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血型系统和检测技术
疫+免疫原因(15%)
2024/9/28
24
• 两者区别
• 同种异体免疫
•
输入旳血小板不久破坏,输注后1小时
和二十四小时均不见计数增高
• 非免疫原因 输注后1小时血小板计数增高,但二十
四小时计数不增高或受影响
2024/9/28
抗体,红细胞抗原+
2024/9/28
9
Sound Of Colors
• 我们何其幸运 • 无法确知 • 自己生活在什么样旳世界
• we’re extremely fortunate • not to know precisely • the kind of world we live in.
• —辛波丝卡
GP Iib
HPA-4 Pen Yuk
GP IIIa
HPA-25024B/9r/2H8c Zav
GP Ia
HPA-2a Kob
99.3
n.t.
n.t.
HPA-2b
Koa Siba
14.6
25.4
9.1
HPA-3a Baka Leka
87.7
78.9 79.1
HPA-3b Bakb
64.1
n.t. 70.5
• 一种体重80Kg旳患者,输注了4×1011旳血 小板后,其二十四小时血小板上升了 25×109/L血容量按照75ml/kg计算。计算 PPR。
2024/9/28
27
考虑血小板质量问5、题,P可T输R注旳AB处O 同理型流旳非程库存血小板,以
系统旳抗体或血小板质量方面旳影响原因
发烧、感染、DIC 等造成血小板消耗增长旳原因存在,主动治 并增长输注剂量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
血小板抗体测定操作规程【检测原理】反应板中已包被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悬液经离心洗涤后可在反应孔底部形成血小板单层。
加入血清或血浆,在孔中经过孵育后,若该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则该抗体与反应孔中的血小板单层结合,未结合的成分通过洗涤被去除。
加入抗人及人致敏红细胞(指示红细胞),经离心后指示红细胞通过抗人的桥连与血小板单层上的血小板抗体结合,因此阳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应孔底部表面。
而阴性反应为指示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聚集于反应孔底部中央。
【试剂组成】1、反映板2、低离子强度溶液3、抗人IgG4、25×浓缩洗涤液5、阴阳性对照6、指示红细胞7、冻干血小板8、生理盐水【样本要求】新鲜血清或血浆样本,4℃可保存7天,若需长期保存应-20℃冻存。
样本检测前经离心5分钟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实验前准备】1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18-25°C)2、25×浓缩洗涤液用纯化水按1:24体积比稀释成洗涤工作液。
【适用仪器】平板式离心机。
离心力和离心转数的换算公式为Rcf(g)=1.119×10-5×r×(rpm)2(r为离心半径,单位cm)。
【检测步骤】(一)抗体检测1、制备血小板悬液:可将商品化的冻干血小板稀释后直接使用;也可自己制备三人份等比例混合型血小板悬液(将有效期内机采血小板用生理盐水进行5-10倍稀释后混合;或采血当天8小时内或枸橼酸钠抗凝全血经离心10分钟,取上层2/3富血小板血浆混合)。
血小板悬液应贮于塑料容器中,保存并在8小时内进行检测。
2、根据检测量出反应板条,标记患者、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孔,未使用的板条应储存于自封袋中,加入干燥剂密封后,2-8℃储存。
3向反应孔中加入1滴(50ul)上述血小板悬液,轻摇反应板约10秒钟。
4、用平板离心机将反应板以50g离心5分钟,使血小板固定在反映孔底部。
5、倒出反应孔中的液体,并用滴管滴加洗涤工作液清洗3次,洗涤过程中轻摇微孔板,然后轻轻甩掉洗涤液。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及其输血科应用课件
流式细胞术
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的方法
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 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 ,可同时对多个抗原进行定量和定性 分析。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一种用于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 试验方法
通过将待测血清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 ,观察淋巴细胞的死亡情况,从而判 断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特定抗原的抗 体。
血小板抗原抗体
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血小板表面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血小板抗原结 合,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血小板抗原
指血小板表面存在的特异性抗原,这些抗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通常不会引起免 疫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系统异常、药物作用等,可能会引发免疫反 应,产生血小板抗原抗体。
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分类
02
CATALOGUE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方法
酶联免疫法
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通过酶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将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及数量“放大”,从而 对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
固相放射免疫法
01
一种将放射性同位素与免疫反应 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02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 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通过测量 放射性强度来检测样品中的抗体 或抗原。
04
CATALOGUE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在输血科的应用
交叉配血
血小板交叉配血是输血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检测受血者和供者之间的血小板抗 原抗体,确保输注的血小板与受血者配型相合,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交叉配血试验包括主侧配血和次侧配血,主侧配血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者的血小 板反应,次侧配血是将供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血小板反应。
感谢观看
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
血小板抗体检测
常州市中心血站 输血研究室 许飞
输血的疗效与风险同在
• 输血是把双刃剑,它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 段,在临床上能拯救生命、治疗疾病,同 时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引起一系列传 染病和免疫性疾病。为保障输血安全,各 国均建立多项法律、法规,并研发新的检 测系统和方法等,旨在提高输血安全,有 效实现其临床意义。
案例
• 予此建议主要考虑:1、患者产生自身抗体,此时 输血有加重溶血的可能;2、停止用药或者换药, 可以减少药物抗体继续产生的概率;3、患者长期 处于贫血状态,短时间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可以耐受;4、观察血红蛋白,有助于进一步治疗 ,如果机体能够清除药物抗体,刺激骨髓造血可 有效改善贫血状态;5、如果患者血红蛋白经过观 察不能升高,在综合患者生命安全与输血风险考 虑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输注洗涤红细胞悬液,前 提是静脉必须保持畅通。
• 我们一般在做血液制品处理时,一般是先 是滤白细胞处理,然后再做血液辐照处理 ,最后做血液的洗涤处理。
病毒灭活血浆
• 血浆是一种临床需求量大,携带病毒风险 高的血液制品。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亚甲 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是一种最安全、 有效的适合于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 如结合使用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还能去除 光敏剂亚甲蓝和血浆中残留的白细胞,进 一步提高病毒灭活血浆的安全性。
产生疑问的主要原因有: 1、临床标本正反定型不符 2、临床交叉配血不合 3、血小板输注无效 4、急性大出血的输血
临床标本正反定型不符的 原因分析
ABO和Rh血型标准操作规程
• 1、将受血者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血浆), 将压积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一次以上,配成 3%-5%的红细胞悬液。
• 2、取7只试管,在标记为抗-A、抗-B、抗-D 3 个试管中加入相应试剂各1滴,在标记Ac、Bc、 Oc、自身细胞4个试管中加入受检者血清各2滴, 前面3个试管加入受检者红细胞悬液1滴,后面 4个试管中加入相应的试剂红细胞( Ac、Bc、 Oc )和受检者自身红细胞各1滴。
血小板 抗原抗体检测
血小板抗原
血小板抗原
血小板抗原
24个抗原主要分布在糖蛋白GPⅡb,GPⅢa,GPⅠb,GPⅠa 以及CD109上 ;
GPⅢa(CD61)携带9种HPA抗原,分别为HPA-1,HPA-4, HPA-6bw,HPA-7bw,HPA-8bw,HPA-10bw,HPA-11bw, HPA-14bw,HPA-16bw GPⅡb(CD41)是跨膜蛋白,细胞外116 kD的重链,通过 二硫键与22 kD的轻链共价结合。GPⅡb上携带 HPA-3和 HPA-9bw;
血清学定型 即用已知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小板血型抗原 缺点:特异性抗体来源困难 ---人血清中血小板抗体通常为多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匮乏,目前国际上仅有HPA-1a单抗, 无其它HPA单抗。 基因定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SSO)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清学 ELISA法(酶联免疫试验) 血小板抗原单抗特异性固相化法(MAIPA) 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SPISA)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SEPSA)
流式细胞仪 改良抗原俘获(ELISA) 免疫荧光试验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
由HLA抗体引起PTR约占80%,其次为HPA或ABO抗体。 现由于临床广泛输注去白细胞的成分血治疗血液病,发病 率已经大为下降
血小板相关疾病-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非免疫学原因(67.3%) 发热 脾功能亢进 感染 药物作用 DIC 血小板的质量问题 免疫学原因(17.5%) HLA抗体 HPA抗体 ABO血型不合 血小板自身抗体 药物 预防 1.白细胞过滤 2.辐照 3. HLA和HPA配型输注
血小板抗体检查及配血操作规程
【口的】Capture-?®是设计用来检测血小板IgG抗体的固相系统。
可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配血。
【适用范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输注前配血【检测原理】Capture-P是一个固相抗体检测系统,是曲Rachel等人4、Juji等人5和Sh让毗&等人6发表的检测过程改良而来。
患者或供体血小板首先结合于聚苯乙烯微孔表面。
然后用它们来捕获患者或供体血浆中的血小板抗体。
血清在结合有血小板的微孔中进行简短孵育,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如果抗体存在)。
把微孔中游离的IgG 冲洗掉,并加入结合抗IgG指示红细胞。
进行离心,这样会使指示红细胞与结合于固定的血小板上的抗体接触。
阳性检测中,在指示红细胞和结合血小板抗体间形成了抗免疫球蛋口G桥联,从而阻止了指示红细胞向微孔底部的移动。
作为这种桥联的结果,指示红细胞会形成一个汇合单层从而覆盖固定的血小板。
相反,如果是阴性检测,当不存在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时,指示红细胞的移动就不会被阻止,就会被离心到微孔底部,进而形成紧密圧缩、清晰的细胞扣。
可以使用事先经过冲洗和保存的血小板,这个步骤是可以选择的。
使用血小板冲洗和储存洛液洗涤血小板,使之不含污染性血浆蛋口和非血小板细胞成分,这样的血小板可以用来制备Capture-P检测微孔的单分子层。
【主要组成成份】Capture-P检测微孔板:1X8微带板,坚硕U型底部,表面覆盖特异性血小板粘合剂。
每个微带板可以进行8个单独的检测。
这些微带板保存于一个可重复性密封的铝箔袋中,铝箔袋中含有干燥剂和湿度计。
微带板可以单使用,也可以多个使用。
未使用的微带板.干燥剂和湿度计要立即谨慎重新密封于铝箔袋中,以免暴露于湿气中使粘合剂失效。
Capture检测微孔的辅助试剂:(另行购买)Capture LISS:低离子强度溶液,含有甘氨酸、漠甲酚紫染料和防腐剂叠氮化钠(0. 1%)* OCapture-P指示红细胞:结合有兔抗人IgG抗体的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荧光法
√
√
极高 一般 >2h 荧光显微镜 或流式细胞仪
敏感性高 特异性不足
固相凝集法
√ √
高 较好 <1h 平板离心机,洗板机
血小板交叉配型应用最 为广泛的方法
03 固相法血小板检测
MASPAT试剂盒组成
MASPAT试剂盒 (K1360)
• 96孔板 (12 条 *8 孔) • 微孔上包被有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 MASPAT LISS液:10 ml • MASPAT 抗人 IgG: 6 ml • 阳性质控(混合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 阴性质控(不含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1 ml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风险评估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是引起临床非溶血性发热输血不良反应的最主 要原因,尤其是有输血史、输血小板史、妊娠史、器官移植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患 者临床输血工作中,输血不良反应约70%. 文献报道输注红细胞为2-6%,输注血小板为20-30%,多次输血患者高达27-63%.
目的
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待输血小板的抗体,或患者反复输注血小板、全血及血小板 的血液制品后产生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及输血反应。
临床意义
只有经过血小板筛查和配型,输注与患者相合或基本相合的血小板,才能达到安全有效 输注血小板功效,另外血小板抗体筛查可协助诊断某些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特异性和组织相容性(HLA)抗体的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 非常有意义。
05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血小板抗体阳性性别比较及发生NHTR比例
吴宇辰,徐笑红,叶宏宇,血小板抗体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15-28.8
06 血小板抗体检测应用(输血科) 输血反应与血小板抗体关系
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输血有效性的应用价值研究
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输血有效性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中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以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
结果: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17例,17例患者交叉配型后血小板输注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交叉配型前,输血有效性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以使得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交叉配型;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输血;有效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凋亡受阻,抑制正常造血细胞,从而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患者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等症状。
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患者出血,临床常采用血小板输注。
有关研究表明,患者多次输血后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同种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RPT)。
RPT是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短,血小板纠正指数(PPI)或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低。
本文对本院1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输注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血小板输注的无效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8,年龄在22-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
对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后输血配型的单采血小板,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
1.2方法血小板抗体检测采用长春博德生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交叉配血后的特配血小板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
血小板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S-800i)进行测定。
对照组按病人的血型选用同型单采血小板进行输注。
免疫血液学红细胞血小板配血试验
静电引力、氢键、疏水键及范德华力
影响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 离子强度: 反应液中的电解质会增加溶液的介电常
数,减弱抗原抗体间的静电作用。
降低离子强度可以显著增加抗原抗体结合 速率。如:离子强度由0.17M降到0.03M时,抗 D和D阳性红细胞的开始结合速率增加1000倍 。
二、HLA与器官移植 (一)肾移植 (二)骨髓移植
三、HLA与亲子鉴定
二、血小板血型
一类是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共有的 抗原,称血小板相关抗原
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血型
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以及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
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
,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在其他细胞 和组织上不能发现
HLA的研究历史
最早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者为Dausset-1954年 • HLA不仅仅是白细胞特异性同种抗原。 • 它是分布广泛的组织抗原。
HLA的分型命名
血清学分型命名
• 具有临床意义的HLA基因有A、B、C、DR、DQ、DP等 位点(Loci),每个位点又有若干等位基因,这些基 因的产物便是HLA抗原。
抗
原
抗
体
静电作用力
离子
聚凝胺技术
(1)低离子聚凝胺交叉配血技术
原理:聚凝胺(Polybrene),一种高价 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 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 荷,使红细胞之间距离减少,能引起正 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 使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聚凝胺凝集,则 凝集不可逆。
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 中的一部分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比较少见。
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HLA I类IgG抗体。
2.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针对血小板GP IIb/IIIa和HLA I类抗原的IgG抗体,方法快速、灵敏,并可区分血小板特异抗体和HLA I类抗体。
三、临床意义1. HLA抗体检测(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 ,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与不合亚组、相合亚组。
对比各组PPR、CCI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阳性组患者PPR、CCI低于阴性组(P<0.05)。
相合亚组患者在PPR、CCI高于不合亚组(P<0.05)。
PPR、CCI与交叉配型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性,与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对反复输血患者输注效果具有正面影响,能有效的改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合理运用血液资源奠定良好基础,且更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患者,经过血小板输注促进患者恢复身体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完善,血小板输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从而导致出现不良输血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以血小板输注无效最为多见[2],对需要长期依赖输注血小板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院对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所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中,抽取120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40例)、阴性组(80例),与不合亚组(231次)、相合亚组(471次)。
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45.5±2.3)岁。
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 3775·
· 短篇论著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夏兰 蔡兴权 吴丽妮 唐秋萍
[3 ] 数计算患者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 。 以 CCI 值为判断 (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 公式: CCI = [ 标准, 2 11 体表面积( m ) ]/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 ) 。 体表面积 = 0. 0061 ×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13. 107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806113 ) 作者单位: 570311 海口, 海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Email: xialan65367363@ 163. com 通讯作者: 夏兰,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 , 以探索临 。 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 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 【摘要】 目的 小板抗体筛检, 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 PAKPLUS 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 , 并在血小板输注 前行交叉配型试验,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进行输注 。结果 观察组 102 例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 阳性者 18 例, 阳性率 17. 6%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试验 , 有8 例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注 , 观察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反应较弱的供者并加大输注剂量 , 观察 CCI 值 仍然低于预期值。结论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相容性试验; 输注无效; 抗体筛检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 血小板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 , 血 小板输注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放 、 化疗患者提高血小板计 数, 防止出血最为快速、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 血小板输血 并不是每次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 特别是反复多次随机输注血小 板的患者, 体内极易产生血小板抗体 , 从而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并 PTR) [1]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为了探索血小板安全输注的解决路径 , 本文收集 2009 年至 2011 年我院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血样本 , 采用长春博 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 进 血小板抗体鉴定, 并在血小板输注前行交叉 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配型试验, 选择配合试验相容的供者血小板输用 , 观察临床血小 板输注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观察组为 2009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 确诊的血液病患者共 102 例, 有 3 次以上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 。 , 59 , 最大年龄 84 岁, 最小年龄 细胞输血史 其中 男 例 女 43 例, 14 岁, 平均年龄 49 岁。血液病类型分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 20 例,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 ( ITP ) 12 例, 急性白血病 ( AL ) 44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 14 例、 溶血性贫血 ( HA ) 12 例。 分 K2 抗凝血样本离心, 分离血浆置 - 20 ℃ 冻 别采集患者 EDTA存, 于检测前 30 min 解冻至室温待用。 对照组为无输血史、 妊娠史的创伤手术初次用血患者共 30 例,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年龄 15 ~ 67 岁, 血样本处理与血液病组相 同。 2.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 配 型 试 验 : ( 1 ) 仪器与试剂: 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由长春博研科学 仪器公司生产, 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由长 春博 德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生 产 提 供 ,试 剂 批 号: 20090204 、 20100703 、 20110501 。 ( 2 ) 血小板抗体筛检: 采用固相凝集试验, 筛检细胞为 3 人 份混合 O 型冻干血小板, 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但作用不强,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极其少见。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一、临床意义1. HLA抗体检测(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年第7期•131••医学研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杜容,施蔚(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311800)[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EJ于我院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输注血小板,实验组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基础上选择相容的血小板输注。
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纠正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lh和24h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V0.05)。
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应用于血小板输注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纠正其血小板计数,减少同种免疫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DOI:10.3969/j.issa1002-1701.2020.07.068[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20)07-0131-0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广泛应用于血液病患者.而临床大量研究证明.化疗或放疗的血液病患者会诱发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极易出现继发性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小。
血小板输注是提高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数量、防止出血最有效的手段曲。
临床上主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患者自身机体会对其产生抗体,从而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对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及交叉配型具有必要性。
对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探讨其应用效果。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我院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7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临床输血专家共识2016年7月25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增设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输血医学的重要职能就是保障和指导临床安全、科学、精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与单核/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Ⅳ/CD36抗原等。
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以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TR)、输血后紫癜(PTP)等。
红细胞抗体已经成为临床输血前免疫学检测的常规项目,而输血前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未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目前,血小板输注的策略主要采用随机输注方式,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者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PTR、FNAIT等疾病,以及NHTR、PTP等输血不良反应。
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疗效,预防PTR和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诊断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性疾病,现形成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1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1.1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诊断: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PTR的主要原因。
一般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为8.2%~60.0%,肿瘤患者和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2.6%~ 66.0%[8-10],这些抗体是导致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PTR。
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PTR。
1.2 HLA抗体导致NHTR诊断:NHTR在输血反应中占比最大,输注红细胞的NHTR的发生率约为0.08%~6.0%,输注血小板NHTR的发生率可高达20.3%~70.0%。
反复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前后的疗效对比_张趁利
3 Glldman M , T r udelE, Richar dL, et al. Repo rt o n the elev enth lntemational So ciety o f Blood T ransfusio n Platelet Genoty ping a nd Se rolog y Wo r ksho p [ J]. V o x Sang , 2003, 85( 2): 149-153.
4 龚建 光 ,单筠 .多次 输血小板患 者进行血 小板抗体筛 检 和 配型的临床意义 [ J].检验医 学与临床 , 2009, 6( 22): 1 92 7-19 28.
5 田莉 ,夏琳 ,杨桂芳 .微术凝胶 免疫技术检测血小板同种 抗体及配型的临床应用 [ J].临床血液学杂志 , 2008, 21
材料与方法
1 标本来源 2012年 3月~ 2013年 1月在新乡市 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 371医院、新医三附院等住 院患者共 140例。 选择输血次数 3次以上的 140例
DO I: 10. 3969 / j. i ss n. 1671-2587. 2014. 01. 022 * 本课题受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 计划项目 ( N o. 201204161)资 助 作者单位: 453000 河南 省新乡市中心血站 (张趁利 ,庞桂芝 , 娄白敏 ) ;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赵凤莲 ) 作者简介: 张 趁利 ( 1979- ) , 女 , 河南新乡人 ,本科 ,主管技师 , 学 士 , 主 要 从 事 血 型 血 清 学 研 究 , ( Tel ) 13673539712 ( E-mail ) xxx zzcl@ 163. com。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临床输注中的应用分析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临床输注中的应用分析杜玮璐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28
【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需输注血小板患者120例,其中50例无输血史患者为对照组,70例有多次输血史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固相凝集法检
测血小板抗体,并对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交叉配型,比较血小板输注后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43%和1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
照组(P<0.05);多次输血史患者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血
小板配型输注1 h、24 h时CCI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随机输血患者(P<0.05)。
结论:多次输血可导致患者产生同种抗体,血小板输注前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可提高患者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总页数】2页(P117-118)
【作者】杜玮璐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心血站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小板输注患者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的临床意义 [J], 张咏芳
2.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 [J], 陈晓军;孙景春;段生宝;聂荣国
3.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配型输注的临床应用分析 [J], 袁志军
4.血小板输注患者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的临床意义 [J], 张咏芳;
5.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 [J], 杜容;施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
配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邹平县人民医院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血一、目前血小板输注状况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 比较少见。
由于本院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多为血液病病人,这些病人输注血小板的量大且比较频繁,但长期输注后由于免疫因素或其他因素(如发热、严重感染、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DIC、消耗性凝血障碍等)导致PTR的发生频率也比较高,这为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提供了条件。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二、输血科开展的新项目
1.血小板抗体筛查:使用HLA抗体筛查试剂盒,采用ELISA方法筛查
HLA I类IgG抗体。
2.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针对血小板GP
IIb/IIIa和HLA I类抗原的IgG抗体,方法快速、灵敏,并可区分血小板特异抗体和HLA I类抗体。
三、临床意义
1. HLA抗体检测
(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
(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四、检测说明
采用不抗凝的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
标本要求无溶血,无乳糜,无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