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内气流运动对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汽油缸内直喷技术是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减少排放、降低燃油消耗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环保需求的提高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采用这种技术,因此探究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优化方式和控制策略对于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文旨在探究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化方式以及控制策略,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控喷油器的控制方式研究。

2.缸内直喷技术优化的方法研究。

3.缸内直喷控制策略研究。

4.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实际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深入实地考察,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结论。

具体步骤如下:1.理论分析: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其优化方式和控制策略。

2.试验设计: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设计相应的试验方案。

包括按一定条件进行实验测试、记录典型实验数据等。

3.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采用相关工具获取喷油量、点火角、怠速转速等关键数据,并记录每个数据点。

4.数据分析: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评价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工作状态,并总结试验结果。

5.结论和建议: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提出对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优化策略与建议,以促进系统性能的提高。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工作原理、优化方式以及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为汽车制造厂商提供用于生产的参考依据,探究电控汽油缸内直喷技术对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优化效应,为提高汽车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出自己的贡献。

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燃烧模拟的开题报告

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燃烧模拟的开题报告

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燃烧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环保与节能的日益重视,直喷式柴油机在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涡流室燃烧系统在直喷式柴油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其能够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水平,并且可实现柴油的低温燃烧,减少NOx和PM的排放。

燃烧模拟技术是研究内燃机燃烧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模拟计算,可以预测柴油机燃烧过程中的燃烧变量,优化燃烧系统设计,提高发动机性能和经济性。

基于涡流室燃烧系统,研究其燃烧模拟对于直喷式柴油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燃烧模拟。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建立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数值模型。

包括建立柴油机几何模型,涡流室燃烧室数值模型,燃油喷注和空气混合数值模型。

2. 进行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数值计算。

通过求解数值模型,得到柴油机燃烧过程中的流场、温度场、反应物浓度场、燃烧过程和废气排放等参数,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提供依据。

3. 优化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提高其燃烧效率和经济性。

基于数值计算结果,优化涡流室燃烧室的结构、燃油喷雾参数和燃油喷射策略等,进一步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水平,提高发动机的能效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为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进行直喷式柴油机涡流室燃烧系统的数值模拟,建立柴油机几何模型和涡流室燃烧室数值模型,并通过Fluent中的多相流模块对燃油喷注和空气混合进行模拟。

采用多种数值图形方式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由此得到涡流室燃烧室内的流场、温度场、反应物浓度场和燃烧过程参数。

本文通过对燃油喷注参数、涡流室燃烧室结构及混合状况的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柴油机燃烧效率和经济性的影响。

通过优化燃油喷注策略,提高燃油喷雾的均匀度和混合质量,通过调整涡流室燃烧室的结构和进气流场的特性,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和噪音水平。

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电控单元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电控单元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

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电控单元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研究方向: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电控单元的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1. 对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发展历程和优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2. 对该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缸内直喷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3. 对该发动机的电控单元进行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控制算法研究,实现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精细控制。

4. 对该发动机的性能进行实验验证,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能。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的小型发动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不仅仅在摩托车领域发挥作用,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燃油动力领域,如农机、泵站等等。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缸内直喷技术,并开发出稳定、可靠、高性能的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电控单元,实现控制系统的高级化,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大幅度提升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能。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文献查阅和研究,进行相关技术的调研,梳理缸内直喷汽油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完成时间:2周)。

2.对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缸内直喷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缸内直喷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完成时间:1个月)。

3.电控单元的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控制算法研究(完成时间:2个月)。

4.实验测试并对研发的发动机进行性能评估,实现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性能的提升(完成时间:2个月)。

5.最后进行项目总结以及相关成果的报告撰写(完成时间:1个月)。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预期成果:研发出50cc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电控单元,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能,并实现控制系统的高级化。

应用价值:该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型发动机领域。

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付磊;宫艳峰;窦慧莉;李显;李华【摘要】为了对比分析缸内直喷汽油机和气道喷射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基于高速摄像系统进行了缸内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并获得两种供油方式的缸内燃烧特征.对比结果表明,气道喷射汽油机在暖机过程缸内扩散燃烧现象明显;气道喷射汽油机在暖机过程的高速摄像结果中火焰区域亮度不均匀,而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缸内燃烧高速摄像结果中火焰区域亮度较均匀,可以较清楚的识别火焰边界.【期刊名称】《汽车技术》【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缸内直喷;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作者】付磊;宫艳峰;窦慧莉;李显;李华【作者单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长春1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4.1汽油机是乘用车的主要动力源,增压技术是提高其燃油经济性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增压发动机可以采用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两种供油方式。

缸内直喷技术通过增加压缩比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同时与增压技术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气道喷射技术的使用呈下降趋势,但从成本和技术成熟程度上看,气道喷射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不断提高气道喷射汽油机的技术水平仍是汽油机主要技术方向之一。

合理组织缸内燃油喷射、着火、燃烧等过程是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开发的关键工作,尤其在许多早期的分层燃烧直喷汽油机产品开发过程中都做了大量的缸内过程研究工作[1]。

气道喷射汽油机燃油进入缸内有4种方式:剥离雾化、喷雾雾化、油膜挤入、气门和缸盖底部油膜沉积[2]。

Vincent等人经过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气道喷射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机理[3]。

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部流动分析的开题报告

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部流动分析的开题报告

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部流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燃气轮机是一种高效、清洁、稳定的热能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发电、石化等领域。

燃烧室是燃气轮机的核心部件,其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燃气轮机的性能。

要实现燃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需要对燃烧室内部的流动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和相互作用机理。

目前,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部流动分析的研究主要基于数值模拟。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发展和计算速度的提高,燃烧室内部流动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不断提高。

然而,CFD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因此,本课题拟对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部流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获取流场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运行工况下内部流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燃气轮机燃烧室的优化设计和运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燃烧室流场的实验测量。

(2)流场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流动特性的分析和燃烧室的设计优化。

2.研究方法(1)借助激光多普勒测速(LDV)技术对燃烧室内部流场进行实验测量。

(2)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流速、温度、密度等参数的计算、二次旋度、压力梯度、湍流强度等参数的分析。

(3)根据分析结果对燃烧室进行设计优化,提高其稳定性和效率。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和分析揭示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部流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燃烧室的优化设计和运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结果包括:(1)了解燃烧室内部流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优化燃烧室设计提供指导。

(2)提高燃气轮机的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3)对燃气轮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提高。

(4)为燃气轮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及其喷雾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及其喷雾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及其喷雾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汽油机作为一种主要的动力装置,其燃烧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对于其性能的提高和尾气排放的降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采用了直接喷射技术,将混合气直接喷入汽缸内燃烧,可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因此在现代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涉及到多个复杂因素,如喷油参数、燃气组成、气缸压力等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

因此,对于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的燃烧系统及其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拟研究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及其喷雾特性,包括以下内容:1. 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进行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喷油参数下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

2. 实验研究不同燃油组分对喷雾特性的影响,通过高速摄影技术观察和分析喷雾形态和尺寸,计算粒径分布和雾化度等参数,评价喷雾性能。

3. 基于摆锤式油泵和液晶显示系统搭建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实验平台,测量不同喷油参数下的喷油量和喷油时间,并研究其与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的关系。

三、预期目标与创新性本文预期通过以上研究内容,达到以下预期目标:1. 深入理解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及其喷雾特性,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 研究不同燃油组分对喷雾性能的影响及其与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的关系,为燃油组分的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

3. 建立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燃油喷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研究喷油参数对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的影响,为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的燃烧系统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综合分析点火室式直喷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和喷雾特性,为其优化设计提供综合性技术支持。

2. 研究不同燃油组分对喷雾性能的影响及其与燃烧效率和排放水平的关系,为燃油组分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缸内气体流动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缸内气体流动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到新 的位 置 , 同计 算穿越 界面 的对流通最 。
图1 A V L 示意 图
收 稿 日期 :09 0 一I 20 — 8 7 作 者简 介 : 李步照 (9O )男 , 17一 , 山西襄 汾人, 扬州职业大学汽车电气 系讲师 , 。 硕士
第4 期
李 步 照 , 志 军 : 内气 体 流 动对 柴 油机 燃 烧 和 排 放 的 影 响 周 缸
第 8 第4 卷 期
20 年 1 月 09 2
南 通 航运 职 业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R ALO A T G V C T O AL& T C NI A H P I O L GE OU N F N N ON O A I N E H C L S I P NG C L E
图。在有涡 流存在 的情 况下 , 因为顺 时针 方 向的气 体涡流 运动 使各 油束 向顺 时针 方 向扩 散 , 故各油束 下游 区
的温 度梯 度较 上游 区域小 。没 涡流 存 在 的油 束 中油滴 的浓度 与其 中心轴 线 是 对称 的 。从 图 3中还可看 出,
有涡流时油束前端的小油滴被空气带走, 形成油束前缘 , 油束前缘含有最早蒸发的最小油滴 , 这些小油滴和 空气 充分 混合 形成 燃烧 区 , 然后 向四 周扩 散 。没有 涡 流燃 烧 由于 混合 不充 分燃 烧 最高 温度 比有 涡流存 在 时
1V 4 Z B型柴 油机 的基 本参 数如 表 1 6 20J 所示 。
表 1 1 V 4 z B 柴 油 机 的 基 本 参 数 6 20J 型
从上 止 点前 1 7C 4 。 A开始 计 算 。缸 内气 相流 体 初始 状 态 的压 力 、 度 处 处均 匀 , 温 初始 温 度 为 3 0 初 始 8 K,

可变气门驱动直喷汽油机缸内气流运动及燃油雾化混合的试验研究_.

可变气门驱动直喷汽油机缸内气流运动及燃油雾化混合的试验研究_.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变气门驱动直喷汽油机缸内气流运动及燃油雾化混合的试验研究姓名:张东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指导教师:王天友20090501中文摘要为了使用三效催化转换器降低排放,目前量产的直喷汽油机主要采用当量比燃烧模式,此时汽油直喷系统仍采用节气门控制负荷,泵吸损失依然存在,所以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相比,该种汽油直喷系统的燃油经济性并没有显著提高。

最近几年,可变气门驱动机构(wrA)技术的发展,使得泵吸损失明显减小成为可能,如果将其应用于当量比燃烧的直喷汽油机上,既可消除泵吸损失,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同时又可发挥直喷汽油机动力性等其它优势。

由于机械式可变气门驱动机构的气门升程和正时是联动的,这必将使得发动机缸内流场明显不同,特别在低气门升程下,产生的高速气流对直喷汽油机的燃油雾化和混合产生直接影响。

设计改造了一光学汽油直喷发动机,试验中光学发动机由电机拖动,转速为960r/min,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Ⅳ)技术,使用最大升程分别为6.8mm、2.5mm、2.0mm和1.7mm的四种进气凸轮轴,研究了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气体流动特性以及其对燃油雾化和混合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直喷汽油机进气初期缸内呈现逆滚流,之后逆向滚流不能得以保持,缸内逐渐形成双涡结构;压缩冲程,进气门侧滚流不断受到挤压而衰减,速度场中可观测到一顺时针滚流形成的趋势。

随着气门升程降低缸内平均速度减小,四种气门升程下滚流比差异不大。

缸内涡流在进气冲程呈现出双涡流特征,并在压缩冲程演变为大尺度涡流。

随着气门升程降低,涡流运动逐渐加强,小气门升程下涡流比增大明显,压缩冲程末期气门升程为1.7mm时的涡流比是6.8mm时的3倍。

低通滤波分析发现湍流强度和湍动能随曲轴转角变化的趋势类似,都是在进气冲程随着曲轴转角增大而减小,在压缩冲程反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滚流测量面上,最大气门升程为6.8mm时的湍动能和湍流强度随曲轴转角变化不明显。

基于缸内流动喷雾燃烧CFD仿真的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缸内流动喷雾燃烧CFD仿真的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缸 内流动 喷雾燃烧 CF D仿真 的
直 喷汽油机燃烧 系统优化 设计
叶伊苏 ,王伟 民 ,黎华平 ( 尔 汽 车公 } j J 技术 中心 ,武汉4 3 0 0 5 8) 摘 要 :对一款 1 . 0 L一 缸增 K 直喷汽 油机 ,建立 了燃烧 系统 C F D 仿真模 .并 弹川捕述 J 换气 、唢油器喷雾特性等边 界条件的设置 。分析 了其额 定功率点下的缸 内瞬态流动 、唢露 、 合气形成以及燃烧过程 。原没计状 态下 ,点火前缸 内湍动能分 布以及燃油浓度分布 够合 , 火焰传播小对称 ,仔在爆震J x L 险 = 通过优化设 计进气道及活塞冠而 ,缸 内滚流运动 埂点 火丽湍 动能提 升 ,燃油浓度 分柿改 善 ,燃烧速度加快 约3 。c A ,同 ̄ , J L h于t .  ̄ m e g a 涡流降低 ,排气侧 湍 动能改善 ,火焰 均匀传播到气缸 四周。最终 的设计方案下 ,滚 流 、湍动能 、火花塞周 流场 、 湿壁 、燃油浓度分 布以及火焰传播 均能满 足工程 目标 。在 随后 的单缸光学可视 化 发动机 验 I _ I ,各 I 况 的混合气形成 、 壁及燃烧均能满足要求
关键词 :燃烧 系统 ; 滚流 ; 湍动能 ;o m e g a 涡流 ;火焰传播
中图分类号 : 1 ' K 4 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5 — 2 5 5 0( 2 0 1 7) 0 6 一 ( ) ( ) 0 2 - 0 6
O pt i mi z at i o n o f Co mb us t i o n Sy s t e m De s i g n f o r a T ur bo — c ha r g e d GDI Eng i ne Ba s e d o n I n- c y l i nde r Fl o w and Mi x t ur e Fo r ma t i o n a nd Com bus t i o n CFD Si m ul a t i o n

二甲醚气道喷射与甲醇缸内直喷复合燃烧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甲醚气道喷射与甲醇缸内直喷复合燃烧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甲醚气道喷射与甲醇缸内直喷复合燃烧方式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提高,汽车行业已经发展出多种燃料和引擎技术,其中直喷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传统的汽油直喷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NOx 、PM和迟燃等等,而二甲醚(DME)和甲醇都被认为是潜在的替代品,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问题。

二甲醚喷射技术通过将燃料喷射到气道中,使其先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进行燃烧,从而实现增加燃料使用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而甲醇直喷则是直接将燃料注入气缸中,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

复合燃烧方式则是将二甲醚和甲醇的两种燃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二甲醚气道喷射和甲醇缸内直喷复合燃烧的效果及其优化方法,为推动清洁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目标1.研究二甲醚气道喷射和甲醇缸内直喷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2.探究复合燃烧方式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3.优化复合燃烧方式的实验参数和控制策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1. 实验装置的组建搭建包括引擎测试台、燃油系统、气缸压力检测系统、气体采样分析系统等在内的实验设备,并根据实验设计进行相关标定。

2. 实验方案设计制定相应的燃油喷射策略、点火控制方案等,并进行相关的参数设计和设定。

3.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引擎性能、燃烧特性、排放特性等的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复合燃烧方式。

五、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该研究通过系统化的实验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对二甲醚气道喷射和甲醇缸内直喷复合燃烧方式的评估,进而对燃料投放,点火时间等等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降低排放。

该研究还可以为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

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在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点火时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燃烧的效率和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因此,对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首先,点火时刻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缸内混合气的燃烧速度。

在汽油机的缸内,混合气在点火后开始燃烧,同时,火焰向燃烧室内侧快速传播。

如果点火时刻落后于最佳点火正时,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将受到限制,而火焰传播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燃烧不充分和排放增加。

相反,如果点火时刻过早,过早的点火将燃烧室内的压力增大,这会导致燃烧速度过快和爆震的产生,从而对发动机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点火时刻的选择还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点火时刻的优化可以提高汽油机的燃油效率、功率输出和排放控制。

例如,在点火时刻较晚的情况下,发动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燃料能量,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而在点火时刻较早的情况下,发动机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输出,从而提高整个车辆的动力性能。

此外,对于点火时刻的优化,还有助于减少发动机的污染排放,从而符合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最后,点火时刻的选择还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密切相关。

如果点火时刻不合适,可能导致超负荷运行、过度的热应力和发动机的不稳定运行。

特别是在高压缩比、高负荷和高转速的条件下,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总之,对于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中,点火时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正确的点火时刻会对发动机的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控制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合适的点火时刻则可能导致发动机的不稳定和污染排放增加。

因此,作为研究者和制造商,需要在点火系统的设计和调整中,合理选择点火时刻,以便发挥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最佳性能。

在点火时刻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点火时刻的选择应该和燃料的性质、缸内的燃烧特征、缸内压力和温度等参数密切相关。

因此,在不同工况下,需要优化点火系统参数和控制策略,以便在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同时,保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缸内气流运动对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缸内气流运动对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8]Ken Naitoh.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etailed How in Engine Ports and Cylindem[C].SAE:900256,1990:62
[9]Bahram khaligli,Danid C Haworth,Mark S Huebler.Multidimensional Port-and-In-Cylinder Flow Calculationsand Flow Visualization Study in an
(2)国内外文献对缸内气流运动对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的综述:
①国内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缸内气流运动燃烧过程的影响,模拟了带有不同进气道的2种燃烧系统.模拟结果表明:进气过程所产生的气流运动状况影响压缩上止点附近的最终动量矩及涡流运动的中心;缸内涡流运动能够维持到压缩上止点附近,压缩冲程后期燃烧室内湍流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度的滚流破碎成众多小尺度的涡流;缸内涡流中心的位置靠近气缸中心有利于火焰沿径向均匀传播[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汽油机进气道及缸内流场进行了稳态及瞬态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动网格技术快速生成计算网格,瞬态模拟给出了缸内速度场和湍动能场,获得了较详细的流场信息。研究结果显示气道结构设计合理,缸内流场中出现明显的滚流,进气引起的明显滚流维持到了压缩终点,且高湍动能区位于火花塞附近,有利于火焰传播[2];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气流运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组织良好的气流运动是改善燃烧过程、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排放的有效途径。数值模拟方法因具有费用低、周期短、信息量大,能充分反映几何形状的影响程度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内燃机气体流动方面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内燃机机内气体流动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的数值模拟技术还没有真正达到用于优化设计结构的程度,提出了气体流动数值模拟今后研究的方向[3]。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运用基于双特征角的气道稳流测试系统,对四气门电喷汽油机缸内不同测试平面内的气流运动进行了试验、分析及评价。引入特征矢量的概念,利用缸内滚流运动矢量轨迹图及不同气门升程下发动机缸内气流运动特征矢量表,分析了缸内不同气流运动形式的气流强度、作用平面、矢量方向,宏观地反映了缸内气体流场的运动特性及分布规律。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优化过程中,为组织缸内气流最优化作用区域及适当强度的气流运动,改善汽油机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全面的数据依据[4]。

汽油机开题报告

汽油机开题报告

汽油机开题报告汽油机开题报告一、引言汽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

本文旨在对汽油机的原理、结构和发展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二、汽油机的原理1. 燃烧原理汽油机利用燃油和空气的混合物在气缸内燃烧产生能量,驱动活塞运动。

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比例称为空燃比,不同的空燃比会对燃烧效果产生影响。

2. 循环过程汽油机的循环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阶段。

在进气阶段,活塞下行,汽油和空气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在压缩阶段,活塞上行,将混合物压缩至高压状态;在燃烧阶段,火花塞点火引燃混合物,产生爆炸推动活塞下行;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上行,将废气排出气缸。

三、汽油机的结构1. 活塞和气缸活塞是汽油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通过往复运动驱动曲轴旋转。

气缸是活塞运动的容器,它提供了活塞上下行的空间。

2.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主要由燃油箱、燃油泵、喷油嘴等组成。

燃油泵将汽油从燃油箱抽送至喷油嘴,喷油嘴将汽油雾化喷入气缸中。

3. 点火系统点火系统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等部件。

火花塞在燃烧室内产生火花,引燃混合物,点火线圈提供高压电流使火花塞工作。

4. 曲轴和连杆曲轴和连杆是汽油机中的动力传递部件,它们将活塞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四、汽油机的发展1. 燃油经济性的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发人员通过改进燃油系统、提高燃烧效率等手段,使得现代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汽油机的研发人员不断改进燃烧过程,采用高效的排气净化系统,使得汽油机的尾气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3. 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混合动力技术是汽油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将汽油机与电动机相结合,可以实现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市场的热点,对汽油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基于缸内流动喷雾燃烧CFD仿真的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缸内流动喷雾燃烧CFD仿真的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缸内流动喷雾燃烧CFD仿真的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优化设计叶伊苏;王伟民;黎华平【摘要】对一款1.0L三缸增压直喷汽油机,建立了燃烧系统CFD仿真模型,并详细描述了换气、喷油器喷雾特性等边界条件的设置.分析了其额定功率点下的缸内瞬态流动、喷雾、混合气形成以及燃烧过程.原设计状态下,点火前缸内湍动能分布以及燃油浓度分布不够合理,火焰传播不对称,存在爆震风险.通过优化设计进气道及活塞冠面,缸内滚流运动及点火前湍动能提升,燃油浓度分布改善,燃烧速度加快约3° CA,同时由于omega涡流降低,排气侧湍动能改善,火焰均匀传播到气缸四周.最终的设计方案下,滚流、湍动能、火花塞周围流场、湿壁、燃油浓度分布以及火焰传播均能满足工程目标.在随后的单缸光学可视化发动机试验中,各工况下的混合气形成、湿壁及燃烧均能满足要求.【期刊名称】《汽车科技》【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6页(P2-7)【关键词】燃烧系统;滚流;湍动能;omega涡流;火焰传播【作者】叶伊苏;王伟民;黎华平【作者单位】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武汉430058;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武汉430058;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武汉43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64GDI汽油机燃烧系统开发包括进排气道及缸盖燃烧室优化设计、活塞冠面设计、喷雾油束布置优化或选型[1-2],这些工作一般依靠气道稳流试验、CFD模拟以及光学发动机试验来进行。

通常在开发初期通过气道稳流试验和CFD分析初选进排气道(会有2~3种方案),然后进行缸内流动、喷雾及燃烧CFD分析,评估缸内滚流运动、湍动能分布、燃油湿壁以及火焰传播对称性情况,选出较优的气道、活塞方案,最后通过单缸光学发动机进行喷油器的选型。

本文结合某1.0L增压直喷汽油机的开发,讲述缸内滚流运动、混合气形成以及火焰传播的CFD分析情况,并结合详细的结果分析优化气道、活塞冠面,最终使得各参数达到工程目标。

直喷汽油机直接喷油起动瞬变过程燃烧机理和排放控制研究

直喷汽油机直接喷油起动瞬变过程燃烧机理和排放控制研究

摘要直喷汽油机直接喷油起动瞬变过程燃烧机理和排放控制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机动车总量也在飞速增长,随之带来的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最新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规,尤其是针对机动车发动机领域所颁布的排放法规和燃油油耗法规也越来越严格。

城市道路拥堵,交通状况的恶化,尤其是机动车在市区内等待红灯的情况,会导致机动车长时间处于怠速工况,机动车在怠速工况下不但消耗燃油还会增加尾气的有害污染物排放。

所以怠速工况起动停止这一有效的节能减排的技术应运而生,借助缸内直喷汽油机能够高柔性地对缸内的喷油及点火参数进行控制的特点,使发动机无需借助起动电机的辅助即可起动,直接起动模式能够有效摒弃传统起动方式的一些固有缺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市拥堵及等待红灯时的怠速工况,从而达成降低油品消耗,减少有害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还因起动停止技术的安全性高、起动反应迅速、改造费用低并且在震动噪声等舒适性指标上也能给机动车带来改善,所以正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并有望普及推广。

本文基于缸内直喷汽油机搭设建立了直接起动过程瞬态测控平台,针对缸内直喷汽油机直接喷油起动这一特殊瞬变过程,以试验和模拟仿真这两种方法探究了正转直接起动过程和反转直接起动过程之中发动机的控制参数(包括喷油时刻、点火时刻、过量空气系数等) 、发动机的状态参数(包括喷油压力、冷却液温度、活塞初始位置等)和停机策略(停机过程中节气门开度、停机转速)对直接起动前两循环的转动特性、燃烧特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

研究缸内混合气形成、燃烧过程、有害排放物生成和气缸运动历程及其与传统起动工况的化学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区别;分析不同热氛围、化学氛围和喷射能量等燃烧初始边界条件对缸内燃烧过程和有害物形成历程的影响规律,丰富点燃式内燃机瞬变工况燃烧理论;界定出简单、可靠的首循环稳定点燃所需的边界条件及后续起动过程能稳定进行的气缸运动特征;确定影响起动瞬变过程燃烧和排放的关键因素及其优化控制策略。

缸内直喷汽油机喷射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综述

缸内直喷汽油机喷射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综述

139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9.01 (下)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节能减排是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重点。

由于缸内直喷汽油机具有空燃比控制精确、燃油消耗率低、动态响应性强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车用发动机的主流动力。

然而受基础理论和测试手段的限制,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技术瓶颈仍然存在。

(1)受爆震限制压缩比难以提高。

爆燃即发动机在低速大负荷工况下极容易发生的“早燃”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发动机功率的提升。

直喷汽油机的爆燃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

(2)颗粒物排放难以降低。

由于燃油直接喷射进气缸内,缸内油气混合时间短,易产生局部过浓和燃油湿壁等现象。

因此缸内直喷汽油机的颗粒物排放不管是质量分数还是数量浓度都远高于传统的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针对该问题,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直喷汽油机的喷雾特性及混合气形成过程上。

研究手段主要有试验和仿真。

其中试验主要借助实验台架,通用光学测试等手段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混合气的喷雾特性及形成过程。

而仿真则主要借助计算机软件,设定好相关的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的前提下对系统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1 国内的研究现状由于缸内流场的运动具有强压缩、强旋转、不定长性及各向异性等特点,传统的试验手段受到限制,无法对流场进行准确研究,且周期长,见效慢。

仿真由于可以突破实验手段的限制,不仅能研究缸内喷雾特性、湍流运动、燃烧化学反应机理等,还能对发动机的结构优化、性能改善提供参考,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因此仿真越来越多地被各高校采用在发动机研究上,其中以大连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较为集中。

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的贾立全以LabVIEW 为基础,开发了集采集、分析与控制一体化的电控点火与燃烧分析系统,并成功应用于点火室直喷汽油机的点火控制和缸压采集实验中。

2008年,大连理工大学的王玉冰提出了点火室式缸内直喷汽油机的概念及其燃油喷射策略。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燃烧过程可视化研究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是目前汽车引擎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研究这两种引擎的燃烧过程时,通过可视化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燃烧时的动态变化和机理,从而优化引擎的设计和调整参数,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缸内直喷汽油机是将燃油 inject 到缸内室的喷油嘴直接喷入燃烧室,燃油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

燃油进入缸室后,通过高速喷射和雾化,将燃油分散到空气中,形成可燃混合气,随后点火引燃混合气,引起燃烧。

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烧过程非常快速,且燃烧稳定,能够提供较高的动力输出。

气道喷射汽油机则是将燃油介质直接 inject 到进气道中,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缸内室燃烧。

燃料在进气道中与空气混合形成雾状燃料,此后燃烧更快,能够提供更高的燃烧效率。

与缸内直喷相比,气道喷射更高的燃烧效率和较低的排放。

在可视化研究中,可以通过对燃油喷射的流动轨迹进行拍摄和观测,来观察喷油嘴中燃油喷射的状态。

通过燃油流动轨迹的变化,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燃油喷射的过程,进而优化喷油嘴的设计和参数调整,提高燃油的喷射效率和动力输出。

此外,可视化研究也可以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形态和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了解燃烧的速度和稳定性。

通过分析火焰和混合气的流动,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混合气的传输和燃烧的机制。

此外,还可以对燃烧后的排放物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优化废气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通过可视化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燃油喷射的过程和燃烧的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引擎的设计和参数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缸内直喷与气道喷射汽油机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与传统的汽油机相比,它们拥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排放,能够提供更佳的性能,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可视化研究是汽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燃烧过程的研究中,传统的试验方法往往难以直观地反映出燃烧的机理和变化,而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物理变化转换成直观的图像或视频,为研究者提供方便和快捷的研究手段。

基于喷油策略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喷油策略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喷油策略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研究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件:参考文献注释格式学术期刊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页次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写前三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作者之间以逗号隔开。

例如:[1]李峰,胡征,景苏等. 纳米粒子的控制生长和自组装研究进展[J]. 无机化学学报,2001, 17(3): 315~324[2]J.Y.Li, X.L.Chen,H.Li. Fabrication of zinc oxide nanorods[J].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1,233:5~7学术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文集编者姓名﹒学术会议文集名称[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例如:[3] 司宗国谢去病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见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图书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

例如:[4]韩其智孙洪洲﹒群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1学位论文作者﹒论文题目[D]﹒学士(或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例如:[5]陈异.纳米粒子形貌控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科学院, 2002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 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例如:[6] 姜锡洲 .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 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报纸类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7]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规律的数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规律的数值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规律的数值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柴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空气将燃油喷入缸内,利用高温高压燃烧推动活塞运动,从而产生动力。

在柴油机中,缸内气流的运动情况是影响燃烧效率和发动机性能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柴油机缸内气流的运动规律,探讨气流运动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 建立柴油机缸内流场的数值模型,分析气流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研究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对燃油喷射和燃烧过程的影响。

3. 分析不同工况下柴油机缸内气流运动的变化规律。

4. 提出针对不同气流运动特点的优化方案,改善柴油机性能。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柴油机缸内流场建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柴油机缸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网格,对流体的运动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缸内流场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

2. 气流运动特点和规律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柴油机缸内气流的运动特点和规律。

包括气流速度和流向、旋转、涡流等特征,以及其对喷雾和混合过程的影响。

3. 柴油机性能分析根据气流运动特点,分析柴油机燃油喷射和燃烧过程的影响,探讨气流运动对柴油机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包括燃油喷射的分布、颗粒大小和速度等参数,以及燃烧效率和排放性能等参数。

4. 柴油机气流运动优化方案根据气流运动特点和柴油机性能分析结果,提出针对不同运动特点的优化方案,改善柴油机性能。

包括优化喷油器和气门的设计、改善燃烧室结构等措施。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网格,对柴油机缸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对柴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和模型。

2. 建立柴油机缸内流场的数学模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王志,黄荣华.基于CAD/CAM/CDF的发动机气道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2,32(3):10-12
[15]常思勤.发动机气道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学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1998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2)国内外文献对缸内气流运动对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的综述:
①国内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缸内气流运动燃烧过程的影响,模拟了带有不同进气道的2种燃烧系统.模拟结果表明:进气过程所产生的气流运动状况影响压缩上止点附近的最终动量矩及涡流运动的中心;缸内涡流运动能够维持到压缩上止点附近,压缩冲程后期燃烧室内湍流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度的滚流破碎成众多小尺度的涡流;缸内涡流中心的位置靠近气缸中心有利于火焰沿径向均匀传播[1];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汽油机进气道及缸内流场进行了稳态及瞬态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动网格技术快速生成计算网格,瞬态模拟给出了缸内速度场和湍动能场,获得了较详细的流场信息。研究结果显示气道结构设计合理,缸内流场中出现明显的滚流,进气引起的明显滚流维持到了压缩终点,且高湍动能区位于火花塞附近,有利于火焰传播[2];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气流运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组织良好的气流运动是改善燃烧过程、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排放的有效途径。数值模拟方法因具有费用低、周期短、信息量大,能充分反映几何形状的影响程度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内燃机气体流动方面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内燃机机内气体流动数值模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的数值模拟技术还没有真正达到用于优化设计结构的程度,提出了气体流动数值模拟今后研究的方向[3]。天津大学内燃机研究所运用基于双特征角的气道稳流测试系统,对四气门电喷汽油机缸内不同测试平面内的气流运动进行了试验、分析及评价。引入特征矢量的概念,利用缸内滚流运动矢量轨迹图及不同气门升程下发动机缸内气流运动特征矢量表,分析了缸内不同气流运动形式的气流强度、作用平面、矢量方向,宏观地反映了缸内气体流场的运动特性及分布规律。在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优化过程中,为组织缸内气流最优化作用区域及适当强度的气流运动,改善汽油机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全面的数据依据[4]。
Prediction of Flow in an Axisymmetric Port.Valve
Assembly[C].SAE:870592.1987:100
[7]Shigeki Sugiura.Numerical Analysis of Flow in the Induc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C].SAE:900255,1990:80
③发动机进气道-气门-气缸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根据燃烧室结构图纸利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建立仿真模拟计算所需模型。
④利用AVL-FIre对直喷汽油机缸内工作过程进行仿真。
应用Fire中的FAMEEngine+动网格模块进行动网格生成,网格自动生成后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和优化,最终得到符合计算要求的网格。
⑤根据软件仿真分析不同进气方式、不同燃烧室结构和不同的进气速度对发动机缸内工作特征和排放特性。
⑥根据仿真绘制相关图纸。
(2)关键问题:
①Proe软件掌握不熟练,如何能更好的建立燃烧室模型;
②利用AVL-FIre软件仿真时如何能更准确的生成出不同进气方式以及进气速度的网络;
③根据仿真出来的网络能否正确的分析出缸内的工作特征及排放特性。
Applications[C].SAE 940521,1995:32
[11]J.H.郝洛克,D.E.温特伯恩.内燃机的热力学和空气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1992.28-29
[12]彭立印.柴油机缸内流体流动数值模拟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杨玫,吴承雄.进气道稳流试验装置内三维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J].内燃机工程,1998,21(3). 40-43
[8]Ken Naitoh.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Detailed How in Engine Ports and Cylindem[C].SAE:900256,1990:62
[9]Bahram khaligli,Danid C Haworth,Mark S Huebler.Multidimensional Port-and-In-Cylinder Flow Calculationsand Flow Visualization Study in an
缸内气流运动对直喷汽油机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依据:
(1)设计内容:内燃机缸内气流运动是影响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也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因此,对内燃机缸内空气运动的研究将为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内燃机性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设计主要利用三维软件进行汽油机燃烧室建模并利用三维流体软件AVL-Fire对工作模型进行仿真,从而了解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和影响气流运动的主要因素等,以及分析不同进气方式、不同燃烧室结构和不同的进气速度对发动机缸内工作特征和排放特性。
(3)技术路线:
确定发动机气缸参数

查阅相关文献

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模型

利用AVL-FIre软件进行仿真

生成网络图
↓Hale Waihona Puke 根据网络图进行分析(4)进度安排:
2015年
3月17日- 3月7日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3月8日- 3月15日开题报告答辩;
3月16日- 4月12日完成毕业设计理论设计计算;
4月13日- 5月8日完成相关图纸的绘制;
5月9日- 6月4日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及任务书要求的其它内容;
6月5日-6月10日设计说明书的整理、修改与打印;
6月15日-6月20日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3.参考文献:
值模拟[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10(6)
[6]Gesman AD,Ahmed AMY.Measurement and Multi-dimermiousl
②国外文献的综述: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在内燃机缸内气体流动的多维数值模拟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使其逐渐完善,对缸内流场的数值模拟越来越准确。1973年,Watkins首次采用了有限差分法来求解层流流动的方程组[5]。1984年Gosman和Watins等人对发动机中空气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了k−ε双方程模型,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对空气流动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进行了比较。1987年,Gosman和Abmed对轴对称进气道-气门-气缸内稳态流动进行了实验和计算研究[6]。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对模型为进气道-气门-气缸的缸内气体流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的高潮。Shigeki Sugiura等人通过分别对切向进气道-气门-气缸内气体进行二维和三维稳态流动的数值模拟计算,来研究进气系统几何形状对质量流量和流型的影响[7]。由数值计算结果得到:在计算模型带有气门杆时,模拟的质量流量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度很高;但如果计算模型不带气门杆,那么质量流量计算值要比实际测量值偏高4.5%~11%。因此,对进气过程模拟的计算模型必须加上气门才能得到与实际相吻合的更有价值的结果。1990年,Ken Naitoh等人采用SIMPLE和ICE方法分别对2气门和4气门发动机进气道和缸内气体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且在模拟中考虑到了气门和活塞位置的变化,并反映了流动现象的复杂性[8]。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内燃机机内气体流动的复杂性。1994年,Bahrain等人采用自行开发的CFD程序对平螺旋状燃烧室内燃机的进气道-气门-气缸内耦合流动结构进行了多维模拟[9]。同年,Pierre Godrie和Mark Zellat在直气道和螺旋气道上进行了稳态流动模拟,流量系数和缸内速度场与实验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并分析了稳态流动模拟所观察到的涡流的产生机理[10]。1995年,Kang Y.Huh等人采用修改过的KIVA-II对稳态流动和运行工况下内燃机进气道-气门-气缸内气体流动的进行可三维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虽然稳态时的涡流比与发动机工作时的涡流比有差异,但可以用稳流试验测量的涡流比来预测运行工况发动机的涡流比[11]。综上所述,国外已经基本掌握了如数值模拟方法、湍流模型的选择、网格的生成以及运动边界的设置处理等有关进气道-气门-气缸内气体流动的多维瞬态数值模拟计算的关键性技术,不过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例如进行瞬态模拟所需动态网格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如何使网格的运动与缸内流场的实际变化更加吻合以及如何使网格的变化与内燃机进气道-气门-气缸系统的结构形状相适应等问题。
...... ... . ....0000000
..............666....................本课题本课题更多还原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设计方案:
(1)具体内容:
①发动机结构参数:发动机结构型式:四缸、四冲程、水冷;缸径×冲程:65mm×72mm;压缩比:10;
②查阅参考文献,熟悉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以及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和影响气流运动的主要因素等。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ifferent Intake Configurations[C].SAE 941871,1994:80
[10]Pierre Godrie,Mark Zellat.Simulation of Flowfield
Generated by Intake Port-and-In-Cylinder Configuration-Comparision withMeasurements and
(3)本课题研究意义:在发动机性能研究的早期,大多数人们一直认为:在发动机中,缸内气流运动的研究作用似乎不过只是为了给气缸提供适量的空气,而进排气系统的结构对充气量的好坏起主要决定作用,与气缸内气体的细致流动和流场的变化情况关系并不大,由此看来研究缸内气体的流动似乎没有必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往复式发动机发展的初期,研究人员就发现缸内气体的流动状态对发动机的各项性能有直接影响。例如里卡多设计的“湍流式发动机”,缸内气体流动的组织可以通过其燃烧室形状来控制,以达到燃烧的最佳状况;同时,阿尔柯克研究发现,进气气流所产生的旋流可以明显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性能[11]。目前,大量研究人员把许多精力都花费在气道和缸内气体流动状态的研究上,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2,13,14,15]。发动机缸内空气的流动状态对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及燃烧噪声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气油机的燃油和空气混合速率,加快燃烧速率,促进燃烧过程中未燃燃料和空气的混合,良好的组织缸内空气运动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深入了解发动机缸内气体的流动状态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对组织良好充分的燃烧过程,开发高性能、节能、低碳、环保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用AVL-Fire建立直喷汽油机缸内工作模型对直喷汽油缸内工作过程模拟仿真,不仅能够直观地研究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也可以通过改变进气系统的结构来合理的设计和组织气流,以满足发动机性能的需要,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性实验,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