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在损伤部位迅速形成止血 栓,阻止血液流失。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等心 血管疾病中,血小板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分类
血小板聚集试验
通过观察血小板在特定条件下的聚集 能力,评估血小板的功能状态。
血小板活化检测
血小板释放产物检测
检测血小板释放的产物,如血栓烷B2 、β-血栓球蛋白等,以评估血小板的 功能。
05
CATALOGUE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
通过标记荧光抗体的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
酶联免疫吸附法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通过酶标记技术进行定量 检测。
免疫印迹法
将血小板膜糖蛋白分离后,通过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标准化操作
确保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样本处理
采集和保存样本时应避免血小板活化和损伤,以保持血小板膜糖 蛋白的完整性。
药物影响
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应在停药后进行检测或根据药 物作用特点进行相应调整。
THANKS
感谢观看
显微镜计数法
通过人工显微镜观察血液样本,计数血小板数 量。
其他方法
如流式细胞术、电镜技术等,用于特殊情况下或进一步研究。
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应用(妇产科篇) PPT
研究论文
通过对299名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血浆中HLA抗体和 GPIIb/IIIa 抗体进行检测,结 果检测的299例 RSA患者中,IgG抗体阳性26例,阳性率 8.69 %。26例IgG抗体阳性患者 中,25例 HLA抗体呈阳性。HLA-I类抗体阳性占5.02%,HLA-II类抗体阳性占1.33%, HLA-I+II类抗体阳性占2.0l%;在 26例RSA患者中,GPIIb /IIIa 抗体阳性4例( 占15.38 %) ,其中GPⅡb/IIIa阳性和HLA抗体均阳性 3例( 占l1.54%) ,GPⅡb/IIIa抗体单独
NAIT的治疗--产前管理
1. 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 许多研究中心用IVIG治疗HPA-1a免疫的孕妇,在瑞典,治疗HPA-1a免疫的孕妇用 量为0.5~1.0g/kg/周,新西兰为2g/kg/周,在妊娠12周开始使用。 2. 糖皮质激素治疗 许多治疗方案中同时使用IVIG和糖皮质激素,研究发现IVIG和糖皮质激素一起的 治疗效果高于单独使用IVIG。 3. 剖腹产 在分娩时选择性剖宫产可能有助于防止脑出血发生。
选和调查。结果在1228名正常孕妇中,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5例 (3.66%),62
名有早期流产史的患者,检出13例(20.96%) ,统计学分析血小板血型抗体与 早期流产有显著相关性。
血小板血型抗体与反复流产关系的研究.覃小青, 申卫东, 焦伟, 朱春丽. 广西医学 2005 年10月, 第27卷, 第10期.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联,并分析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用固相凝集法检测158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抗体,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每次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病因、患者性别、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分别分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58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53.16%,血小板抗体总阳性检测率为17.72%;②血小板输注有效组抗体阳性率(5.95%)远低于输注无效组(31.08%)(P<0.05);③不同病因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TP组抗体阳性率最高(34.38%),白血病组最低(8.86%);④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⑤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高;⑥不同种类血小板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单采组(8.77%)低于浓缩组(22.77%)(P <0.05)。结论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密切相关,血小板抗体是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免疫因素之一;②血液病患者的病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性别无关;④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密切相关;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血小板种类有关,单采组明显低于浓缩组。
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流式细胞检测与意义
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 性 紫癜 (T ) 由于 患 者体 内 IP 是 产生抗血 小板 抗体与血 小板结合后 导致 了血小 板被 自 身破坏 。血小 板 自身抗体 的检测 对于 IP的诊 断和治 T
医 研 杂 2 8 1 第3卷 第1期 学 究 志 0 年1月 0 7 1
・ 论
善 ・
血 小 板 自身 抗体 的流 式 细 胞 检 测 与 意义
吴蓓 倩 朱 萍 牛 强 陈 字 谢
摘
值 。方 法
毅
要 目 的
应 用 流 式 细 胞 仪 ( C 检 测 血 小 板 抗 体 , 究 其 正 常 参 考 值 及 对 特 发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T ) 断 的 价 F M) 研 IP 诊
a e n i dy o 0 he lh n r n 0 pai nswih I td a tbo f2 a ty do o sa d 1 te t t TP. The e s mp e r lo m e s r d wih EL SA. e r s lso CM r O — s a l swe e as a u e t I Th e u t fF we e C B pae t h e ulso r d wih t e r s t fELI A.Re uls By CM ,h me s e l e f PA g , S s t F te a urd vau o I G PA IA a d PA I M ,r m 0 o ma r o s we e g n g fo 2 n r ldo n r , r 2 56 42. 8% 、 3. 5 - 5 98% . - 0 1 7 4 . 1 7 7. 4% 、 5. 7 ± 1 8 2 0 6. 4% a 1 9 7. 8% ,rs e tv l .I p te t wih TP , A lG ,P nd 3. 0 4 - 2 e p ci ey n ai ns t I P g A I A a d PA I M we e 28 3 4 g n g r .1 -
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
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
介绍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严重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
状态,提高组织的氧合作用,以及补充热休克等情况下细胞代谢的需要。而多次输血的患者,则需要经过血液学和免疫学方面的配型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输血资源,避免造成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产生。血小板则是人体维持恰当止血和肝脏合成细胞和组织、生长因子等众多的因子的重要来源,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则可以确保患者接受到符合自身特点、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血小板输液。
抗体筛检的原理
血小板抗体筛检是基于多种实验室技术来完成的。主要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ELISA)、血凝反应、荧光抗体法等。其中,ELISA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具有操
作简单、快速、便宜的优点。该技术借助微孔板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查。根据样本的吸光度结果,可以精确测量患者血清中存在的特异性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抗体的分类
血小板抗体可分为自然和非自然抗体。自然抗体是人体天然生成的,通常不会
引起有害反应。非自然抗体则是由患者本身或外来因素引起的,具有不同的致病性。血小板抗体的种类也很多,如抗HLA抗体、抗人红细胞抗体、抗凝集素抗体等。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应当首先进行抗体筛检。在确定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种类之后,需要进行补充性检测以进一步确诊抗体的特异性。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还要针对可能出现的致敏因素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避免因致敏而造成的患者不良反应。
血小板配型的方法
血小板配型的最常见方法是通过受体表观异种抗原(PAIgG)反应阴性的血小
血小板抗体检测妇科篇稿
血小板抗体检测项目推行重点(妇产科)
最近几年来研究发现母婴间血小板血型不合致使的同种异体抗体免疫要素是造成不明原由初期流产、死胎以及重生儿罹患血小板同种免疫性减少症的主要要素。在妇女怀胎前和怀胎期的惯例体检中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特别对有频频多次复发性初期流产史妇女尤其重要,它能有效地商讨初期流产的病因、初期展望及预防 NAITP 的发生。
一、临床背景:
据文件报导,最近几年来研究发现母婴间血小板血型不合,孕妇有多次妊娠史、流产史、输血史,以及孕妇患有自己免疫性疾病是致使孕初期( 14 周左右)不明原由流产和胎儿出生后罹患重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 1 ‰)的主要要素。这些病症的发生皆与孕妇体内存在或因为同种免疫刺激产生血小板抗体有关。
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项目优势:
1.频频流产、不孕不育查因:关于频频和习惯性流产史(特别是
孕初期)和不孕不育史的患者,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可对其造成流产和不孕不育的原由作出协助诊疗。
2.产检(特别针对高龄和二胎产妇)
1)孕初期检测:在孕初期(三个月)产检中惯例检测母亲与胎
儿的血小板相容性,关于孕初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的风险评论拥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
2)孕后期检测:在孕后期(胎儿出生前)检测母体血清或血浆
中血小板抗体水平,对胎儿出生后罹患重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
风险评论拥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妊娠期血小板降低的查因:孕妇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常有现象,如是生理性降低则危害不大,常常生产后会恢复正常。但假如血小板的降低是因为孕妇自己免疫性疾病惹起的则会惹起流产、死胎、以及重生儿有关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危害严重。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介绍: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是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研究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的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迅速从循环中清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正常值:
检查结果为阴性。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即FCM法检测,荧光显示阳性,表明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急性型临床出血重及血液病史的人群。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
检查时要求:,要求采用静脉血,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测定检查过程:
采用静脉采血进行检测。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先用30g/L碘酊棉签自所选静脉穿刺处从内向外、顺时针方向消毒皮肤,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以同样方法拭去碘迹。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以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顺势探入少许,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针栓只能外抽,不能内推,以免静脉内注入空气形成气栓,造成严重后果。取下注射器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
各类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二、血栓弹力实验
• 3.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血友病类出血性疾 病r值k值显著延长,ma、mε值降低。特别 对XIII因子缺乏症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
• 4.纤溶亢进性疾病:原发及继发性纤溶在血 液凝固后突然发生纤维蛋白溶解现象, TEG不但能表现出纤维蛋白的溶解现象, 还可表示纤溶的强度和速度,TEG还可做 为抗凝疗法的一种监测手段。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临床意义 •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
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作用的同时,在病 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先导而关键的作 用,因此,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早期发 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存在以及阐明相 关疾病的机制等有重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三、血小板功能检测
• 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抗血小板药物是 血栓病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措施,而抗血小板药物 又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对血小板功能 的检测不仅可以直接应用于对血栓性疾病的预警 、对于血栓病怀疑患者进行检查确诊或排除,而 且还应作为对于血栓病风险人群(如年龄45周岁 以上,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检 项目,以及临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监控检测措 施,准确检出对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帮助 临床医师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大大 提高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率。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因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临床问题和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小板抗体检测(或筛选)包括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很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
(一)输注红细胞悬液:
1.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经干预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
2. 干预措施:
1)建议使用去白的红细胞(血库型或床旁型白细胞滤器)
2)建议使用洗涤的红细胞
3)使用药物
(二) 输注血浆:
1)输血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
文献报道,输血后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呼吸窘迫病,其80%病例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血小抗体。研究已经证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TRALI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杨颖教授认为中国免疫性TRALI发病虽少,但严重型较多。
2)不同国家TRALI发生\死亡率
UK SHOT 德国丹麦法国加拿大
1996-2003 1995 –2002 1999 –2002 1994 –1998 2000 –2003例数139 101 6 34 21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
血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HLA I类IgG抗体。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
赵益明(教授博士)
苏州大学医学院、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一、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成份。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是血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措施。科学研究也证实血小板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聚集率增高或聚集率降低)时发生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因此,要维护机体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控制血小板功能处于合理的功能状态范围内。
二、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应用
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是临床对血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的和重要的“核心措施”。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部长马格丽特. 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就向全美中老年人推荐: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性疾病。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中血小板的功能实现预防血栓的目的。但专家们的研究发现,机体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本认为约有
30%的个体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出现无反应性(无效),相关研究也证实同时还有约10%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会出现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约达到1.6%。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总体利大于弊,但这些研究均证实机体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十分明显的的个体差异,而且在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中发生血栓或再次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高于抗血小板药物有效的患者,这种差异可高达5倍,即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个体发生或再次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几率是抗血小板药物有效个体的5倍!因此,如果及时检测出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以及用药过量或不适的患者,抗血栓的预防、治疗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由于以往检测技术困难及相关专业知识普及的原因,目前95%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及血栓病患者都没有得到血小板功能检测,无法及时发现抗血小板预防、治疗无效及受到不利影响的群体,其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只能靠临床观察总结甚至听天由命。或许正是由于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缺失导致目前血栓性疾病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不仅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依据,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对预防和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进行有效评价和监控,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必要的用药调整,确保对血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并避免或减少副作用。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检验科) -
HPA抗原
已确定了33个HPA,其中12 个抗原为双等位基因表 达(HPA-1,-2,-3,-4,-5和-15)。其中高频率抗原命 名a,低频率抗原命名b。其余21个抗原为低频率抗原, 尚未发现对偶抗原,命名为bw。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3个HPA中均已搞清楚基因 背景,其中32个HPA的多态性型是由一个氨基酸置换所 致,而这又是由编码血小板膜糖蛋白(GP)基因的一 个核苷酸的不同所致。
2)药物性抗体的检测:某些药物的存在如肝素、奎宁、奎尼丁、环磷酞胺、甲氨 蝶呤、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选择性的抑制了骨髓巨核细胞造血功能,使血小 板的生成减少,同时应用某种药物后,产生药物相关抗体,药物抗体复合物附着 血小板膜上及补体结合,使血小板聚集破坏,一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也可直接破坏 血小板,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
17
NAIT
18
NAIT
19
血小板抗体检测常用方法
指标
方法 功能性
试验
酶标法
荧光法
固相凝集法
应用 抗体检测 √
√
√
√
范围 交叉配型 √
√
√
灵敏度 性能
特异性 反应时间
所用仪器
低 不好
长
不定
16th版AABB评价 未提及
高 好 >2h
酶标仪
特异性鉴定 的可靠方法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综述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随着输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成分输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输注血小板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输血治疗手段,尤其是对治疗血小板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性障碍具有重要价值。但临床上常面临的问题是血小板输注无效或效果欠佳,其主要原因可能为患者体内产生了大量血小板抗体,对外来血小板造成破坏[1],特别是长期多次输血维持治疗的患者极易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从而导致许多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血小板输血性紫癜、血小板输注无效、重度出血等,给临床治疗带来了难度,并且对血液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因此,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于有效改善输血效果,特别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几种常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血小板抗原、抗体:人类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系统较复杂,可以分为两类:①血小板自身特有的抗原,如GP、HPA 等;②与其他机体组织或细胞共有的抗原,如HLA-Ⅰ、ABH 等。无论是共有抗原或自身抗原,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产生大量血小板抗体,这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首要原因。致使外来血小板破坏增多、功能减低、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多次输血患者中,55%的患者会出现PTR 或(和)PTP [2]。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由血小板表面不同的相关抗原决定簇引起的一组复杂的免疫性疾病。血小板抗体包括针对GP 抗原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PB IgG)和针对HLA-Ⅰ类抗原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 IgG)两类。随着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或输注量的不断增加,体内血小板抗原被不断刺激,导致体内血小板抗体水平上升,引起输注无效及非溶血性输血的可能性也相应增高。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的重要性:输血科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多次输血患者出现PTR 和(或)PTP 的情况,并及时明确PTR 和(或)PTP 是否由机体免疫反应引起,因此,必须做血小板抗体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提示PTR 和(或)PTP 是由免疫因素引起,应给予相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样品,否则将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轻者不能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重者出现血小板水平快速降低,引起颅内出血或DIC 等严重并发症。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前检查中,国内临床使用比较多的主要包括免疫细胞化学法、微柱凝胶技术以及固相凝集法3类。本文就3类常用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及优劣势进行简要介绍。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无效。
术 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的血 小板抗体 检测试剂 盒 ( 固相凝集 法)
plt l tta f son, n lo a i iusn l t lt a e e r ns u i a d as vod m s i g p a ee .
[ ywo d] paee r n f so er co ie s paee n io y d tcin paee r s— th d Ke r s ltltta su in rfa trn s ; ltlta tb d ee t ; ltltco smac e o
治 疗 量 单 采 血 小 板 大 于 或 等 于 2 5× l “ 袋 , ( 0 士 5 ) . O / 约 2 0 0 14 输 注 方 法 及 指 征 以 患 者 最 大 耐 受 尽 快输 注 。 注 指 征 . 输 为血 小 板 计 数 小 于 2 ×1。 L o O/ 。 15 输 注 效 果 评 价 . 15 1 直 接 观 察 输 注 足 量 单 采 血 小 板 后 , 血 症 状 未 改 善 . . 出 或出血趋势加重 ; 以及 输 注血 小 板 1h和 2 血 小 板 计 数 未 4h后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
集功能检测、血小板凝集素检测和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等。
1. 血小板计数:通过血液学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血小板数目,反映血小板的总体功能状况。
2.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血小板对特定
药物或刺激物的聚集反应。常用的方法有光聚集法和阻力
变化法。该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判断血
小板功能异常是否存在。
3. 血小板凝集素检测:检测血液中的血小板凝集素水平,
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用于评估血小板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
4. 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测:通过测定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因子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的含量或活性来评估血小板释放功能。常用的方法有ELISA法和免疫斑
点法等。
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凝集素水平和释放功能,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
2. 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一些疾病(如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病等)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调整药物剂量。
3. 评估血小板功能与出血倾向之间的关系:某些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常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可以帮助评估出血倾向的严重程度。,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指导相关治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一、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意义
血小板表面存在众多复杂的血型抗原,主要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以及相关抗原(HLA-A、B位点和ABO抗原)。通过输血、妊娠或骨髓移植等免疫刺激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HPA、HLA抗体)。血小板抗体是造成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直接原因。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交叉配型试验,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预防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
2.查找输血不良反应原因:有助于输血中出现发热、黄疸、肺损伤等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原因查找。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自身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孕产妇的临床意义
1.孕前和孕期:可对孕期流产风险作出评估,尤其对于有多次妊娠史、习惯性流产史(孕早期)以及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育龄妇女。
2.妊娠期:有助于鉴别妊娠期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3.产前:在胎儿出生前检测母体血清或血浆中抗体水平,尤其鉴定是否存在针对丈夫血小板抗原的抗体,对胎儿出生后罹患新生儿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三、检测方案和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因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临床问题和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小板抗体检测(或筛选)包括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很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
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 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
(一)输注红细胞悬液:
1.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经干预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
2. 干预措施:
1)建议使用去白的红细胞(血库型或床旁型白细胞滤器)
2)建议使用洗涤的红细胞
3)使用药物
(二) 输注血浆:
1)输血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文献报道,输血后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呼吸窘迫病,其80%病例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血小
抗体。研究已经证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TRALI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杨颖教授认为中国免疫性TRALI发病虽少,但严重型较多。
2)不同国家TRALI发生\死亡率
UK SHOT 德国丹麦法国加拿大
1996-2003 1995 – 2002 1999 – 2002 1994 –1998 2000 –2003
例数 139 101 6 34 21
发生率% 7 3 7 0-15 0-5
死亡率% 9 NR NR 20 9
检测患者、供者血液的血小板抗体是可行的、必要的,目的是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
(三)输注血小板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0%,70%,其中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约为20%。
血小板抗体是临床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20,80%多次
输血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会导致昂贵的血液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害。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与血小板抗体有关的疾病的重要依据,其对不孕
不育和因子宫肌瘤引起死胎都有极大的影响。
鉴于血小板抗体对临床的重要价值,为此该项目得到2011年11月1日卫生厅质量检
查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省兄弟医院已相继开展,有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医院,我市有李惠利医院、市一、鄞州医院、鄞州二院等。收费:
1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1)针对HLA-?类抗原(HLA-A、HLA-B抗原和少量HLA-C抗原)的HLA-?类抗体( 50-80% )。
2)物价收费目录:编码—260000016 ;项目名称—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检测;价格—90元/次。
3)现医保限定支付范围:无限定支付范围;甲乙分类—甲。 2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1)针对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原)的HPA抗体(17-25%)。
2)物价收费目录:编码—260000017 ;项目名称—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检测;价格—90元/次。
3)现医保限定支付范围—限列入支付范围的器官移植;甲乙分类—甲。(输血就是器官移植的一种)
收费参考文件:
《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名称》,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5年版,第65页。
《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修订版),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卫生厅,2010年12月版,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