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

配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2.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针对血小板GP

IIb/IIIa和HLA I类抗原的IgG抗体,方法快速、灵敏,并可区分血小板特异抗体和HLA I类抗体。

三、临床意义

1. HLA抗体检测

(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

(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四、检测说明

采用不抗凝的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标本要求无溶血,无乳糜,无杂物。

血小板抗体检测 宣传

血小板抗体检测项目(固相凝集法) 一、基本原理: 血小板抗体检测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血小板的免疫性抗体,包括三类:1.ABO血型系统和HLA系统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2.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产生的特异性抗体,3.药物所致的血小板抗体 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一)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作用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TP的临床症状很重要,但仍为排除性诊断。如结合血小板抗体检测,则对ITP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2、血液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有辅助诊断意义。 3、孕期流产风险评估: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对孕期流产风险做出评估,尤其适用于有多次妊娠史、习惯性流产史以及不孕不育情况查因。(二)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 1、预防红细胞输注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阴性者,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采取干预措施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降低,极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2、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是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多次输血后出现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检测血小板抗体对提高血小板治疗效率和保证输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三、血小板抗体检查的筛查对象 1、血液肿瘤科病人:评价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水平,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障、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2、需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特别是需多次输注血小板患者,建议提前筛查血小板抗体,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 3、妇产科孕检:评价孕期流产风险,尤其适用于有多次流产史患者查因。

输血小板常识

血小板输注常识 血小板输注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功能缺失患者的出血症状,恢复和维持人体的正常止血 和凝血功能。血小板输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并不适宜 输注血小板。在是否使用血小板输注这一治疗手段之前,应查明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权衡利弊后再作出决定。血小板输注有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 有哪些临床情况需要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用于治疗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血小板减少病人,然而在血小板计数超过 10 XI09/L时,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严重自发性出血发生可能性很小。 1、血小板生成减少引起的出血; 2、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 X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3、血由疾病、化疗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病人,凡血小板数低于20 XI09/L自发性出 血者应输血小板。血小板数低于50X109/L某些病人也可发生小量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效 也可输注血小板; 4、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某些药物等引起的血小板功能 异常伴有出血者; 5、心肺手术:常有血小板功能损伤和某种程度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低于50 XI09/L ,且 有伤口渗血不止者;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由于病人体内存在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 快速破坏,故不轻易输注血小板。有下列情况可输:①血小板数在20X109/L以下,伴有无 法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者;②用脾切除治疗本病的术前或术中有严重出血者; 7、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有自限性,最长3-4周痊愈。如有皮肤及粘膜出血者可输血小板; 8、感染和DIC。 有哪些临床情况应考虑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限于有潜在出血危险的病人,不可滥用。 1、各种慢性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虽然有血小板显著减少,但无明显出血者不输(如慢 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血小板数低于20 X09/L,虽无出血,但有发热和感染,或存在潜在出血部位者; 3、血小板数低于5X109/L,很易发生颅内出血。这种病人不论现在有无出血,都应尽快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4、血小板减少病人要做腰穿、硬膜外麻醉、经皮肤的导管植入、经支气管活检、剖腹手术 或类似的手术,血小板要提升到至少50X109/L (骨髓穿刺例外); 5、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眼睛等),血小板数应提升到100 X09/L。 血小板输注禁忌证 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2、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 ); 3、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 )。 如何掌握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剂量? 1、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成人一次应输8-12个单位,我国规定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1 个单位);儿童每10kg体重输2个单位,每单位所含血小板数应大于或等于 2.0 X010/L个; 2、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血小板:1袋血小板的最低计数应大于或等于 2.5 X011/L个(约等于10单位手工制备血小板)。成人每次应输1袋;儿童酌情而定。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小板; 功能检测; 临床应用 血小板检测方法可归纳为出血、血栓和药物监测3大类。虽则有些方法能应用于多种检测 目的,但为特殊目的而创建的方法亦有重要价值。故在检测时应合理地运用。 1 出血性疾病监测中的应用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是黏附、聚集、分泌、促凝血、血块回缩。通过这些功能维持着正常人体的初期止血作用。由于这些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在有些疾病同时会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和数量减少。 1.1 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疾病 ①黏附受体蛋白异常:GPIb Ⅴ Ⅸ(BSS,血小板型vWD,Bolin Jamieson 综合征)、GPⅡb/Ⅲa(血小板无力症)、GPⅠa/Ⅱa、GPⅥ、GPⅣ。 ②可溶性激动剂受体异常:TXA2受体,P2Y12受体、α2 肾上腺素能受体。 ③血小板颗粒异常:δ 颗粒(δ 贮存池缺陷、Hermansky Pudlak综合征等)、α 颗粒(灰色血小板综合征,Quebec血小板病等)。 ④信号传递途径异常:TXA2途径异常、Ca离子流动异常、Gαq缺陷、GSα高反应、PLC pleckstrin磷酰化缺陷。 ⑤膜磷脂异常:Scott综合征、Stormorken综合征。 ⑥其他异常:原发性释放异常、Montreal综合征、Ehlers Danlos综合征、 May Hegglin综合征等 1.2 遗传性血小板数量减少疾病 ①体积减小:Wiskott Aldrich综合征、性联血小板减少症。 ②体积正常:家族性血小板病、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 ③体积增大: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型vWD、May Haegglin异常、灰色血小板综合征、Montreal血小板综合征。 1.3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十分常见,可由下列不同原因引起:①药物、食物和维生素;②慢性肾衰;③体外循环;④骨髓增生异常疾病;⑤抗血小板抗体等。 血小板功能缺陷检测的方法包括:①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血小板数量及外形大小中应用;②血小板功能: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分析仪,(FPA 100R)、黏附性测定、聚集功能测定、释放功能测定(致密颗粒:5 HT、ADP、ATP、δ 颗粒缺陷 Hermansky Pudlak 综合征、Chediak Hygashi 综合征(荧光法)、α 颗粒:TF4、β TG(α 颗粒缺陷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Quebec 血小板病、Jacobsen或Paris Trousseau 综合征)(ELISA法,试剂盒),PF3有效性; Ca2+释放与内流,、血栓烷形成、cAMP、GAMP;血块回缩;③膜受体分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资料]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意义 因血小板抗体引起的临床问题和疾病已引起全社会的严重关注,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血小板抗体检测(或筛选)包括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抗体。 白细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最主要原因,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很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 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 27,,63,,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密切相关,是影响临床安全输血的严重因素。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非常有意义。 (一)输注红细胞悬液: 1.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高于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经干预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 2. 干预措施: 1)建议使用去白的红细胞(血库型或床旁型白细胞滤器) 2)建议使用洗涤的红细胞 3)使用药物 (二) 输注血浆: 1)输血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 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文献报道,输血后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呼吸窘迫病,其80%病例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血小 抗体。研究已经证实:血小板抗体是引起TRALI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海市血液中心杨颖教授认为中国免疫性TRALI发病虽少,但严重型较多。 2)不同国家TRALI发生\死亡率 UK SHOT 德国丹麦法国加拿大 1996-2003 1995 – 2002 1999 – 2002 1994 –1998 2000 –2003 例数 139 101 6 34 21 发生率% 7 3 7 0-15 0-5 死亡率% 9 NR NR 20 9 检测患者、供者血液的血小板抗体是可行的、必要的,目的是进一步保证输血安全。 (三)输注血小板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0%,70%,其中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约为20%。 血小板抗体是临床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主要原因,文献报道20,80%多次 输血的患者出现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无效会导致昂贵的血液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身体损害。 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与血小板抗体有关的疾病的重要依据,其对不孕 不育和因子宫肌瘤引起死胎都有极大的影响。 鉴于血小板抗体对临床的重要价值,为此该项目得到2011年11月1日卫生厅质量检 查组的充分肯定。目前我省兄弟医院已相继开展,有浙一、浙二、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浙江医院,我市有李惠利医院、市一、鄞州医院、鄞州二院等。收费: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 血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关键词:血小板临床应用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由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近年来,文献报道利用流式细胞术,特别是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2]。该技术能灵敏、特异地检测血液中活化血小板,并评价其功能。现就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述。 一、全血法流式细胞术 1.方法学: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测定大量个体细胞的特性。样品中欲分析的细胞预先进行荧光标记,然后由压缩氮经硅管送达标本室,再以5 000~10 000个细胞/秒的速率逐个射入光敏感区。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的细胞发射出一定量的荧光脉冲讯号。探测器收集每个细胞的荧光讯号和光散射,然后传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传统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常用的样本是经洗涤的血小板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由于血小板极易活化激惹,样本经离心、洗涤等步骤,容易人为地导致体外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价值。为此,Shatti等[2]引入了全血法流式细胞术。该技术能使用全血样本测定循环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以及血小板对激活剂的功能应答。 全血流式细胞术样本制备步骤为: 抽血抗凝→稀释→生物素化的检测用单克隆抗体(单抗)→激动剂或缓冲液→固定(1%多聚甲醛)→FITC标记的鉴别用单抗→PE-卵白素→稀释。 稀释样本是为了防止血小板聚集,否则单个血小板上的抗原量就测不出来了,因为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是单个粒子的荧光,而不管这单个粒子是一个血小板还是几个血小板的聚集体。当用凝血酶作外源激动剂时,为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可在全血标本中加入四肽化合物Gly-Pro-Arg-Pro (GPRP)[3]。固定这一步若不干扰单抗的结合,生物素化的检测用单抗也可以在固定后加入。血小板鉴别用单抗可在针对血小板特异性膜糖蛋白GPⅠb,GPⅡb,GP Ⅲa的单抗中任选一种。标记这单抗的荧光试剂可在FITC、PE、PE-CY53种荧光染料中任选。 样本随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通过荧光极性和特异性光散射鉴别出血小板后,检测5 000~10 000个血小板表面的特异性荧光讯号。检测结果可用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平均颗粒荧光强度,另一种是特异性荧光抗体结合阳性血小板的百分率。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法与荧光信号的放大倍数无关,且可以检测受损伤部位血小板亚群的变化。如果检测的是血小板表面某抗原的总量,则荧光强度法更为适合。譬如,在活化状态下,血小板表面GPIb-IX-V复合物含量比静息时低,但降低的幅度小,通常还不足以报告阴性结果[4],这时用荧光强度法就比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法更合适。 目前传统的流式细胞术还不能定量分析结合位点的绝对数目,但Shatti等[2]利用125I 和生物素双标记的单抗进行研究,以PE-卵白素作为荧光结合试剂,发现碘标测定的结合位点数与荧光强度间有线性关系。因此,对于一个特定的单抗,一旦弄清这一线性关系,并知道荧光单抗上荧光素与抗体的摩尔比,就能利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该抗体结合位点的绝对数目。

血小板抗体检测输血科篇4稿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项目推广要点(输血科) 一、临床背景 随着输血科学科建设的高速发展,如何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的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是提高输血科学科地位,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工作。 在国内临床常规输血工作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和输注前检测都是在输血科完成,而采供血机构供给临床的红细胞存在滤白细胞和未滤白细胞并存的现象,即使是滤白细胞虽然其白细胞大多数被滤除但血小板仍然存在未被滤除,这样的红细胞供给临床会带来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而目前国内血小板的输注则更为不规范,99%以上的临床机构血小板输注仍然采用随机输注(即“盲输”),不相合的血小板输入患者体内后迅速被机体免疫系统破坏清除,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症频繁发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小板资源,而且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还增加了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危害极大。 二、在输血科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的临床意义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2.指导临床输血,保障输血安全:在输血科常规术前备血的血型鉴定中加入血小板抗体筛检,可对临床输血中出现发热、黄疸、急性肺损伤等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作出评估,同时可响应国家号召,

指导临床精准输血,节约血液资源,合理控制输血费用。 3.临床拓展 血液病科 1).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与血小板供者的交叉配型试验,筛选和患者血小板抗原配合性高的血小板供者,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症的发生。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自身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和特异性,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3).药物性抗体的检测:某些药物的存在如肝素、奎宁、奎尼丁、环磷酞胺、甲氨蝶呤、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选择性的抑制了骨髓巨核细胞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同时应用某种药物后,产生药物相关抗体,药物抗体复合物附着血小板膜上与补体结合,使血小板聚集破坏,一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也可直接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引发血小板减少。 妇产科 1).反复流产、不孕不育查因:对于反复和习惯性流产史(尤其是孕早期)和不孕不育史的患者,检测患者血清和血浆中血小板抗体的水平,可对其造成流产和不孕不育的原因作出辅助诊断。 2).产检(尤其针对高龄和二胎产妇)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在止血与动脉血栓形成中得作用包括粘附到受损血菅处或破裂得动脉粥样域化斑块处,形成止血栓或;疑块;加速;疑血瀑布导致凝血酶得形成.本文综述了血小板得作用,列举了遗传性得血小板缺陷及异常出血性疾病,并讨论了 ^种血小板致聚列. 本文综述了各^科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得优缺点:出血时间测定;利用透光性得改变来检测枸據酸钠抗凝得富含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得聚集功能;阻抗聚集仪检測枸椽酸钠抗凝全血中血小板得聚集功能;高切变力血小板功能分折仪(PFA-W0)与Ultegra快速血小板功能測定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得止血功能;用锥板分析仪检測高切变力下血小板得粘附与聚集功能;检测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得分泌(ATP, 14C-5-强色胺?血小板第4因予与(3 -血小板球蛋白) 与血栓烷82得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内与体外使用致聚剂得血小板激活悄况(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构象改变,P-选择素与磷脂酰丝氨酸得表达);检测遗传性缺陷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得水平。 1简介 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中得作用 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粘附到损伤处,聚集形成由纤维蛋白固定得止血块。在微血管损伤处及 敍裂得动脉粥样枝化斑块处也会发生类似得过程,最终形成血小板一纤维蛋白血栓,引发动脉硬化症 得血栓性并发症. 体内能够激活血小板得诱导列主要有胶原蛋白,ADP,血栓烷A2(TXA2),凝血酶?弱诱导剂有5 一冬色胺与肾上腺素?血小板上不仅有针对这些介质得受体,还有纤维蛋白原与VWF得受体。TXA2得形成与释放以及血小板致密颗粒中分泌得ADP与5—理色胺合加速血小板得激活过程, 促凝表面得暴露促进凝血晦得形成,而竄血酶就是強有效得激活剂。激活也会诱导a-颗粒内容物得分泌与颗粒跨膜蛋白P-选择素出现在血小板得表面上。所有血小板致聚剂都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当;疑集过程得某个途径存在缺陷或被抑制时,血小板得凝集功能将被大大受损。 在血菅壁得损伤处,血小板与内皮下细胞外基质中得Von Willebrand因子(VWF),胶原蛋白与纤维结合素粘附在一起。在鬲切变力悄况下?血小板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与VWF得柏互反应就是非常短暫得,但当VWF与血小板表面得GPIIb/llla结合,这一过程会变成不可逆得.血小板表面胶原蛋白受体包括GPIa/llaCa2pi),它在粘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得作用; 而GPVI在血小板活化引4eTXA2得形成与释放以及致密颗粒与a贮存颗粒内容物得分泌过程中超作用。血小板存在TXA2与ADP受体,在损伤处流动得血小板受刺激会改变形状,伸出伪足,进而在粘附血小板周囤形成聚集物. 聚集过程需要血小板表面得异二聚体整合素分泌与血小板表面磷脂双分子层翻转暴露促凝鑛脂表面,通常为磷脂酰丝氮酸(PS)翻转到血小板表面。也会产生促凝活性得微粒? PS得暴露大大加速了凝血途>^^因子X与凝血胯原酶得反应,产生了灵有效得血小板说导剂一凝血晦.凝血胯切开血小板表面得蛋白誨激活受体,导致GPlIbGPIIb/llla复合物转变成纤维蛋白原得受体或某些情况下作为VWF得受体。这些蛋白会在邻近得受刺激得血小板之间搭桥。激活得正常得GPIIb/llla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非常重要。 当血小板受胶原蛋白与凝血酶等致聚剂刺激,能引起血小板颗粒得/I I la得激活,形成TXA2 与引起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得分泌.凝血晦同样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包裹在血小板聚合物表面形成坚固得止血块或血栓0 在磷脂酶A2作用下膜麟脂释要目得在于确定异常出血得原因或确保在手术或牙科侵入性操作(包括拔牙)过程中得正常止血功能。多种方法尝试来证实高血小板活性有血栓形成得倾向, 这个专題最近被Thiagarajan与ffu等进行综述。 异常出血常见得原因为血小板减少症,这可通过血小板计数来确定。当血小板计数低放出花生四烯酸 吋可产生TXA2。在环?化化酶(COXT)与血栓烷合晦作用下,花生四烯酸转变为TXA2o TXA2只能短期存在,很快形成无活性得稳定产物TXB2o C0X-1被阿司匹林不可逆地灭活?因此血小板生成TXA2得能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说明

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使用操作方法 1、平衡室温 取出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放在室温中平衡至室温。 2、检测样本准备 将血浆(血清)3000转离心5-10分钟。 3、配制浓缩洗涤液 将浓缩洗涤液以1:24比例与蒸馏水混合(满瓶20ML浓缩洗涤液兑480ML蒸馏水)。 4、配制血小板抗体筛检细胞(冻干粉) 将冻干粉依比例与生理盐水混合(冻干粉0.5ML与0.5ML生理盐水混合),混合后放置5分钟,使用前轻轻摇匀。 5、标识 由包装内取出一条反应板,平衡至室温。标记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序号。 6、加血小板 向反应板孔中各加入1滴(约50μl)混匀的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7、固着 将反应板用平板离心机以5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1)。 8、洗涤 将反应板用洗涤液洗3至4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再轻轻甩掉洗涤液。最后一次洗涤后将残余液体蘸干。 9、加样 先向各孔中加入2滴(100μl)低离子强度溶液,再分别滴加1滴(50μl)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检测样本。 10、孵育 将反应孔用封口胶纸封好,轻摇混匀后置湿盒中37℃孵育30分钟(或气浴孵育35至40分钟)。 11、洗涤(同步骤8)反复洗涤5至6次。 12、加指示物 立即向上述各孔加入1滴抗人IgG(50μl)和1滴(50μl)混匀的血小板抗体检测用指示红细胞悬液,轻轻振荡混匀。 13、离心 将反应板以200g离心5分钟(专用血小板离心机用程序2)。 14、结果判定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黏附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弱阳性反应格局介于两者之间。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 配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

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17) 2017-12-13 11:56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467 仓静(共同执笔人)叶铁虎田玉科(共同负责人)吴新民张卫(共同负责人)张洁杨辉(共同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廖刃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血液管理的其他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一、术前评估 1. 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 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 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 4. 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其他抗凝药和可能影响凝血的维生素类或草药补充剂)造成的凝血病史; 5.了解有无血栓病史(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6.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7. 一般体格检查(例如瘀点、瘀斑、苍白); 8.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

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险因素; 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11. 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二、术前准备 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的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的时间内停用非阿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的情况,考虑是否停用阿司匹林; 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出血增加的风险; 5. 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判断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6.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溶血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

血小板输注指南

尽管此指南中的建议和相关信息在印刷出版时被认为是真实准确的,但是不论作者或发行机构都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遗漏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 1. 方法 经使用合适的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现有的专家组出版的指南(BCSH1992;Schfffer 等,2001)包括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在MedLiny(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和其(BCSH)之前出版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和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血小板输注标准会议,1998)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后,在基于以上文献检索、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和作者多年的血小板输注经验,起草了本指南。 血小板输注指征部分系作者与BCSH 的临床血液学特别委员会合作起草。本指南作者来自血小板输注治疗有关的各个专业,包括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儿科、外科、麻醉和危重监护以及护理。 2. 证据的分级和建议的力度 在本标准中使用的证据类型的定义和推荐的分等源于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署。 3. 背景 在过去的40 年中,血小板输注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例如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Schfffer,2001)和英国(BCSH,1992;血小板输注标准委员会,1998)付出了许多努力以期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各方面,包括临床指征达成一致。尽管目前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在本领域已经产生了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缺少客观资料,基于客观证据的举荐受到了限制。 血小板的输注持续增长,和去年相比,英国2001-02 年度医院对浓缩血小板的需求(共215,050 成人剂量)增长了2.3%。浓缩血小板十分昂贵,其采集、制备、贮存和使用的发展仍以提高临床效果和减少副作用为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医院中负责处方、使用和提供血小板输注的医疗、护理和技术人员给予血小板输注方面的指导。献血员的选择和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在英国输血服务机构指南(英国输血服务机构/ 国立生物标准和控制研究院,2001)中已描述,不在本文中详细说明。 4.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 4.1 方法 在英国,浓缩血小板根据批准的指南(英国输血服务机构/ 国立生物标准和控制研究院,2001)采用提取白膜法从全血中制备或用血小板单采术制备。必须符合献血员筛选的标准和强制性的微生物检测的要求。 白膜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来自于四个供者的全血。采血后8 小时内重离心全血,使血小板位于红细胞和血浆交界面的白膜层上。白膜层用系统分离,使其重新悬浮在血浆或血小板悬浮介质(PSM)中。 然后进行第二步轻离心,使血小板仍悬浮在液体中,其下层为红细胞和白细胞浓集。接下来的混合步骤在采血后的24 小时内完成,去白细胞是通过符合标准的方法过滤完成。 单个献血员机采浓缩血小板可采用不同的机采系统用不同的方案收集。血小板得率可能不同,每一个制备过程或方案必须经过充分验证,用文件记载并设置相应的规范。每一个单采过程可能得到1 到3 个治疗剂量,并可根据血小板计数分成2-3 袋。可能需要使用一些附加的过滤系统滤除白细胞。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比较少见。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 法筛查HLA I类IgG抗体。 2.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针对血小 板GP IIb/IIIa和HLA I类抗原的IgG抗体,方法快速、灵敏,并可区分血小板特异抗体和HLA I类抗体。 三、临床意义 1. HLA抗体检测 (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 (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四、检测说明 采用不抗凝的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标本要求无溶血,无乳糜,无杂物。

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血操作规程

【口的】Capture-??是设计用来检测血小板IgG抗体的固相系统。可为血小板输注无 效患者进行血小板配血。 【适用范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前配血 【检测原理】 Capture-P是一个固相抗体检测系统,是曲Rachel等人4、Juji等人5和 Sh让毗&等人6发表的检测过程改良而来。患者或供体血小板首先结合于聚苯乙烯微孔表面。然后用它们来捕获患者或供体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血清在结合有血小板的微孔中进行简短孵育,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如果抗体存在)。把微孔中游离的IgG 冲洗掉,并加入结合抗IgG指示红细胞。进行离心,这样会使指示红细胞与结合于固定的血小板上的 抗体接触。阳性检测中,在指示红细胞和结合血小板抗体间形成了抗免疫球蛋口G桥 联,从而阻止了指示红细胞向微孔底部的移动。作为这种桥联的结果,指示红细胞会形成一个汇合单层从而覆盖固定的血小板。相反,如果是阴性检测,当不存在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时,指示红细胞的移动就不会被阻止,就会被离心到微孔底部,进而形成紧密圧缩、清晰的细胞扣。可以使用事先经过冲洗和保存的血小板,这个步骤是可以选择的。使用血小板冲洗和储存洛液洗涤血小板,使之不含污染性血浆蛋口和非血小板细胞成分,这样的血小板可以用来制备Capture-P检测微孔的单分子层。 【主要组成成份】 Capture-P检测微孔板:1X8微带板,坚硕U型底部,表面覆盖特异性血小板粘合剂。每个微带板可以进行8个单独的检测。这些微带板保存于一个可重复性密封的铝箔袋中, 铝箔袋中含有干燥剂和湿度计。微带板可以单使用,也可以多个使用。未使用的微带板.干燥剂和湿度计要立即谨慎重新密封于铝箔袋中,以免暴露于湿气中使粘合剂失效。Capture检测微孔的辅助试剂:(另行购买) Capture LISS:低离子强度溶液,含有甘氨酸、漠甲酚紫染料和防腐剂叠氮化钠(0. 1%)* O Capture-P指示红细胞:结合有兔抗人IgG抗体的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浮在缓冲溶液(预先加入氯霉素(0. 25 mg/mL),新霉素(0.1 mg/mL)和庆大霉素(0.05 mg/mL))中。如果指示红细胞出现轻微的聚集,这是正常现象。 Capture-P阳性对照血清(弱):含有血小板抗体。加入叠氮化钠(0. 1%)作为防腐剂*o Capture-P阴性对照血清:不含有血小板抗体。加入叠氮化钠(0. 1%)作为防腐剂叫进行Capture-P 试验的组分(Capture-P指示红细胞,Capture LISS, Capture-P对照 血清,Capture-P检测微孔)在有效期内可以交替使用,而不用管它们的批号(前提是 这些组分都在有效期内)。 【储存条件】在不使用微带板时,在1-10摄氏度下保存。其它辅助试剂在1—10 摄氏 度下保存。 【样本要求】 血小板来源:源自供体血小板的样本应该采集于加有EDTA, ACD, CPD或CPDA-1的容器内。不能使用已凝固的血样。样本釆集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必须储存在20°C至 25°C。检测必须在48小时内进行。从血小板浓缩袋中取出的密封小辫片段必须在釆集 日期24小时内进行检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 (一)适应证 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 原因来综合考虑。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 (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一

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一般认为,下列情况需要预防性输注血小扳:①血小板计数<20×lO9/L,并伴有导致血小板消耗或破坏增加的因素时,如感染、发热、脾肿大、DIC等;②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血小板计数<10×109/L者;③血小板计数<5x109/L,无论有无出血症状,均必须输注血小板,因这种患者很容易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严重的颅内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后果严重。提高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不但会

血小板功能实验评价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3 Zhou D,Kusnecov AW,Shurin MR,et al. Exposure to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ors elevates plasma interleukin 6:relationship to the activation of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J]. Endocrinology,1993,133(6):2523-2530. 14 Tan KS,Nackley AG,Satterfield K,et al. 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 activation stimul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in macrophages via PKA- and NF-kappaB-independent mechanisms [J]. Cell Signal,2007,19(2):251-260. 15 Raynor DA,Pogue-Geile MF,Kamarck TW,et al. Covariation of 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Psychosom Med,2002,64(2):191-203. 16 Rebollo I,Boomsma DI. Genetic analysis of anger:genetic dominance or competitive sibling interaction[J]. Behav Genet, 2006,36(2):216-228. 17 Cloninger CR. A unified biosocial theory of personality and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xiety states[J]. Psychiatr Dev,1986,4(3):167-226. 18 Service HM,Hintsanen M,Hintsa T,et al. Does neuregulin-1 play a role in Type A behavior?The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Finns study[J]. Behav Brain Funct,2008,4:40. 19 Surtees P,Wainwright N,Khaw KT,et al. Inflammatory disposition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stility and peripheral leukocyte counts[J]. PAID,2003,35(6):1271-1284. 20 Novoselova EG,Khrenov MO,Cherenkov DA,et al. The role of TLR4 receptor in the stress response of lymphocytes[J]. Biofizika,2008,53(3):457-461. 血小板功能实验评价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Evaluation and pre-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on platelet function tests 李祖兰1,杨亮程2,陈兴明3,夏吉成3,白小军3,许永杰3,周维军4,李 平5,丛玉隆1 综述 1解放军总医院 南楼检验科,北京 100853;2总装备部黄寺门诊部,北京 100120;3解放军306医院 检验科,北京 100101;4总装后勤部苇子坑门诊部,北京 100101;5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摘要:血小板功能实验包括出血时间、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血小板聚集、腺嘌呤核苷酸类测定和流式细胞术等。除了更好定位新实验如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血栓弹力图的作用,更注重老方法如血小板聚集的标准化和优化。本文就目前采用的血小板功能实验优点、缺点以及它们可用的临床条件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血小板功能检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聚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11)02-0196-04 血小板功能试验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项目之一,对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实验方法学、检测仪器与试剂、质量控制措施、操作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临床工作中获得准确、有意义的血小板功能试验结果比较困难。对血小板功能实验进行评价及分析前质量控制方面的探讨,对改善血小板功能试验和血小板功能检验全面质量管理都很有意义。 在静脉穿刺、抗凝、标本运输和实验室处理过程中减小对血小板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受检者禁食、烟、酒12h,1周内不服阿司匹林类药物,3d不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注意年龄和经期、妊娠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压脉带压力适度,采血针头至少21号,静脉穿刺且血流顺畅,弃去前2ml血,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试管或注射器,抽血后立即与抗凝剂轻轻混合,红细胞压积在25%-55%时,3.8%枸橼酸钠与血液比例为1∶9,压积超过这范围时,应调整抗凝剂与血液之间的比例;标本置于室温,最好在采血后2h内进行测试,最长不宜超过3h;掌握好离心的条件,所得的PRP量以占1/4-1/3为佳;检查试管标本是否过满或不足,避免对标本进行不必要的操作[1-3]。不推荐用真空系统采集血样,因为真空通过加大剪切力和增强对低剂量ADP 反应性而易于致血小板活化,血样必须加盖以防血液的pH 值发生变化,影响测试。以下对目前采用的各血小板功能实验优点、缺点以及它们可用的临床条件分别进行综述。 1 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在1901年由MILIAN第一次阐述,第二次是在1910年由DUKE表述。但随着使用越来越广泛,其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差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约有50%血管性血友病(vWD)患者出血时间正常[4]。单从技术角度看,出血时间受邻近温度较低的皮肤、剧烈运动、压脉带压力的差异(IVY技术)、过度焦虑、切口的方向和过度擦拭切口的影响[5]。1998年,《外科档案》一篇有分量的文章主张反对用出血时间作为常规筛选项目[5]。出血时间不再被认 收稿日期:2010-06-21 修回日期:2010-07-21 基金项目:军队“十一五”项目(42412172) The 11th Five Years Programs of Chinese PLA(42412172) 作者简介:李祖兰,女,硕士,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为血小板功能试验分析前质量控制。Email: lzlan5@https://www.360docs.net/doc/6a1240159.html, 通信作者:丛玉隆。Email: yulongc@https://www.360docs.net/doc/6a124015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