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
对当代社会造成人际关系冷漠现象原因的哲学思考——以当代大学生为视角
系在 有机 统一 的联 系 中 不是 并 列 的 、平 等 的 ,它 的 变化 导 致 了大 1 .1 对个 人情 感冷 漠在亲 情 、爱 情 、友情 三方 面的表 现 学 生容易 作 出伤害 自己和 他 人 的过 激 行 为 。大 学 生 的社 会 性 顺 着 在 亲情方 面 ,当代 大 学生 普 遍 表 现 良好 ,不 少 大 学 生 能 够 完 历史 的发 展和社 会关 系的 变 化 发展 而 变 化 发 展 的 ,具有 不 同 的社 成 自己应 尽 的义务 和责 任 ,但 是还 存 在 一 直 不理 解 父 母 、不 顾 家 会存 在形 态 。大 学生 的心理 素 质 受外 界环 境 的 影 响 和 随着 年 龄 的 的 大学 生 ,部 分大 学 生 从上 大 学 后 ,仿 佛一 只脱 缰 的 野 马 ,不 顾 不 断增长 、需求 的 不 断增 多 。如 长 时间 生 活在 被 他 人欺 压或 自卑 后果 的挥 霍 金 钱 、浪 费 时 间 ,沉 溺 在 网络 、游 戏 、虚 拟 世 界 里。 的状 态下 ,在精 神或 物质方 面 得 不 到适 当满 足 或 受 到威 胁 的情 况 父母 打 电话多 关心 一 下 他 们 可能 会 逆 反 、阳奉 阴违 ,或 者 远 远避 下 ,他们所 体现 的作 为 人 类 的本 质 就会 从 良性 变 为恶 性 ,如 得 不 开 、与家 人疏远 、冷 漠 ,搁 置 问题 、逃 避 。 在大 学 里 ,有人 的友 到适 当 的遏 制就 会在思 想 观念 上 变 质 甚 至 扭 曲 ,作 出无 法 挽 回的 情 是建立 在 以貌 取人 的方 式 上 的 ,俗称 外 貌 协 会 。不 少 人 因 为 他 行 为。 人矮 小 、肥胖 而疏远 、排 除 、歧 视 。还 有 人 因为 他人 打 扮 、装饰 、 花 费确立 朋友关 系 。 3 .2 从 主 观世界 与客 观世界关 系 的角度 “ 客观 世界 ”是 指物质 的 、可感知 的世 界 ,是人 的 意识 活 动之 大学 生人 际关 系 中恋 爱 交 往所 占成 分极 少 ,但 大 学 生 正 值 花 外 一切物 质活动 的 总和 ;“ 主观世 界” 是指 人 的意 识观 念 世界 ,是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在公共事务中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社会问题缺乏关注和参与。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是当务之急。
一、分析冷漠的原因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会出现冷漠的现象呢?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
一些大学生缺乏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他们在校期间学习的是专业知识,对于社会问题的了解可能相对较少,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一些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自身的发展上,对社会问题缺乏关注和参与。
一些大学生可能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对于社会问题的改变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选择了冷漠和放弃。
二、激励视角下的治理措施针对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现象,我们可以从激励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治理。
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参与公益活动。
学校可以设立社会实践周、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政府部门可以开展相关政策,给予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大学生一定的激励措施,例如提供奖学金、就业岗位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共事务。
社会各界可以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形成社会上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大学生自身的努力除了外部的激励措施,当代大学生自身也需要做出努力,改变冷漠的态度。
大学生要提高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及社会发展的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实际行动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改变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案例分析近年来,一些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激励,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学生“人际冷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3 2 5 0 0 0 温 州大 学瓯 江 学院 学工部 心理健 康教 育 中心 陈
【 摘 要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他们 的 心理 正 经 历着 由青年 期 的不成 熟向 成年 期 的成 熟转 变的 重要发 展 阶段 ,正 处 着 就 业 压 力 的 增 加 ,很 多大 学 二、大 学生 “ 人际冷 漠”的成 因分析 生认为一毕业 就等于失业 ,迫使同学们更多 往 、渴求理解的发展时期 ,情感世界极其丰富 大学生 “ 人 际冷漠 ”指 的是大学生对遇 的 考 虑 自己 的将 来 ,不 去 或 者不 屑 关 心 他 人 而又 强烈 ,但 是 因为 多种 原 因的存 在 ,使 得 如 到的人和事漠不关 心、听之 任之,对人 际交 的 事 情 和 决 定 , 比如 有 些 大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不 今 的 大 学生 的人 际关 系 问题 令 人担 忧 .尤其是 往 回避退缩的消极情绪体验 和反 应。从 心理 断 的 学 习 、 学 习 再 学 习 ,有 些 大 学 生则 把 大 “ 人 际冷漠”现象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 学上讲 ,是个体对 自己遭遇 的挫折情境放 任 部分时间放在社会工作上 , 锻炼 自己的能力 , 际交往 的 现状 及 “ 人 际冷 漠”形成 的 原 因分析 。 自流 的 自我逃 避式的退缩性心理反应模 式, 同学问缺少彼此的沟通和交 流,必然使得 同 提 出几 点 解决 大 学生 “ 人 际冷漠 ” 的对 策 。 带 有一 定 的 自我 保 护 和 自我 防御 的色彩 。 学 之 间 、室友 之 间关 系疏 远 , 感 情淡 漠 ;其 次 , 【 关键词 】 人际障碍;人 际冷漠 ; 自 我 1大学 生的 以 自 我 为 中心 的意识 过分 强 烈 有 些 同 学 不 懂 得 如 何 去 关 心 别 人 , 比如 ,某 认 知 偏 差 以 自我 为 中 心 即 只从 自己 的经 验 和 角 度 大 学 一 男 生 ,觉 得 平 时 和 室 友 关 系 不 错 ,他 去认 识人 和 事 ,对 人和 事 的看 法 带有 很 强烈 的 想 测测 自己 在 同学 中受 到 关 注的 程度 ,于是 , 众所 周 知 ,人 是 社 会 中的 人 ,人 的本 质 主观 性 ,不 能意 识 到别 人 对 同一事 物 的看 法 和 他在室友未 回来之前钻 到 自己的床底下 ,从 属性是社会 实在性 ,马克思说 : “ 人是最名 观点。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 白 天 到 晚 上 到 第 二 天 早 上 ,没 有 一 个 同学 打 副其实 的社会动物 , 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 里 是小 公 主 、 小 皇帝 , 习 惯于 别 人 围着 自己转 , 电话 或 者 发 短 信 询 问 他 的去 处 ,关 心 他 为什 而 且 是 只 有 在 社 会 中 才 能 独 立 的动 物 ” 。任 长 时 间活 在 自我 之 中。如 果 别人 提 出 的意 见 和 么没 有 回寝 室 , 室友 的反应 让 他 很失 望 , 从此. 何 人都不能脱离其他 人而独立生存 ,亚里士 自己不 同 或者 相反 , 会 持反 对 甚至 敌 视 的态度 , 选择了独来独往 ,最后和室友感情很淡漠 。 多 德说 : “ 能 够 独 自生 活 的人 ,不 是 上 帝 就 不 能客 观 的评 价 自己 ; 自我 中心 者 ,在 待人 接 三、解 决大学生人际冷 漠的对 策分析 是 野兽 ” ,尤 其 是 在 现 代 化 大 生 产 的生 产 方 物方 面更 多 地是 关 注 自己的兴 趣 和需 要 ,忽 视 1 . 开展 丰 富 多彩 的 积极 向上 的校 园 文化 式 的存 在 , 使 人 与 人之 间 的联 系 更 加 的紧 密 。 别 人 的利 益 , 自私 自利 ,不可 能赢 得 别人 的喜 活 动 美 国成 功 学 家 卡 耐 基 提 出一 个 公 式 :一 个 人 欢 和 建立 和 谐 的人 际关 系 。 开 展 多 姿 多 彩 的 校 园文 化 活动 ,是 丰 富 的 成功 = 1 5 % 的专 业 知识 + 8 5 % 的为 人 处 世 的 2 大 学 生人 际 关 系功 利 化 日趋 突 出 学生生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 途径 之 技 巧 ,可 见 ,一 个 人 想 要 成 功 ,人 际 关 系 的 大学就是半个社会 , 社会上的 “ 价值体系” 也是 加 强 同学 间 良好 的沟 通和 交 流 的主要 处理相 当重要 。大学生 是一群特殊 的群体 , 在高校 中滋长。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中带有非 方式 ,同时 ,通过寝室、班级、社团等组织开 他 们的心理正经历着 由青年期 的不成熟 向成 常 明显 的 功利 性 ,选 择有 权 、有 势 、有 用 的人 展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 年 期 的 成 熟 转 变 的重 要 发展 阶 段 , 正 处 于 渴 进行交往 ,把交朋友当做一种投资行为 ,一旦 也能培养学生 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开展的各项 望交往 、渴求 理解的发展时期 ,情感 世界极 投资 有所 收 益 或者 这 个人 没有 利 用价 值 就立 马 活 动必 须 以学 生 的兴 趣 为着 眼点 ,在 内容上 要 其 丰 富 而 又 强 烈 。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良好 的 抛 弃 ,选 择 其他 更 有利 用 价值 的人 进 行 交往 。 具有 较 高 的艺 术气 息 和思 想 内涵 ,形 式 上要 体 人际关 系有利 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有利于促 高校有些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总是选择 现艺 术 的美 感 和创 新性 ,吸 引学 生 自觉 主动 的 进 学 业 进 步 ;但 是 不 良的人 际 关 系 则 常 常 会 家庭背景好的或者经济条件好的而不管有没有 参 与 到 活动 中 去 ,并在 活 动 中加 强 同学之 间 的 引 起 同学 的心 理 失衡 和 心 理 问 题 的 出现 。所 感 情基 础 ;有 些 同学 为 达到 一 定 的 目的 ,对 所 沟通 ,促 进 同学 间情 感 上 的交 流 。 以建立 良好 的校 园人 际关系 ,不仅 仅是大学 求的同学百般讨好 , 甚至不惜做出小小的牺牲, 2 开展 大 学生 心理 健 康教 育 的课 程 生身心健康发展 的重要 需要 ,也是更 好地培 等 目的达到就放弃友谊,在这样的情况下 ,人 “ 学 生 、学 生 ,以 学 为 生 ” ,大 学 生 主 养 适 应社 会 的人 才 的必 然要 求 。 际交往成为实现利益的手段 , 只有永远的利益, 要 的 内容 是学 习 ,各 高 校可 以在 本 校 内开设 大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没有 永 远 的朋 友 。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或者公共选修课 , 2 0 0 8年 6 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 3 . 大 学 生人 际交 往 的 心理 偏 差 日益 明显 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课传授心理知识 。 本学期 , 资源分社针对 2 8所高等院校的 7 4 7名学生进 首 先 是 自我 认识 偏 差 ,会 产 生 自负 或 者 本人 开 设 了一 门大 学生 心 理健 康 教育 的公 共 选 行 的 问卷 调 查 表 明 ,5 9 % 的受 调 查 者 表 现 出 自卑 心 理 , 从 而体 会 到 “ 人 际冷 漠 ”。 据调查 , 修课 ,我通过在课堂上讲授人际交往的心理学 不同程度 的人 际交往障碍 ,比其他的心理 问 大学生 的 自我认 知偏差存在着两种对立 的现 知识和开展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团体辅导 , 题 相对更普遍。某大学社 团组织 对在校大学 象 ,一是过高的评价 自己,表现为妄 自尊大 , 让学 生在 课 堂上 学会 与 人交 往 ,收 到 了很 好 的 生进 行抽 样调查 ,发现 ,其 中 7 8 %的 同学反 目空一切 ;二是过低 的评价 自己,表现 为妄 效果 ,尤其是在团体辅导中,同学们学会了站 映大学生人 际关 系复杂难处、1 2 % 的同学认 自菲薄、 自轻 自贱 。过高 的评 价使得 自己脱 在别人 的立场考虑问题、学会 了人际交往的一 为 人 际 关系 还 可 以 、仅 有 9 % 的 同学认 为人 际 离 班 级 ,在 同学 在 造 成 孤 立 ; 过 低 的 自我 评 些 技巧 ,更重 要 的是 在 团体辅 导 中感 受 到 了同 关 系 较 简 单 ;这 些 结 果 和 中 国青 年 报 社 调 中 价 则 产 生 了严 重 的 自卑 心 理 , 过 度 的 自我 防 伴 的温 暖 和友 善 ,打 开封 闭 的心 灵 。 心 联 合 腾 讯 教 育对 全 国 8 8 9 5名 大 学 生 就 校 园 御 而 不 敢 于 同学 交 往 。 都 不 利 于人 际 关 系 的 3 . 引导 大 学生学 习人 际沟通 的 艺术和 理念 人 际 关 系 状 况 调 查 的结 果 相 同 ,在 总 分 为 1 0 处理 ,导致 “ 人 际 冷 漠 ” 的产 生 。 其 次 ,有 良好 的人 际 关 系是 大学 生 健 康 成 长 和 成 分的 “ 人 际 温 暖 ” 评 价 中 ,5 3 % 的受 访 者 评 些 大 学 生 自我 控 制 情 绪 的 能力 较 弱 ,也 造 成 才 的 重 要 保 障 ,大 学 生 应 掌 握 得 当 的人 际 沟 价一般 ( 5分 )、感觉 比较温暖 ( 8 分 )和非 了 “ 人 际 冷漠 ” ,有些 大 学 生 ,遇 事较 偏 激 , 通 艺 术 及 沟 通 的原 则 和技 巧 ,从 而 提 高 沟 通 常温 暖 融 洽 ( 1 O分 )的 比例 分 别 为 2 2 3% 和 容 易 走 极
关于社会冷漠现象的一些思考
关于社会冷漠现象的一些思考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向是我们在校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社会、服务大众的机会。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交通、信息、网络等等都在快速的改变着。
只有通过个人经验,才能真正了解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的差距。
毕竟,校园太小了。
我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我们务必要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才会发现它的价值。
在这个社会实践中,我们的团队也学到了很多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东西。
暑假期间,我们七月九号到七月十五号进行了社会实践。
我们主要根据我校孟瑞鹏学长的事迹为主题来对社会上的一些冷漠现象进行调查。
这次实践的地点主要是周边各大高校。
标签:社会冷漠现象; 孟瑞鹏在参加实践活动之前没有觉得实践活动会有那么的难,但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队员们之间还不是特别的合作,活动进行的也是比较慢。
慢慢的大家也是越来越配合,各司其职。
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进步。
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当然也会遇到一些其他的事,但是我们都一一克服了。
这次实践活动能顺利地完成全靠大家一致的努力。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的主题是针对社会上的冷漠现象,我们在实践期间学习并参观了孟瑞鹏事迹展。
在孟瑞鹏的日记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为了名;有的人为了钱;有的人为了权;还有的人什么也不想要,甘愿碌碌终生;这些都是不可为的。
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有意义的人;一个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孟瑞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怎样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
见义勇为并不是一种法律规定的义务性的行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因素。
马克思也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知,人不能脱离其他人的而单独存在。
在当今社会中,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发生。
如果仅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所以,陌生人的援助之手,社会团体的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股主力军,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看到一些大学生对冷漠现象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参与和支持,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疑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那么,如何在激励的视角下治理大学生的冷漠现象呢?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冷漠现象。
大学生参与冷漠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和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失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对于这个现状,他们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和绝望感,从而选择了冷漠和不关心。
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这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逃避社会现实,而选择自己的小圈子里过日子,甚至对社会现象抱有消极态度。
我们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
针对大学生的冷漠现象,我们应该在激励的视角下进行治理。
我们需要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需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积极引导和正面榜样,让他们在正面的影响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而不是选择冷漠和逃避。
我们需要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参与平台,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现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存在的意义。
大学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地方,对于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负责,并且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责任。
我们还需要在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社会参与的快乐和意义。
我们需要加强对社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
冷漠现象的存在,是社会环境和制度问题造成的。
我们需要通过完善社会制度和环境来减少和遏制冷漠现象。
我们需要加强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减少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存在,让大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信心和希望。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冷漠现象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冷漠现象的看法的调查报告2011年10月12日在广东佛山一街道上一个2岁的小女孩悦悦车子撞到又遭碾压,更让人痛心的是小女孩的身边前后路过了18位路人却没人停下救命甚至看一下情况,最后只有一名拾荒的老太太呼喊人民救命,不幸的是小悦悦最终还是在全国人民的祈祷下离开了这个冷漠的世界,小悦悦的离开不仅是对那18个冷漠路人的良心拷问,更是对我们社会上存在的冷漠现象上了一堂血的教训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况,为什么人民这么冷漠!一、调查目的冷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标签,生活中、媒体报道中无不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冷漠现象。
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而我们又为什么会如此冷漠?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对于冷漠现象的出现的看法,分析其原因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时间、对象及方法调查时间:2015年5月5日——5月11日调查对象:大学生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利用网络发放《关于大学生对社会冷漠现象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了解关于大学生社会冷漠现象的看法。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附在最后四、调查结果(一)大学生对于帮助别人的看法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
根据调查显示,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提到你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吗?大多数的人表示愿意的,不愿意的只是占少数。
但是,当问到当你遇到老人跌倒时,你会怎么办?虽然44%的人认同把老人扶起并拨打120,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仍然有30%的人认为有证人在场才会去扶,免得说不清被赖着。
我们发现在网上出现碰瓷这个词,这原本是古玩的行话,可是用到这也非常的吻合,想一想你去碰那个需要帮助的老人就遭诬陷这不就是碰瓷了吗?这也不难理解的出现了天津的张大妈摔倒好心人去扶遭诬陷,全国各地的碰瓷案件更是多不胜数,碰瓷党的花样更是在不断的更新!也是不断的挑战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观念。
(二)社会出现冷漠现象的原因中国有一句古语说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是为什么还会把麻烦当作不去救命的借口呢,换一句话说就是为什么人们担心救命还怕那个被帮助的人找自己的麻烦呢,政府不是鼓励人们作好事,向雷锋叔叔学习么,这是我们从小就学会的知识啊!是什么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观呢!根据调查,社会冷漠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是金钱关系2、教育体系存在弊端,人格不健全3、道德规范约束降低4、社会环境使人瞻前顾后,安全感缺失5、舆论监督不够,导向不正确(三)影响人们冷漠心理的主要因素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人们的交往更多是金钱关系,现在国家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长,人们的安全感也在降低,所以人们逐渐产生冷漠心理,时常会对周围的人产生怀疑。
大学生“人际冷漠”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人际冷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正经历着由青年期的不成熟向成年期的成熟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正处于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发展时期,情感世界极其丰富而又强烈,但是因为多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如今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令人担忧,尤其是“人际冷漠”现象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人际冷漠”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几点解决大学生“人际冷漠”的对策。
【关键词】人际障碍;人际冷漠;自我认知偏差众所周知,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实在性,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其他人而独立生存,亚里士多德说:“能够独自生活的人,不是上帝就是野兽”,尤其是在现代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的存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提出一个公式:一个人的成功=15%的专业知识+85%的为人处世的技巧,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人际关系的处理相当重要。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正经历着由青年期的不成熟向成年期的成熟转变的重要发展阶段,正处于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发展时期,情感世界极其丰富而又强烈。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业进步;但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则常常会引起同学的心理失衡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所以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不仅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需要,也是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2008年6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等院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对更普遍。
某大学社团组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其中78%的同学反映大学生人际关系复杂难处、12%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还可以、仅有9%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较简单;这些结果和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腾讯教育对全国8895名大学生就校园人际关系状况调查的结果相同,在总分为10分的“人际温暖”评价中,53%的受访者评价一般(5分)、感觉比较温暖(8分)和非常温暖融洽(10分)的比例分别为22.3%和6.2%,觉得有点冷漠(3分)和非常冷漠(0分)的分别是14.4%和4.1%。
社会冷漠调查报告
社会冷漠调查报告社会冷漠调查报告近年来,社会冷漠现象在我们身边愈发明显。
社会冷漠是指人们对他人的需求、痛苦或困境缺乏关心和同理心的态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冷漠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
我们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在分析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社会冷漠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普遍更加冷漠,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的困难时。
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需求,而忽视了他人的困境。
其次,职业对社会冷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收入职业群体更容易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这可能与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交圈子中有关,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另外,教育水平也与社会冷漠有一定的关联。
我们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容易表现出冷漠的态度。
这可能是因为高等教育过程中强调个人的竞争和自我实现,而忽视了社会责任的培养。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成功,而忽视了他人的需求。
此外,社会冷漠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冷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减少,社会凝聚力降低。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得不到他人的帮助或支持。
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冷漠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社会冷漠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提倡互助精神。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鼓励和奖励参与公益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可以提高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减少社会冷漠现象。
此外,媒体也有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媒体应该多报道正能量的新闻,鼓励人们关注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关心身边的人,主动帮助他人。
冷漠无助他人的检讨书
冷漠无助他人的检讨书尊敬的读者:我写这篇检讨书,是为了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对他人的冷漠和无助,希望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成为一个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过去的我常常表现出冷漠和无助的态度,对他人的困境和需要漠不关心,甚至是视而不见。
我记得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年老的妇女拄着拐杖上车时摔倒了,周围的人都纷纷上前帮助她,而我却选择了坐在原地,只是淡淡地看了她一眼。
这种冷漠的行为让我感到非常羞愧和后悔。
不仅如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对朋友和同事的困难和需要也常常不闻不问。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好友向我倾诉她的烦恼和困难,希望能够得到我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我却只是听了一会儿,便心不在焉地打开手机,对她的话题不再感兴趣。
这种无助的态度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回顾过去的点点滴滴,我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和无助不仅伤害了他人,更伤害了自己。
冷漠让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脆弱,无助让我失去了与他人建立深厚友谊的机会。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感到孤独和迷茫。
从今天起,我决心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人。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我要提高自己的觉察力。
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和困境是改变的第一步。
我将时刻保持警觉,不再掉以轻心地对待他人的困难和需要。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陌生人,我都会用心去倾听他们的故事,用行动去支持他们。
其次,我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人的需要和困境,也能够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实际的帮助。
我将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学校或是其他公益组织做出自己的贡献。
另外,我还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将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与他人交往时,我将更加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用真诚和温暖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最后,我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善良和宽容。
在面对他人的错误和过失时,我将学会宽容和谅解。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有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支持,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大学思修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待社会冷漠现象自身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报告调查人:班级:软件2班学号:调查时间:2013年12月一、调查报告正文调查背景 (3)调查目的 (3)调查对象 (3)调查形式 (3)调查容 (3)总结与体会 (4)二、附录调查问卷 (5)结果统计原始数据统计表 (6)2调查背景: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很大。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从近年来发生的宇案、小悦悦事件中折射出一些人的思想道德缺失,对社会事件反映冷淡的事实。
由此观之,在大学期间塑造好的道德水准是十分必要和刻不容缓的。
由此本人结合本校特点展开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目的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来看,大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责任感。
但是,勿庸讳言,一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明显淡化的现实令人担忧,他们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少数大学生对个人爱好的偏执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使得他们的自我责任感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和功利化倾向,对此,教育者应当及时引导,否则,这些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容易走向处处以个人为中心的极端。
故针对现实状况,希望可以让大学生更加关心自身道德发展问题,展开此项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三、调查形式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真实的原始数据,结合问卷的题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原因及解决方案、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容9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意社会公德心,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有些缺乏社会公德心,不能达到“热心”的程度。
由此可看出,当代大学生仍然拥有社会责任心,只是缺少实际行动。
超过一半的人对目前的社会现状不是很满意,贪污腐败和缺少是大学生不满现状的主要原因。
这说明当前社会仍存在许多的黑暗面,需要政府和群众一起努力,在共创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乐于助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它意味着愿意帮助他人并主动去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然而有时候,这种乐于助人的态度却会让自己受到冷落。
下面我将用1000字的篇幅,详细分析这种现象并提出解决办法。
为什么乐于助人会让自己受到冷落呢?一方面,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乐于助人的人是“好说话”的,依赖他们的时候才寻求帮助,而平时则很少与他们交往。
这种情况下,乐于助人的人就会感到被冷落,因为他们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乐于助人的人太主动了,一味地插手别人的事情,并且试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种过于强势的行为容易被他人视为干涉和唠叨,从而导致对自己的冷漠和疏远。
那么,面对这种冷落情况该如何应对呢?乐于助人的人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明白帮助他人是出于一种真诚和善意,而不是为了索取回报。
无论是否得到回报,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态。
乐于助人的人可以主动与他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有时候,他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和需要,因此我们需要主动与他们交流,让他们理解我们的心情和需求。
乐于助人的人可以学会设定边界,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我们过于关注他人的需求而忽视了自己的需要,这会导致我们感到疲惫和被冷落。
我们需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保留一部分给自己,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
我认为乐于助人并不一定会让我们受到冷落。
事实上,乐于助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能够为他人带来帮助和快乐,也能够建立长久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只要我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他人良好沟通,并设定好自己的边界,就不会受到冷落的困扰。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使我们自己更加快乐和满足。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摘要】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但有时却会让人感到受冷落。
在讨论了乐于助人却受到冷落的原因,以及乐于助人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受冷落所引发的消极情绪。
同时也提供了如何应对受冷落困境的建议,以及保持乐于助人态度的方法。
在强调重申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更加珍惜乐于助人的品质,并展望未来乐于助人的社会。
乐于助人虽然可能带来困扰和伤感,但仍是建设美好社会的基石,需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关键词】乐于助人,受冷落,矛盾感受,积极影响,消极情绪,应对困境,保持态度,重申重要性,珍惜品质,社会展望。
1. 引言1.1 介绍乐于助人和受冷落的矛盾感受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令人称赞的品质。
当我们乐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时,我们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善良之心,更能让他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有时候乐于助人却可能招致冷落和不被理解。
这种矛盾感受让人难以理解和承受。
乐于助人的人往往会遇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一方面,他们可能被身边的人赞美和感激,认为他们是善良和友善的典范;他们也可能遭受到忽视和冷漠,甚至有时会被误解和利用。
这种不一致的反馈让乐于助人的人感到困惑和痛苦,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善意会被人忽视或者遭到误解。
这种状况让人陷入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之中,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开始质疑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乐于助人的人往往会陷入情绪的泥沼中,感到沮丧和失落。
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真诚善意会受到这样的待遇,这让他们感到无助和孤独。
尽管乐于助人会带来一些困扰和伤感,但我们不应放弃这种美好的品质。
乐于助人的人往往能带来正能量和希望,他们的行为能影响他人,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们应该珍惜乐于助人的品质,不论是否被冷落或受到理解,我们都应该坚持做一个善良而乐于助人的人。
2. 正文2.1 为什么乐于助人却受到冷落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可以带来正能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增进人际关系。
有时乐于助人的人却会遭受到冷落。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是让人们敬仰的品质。
有时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对他人伸出援手,却遭遇到冷落和不理解。
这种情况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乐于助人却受到冷落的原因。
一方面,有些人可能对我们的好意抱有怀疑或嫌疑的态度。
他们可能会认为我们有其他动机,或者怀疑我们的真诚。
这样的人往往对人心存猜忌和质疑,因此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打动他们的心。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们的帮助并不真正必要,或者不值得他们花费时间和精力。
这些人可能对我们的好意表示冷漠或不在意,因为他们并没有因此获得任何好处,或者没有实际需求。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乐于助人可能被视为多余的善举,被忽视或冷落。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先反思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如果我们乐于助人的初衷是出于无私的善意,而不是为了追求回报或显示自己的善良,那么我们就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无论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是否表达感激,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我们也可以尝试与那些对我们的好意持怀疑态度的人进行沟通。
我们可以主动与他们交流,解释我们的动机和意图,并努力改变他们对我们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即使我们受到冷落或被误解,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而妥协或放弃。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虽然可能不被所有人理解或认同,但乐于助人是一种值得坚持的美德。
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包容他人,也能理解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就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冷落和误解。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
乐于助人,却让我受到冷落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习惯性的乐于助人。
在学校、社交场合、甚至在家里,只要有人需要帮助,我总是不计较辛苦和麻烦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然而,这种习惯却让我感受到了别人的冷落。
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协助别人的能力,而在于他的特点和个性。
他可以是一个值得信任、好心、诚实以及真诚的人,没有这些特点和个性,即使你再能够帮助他人,也无法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我曾经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写论文、答题、解决问题以及做家庭作业,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学业生涯。
但是,现在参加聚会、约会、甚至是同事之间的聚会,总是觉得被排斥和孤独。
有时候,我也想加入别人的谈话和活动,但是总感觉自己不被欢迎。
当我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时,他们总是说,不需要帮助,我自己就可以搞定。
尽管我尝试着表达我的热心和友好,但是我总是感觉到被拒绝和忽视。
我也尝试着思考这种情况的原因。
或许是我写论文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表现得太好,以至于别人觉得我显得居高临下。
或者是因为他们认为我有一个极强的意志力,能够独自应付所有问题。
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帮助让他们感到有压力,不知道如何回报我的好意。
然而,我现在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和责任。
我不是神,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我相信如果我继续做自己并表达自己的善意,我最终会找到那些与我分享价值观和特点的人们。
因此,我现在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立和自信。
我会尽力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支持,但是我也不会让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让别人感到被控制或者被压迫。
我珍惜和尊重自己的价值和特点,同时也欣赏并支持他人的独立和品格。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使命,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生命轨迹一样。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因为这就是生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所在。
但是,我们可以彼此理解和支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特点和品格,因为这也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相信,我未来的日子里会遇到那些能够欣赏和支持我特点和品格的人。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
激励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参与冷漠的治理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态度和参与对社会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冷漠现象时选择了袖手旁观,这种冷漠态度对社会治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激励视角出发,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冷漠的治理。
我们需要了解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对冷漠现象选择冷漠态度的情况。
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冷漠时,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改变或者无法影响社会现状,因此选择了放弃或者袖手旁观。
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自身的利益或者其他原因选择了对冷漠现象视而不见。
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冷漠态度,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
首先是教育引导,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
应当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对社会冷漠现象保持高度警惕。
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逐渐提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其次是激励机制,学校和社会应当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冷漠的治理。
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改善社会冷漠现象。
社会也需要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通常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对社会了解有限,对社会冷漠现象的感受和理解可能也有所不同。
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从而更加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中对冷漠现象进行改善。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社会冷漠现象的影响,让他们亲身经历和体会。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大学生对冷漠现象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只有积极参与和改善,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冷漠现象带来的问题。
大学生助人行为研究报告
大学生助人行为研究报告一、引言助人行为是指一个人愿意主动帮助他人,并且为此行为不求任何回报的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助人行为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报告将从大学生助人行为的背景、原因、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助人行为的背后有着多种原因。
首先,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社会责任教育,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大学生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通过参与助人行为,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此外,大学生也希望通过助人行为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和获得尊重。
三、原因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社会进步和人们对于道德伦理的认识提升,使得大学生意识到助人行为的重要性。
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多次接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认识到通过助人行为可以为社会带来正面影响。
此外,大学生一方面受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塑造,这些因素都使得大学生倾向于展现自己的善良和正义。
四、影响大学生助人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提升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其次,通过参与助人行为,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大学生的助人行为也能够激励其他人参与到助人行动当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五、对策在促进大学生助人行为方面,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其次,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尊重和关心助人行为的氛围,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大学生参与助人行动。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到各种形式的助人活动中。
六、结论通过对大学生助人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助人行为不仅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培养和引导,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助人行动中收获成长与满足。
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浅析——毛概论文
大学生时事冷漠现象浅析摘要:大学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中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放在我们青年大学生肩上,我们大学生应如何统一当前学习和历史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时事冷漠责任感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于国家的情感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温家宝总理曾在与北大学子共度五四青年节时,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勉励同学们,并对同学们说“中国现代化大厦要靠你们建设,你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国情,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
的确,作为高知识、高文化的群体,我们大学生不仅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中国繁荣富强的见证者,更应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脱离了这一点,没有了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无论是学习和实践都做不好。
事实上,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他们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大事面前,能够自觉承担责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
”这是大学生群体关注时事、心系祖国的主流和积极方面。
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当中有这样一类对时事漠不关心的群体。
不少大学生以“政治上过得去,业务上过得硬”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认为专业技术过硬就是一切。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代大学生就存在着对政治的漠视。
有的大学生不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时间;甚至有大学生将国家主席胡锦涛名字写错的笑料。
另据中国海洋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份关于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的调查,随机调查发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有约70%的学生不太关注时事;约80%的人没有了解时事的习惯;约85%的人认为学校对时事的传播方面做得不够好;阅报室每天有近三百人出入,而看报的占不到60%,大部分同学去阅报室是上自习,顺便浏览一下报纸;同学们普遍认为呆在学校感觉与外界是隔离的。
大学思修调研报告材料——关于某大学生对待社会冷漠现象及其自身社会责任感地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大学生对待社会冷漠现象及自身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报告调查人:糖糖班级:学号:调查时间:2012 年 5 月目录1、调查报告正文调查背景 (3)调查目的 (3)调查对象 (3)调查形式 (3)调查容 (3)总结与体会 (3)2、附录调查问卷 (3)结果统计原始数据统计表................................................................................关于大学生对待社会冷漠现象及自身社会责任感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社会冷漠现象”日趋严重。
2006 年11 月20 日上午,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宇案”。
市鼓楼区法院对“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裁定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 元,10 日给付。
2011 年8 月27 日中午,一辆大巴车在石庄镇西边的黄立交桥上看见了一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倒,司机殷红彬下车搀扶了老人。
不想面对警方的调查,那老人一口咬定是那辆撞倒大巴车撞她的。
最后,通过调阅监控录像,警方发现,正如殷红彬所述,他不是撞人者,而是下车救人者。
2011 年9 月2 日上午,在省市,88 岁的大爷在离家不到100 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了。
这期间来往者众多,但大家仅仅是围观,却无人敢扶他一把,致使他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2011 年10 月13 日下午,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在家附近的巷子里玩耍,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型货柜车先后三次从悦悦身上碾过并逃逸。
然而18 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是漠然不理,无一施以援手。
最后只有一位拾荒者阿姨将小悦悦扶起,躺在路边小悦悦就这样躺在血泊中七八分钟,最终抢救无效。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达,中国人越来越患上了“发达社会冷漠症”。
它突出表现为:社会越发达,人的竞争意识越强,法律的自我表现保护意识也越高。
一些时候,许多受到帮助的人不太懂得感恩,这也就使得人们帮助他人的热情减退。
检讨冷漠培养温暖
检讨冷漠培养温暖在这个现代社会中,冷漠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人们在工作、生活、交往中常常缺乏热情和关怀,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隔阂。
然而,正是因为冷漠的存在,我们才更加需要反思并努力培养温暖的品质。
本文将从个人、家庭、教育和社会等方面,探讨如何检讨冷漠,培养温暖。
一、个人方面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冷漠的问题。
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中是否缺乏关心和体贴,以及是否经常固执己见、对他人漠不关心。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比如,尝试主动关心他人的需求,主动帮助他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
这些小小的改变对于培养温暖的品质来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家庭方面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培养温暖品质的基础。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温暖直接影响了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
家庭成员可以相互关心、理解和尊重,形成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家庭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沟通、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减少冷漠的种子在家庭中滋生。
三、教育方面教育是社会倡导温暖品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应该承担起培养温暖品质的责任。
学校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冷漠的弊端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四、社会方面在社会中,温暖的品质不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社会可以通过宣传故事、榜样和奖励等方式,弘扬温暖的价值观。
同时,社会也可以加强对冷漠行为的批判和惩罚,倡导人们关注他人的需求,鼓励人们相互帮助,从而减少冷漠现象的发生。
另外,社会也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从而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温暖。
综上所述,冷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问题。
社会冷漠分析报告[1]
关于社会冷漠现象分析冷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标签,生活中、媒体报道中无不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冷漠现象。
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而我们又为什么会如此冷漠?我们小组通过感恩缺失、助人为乐意识淡薄、英雄缺失、邻里冷漠、职场冷漠这六方面的社会冷漠表现,用管理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其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一、感恩缺失(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越来越不懂感恩。
例如现在较为常见的,许多受到资助的学生,对于那些社会各界资助过他们的人,感到十分的理所当然,并没有一种知恩图报的心理;大学生对于父母也没有一种感恩和孝顺的意识。
(二)、原因1、由于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甚至可以说是仇富心理。
认为有钱的那部分人对弱势群体的资助是应该的。
2、由于现在很多所谓慈善家慈善企业也都是抱着为自己树立起社会威望和良好形象的目的来捐助,而不是由心底出发的善爱行为,使得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也感受不到关怀与温暖。
3、受助的人会因为自己处于弱势而感到羞耻,从而刻意地不表现出感激。
4、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感恩教育较少。
(三)、解决方案1、学校开展一定的感恩教育课程与活动。
拒绝形式与空泛的口号,切实地从小培养起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
既要让他们学会真心地帮助他人,也要学会对他人给予的帮助表达感谢,且从心底里感恩。
2、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好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庭这所关键的学校里,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的必要性、重要性与正当性。
3、社会风气的养成:通过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手法,弘扬感恩文化,使其成为社会的主流。
二、助人为乐意识的淡漠(一)、现象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不再以帮助别人作为一种乐趣或义务。
我们不难看到一下几种状况:公交车上不让座,看到老年人过马路不太会上前帮助,捡到别人遗失的财物不主动归还等。
(二)、原因1、如上文中所说,一些时候,许多受到帮助的人们不太懂得感恩,这也就使得人们帮助他人的热情减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教育心理学论文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调查及分析周利段靓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存在许多助人冷漠现象,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心理学研究方法调查身边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原因的认知,并提出解决策略,如媒体宣传,普及教育,法制保障等。
关键词:大学生;助人冷漠;原因分析;1问题的提出社会上存在许多助人冷漠现象,如“老人菜场摔倒无人帮扶而死”,“天津司机搀扶老人反被告”,“杭州学生帮扶老人遭家长训斥”等,助人冷漠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这种让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漠视甚至仇视的现实状态,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警觉。
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心理学研究方法调查身边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原因的认知,并提出解决策略,如媒体宣传,普及教育,法制保障等。
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于助人冷漠现象成因的看法,从而全面的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呼吁人们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2调查情况问卷见附录一。
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46份,调查对象以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为主,其他地区的网络问卷为辅。
3数据统计与分析1.男生49.43%,女生50.57%,比例接近1:12.家庭所在地:城镇33.52%,农村66.48%3.独生子女占19.32%,非独生子女80.68%4.当遇到陌生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伸出援助之手,数据显示:遇到有人在大街上晕倒了,61.93%的人会选择拨打120或110对其帮助,32.39%的人会选择向周围人呼救;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正在偷东西,仅有14.77%的人不予理会,其他人会采取相应措施给予一定援助。
5.63.63%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事件很多和比较多,但当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境时71.02%的人会向陌生人求助,希望得到帮助。
6.在多项原因调查中,选择比例最高的三项为: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怕被讹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招惹是非;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学生认为别人有需要时却不帮助的原因如下图所示:7.大学生认为社会上存在助人冷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力;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
如下图所示:8.大学生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有效办法主要有: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
如图所示:4分析与思考4.1定义“冷漠”一词表示一种缺乏,特指情感状况,即缺乏情感,无动于衷。
助人冷漠是当事人面临陌生人需要救助的紧急情况时没有做出相应的施救行为的现象。
如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跌倒,无人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死亡。
保安说不是冷漠,怕承担责任。
“好人没好报”、“坏人横行”,投机者得利、助人者“流血又流泪”。
大学生救人英勇献身,却遭到无良捞尸者“挟尸要价”等。
4.2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大学生在自己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境时人会向陌生人求助,希望得到帮助,同时在遇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情境时,还是乐意提供帮助。
但是他们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事件比较多,原因包括社会道德低下,人们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招惹是非;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乐于助人精神的倡导不够;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怕被讹诈;从众心理,大家都不管我也不管等等。
大学生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有效办法主要有: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
4.3思考从心理学角度,对助人冷漠现象有以下五种解释:(1)责任扩散效应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和助人的失败所带来的可能成本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它人身上,从而对利他动机的形成促退作用。
如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2)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做出勇敢之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在一般情况下,当他人表现消极时,则会抑制另一些人利他行为的产生;当他人表现积极时,则会加强另一些人的利他动机和行为。
(3)去个体化去个体化是社会心理学家由费思廷格(Festinger)等人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介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为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做去个体化。
去个体化包括个体责任感的丧失,以及对团体行为的敏感度增加。
(4)强化当生活中出现冷漠现象时,媒体的负性报道一次又一次强化了人们的行为,使越来越多的人冷漠看待别人的求助,也使一些道德观念薄弱的人看到了有利可图,从讹诈他人的事件中得到利益。
(5)助人者的特点人格因素:其能力、价值观和动机与当时情境要求的匹配程度,人格特征在利他行为当中只是起到某种中介的作用;当时的心境:当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会更愿意给予帮助,积极的心境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坏心情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要更为复杂一些,如果坏情绪使得人们更多关注自身和自己的需要,就会降低对他人提供帮助的可能;内疚感:当人们做了一件自认为是错误的事而唤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
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们常常会选择帮助他人;个人困扰和移情:当我们自身对于他人困境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如震惊、恐惧、焦虑、无助或任何相类似的情绪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
由于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的教育、环境影响、成长经历、生活道路等不同,以及在现实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有着差异性。
正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实质上主要是社会责任感的差异,因而在一定群体或他人的利益发生危难之际,人们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抉择必然有差别。
正是由于上述几种不良心理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障碍着新时代的人们战胜邪恶的大智大勇的发挥,削弱了人们身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5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归纳出大学生认为助人冷漠现象的原因有: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力;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舆论监督不够,舆论导向不正确;教育的失败(包括学校的或家庭的);生活压力大,无闲顾及他人或社会。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建议:1.媒体的舆论,正向导向,如小品“扶不扶”,就宣扬了正能量;2.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助人者的利益和安全,建议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从被扶者入手,拿出被撞或者被推倒的证据,而不是一味的让扶人者自证清白;3.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更应该在道德建设方面做出规范性的措施,公民必须遵循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等一般社会道德,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4.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情感连结,如积极支持抱抱团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拥抱残障儿童、孤寡老人等;5.加强社会监控设施,同时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更多的考虑“如何助”,而不是“助不助”、“扶不扶”;6.完善医疗保障及保险制度,国家应建立社会保险和奖励基金,以从精神上物质上安抚因见义勇为而受伤、致残以至献身者的家庭和亲人,解除人们的后顾之优,必将振奋人们见义勇为的助人精神。
附录一关于大学生对助人冷漠现象的看法及原因调查亲爱的同学:您好,我们是辽宁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想对大学生就助人冷漠现象(当面临陌生人需要救助的紧急情境时,没有做出相应的施救行为的现象,如遇老人摔倒不扶等系列行为)的原因进行调查,该调查以不记名的形式展开,希望得到您的配合,谢谢支持!请在与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选项前打“√”。
1、您的性别?A、男B、女2、家庭所在地?A、城镇B、农村3、是否是独生子女?A、是B、否4、如果在大街上遇到外地人称自己丢了钱包,想要让你给买吃的你会怎么办?A、不予理会B、视情况而定C、给他买D、给他钱5、如果遇见有人在大街上晕倒了,你会怎么办?A、不予理会B、向周围人呼救C、拨打120或110,然后就不再理会D、拨打120或110,将其送到医院救治6、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正在偷东西,你会怎么做?A、不予理会,以免小偷打击报复B、想办法到当事人身边,悄悄提醒他C、将小偷的样子拍下来之后报警D、当众揭发7、你会向陌生人求助么?A、有需要就向陌生人求助B、怕和陌生人接触,能不问就不问C、怕遭到冷漠对待,不敢问D、会通过其他方式而不向陌生人求助[南京彭宇案]南京市民彭宇在汽车站主动扶起跌倒的老太太并送往医院,但后来老太太却指责其撞到她并要求索赔医疗费,后上诉法院,一审裁定彭宇索赔原告45876元。
二审时经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8、以后碰到有他人摔倒在地等现象你会上去扶他起来吗?A.毫不犹豫就扶起对方B.拿手机等物品进行摄像或录音已得到自己清白证据后再去搀扶C.拨打110或120D.在一旁关注事态发展E.转身走开9、如果老人摔倒在地,你选择不帮助扶老人的原因是?或者你认为他人不扶老人的原因是?A.怕惹祸上身B.事不关己C.自身医疗知识不足,担心给老人带来更大的伤害10、你认为当今社会助人冷漠的事件多不多?A、很多B、比较多C、一般D、比较少E、很少11、你认为人们看到别人有需要时却不帮助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限选三项)A、社会道德低下,人们价值观发生了变化B、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招惹是非C、人心难测,“防人之心不可无”D、对乐于助人精神的倡导不够E、不清楚事情的缘由,怕被讹诈F、从众心理,大家都不管我也不管12、你认为社会上存在“助人冷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限选三项)A、舆论监督不够,舆论导向不正确B、国家相关制度不完善、倡导措施执行不力C、片面追求经济,忽略了彼此的感情交流D、生活压力大,无闲顾及他人或社会E、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发生变化F、教育的失败(包括学校的或家庭的)13、你认为改善助人冷漠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限选三项)A、加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导向作用B、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教育C、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口素质D、努力改善人们的交流E、改变现在以利益为重的价值观F、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帮助他人的人群的利益和安全G、加强社会监控设施14、你对助人冷漠现象的改善有何意见?参考文献:[1]张博,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的伦理分析——以大学生道德冷漠者为中心[D].2014.6.[2]李科,公众助人的冷漠与助人者的出路[J].成都大学学报2013.1:12-15[3]屈智焕.道德示范视角下的助人不乐现象归因分析[J].北京:法制与社会,2008(5):231[4]周军.大学生助人意愿研究以T高校为例[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27.[5]刘晓敏.亲社会行为与利他主义[J].心理学探析.2003(3)[6]何霞红.助人行为两难现象的心理机制探析[J].教育评论.2013(3):54-56[7]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D].2002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