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

《十六年前的回忆》
•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 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 雨的年代……
阀( 军阀) 娱( 伐( 伐木) 误(
)娱乐僻( )误会避(
) 怖偏(僻 ) ) 布回(避 )
宪( 宪法) 胖( 先( 先进) 伴(
)肥胖刑( )伴随型(
) 绞苦(刑 ) ) 饺典(型 )
恐怖 布置
绞痛 饺子
组词
用多音字组词。
待 dāi( 待一)会 dài (
) 对待
夹 jiá( 夹)衣 jiā (
) 夹杂
着 zhe( zhāo(
走着) zhuó( 高着) zháo(
) 穿着 ) 着急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 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 乱蓬蓬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 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 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 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 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 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 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原因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 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 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 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 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 悲痛为力量。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十六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开满了鲜花,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那天,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父亲的作文。

我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想着如何下笔。

我想起了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的忙碌身影,想起了他有时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的专注神情,想起了他慈祥的笑容和耐心的教导。

我开始动笔,将这些记忆一一记录下来。

然而,当我写到父亲烧书和有字纸片的情节时,我感到很困惑。

我问父亲为什么要烧掉这些书和纸片,他含糊地回答我说小孩子不需要知道这些。

我感到很纳闷,为什么父亲不能告诉我呢?
这篇作文写完后,我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分数,因为老师觉得我的描写不够生动,情感表达也不够深刻。

然而,我并不气馁,因为我深知这篇作文是我用心写出来的,它记录了我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

赏析:
这篇作文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小学生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

文中通过描述父亲的忙碌身影、专注神情、慈祥笑容和耐心教导,勾勒出了一个慈爱而勤劳的父亲形象。

同时,小作者也通过写父亲烧书和有字纸片的情节,表现了对父亲行为的困惑和不解,进一步加深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整篇作文情感真挚,虽然文笔稍显稚嫩,但却能够打动人心。

通过这篇作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感激,也可以看到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

人教版_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版_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 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 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 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语言描写)
父亲明白形势的险恶、 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 的工作岗位。被捕前的父亲是 一位对革命高度负责的革命者。
被捕前: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 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 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 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 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 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 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具 体事例) 局势紧张,李大钊坚持革命工作, 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

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

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

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及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那是1927年4月的一个夜晚,我正在北京寓所的院子里玩耍。

突然,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脸色苍白,他看着我说:“孩子,明天早上你可能见不到我了。

”我惊讶地问:“为什么?”爸爸低声说:“我要去干一件大事,也许会被敌人抓住。

”我当时并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觉得有点害怕。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爸爸已经不见了。

后来,我才从妈妈那里知道,爸爸是去参加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十六年前的事情,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浮现。

爸爸那坚定的眼神,那毅然决然的步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赏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回忆了她父亲在十六年前为了革命事业被捕的事情。

这篇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父亲的英勇和无私。

作者通过“爸爸从书房走出来,脸色苍白”、“爸爸低声说:‘我要去干一件大事,也许会被敌人抓住。

’”等描绘,刻画出父亲明知危险却毅然前行的形象,体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

同时,课文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每当我想起爸爸,我就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仰。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引导学生们理解并尊重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人。

总的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以其深情的叙述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育学生要珍惜和平生活,铭记历史,向革命先烈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四、互动反馈
心灵感悟
面对酷刑折磨,李大钊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和对人民深沉的爱,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法庭上,李
大钊表情安定、沉着,这显示了一个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充满
必胜的信心的伟大情怀。让我们永远铭记着1927年4月28日, 记住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
高精神。
我的感悟
语言积累
书籍 含糊 抽屉 尖锐 僻静 恐怖 粗暴 制服 宪兵 魔鬼 课内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窝头 姥爷 乱蓬蓬 不慌不忙 一拥而入 “不×不×” 式词语 怒气冲冲 不卑不亢 不理不睬 不管不顾 不尴不尬
不知不觉
不骄不躁
不折不扣
不三不四
不屈不挠
不伦不类
课外 李大钊的 名言
1.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 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3.从第⑦段对父亲的行为、语言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 到父亲怎样的精神?
在严峻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父亲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
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放 在第一位。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他决不离
照应文题。
2.从第⑤段的对比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
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与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
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
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
2.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 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觉着。他的心被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原因 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 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 心。 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 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 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 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 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 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 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 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 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 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 日被敌人绞死。
终坚贞不屈,在牢里,他继续
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 受到犯人的敬爱。
1927年4月28日,敌人杀害了李 大钊。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 义国家买来的绞架。李大钊昂首第一 个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 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 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 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 要得到光荣的胜利。”敌人丧心病狂 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达四十分钟之 久,李大钊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 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
中国共产主义运 动的先驱,中国共产 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河北乐亭县 人。1927年4月6日, 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 联大使馆,李大钊等 60余人被捕。28日慷 慨就义。
1889~1927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桐城中心校上郭小学屈丽娜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知识要点汇总 新人教版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知识要点汇总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主题“我的理想”。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的事迹: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1、熟读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
之间情感交融。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单元整组导入:
同学们,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
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勉强待了一会儿
(2)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
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

找出时间的词语。

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学们真会读书。

四、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

我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还不到38岁。

五、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 学习“被捕前”:1、自读这部分:2、讨论: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板书:局势危急
3、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板书:忘我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反馈: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a) 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b) 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预设如下:──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c) 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二)学习“被捕时”:(8-17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2.交流反馈。

板书: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3、朗读课文。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局势危急忘我工作
被捕时: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法庭上:
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交流“法庭上”:(18-28自然段)
1、自学: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讨论:
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读19自然段)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板书:遭受酷刑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读22自然段)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他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

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
板书:沉着镇定
3)、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a)、“安定”——不动摇。

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b)、“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二、交流“被害后”:(29-32自然段)
1)、轻声读,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板书:慈父遇害肝肠寸断
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没有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3)、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何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三、对比描写的作用:
四、前后照应的好处:
五、总结全文:
1、请同学们念一念板书上的内容
2、同学们,通过女儿对父亲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一位意志坚强的革命者,同时也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感受到女儿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怀念。

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革命者、这位慈爱父亲的名字——李大钊。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被捕前:局势危急忘我工作
被捕时:身处险境毫不慌张
法庭上:遭受酷刑沉着镇定被害后: 慈父遇害肝肠寸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