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穆阳桂林王氏祠堂

合集下载

最新-王氏祠堂对联大全 精品

最新-王氏祠堂对联大全 精品

王氏祠堂对联大全

篇一:祖先堂对联中国姓氏宗祠通用对联宗祠,或称宗庙,又都可以称作“祠”或“祠堂”,是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

古代凡有官爵的,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庙”、“太庙”或“宗庙”。

“庙”,不论太庙、宗庙、还是家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

“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即为清朝皇室的太庙。

又如山西太原的“晋祠”,是供祀晋国的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

作为祭祖或供祀前代贤哲的屋宇,“祠”与“庙”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我国著名的两大古庙,一是山东曲阜的孔子庙,一为山西解州的关帝庙。

孔子庙又称“文庙”,是供祀孔夫子的地方;关帝庙或与岳庙并称“武庙”,是供祀关公及岳飞的地方。

以此看来,“庙”不单是祭祖,还具有纪念前贤的性质。

如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的发生地,有纪念辛亥首义死难烈士的“烈士祠”。

中国人的家庭认为,没有人祭祀的祖先,必定是家道衰亡或没了后代的人,可怜成了饿鬼。

由于重视祖先,过去六堆的祭祀公嘗最发达,同一房的子孙,大家醵资买田,以先祖的名义为某某公祭公嘗。

田以廉宜租谷放给族中较穷的子孙耕种。

收息一方面作祭祖之用,一方面也作奖学、济贫等慈善事业。

到了年底或年节更有“均息”,每一份会可分得数斤豚肉之息金,足以为年节家中祭祀之用。

这种嘗会,各族都很普遍,一方面维系了同族的情谊,一方面济贫,另方面则作了奖学或慈善之事,极有互助合作,提拔后进,福国利民的精神。

祠堂大厅(包括族人家宅大厅右角墙处),是恭奉祖先的地方。

祖堂上最普遍的楹联是“祖德源流远;宗功世泽长。

”上头的横额是“祖德流芳”。

王氏家族宗祠门联 -回复

王氏家族宗祠门联 -回复

王氏家族宗祠门联 -回复

祠堂对联大有讲究

通用祠联即各姓祠堂皆可通用之楹联,内容多为反映对祖先的崇拜及绍继祖风、光耀门闾等。

与通用祠联不同,专用祠联只能用于某一特定姓氏家族的祠堂,其内容与该姓氏的历史渊源,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道德文章、文治武功等)密切相关。

堂联与祠联的第二个区别是:祠联中的通用祠联一般只适合于祠堂专用,而专用祠联则用途较广,既可用于祠堂,也可用于家族个人居住的厅堂、书斋,以及家族其它公共建筑如学堂、纪念物、山庄等;同时,作为反映本姓历史文化的堂联,也可在私人的著作、艺文中采用。

堂联的文化内涵

(一)是寻根追祖崇拜故土祖根。

寻根溯源,乃是人类之天性。中国人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背景。尤为重视自己的来龙去脉,崇拜祖先,依恋故土。谱事通:续存家史,谱在根在。

几乎所有的姓氏堂联都有这方面的“寻根联”。有的追寻自己本支世系的开基祖与发祥地,也有的一直追踪到上古的始祖乃至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那里。

如王姓堂联:

迁史前稽轩昊由来遵远祖;

明图可按姬王自昔证同宗。

王氏出自姬姓,系出周灵王太子晋,而其祖根一直可上溯至黄帝轩辕氏,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与明代余姚王氏族谱所辑宋代《御制太原王氏世荣悠远谱系图》中均有明确记载。

(二)是表彰先贤,显扬光荣历史。

这方面的内容在姓氏堂联中占得最多。通过记述本姓历史名人的文治武功、道德文章、佳言懿行,弘扬祖先丰功伟绩、反映宗族赫赫有望,借以振奋家族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这类堂联,亦可称为“史迹联”,集中在一起,就是一部简明系统的家族发展史与历史名人汇编,内容丰富,气象万千,最能激起子孙后裔的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王氏家族祠堂祭祖祭文

王氏家族祠堂祭祖祭文

王氏家族祠堂祭祖祭文

祖先啊,您们的子孙在这里来祭拜您们,表达我们对您们的敬意

和感恩之情。您们是我们的根,您们为我们奠定了家族的基础和传统。我们感谢您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让我们得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享

受着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

祖先啊,您们的智慧和勤劳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模范。您们的家

训和家训中所传承的价值观,如忠诚、勤劳、诚信、尊敬、孝顺等,

一直是我们家族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准则。我们会秉承您们的家训,传

承您们的家风,我们会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继承和发扬您们的精神。

祖先啊,我们在您们的祠堂前献上我们的诚心和感恩之心。祈求

您们保佑我们的家族繁荣昌盛,我们家族的子孙们都快乐平安,事业

有成,健康幸福,和睦相处,共同齐心协力为我们的家族和祖国贡献

力量。

祖先啊,让我们永远记住您们的功绩和贡献,尊敬您们的精神和

信仰。我们将永远怀念您们的恩情和您们头顶上的锦冠,感恩您们为

我们创造的美好家庭和传承的家族文化。这样后人祭拜,世世不忘。

王氏祠堂对联

王氏祠堂对联

王氏祠堂对联

王氏祠堂对联

王姓宗祠四言通用对联

三槐世泽;

两晋家声。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祐,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典出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世代簪缨。

三槐甲第;

双桂家声。

——佚名撰王姓宗祠三槐堂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祐,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2、堂号:三槐堂》介绍。

家传乌巷;

古继青箱。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东晋·王彪之精通经学,熟谙江左旧事,所录仪规藏于青箱,世代相传,人称“王氏青箱学”。下联典自东晋·王氏望族聚居建康乌衣巷。

太原望族;

东晋名家。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晋·王敦。下联典指东晋·王导。

求鲤世泽;

爱鹅家声。

阳明学术;

逸少风流。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

卧冰跃鲤;

朝阙飞凫。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汉·王祥,卧冰求鲤侍母。下联典自东汉·王子乔每朝阙,来去无踪,凭双凫飞来,时人称其“仙吏”。

辋川书画;

沂国方严。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明妃青冢;

金母瑶池。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王昭君。下联典指神话传说西王母。

槐堂世瑞;

珠树家珍。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王祐。下联典指唐·王勃。

暖舒柳岸;

瑞溢槐堂。

全联典指北宋·王祐、王旦父子。

王姓宗祠五言通用对联

福建福清祠堂及祠堂文化

福建福清祠堂及祠堂文化

福建福清祠堂及祠堂文化

在广袤的玉融大地上,不时可以寻访到宏伟壮观的各种祠堂。祠堂作为先祖崇拜与神灵崇拜的产物,是福清先民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福清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福清祠堂作为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它既蕴涵淳朴的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发族尚不多,便先置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不仅独特,而且渊源流长。祠堂作为地方民俗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福清最早的祠堂始建于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现存的祠堂大都经过重修,能保存旧貌的几乎没有。福清有几座祠堂始建于宋代,算是比较久远的,主要是:江阴浔头“翁氏祠堂”始建于北宋初年、港头芦华“余氏祠堂”始建于北宋靖康年间(公元1127年)、龙田上一村“施氏大宗”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81年)、龙田二村“张氏祠堂”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237年)、龙田的三村“何氏祠堂”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273年)、江阴田头“严氏祠堂”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

王氏宗祠对联精选大全

王氏宗祠对联精选大全

王氏宗祠对联精选大全

《王氏宗祠对联精选大全》

王氏宗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对联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下面是王氏宗祠对联精选大全:

1. 忠孝多修炼,家风自有诗。

2. 丹心报国志,千古慕贤才。

3. 孝悌传家训,忠心永不移。

4. 春秋传家业,世代享尊荣。

5. 贤德传家风,忠孝后人成。

6. 传统牢记心,功德绵长久。

7. 家风孝义诚,后代福无边。

8. 心存孝道志,世代传家风。

9. 丹心报国志,梦寐不离念。

10. 孝心永世传,忠诚久久存。

这些对联不仅体现了王氏宗祠的博大精深的家风和传统文化,更蕴含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它们传达了对家国情怀、对先贤忠诚、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为后人指引了一条独特的道路。通过这些对联,人们对王氏宗祠的理念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重建祖厅碑记范文

重建祖厅碑记范文

重建祖厅碑记范文

重建祖厅王氏碑记范文

吾象岗王氏,根荣叶茂。追本溯源,乃望出太原,派衍山阴,迁自福建霞浦赤岸。先讳始祖少一公,为避学士祸,于元至正廿五年举家外迁,几经转辗,定居于今象岗地方。含辛茹苦,开创事业。围海造田,改良土壤,繁衍生息,瓜爬绵绵,蔚成巨族。

迄今凡六百余载,其间人材辈出,位居要津者有之;为谋生计,又迁他乡定居者亦有之。考吾宗祠,后裔感恩于先祖功绩,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春秋祭祀,缅怀先祖,承恩祖德。据传宗祠有洪武帝钦赐御牌两面,永乐帝钦赐石狮子两只,正大门建有水闸门一座,门前旗杆石两对,文武官员路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风雨沧桑,宗祠几度兴废。二十年前,曾经拆建,宗庙焕新,可嘉可贺,奈何失落御牌等物,实则遗憾。星转斗移,适逢共和盛世,修谱编志,人文之风大兴。然祖庙陈旧破落,实有失雅之嫌。

春秋祭祀,亲族人众拥挤,亦觉面积狭小,宾朋族人,皆有微词。族老悉知,邀宗亲后贤商议,出谋划策,热情洋溢,众望所归,扩建宗祠。于是乎,族老振臂高呼,后裔慷慨解囊,乐助集资百万元。自乙西冬月拆建至丁亥春月历时两载多,宗祠竣工落成。

其功德千秋也,当勒石以铭之。

王氏大宗祠,位于东海之滨,白沙河畔,钟灵秀气之福地。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在原址上高筑台基,坐东朝西,采用仿古城楼建筑,砖木水泥钢筋混合结构,二进五开间,左右两楼厢房连接,门窗等保留明清建筑风格,歇山重檐式,铺设紫红琉璃圆瓦,庙貌庄严,蔚为壮观。前城楼正门镶嵌“王氏大宗”贴金大匾,选字吾祖书圣讳曦之行书字体。左右拱门,亦有敦宗睦和篆体小匾。门上均雕刻青石对联,门旁各安踞一对石狮子。正大门墙上存嵌抱鼓石一对,门前左右竖旗杆石对,并建有青石栏杆十一宕。祠内建有戏台一座,雕梁画栋,纹饰斗拱花木,台前壁柱,绘历史人物故事,拍案惊奇,描奇花异草灵兽动物,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天井宽敞,设月台一座,两边建青石栏杆,古朴典雅,刻三山五岳风光,旖旎迷人,南北二层厢廊,朱红楹柱,名流书法,精彩对联,尽书先祖业绩,奖掖后裔,只道后生成就,光耀祖宗。宗祠正殿屋脊,正中雕塑福禄寿三星拱照佑吾后裔丁财两旺;左右雕塑二龙戏珠保我族人建业辉煌。正殿一楼粉壁描绘东周列国封诸侯业绩,气派非凡。

福州庆城寺闽王祠

福州庆城寺闽王祠

据媒体报道,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的闽王祠修缮一新,近日重新对外开放。

到福州这么多年,早就听说过有个闽王祠,也曾多次从门前经过,还真就没有进去过。

周末,到庆城路附近办事,就顺便到闽王祠去看看,看看这曾经的闽国“王宫”到底是神马模样。闽王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22号,典型的福州建筑,小有气派。

闽王祠,其实古时称“庆城寺”,是五代十国时闽国国王王审知的住所。后晋时期,吴越国占领

福州,将王审知的故宅改为庙寺,以纪念王审知统一福建的功绩。到了宋代,大宋皇帝又下诏

将“庆城寺”改称为“闽王祠”,并拨下银子修复。公元1610年,明神宗下诏鼎建祠宇,并赐名“闽王祠”为“忠懿闽王祠”。

“闽王祠”就是古时的“庆城寺”,而“庆城寺”一带则成了现在福州市区的庆城路。据说当年的闽王祠(庆城寺)面积是现在闽王祠的十倍,占去当年整个福州城的六分之一!

王审知(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详通,军中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

县分水亭乡王堂村)人,五代闽国创建者。唐朝末年,王审知与其兄王潮随王绪起兵造反,公

元881年又随王绪渡江南下进入福建,“竹林兵变”后王潮被立为统帅,王审知为副。“王家军”

到福建,先是于公元886攻下泉州,又于公元892年攻下福州。公元897年,王潮去世,王

审知成为威武军节度使。后梁开平三年,王审知被加授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又封

为闽王,到后唐周光三年(公元925年)去世。

军中统帅也好,节度使也好,中书令也好,闽王也好,王审知在位统治福建达27年。

“开闽三王”(王潮,王审邦,王审知,这些我在前面的博文中介绍过)从入闽到现在,经过1000多年和四十多代的繁衍,其后裔遍布海内外达300多万,尤其是福建和台湾为最多,仅

福建省石狮市霞泽王氏宗祠——衍播两岸枝繁叶茂 兼作学堂福泽绵延

福建省石狮市霞泽王氏宗祠——衍播两岸枝繁叶茂 兼作学堂福泽绵延

年 前 , 旧祠 常 办起 闽 南 乡村 最早 的 新 被 兄弟所 杀 ,二 弟 王延 钧 自立 为 皇帝 。 事之 女 为妻 ,I、居 霞泽 之 东邢 厝 (与 “杏
式教 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 元 927年 , 为避 王 位 争 夺 战 ,王 延 厝 ” 闽 南 语 同音 ,即 今 下宅 村 东 园 口
闽 三 王 ”。 三 王 在 世 治 闽 4l载 ,广 施 再次 “埋 名不 隐姓 ”,以 摇 货郎 鼓 的行
王 蒜 美 定 居 霞 泽 后 , 亦 商 亦 农 ,
积 德 行 * 于 乡 , 人赐 “麟 , ,卜I{-I 、
H 巾、 盈 巾 、 啦 {J、 ·l1 h r‘,支
分 五 膀 , 从 此 瓜 瓞 绵 绵 , 人 J‘ lie,
闽大 地开 疆拓 土 ,建 立 闽国 ,繁 衍生 息 , 勋绩 卓著 。 公 元 925年 , 王审 知病 故 , 大 古卫 城 之 一 的 晋 江 二 十 都 永 宁 卫城
后 裔 播 迁 百 村 ;600多 年 前 , 王 美 没 了国王 的 闽 国内乱 纷 起 ,为 争 王位 , 北 霞 泽 乡 (今 石 狮 市 永 宁 镇 下 宅 村 ),
公 元 885年 , 王潮 、 审 邦 、 王 取名 为 “杏 厝 ”。
市 永和镇 玉 溪村 。这 两种 说法 已在 霞

王氏家族地域分布

王氏家族地域分布

王氏家族地域分布

近现代王姓家族

地域分布,可查阅收藏于各地图书馆的王姓家族家谱、新旧地方志以及人口普查资料等。这些家谱,大多为民国年间由当地的王姓家族重修或续修。有的家谱虽说为明、清时所修,但由于家族的稳定性,其状况往往保持到近现代,而且这些家谱往往为后代王氏续修家谱所本,所以也反映出近代王姓家族的状况。由于家谱数量极多,且分散各地,要将其收全是极不容易的。值得庆幸的是,1997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这部目录由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等单位编写,收集了全国400多家图书馆所藏的家谱目录,为我们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根据这些家谱目录,我们以近现代王姓家族的地域分布做一统计。

北京市:宛平王氏、通县宋家庄王氏。

天津市:天津王氏。

河北省:保定清苑王氏、滦阳王氏、新城五氏、抚宁王氏、沧县王氏、临漳王氏、宁晋王氏、阳原王氏、文安王氏、枣强王氏、沧州王氏。

山西省:灵石王氏、临晋王氏、洪洞王氏。

辽宁省:本溪王氏。

上海市:上海王氏、嘉定王氏、南汇王氏、松江王氏。

江苏省:三沙王氏、南京王氏、江宁上元苏庄王氏、江宁闸头王氏、溧水江左王氏、睢宁王氏、丰县王氏、东海王氏、赣榆王氏、淮阴王氏、阜宁王氏、泰州王氏、江都王氏、泰兴王氏、如皋五氏、海安王氏、镇江润东王氏、镇江润州开沙王氏、镇江京江开沙王氏、镇江沙州王氏、镇江顺江州王氏、镇江三槐王氏、丹阳云阳包港王氏、句容王氏、常州王氏、句容曲句白阳王氏、常州毗陵王氏、常州瓦屑域霸王氏、常州延政郑墅王氏、常州尹沙王氏、常州晋陵王氏、常州毗陵魏墅金台王氏、常州晋陵夹城王氏、武进王氏、金坛王氏、无锡王氏、无锡锡山王氏、江阴暨阳古竹王氏、江阴暨阳紫岩新湖王氏、江阴暨阳紫岩潭头王氏、江阴暨阳幞峰王氏、江阴暨阳梓里王氏、江阴东沙古

中华王氏堂号知多少(第一页)

中华王氏堂号知多少(第一页)

二至六页在群共享另一同名文件中

1、“三槐堂”(北宋年间):该堂号是中华王氏堂号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堂号。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四川、上海的王氏中普遍采用。既有“太原王氏”、“琅琊王氏”,更多的是“三槐王氏”。

2、“太原堂”(1841):以姓氏居地为堂号。使用该堂号的有:太原刘家堡王氏,广东信谊窦江王氏、广西窦江王氏、海南白沙县窦江王氏、福建石狮霞浦王氏、江西永丰王氏、江西吉水莺乡王氏、湖南长沙王氏、湖南武岗王氏、湖南沅江復光垸王氏、福建晋江罗山乡沙堤王氏、湖南宁乡王氏、湖南大冲王氏、湘谅三界王氏、江西安福县东郭王氏、江西崇义县思顺乡王氏、浙江丽水王氏、重庆藄江王氏、江西崇义王氏、江西莲花金滩王氏、贵州威宁王氏、贵州毕节王氏、云南彝良木坪王氏。

3、“听笙堂”(1867年):以子乔公好吹笙,听笙为堂号。使用该多好堂号有:湖北阳新县王氏、湖北阳新县子山王氏。

4、“植槐堂”(1910年):使用该堂号的有:湖北阳新县王英王氏。

5、“槐政堂”(1894年):浙江萧山王庸敬先生编撰宗谱堂号。

6、“一本堂”():使用该堂号的有:安徽泾县王氏。

7、“槐清堂”(道光间):使用该堂号的有:“琅琊王氏”和“三槐王氏”中的一些支系。

8、“槐阴堂”(1894年):使用该堂号的有:天津王氏。

9、“槐荫堂”(1827年):使用该堂号的有:湘潭泉冲王氏、银澍王氏、太原王扬氏、安徽桐城王氏、东楼王氏、安徽潜山王氏、潜山王杨王氏。

10、“珠树堂”():使用该多好堂号的有:贵州六盘水市水城王氏。

11、“奉思堂”(1861年):使用该堂号的有:上海王氏。

王氏起源

王氏起源

王氏起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王姓祠堂楹联

王姓祠堂楹联

王姓祠堂楹联

王姓祠堂楹联

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

暖舒柳岸;

瑞溢槐堂。

——全联典指北宋·王佑、王旦父子。

槐堂世瑞;

珠树家珍。

——上联典指北宋·王佑。下联典指唐·王勃。

辋川书画;

沂国方严。

——上联典出唐·王维,工诗善画,晚年居蓝田辋川。下联典出宋·王曾,封沂国公,处政方严。

明妃青冢;

金母瑶池。

——上联典指西汉·王昭君。下联典指神话传说西王母。

太原望族;

东晋名家。

——上联典指东晋·王敦。下联典指东晋·王导。

三槐世泽;

两晋家声。

——上联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于庭院植槐树三株,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时称“三槐王氏”。下联典出东晋·王导,位至丞相,其子孙世代簪缨。

家传乌巷;

古继青箱。

——上联典自东晋·王彪之精通经学,熟谙江左旧事,所录仪规藏

于青箱,世代相传,人称“王氏青箱学”。下联典自东晋·王氏望族聚居建康乌衣巷。

求鲤世泽;

爱鹅家声。

——上联典出汉·王祥,有卧冰求鲤侍母的.故事,旧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下联典出东晋·王羲之性爱鹅,为山阴道士写《道德经》以换鹅。

阳明学术;

逸少风流。

——此联为王姓宗祠太原堂联。上联典指明王守仁,于故乡阳明洞中讲学,世称“阳明先生”。下联典指东晋·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床坦腹”的故事。

卧冰跃鲤;

朝阙飞凫。

——上联典自汉·王祥,曾卧冰求鲤侍母。下联典自东汉·王子乔每朝阙,来去无踪,凭双凫飞来,时人称其“仙吏”。

一经传旧德;

五字耀英才。

高布王氏今昔

高布王氏今昔

高布王氏今昔

◎王国光王益洋

2012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十),惠城区河南岸高布村的上空,十多个大红气球悬挂着一条条长长并写有喜庆字联的条幅。鞭炮声声,纸屑落红洒满长达五百多米的村道。村内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醒狮劲舞。往来人涌如潮,欢声如歌。这是高布村王氏宗祠因响应政府修筑金山大道,易地修建落成的隆重庆典。来自惠城区水北、陈塘及博罗县塘虱湖、河源紫金、梅州兴宁、汕头、深圳、浙江、福建汀州等地的宗亲戚友代表近千人,也应邀前来,与高布村王氏族人一起共享这美好时光。

据水北王氏、塘虱湖王氏及高布王氏三地族谱记载显示:高布王氏、塘虱湖王氏源发于元明时期的惠州府名世家水北王氏。

元朝初期,朝庭理院承事(官五品)王一举,字嗣兴,先居归善,著籍归善邑(惠阳)城都三图三甲(今惠城区桥东水东街)。至元延佑庚申(公元1320年),择见水北荔浦山水清秀,复率子孙迁居水北荔浦而落担开基(水北王氏宗祠原址)。王一举的祖父王仕,号员,为元朝翰林院宣教(官六品);王一举的父亲王恩祐,为惠州路(府)经学掌教(官七品)。王一举娶宜人乔室钟氏一小院,授阶承事诰命宜人,生数子择师教训,俱成梁栋。其中第三子王礼可,为明初惠州府太守万迪荐举朝廷,任中顺大夫、福建汀州太守(官四品);第四子王智可,则由惠州知府万迪、同知杨佰颜、通判李景阳、推官陈殷等交章题荐,以元之优行郡士作孝廉荐举,授梅州剌史。几至刑措政绩有声,寻擢任江西道按察司副使(官级三品),授阶奉政大夫。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合谋贪污皇家2400多万石粮食。(《明史·刑法志》称“赃七百万”)。经追查,朝庭六部官员竟大都成为郭桓的同党:有礼部(礼法)尚书赵瑁、刑部(司法部)尚书王惠迪、兵部(国防部)侍郎王志、工部(建设部)侍郎麦至德等。据《刑法志》记载,当时六部除上述所列官员外,所有侍郎(副部长)以下官员及各道(省)、各个府、邑所累涉官员,甚至府、邑下那些所谓的富户、粮长也不可免。此案一共诛杀三万余人,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所谓的贪官大富一扫而空了。史家称“郭桓案”中案主贪盗不假,朱元璋皇帝严惩腐败也无可非议,但举告者将数额夸大,主案者诛连扩大化,以至累及无辜者众。

福建宗祠普查活动方案策划

福建宗祠普查活动方案策划

福建宗祠普查活动方案策划

一、项目背景

福建是中国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遗产。福建的宗祠作为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由于年代久远、管理不善等原因,许多宗祠面临着严重的破损和崩毁的风险,这些文化宝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宗教文化遗产,有必要对福建宗祠进行普查,了解宗祠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其保护和修缮提供科学依据。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福建宗祠的分布情况和历史背景,形成宗祠普查数据库。

2.清理和整理福建宗祠的文物、文献等珍贵资料,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3.发现宗祠的问题和隐患,提出修缮和保护的建议。

4.提高公众对福建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营造文化保护的氛围。

三、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

1.编制宗祠普查计划:制定宗祠普查活动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资源需求,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2.召集宗祠普查团队:成立专业普查团队,包括考古专家、建筑师、文物保护专家等,负责宗祠的现场调查和记录。

3.宗祠普查数据库建设:采集宗祠的基本信息,包括建筑形式、历史沿革、文物收藏情况等,并建立数据库,形成普查成果。

4.宗祠文物整理与保护:对于宗祠内的珍贵文物、文献等进行清理、整理和保护,防止遗失和损坏,为后续保护工作做好准备。

5.宗祠修缮和保护建议:通过对宗祠的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修缮和保护的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6.宣传与教育活动:组织宣传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福建宗教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福建省石狮市龙塘王氏祖祠

福建省石狮市龙塘王氏祖祠
但坊j 占色 占香 的 尼塘 氏 卸 永
脊 ,j
大脊为 “ ・ 条龙 ” , I I 脊 装饰 』 芒 燕 高 f 【 ] J ,脊 端
戍 才 ,I U J 乃 ‘ 甲l , 1 科( 1 5 9 4 ) 福 迎 乡 跌 第 ・( 解庀) ,, k戊 科 ( 1 5 9 8 )・ 进 十, : 品 浙 / l ! 佰 政 使 , 为 代
剪 f Baidu Nhomakorabea凤 呈祥,
火红 包的 鸱 吻 高 。 l l J 大『 j f
到 “ 氏 祖 裥” 。人 托 饿 冠 暇 “
理 学 1 。 下 畿 f I 进 后, 先 后 化
余十 令 、浙 江 必 腑 教 授 、 } 县

延 万福 ; 塘 滋 …润 发千 } 丫 = ’ ' 。 人
承人 l I J ’ .f I 1 1 f l l l 孙t t r _ ,学 遵 爱 人, U J f 0 游 , 铁 心 尺宋 . 千 J 孵前 远 ,
龙塘 王 氏祖 祠 边 门 门匾
龙螗 _ + 氏祖 祠 边
字 翼 ,
熊蓼 , i 年家旋,
『 l
宦 训 。 土 畿 的功 激 励 着 ・ 代义 ‘ 代 龙塘 1 1 氏爱拼 敢赢 , 立 潮头 。 J 土 畿 的 殊 荣 与 突 出 贡献 ,朝 廷 塘 头 占大 道敬 进 十坊 以尿 褒 扬 。 如令,H 月代文 物 “ 进 卜 坊 ” 不 复 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福安穆阳桂林王氏祠堂

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始建于明万历乙酉年(1585),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坐西向东,穿斗式抬梁混合式梁架。由门楼、戏台、祠厅、祖堂组成,整座祠堂建筑规模宏大。门楼面阔7间,进深四间,门廊梁架施斗拱,正中屋顶牌楼式雨盖,牌楼正面顶层屋檐下竖挂牌匾:“状元及第”,署有:“明万历已酉年”,大门额置横匾“开闽第一宗”,大门内侧横匾题写“彝伦攸叙”,顶棚中间施八角藻井,次间为天花板。戏台高1.38米,台面为5.68×8.72米,戏台两侧为厢房。戏台进深4柱,面宽6柱,台中顶棚设八角藻井,饰人物画像,两侧均分两个长方形藻井,有祥鱼吉龙画饰,台檐柱出枋梁挑垂柱承托檐檩,两垂檐柱间连接弓梁、弓梁与檐檩间设6朵“合模”,垂檐柱底下施垂灯,雕刻精湛、垂灯外侧檐檩施垂柱,并饰雕盘柱龙,栩栩如生。

祠厅进深6间,面阔7间,悬山顶鹊尾脊,前后廊顶棚均为轩顶,明间施假屋面。祠厅用材粗大,通透宽敞,两侧厢房为三间二层楼房,双坡顶。祖堂面阔7间,进深6间,屋面为悬山顶鹊尾脊,有设置耳房脊,并饰灰雕花卉、彩画双凤、双龙等,明间八角藻井前枋梁上悬挂“先民是程”牌匾,左款:“钦命提督福建学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纪录四次赵佑为”,右款:“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本宅耆叟王殿教立吉旦”。2004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亢龙有悔

我们的祠堂前厅大门上横匾也是题写“彝伦攸叙”,属于王彦复后代,从长溪赤岸迁到福安穆阳榴阳的王福公,亲手写了王氏源流序,我们长支的原稿连家谱一起在元末被山盗焚,幸好次支在嘉靖年间家谱也被倭寇焚,仅留序:

晋子

源为周司徒,

五传长浑为洛上太守,浑生

敬为杨卅刺史;次诩号鬼谷子,有子八孙廿四家于云台乡,散居吴越。晋公

十九传王离为秦武成候,生

泽为汉代郡太守居晋阳;生

秦为晋国将军居临沂。晋公

二十九传王融居江左,生祥分江北;次览分江南,望出琅琊,

览生裁为晋长史,裁生丞相导,览生第四子正,正生旷,旷生右军羲之,羲之生中书令献之,献之生静之。晋公三十八传朝散大夫王昌字公濠福卅牧改漠卅别驾出镇庆元生六子长江、次溪荆卅刺史、三海子洞封四明郡公生子敬圮银青无禄大夫家於鄞县、四河、五源、六添司农卿家於庫阳河補福卅学正,越唐四+一传举进土王玉字尚墨官广信府太守於德宗贞元间转枢密使,四十五传伦生三子入闽,第三子有机公留闽中,传四世察公居长溪辖下赤岸卒葬龙野园子孙聚族南乔,察公五世孙生二子,长王年字曰新生七子咸岁感戴戬载成时称七贤,朱紫盈庭为长溪望族。

宋淳祐五年(1245年)分长溪县(现为霞浦县)2乡9里设福安县(现为福安市),“王察四世孙子波(系章弟茂之子),子波娶林氏郭氏生有四子:福寿康宁;王福公居瑠峰”,王寿公先迁政和县西门库上,后人居穆阳桂林,康公先迁刘峰银牛长宝坑,再迁双溪一支,宁公迁赤岸一支(老小)。

又,福安穆阳榴阳是王福公,(中国家谱网家谱编号01499写道“福安穆阳榴阳王氏宗谱,始祖王福公")。

2008年3月17日上午,来自新加坡、菲律宾及香港、台湾和省内外近千名王氏裔孙及各界人士云集泉州开闽三王祠,隆重纪念开闽三王入闽1123周年。

据了解,公元885年,王潮、王审、王审知三兄弟于河南光州固始县率领农民起义

军入闽,统一福建,鼎建闽国,史称“开闽三王”。三王在世治闽四十一载,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经济、贸易、文化、海交等政策和措施,广施德政,保境安民,发展经济。五代十国时,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泉州、福州乃至福建全省却是一派繁荣景象。

泉州、福州、漳州、同安、莆田等地至今仍保存了许多“开闽三王”珍贵的历史遗产。特别是泉州留存的史迹更多,如保留了全省最为古老和完整的唐王陵王潮、王审墓,与福州的王审知陵墓均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泉州的开元寺、承天寺、三王祠、古钱币制造遗址、聚宝街等都有三王当年留下的史迹。数百万三王后裔分布海内外,尤其是宝岛台湾。

记者还从泉州开闽三王文物管理处获悉,台胞王人瑞宗亲倾其大半生心血编撰的《泉州开闽王氏通碟》一书,即将付梓出版,为研究五代闽国历史,尤其是研究开闽三王历史遗产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年是开闽三王入闽1123周年

福寿康宁;王福公居瑠峰,王寿公第三子居穆阳桂林坂,王康公居双溪,王宁公居福安赤岸桥头。福安穆阳榴阳是王福公后代,穆阳桂林是王寿公后代,但子波非“七贤”之后。是旁亲

瑠峰王氏宗谱01499

瑠峯开基始祖第一世:王福,字阙,号祉兹,行七,配妣利溪李氏,生二子,长文,次思,公于宋时迁居瑠阳,葬施坑坐乾向巽

【姓氏】:王

【名称】:福安穆阳瑠峰王氏宗谱

【字辈派语】:第22世:飞潜动植广大精徵

第23世:物华天宝龙光射斗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第24世:钦惇懋绩亮采惠畴本身徵民云蒸霞蔚慎厥徽猷

第25世:凤鸣高岡梧生朝阳躬桓蒲縠辑睦鄰封东壁图书西园翰墨诵诗闻道讲易知机

第26世:濂洛关闽,海邦经济球琳琅玕槐楠杞梓典谟训诰庠序学校菁莪棫樸泮池芹藻

第27世:螽斯衍慶麟趾呈祥壎箎雅奏琴瑟调和燕翼贻谋垂裕后昆

第28世:循规蹈矩蕴美含贞

【来源】:福安穆阳瑠峰王氏宗谱01499

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字,宁德地区姓王人口10。5亿,大多来自河南省光州(郡望太原),较早的赤岸王务琨派是隋朝,迟一点的在赤岸的开闽王是唐五代到福建,在北宋年间到长溪县(今霞浦)赤岸镇,福安在宋淳佑5年(公元1245年)建县,王彦复(王文光)派下福公弟兄也是宋时到穆阳瑠峰及穆阳桂林。

王姓在福安的基本上都是太原堂的,并不是说他们直接来于太原.至于城山的王姓宗亲据了解也来自几个地方;有徒自穆阳桂林的,也有徒自甘棠港岐的,还有徒于福安城区后巷的,听说另外一房是徒于溪潭潭头但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后人了.

:"源自太原晋阳派,流入闽来衍祖基.赤岸桥头分九族,白羊鸣处鹧鸪天."

源自太原晋阳派,流入闽来衍祖基.赤岸桥头分九族,白羊鸣处鹧鸪天."

白羊鸣处:表示逃难后定居下来的新地方.在此表示大概在今日的福安穆阳琉峰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