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摘要】血小板输注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血小板抗体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然后深入探讨了血小板抗体筛查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接着介绍了不同的疗效评估方法,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研究表明,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显著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但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筛查、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影响因素、疗效评估、临床案例分析、疗效提高、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血小板抗体筛查是一种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它通过检测受血者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来筛查出可能引起输血反应的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减少出血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受血者在接受血小板输注后出现输血反应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研究表明,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实了血小板抗体筛查在血小板输注治疗中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对于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及影响因素,评估疗效评估方法,并通过临床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进一步完善血小板输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输血疗效,促进临床血液病治疗水平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及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案。
通过疗效评估方法和临床案例分析,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在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1T15:02:48.1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3期作者:陈袁军[导读] 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100)【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
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
结果:所有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注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注出现PTR为 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
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注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多次输血【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030-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platelet antibody detection and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nsfusions. Method 50 cases of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observed for effect and platelet indexes after transfusion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in 24 hours after infusion. As for those with infusion for 3-5 times, the PTR of was 29.63% and incidence of positive was 14.81%. As for child patients with infusion for more than 6 times, PTR was 43.48% and positive rate of iso-antibody was 43.48%.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nsfusions have higher chances of PTR. As infusion times increase, positive rate of iso-antibody increases as well. In clinic, patients with blood disease shall be provided with screening for platelet antibody.【Key words】Platelet antibody;Platelet infusion;Multiple transfusions血小板输注为临床上输血补充血小板(PLT)的关键手段,主要对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功能缺陷所导致的出血进行预防和治疗,特别于血液疾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少,而进行血小板预防和治疗往往是临床重要的治疗和支持手段。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发布时间:2023-03-03T13:56:35.44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荣坤奇[导读]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荣坤奇(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抽选,院内2021年1月-12月期间,首次输血患者50例为对照组,多次输血患者5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SPE-SA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阳性患者配合型输注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研究组抗体检测阳性率相对高于对照组(P<0.05);交叉配型输注后1h、24hCCI水平、有效率,相对高于随机输注(P<0.05)。
结论: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会逐渐增加,对输注效果造成影响,输注前交叉配型可提高输注效果,临床价值明确。
关键词:多次输血;血小板抗体检测;配合型输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血液科学的研究日益深入,组成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血小板输注是输血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用于血小板不足引起的出血和血小板功能障碍[1]。
血小板的输注是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预防大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如果长期大量的输血,会导致血小板抗体增加,从而影响到血小板的输注。
如果输注无效,则会导致输注费用的增加,而且还会影响到输注的效果,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紫癜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
详细内容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抽选,院内2021年1月-12月期间,首次输血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均值(46.25±2.45)岁;多次输血患者50例为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均值(46.19±2.38)岁;对比研究前获得患者基线信息P> 0.05。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围绕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血小板抗体筛查的原理,然后分析了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现状。
接着探讨了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和影响因素。
结合疗效评价方法,对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
最后对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的作用,为提高治疗效果和确保患者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筛查、临床、输注、疗效、影响分析、评价方法、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血小板输注是治疗众多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手术中出血等情况常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输注的血小板在匹配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抗体反应,导致输注后的疗效不佳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血小板抗体筛查成为了临床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查,用以评估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前的抗体情况,以及对所接受血小板的兼容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血小板抗体筛查的关注度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而且,通过血小板抗体筛查可以避免血小板与抗体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为提升血小板输注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对血小板抗体筛查的原理、临床血小板输注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研究还旨在评估血小板抗体筛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血小板输注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血小板抗体筛查技术的发展状况,探索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作用,为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减少输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血小板输注技术的规范化与实施。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联,并分析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用固相凝集法检测158例血液病患者输注前血小板抗体,同时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每次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计算出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结合输注血小板后出血表现是否得到改善来判断输注疗效,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病因、患者性别、输注次数及血小板种类分别分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158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53.16%,血小板抗体总阳性检测率为17.72%;②血小板输注有效组抗体阳性率(5.95%)远低于输注无效组(31.08%)(P<0.05);③不同病因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TP组抗体阳性率最高(34.38%),白血病组最低(8.86%);④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⑤不同血小板输注次数组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多,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增高;⑥不同种类血小板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单采组(8.77%)低于浓缩组(22.77%)(P <0.05)。
结论①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密切相关,血小板抗体是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免疫因素之一;②血液病患者的病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相关性;③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患者性别无关;④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密切相关;⑤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输注的血小板种类有关,单采组明显低于浓缩组。
标签:血液病;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效果血液病是原发于造血系统,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血液、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机制的病理变化为其主要表现特征的各种疾病。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意义探讨
2 . 2 血 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 的关系
血小板抗体
制品质量 、 脾亢 、 感染 、 发热、 弥散性血管为凝血 ( D I C ) 等因素有 关 。而免疫 因素 多因患者有输 血史或妊娠史 , 体 内产 生了血小 板 相应抗体 , 从而引起 同种异体免疫反 应导致 P T R 。本文 旨在
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S E P S A) 检测血小板抗体 , 计算出 6 5例患者
血 小板 抗 体 阳性 率 , 根 据h, J 、 板 抗 体 检 测 结 果 分 为 阳性 和 阴性
2组 , 比较 1 h 、 2 4 hCC I 值及 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血 小板
抗体 阳性 率为 3 6 . 9 %, P T R 发生率为 4 1 , 5 %; 1 h及 2 4 h C CI 值 血 小板抗体 阳性组 明显低 于血 小板 抗体 阴性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1 ) ; 血 小板 抗体 阳性组 无效 率为 7 5 . 0 0 %, 明显 高
l 8岁 一 7 4岁 , 平均年龄 4 3岁。
1 . 2 临床血小板输注指征日 血小板计数 < 5 0 X 1 0 9 / L , 根据 临床出血情况决定 , 可考虑输血小板 ; 血小 板计数 < 5 X 1 0 9 / L , 应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 的意义探讨
张 娟
( 五四一总医院 , 山西 运城 0 4 3 8 0 1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血 小板抗 体检 测 与血 小板 输 注无效
板含量 ≥2 . 5 X 1 0 u 个/ 袋, 白细胞残余量 ≤5×1 0 。 个, 袋, 红细
胞 混 入量 ≤8×1 0 9 个/ 袋。
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输血有效性的应用价值研究
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保障临床输血有效性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中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以血小板纠正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
结果:4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17例,17例患者交叉配型后血小板输注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交叉配型前,输血有效性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以使得血小板输注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交叉配型;血小板抗体检测;临床输血;有效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凋亡受阻,抑制正常造血细胞,从而导致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患者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发热等症状。
对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患者出血,临床常采用血小板输注。
有关研究表明,患者多次输血后易产生针对血小板的同种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RPT)。
RPT是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短,血小板纠正指数(PPI)或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低。
本文对本院17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输注效果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血小板输注的无效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8,年龄在22-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
对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后输血配型的单采血小板,对比交叉配型前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
1.2方法血小板抗体检测采用长春博德生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交叉配血后的特配血小板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
血小板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S-800i)进行测定。
对照组按病人的血型选用同型单采血小板进行输注。
交叉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移植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第44 卷第 8 期 2023 年 8 月安徽医学Anhui Medical Journal交叉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移植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完晓菊 陈洋 曹媛 李寅坤 李娟 雍家慧 韩丹丹 张媛媛 王慧茹 周明 蒋光明 廖艳秋刘会兰[摘 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匹配血小板对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接受过allo-HSCT 后发生免疫性PTR 患者16例,共输注单采血小板253次。
根据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试验结果进行分组,结果阴性为配合性输注组(37次),阳性为非配合性输注组(216次);其中13例HLA-I 类抗体阳性患者,根据输注前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分为HLA-I 类抗体阳性配合性输注组(28次),HLA-I 类抗体阳性非配合性输注组(158次)。
以血小板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校正后增高指数(CCI )为衡量指标,分析不同输注策略对allo-HSCT 后PTR 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结果 16例PTR 患者,其中HLA-I 类抗体阳性13例,HPA 抗体阳性3例。
配合性输注组血小板输注24 h-CCI 和有效率分别为7.188(1.035,11.900)和62.16%,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3.546)和2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HLA-I 类抗体阳性的PTR 患者配合性输注组24 h-CCI 及有效率为7.722(2.118,13.410)、71.43%,明显高于非配合性输注组[0(-0.648,4.522)和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结论 交叉匹配的血小板输注可以明显提高allo-HSCT 后免疫性PTR 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输注无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交叉匹配;血小板输注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8.00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allo-HSCT )是目前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病及骨髓衰竭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 ,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与不合亚组、相合亚组。
对比各组PPR、CCI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阳性组患者PPR、CCI低于阴性组(P<0.05)。
相合亚组患者在PPR、CCI高于不合亚组(P<0.05)。
PPR、CCI与交叉配型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性,与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对反复输血患者输注效果具有正面影响,能有效的改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合理运用血液资源奠定良好基础,且更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患者,经过血小板输注促进患者恢复身体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完善,血小板输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从而导致出现不良输血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以血小板输注无效最为多见[2],对需要长期依赖输注血小板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院对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所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中,抽取120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40例)、阴性组(80例),与不合亚组(231次)、相合亚组(471次)。
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45.5±2.3)岁。
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在了解血液中血小板检查原理以及血小板输注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探究血液病患者抗体的检测。
方法选取招募60名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由医院收治的,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患有血液病,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的志愿者,对其进行治疗与实验分析。运用单采血小板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记录注射次数并密切监测患者在注射前后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同时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依据24小时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PTR)为25.0%(15/60);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中,血小板抗体检测为阳性的概率为73.33%(11/15);血小板抗体检测为阴性的概率为26.67%(4/15),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方面,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概率高于阴性患者,两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因此在血小板输注之前应先检测患者是否产生了血小板抗体,以预测和尽量避免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治疗血液病患者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输注效果;临床效果分析对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缺陷以及血液病患者来说,血小板输注是重要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患者由于存在既往大量输血史或者曾反复进行血小板的输注,受到刺激后的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血小板抗体,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效果[1]。为了探究如何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治疗效果,选取招募60名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由医院收治的,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患有血液病,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的志愿者,以此判断血小板输注效果,旨在为相关医护人员临床治疗血液病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招募60名在2017年3月—2017年9月由医院收治的,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患有血液病,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的志愿者,对其进行实验治疗与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6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范围是 15 ~ 72 岁,平均年龄为42.8岁;体重范围是39 ~85kg。经过临床诊断,60例血液病患者中,出血性贫血患者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例,淋巴瘤患者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2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本研究对于外周血小板计数PLT< 2.0×1010/L,且伴有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引导出血、体表紫痕、消化道出血等明显的出血倾向的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我省的血液中心为本实验提供了需要的单采血小板,治疗每个患者使用的血小板情况具体为:血小板容量范围为250 ~300ml,白细胞残余量<5.5×108个,血小板含量>27 × 1010个。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但作用不强,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极其少见。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一、临床意义1. HLA抗体检测(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血小板抗体检测对患者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1 . 1 一 般资料
选取 2 0 1 3年 7 — 1 2月周 口市 中心医院送检
临床 需行 血小 板 输注 治疗 的患 者 2 5 6例为研 究 对 象 , 其 中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0 . 0 5 ) ; 有 输 血史 患 者 随输 注次
男1 1 7 例, 女1 3 9 例, 年龄 1 2 — 7 5 岁, 其 中有输血史者 8 3 例, 数 的增 加 , 血小 板抗体 阳性 率越 高 , 输 注次 数 ≥ 7次 、4 ~ 6 无 输 血史 者 1 7 3例。所 有患 者均 排除 感染 、发热 、弥 散性 次 和 ≤ 3次三组 血小 板抗 体 阳性 率 比较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血 管 内凝 血 及脾 肿 大等 非 免疫 性 因素 引起 的血小 板 减少 。 机 采 血小 板 由周 口市 中心血 站提 供 , 每个 治疗 量 血小 板含
采用 S P S S 1 7 . 0 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血小板 抗 阳性 的计数 资料 以率 ( %) 表示 , 采用 检验 ; 检 验水 准
=
O . 0 5 。P < 0 . 0 5为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后1 、2 4 h 时C C I 均显著高于血小板抗体 阳性患者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结论 多次输血可导 致患者产 生同种抗 体 , 血小板输注前抗体检测 和交叉 配型可提 高患者 临床血小板输注 的疗效 。 【 关键词 】 血小板抗体 ; 输血 ; 输血疗效
纪 慧
【 摘要 】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 2 5 6 例临床需输注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年第7期•131••医学研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杜容,施蔚(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311800)[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EJ于我院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输注血小板,实验组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基础上选择相容的血小板输注。
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纠正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lh和24h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V0.05)。
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应用于血小板输注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纠正其血小板计数,减少同种免疫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DOI:10.3969/j.issa1002-1701.2020.07.068[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20)07-0131-0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广泛应用于血液病患者.而临床大量研究证明.化疗或放疗的血液病患者会诱发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极易出现继发性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小。
血小板输注是提高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数量、防止出血最有效的手段曲。
临床上主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患者自身机体会对其产生抗体,从而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对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及交叉配型具有必要性。
对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探讨其应用效果。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我院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7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在 临 床 上 , 小 板 输 注 主 要 用 于 预 防和 治 疗 血 小 板 减 少 或 血
血 小 板 功 能 异 常 患 者 的 出 血 , 一 种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患 者 在 是
IG 致 敏 红 细 胞 , 离 心后 指 示 红 细 胞 通 过 抗 人 IG 的桥 连 与 g 经 g
c o s ma c e . t o s Re a d n h mp o e n f h e r h g y t m , o r c e o n n r me t C ) r s — t h d Me h d g r i g t e i r v me t o a mo r a e s mp o c r e t d c u t i c e n ( CI , p r e tp a e e e o e y ( PR) a h t n a d,t e e fce c f ta s u i n o e o e a d a t r p a e e s c o s e c n lt l t r c v r P s t e sa d r h fi in y o r n f so fb f r n fe lt lt r s —
m a c d we e c m pa e Re u t I 5 c s sofpa int ih pl t ltta f son r f a t rne s,9 c s s the r o r d. s ls n 2 a e te sw t a ee r ns u i er c o i s a e plt l ta a e e n— tb y e e ton w e e ostve iod d t c i r p ii .Tr ns uso fii n y r t s of e s s w e e sgniia l df e e t e or a fe a f i n e fce c a e 9 a e r i fc nty ifr n b f e nd a t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775·
· 短篇论著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夏兰 蔡兴权 吴丽妮 唐秋萍
[3 ] 数计算患者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 。 以 CCI 值为判断 (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 公式: CCI = [ 标准, 2 11 体表面积( m ) ]/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 ) 。 体表面积 = 0. 0061 ×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13. 107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806113 ) 作者单位: 570311 海口, 海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Email: xialan65367363@ 163. com 通讯作者: 夏兰,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 , 以探索临 。 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 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 【摘要】 目的 小板抗体筛检, 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 PAKPLUS 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 , 并在血小板输注 前行交叉配型试验,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进行输注 。结果 观察组 102 例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 阳性者 18 例, 阳性率 17. 6%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试验 , 有8 例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注 , 观察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反应较弱的供者并加大输注剂量 , 观察 CCI 值 仍然低于预期值。结论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相容性试验; 输注无效; 抗体筛检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 血小板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 , 血 小板输注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放 、 化疗患者提高血小板计 数, 防止出血最为快速、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 血小板输血 并不是每次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 特别是反复多次随机输注血小 板的患者, 体内极易产生血小板抗体 , 从而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并 PTR) [1]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为了探索血小板安全输注的解决路径 , 本文收集 2009 年至 2011 年我院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血样本 , 采用长春博 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 进 血小板抗体鉴定, 并在血小板输注前行交叉 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配型试验, 选择配合试验相容的供者血小板输用 , 观察临床血小 板输注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观察组为 2009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 确诊的血液病患者共 102 例, 有 3 次以上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 。 , 59 , 最大年龄 84 岁, 最小年龄 细胞输血史 其中 男 例 女 43 例, 14 岁, 平均年龄 49 岁。血液病类型分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 20 例,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 ( ITP ) 12 例, 急性白血病 ( AL ) 44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 14 例、 溶血性贫血 ( HA ) 12 例。 分 K2 抗凝血样本离心, 分离血浆置 - 20 ℃ 冻 别采集患者 EDTA存, 于检测前 30 min 解冻至室温待用。 对照组为无输血史、 妊娠史的创伤手术初次用血患者共 30 例,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年龄 15 ~ 67 岁, 血样本处理与血液病组相 同。 2.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 配 型 试 验 : ( 1 ) 仪器与试剂: 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由长春博研科学 仪器公司生产, 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由长 春博 德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生 产 提 供 ,试 剂 批 号: 20090204 、 20100703 、 20110501 。 ( 2 ) 血小板抗体筛检: 采用固相凝集试验, 筛检细胞为 3 人 份混合 O 型冻干血小板, 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9 血小板输注指征: 外周血小板计数 < 20 × 10 / L, 伴或不伴出血
症状。 ( 2 ) 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制剂 : 单采血小板由海南省血 11 液中心采用 Amicus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 每袋血小板 > 2. 5 × 10 个, 有效期内使用; 所用悬浮红细胞均滤除白细胞后输注 ( 滤除 白细胞输血器由南京双威生物公司提供 ) 。 每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标本分别与 3 ~ 5 份献血员血小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相 板制剂用固相凝集法行交叉配型试验 , 容性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 。 ( 3 ) 临床输注效果评价: 于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 24 h 抽 取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 , 根据所测数值及输入体内的血小板总
[910 ]
血小板抗体筛查检测结果
检测例数 102 20 12 44 14 12 30 阳性例数 18 4 2 6 4 2 0 阳性率 ( % ) 17. 6 20. 0 16. 7 13. 6 28. 6 16. 7 0
疾病诊断
P < 0. 05 注: χ2 = 4. 71 ,
2. 血小板输注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的关 系: 见表 2 。 表2 血液病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
身高( cm ) + 0. 0128 × 体重 ( kg ) - 0. 01529 。 若 24 h CCI 值 < 4. 5 × 10 9 / L 则判定为 PTR[1] 。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V1. 61 统计软件进行 χ2 检验, 以 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例数 28 74 抗筛阳性例数 1 17 阳性率 ( % ) 3. 6 23. 0
输血次数 <4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 0. 05 注: χ2 = 4. 01 ,
3.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 鉴定( 另 9 例因患者中断治疗未能继续观察 ) : HLA 抗体 2 例, 占 抗体阳性率 22. 2% ; HLA + HPA 抗体 6 例, 占抗体阳性率 66. 7% ( 其中 HLA + GP Ⅱ b / Ⅲ a + GP Ⅳ 4 例、 HLA + GP Ⅱ b / Ⅲ a 1 例、 HLA + GPⅣ 1 例) ; 未能定型 1 例( 抗体效价低所致) 。 4. 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与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效果 : 9 例血 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标本与 3 ~ 5 份献血员血小板制剂行交叉配 型试验, 有 8 例患者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 观察 24 h CCI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 输注, 到相容性供者,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弱阳性的供者并加 9 大输注剂量, 观察 24 h CCI 值 < 4. 5 × 10 / L, 未达到预期效果。 表3
组别 观察组 MDS ITP AL AA HA 对照组 外伤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效果见表 3 。 三、 讨论 PTR 产生原因可分为两类: ( 1 ) 因发热、 出血、 感染、 败血症、 、 ( DIC ) 脾肿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等情况导致的非免疫性血小板 消耗增多。( 2 ) 由人类白细胞抗原 ( HLA ) 、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 HPA) 等导致的免疫反应[4-5] 。 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引起的 PTR 在输血治疗上有区别, 因此, 借助血小板抗体检测, 确证其 是否为免疫性因素所致 , 对协助临床采取恰当的预防和治疗措 施, 对减少 PTR 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研究表明, 反复 [6 ] 多 次 的 血 小 板 输 注,PTR 发 生 率 高 达 30% ~ 70% 和 21. 5% [7] 。引起 PTR 的同种抗体中, 抗 HLA 占 79. 9% , 抗 HLA [8 ] 与抗 HPA 共存占 17. 6% , 抗 HPA 占 2. 7% 。 本文观察组患者既有机采血小板输注史又有悬浮红细胞输 注史, 其反映的是供者血小板制剂和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以 及悬浮红细胞制剂中白细胞的共同免疫作用 。对照组反映非输 妊娠因素的免疫作用。 观察组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 18 血、 例, 阳性率为 17. 6% , 抗体产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输血 > 5 次的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明显高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本文观察组 于 < 4 次的患者,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其他文献中报道的数据 [8 ] 低, 抗 HLA 比例亦较文献 低, 仅占抗体阳性的 22. 2% , 而抗 HLA 与抗 HPA 共存占 66. 7% , 这可能与我院全部输用单采血小 板制剂和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有关 。因为人类血小板表面 Ⅰ抗原 ) 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存在 HLA 相关抗原( 主要为 HLA( HPA117 ) , HLA 相关抗原在白细胞表面表达更为丰富 , 故当供 受双方存在抗原差异时 , 供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可刺激受血者 产生 HLAⅠ类抗体; 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在白细胞表面不表 故供者白细胞不能诱导受血者产生 HPA 抗体。 由于血液滤 达, 除白细胞后, 白细胞去除率大于 99. 9% , 接触异体 HLA 抗原的 产生 HLA 抗体的概率也随之降低 , 因而血小板 概率大大减少, HLA + HPA 抗原不合导致的抗 抗 阳性率的相对增高。 本文选择观察组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 , 在血小 板输注前将患者标本与 3 ~ 5 份献血员血小板制剂行交叉配型 有 8 例患者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 试验, 注, 观察 CCI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因可供配型的血 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由于病情急, 只能选取 小板制剂有限, 配型试验弱阳性的供者并加大剂量进行输注 , 监测临床血小板 CCI 值仍未能达到预期值。本结果提示, 通过血小板 输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