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讲课用正式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重点提示】物体的运动情况是由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的.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
第一类
第二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其中有四个矢量。运动学和动力学中公共的物理量是加速度a。在处理力和运动的两类基本问题时,不论由力确定运动还是由运动确定力,关键在于加速度a。
【重点提示】以上两类问题中a是联结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
3、注意点:
①运用牛顿定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要善于画出物体受力图和运动草图.不论是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通过加速度这座桥梁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
②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发生变化,要分段进行分析,每一段根据其初速度和合外力来确定其运动情况;某一个力变化后,有时会影响其他力,如弹力变化后,滑动摩擦力也随之变化.
二、由受力情况求解运动学物理量
规律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需要和解题的方便,选出被研究的物体.
2.全面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确定出物体做什么运动(定性).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弹性碰撞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且只受到 弹性力的作用时,碰撞前后两物 体的机械能守恒。
简谐振动
当物体做简谐振动时,除重力和 弹力做功外,其他力对物体所做 的功为零,机械能守恒。
01
自由落体运动
当物体仅受重力作用,沿竖直方 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时,机械能守恒。
02
03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
目录
• 动力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 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 • 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动力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01
动力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动力学的定义
01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速度、加 速度和作用力等方面的研究。
02
动力学主要探讨物体运动状态变 化的原因和规律,以及物体运动 状态变化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忽略了空气阻力、摩擦 力等外部干扰因素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03
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的表述
动量定理表述为
一个质点或质点系在力的作用下 产生的速度变化与所受力的冲量 之间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
FΔt=mv2−mv1,其中F表示作用 在质点上的力,Δt表示力的作用时 间,m表示质点的质量,v1和v2分 别表示质点初末速度。
数学表达式为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4.1s
风洞实验中可产生水平方向、大小可调节的风力, 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放入风洞实验室,小球孔 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如图所示. (1)当杆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 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为 小球所受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 (2)保持小球所受风力不变, 使杆与水平方向间夹角为37° 并固定,则小球从静止出发 在细杆上滑下距离s所需时 间为多少?(sin37°=0.6, cos37°=0.8)
(2)该火a箭=5启m/动s2后脱离发t=射7.塔1s所需的时间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完整版)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基础知识
1、动力学有两类问题:
⑴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况;
⑵是已知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程序如下图所示。
2、根据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先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出合力,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求出________,然后利用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如位移、速度、时间等).
3.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____求出加速度,再利用______________确定物体所受的力(求合力或其他力).
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桥梁。
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示意图(受力和运动过程);
(3)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
(4)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求所求量。
例1. 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 ,在8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物体4s 末的速度和4s 内的位移。
例2. 滑雪者以v 0=20m/s 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的山
坡,从刚上坡即开始计时,至3.8s 末,滑雪者速度变为0。如果雪
橇与人的总质量为m=80kg ,求雪橇与山坡之间的摩擦力为多少?
g=10m/s 2 .
运动学公式 a (桥梁) 运动情况:如v 、t 、x 等 受力情况:如F 、m 、μ m F a v = v o +at
x= v o t + at 2 21v 2- v o 2 =2ax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 / 5
1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乘热气球(图甲)飞行已成为人们喜欢的航空体育运动。如图乙所示为某次热气球升空过程中的v-t 图像(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0~10s 内,热气球的平均速度为5m/s
B.30~40s 内,热气球竖直向下运动
C.30~40s 内,吊篮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D.0~40s 内,热气球上升的总位移为150m
2.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汽车轮胎跟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7,刹车线长是14m,则可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约是(g=10m/s 2) ( )
A.7m/s
B.10m/s
C.14m/s
D.20m/s
3.(多选)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 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向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若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总时间为3s,g=10m/s 2,则该消防队员(不计空气阻力) (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
4
D.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4.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足够长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下滑位移为x时的速度为v,其x-v2图像如图乙所示,取g=10m/s2,则斜面倾角θ为( )
3.3 动力学中的两大类基本问题与图像问题-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方法: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和位置,也就求出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方法: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物体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
可用程序图表示如下:
3.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
(1)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4.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
(1)合成法:
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2个或3个)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正交分解法:
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典例1】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答案】⑴4N ⑵42m ⑶
2.1S
【解析】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1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析版)
超重失重、等时圆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导练目标导练内容
目标1超重失重
目标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目标3等时圆模型
【知识导学与典例导练】
一、超重失重
1.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角度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
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向下的加速度恰好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2.对超重和失重问题的三点提醒
(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
(2)并非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才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现象。只要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上的分量,物体就
处于超重状态;同理,只要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下的分量,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
(3)发生超重或者失重时,物体的实际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物体的视重。
1如图所示,一个圆形水杯底部有一小孔,用手堵住小孔,往杯子里倒半杯水。现使杯子做以下几种运动,不考虑杯子转动及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杯子竖直向下抛出,小孔中有水漏出
B.将杯子斜向上抛出,小孔中有水漏出
C.用手握住杯子向下匀速运动,不堵住小孔也没有水漏出
D.杯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小孔中没有水漏出
【答案】D
【详解】ABD.杯子跟水做斜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下抛运动时都只受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杯子与水相对静止,因此不会有水漏出,AB错误,D正确;
(完整版)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
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至于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求法可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
3.求解上述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如图所示的框图来表示:
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
(1)做好两个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根据物体做各种性质运动的条件即可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
(2)抓住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典例1】(2013·江南十校联考,22)如图3-3-2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与粗糙平面的平滑连接.现将一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B点距C点的距离L =2.0 m.(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g=10 m/s2),求:
(1)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从A点释放后,经过时间t=1.0 s时速度的大小.
图3-3-2
教你审题
关键词获取信息
①光滑斜面与粗糙的水平面滑块在斜面上不受摩擦力,水平面受摩擦力
②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滑块的初速度v0=0
③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C点滑块的末速度为零
④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斜面上的末速度和水平面上的初速度大小相等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1】质量m =1.5kg 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 =15N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0.5s 后撤去该力,物体继续滑行一段时间后停下来。已知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 取10m/s 2,求:(1)恒力作用于物体时的加速度大小;
(2)撤去恒力后物体继续滑行的时间;
(3)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下来的总位移大小。
【变式拓展1】质量m =4kg 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40N 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θ=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力F 作用了5s ,求物块在5s 内的位移及它在5s 末的速
度。(g =10m/s 2,sin37°=0.6,cos37°=0.8)
【变式拓展2】如图所示,质量m =2kg 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在与水平成θ=37°,大小F =10N 的恒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经过t 1=4.0s 时撤去恒力F ,求物体在地面上滑行的总位移s .(g =10m/s 2,sin37°=0.6,cos37°=0.8)
【变式拓展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质量为G=10N 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下方的10N 的
推力F 作用,这个力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在此恒力的作用下,物体匀速滑动.(g=10m/s 2,
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sin37°=0.6 cos37°=0.8)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3.2牛二应用一: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3.2牛二应用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一、学习目标
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两类基本问题:已知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
二、知识梳理
1.已知力求运动:知道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
2.已知运动求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者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3.两类基本问题的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物理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必要时画好受力图和运动过程示意图;(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合力的求解常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要特别注意公式中各矢量的方向及正负号的选择,最好在受力图上标出研究对象的加速度的方向;(4)求解、检验,必要时需要讨论。
三、典型例题
1.有三个光滑斜轨道1、2、3,它们的倾角依次是60°,45°,30°,这些
轨道交于O点.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小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三
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O点的先后顺序是()
A.甲最先,乙稍后,丙最后B.乙最先,然后甲和丙同时到达
C.甲、乙、丙同时到达D.乙最先,甲稍后,丙最后
2.如图甲所示,为测定物体冲上粗糙斜面能达到的最大
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将某一物体每次以不变的
初速率v0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推出,调节斜面与水平方
向的夹角θ,实验测得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乙所
示,g取10 m/s2,根据图象可求出()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α
• 例2.一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下滑时, 恰好做匀速运动, 若物体具有一初速度冲上斜面, 则上滑时物体加速度为 (C ) • A、gsinα B、gtanα
• C、2gsinα
D、2 gtanα
α
•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 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 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 = 10m/s2,(cos37°= 0.8 ,sin37°= 0.6);求: •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2)经过2s撤去F,再经3s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
解:(1)设8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为s, s应为v-t图与横轴所围的 面积。则:
1 1 s 4 8m 4 4m 8m ,故物体在a点右侧8m处。- 2分 2 2
(2)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1,则由v-t图得 a1=2 m/s2 ① -------------2分
(3分)
• • • •
(2)v2=at2=2.6×2 m/s = 5.2 m/s,(1分) 撤去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 mg= ma′(1分) 故:a′= -μ g =-0.20×10 m/s2 =-2.0 m/s2(1分) 由于:t 止 v 2 = 2.6s<3 s =(5-2)s (1分)
第11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第11讲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
知识点一牛顿第二定律单位制
1.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2)表达式:F=ma.
(3)适用范围
①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
②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2.单位制
(1)单位制
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
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力学中的基本量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长度和时间,它们的国际单位分别是kg、m和s.
(3)导出单位
由基本单位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知识点二两类动力学问题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一类:已知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
以加速度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1)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2)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力,当力刚作用瞬间,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
(3)物体由于做加速运动,所以才受合外力作用.(×)
(4)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5)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6)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7)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可根据运动速度、位移、时间等信息求解,所以加速度由运动情况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
知识框架
律的应用
知识点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①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
况.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② 解题思路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利用二力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求出加速度; 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0v ,t ,t v ,x 。 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利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加速度;
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正交分解法对力进行分解,求出分力。 ③ 基本思路流程图:
④ 关键点:选好正方向,注意各物理量的正负号。
基本公式流程图为: F
a
0v ,t ,t v ,x
F ma =合
02022002
12
22t t t t v v at x v t at v v ax v v x v v t =+=+-=+=
==
知识讲解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kg 1的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大小为N 10的拉
力F 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金属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s i n 37=0.60︒,
cos370.80︒=,g 取210m/s )求:
(1)金属块的加速度;
(2)2s 末金属块的速度和位移.
【例2】 质量为m=1kg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
37=θ的固定斜面上,如图所示,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5.0=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面上。在力F=30N 的推动下,木楔A 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 向上滑动,求:
第3章 第2讲 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应用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__加__速__度___为“桥梁”,由运动学 公式和____牛__顿__运__动__定__律____列方程求解,具体逻辑关系如图: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思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从速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知识点2 超重与失重 1.实重和视重 (1)实重: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__无__关__。 (2)视重: ①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
秤的__示__数__称为视重。 ② 视 重 大 小 等 于 弹 簧 测 力 计 所 受 物 体 的 _拉__力___ 或 台 秤 所 受 物 体 的
产生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条件 __竖__直__向__上____
___竖__直__向__下___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竖__直__向__下___,大小 ____a_=__g__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原理 方程 运动 状态
超重现象 F-mg=ma F=___m__(g_+__a_)___ __加__速__上升或__减__速__ 下降
返回导航
[解析]设小球的质量为m,小球静止时F绳=mgtan θ,剪断细绳瞬 间,轻弹簧拉力不改变,则小球受的合外力与F绳等大反向,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可得F合=mgtan θ=ma,即a=gtan θ,方向水平向左,故C正 确,A错误;若剪断轻弹簧,绳子拉力会突变为零,此时小球只受到重 力的作用,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 下,故B错误,D正确。
高三物理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1)空气阻力与小球重力大小的比值mfg; (2)小球从抛出到落到地面所经过的时间 t.
思路点拨:根据运动情况确定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中的受力情况求解. 规范解答:(1)从抛出到最高点,2a1h=v20(1 分) 代入数据求得 a1=12 m/s2(1 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1(1 分) mfg=0.2.(1 分) (2)上升过程所用时间 t1=va10=1 s(1 分) 下落过程加速度 a2=mgm-f=mg-m0.2mg=8 m/s2(1 分) 下落过程所用时间 t2,则有 h+H=12a2t22(1 分) 得 t2=2 s(1 分) 总时间 t=t1+t2=3 s.(2 分)
2.整体法的选取
(1)适应情况: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2)处理方法:把连接体看成一个整体(当成一个质点)来分析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 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3.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原则
①若已知系统外力,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②若 已知相互作用力,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然后用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0.8)
解析:由于木块与斜面间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小球B与木块间 有压力的作用,并且它们以共同的加速度a沿斜面向下运动.将 小球和木块看作一个整体,设木块的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可得
2022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3课时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解析:(1)牛顿第二定律 mg-FT=ma
得 a=g-FmT=0.125 m/s2,方向竖直向下。
(2)对匀减速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2=1 m/s。 (3)匀速上升的位移 h1=vt1=26 m 匀减速上升的位移 h2=v2t2=4 m
上做蹦极运动。劲度系数为 k 的弹性绳一端固
定在人身上,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人从静止
开始竖直跳下,在其到达水面前速度减为零。运动过程中,弹性
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取与平台同高度的 O 点为坐标原点,
以竖直向下为 y 轴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人可视为质点。从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中,用 v、a、t 分别表示人的
第二类:同底斜面(如图 2 所示)。 由 L=12at2,a=gsin θ,L=cods θ 可得:t= gsi4nd2θ, 可见 θ=45°时时间最短,图 2 中 t1=t3>t2。
第三类:圆周内同顶端的斜面(如图 3 所示)。 在竖直面内的同一个圆周上,各斜面的顶端都在竖直圆周 的最高点,底端都落在该圆周上。 由 2R·sin θ=12·gsin θ·t2,可推得:t1=t2=t3。
速度、加速度和下落时间。下列描述 v 与 t、a 与 y 的关系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选择明确研究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
3.引以为戒: 引以为戒:
(l)例如F推M及m一起前进(如图),隔离m分析其 例如F 一起前进(如图) 隔离m 受力时,认为F通过物体M作用到m上,这是错误 的 . 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 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 2) 用水平力 F通过质量为 m的弹簧秤拉物体 M在光 用水平力F通过质量为m的弹簧秤拉物体M 滑水平面上加速运动时,往往会认为弹簧秤对物块M 滑水平面上加速运动时 , 往往会认为弹簧秤对物块 M 的拉力也一定等于F 实际上此时弹簧秤拉物体M 的拉力也一定等于F.实际上此时弹簧秤拉物体M的力 F/=F—ma,显然F/<F.只有在弹簧秤质量可不计时, ma,显然F 只有在弹簧秤质量可不计时, 才可认为F 才可认为F/=F.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的加速度
F
F 作用在每个小立方体上的合力 F = ma = ② 0 n 以从第4个立方体到第n个立方体的n 以从第4个立方体到第n个立方体的n-3个立方体组成的系统为
研究对象,则第3个立方体对第4 研究对象,则第3个立方体对第4个立方体的作用力
F a= ① nm
1 2 3
………
N = mg ①
F = f ≤ fm ②
F
mg a
物体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说明最大静摩擦力减小 物体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 因此支持力N f m = µN ③ 因此支持力N减小 说明物体(升降机)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所以升降 说明物体(升降机)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机可能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 机可能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
解:物体刚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θ
mg sin θ = µmg cos θ
即
µ = tan θ
①
物体以初速度v 物体以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 mg sin θ − µmg cosθ = ma ② 2 0 − v0 = 2as ③ 联立①② ①②两式解出 联立①②两式解出 a = −2g sin θ ④
例3.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α 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倾角为α 的传送带上, 的传送带上,随带一起向下做匀加速运 加速度为a 动,加速度为a,试求物体所按的摩擦力 Ff.
m
α
解:假设物体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为Ff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 假设物体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为F 沿斜面向下, 第二定律mgsinα+Ff=ma 讨论 第二定律 传送带的加速度a=gsinα,可得 f=0,物体不受摩擦力作 (1)传送带的加速度 ,可得F , 用; 若传送带的加速度a<gsinα,可得 f= ma-mgsinα<0,物 (2)若传送带的加速度 ,可得F 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mgsinα-ma。 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 若传送带的加速度a>gsinα,可得 f= ma-mgsinα>0 (3)若传送带的加速度 ,可得F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ma-mgsinα。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 。
t/s 2 4
o
解:在0~2s内,电梯匀加速上升,其加速度 2s内 电梯匀加速上升,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1 − mg = ma1 解出钢绳所受的拉力
6 2 a1 = = 3m / s 2
6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F1 = m( g + a1 ) = 1280 N
在2~6s内,电梯匀速上升,钢绳拉力 6s内 电梯匀速上升,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2 = mg = 980 N
在6~9s内,电梯匀减速上升,其加速度 9s内 电梯匀减速上升,
F3 − mg = ma2
6 a2 = − = −2m / s 2 3
解出钢绳所受的拉力 F3 = m( g + a2 ) = 780 N 根据v—t图像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图像斜率求出 物体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力的情况.
1. 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1.0kg和2.0kg,用F=12N 物体A 的质量分别为1.0kg和2.0kg, 的水平力推动A 一起沿着水平面运动, 的水平力推动A,使A和B一起沿着水平面运动,A和 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求A对B的弹力。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 的弹力。 (g取10m/s2) F
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 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
当各部分加速度不同时 一般采用“隔离法” 当各部分加速度不同时,一般采用“隔离法”. 也可以采 加速度不同时, 整体法”解题. 用“整体法”解题.
F合=ma1 + ma2
{
F合x=ma1x + ma2 x F合y=ma1 y + ma2 y
在计算滑动摩擦力时,应注意正压力和重力无关. 在计算滑动摩擦力时,应注意正压力和重力无关.
例4. 一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 一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 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如图所示, 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如图所示, 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 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 则它能上滑的最大位移是多大? 则它能上滑的最大位移是多大?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受 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力示意图. 力示意图. ②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合外力(大小和方向)共 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合外力(大小和方向) 线力合成建立符号规则,把矢量运算变成代数运算; 线力合成建立符号规则,把矢量运算变成代数运算;非共线 力合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解. 力合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求解. 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④结合题目所给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 结合题目所给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 所需的运动学量. 所需的运动学量. ⑤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⑴静摩擦力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都是最大静摩擦力 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⑵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加速度 和初速度两个条件共同决定,注意全面分析问题.
例3. 质量为50kg的木箱,在水平地板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0角斜 质量为50kg的木箱 在水平地板上受到一个与水平面成30 的木箱, 向上的拉力作用,已知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拉力 向上的拉力作用,已知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拉力 F=120N,木箱沿水平向右运动 问经过t=0.5s,木箱的速度多大? F=120N,木箱沿水平向右运动,问经过t=0.5s,木箱的速度多大? 木箱沿水平向右运动, a F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300 F Fy 0
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一些(通过斜面、绳子、轻杆等)相互约束 1.连接体 一些(通过斜面、绳子、轻杆等) 连接体:
的物体系统。它们一般有着力学或者运动学方面的联系。 的物体系统。它们一般有着力学或者运动学方面的联系。
2.连接体的解法: 2.连接体的解法 连接体的解法: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联接体中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 求各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联接体中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 加速度相同的联接体中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 先考虑“整体法” 如果还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再用“ 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 两种方法都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法”.两种方法都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解: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1 2 2s 2 h = at ① ∴ a = 2 = 8m / s t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mg − f = ma ②
mg
a
f a ∴ = 1 − = 0.2 mg g
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
发散思维:若空气阻力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求最大速度.
v(m/s)
例2. 如图是电梯上升的v—t图线, 6 如图是电梯上升的v 图线, 若电梯质量为100kg, 若电梯质量为100kg,则承受电梯 4 的钢绳所受的拉力在0 2s、 的钢绳所受的拉力在0~2s、2~ 2 6s、6~9s之间分别为多大? 6s、 9s之间分别为多大 之间分别为多大?
受力 分析
合力
加速度
运动 学量
第一章 力的知识
牛顿 第二定律
第二章 物体的运动
不论哪类问题, 不论哪类问题,都应抓住力与运动是通过加速 度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枢纽. 度联系起来的这一关键枢纽.
专题一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有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加速度, 关运动的物理量. 关运动的物理量.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整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整体的加速度 A B
F − µ ( m A + mB ) g a= = 2m / s 2 ① m A + mB
对B物体
FAB − µmB g = mB a ② FAB = mB (a + µg ) = 8 N
因此A 因此A对B的弹力
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
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已知受力求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 已知受力求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 根据物体的运动特征,应用运动学公式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度,根据物体的运动特征,应用运动学公式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运动求力: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已知运动求力: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无论哪类问 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加速度。 题,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加速度。
F cos 30 − f = ma ①
0
N + F sin 30 = mg ② f
其中
N 300 Fx mg
f = µN ③
木箱的加速度
F cos300 − µ (mg − F sin 300 ) a= = 0.36m / s 2 m
经过t=0.5s, 经过t=0.5s,木箱的速度
v = at = 0.18m / s
将④代入③解出物体能上滑的最大位移 代入③解出物体能上滑的最大位移
v s= 4 g sin θ
2 0
专题二 已知运动情况求力
例1. 物体由16m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落至地面共 物体由16m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 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 用时间2s,若空气阻力大小恒定, 用时间2s,若空气阻力大小恒定,则空气阻力是重 力的多少倍?( ?(g 力的多少倍?(g取10m/s2)
n
(n − 3) F F34 = (n − 3)ma = n
灵活选择研究对象 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法求相互作用力.
3.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固定不动,斜面上叠放着质量分 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固定不动, 别为M 两个物体,已知A 别为M和m的A、B两个物体,已知A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µ µ>tgα)。今用与斜面平行向下的恒力F推物体A )。今用与斜面平行向下的恒力 因数为µ(µ>tgα)。今用与斜面平行向下的恒力F推物体A, 使两个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 使两个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且它们之间无相对 滑动, 之间的摩擦力多大? 滑动,则A、B之间的摩擦力多大?
2.如图所示,有n个质量均为m的立方体,放在光滑 2.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个质量均为m的立方体, 的水平桌面上,若以大小为F的恒力推第一块立方体, 的水平桌面上,若以大小为F的恒力推第一块立方体, 作用在每个立方体上的合力⑵ 求: ⑴作用在每个立方体上的合力⑵第3个立方体作 用于第4个立方体上的力。 用于第4个立方体上的力。
mg − f a2 = m
④
v = 2 a2 H
2 t
②
下 降 段
mg
a2 v
mg − f vt = v0 mg + f
例2.原来作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 原来作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被伸长的弹簧拉住的, 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 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静止在地板上,如图 所示,现在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 所示,现在A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 判断, 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 B C A.加速上升 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 D.减速下降 解答:当升降机匀速上升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当升降机匀速上升时, N
例1. 将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向上 将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 抛出,设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均 抛出, 求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落回地面的速度。 为f,求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落回地面的速度。
v
上 升 段
f
f mg
a1
− mg − f 2 0 − v0 = 2a1 H ② a1 = ① m 2 mv0 H= ③ 2(mg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