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最新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19下初中语文)
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19下)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这样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二)词句点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疏通文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学生提出字词理解上的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斗”和“蛇”本身是名词,作状语了,分别解释为“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2)“犬牙差互”“犬牙”解释为“像狗的牙”。
(3)“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不可知其源”“不可久居”“明灭可见”中的“可”是“能”的意思。
(三)赏景探情1.赏景(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语言,然后用一个词概括。
水清:“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尤”是“特别”的意思。
石奇:“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形态各异。
树美:“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鱼灵:鱼在水中如同在空中游动,没有依傍,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像是和游者相互玩乐。
强调鱼的动态和静态描写,突出小石潭水清。
(2)探求小石潭的源头,结合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溪岸“斗折蛇行”“犬牙差互”。
(3)再次朗读课文,想象小石潭的美景。
(4)探究文章的写作顺序。
“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然后将远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看到了潭底的全石,近岸旁如坻、如屿、如嵁、如岩的卷石,又欣赏了覆盖、缠绕、摇动、连接,随风飘荡的青树翠蔓,走近到潭中,对潭中的鱼儿进行了特写,然后又从潭水的西南方向去探寻源头。
“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来写景。
2.探情(1)思考美景中作者的心情如何。
“乐”,可从“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看出。
(2)结合课文和柳宗元的生平经历,思考心情由乐转凄的原因。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问题详解及解析汇报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解析:初中语文一、单项选择题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 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 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11、...整体形象来理解的...教学思路中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方法12、……阅读某教师和《孤独之族》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B.从今若许闲乖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台的是()A.孙犁《白洋淀纪事》B.沈从文《湘行散记》C.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法布尔《昆虫记》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鲁迅《社戏》B.刘成章《安塞腰鼓》C.老舍《济南的冬天》D.汪曾祺《昆明的雨》4.教师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再找出一个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铣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讲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例句,下列适合的是()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B.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莫泊桑《我的叔权于勒》)C.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6.学习戏剧单元,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在台词中融入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的艺术效果,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孙鸿《枣儿》B.老舍《龙须沟》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某教师安排学生汇编这类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某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出读后感,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阅读书报杂志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B.阅读书报杂志对精神世界的影响更为强烈C.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积累多样的写作素材D.鉴赏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同样的个性化体验9.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教师们围绕“写作教学和评价”各抒己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应当按照统一标准进行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C.写作评价结果必须采用书面方式分等级呈现D.写作评价过程应该以教师的全面批改为中心10.教科书中《卖油翁》设置了一道练习题:“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罐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己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18上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题分得分一45二40三65总分150核分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学习古诗词中“月亮”意象,教师请学生举出古人借月亮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例子,下列适合的是()(常考)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B.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C.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学习了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部自主阅读的散文集,下列适合的是()A.孙犁《白洋淀纪事》B.沈从文《湘行散记》C.斯诺《红星照耀中国》D.法布尔《昆虫记》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主题活动,让小组提交阅读交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易混)A.鲁迅《社戏》B.刘成章《安塞腰鼓》C.老舍《济南的冬天》D.汪曾祺《昆明的雨》4.教师在讲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时,指出两句的意思是交错互补的,请学生再找出一个例子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常考)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学习朱自清的《春》,教师讲解“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的修辞手法,补充该修辞手法的例句,下列适合的是()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宗璞《紫藤萝瀑布》)B.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C.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D.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6.学习戏剧单元,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在台词中融入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的艺术效果,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A.孙鸿《枣儿》B.老舍《龙须沟》C.魏明伦《变脸》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教师资格考试真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真题
生: 一面跟着他们跑 的 跑 有意思 五个男孩顽皮果断 是 飞跑 而
我 先有所犹豫 后来被大家激将 才 跟着他们跑 更多的是随从 是好
奇。
生: 蹲在石架上 心惊肉跳 尽量往里靠
蹲 和 靠 字用得很好 写
出了 我 处境的危险 内心的恐惧 我们害怕的时候经常就是 蹲 着 靠
着的。
生: 接着 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这个 攀 字写出了那些孩子动作的老
5
晰 堪称典范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组课外材料 其中包含相互关联的句子 但句 子之间的语意联系不紧密 重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层次组织这些材料 重新调整 语序,写成一段层次清晰的文字。 对上述教学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是教师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B.学生改进习作的层次问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 C.教科书选文均可作为训练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 D.课外材料在习作层次训练方面与课内形成互补 15.阅读某教师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匾额文化 活动方案,按要求答题。 活动一:了解匾额里的 错别字 猜猜匾额中 错别字 的寓意 让学生了解 有些匾额里的字看似有误,实际有独特的寓意。 活动二:理解匾额的独特寓意 归纳匾额的不同类型 比较不同类型匾额的功能 和悬挂的场合,理解其中的寓意。 活动三:探究匾额的文化内涵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全聚德 同仁堂 等知 名匾额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匾额 继续在小组内谈谈这些匾额的 文化内涵。 活动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匾额,配上文化内涵说明,送给最好的朋友。 对上述活动方案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活动一意在引导学生完成识字写字任务 B.活动二侧重训练学生逆向发散思维能力 C.活动三能够体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 D.活动四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 师:课文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动词表达 走 找一找 (学生找出相关动词: 爬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解析(初级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
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
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
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
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
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
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
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
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
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
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2018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及解析1.《木兰诗》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随后讲故事: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芳百世,流传海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板书课题)(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帮助学生疏通文义。
(重点点拨: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等词语。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2.整体感悟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胜利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用PPT展示如下问题,请学生在同桌之间讨论,教师点名回答并进行点拨。
①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概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愿过普通百姓的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有英雄气概,是古代杰出巾帼英雄的代表,从代父从军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品味语言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教师面试真题汇编含参考答案(精编版)
1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语文教师面试真题汇编2018上半年山西省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2-9 2018上半年安徽省芜湖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10-17 2018上半年浙江省桐乡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18-24 2018上半年辽宁省锦州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25-28 2018上半年吉林省长春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29-33 2018上半年湖北省武汉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34-40 2018上半年湖北武汉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二………41-462018上半年湖北武汉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三………47-52 2018上半年吉林省白山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53-60 2018上半年江苏省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61-64 2018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65-70 2018上半年河北石家庄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71-76 2018上半年湖北省孝感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77-81 2018上半年江西省南昌市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试题………82-86 2018年最新教师资格证面试程序及面试考试大纲………87-95含有面试考试程序最新面试考试大纲目录初中语文《蜡烛》一、考题回顾2345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由“蜡烛”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读完指导学生诵读)2.介绍作者西蒙诺夫。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6 明确: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面试真题和解析
1.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解析:《黄河颂》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回顾:1、题目:《黄河颂》2、内容: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3、基本要求:(1)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代领学生更好的理解黄河的气魄(3)带领学生分析主题思想(4)配合适当的板书答辩题目:1、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情感?2、在教学中,你选择的是直接分析课文內容及其情感,如果在分析课文前增加一个了解黄河的环节,你该如何设置?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观看一段视频,聆听一段音乐,请你边看边听边发挥想象,然后说说你看和听后的感受。
(播放视频,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
)2.大家谈谈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3.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
那么有谁知道这段音乐是在什么背景下,由谁创作产生的?(二)新课教学诵读课文,读出情感1.学习这首诗歌,首先要学会朗读,学会像诗人一样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母亲--黄河热情地歌颂!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明确:①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②时代背景的把握,对诗词语言的品味,调节自己的感情。
初中语文科三试题答案
初中语文科三试题答案一、阅读理解(一)阅读理解(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蔚蓝的天空、金黄的麦田和无尽的故事。
那是我祖父母的家,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村庄。
每当夏日来临,我就会迫不及待地踏上前往那里的旅程。
村庄的入口处有一棵古老的梧桐树,它的枝叶茂盛,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一个凉爽的休憩之地。
树下,常有老人们下棋、聊天,孩子们则在旁边追逐嬉戏。
我常常坐在树下,聆听老人们讲述关于这片土地的往事。
村庄的中心是一个小广场,每逢集市日,这里便热闹非凡。
商贩们摆出各式各样的货物,从新鲜的蔬菜到手工编织的篮子,应有尽有。
我喜欢在集市上游荡,观察人们的交易,感受那份独特的生活气息。
然而,最让我着迷的是村庄后山的小溪。
溪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
夏日的傍晚,我常和伙伴们一起在溪边捉虫、摸鱼,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个小村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古老的建筑被现代化的房屋所取代,那条小溪也因为工业的发展而不再清澈。
每当我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我怀念那时的纯真与快乐,同时也为失去的美好感到惋惜。
问题:1. 作者对童年的村庄有哪些深刻的印象?2. 村庄的老人们在梧桐树下常做什么?3. 集市日村庄的中心广场是怎样的情景?4. 作者为什么对村庄后山的小溪情有独钟?5. 随着时间的变化,村庄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对此有何感受?B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开始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够放慢生活节奏,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简约生活并不是指贫穷或者简陋,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它强调的是去除生活中不必要的物质和精神负担,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物。
这种生活方式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培养兴趣爱好,或者进行自我提升。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三批)
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三批)为您带来《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三批)》,来自考试回忆,仅供参考!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的更新!希望给您带来帮助!祝您顺利通过考试!2018年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三批)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感受了《岳阳楼记》的文采之美。
不过,华美的词藻下还有哪些妙处铸就了它的非凡风骨、朗朗英气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一起探幽觅胜。
(二)思想感情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问题?b.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c.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d.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e.“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f.“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g.“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2.学生思考讨论后明确:a.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奋发有为,有阔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b.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b.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c.第三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阴冷的画面,第四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幅晴朗的画面。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e.“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笔试真题(科目三)初中语文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讲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引导学生体会“折柳”蕴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挑选一篇文章,与《秋天的怀念》《回忆我的母亲》组合完成散文周刊中“歌颂母亲”主题的组稿任务,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B沈从文《湘行散记》3、……名著导读...推荐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C老舍《济南的冬天》4、……学完《威尼斯商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专题研究,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5、……《马说》......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邪”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A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6、……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学习前人佳句的基础上创新而成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下列不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D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7、……《藤野先生》......一学生认为“反语”都包含激愤之情,另一学生举例提出异议,下列例子适合的是(3分)正确答案: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8、……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围绕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展开研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A阅读书报是提升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9、……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阅读教学和评价建议”的相关内容发表一些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B写作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困难适时提供指导10、……《荷叶母亲》选文旁边有一句批注:”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段文字属于语文教材的哪一个系统(3分)正确答案: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11、...整体形象来理解的...教学思路中可以看到,我是联系整体来看细节......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而不是冷漠地作纯技术分析,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正确答案:B理解词义,给学生释义方法12、......阅读某教师和《孤独之族》备课笔记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2018年上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
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
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
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
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
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
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
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
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
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语文面试试题及参考解析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初中语文面试试题及参考解析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已于5月19日,现将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如下,希望对接下来的下半年的面试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PPT上播放视频《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
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
”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初读全词,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
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北国雪景图)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千米高的塬上)3.登高就能--(远眺),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景物?(长城、大河、山脉、高原)5.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奔放的气势?(使用比喻、拟人、化静为动)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不全是)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联想、想象)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江山如此多娇)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9.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10.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有什么关系?(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四)拓展延伸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出的北方雪景画面。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最新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20下初中语文)
2018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5.20下)初中语文《未选择的路》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1)这首诗是写什么,引起了你哪些思考?学生讨论。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白杨》等。
(三)深入研读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1)伫立(思索)。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决定(选择)。
(3)选择后的惆怅。
(4)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
解析:A项诗句出自李白《月下独酌》,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独斟独酌时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B项诗句出自陆游《游山西村》,诗中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C项诗句出自李煜《相见欢》,作者借“月”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
D项诗句出自苏轼《水调歌头》,该词是苏轼在中秋节怀念弟弟子由时所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2.【答案】B。
解析:A项,《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群象。
B项,《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该散文集中主要记录了作者返乡途中所遇之人与所见之事。
C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斯诺先生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重点描述了毛泽东和陕北红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D项,《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
3.【答案】C。
解析:A项,鲁迅的《社戏》用抒情的笔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致和淳厚的民风,赞美了农民子女的优秀品质。
文中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散发出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江浙地区社戏的民俗文化。
B项,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民俗文化。
C项,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是作者对济南冬天天气状况以及自然风光的描述,没有涉及民俗文化。
D项,汪曾棋的《昆明的雨》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事物,穿插了对昆明风土人情的描写,体现了西南地区的民俗文化。
4.【答案】D。
解析:题干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我的头发,贴我的花黄”。
A、B、C三项诗句均未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全句可译为“将军和都护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他们难以穿着”。
5.【答案】A。
解析:题干例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花比作流动的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多与美。
B、C两项虽然含有喻词“好像”“像”,但并没有把“父亲”“我”比作某一样事物,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项只是介绍了风的变化,没有涉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6.【答案】D。
解析:A项,孙鸿的《枣儿》台词中“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融入了民谣元素。
B项,老舍的《龙须沟》台词中“乖小妞,好小妞,小妞住在龙须沟。
龙须沟,臭又脏,小妞子象棵野海棠。
野海棠,命儿短,你活你死没人管。
北京城,得解放,大家扭秧歌大家唱。
只有你,小朋友,在我的梦中不唱也不扭……”融入了唱词元素。
C项,魏明伦的《变脸》台词中“芦花丛,白头翁,娃娃敬我酒三盅。
往日独叹黄昏冷,今朝笑看夕阳红。
沾阳光,乘好风,老少有缘巧相逢。
呼爷爷,唤公公,甜蜜蜜,乐融融”融入了民谣元素。
D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属于西方戏剧作品,未融入中国戏曲中的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
7.【答案】B。
解析:A项诗句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揭示了要想更全面、更深刻地看清问题的本质,就要学会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或把握事物的大局和整体的哲理。
B项诗句出自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描绘了诗人远在他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未涉及哲理。
C项诗句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揭示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在生活中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的哲理。
D项诗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它能够化成春天的泥土,呵护花朵的成长”,揭示了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尽管道路曲折,但依然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哲理。
8.【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从中提取主要信息点如“书报杂志”“鉴赏”“精神世界”等。
B项过度解读,题干材料只提及阅读书报杂志能够丰富精神世界,但并未体现出“影响更为强烈”等内容。
C项无中生有,题干材料未涉及“写作素材”方面的内容。
D项说法与新课标要求相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非“同样的个性化体验”。
9.【答案】B。
解析:A项说法错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要求。
C项说法过于绝对,写作评价可以用“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等多种方式呈现,且不一定要分等级呈现,评价中说明写作优点和不足,为学生后期习作明确方向即可。
D项说法错误,写作评价过程应该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10.【答案】A。
解析:题干练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探究“高超的箭法”背后真正的原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整合信息、质疑探究、思考讨论的积极性以及表达个人观点的热情,而不是让学生体味文言文语言、感受文章思想情感,故练习思考题的设置意图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11.【答案】B。
解析:题干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国”字字形及词义,明确“国”对杜甫的深刻意义,但未做相关繁体字的识记、积累、拓展教学,A项说法错误。
题干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国”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以及《说文解字》的相关词义解释入手,剖析“国”字的意义;通过参考相关研究资料等方式,统计“国”字在杜甫诗歌中出现的频次及其释义,有助于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掌握解读文字、解释词义的方式、方法,B项说法正确。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学情,学生在第二阶段已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初中学段学生不必重复学习并“学会查字典方法”;此外,题干教师并未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词义,C 项说法错误。
教师虽然对“国”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结构进行了分析,但并未提及造字法的相关内容,D项说法错误。
12.【答案】C。
解析:题干教学反思中,教师重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梳理情节,加深对整部作品的主题、情感的理解,抓住这一关键信息,即可进行判断。
A项,配画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材料中明确指出,“安排学生在周末选择作品中最打动自己的三个情节来配画”,说明学生只是给某一片段配画,并不需要梳理全书情节。
B项,“阅读量必须有统一的要求”说法错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自行选择阅读材料、安排阅读进度。
C项,名著阅读导读需要教师的指导,可以有限定,也需要自主选择,正确。
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3.【答案】A。
解析:教师甲侧重于讲解写作说明文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对事物进行说明,A项说法正确。
教师乙则侧重于学完《中国石拱桥》之后的情感升华,并未总结说明对象的特征,B项说法错误。
教师甲的课堂小结侧重说明文的写作,并没有诠释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乙的课堂小结只是针对《中国石拱桥》一课的情感升华,并不适用于所有说明文,C、D两项说法都有失偏颇。
14.【答案】C。
解析:在材料中,教师针对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将习作方法简单罗列出来,并举出相关的例子,其中涉及一些习作的知识,如空间顺序、动静关系等;所举例子中,既包括课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提到了课外材料,体现了课程资源的互补,A、B、D三项说法正确。
C项“教科书选文均可作为训练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中表述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剖析教科书选文中某些段落的层次关系。
”15.【答案】C。
解析:A项,活动一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匾额中错别字的独特寓意,并未涉及识字写字任务。
B项,活动二侧重训练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使学生理解不同场合应悬挂不同的匾额,并未涉及逆向发散思维能力。
C项,活动三中学生小组讨论,结合了实际生活中见到的匾额,能够体现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理念,说法正确。
D项,活动四重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非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16.【参考答案】(1)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引导、点拨作用,结合上述案例,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目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①第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走’相关的动作”,引导学生得出孩子们爬山时不同的状态和心情,让学生深入思考,从更深的角度解读文本。
②第二个问题“‘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引导学生读出父亲的智慧。
③第三个问题“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引导学生借“探”“踩”,感受“我”在父亲的帮助下克服心理障碍、重拾信心,最终成功脱险的过程,也让学生体会到“我”在这件事之后变得更有勇气、更自信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在今后的人生中学以致用。
(2)题干教师充分利用教育机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样化的课堂反馈方法,通过积极肯定、提问引导、举例示范等方式开展教学,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探究研讨,达到本次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①教师通过正向的教学评价,如“也有这一作用”“是啊”等即时反馈,对学生回答进行肯定,有助于学生在保持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参与课堂教学,思考并回答课堂提问。
②教师注重结合学生学情,通过步步深入的、具有引导作用的课堂提问,如“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与‘走’相关的动词?”“能分析一下吗?”“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等问题,带领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并分析文本,掌握学习的方法,逐步读懂文中父亲的智慧与“我”所获得的宝贵人生经验,达到本次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面对困难。
③教师在本次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有效的课堂教学举例示范,如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动词使用的巧妙之处时,教师以“飞跑”一词为例展开分析,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分析文中其他动词的丰富内涵,引出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思考。
17.【参考答案】错别字:“曲服”的“曲”改为“屈”,“振憾”改为“震撼”。
病句: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需要实现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
以上病句搭配不当,应改为: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便是我所要演奏的能打动人心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