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走出对中学“课题研究”认识的误区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一、研讨性学习的误区1.误区一:注重末尾,无视进程研讨性学习十分注重先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确立、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先生自主完成.可以这样说,自主性学习是研讨性学习的灵魂.先生一旦失掉了〝自主〞,研讨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许多教员充沛看法到了这一点,在一些课题的详细指点进程中,惧怕穿新鞋走老路,重蹈传统学习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先生的自主研讨.在研讨性学习的初期尚能和先生一同,协助先生选择课题,设计实施方案,一旦方案定上去了便以为自己的辅导义务完毕了,于是完全放手,对先生的研讨课程一概不问,自在开展,致使整个研讨呈〝放羊式〞的无序形状,最终结果,不是流产,就是先生东拼西凑完成义务,交差了事.2.误区二:注重一般开展,无视群体参与研讨性学习强调先生的协作肉体,经常采用的方式是小组协作,小组协作有3~8人组成,他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但是,由于先生特性的差异、才干的强弱,在详细研讨进程中,集体参与的状况差异较大.活动才干强,兴味普遍的先生,对课题研讨较为热心,他们积极查找资料,研讨深化,普遍与课题组成员停止讨论,在团体研讨和讨论中,不时接受新知识,发现新效果,他们承当了课题研讨的绝大局部义务,甚至包揽了全部研讨义务,自但是然的成为课题的中坚力气.他们各方面才干在课题研讨中都失掉了充沛的锻炼和提高.而一局部性情外向、学习效果比拟差、自决计缺乏的先生,他们对课题研讨大多兴味不浓,参与不够.假设教员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这局部同窗做好协调、指点、鼓舞等任务,他们往往游离于课题研讨之外,成为整个课题研讨的主角或旁观者,他们自然很少享遭到研讨性学习中的各种乐趣,才干也很难提高.3.误区三:注重课外题材,无视教材研讨价值课题的选择,是研讨性活动的真正终点,也是研讨性学习成败的关键.课题来源途径很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与自身生活亲密相关的,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理想生活中的.先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兴味喜好和专长选择一个或几个研讨课题停止研讨.大约是受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影响,先生往往较少从课内、从教材中选择研讨性学习的课题;教员为了充沛尊重先生的志愿,发扬先生的客观能动性,较多的是对先生课题停止论证,也很少关注教材中的一些极富研讨价值的课题.虽然一些来自社会生活的课题更贴近先生的实践,更契合先生的兴味、喜好,但由于先生自身知识结构。
一线教师如何走出科研误区?
一线教师如何走出科研误区?最近,我们参加了部分中小学的课题开题会,发现部分教师在课题汇报或提问环节,提出很多的困惑或疑虑,因此课题研究工作举步维艰。
我们经过分析,发现部分教师的困惑和疑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理解方面的困惑;二是课题研究方法或技能方面的困惑;三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对于前两个困惑,需要我们相关专业人员的正确引导;而对于后者,这些新发现的问题恰恰是该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不言而喻,课题研究工作对于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因此课题研究工作也就一直以来成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一块“心病”。
那么,这块“心病”的症结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其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神秘论课题研究是什么?我们很多时候总是说不清道不明,即使一些科研专家也经常性把课题研究工作讲得云里雾里,甚至是把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等同于大学教授或科研院所专家们的科研,因此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总有一种“神秘感”,总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也不想做,课题研究和他无关。
也正是把科研看成是深不可测的这种心态,导致了课题研究工作在中小学教师中很难有太多的“市场”。
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给一线中小学教师进行澄清,给予一个清晰而明确地回答。
我们认为,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做法和提炼出来。
也正是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是负担论在部分学校,课题研究已经成为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负担,这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课题研究“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已然成为了部分教师的一种常态。
教师平时工作都十分繁忙,事务性多,任务重,如果再把课题研究当作另外一件事来做的话,这等于又增添了一份额外的工作,自然也就增加了工作量,研究成为一种工作负担也就不足为奇了。
课题研究中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灵武市回民中学刘明雄内容摘要:本文对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归纳为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中存在三大误区:我不行我不会;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引领;急功近利唯利是图。
同时针对误区提出三条相应的解决策略:树立自信,强化理论学习;聘请指导老师强化指导;端正态度淡化名利。
供正在或即将要进行课题研究的同志们交流参考,使热心于课题研究的同志们共同发展提高。
关键词:误区、课题研究、解决策略。
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是当前教育的一大亮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宣传,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同时也创造条件给予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支持帮助。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到课题的研究进程和研究质量。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发现的一些误区加以诠释,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策略,和广大爱好课题研究的同仁交流探讨,供同行们参考借鉴。
误区一、我不行我不会我们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有些同志从思想上、行动上就输了,输给自己了。
用老百姓的话说心理上就是个怂包。
有一种畏惧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研究工作。
再加上教师本身理论学习的力度不够,行动起来就更困难了。
课题研究离不开理论学习,无论是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途径、手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没有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任何一种研究都是盲目的,甚至是无从着手的。
所以我们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这些同志的影响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进程滞后,思想难于统一,行动难于进行。
为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一开始就提出:策略1:树立自信,强化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教师的使命,更是课题研究人员的必修课。
作为课题负责人要及时帮助这些同志学习相关理论,特别是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
同时要为这些同志进行心理辅导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他们的研究任务多加关注和指导。
及时和他们交流研究中的问题,有些任务可以直接参与进行。
这样去感化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比如,我们在研究课题《农村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中。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都开始重视科研工作。
然而,在进行科研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也随之产生。
本文将从不了解科研的目的、过度关注成果、缺乏正确的科研方法和不重视科研成果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很多人对科研的目的存在误解。
教师和学校常常将科研看作是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学校竞争力的手段,居高临下地对待科研工作。
然而,科研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发展。
科研应该是问题导向的,要以解决实际教育问题为目标,而不是追逐名利。
只有这样,科研才能对教育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科研中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度关注科研成果本身,而不是科研过程。
有些教师和学校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往往忽视了科研过程的重要性。
事实上,科研过程是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等,这些过程能够培养教师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科研不仅仅是得出一份完美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长。
第三个误区是缺乏正确的科研方法。
有些教师和学校在科研过程中,盲目追求新颖和复杂的科研方法,而忽视了基础科研方法的运用。
科研方法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要根据问题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于复杂的方法可能会增加科研的难度,而且不一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进行科研时应该注重问题的深入思考和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追逐时髦和奇特。
最后一个误区是不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
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科研成果的应用是科研工作的关键环节。
然而,很多科研成果并未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
这一方面是由于科研成果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校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制和意识。
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将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转变观念,切实抓好教育科研
转变观念,切实抓好教育科研教育课题实验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课题实验,是“以研促改、以研兴校”的必由之路。
开展课题实验,可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可以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没有一支课题实验的学科带头人,没有一批高水平的课题实验,就难以形成教研教改的良好风气,难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难以大面积提高办学质量。
要切实抓好教育科研,必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
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1.“远离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
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2.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
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
3.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4.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于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搞科研就是想成名成家,不安于中小学教师的本职工作,等等。
5.许多主管教学的领导认为,科研工作就是写论文,考核教师科研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检查论文,没有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就是不具备科研能力。
6. 学校和教师普遍认为,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比较麻烦,周期性长,见效慢,程序要求比较严格为此,参与课题研究缺乏积极性。
反思作文之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反思
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反思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具体的课堂研究性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误区。
指正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是本文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误区g633.3一、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1.问题研究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研究性学习不再由教师来制定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中学学生是一群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特定人群,有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上经常使用。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不可或缺,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加倾向于以学生为主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及独立思考、用于探索、积极实践。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同时,还是问题的提出者,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对事物进行重新构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目并进行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谨遵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建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方式,指引学生对现实社会现象多加关注,多多参与实践,从而使得每个中学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得以有效发挥。
二、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1.学科化倾向当前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仍然受到传统学科课程的约束,要求编写研究性学习的教材。
由于教学习惯,常常以学科教学形式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内容则是由教师设计或依据现已出版教材去选择题目,并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凸显。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中小学教育科研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科研旨在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阻碍了科研的有效开展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缺乏问题导向的科研中小学教育科研应当立足问题,关注实际需求,解决教育中的疑难问题。
然而,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着追求“量”而不重视“质”的倾向,过多地注重论文数量和发表层次,而忽略了科研本身的价值。
研究者们应该积极关注教育改革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探索解决之道,这才是科研应有的姿态。
改进建议:鼓励教师和研究者深入教育实践,带着真实问题去做科研,避免浮躁的追求,将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学理与社会联结不紧密中小学教育科研往往关注课程和学科本身的研究,却忽视了学理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因此,科研成果无法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中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互动,深入了解社会对教育改革的需求,从而使科研成果更好地与实际教学结合。
改进建议: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与社会的联系,邀请专家、家长等各方面人士参与评估和指导科研成果,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育科研机构应建立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平台,使科研成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环境中。
三、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探索中小学教育科研应当注重理论研究,但也不能忽视实践探索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过于偏重理论研究,并且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探索常常只是表面性的应付和执行,并不能真正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改进建议:鼓励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深入实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实验和调研,验证和完善教育理论。
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探索能力。
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何走出误区_0
---------------------------------------------------------------最新资料推荐------------------------------------------------------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何走出误区中小学课题研究如何走出误区教育科研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仅可以带动教师的成长,而且可以极大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水平,因而,很多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课题研究的工作。
但是,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如下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误区一:重数量、轻成果导致赶鸭子上架的现象现在,很多地区都把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层次,作为评定一所好学校的标志之一。
为了提高学校的层次,学校领导往往会尽力争取省、市级,甚至国家级课题,课题越多越好,级别越高越好。
争取到课题后,学校会召开一个课题研究的开题大会,之后,领导们就不再过问了。
至于课题研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这些成果有没有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这已不是学校领导所关心的了。
而且一个课题还没有完成,另外的课题又已申报立项,从而进入了从一个课题到又一个课题的生产线怪圈。
课题研究的初衷在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促进教育教学更1 / 9好地发展。
教师的任务在于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美化学生心灵,陶冶其情操,丰富其头脑,崇高其精神。
按照现代教育的理念解释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促进人的发展,而终极目标应该是让社会变得更祥和、更美好,让人无限靠近幸福。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根本不具备从事课题研究的长处,甚至没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为了检查过关,争先评优,硬逼其作一些与一线教学相关不大的所谓课题研究,实在是勉为其难。
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其结果只会使领导的意愿适得其反。
误区二:重演绎、轻实践导致伪课题研究的产生有些学校课题审批立项了,申报书像模像样,人员安排、时间分配、研究的预期效果及成果形式等设计得井井有条,就是长时间不见其组织科研活动,只是到了研究阶段结束之时,便请来教科室的同志来听一听课,查一查报告,就算是汇报了、交差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 跳出误区搞课改
不畏浮云遮望眼 跳出误区搞课改
颜廷杰 刘爱青 (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教研室)
几年,我们单位北去衡水,南下洋思,东到昌乐二 中,西去聊城杜郎口,的确学到了不少宝贵的课改经 验。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由于人们 对新课程实施背后的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缺乏深刻 的感受、认识、接纳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课改中出现 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让我们一线的教师不得不去 进行认真的反省、回味。 摘要: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由于人们 对新课程实施背后的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缺乏深刻 的感受、认识、接纳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课改中出现 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让我们一线的教师不得不去 进行认真的反省、回味。面对新课改,我们当以严肃 再严肃、谨慎再谨慎的态度去探索和实践。适者,择 之爱之;不适者,弃之放之,定会拨开眼前重重浮 云,跳出“华而不实”的课改误区,走向课程改革的 初衷,走出课堂改革的神韵。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改革;教学模式;误区 前几年,洋思教风吹遍华夏校园,于是有的学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已是一个 家喻户晓的名词。新课改使得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 内容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先进、多样起来,学 生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学校的教学呈现出一派欣欣 向荣的大好前景,各种思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近 将“课堂只讲 5 分钟”写在课堂评价表的首要位置, 讲课超过 5 分钟即为不过关;还有,杜郎口“旋风” 席卷全国,于是有些学校也像崔其生校长那样撤掉了 教室的讲台,教室的四周装上了黑板,甚至那些顶礼 膜拜者恨不得把整个杜郎口搬回学校。近年,我们县 定期到昌乐二中学习“271”课堂模式,于是乎,一
[2016 年第 36 期]
法,并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的学生子贡曾预言他的合 理的教育方法是: “百世之后,……莫之能违。 ”通观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史,孔子被“学者宗 之” ,称之为“万世师表” ,他首创的教育方法方式一 直被沿用,足以说明他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贡献, 不愧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结合其长期的教 育教学实践,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 述,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智慧的光 芒,这对当今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很 有启发。我们有必要去好好研究其教育思想,吸取其 中的精华,把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搞得更好! 即使在今天,从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角度来 说,孔子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也是我们获取灵感和资 源的宝贵财富。
教师眼中的课题研究——要走出课题研究的误区
秘 育 21I B 00 1 0
教 酣li 渤 题 研 煮 mg 岛 g
【 者 按 】 题 研 究 是 促 进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 重 要 途 径 , 是 营 造 良好 教 研 编 课 也
氛 围的 重要 方式 .更是 校 本教研 中的一 项 重要 内容 。随 着课 改 的深入 发展 ,
课 题 研 究 活 动 在 各 校 开 展 得 如 火 如 茶 . 来 越 被 广 大 教 师 认 同 和 应 用 , 们 越 他
的 东西越 有新 意 。在设计 方 案 时要 不遗 余 力地 查 阅相 关
课题 研究 的误 区 , 已经 背离 了研 究 的最 初 出发点 所 以, 需要 理性 地 重新 审视 课题 研 究 , 课题 做 实 , 好 , 把 做 做
资料 , 合 自身 的实践 优 势 、 识优 势 、 念优 势 , 而 设 结 知 理 从
而 不实 、 有虚 名 的 “ 题 成 果 ” 徒 课 随处 可见 。 这种 为追 求 名 利 的课题 研究 丧 失 了教育 的本 身价 值 。 四 , 题 研究 勿 其 课
从 日常教学 中蕴 涵的 科研 成分 着 手 ,以科 研 的思 路 去重 新 审视 教 学过 程 , 发现 问题 , 思考 问题 , 成 解决 问题 的 形
出特 色 ,让 其 在提 高教 育教 学 质 量上真 正 发挥 助 推器 的 作 用。 ( 作者 单 位 : 西省 赣 州 市大 公路 第 一小 学 江 西 江
省 赣 州 市 章 贡 区教 研 室 )
计出富有个性的课题研究方案 ; 要紧贴学生 , 就学校及教
师本 身教 育实践 中的 问题 进 行调 查 归类 , 出共 同特 点 , 找
闭 门造车 。 要使 课题 研 究具 有生 命 力 , 就要 获得 各个 方面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近年来,中小学教育科研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实际上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来自于考核制度、教育资源分配、教师素质等方面,但也可能是由于教育领域自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
因此,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以数量为主导,忽视质量在现阶段教育考核制度、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影响下,一些中小学教育科研心态存在“敢于多出成果,不注重成果的质量”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指标,过于关注成果的数量和产出率。
而忽视了对成果质量的衡量和评估。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教育科研成果缺乏实用性,反而成为了强调教育教学效果的绊脚石,而且也浪费了国家与社会的教育资源。
因此,应该在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发展方面均等重视,提升教育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长远发展。
二、实用性不强,缺乏场景应用现实中,一些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科研阶段,无法被广泛应用至教育实践中。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科研者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需求和教学场景的特殊性,因而其科研成果无法实现场景应用,从而无法用于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对于这种现象,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关注“问题导向”,在初步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之后,要不断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先进科技,聚焦问题、找准症结、寻求场景化的教学体验。
只有实现科研场景化操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操作当中,才能使科研成果真正发挥价值。
三、忽视教师个性化的需求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教师个性化的需求。
不同的教师拥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和教育方式等不同的特点。
为了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关注到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实际上,教师个性化需求的忽略会导致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受到教师的不断抗拒与挑战,无法体现教研质量的意义,甚至将科研成果嬗变为某种教育的评比工具,从而扼杀了教育活力和教研的创新性。
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主题宽泛,研究内容范围过大。课题研究应聚焦具体问题 做细致分析才能有效推进。
04
很多教师的研究内容宏大宽泛,导致研究逻辑混淆,对实 践落地形成阻力。
05
主题模糊,研究问题模糊不清。如“五育融合:农村小学 分层教学与多维评价实践研究”这一选题就不易抓住关键 点。
06
研究问题不紧凑、研究框架散乱化等现象的出现。
3
无分析。教师提出观点后仅简单呈现相关事实而 不做分析,仿佛事实本身就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分析不透彻
形式化分析。教师不考虑研究背景与范围,单纯地生 搬硬套一些理论或盲目堆砌名家理论,而没有进行实 质性分析。
输标02入题
“无厘头”分析。教师利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各个观点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甚至自相矛盾。
当前中小学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 仍存在较多问题,制约着科研工作的实 际成效。
基于全程参与2021-2022年度X市中小 学特级教师后备班培训活动的经历,
主题不聚焦
01
研究主题作为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师进行课题研 究的首要一步。
02
很多教师缺乏主题意识,导致在课题研究中存在虽有研究 领域但主题宽泛、模糊等问题。
教师缺乏分析思维及能力,就习惯于将研究内 容平面化,忽视了课题是由许多内部结构纵横 交错建构起的立体、整体框架。
浅薄化地对待研究
结果在研究中只是把问题和策略简单 罗列,既不会透过事实来发现蕴藏其 中的道理和内涵,也不懂得如何援引 理论去论证自己的观点。
最终导致课题研究走向肤浅,独特见 解很难生成。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言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 校办学品质的重要途径,已得到广泛共 识。
“做中学”科学实践活动存在的误区及策略研究
“做中学”科学实践活动存在的误区及策略研究“做中学”倡导的“动手做”探究式学习方式(lamap)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被运用后,教育的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习,教学的任务则变成如何去支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出有利于科学探究学习的情境,这些都对教师、学生的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
可是在实践中往往还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一、“做中学”=玩得热闹在科学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如火如荼的活动场景,学生人声鼎沸,忙得不可开交,气氛很热烈。
可是表面热闹的背后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忧虑,这是有效的科学探究吗?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要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比较多,使用的器材也比较多,很多情况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大声争论、抢着动手,有时会到其他组看看,随意走动,而且不是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研究问题都感兴趣,不感兴趣的时候,学生可能在玩,干自己的事的,甚至恶作剧的都有,即使是公开课,后面坐了众多的听课老师,学生照样会从开始玩到结束,对你组织的活动不闻不问,这样活动秩序就会混乱,看上去学生活动很热闹,实际上却是浮躁的,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效性大大降低。
二、“做中学”=学生探究一说起探究性学习,许多老师总认为一切知识都要学生来探究完成。
于是乎,不论学习内容难易,不管学生学情如何,一味地放手让学生探究,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
长期以往,必然造成学生的探究能力低下,智力衰弱。
其实,科学探究是一项具有较强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如果一切都放手给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等原因,学生难以正确使用“支配、控制、调整”的权利,这就必然导致探究活动偏离方向或浮在空中。
三、“做中学”=成功体验“做中学”科学教育强调要面向每一位孩子。
这就要让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获得激励,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使每一位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发展。
因此,我们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要转变观念,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师应创设充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玩”,在玩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思考,把玩和探究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
要走出课题研究的误区
龙源期刊网 要走出课题研究的误区作者:梁存艳肖莉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10期课题研究因其作用大而一直被学校所重视,但是不少的课题研究却走入误区,流于形式,影响了研究的实效性,阻碍了研究的顺利实施。
针对现状,笔者提出几点看法:其一,课题研究非高不可攀。
说起课题研究,许多教师望而却步,认为这是专家的事情,普通教师无缘也不敢涉足,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其实,课题研究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高深莫测、高不可攀。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
一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面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调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
其二,课题研究莫随波逐流。
著作要读,专家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学,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
但是做课题研究不能总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从而让专家的理念、他人的方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课题研究的内容,要贴近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范围不宜太宽太泛,目标不宜太高太全,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越是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富有个性的东西越有新意。
在设计方案时要不遗余力地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实践优势、知识优势、理念优势,从而设计出富有个性的课题研究方案;要紧贴学生,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如此,创新火花才会不断闪烁,研究才有其真正的价值。
其三,课题研究忌华而不实。
现在的课题研究相当多,我们常常听到课题“开题”的消息,领导、专家亲临光顾。
有关方面也津津乐道于有多少课题、课题的级别等次,结果课题成了追逐名利的方式。
为评职称加分而研究的多,为解决问题而研究的少;真正长期潜心研究的少,临时抱佛脚为完成任务而拼凑的多;结题的课题多,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少。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江西宜黄中学吴建国曾有教师问我,教师是以科研为主,还是以教学为主?提出问题的是一位教学水平较高并在教研上取得成绩的教师。
一些教师常常人为地把教学和科研分开。
这是一种错误,教育科研是一个复合名词,包含了教育和科研两个核心概念,是教育领域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书教得好的是好教师,而书教得好,科研也做得好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好教师。
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有识之士指出:当前影响中小学教育科研改革和发展的不良观念有:“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对于中小学教师是“高不可攀”;“教育科研恐惧观”,即怕影响升学率,怕影响教学质量,怕担风险,不敢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名利观”,即认为中小学教师搞科研写文章是“不务正业”,或说是“个人图名图利”,“教育科研无用观”,即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大局,照样办学教学”。
事实上,教育科研是一只隐形的手,它在无形中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牢固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用科研促进并带动教学的思想,否则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参与内化动力国家教育部韦珏副部长说:“中小学领导和广大教师应真正形成共识:没有教育科研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创新的领导;仅仅会教几节课而不会搞教育科研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要确立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关键是领导重视,组织措施得力。
要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内化为动力,变为自觉行为,教育科研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踏实。
从我校目前的情况看,我曾多次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制定科研规划,编写校本教材,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目的是希望全体教师能积极行动起来,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出现新局面。
在组织措施上,我们创办了《教研通迅》、《政教园地》等不定期刊物,还逐步制定科研奖励制度,为激励和完善我校的科研机制打下了基础。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误区与对策“课题”就是探究或讨论问题,是指为解决一个相对独立而单一的问题而确定的基本的研究单元,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
课题研究是教师教科研的基本形式之一,国家规划办课题、各省市规划课题、各级社科基金课题、各种类型教育学会课题、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所课题、省市学科中心组课题……教育课题种类繁多,从事课题研究的人数众多。
不可否认,课题研究成就巨大,但也存在大量只在文本制作上下功夫的文本课题。
文本课题,不但解决不了任何教育问题,相反会加重教师不必要的负担,甚至会导致教师学术上的平庸,磨损教师进行教育创造的锐气。
一、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管理机制根据我国目前学术管理的基本制度,某一行政主管部门将预设的学术研究方向列为详细课题,附带相应的研究经费,在规定的时间向相关研究单位发布,相关研究单位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项,这就是俗称的课题。
以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为例,其研究过程与管理机制如下:1.行政主管部门发布课题指南各种类型的课题研究都有各自固定的程序,大多是以两年为一个研究周期。
课题组织管理部门在固定时间段发布课题立项通知,并附带课题指南,有申报意向的相关人员在课题指南里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
中小学课题指南大致分为教育管理、课程与教材、教育改革与教学策略、教学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及考试改革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校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项目。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教师申报学校接到课题申报通知后,要在通知规定的时间内组织本校教师申报。
如果申报课题较多,学校会组织相关人员对课题进行初评,筛选出部分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如果申报课题较少,学校基本不太关注申报的课题内容,教师只要把申报表填好,学校签署意见、盖章后,就可将申报表上报。
由于课题与教师评职挂钩,与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挂钩,无论哪一级别、哪一类型的课题申报,都会引起教师个人及学校的极大关注。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浅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
本文将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之一是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
科研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到研究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但是,在实际中,有时我们往往过于追求结果的表面光鲜而忽略了研究的深入和细致。
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进入“投机取巧”的误区,片面地追求科研成果,快速发布论文,以达到个人晋升或学校提升的目的。
这种做法无助于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反而可能损害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之二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因为中小学科研资源有限,教师的工作重心大多是教学,所以很多科研项目都是零散的和片面的。
教师可能会在某个特定时期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科研工作,但是一旦手头的事情多起来,科研工作就会被暂时搁置或忽略。
这种情况下,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有益的成果,但是整体的科研工作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形成科研的良性循环。
再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之三是缺少实践和应用。
科研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与实际相结合。
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常常见到的是,大量的教育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学术界或研究机构,很难被广大教师真正应用到实际教育中。
这样一来,科研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们更多地参与实践,将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之四是缺乏跨学科和融合性。
教育科研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和方法。
然而,在实际中,由于学科界限的限制和狭隘的研究观念,很多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学科的局限上,很难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和交叉研究。
这样一来,我们可能无法全面地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也无法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教师们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教育科研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 做实 验 、 要器材 、 出搞调 查等 , 外 学校 更难应 付 , 肯定不 能 满足 需要 , 至条 件还 相差 很远 , 以很难落 到 实处 , 题研 甚 所 课
究将 形 同虚 设 , 有名无 实 。
下 ,从 自 、社会 和学 生生 活 中 自主选 择和 确 定专题 进行研 然 究, 并在 研 究中主 动获 取知 识 、 用知 识 、 决 问题 的学 习活 应 解 动 。作 为一种 全新 的学 习方 式和 课程 形态 , 究性 学习 反映 研
课题研究 误 区 澄清
文章编号 :0 27 6 ( 0 00 .0 5 2 10 .6 12 1 )40 0. 0
不全 。而 搞课 题研 究 , 生的选 择各 不相 同 , 学 专题 门类繁
文献标识码 : A
研 究性 学习 是我 国新课 程改 革 的热 点和难 点 , 为研 究 作 性 学 习课程 的一个 载体— — 课题 研究 , 指学 生在 教师指 导 是
方法 很大 的一 个缺 点就 是教 育 出来的 学生一 般 比较胆 小 , 动 手能 力差 , 但会 应付 考试 。而 美 国教育 出来 的学生 胆子 比较 大, 动手 能力 强 , 不会考 试 。 果培 养 出来 的学 生只会 考 但 ”如
试 , 不会 动手 实践 , 么 , 样 的学生 能在激 烈竞 争 的信 息 而 那 这
式上 进行 积极 的探 索 。
一
的实 际情况 选题 , 以个 人或 小组 的形 式分 散进行 , 他们 能够做 到量 力而 行 、 地取 材 、 挖 掘一切 潜力 , 就 会 创造 条件 去进 行研
究。
、
认为搞 课题研 究不 是 中学教 学 的主要任 务 , 不应作 为
必修 课程
三、 认为搞 课题研 究会 影响学生 的学 习成绩 , 降低 升学率
合, 与社会 实 际相联 系 , 认 为要冲 击 教学 , 就 更不 可能认 为那 也是 教学 。研 究性学 习把 课题 研究 当做 必须课 程 , 中很重 其 要 的 目的之 一 , 是要冲 破这 些陈 旧的观念 , 人们 正确认识 就 使 到普 通 中学教 育不能 仅仅 为升 大学 做准 备 , 它应该 为学 生继 续学 习、 与未来 的工作 、 有可持 续发 展的能 力打下 良好 的 参 具 基础 。 从这 个 意义上 讲 , 课题 研 究不仅 应 是一 门课程 , 且 是 而
更为 重要 的课程 。
些教 师认 为 , 这种 情况 下 , 出较 多 时间去 搞课 题研究 , 在 拿 势 必会 影 响学生 的学 习 , 导致升 学率 降低 。这种 观 点显然 是受
应试教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在
比较 中西 教育之 后 说过这 样 一段话 , 说 : 中 国传 统 的教育 他 “
2 1年 第4 总第18 ) 00 期( 2期
…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转变观念走 出对中学 “ 课题研究’ ’认识的误 区
刘志彬 张运法
邢 台 0 4 0 50 1 邢 台 学院初 等教 育 学院 ,河北
摘 要
研究性学 习作 为综合 实践活动版块 的重要 内容, 一种全新的课程 , 在执行过程 中, 部分教师对研 究
谈到 “ 研究 ” 人们 就会想 起 专家 、 , 学者 , 以有 的教师认 所
为, 中学 属于基 础教 育 阶段 , 是学 生打 基础 的最佳 时期 , 主 其
高 中新教材 各科 内容都较 多 , 且部 分教 材还偏 难 、 偏深 ,
而课 时却相 对减 少, 教学任 务与课 时的矛盾 更加 突出 , 因此有
了时代 发展和 社会 进步 赋予 基础 教育 的使 命 , 现 了基础 教 体 育 转型 、 全面 实施素质 教育 的 内在 要求 , 是培 养学 生创新 精神
诚然 , 课题研 究需要 一定 的物质条 件 , 搞 学校应 努力改善 和创 设进 行课 堂研 究 的条件 。但 应 明确 , 开展课 题研 究的 目 的在 于 使学 生初 步形成 科学 精神 和科 学态度 , 是为 了增 强学
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吗?或许正因如此 , 才促使我们的教育加
快 了改革 的步 伐 , 向着培 养新世 纪高 素质人才 的方 向发展 , 提 出了研究 性学 习进 入课 堂 。 实际上 搞课 题研 究与学 生 的学 习 并不 矛盾 , 不仅 不会 影 响学 习, 反 , 能充分 展现 每一个 学 相 还 生 的潜能 和才干 。 统 的教学 方式 在某 种程度 上抑 制 了他们 传
要任 务是 学好 各 门文 化课 , 他都 应是 起辅 助作用 的。搞课 其 题研 究 , 是专家 的事 , 即便是 搞课 题研 究 , 其量应 放在 课外 充 活动 , 不应把 它 当作必 修课 , 应 占用那 么多 的课 时 。显 然 , 不 这是 受传统 教育思 想 的影 响 , 把教学 理解 为只在课 堂 , 课堂等 于教 室 、 堂等 于讲授 、课 堂等于 接受 。一 提到 与实 践相 结 课
性学 习课程 的载体——课 题研 究产生 了误解 , 尤其是对在 中学 中开展课题研 究认识不足 , 如认 为搞课题研 究 诸 不应作为必修课 ; 课题研究进课 堂, 学条件不足 , 教 执行有 困难等 。我们必须予以澄清 , 才能促进研 究性学 习课
程 健康 持 续地 发 展 。
关键词
研究性 课程
生 的科研 意识 , 以课 题选择 的难度 不应 很大 , 所 条件 不应超过 学校 或可 利用 社会 资源 的 限度 , 更何 况学 生大都 是根据 自己
和 实践 能力 的重要 途径 , 是实施 自 学 习和创 新教 育 的有 也 主 效 方法 。它作 为一 种全 新 的课程 , 论是 从其价 值取 向还 是 无 从其 操作程 序都需 要教师 不断提 升新 的教育理 念和 在行 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