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uly 1 , 2012 , Vol. 6 , No. 1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7 月第 6 卷第 13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
· 3775·
· 短篇论著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夏兰 蔡兴权 吴丽妮 唐秋萍
[3 ] 数计算患者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 。 以 CCI 值为判断 (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 公式: CCI = [ 标准, 2 11 体表面积( m ) ]/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 ) 。 体表面积 = 0. 0061 ×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13. 107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806113 ) 作者单位: 570311 海口, 海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Email: xialan65367363@ 163. com 通讯作者: 夏兰,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 , 以探索临 。 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 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 【摘要】 目的 小板抗体筛检, 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 PAKPLUS 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 , 并在血小板输注 前行交叉配型试验,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进行输注 。结果 观察组 102 例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 阳性者 18 例, 阳性率 17. 6%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试验 , 有8 例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注 , 观察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反应较弱的供者并加大输注剂量 , 观察 CCI 值 仍然低于预期值。结论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相容性试验; 输注无效; 抗体筛检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 血小板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 , 血 小板输注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放 、 化疗患者提高血小板计 数, 防止出血最为快速、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 血小板输血 并不是每次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 特别是反复多次随机输注血小 板的患者, 体内极易产生血小板抗体 , 从而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并 PTR) [1]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为了探索血小板安全输注的解决路径 , 本文收集 2009 年至 2011 年我院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血样本 , 采用长春博 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 进 血小板抗体鉴定, 并在血小板输注前行交叉 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配型试验, 选择配合试验相容的供者血小板输用 , 观察临床血小 板输注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观察组为 2009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 确诊的血液病患者共 102 例, 有 3 次以上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 。 , 59 , 最大年龄 84 岁, 最小年龄 细胞输血史 其中 男 例 女 43 例, 14 岁, 平均年龄 49 岁。血液病类型分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 20 例,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 ( ITP ) 12 例, 急性白血病 ( AL ) 44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 14 例、 溶血性贫血 ( HA ) 12 例。 分 K2 抗凝血样本离心, 分离血浆置 - 20 ℃ 冻 别采集患者 EDTA存, 于检测前 30 min 解冻至室温待用。 对照组为无输血史、 妊娠史的创伤手术初次用血患者共 30 例,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年龄 15 ~ 67 岁, 血样本处理与血液病组相 同。 2.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 配 型 试 验 : ( 1 ) 仪器与试剂: 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由长春博研科学 仪器公司生产, 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由长 春博 德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生 产 提 供 ,试 剂 批 号: 20090204 、 20100703 、 20110501 。 ( 2 ) 血小板抗体筛检: 采用固相凝集试验, 筛检细胞为 3 人 份混合 O 型冻干血小板, 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9 血小板输注指征: 外周血小板计数 < 20 × 10 / L, 伴或不伴出血
症状。 ( 2 ) 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制剂 : 单采血小板由海南省血 11 液中心采用 Amicus 血细胞分离机制备, 每袋血小板 > 2. 5 × 10 个, 有效期内使用; 所用悬浮红细胞均滤除白细胞后输注 ( 滤除 白细胞输血器由南京双威生物公司提供 ) 。 每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标本分别与 3 ~ 5 份献血员血小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相 板制剂用固相凝集法行交叉配型试验 , 容性供者血小板进行输注 。 ( 3 ) 临床输注效果评价: 于血小板输注前及输注后 24 h 抽 取血样进行血小板计数 , 根据所测数值及输入体内的血小板总
[910 ]
血小板抗体筛查检测结果
检测例数 102 20 12 44 14 12 30 阳性例数 18 4 2 6 4 2 0 阳性率 ( % ) 17. 6 20. 0 16. 7 13. 6 28. 6 16. 7 0
疾病诊断
P < 0. 05 注: χ2 = 4. 71 ,
2. 血小板输注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的关 系: 见表 2 。 表2 血液病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比较
身高( cm ) + 0. 0128 × 体重 ( kg ) - 0. 01529 。 若 24 h CCI 值 < 4. 5 × 10 9 / L 则判定为 PTR[1] 。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V1. 61 统计软件进行 χ2 检验, 以 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例数 28 74 抗筛阳性例数 1 17 阳性率 ( % ) 3. 6 23. 0
输血次数 <4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 0. 05 注: χ2 = 4. 01 ,
3.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 鉴定( 另 9 例因患者中断治疗未能继续观察 ) : HLA 抗体 2 例, 占 抗体阳性率 22. 2% ; HLA + HPA 抗体 6 例, 占抗体阳性率 66. 7% ( 其中 HLA + GP Ⅱ b / Ⅲ a + GP Ⅳ 4 例、 HLA + GP Ⅱ b / Ⅲ a 1 例、 HLA + GPⅣ 1 例) ; 未能定型 1 例( 抗体效价低所致) 。 4. 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与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效果 : 9 例血 小板抗体阳性患者标本与 3 ~ 5 份献血员血小板制剂行交叉配 型试验, 有 8 例患者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 观察 24 h CCI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 输注, 到相容性供者,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弱阳性的供者并加 9 大输注剂量, 观察 24 h CCI 值 < 4. 5 × 10 / L, 未达到预期效果。 表3
组别 观察组 MDS ITP AL AA HA 对照组 外伤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效果见表 3 。 三、 讨论 PTR 产生原因可分为两类: ( 1 ) 因发热、 出血、 感染、 败血症、 、 ( DIC ) 脾肿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等情况导致的非免疫性血小板 消耗增多。( 2 ) 由人类白细胞抗原 ( HLA ) 、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 HPA) 等导致的免疫反应[4-5] 。 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引起的 PTR 在输血治疗上有区别, 因此, 借助血小板抗体检测, 确证其 是否为免疫性因素所致 , 对协助临床采取恰当的预防和治疗措 施, 对减少 PTR 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研究表明, 反复 [6 ] 多 次 的 血 小 板 输 注,PTR 发 生 率 高 达 30% ~ 70% 和 21. 5% [7] 。引起 PTR 的同种抗体中, 抗 HLA 占 79. 9% , 抗 HLA [8 ] 与抗 HPA 共存占 17. 6% , 抗 HPA 占 2. 7% 。 本文观察组患者既有机采血小板输注史又有悬浮红细胞输 注史, 其反映的是供者血小板制剂和血小板制剂中的白细胞以 及悬浮红细胞制剂中白细胞的共同免疫作用 。对照组反映非输 妊娠因素的免疫作用。 观察组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 18 血、 例, 阳性率为 17. 6% , 抗体产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输血 > 5 次的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明显高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本文观察组 于 < 4 次的患者,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其他文献中报道的数据 [8 ] 低, 抗 HLA 比例亦较文献 低, 仅占抗体阳性的 22. 2% , 而抗 HLA 与抗 HPA 共存占 66. 7% , 这可能与我院全部输用单采血小 板制剂和滤除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有关 。因为人类血小板表面 Ⅰ抗原 ) 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存在 HLA 相关抗原( 主要为 HLA( HPA117 ) , HLA 相关抗原在白细胞表面表达更为丰富 , 故当供 受双方存在抗原差异时 , 供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可刺激受血者 产生 HLAⅠ类抗体; 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在白细胞表面不表 故供者白细胞不能诱导受血者产生 HPA 抗体。 由于血液滤 达, 除白细胞后, 白细胞去除率大于 99. 9% , 接触异体 HLA 抗原的 产生 HLA 抗体的概率也随之降低 , 因而血小板 概率大大减少, HLA + HPA 抗原不合导致的抗 抗 阳性率的相对增高。 本文选择观察组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 , 在血小 板输注前将患者标本与 3 ~ 5 份献血员血小板制剂行交叉配型 有 8 例患者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 试验, 注, 观察 CCI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因可供配型的血 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由于病情急, 只能选取 小板制剂有限, 配型试验弱阳性的供者并加大剂量进行输注 , 监测临床血小板 CCI 值仍未能达到预期值。本结果提示, 通过血小板 输注效果,
· 3776·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2 年 7 月第 6 卷第 13 期
Chin J Clinicians( Electronic Edition) , July 1 , 2012 , Vol. 6 , No. 13
二、 结果 1. 血小板抗体筛查: 观察组 102 例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抗体 阳性率 17. 6% ( 18 /102 ) , 对照组血小板抗体 筛查阳性者 18 例, 筛查均为阴性, 阳性率 0 ( 0 /30 ) ,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05 ) 。 观察组各病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血小板抗体筛查检测结果见表 1 。 表1
[2 ]
( 3 ) 血小板交叉配型: 采用固相凝集试验, 患者血浆与 ABO 同型机采血小板应用液进行交叉配型 , 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 书进行。 ( 4 ) 质量控制: 每次试验均设置阴、 阳性对照, 只有在对照结 , 果成立的情况下才对试验结果进行判定 若阳性对照和 ( 或 ) 阴 性对照没有出现正确结果 , 或结果可疑, 则重新检测。 ( 5 ) 检测结果判断 ( 图 1 ) : 阳性结果: 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 应孔底部表面; 若指示红细胞只结合到部分孔底 , 并且结合的区 域比阴性对照大为弱阳性 。表明患者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 抗体, 或血小板交叉配型不合 。 阴性结果: 指示红细胞在反应孔底部中央形成红细胞聚集 , 表明患者血 清 或 血 浆 中 不 含 血 小 板 抗 体 , 或血小板交叉配型 相合。 3. 血小板抗体鉴定: 血小板抗体筛检阳性者 , 采用美国 GTI PAKPLUS ( ELISA ) 公司生产的 试剂盒 法 进行血小板抗体鉴 PP, 试剂批号: 121310试验操作按说明书要求进行 。 检测值 定, 为阴性对照值的 2. 1 倍即为阳性结果。 4. 临床血小板配合性输注及输注效果评价方法 : ( 1 ) 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