江西三种红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江西三种红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利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江西三种红鲤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结果表明:在30个基因座中,共检测到122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7个,其中有28个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33%,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2.4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4333~2.600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4000~0.556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597~0.500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821~0.4191。
根据Fst值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中等,根据基因频率(P)检验了各位点的Hardy-Weinberg平衡情况,所得P值说明3个群体均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平衡,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稳定性较低,并且3个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但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
3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965~0.9245,遗传距离为0.0655~0.1955,并根据遗传距离用UPGMA法对3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
聚类结果表明,兴国红鲤和荷包红鲤的亲缘关系最近,玻璃红鲤和荷包红鲤的亲缘关系最远。
标签:红鲤;微卫星;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是一种以1~6bp的核苷酸序列为核心序列的串联重复,因其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多态信息含量高,呈共显性遗传,检测方便快捷,遗传稳定等特点而备受青睐,已在遗传图谱的构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QTL定位,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亲子鉴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
鲤鱼(Cyprinus carpio L.)是中国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其养殖历史悠久,至今仍是中国传统淡水养殖业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其中,兴国红鲤( 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 ),荷包红鲤( C. c. var. wuyuanensis) 和玻璃红鲤( C. c. var.wananensis) 均分布于江西省, 且体色为橘红色,因此而得名”江西三红”[5-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鲫鱼4群体基因组D NA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微卫星分析鲁双庆1,刘 臻1,刘红玉2,肖调义3,苏建明3(11长沙大学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湖南长沙410003;21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82;3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摘要:采用微卫星技术,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4个鲫鱼群体普通鲫鱼(C.auratus auratus )、红鲫(C.auratus red var )、白鲫(C 1auratus cuvieri )和彭泽鲫(C 1auratus auratus var 1Pengze )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4种鲫鱼的平均遗传杂合度值在01607~01721,其中白鲫01721、红鲫01652、彭泽鲫01629、鲫鱼0160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值在01530~01670,其中白鲫01670、红鲫01586、彭泽鲫01549、鲫鱼01530。
由此可见,4个鲫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但白鲫的遗传多样性最高,鲫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
在4种鲫鱼群体间,鲫鱼和白鲫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小(01714),遗传距离值最大(01286),说明这两种群体亲缘关系较远;白鲫与红鲫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大(01812),遗传距离值最小(01188),这可推断白鲫与红鲫亲缘关系较近。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鲫和红鲫亲缘关系较近,而鲫鱼和彭泽鲫亲缘关系较近。
研究鲫鱼遗传多样性对鲫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鲫鱼;遗传多样性;微卫星中图分类号:Q95914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737-(2005)04-0371-06收稿日期:2004-10-25;修订日期:2005-01-04.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青年科研项目(03B001);湖南省自然科研基金(03JJ Y4010).作者简介:鲁双庆(1963-),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鱼类分子生物学.E 2mail :lsq4250440@yahoo 1com 1cn 中国鲫鱼(Carassi us )共有2个种和1个亚种,普通鲫鱼(C 1aurat us )除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黑鲫(C 1caraussi us )仅分布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银鲫(C 1aurat us gibelio )亚种,分布于黑龙江流域[1]。
长期以来,水产科学工作者对鲫鱼进行人工选育和遗传改良[2],培育出了变异的鲫鱼群体,使中国鲫鱼种质资源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比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蕴涵着比较大的进化潜能以及比较丰富的育种和遗传改良能力。
因此,分析鲫鱼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对鲫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鲫鱼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RAPD 技术及AFL P 技术相比,微卫星技术在分析遗传多样性方面更具有优势,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3]、畜牧[4]、家禽[5]、鱼类[6]等的分析中。
采用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鲫鱼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国内外研究报道不多,周莉[6-7]采用微卫星技术和RAPD 技术研究了不同雌核发育系银鲫的遗传多样性,发现不同系间的扩增图谱呈现了高度的遗传异质性。
宋平等[8]用RAPD 技术分析出普通鲫鱼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还有用线粒体DNA 技术分析部分鲫鱼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的报道[9-10]。
迄今为止,尚未见其他用微卫星技术研究鲫鱼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报道。
本研究选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养殖群体普通鲫鱼、红鲫、白鲫及彭泽鲫为材料,用微卫星技术分析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及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中国建立和完善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提供鲫鱼遗传背景的相关资料,同时也为制订鲫鱼分子生物学种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鲫鱼(C 1aurat us aurat us ,以下简称“J ”)取自湖南农大水产养殖场,25尾;红鲫(C 1a.red var ,以下简称“H ”)取自湖南农大水产养殖场,30尾;白鲫(C 1a.cuvier ,以下简称“B ”)购于湖南湘云鲫科技公司,25尾;彭泽鲫(C 1a.aurat us var 1Pengze ,以下简称“P ”)购于长沙市综合渔场,30尾。
112 微卫星PCR 反应仪器及试剂PCR 仪(G eneAmp PCR System 2400)为Beken ELMer 公司生产,高速冷冻离心机(Eppendorf 5417R )为德国Eppendorf 公司生产,凝胶成像系统第12卷第4期2005年7月 中国水产科学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Vol.12No.4J uly2005(pland CA91786,USA )为美国UVP 公司生产。
Taq DNA 聚合酶、dN TPs 购自上海生物工程公司(Sangon ),pBR322DNA/Msp I Markers 及上样缓冲液是美国Promega 公司的产品。
113 微卫星引物微卫星引物由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蛋白质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实验室惠赠。
114 基因组D NA 的提取取鲫鱼血液组织,用苯酚-氯仿法参考文献[13]的程序进行。
115 微卫星PCR 扩增条件及产物检测PCR 反应体系:反应体积为25μL ,反应混合液组成为10×PCR buffer (215μL )、dN TP (012mmol/L )、MgCl 2(112mmol/L )、Primer +(012μmol/L )、Primer -(012μmol/L )、Taq 聚合酶(112U )、DNATemplate (30~50ng )、加ddH 2O 至反应体积为25μL 、矿物油1~2滴。
PCR 反应程序:95℃预变性5min 、94℃变性55s 、50~60℃退火(因引物而异)55s 、72℃链延伸1min 、32个循环;再于72℃下延伸7min 。
以上为基本反应条件,每次PCR 设置空白对照。
筛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及条带明亮的9对微卫星引物及PCR 反应条件见表1。
PCR 扩增产物检测:扩增产物经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
将固定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放入凝胶成像系统,扫描用凝胶分析软件Labwork (31012版),计算各微卫星等位基因大小。
116 数据处理11611 等位基因及频率 微卫星标记基因呈共显性,直接从表型获知其基因型,再根据等位基因出现的次数计算其基因频率。
表1 9对微卫星引物及PCR 反应条件T ab 11 Primers of nine microsatellites DNA and conditions of PCR微卫星基因座Microsatellite locus上游引物Forward primer下游引物Reverse primerMgCl 2/(mmol ・L-1)退火温度/℃Ann 1tempMFW14CA G AA GCTTCTGG AAA TCTG A G GCG A G AA G A TTG A TGG ACAAC 1145810MFW16GTCCA TTGTGTCAA G A TA G AC TCTTCA TTTCA GGCTGCAAA G 1155210MFW18GTCCCTGGTA GTG A GTG A GT GCGTTG ACTTGTTTTA TA GTA G 1105515MFW24GCTCCA G A TTGCACA TTA TA G CTACACACACGCA G A GCCTTTC 1145210MFW25A TTGTG AA GCA TCGGTAA TGC TACTTG A TTTGCTA TTGG AC 1145510MFW26CCCTG A G A TA G AAACCACTG CACCA TGCTTGG A TGCAAAA G 1145610MFW28G A TCCCTTTTG AA TTTTTCTA G ACA GTG A GGTCCA G AA GTCG 1146015MFW29GTTG ACCAA G AAACCAACA TGC G AA GCTTTGCTCTAA TCCACG 1135510MFW32CACTG ACA GTTCACA GGCGCA TTCTCTGCA TTTGGG A G114541011612 遗传杂合度(H ) 按公式(1)(Nei M 等,1974)[12]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 )按公式(2)(Bot 2stein 等,1980)[13]计算:H =1-∑nn =1P2i(1)PIC =1-∑nn =1P 2i-∑n -1i =1∑nj =i +12P 2jP 2i(2)11613 遗传相似性指数(I ) 按公式(3)(Nei M ,Li W H ,1979)[14]计算,遗传距离(D )按公式(4)(Nei M ,Li W H ,1979)[14]计算:I =2N ij /(N i +N j )(3)D =1-I(4)其中P j 和P i 分别为第j 和第i 个等位基因的频率,n 为等位基因个数。
N ij 是材料i 和j 之间共同的等位基因,N i +N j 是两个材料所有的等位基因数。
11614 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15],根据群体间遗传距离,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 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 ,UPG MA )构建4种鲫鱼群体的系统树,以分析群体间的亲缘关系。
2 结果与分析211 遗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9个微卫星位点在4种鲫鱼中的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
多态信息含量(PIC )是衡量片段多态性的较好指标。
Botstein 等[13]首先提出了衡量基因变异程度高低的多态信息含量指标:当PIC >015时,该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0125<PIC <015时为中度多态性位点;PIC <0125时为低度多态位点。
表3显示,从372 中国水产科学第12卷表2 4种鲫鱼群体9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频率T ab 12 Frequencies of nine microsatellites DNA loci among four populations of Ca rassius sp 1座位/基因Locus/AlleleJ P B H座位/基因Locus/AlleleJ P B HMWF14MFW2627901667014540130001112182011240116601221285012000133319001167291011820110001222204013130117629701333013640122221001313014170127801118305014000111123701236MWF1624201187186014620150001456014172700106301417012780129434001076012000127201250362014620130001272013332780105601176MFW18MFW281640124001188012170114211201040012141740104001132011911160116701192010720125018401240011880121701191129013330119201357013332240120001217012381230105601192236010800131215101333011920135701417238013120121701238155011120119224001200MFW29MFW2420501214254016670155601333017142160121426001500246015000150001143015002800133301444011670128625001288MFW25269015000150001143015009801062010901188MFW3211401250014550125001308203013340118201230122011880118801308217016000133301182013851260137501455013120138422901333013641300112501062241014000127201385 注:J —鲫鱼;P —彭泽鲫;B —白鲫;H —红鲫. Note :J —C 1aurat us aurat us ;P —C 1aurat us aurat us var 1Pengze ;B —C 1aurat us cuvieri ;H —C 1aurat us red var.表3 4种鲫鱼的遗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T ab 13 Polymorphism inform ation content and heterozygosity among four populations of Ca rassius sp.群体Population参数Parametor 微卫星位点Microsatellites DNA locus MFW14MFW16MFW18MFW24MFW25MFW26MFW28MFW29MFW32平均AverageJ H01444015670179701444017420175001735015000148001607PIC 01346014710176501346017010170801690013750136501530P H01628016200173501494015780162501814015000166701629PIC 01551015480168601372014850154501786013750159301549B H01700016440179401611017660176601694017850172701721PIC 01645015720176101536017270172601635017500167801670HH01766016530179401408016630178201653015000165101652PIC01728015790176001325015890174701579013750157501586 注:J —鲫鱼;P —彭泽鲫;B —白鲫;H —红鲫. Note :J —C 1aurat us aurat us ;P —C 1aurat us aurat us var 1Pengze ;B —C 1aurat us cuvieri ;H —C 1aurat us red var.第4期鲁双庆等:鲫鱼4群体基因组DNA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微卫星分析373位点来看,最高PIC为彭泽鲫的MFW28位点(01786),最低的为红鲫的MFW24位点(01325);从群体来看,4个群体鲫鱼在9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平均PIC为01584,其中白鲫平均PIC为01670,高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100%;红鲫平均PIC为01586,高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7718%,中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2212%,彭泽鲫平均PIC为01549,高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6617%,中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33133%,鲫鱼平均PIC为01530,高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4414%,中度多态性位点占总位点的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