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辛集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合集下载

河北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月考高二文科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法律制度 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奴隶制和封建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①“周郑交质,射王中肩”②“烽火戏诸侯”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4.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②以君权为中心的中央权力趋于集中③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5.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B.分封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设置尚书令6.“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枢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据此可推断宋设枢密院( )①是沿袭唐朝和五代制度②与中书分掌文武之事③分割了宰相权力④不利于加强皇权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7.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辛集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441-446班)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辛集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441-446班)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辛集一中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441-446班)试卷(解析版)单选题1.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A. 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B. 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C. 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D.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所显示的仅仅是牛耕图画像石出土的分布情况,只能说明这些地区出现了牛耕,但不能反映出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等,排除A、D项。

材料反映出江苏仅有两个地区出土画像石,不能说明牛耕使用已经遍及大江南北,排除B项。

表格中13处出土的牛耕图画像石中有11处在北方,由此可推知,当时北方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应高于南方,故选C项。

2.《管子·权修》篇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B.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C. 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D. 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趋向瓦解,自耕农已经出现;根据“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根据“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可知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

所以A、B、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要求,故选D项。

3.《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开始于下列哪一事件A . 德国吞并奥地利B . 德占领捷克C . 德突袭波兰D . 德侵入巴尔干2. (2分) (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 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一年,都想给对方致命打击,赢得战争。

这一年,战争的重心重新回到西线。

一战中,反映了上述情况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俄军攻入东普鲁士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3. (2分)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有()①德国“施里芬计划”失败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③《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展开强大攻势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4. (2分)(2018·浙江模拟) 【加试题】“沈阳事变”是向以华盛顿会议条约为代表的战后亚太地区国际体系的首次严峻挑战。

……日本的单方面侵略逃脱了处罚,除了受到国联的责难,没有招致各国的联合反对,正如中国的代言人频频哀叹的,日本人选对了时机。

关于日本发动“沈阳事变”的时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 苏联正在“勒紧了裤腰带”推进工业化B . 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C . 《洛迦诺公约》签订确立互不侵犯原则D . 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市场战激烈5. (2分) (2018高二上·宁波期中) 读如图,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

”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A . 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B . 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C . 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D . 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6. (2分)二战开始后波兰迅速陷落的原因不包括A . 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B . 波军战略部署不当C . 英法迟迟不对德宣战D . 波军孤军奋战,寡不敌众7. (2分) (2017高二下·宝坻期中) 1943年初,原来倾向于德国的土耳其、伊朗等国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同时,很多国家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三月月考第三次考试试题(一)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三月月考第三次考试试题(一)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三月月考第三次考试试题(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C.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中普遍实行D.在当时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2.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

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3.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

这表明(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4.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5.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官,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这主要反映出(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6.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辛集一中高二年级返校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西周时期,士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下层。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之士可以做视王侯,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

这一变化A. 动摇了诸侯统治B. 体现了社会转型C. 根源于各国争霸D. 形成了重儒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士处于统治阶级的最下层,春秋战国时期,士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说明传统的分封等级制受到破坏,奴隶制走向衰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动摇了诸侯统治,排除A;材料变化的根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错误;材料现象与儒家思想关系不大,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布衣之士可以做视王侯,成为当时社会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群体”,联系所学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史实分析解答。

2.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这体现了孟子A. 重视人才选拔B. 主张主权在民C. 宣扬兼爱尚贤D. 倡导道法自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见贤焉然后用之”,表明孟子重视人才的选拔,故选A;材料反映孟子重视人才选拔,与主权在民无关,排除B;墨子主张兼爱尚贤,不符合孟子,排除C;D是道家思想,不符合孟子,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见贤焉然后用之”,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孟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3.老子认为:“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可见老子A. 贯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B. 倡导礼制顺其自然C.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 以民为本反对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可知,老子认为兵器是不祥的东西,战争杀人众多,即使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去对待战死的人,反映了老子以民为本反对战争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信息与小国寡民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老子倡导礼制,排除B;材料反映老子反对战争,无法体现辩证法思想,排除C。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6高一上·临汾月考)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 . 挟天子以令诸侯B . 极力维护宗法制C . 主张废除分封制D . 推崇法家思想2. (2分)《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 . 三公九卿制B . 皇帝制度C . 分封制D . 郡县制3. (2分) (2018高一上·会泽月考) 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正确的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 ①②③④B . ④②③①C . ②④①③D . ④①②③4. (2分) (2019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A . 焚书坑儒B . 推行郡县制C . 强化中央机构D . 统一文字5. (2分)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顶峰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A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 . 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 . 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 .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6. (2分) (2020高一下·临清月考) 列宁曾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

”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7. (2分)钱承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C也不符合史实。

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

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

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阶段特征。

2.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 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 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 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阐释了对刘贺的不同记载与论证,由史书记载的刘贺,也有通过考古得出的刘贺,强调的对刘贺的认识需要从多方面论证,没有对“文献史料真伪”进行阐释,故A项排除;材料中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刘贺,强调的是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相互论证,以得出正确的认识,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不是对刘贺的评价,而强调的是史料研究,故C项排除;“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表述合理,但是与题干主旨不合,故D项排除。

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钢笔(作图除外)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出框。

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总计60分)l.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

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

该现象在实质上()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D.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2.贞观四年,唐太宗问政于张玄素。

玄素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

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於此……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

”材料表明,张玄素()A揭示隋王朝亡于暴政 B反对君主独断专行C主张加强控制地方 D建议扩大选官范围3.《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 由秦王赢政创立B. 春秋战国已出现C. 全面取代分封制D. 加强了君主专制4.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A.防止武将专权B.重视分宰相之权C.强调监察地方D.掌握国家经济命脉5.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记载:“过去一个世纪,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宫院都有鳌山烟火和新样宫灯,辉煌如同白昼。

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

万历曾想为他的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思,张居正却认为各宫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

”这一现象反映了内阁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 权力和地位得到提高D. 阁臣权力超过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内阁非法定权力机构,无决策权,排除AB;材料“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说明内阁权力和地位得到提高,故选C;军机处到清代雍正年间才设立,排除D。

2.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

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

一些贩卖鸦片的老牌洋行,也兼营房地产。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政治事件带来连锁反应B. 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C. 租界利于吸引列强资本D.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860年至186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好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在江浙一带活动,受其影响,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导致上海租界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

故A项正确。

B项,大量中国人口涌入外国租界,不能说明民族矛盾激化,故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租界吸引列强资本,故排除。

D项,人口涌入租界、租界房地产行业发展与重农抑商没有关系,且这一时期清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3.清咸丰之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直隶中央。

咸丰年间(1851-1861),“曾国藩既请练军长沙,奋然以招募行伍,尽废官兵,使儒生领农民,各自成营”,且湘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户部调拨。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24每小題2分)1.《管子》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

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3.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

这说明当时()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弱化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4.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

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

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5.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据日本海军司令都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

”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却是为了自卫还击。

史学界的这一考定()A.揭示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企图B.说明了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C.反映出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受害者D.论证了日本在海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6.表2为1875 -1894年上海等三口洋(工业制成品)、土货(土特产品)净进口货值(五年平均)C.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逐渐消失D.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7.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一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一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历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爽”.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大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爽”、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B.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D.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

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特别有效且长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B.促进了民族交融C.有利于秦中心集权的建立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3.中国古代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

从春秋末期起先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铁制工具的运用B.社会局面的稳定C.水利技术的提高D.小农经济的发展4.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

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

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

上述记载表明当时( )A.齐国留意维护王室尊严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D.兼并斗争愈演愈烈5.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看法,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方,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441_446班)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441_446班)

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441-446班)单选题71.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西安碑林、陕北山西平陆枣园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江苏泗县重岗、雎宁双沟镇A.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 B.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C.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 D.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72.《管子·权修》篇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C.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D.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73.《礼记·王制》云:“丰年不者,四年不位,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材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 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C.大力倡导重农抑商政策 D.提倡国家要建立粮食储备制度7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7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76.下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

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77.秦汉时期,关中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司马迁评价它为“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精选-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精选-河北省辛集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辛集一中学年高二历史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題分).一幅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中展现了如此内容树上有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念 .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宗法制度趋于瓦解.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官僚制度未能建立.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由此可见,尚书省.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宰相权力日益下降.社会阶层流动加强.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地方缺乏实际权力.行省权力集中专断.君主专制得以加强..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撒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①②. ①③. ①④ . ②③.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辛集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高三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全部;考试时间:90分钟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共70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1.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是“世界动荡和混乱之源”,多极化主张是“不道德”的。

该观点表明她A. 认为多极化将带来动荡与不安B. 主张推行霸权主义,维护“单极世界”C. 认为提倡多极化是反人类D. 主张建立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一枝独秀,妄图建立自己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新的霸权主义政策,这是造成现代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分析选项,B符合题意,AC只是表面现象,D与题意相反。

所以应选B。

考点: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特点2. 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其中说法错误的有几处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A. 1处B. 2处C. 3处D. 4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正确;③错误,之后推行新经济政策;④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综合之本题选B项,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辛集一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4每小題2分)1.《管子》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

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

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3.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

这说明当时()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重农抑商政策弱化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4.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

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

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5.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据日本海军司令都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

”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却是为了自卫还击。

史学界的这一考定()A.揭示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企图B.说明了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C.反映出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受害者D.论证了日本在海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6.表2为1875 -1894年上海等三口洋(工业制成品)、土货(土特产品)净进口货值(五年平均)C.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逐渐消失D.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7.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

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

粱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

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A.辛亥革命的推动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社会变革的需要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充分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D.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9.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

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

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

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A.以宗教活动为纽带B.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C.以文化认同为基础D.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10.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这主要是由于()A.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 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C.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11.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 -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

由此可见苏联政府()A.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C.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D.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

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13.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

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

这一变化反映出()A.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D.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14.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表3所示。

这些政策()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15.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

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A.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B.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C.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D.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16.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

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17.图5为1872 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18.表4为1909年全国大学生分布表。

这反映出()A.民主革命斗争的区域分布不平衡B.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不同C.清末改革对各地的影响程度有别D.新文化运动在各省发展存在差异19.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

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会战,如图6所示。

该会战()A. 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 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D. 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20.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

该方案实际上是()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21.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

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

这表明罗马法()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22.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A.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C.《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23.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狄德罗论证了除去物质宇宙之外再也不存在任何别的实体,物质实体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这表明()A.路德教“因信称义”论受到质疑 B.理性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C. 百科全书派主导了启蒙运动进程 D.近代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影响巨大24.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

这反映了()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

1956 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

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

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

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对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

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12分)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

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

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 年公路建设投资仅 22.8 亿元,截至 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 21253 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477.4 万公里。

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

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13分)2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

《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

”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

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

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

“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

“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

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

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7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