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问题导论
农村中的辩论辩题
农村中的辩论辩题
反方,农村中的辩论辩题不应该局限于农村发展问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社会
问题。
农村中的辩论辩题可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农村中的辩论辩题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该局限于农村发展问题,只有关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辩论能力。
农村中的辩论辩题应该是开放的,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名人名句:
正方,孔子曰,“教无常师。
”这句话表明了教育的重要性,农村中的辩论辩
题应该围绕农村教育问题展开,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探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反方,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只是世界的解释者,而问题是改变它。
”这句
话表明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改变的重要性,农村中的辩论辩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经典案例:
正方,在某次农村辩论赛中,学生们围绕农村教育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他们
提出了许多改善农村教育的建议,包括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学质量等,这些建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当地教育事业的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反方,在另一次农村辩论赛中,学生们围绕社会问题展开辩论,他们提出了许
多改善社会问题的建议,包括加强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改善社会治安等,这些建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当地社会问题的改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农村发展概论 第三版 导论
2.社会学视角 广义: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他标志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蕴含 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 侠义:一个国家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到现代工业化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变迁的过程,特指发展中国家 走向发达,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
中国 出超
呢绒、布匹(很难卖出去)
英国 结果:
茶叶、生丝、瓷器(很畅销)
入超 英国白银 外流,白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银流入中 国
一、发展问题的提出 (三)“唯工业化”的教训引发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在欧洲核心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逐步跨越欧洲向文化异质 地区传播,一时“欧化”或“西化”成为历史的发展潮流。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社会来社会全面发展,技术革命和工业化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主 导力量,社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化的过程。这种“唯工 业化”观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除了经济增长外,社会变迁, 社会发展变革相对滞后,而这种在崭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创造 的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 不断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第一节 发展问题提出与发展概述
一、发展问题的提出 (一)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推动了近代社会发展
发展问题的提出是与资本主义同时出现的。
• 14-16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有力地冲击了欧洲封建教会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开辟了道路。
农业推广学
•第一部分:导论一、基本概念1、狭义、广义、现代农业推广2、农业法规定的农业技术推广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二、简答题1、广义农业推广与狭义农业推广的比较2、农业推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1、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2、农业推广的作用第二部分:推广心理一、基本概念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发散性思维;4、心理定势;二、简答题1、简述农民群体的特征2、简析农民对采用农业科技的一般心理3、举例说明发散性思维4、举例说明侧向思维5、简析影响人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条件6、农业推广人员的非智力心理因素三、论述题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推广工作者如何认识农民的心理?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最重要的?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心理产生影响?第三部分:推广行为一、基本概念1、人的行为;2、需要;3、动机二、简答题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那些内容?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4、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5、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主要有那些?6、我国农村的农民交往行为的特征三、论述题1、论述行为改变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2、现阶段我国推广对象的需要第四部分:推广沟通一、基本概念1、人际沟通;2、农业推广沟通二、简答题1、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程序2、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原则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4、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三、论述题1、试论述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创新采用一、基本概念1、创新扩散;2、进步农民策略;3、波浪式扩散方式;4、跳跃式扩散二、简答题1、简析农民采用创新的一般心理行为过程2、简析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3、简述S扩散曲线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三、论述题1、分析论述当前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2、试述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过程第六部分:推广方法一、基本概念1、大众传播法;2、集体指导法;3、个别指导法;4、参与式农业推广二、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大众传媒推广法的特点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的方法第七部分:推广写作1、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2、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
概括出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概括出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一、农村存在的问题农村是国家的基础,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并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以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指导。
1.1 教育问题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前教育机构不足,中小学教师数量紧缺且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孩子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受到限制。
此外,辍学和失学现象也普遍存在。
这种情况影响了乡村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2 医疗卫生问题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薄弱。
医疗设施不足、医务人员分布不均衡、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导致居民就医困难。
在某些乡村地区,缺少药店或者只有非专业人士从事药物销售。
因此,农民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疾病而言。
1.3 基础设施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电力、自来水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道路破损、供水不足、电力故障频繁等问题给农民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此外,网络和通信覆盖也不够完善,给农村地区的信息传递和互联网使用造成限制。
1.4 就业与收入问题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就业机会上存在明显的缺口。
许多年轻人没有稳定工作机会或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
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导致贫困率居高不下,并促使一部分农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问题原因分析2.1 教育问题原因2.1.1 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更加倾向于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地区受到较大影响。
2.1.2 缺乏教育投入: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足。
2.1.3 学校条件差:建设和改善农村学校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农村财力有限,无法提供良好的校舍和硬件设施。
2.2 医疗卫生问题原因2.2.1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资源更加集中在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缺少专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2.2 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农村地区需求。
评《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
书评当前,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
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可以说,实现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必然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理性认识和深入解读乡村振兴战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贺雪峰教授所著的《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东方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一书,可谓恰逢其时,全书从乡村振兴的逻辑场域出发,基于对农村的实地调查,全面透视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深度剖析了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重大问题。
品读该书,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层次结构清晰,廓清了乡村振兴的逻辑旨归全书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共由六大部分组成。
其中,“导论”详细阐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是全书论证与阐释的缘起和总领。
“社会结构篇”重点阐明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状况和一般特征,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基础。
“乡村建设篇”对乡村建设的不同类型和建设重点进行了详细论证,并剖析了农村老龄化、扶贫中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土地制度篇”批驳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逻辑谬误,旨在说明现行公有制土地制度的优势。
“乡村治理篇”围绕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一论题,对村庄与体制、村干部、村级治理中的复杂制度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组织再造篇”明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关系,及如何再造村社集体。
总体视之,全书的脉络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要点概括到位,非常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二、价值立意高远,回应了乡村振兴的现实关切立足实际、直面问题、关切现实是本书的又一显著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对当前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乡村进行了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一章:导论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农村小学依然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小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章:基础设施与教学条件不足1. 缺乏适宜教学活动的场地:农村小学普遍缺少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专门用于各类教学活动的场地。
因此,在一些校园较为狭窄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真正体验到各种丰富课程的机会相对较少。
2. 教师培训与素质不均衡:农村地区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和薪酬待遇相对偏低等原因,优秀教师选择在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另一方面,由于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有限,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相对较弱。
第三章:课程设置与内容不合理1. 重视程度不够:在现行的教育政策下,文科类科目得到更多重视,而科技创新类、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类等课程在农村小学中缺乏足够的关注。
这使得农村孩子相对欠缺全面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 学科内容过时:农村小学的教材使用普遍滞后于城市小学。
这导致农村孩子们在接触到最新知识与技术方面存在较大的障碍。
第四章:家庭条件与环境影响1. 家长关注度低:农村家庭往往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对于孩子的教育投入和关注度相对较低。
这导致农村小学生成长环境缺乏必要的激励和支持。
2. 缺乏学习资源:农村小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如参加课外辅导班、购买教育用书等。
这限制了孩子们的学业发展。
第五章:解决对策建议1. 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
例如,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实验室和运动场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2. 提升教师培训质量: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和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授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
此外,政府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同时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福利。
农村发展规划 导论PPT课件
三、农村发展规划的作用
• (一)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是充分发挥农村 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
• (二)制定农村发展规划是实现决策科学 化、民主化,保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 要求。
.
26
第五节 农村发展规划的指标及其体系
• 一、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 二、农村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
.
27
一、农村发展规划指标
• (一)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概念及其特点 • (二)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类型 • (三)农村发展规划指标的功能
.
24
二、农村发展规划的内容
• 1.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 • 2.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 3.农村工业发展规划; • 4.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 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 6.村镇体系建设规划(包括基础设施规划); • 7.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 8.农村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划。
.
25
新房舍、新公共服务、新社会保障和新精神风貌。
.
37
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标
体系的基本原则
• (1)全面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 个综合性的概念,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指 标体系要求指标体系覆盖面广,能全面综 合地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发展特征 和发展状况。因此,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要 体现全面性,能以多维的角度构造出全面 而综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即不仅包 括经济发展,还应包括社会、政治、文化、 环境等其它方面。
策进一步落实
.
15
二、“十一五”面临形势
• (一)发展基础和机遇 • (二)面临问题和挑战
.
16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三)发展目标
.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导论心得3000字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导论心得3000字农村区域发展是研究农村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区域经济与规划、农村发展管理与政策等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学科。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紧密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培养具有深切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深耕的实践经验的开放型、国际型和复合型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为目标。
在导论学习中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专业背景随着上世纪70年代发展学科在国际上兴起,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也应运而生。
发展专业的最高目标,是为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退化、贫困和机会不公平等传统学科无法独立应对的难题。
在我们许多的课堂上,老师们都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和角度向我们解释发展、分析发展,也正是这样一次次理论方法的口传心授和师生讨论的思维碰撞,不断地赋予我们点燃发展明灯的技能。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培养掌握农村发展和国际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复合型人才。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福祉,让农村居民生活更加美好;要让农业健康的发展,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要让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乐园,提供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农村发展;要让农村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凝聚,优秀的乡村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要让农村自然景观更加美丽、怡人,吸引更多的城镇人观光、休闲、旅游。
农村发展如此重要,农村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运而生。
二、专业定位和理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和现代农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标准,遵循人才培养向综合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根据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专业知识深厚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能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掌握发展学科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国际发展管理基本技能,具备在宏观政策、机构以及社区等多层面进行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监测评估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
农村政策学
农村政策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2.市场失灵答案:1.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2.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答案:1.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政策对象答案:1.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指导(文本)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指导(文本)赵婷婷: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指导。
《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情况说明《农村发展概论》课程是一村一管理类专业的新开课程,是一门选修课。
欢迎大家选学。
课程概况课程性质:《农村发展概论》是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中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面向面向具有高中(含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历者开设。
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设,学分为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立足可持续发展和系统综合等发展理念,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从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对农村发展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教授。
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起农村发展理论的知识框架,较为深入地了解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将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国际经验相衔接,以推进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融合。
为学生在现实工作过程中,打下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前修课在进行《农村发展概论》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
完成《农村政策法规》、《乡镇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等前修课的学习,为学好《农村发展概论》打下基础。
2.学习层次要求各章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层次。
重点掌握是指应在熟记的基础上,对该知识点应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一定程度运用;掌握是指对知识点熟记,并有所理解;了解是指对该知识点的核心内容清楚知道。
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材,包括文字、录像、IP等教学媒体。
在多种媒体教材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视频)教材、网上动态教学资源及文本辅导等为辅助媒体,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1—文字教材为主媒体,融各章导学、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提示、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为一体,即合一型教材。
录像(视频)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为重点讲授型。
乡土中国的专业术语和问题
乡土中国的专业术语和问题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特色和文化。
在乡土中国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和问题,这些术语和问题涉及到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些乡土中国的专业术语和问题。
一、专业术语1.农户:农户是指农村居民家庭,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或农村非农产业生产维持生活。
2.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集体组织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等。
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对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进行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4.“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低等问题。
5.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
二、问题1.农村贫困问题:农村贫困问题是乡土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水平低等。
2.农业现代化问题:农业现代化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
3.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农村劳动力流失到城市工作的问题,涉及到农民工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
4.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
5.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乡村旅游开发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总结:乡土中国的专业术语和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等。
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农社会学考研书目
中农社会学考研书目
以下是关于中农社会学考研书目的一些建议:
1. 《中农社会学》(周敦颐著):这是一本较为系统全面介绍中农社会学的教材,适合用作初步了解中农社会学的入门读物。
2. 《农村社会学导论》(孙晓文、金坤良著):这本书对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适合用作对中农社会学的进一步深入了解。
3. 《中国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梅钧著):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适合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考生。
4. 《中国农民研究》(刘学同、鲍育通著):这本书从农民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社会网络、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中国农民这一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适合对中国中农群体进行详细分析的考生。
5. 《中国农村发展史》(何书金著):这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农村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全面梳理,适合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历史分析的考生。
以上只是一些建议,具体选择书目还需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考试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此外,可以查阅相关学术期刊以及教材,以获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资料。
农村发展参考书目
农村发展参考书目近年来,农村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农村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以下是一些值得阅读的参考书目,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导。
1.《中国农村发展报告》该书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编写的权威性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该书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为农村发展的决策者和从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2.《乡村振兴战略》这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合作编写,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路、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该书深入剖析了农村振兴的内涵和关键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农村发展学导论》这本教材由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教授们合作编写,系统介绍了农村发展的理论框架、方法和案例分析。
该书对于理解农村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探索解决农村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是农业院校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教材。
4.《乡村振兴的中国实践》这本书由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编写,通过对中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的深入研究,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该书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案例,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农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5.《农村发展的动力与机制》这本书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写,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该书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揭示了农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农村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之,以上书目为农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进一步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
农业政策学-导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社会生活 的政策干预更趋全面,加强对科技、社会 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环保等领域的干预, 一些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查、修正放在 全球背景上。
现代社会靠什么来进行治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靠什么方式来实现? 是依靠军队?监狱?干部?道德?法律? 还是……? 现代社会的国家和政党,普遍地将各类政 策作为实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 面发展目标的工具手段和行为准则。
1951年,美国学者H.Lesswell&D.Lerner 《政策科学:近年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形成学科。
政策科学的研究内容
1、基本概念研究 政策定义问题、政策本质问题、政策的特 点研究、政策学基本概念研究。 2、基本理论研究 政策系统概念研究、政策系统结构和功能 研究、政策进化机制研究、政策运动的一 般规律研究。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间存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政策的落实离不开具体的人,人是会犯错误的 政策的手不能伸的太长,也要尊重市场机制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政府 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 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 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农业信贷服务政策 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 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 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 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 食物分配计划 这些干预措施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 加和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第三节 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一、市场机制不完美是农业政策 形成的逻辑起点
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 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 且成本较低的手段,但是:
《农业经济学导论》课件
农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1
农业投资与融资
研究农业投资的机会与风险,为农民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农村金融与保险
研究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和风险保障。
3
农产品贸易与市场
研究全球农产品贸易和市场的运作机制,为农产品出口商提供市场情报。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农业经济学正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趋势,包括数 字农业、可持续农业和农业智能化等。
农业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对 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起 到重要推动作用。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促进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农业经济学的理论Fra bibliotek架供求关系
研究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和 市场结构的影响。
成本收益分析
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成本与效益,帮 助决策者做出合理决策。
农业政策
研究政府对农业的政策调控,包括 价格支持、补贴和市场准入等。
《农业经济学导论》PPT 课件
欢迎来到《农业经济学导论》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农业经济 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理论框架、应用领域、发展趋势,并对整个 领域进行总结与展望。
农业经济学的定义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农民行为和农业市场等与农业有关的经济问题 的学科,旨在探讨农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个课件,您已经了解了农业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理论 框架、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希望这个课件能够为您对农业经济学有更深入 的了解。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农业生产与技术
研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利 用、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等 问题。
农民行为与决策
研究农民的经济行为、决策过 程和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反应。
农村发展概论第三版导论
农村发展概论第三版导论农村,是一片广袤而充满希望的土地。
在时代的浪潮中,农村的发展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村发展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农村发展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农业生产方面,传统的农业模式逐渐向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变。
过去,农民大多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进行耕种,生产效率较低。
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型农业技术得以应用,如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无土栽培等,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使得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环节更加完善,增加了农业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农业,农村的工业、服务业也逐渐兴起。
一些农村地区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手工艺品制作等。
这些产业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技术人才匮乏、市场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
这给农村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农村传统的家族观念、邻里关系也在逐渐淡化,新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农村的道路交通、水电通信、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
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农村地区道路狭窄、路况不佳,水电供应不稳定,网络覆盖不全面,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和医疗是农村发展中的关键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农业经济管理学生命科技院主讲教师石晓华
Email :Shixh@
教 材
《农业经济管理学》
郭翔宇主编
学分:3.0 课时:54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人民日报记 者提问时,说了这样两段话: 一是“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经济 学家叫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 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 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 二是“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 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 正懂得了的经济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 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的若件干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快速推进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的重要举措。也证明了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体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 题的最佳途径。
张总报名参加了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课程进修班,他希望能够对鲜活农产品 生产经营的“公司+农户”形式有所了解, 希望能够找出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的 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学习和再学习, 有助于人们作出更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 规律、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形成正确的 决策方法,避免“情况不明决心大、胸 中无数办法多”的状况,使农业政策具 有试错机制和纠错机制,使农业和农村 发展尽可能少走弯路。
计划
组织
控制
协调
指挥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社会属性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
当你从学校毕业开始你的事业生 涯时,你所面对的现实是,不是管 理别人就是被别人管理。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
居民的1/3。
---负担沉重
政治权益
经济权益
**市场经济下三农问题的实质:平等。
**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即农民能否享有
平等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
1.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说
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二元社会结构: 即社会呈现出相应的两极:
落后的农村—相对发达的城市;
落后、愚昧的农民—教育良好的城市居民
以教师讲授为主,配以幻灯, 影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 资料、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分析能力。
1.三步曲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 课后-复习,消化 课外-阅读报刊,关注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四多
多读-广泛浏览报刊杂志,吸收新信息 多看-观察现实,深入社会实践 多思-多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多问-多质疑、追根溯源
(一)千方百计地促进农民增收 (二)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三)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四)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五)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基础,促使二元 结构向一元结构的发展 (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一、经济
二、农业经济
三、农业经济管理
1.经济的含义 在一定社会中,人们有效地取得和利用 各种稀缺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物质、文化 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 2. 管理的涵义 在语言学上是指管理约束; 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是指管理者为了 实现一定的目的,对其所管理的对象进行的 一系列实施活动。
小 知 识
农业的来源和发展
地球上人类已有大约300万年的历史,而农业的 产生仅有1万年左右。在人类诞生的初期,人类是 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农业究竟从何时开始,这是有 文字记载历史以前的事情。 但从考古的发现中可以推测,人类谋取衣食的 活动始于渔猎,然后转向畜牧业,再有畜牧业发展 为农业,所以将人类生活的进化顺序分为渔猎、畜 牧、农业三个时代。 人类谋取衣食的活动从渔猎到养殖, 从采集到 栽培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和转化过程。这个过程 直到今天仍然继续着。 先后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 个发展阶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将粗略地了 解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大致范围和可能面临 的主要问题,从中将会发现许多与入学时 的想象很不同的地方,你们将能够更有针 对性地准备好毕业后的挑战。 此外,以中国如此之大的农村地区和如此 之多的农民,农业经济管理学将会是许多 大学毕业生就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初步掌握农业经济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 识,了解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农 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及改革现状、农 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 理解和熟悉党和政府关于发展我国农业 经济的主要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 依据、内容、实践意义和绩效; 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农业经济问题的能 力。
1993年以后,我国农业统计中不再包括 副业,而是将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野 禽分别列到种植业、畜牧业中,农民家庭兼 营工业列入乡镇工业。
1.农业生产最本质的特征 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具有社 会性和生物性的双重特点。
2.农业的具体特点: ① 农业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繁殖的规律 ② 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 ③ 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 ④ 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具有地域性和波 动性 ⑤ 农业生产周期长,具有连续性和季节性 ⑥ 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 ⑦ 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的特点
第一节 第二节
农业的概念、地位与特点 “三农”问题概述
第三节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1.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人类培育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的概念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 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生物 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 ★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李秉龙 主编《农业经济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雷海章 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傅晨 著《聚焦 中国农村改革热点和重大问题研究》 2.《农业经济问题》、《农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人 大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学》等杂志。 3.《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 报》、《经济观察报》等报纸。
1. “农业基础论”地提出 吸取前苏联重工轻农的教训, 1962年中共第8届11中全会明确提 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生态基础,农村 生态系统所特有的生物群落、生态环 境及生态功能等,既是农业生产的基 础,又是国民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3)农业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 门独立与发展的基础
①产品贡献
农业部门提供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②要素贡献
农业部门提供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对工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
④外汇贡献
积累外汇的贡献
一、“三农”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总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联系的
“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 心——农民的利益问题——归根结底:农民的生存 与发展问题
我国农民的表述:是具有农业户口、居住在农 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
37
正在水稻田耕作的农民
1、有限理性的经济人。
2 、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 产的自给性和市场性紧密结合在一起。
3、农民与市场关系的不完全性。
40
(一)农村的界定
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泛指城市以 外的一切地域空间。 农村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的 历史时期、具有一定自然特征和社 会职能特征的综合体。
狭义农业
主要指种植业
主要指农业的产中部门 即动植物生产部门
广 义 农 业
指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指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部门。
产前部门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部门, 产后部门即农产品运输、加工、销售等部门以及 农业公共服务部门
1993年以前,我国农业统计中,除了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还包括副 业,主要指农民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兽、 野禽及农民家庭兼业工业产品的生产活动。
41
1、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业对农村的稳定 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水平低。 3、血缘关系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用 4、劳动力的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就业任务繁 重 5、农村是潜在的大市场。
1、农民增收困难 ---收入水平低。2001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2366元,不到城镇
奶业集团公司的张总经理是一直为保
持奶制品原料的高质量低成本而操心,他
发现,公司雇用职工饲养奶牛成本过高,
而自由收购农民分散生产的牛奶,质量又 不易保证……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程师小林的丈夫是来自四 川农村的大学同班同学小黄。 每次小黄老家来人,小林在单位上就可以“客串”一 次、甚至几次“焦点访谈”节目:屠宰税变成了“人 头税”、乡镇企业改制中“富方丈”三钱不值两钱 “买”下了“穷庙”、教育“普九”验收让从未上过 学的、初中已经毕业的都到学校“充数”,“人均收 入”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挣出来的,让种养什么、卖不 掉什么、亏什么……, “撩拨”得整天埋头于火箭导弹的工程师们也很想知 道一点乡下的生猪、鸡蛋……
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导致政治上的 不平等
45
形成原因:实施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策略 一是历史原因
经济底子薄弱 处于英美的封锁中 要求经济上的独立和发展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二是制度原因
户籍管理制度 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严格的农村组织管理制度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和农业税 与户籍管理制度密切相联的其他城乡分割制度
深化农村改革,实施统筹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十六大总结我党 处理城乡关系的时间经验和教训提 出的重大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