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血小板输注

合集下载

王秋实--血小板输注

王秋实--血小板输注

常规保存方式最长可保存5天,已有采用 新型保存袋保存7天的成功报告,并需进 行细菌学监测 临床输注可根据保存袋的质量在5-7天内使 用,美国FDA规定需进行细菌学检测 如果配以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甚至可保 存达8天
血小板研究热点
研究如何延长采集血小板的保存时间 如何有效检测血小板的功能 以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
2002年的研究报告,159位接受造血干细胞 移植的患者随机根据早晨血小板计数结果 等于或低于20×109/L和10×109/L分组进行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患者的出血或出血严重程度在两组间均未 有明显差异,也未见出血原因引起的患者 死亡的差异
在2005年进行的临床试验中,166位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接受预防性血小 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阈值定为10×109/L或30×109/L 结果发现患者生存率,死亡和住院时间等 方面没有差异
血小板输血疗效判定
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 I)的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CCI = [ P I(109 /L) ×W ( kg) ×0. 07 /N (1011 ) ×100 ×F ] ×100%〗 式中W =患者体重.F =矫正系数, 脾正常 者为0.162,脾大者为0. 23,无脾者为0. 91.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血液中的有 血小板 形成分之一 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 无细胞核 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 100~300×109/L 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 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 作用.
血小板功能:
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 收缩血管, 形成止血栓, 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 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 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 加速形成凝血块 释放抗纤溶因子, 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 释放抗纤溶因子, 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 促进血液循环

血小板临床输注

血小板临床输注
免疫复合物机制:药物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与血小板上的Fc受体结合,介导血 小板的破坏。
半抗原机制:药物小分子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形成 新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 而破坏血小板。
怀疑患者因应用药物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时,应准备相 应的药物。如果为液体剂型,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为固体剂 型,需要将其破碎、溶解于蒸馏水中。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数据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结果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区分HLA、HPA抗体
理 组
二磷酸氯喹可以破坏血小板膜上HLA抗原。
包被血小板后,处理组板条中加入2滴二磷酸氯喹;对照组 板条加入2滴生理盐水,37℃水浴30分钟,洗板三次,然后继续 检测
未处理孔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处理孔 阴性 阳性 弱阳性 阴性 阳性
抗体类型 HLA抗体 HPA抗体 HLA抗体(+ HPA抗体) 无相关抗体 重新实验,查明原因
PN
氯喹处理组 盐水对照组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广州血 液中心临床
输血研究所)热带医学杂志 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 文中观点:
通过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 PCR-SSP法对患儿及父 母进行 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22例NIT患 儿中,14 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 27.3%(6例)由 HLA抗体引起 ,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由HLA+HPA 抗体引起 ;9.1%(2 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 )由自身抗体引起 。其中,同种免疫性 抗体以抗 HLA-A2、19,抗-B40 及抗 HPA-3a多见。 • 结论: 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小板的限制性输注

血小板的限制性输注

血小板的限制性输注(一)血小板的应用现状1.世界范围内血小板的应用现状1970年,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开始用于血液病患者、肿瘤患者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强化治疗。

之后血小板的使用逐年普及,据统计2011年4月~2012年3月期间,英国的血小板使用率上升了8.3%。

尽管有关机构加强了对血小板输注的管理,但在预防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最佳输注量、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指征以及与治疗性输注相比的优势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各国的血小板输注指南都给出了何时输注血小板来预防侵入性操作可能引起的自发性出血的建议,以及何时输注用于治疗活动性出血。

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人群绝大部分是血液病患者,占总人数的67%。

尽管如此,血小板的滥用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英国2012年一项调查显示,血液病患者中34%的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不符合指南的建议的,而另外10%的预防性输注都给予了双倍用量。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

2.我国血小板的应用现状由于血小板需求量上升太快,公民宁可捐献全血而不愿意捐献单采血小板,因为体检合格后捐献全血所需时间短(只需几分钟),而捐献血小板所需时间长。

虽然各地血液中心或采供血机构已建立一支志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队伍,但因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着不断建立又不断流失的被动局面。

从献出的全血中分离血小板可以缓解供求矛盾。

目前欧洲各国所用血小板50%来自单采,50%来自全血分离,有的国家全血分离血小板甚至达到80%。

我国香港的血小板90%来自全血分离。

我国今后血小板库存可能也以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主,单采血小板为辅。

单采血小板需要事先预约并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国外专家一致认为,当使用剂量无显著差异时,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具有相同的止血效果。

今后可望有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供应临床以缓解供求矛盾。

(二)血小板的合理应用血小板输注适用于治疗或预防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但不是所有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均适合输注血小板,甚至有些血小板减少症禁忌输注血小板,在决定输注血小板之前,必须确定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且要权衡利弊,不可单纯以血小板计数判断输注需求。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

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一)适应证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来综合考虑。

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一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

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无效输注

辐照血小板
• 血小板经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 γ或χ射 线)照射后输注给患者。它能快速穿透 有核细胞,直接损伤细胞核的DNA,造 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停止 增殖。能灭活淋巴细胞,也可抑制细胞 抗原性(但不能完全去除),而降低同 种免疫性。 • 能保持其它细胞的功能和活力。
辐照血小板的其他功能
输注效果评估公式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μ L×体 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数×1011)
输注后1小时 CCI〈 7500/μL • 12小时 CCI〈 6000/μL • 24小时 CCI〈 4500/μL 连续3次,可判断为血小板无效输注。 • 评估门诊病人的输注小板效果,可以在输注 血小板后10分钟计数,所得结果和输注血小 板后1小时计数是一样的.
相关检查
• 淋巴细胞毒试验(lymphocyte cytotoxicity test,LCT)——筛检HLA-Ⅰ类 抗体 。 • 一般使用18~60株不等的型特异性已知的细 胞,谱细胞供者提供的淋巴细胞被保存在液氮 中并仅在试验使用当天才被融化,这些淋巴细 胞要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包含大多数 WHO命名的抗原特异性的HLA-Ⅰ类抗原;(2) 谱细胞必须能够鉴定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出现频 率高的HLA抗体并确定其特异性(主要是抗A2,也有抗-A9,-B12或-B5)。
• GVHD:由于异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淋巴及 NK等细胞,它们可以发动针对受体靶器官 的免疫反应,导致GVHD的发生。 发生条件: 1.输入的淋巴细胞有活性,可以增殖。血液 越新鲜,危险度越高。尤其是采集3天内的 血液(2周)。 2.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分辨外来的 淋巴细胞。 3.供血人的HLA与受血者很相似(亲属)。 能顺利进入体内而不被驱逐。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

血小板输注操作规程目前血小板制品有两种,一是从全血中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二是单采血小板。

当使用的剂量相同时,二者具有相似的止血效果。

临床上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

一、适应症和相对禁忌证(一)适应证是否要输注血小板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小板的计数和功能以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来综合考虑。

根据血小板输注的目的不同,临床上又分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l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出血,输注血小板制品以达到迅速止血目的称为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主要有以下几种临床情况:(1)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这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证,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出血;血小板计数和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主要依据。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20)×109/L 时,常有自发性出血,多需要进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2)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因库存全血或红细胞中无有功能的血小板,大量输血时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可根据患者自体血容量被替换数来推测。

一般来说,输注一个循环血量的血液,患者自体血小板约剩余35%-40%。

虽然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微血管出血,但接受1~2个循环血量的输血很少发生这种情况,只有当继续输血,血小板进一步被稀释而致血小板计数更低时,有出血倾向或伴有出血时才需要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有的患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和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虽然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功能异常。

当这些患者出现威胁生命的大出血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及时控制出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指通过输注血小板使各种血小板生成障碍患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等)的血小板计数提高到某一安全水平,防止出血。

临床大部分血小板输注是预防性的,但血小板究竟低到什么程度才需要预防性输注,目前尚无统一的阈值。

AABB发布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

AABB发布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

AABB发布血小板预防性输注指南2014年11月11日,美国血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AABB)发布了关于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建议,该临床指南源于对随机临床试验和观察的系统回顾性研究,在线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该研究由21位专家组成的AABB专家组进行。

其中15名专家是AABB临床输血委员会成员,他们是血液学专家、病理学家与输血医学专家。

另外5名专家包括一名神经外科医生、一名心外科医生、一名重症监护专家、一名麻醉学专家和一名血液学专家,分别代表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协会、重症监护医学协会、美国麻醉师协会与美国血液病学协会。

最后一名专家组成员是建议评估、形成与评价分级框架(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学家。

AABB专家组强调,这些建议并不意味着严格的规范,而是为个体化临床输血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该研究检索了从1990年至2014年9月的相关研究(语言不限),调查结局包括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出血导致的死亡,出血和血小板输注单位数。

数据使用GRADE进行回顾并形成建议。

建议1:对于治疗引起的增殖不良性血小板减少成人住院患者预防性应用血小板以减少自发出血风险。

AABB建议对于血小板计数等于或低于1×104/mm3的成人住院患者预防性应用血小板以减少自发出血风险。

推荐输注量为一个单采单位或等同剂量。

更大剂量应用不能增加疗效,1/2标准单采单位的低剂量输注同样有效(等级: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2: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2×104 /mm3的择期中心静脉插管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等级: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建议3: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5×104 /mm3的择期诊断性腰椎穿刺患者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等级:弱推荐;非常低质量证据)。

机采血小板适应症、禁忌症、输注剂量与方法

机采血小板适应症、禁忌症、输注剂量与方法

机采血小板的适应症1、治疗性血小板输血:①骨髓抑制或衰竭:由于疾病化疗、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者衰竭所致的血小板减少而出血的病人,输注血小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②血小板功能障碍:不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低,而是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出血病人,输注血小板也有止血效果。

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贮存池病、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血小板型血管性假血友病、尿毒症、严重肝病、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而血小板数正常,所导致的严重出血。

③大量输血:输血量达到受血者血容量1.5倍的情况下一般将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

接受大量输血(库存血)者,其血小板数应维持在50 ×109/L 以上,低于此数应实施血小板输血。

④心肺旁路手术:在心肺旁路手术时,常会发生血小板功能损伤和某种程度血小板减少。

如果低于50 ×109/L且有伤口渗血不止时应输注血小板。

⑤DIC:伴有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急性DIC病人,除给予凝血因子补充时,还应给以血小板输注。

在慢性DIC时,若无明显出血,则输注血小板无临床意义。

不能仅仅为了纠正异常的化验结果而实施血小板输注。

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即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抗体使内源性血小板存活期缩短而致的血小板减少。

这类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会很快破坏,因此常无明显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输注血小板,但血小板数在20×109/L以下,伴有无法控制的出血且危及生命者,或者进行脾切治疗的术前、术中有严重出血者仍可输注血小板,为了达到止血目的,输注剂量要大些,另外静脉注射丙球或肾上腺皮质激素.⑦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续3-4周痊愈。

如果发生粘膜出血,可输注血小板止血。

2、预防性血小板输血:仅限于那些处于最危险之中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

一般认为当血小板数低于50×109/L 时,可根据病情考虑输用。

对于血小板数低于20 ×109/L ,同时伴有其它因素,如发热和感染或有潜在出血部位时,也可以考虑预防性输注。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一、《推荐方案》应用范围1. 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输血2. ABO同型血液储备无法满足需求时患者紧急抢救输血3. RhD阴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4. 交叉配血不合或/和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紧急抢救输血二、《推荐方案》启动指征由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或严重贫血,不立即输血将危及其生命,且在紧急输(备)血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的原则,立即启动《推荐方案》程序。

1. 采取各种措施,输血科(血库)血液储备仍无法满足患者紧急抢救输血的需要。

2. 输血科(血库)在30分钟内无法确定患者ABO或RhD血型或/和交叉配血试验不合时。

三、《推荐方案》启动流程1.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根据患者输血前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及血液库存情况,凡符合《推荐方案》启动指征2条中任何一条,立即向临床科室负责医师说明情况。

2.临床科室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科(血库)反馈信息,判定符合《推荐方案》启动指征,双方协商后决定启动《推荐方案》程序。

3.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分别将患者病情上报医院医务管理部门审批或总值班备案后,立即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程序。

4.临床科室医师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必要性、方案及风险,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四、《推荐方案》医学文书要求1.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以下简称《紧急抢救输血申请单》):在常规《输血申请单》中增加启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的原因项。

2.《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以下简称《紧急抢救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在常规《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增加以下内容:(1)紧急抢救输血原因;(2)紧急抢救输血处理方案,特别是相容性输血;(3)输血治疗风险:相容性输血后可能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产生不规则抗体,无效输注,RhD阴性患者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后再输血问题,育龄期女性患者非同型输血后可能产生HDN的风险,例如RhD阴性育龄妇女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后,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新生儿溶血病(女童患者成年后风险同上)等。

输注血小板护理

输注血小板护理

血小板输注护理一、严格执行医嘱1.核对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输注剂量。

2. 血小板应避免剧烈摇荡,以免血小板释放ATP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

从而影响输注效果。

3.血小板在领取后应尽快输注,以免降低血小板的功能,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为宜,一般80~l00滴/min。

手工分离的血小板必须在24 h内输注,机采的血小板可在22℃振荡保存3~5 d。

4.在输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过敏反应,如发生过敏反应,应减慢输注的速度,遵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

5.输注完毕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的血小板。

6.观察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输注后出血停止和出血时间缩短,尤其是输注后的l h和24 h的血小板计数都增高时,说明输注剂量和治疗都有效。

二、输注时的护理1.严格检查血小板外观。

正常的血小板呈淡黄色、云雾状,形状呈园盘状。

当血小板透过光源轻轻旋转时,会出现一种漩涡现象的能力,当血小板遇低温、体外保存时间延长、乳酸堆积导致pH值降低时,血小板由圆盘状变成球状,失去漩涡现象的能力。

一般当细菌污染量>107 cfu/ml时,漩涡现象也会消失。

如发现异常,按不合格血小板处理。

2.输注前轻轻摇动血小板袋,使袋内血小板混匀3.选择标准滤器输注。

选用孔径170μm的标准滤器进行输注,不能用小孔径的滤器,因会阻滞部分血小板,而影响输注效果。

4.缩短冰冻血小板解融后存放时间。

血小板出库后,由于温度、振动方式等发生变化,要求冰冻血小板从解融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最好在40 min内完成;洗涤后的血小板从洗涤完毕到患者输注完毕不得超过4 h;多个单位离心法备的血小板如果没有放置在专用袋内短时间内使用,放置过久有细菌污染的可能,要求从制备完成到患者输注完毕,必须在24 h内完成。

为了缩短时间,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一是和用血单位临床电话联系,如果患者正在输用某种药物不能即时停止,就等患者药物快输完时对方电话告知,发血科人员计算好融解和路途中所用时间后,开始融解冰冻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事项

血小板输注事项

血小板输注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 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受到损伤;
2 因血小板需在22℃振荡条件下保存,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如患者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不能放4℃冰箱暂存,应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分钟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发生凝集),最好送回输血科22℃振荡条件下暂存。

3用输液器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每分钟80~100滴,以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4血小板价格较贵,血袋中的血小板要尽量输尽。

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给患者;
5 如同时输几种成分血,应优先输用血小板。

输血顺序和速度

输血顺序和速度

输血顺序和速度输血的顺序通常情况下,我们推荐先输血小板,再输冷沉淀,然后是血浆,最后输注红细胞类。

一般认为,血小板功能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且,血小板的保存条件为22±2℃震荡保存,临床科室通常并没有专业的血小板震荡箱,因此,我们要求取回血小板后应由专业护理人员立即为患者输注。

而冷沉淀主要是用于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Ⅷ因子,可以在室温条件下保存(不超过24h)。

事实上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孰先孰后,并无严格规定。

但根据保存条件,冷沉淀常温保存即可而血小板需震荡保存,且血小板可以较快完成输注,因此我们更加推荐先输注血小板,再输注冷沉淀。

血液制品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即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因此血液制品应当现输现取。

按照血液制品离开输血科的保存条件后,有效成分失活快慢来说,应当先输血浆,再输红细胞。

当急性大量失血时,应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输注的先后顺序。

输血速度的原则为了保证血液制品质量,同时也为了患者的输血安全,我们对输血速度根据如下原则进行了规定:1.全血或成分血应在4h内完成输注,不应再进行保存;2.血小板在最初15min应以2~5mL/min输注,15min后以300mL/h或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3.冷沉淀的输注应以病人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进行输注;4.血浆融化后应在最初15min应以2~5mL/min输注,15min后以300mL/h或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5.全血和红细胞应在最初15min应以2~5mL/min输注,15min后以4mL/min 或240mL/h的速度、或病人能够耐受的速度进行;7.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采用加压输注、大口径输血器和8Fr静脉导管,速度可达10~25mL/s,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8.年老体弱、婴幼儿或心肺功能障碍者,以及循环超负荷高危受血者,输血速度宜慢,可将流速调至1mL/kg/h;9.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输注人血小板使用输液器还是输血器?

输注人血小板使用输液器还是输血器?

输注人血小板使用输液器还是输血器?介绍在进行输注人血小板的操作中,医务人员常常会面临选择使用输液器或输血器的困扰。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背景血小板输注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常用于手术、急救、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与红细胞和浓缩红细胞相比,血小板具有更短的保存时间和更敏感的变性特性,因此在输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特殊问题。

输液器和输血器的区别输液器输液器是一种常用于输注液体药物的装置,通常由带有滴定室的注射器和输液管组成。

输液器的主要特点是输注速度可调节、操作简单、价格较低。

然而,传统的输液器存在输注精度较低、容积限制较大、输注速率不固定等缺点,因此在输注人血小板时使用输液器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血器输血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装置,常用于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等血液成分。

输血器具有输注速度可控、输注精度较高、输血容积较小等特点。

相比输液器,输血器更适合用于输注人血小板,因为它可以更好地控制输注速度,减少血小板在输注过程中的变性、凝聚和损伤。

选择推荐考虑到输注人血小板对输注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以及输血器在这方面的优势,我们推荐使用输血器。

以下是一些理由:1. 输血器具备在输注过程中可调节输注速度的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要来控制输注速度,更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完整性和功能。

2. 输血器的输注精度较高,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输注的血小板数量,避免输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发生。

3. 输血器的输血容积较小,适合输注血小板这类保存时间较短的血液制品,可以减少血小板在输注前的存储时间,保持其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输血器需要医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以确保输注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在输注人血小板时,使用输血器相对于传统的输液器更为推荐。

输血器具有可调节速度、输注精度高和输血容积小等优点,在保护血小板完整性和功能的同时,提供更好的输注效果。

然而,选择输血器需要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输注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血小板输血治疗性血液单采和置换

血小板输血治疗性血液单采和置换

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手工制备血小板的质量标准
由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1单位,积为 25~35ml, 血小板含量 ≥2.0×1010 (不能保证) 白细胞残余量≤2.5×108 红细胞混入量≤1.0×109 普通成年病人每次需输注10~15单位(2~3u/10kg)
对于病情稳定、无发热、出血、血管异常者, 则以PLT 10×109/L为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临界 值;
PLT<50×109/L,需要进行创伤性检查或 手术时,同时不能保证及时获得血小板制 品时, 关键部位的手术,如脑部手术、 眼内的手术、输尿管修复术等,血小板 计数更要提高到100×109/L或以上 。
冷沉淀 蛋白制品
血小板 27.6%
粒细胞
0.02%
冷沉淀 4.9%
FFP 11.5%
全血 1.4%
红细胞 49.3%
洗涤红细胞
5.3%
浓缩血小板的应用情况(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

手工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
───────────────────────── 年份 总用量(u) 用量(u) 比例(%) 用量(u) 比例(%)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表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
────────────────────────────

血小板质量
血小板数量;白细胞污染;

保存期限;保存袋类型;温度;震荡。

同种免疫
HLA抗体;HPA抗体;ABO抗体。

非同种免疫

发热;感染;DIC;BMT; 脾肿大;药物性抗体;
2004 16436 2060 25206 6696 498 76%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输注
一、种类和保存
1.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采自单个献血者,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为
2.0-2.5×1011/250ml,其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含量低,能有效地减少因输注血小板而产生的同种免疫反应等特点。

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断轻轻振荡的方法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

2.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制备,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2.0×1010/20-25ml;由400全血制备,每单位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4.0×1010/40-50ml。

一般采用室温22±2℃,不断轻轻振荡的方法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

通常1个单位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相当于10个单位由200ml全血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所含的血小板的浓度。

二、输注原则与适应症
1.血小板生成数量障碍
⑴手术患者
①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制剂;
②血小板计数<50×109/L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10/L以上才能实施手术;
③血小板计数50-100×109/L,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
④通常实施头颅、眼部以及脊柱等部位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100×109/L;实施上腹部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须>70×109/L;实
施产科手术,患者血小板计数应血小板计数>50
×109/L
⑵非手术患者
①血小板计数>5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制剂;
②血小板计数<10×109/L,伴有或不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③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
2.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虽正常,但有功能障碍时。

也就是说倘若术中或疾病诊治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确定是由于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不管血小板计数是多少,均应立即输注血小板制剂。

三、输注方法
1.以200ml全血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为例:按10kg体重输注血小板1-2U或4-5U/m2计算;机器分离浓缩血小板1-U/次。

输注间隔不宜过长,应连续输注效果更佳。

2.应选择与患者红细胞ABO血型相配合的血小板制剂予以输注,由于血小板上无红细胞Rh血型系统,故献血者与患者红细胞RhD血型不必相匹配。

3.输注速度是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一般输注速度越快越好。

四、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
1.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可使输入患者机体内的血小板迅速破坏。

2.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消耗性凝血障碍导致血小板大量消耗,从而使输注效果不明显。

4.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或免疫复合物抑制骨髓等相关导致输注效果不明显。

,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