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PPT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PPT课件

临床输血-PPT课件

一、输血要遵循的原则
• • • • • 能不输则不输 能少输则不多输 如有输血指征 尽可能开展成分输血 不输或少数全血
二、临床使用全血的适应症、禁忌症
• 临床使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须严格掌 握其指征 (一)适应症: 1、急性失血:急性大量失血伴有低血容量 或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当失血量超过 自身血容量30%时,输注全血可补充失去 的红细胞,并有一定的扩容作用。
(五)红细胞输注的注意事项
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 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 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 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 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 胞悬起,以避免越输越 慢的现象。若已出现管 里堵塞,可将少量生理 盐水注入血袋中稀释血 液并混匀。
四、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 是否进行血小板输注取决于病人临床 情况,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血小板计数以 及血小板的功能. 在参考血小板计数的基础上,患者的出 血表现和引起出血的原因是重要参考依 据.
7、治疗性血浆置换
(二)输注血浆的剂量
一般认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剂量为 10~15ml/kg时,大多数凝血因子被提高 到正常水平的25%就能有效止血。 最后,提倡大家节约用血,据专家统 计我国用血量达800吨,北京、上海是用 血量最大的城市,分别为80吨和75吨, 估计其中不必要输血达50%,希望大家严 格把握输血指征。
非等渗溶液与红细胞混合加压输血输血操作不严输大量acd保存血迟迟发反应免疫反应常见原因溶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或血浆蛋白同种异体免疫对红细胞抗原的回忆性抗体igg类如抗jka抗jkb等植入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产生血小板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对同种异体血型抗原的识别并应答非免疫反应常见原因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输血相关性疾病多次输血100次以上相应的微生物传播七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一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

规范输血流程ppt课件

规范输血流程ppt课件
医师签名:
输血疗效评价
_年_月_日_时_分 患者今日复查血常规:RBC:___×10^12/L; HB:____g/L;PLT:____×10^9/L;
APTT_____s;PT____s;患者_______(临床症状)。认为本次输血有效/无效(无效原因 分析__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名:
规范输血流程
随着外科手术和创伤救治 医学的快速发展,血源紧张已 经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我 国的临床血液需求量由十年前 800吨增至2010年的4000吨左 右,今后预计还将以上一年基
数的20%增加。
据媒体和业内人士称:“我国临床 不合理用血达50%以上”。我国血液供 应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血液制品 已成为稀缺资源 ,各地频传“血荒”现 象就是当前临床用血形势十分严峻的真 实反映。而异体输血引起的疾病十分严 峻的真实反映。而异体输血引起的疾病 传播又使得人们对输异体想血液制品产 生了很大的忧虑。因此,如何安全用血、
• 2.血小板:血液出库后必须马上输注,以病人能够承受的最 快速度输注。
• 3.新鲜冰冻血浆:血浆融化后必须马上输注,每袋血浆一般 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
• 4.冷沉淀:融化后必须马上输注,以病人能够承受的最快速 度输注。
输血速度
输血速度应先慢后快,刚开始输血的10- 15分钟,一般不超过2ml/min,再根据病情和 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一般情况下成人输血 速度为5-10ml/min,年老或心脏病病人1- 2ml/min,婴幼儿及有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 宜慢0.5-1ml/min,记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时 需快速输血,可达50-100ml/min。
目的:交叉配血用的标本必须代表的是病人当前 的免疫状态,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护士输血流程PPT

护士输血流程PPT

交叉配血结果(输血记录)
不可以同时输注两人血制品
输血过程及记录
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1
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2
血液成分输注后输血器应立即更换成输液器输液。
3
输血过程及记录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前15分钟缓慢滴注(15滴/分)特别要在输血开始后的15分钟内对患者严密监测(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医师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于24小时之内报输血科。
2
1
若为一般过敏反应,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后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患者家属如有疑问是,应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及余血进行封存。
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立即配合抢救,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尿色、量,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检。做好抢救记录,逐级上报。
3
输血反应护理应急处理流程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护士输血流程
内 容
CONTENTS
采集输血血标本
送收血标本
取、发血液
01
护士输血前核对
输血过程及记录
血袋收集
02
03
04
05
06
1
护士采血,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采血。
2
核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ABO、Rh)
3
采血时间:第一次申请输注任何品种的血液,都应采集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4
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第一次输注后可不用再采集血样送检;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要求新鲜(1-2天),红细胞输注标本采集超过24小时需重新采集血标本用于配血。备血的血标本可保存3天。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课件

血小板输注无效解决的方案课件

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可能导致反复输注、治疗费用增
加和患者死亡率上升等问题。
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减少免疫反 应的发生,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 果,但操作复杂且耗时。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 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但可能 带来副作用和并发症。
针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包括使用血小板交叉配型、使用 去白细胞的血小板、使用免疫抑 制剂和采用血小板生成素等。
使用去白细胞的血小板可以去除 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减少免疫 反应的发生,但可能增加感染的 风险。
采用血小板生成素可以促进血小 板生成,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但需要长期使用。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更有效的血小 板交叉配型技术和方法、研究新的免 疫抑制剂和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等。
此外,加强临床观察和研究,深入了 解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机制和原因,有 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 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优化存储条件
温度控制
确保血小板存储在适当的温度下, 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血小板 活性。
震荡保存
采用震荡保存方式,使血小板均匀 分布,减少聚集和沉淀。
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血小板质量,确保符合标准。
案例分析
案例一: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由于患者体内存在 针对供者血小板抗原的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后迅速被 破坏,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 血小板消耗过多,同时抑 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 小板输注无效。
脾功能亢进
脾脏对血小板的滞留作用 增强,导致血小板在脾脏 中破坏增多。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方 案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ppt课件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ppt课件

32lww
ppt课件
血液的临床输注
同时需要输注多品种的血液时,输注顺序为: ● 血小板 ● 红细胞 ● 血浆 ● 特殊情况遵医嘱
33lww
ppt课件
血液的临床输注
输血注意事项: 血液从储血冰箱内取出后,室温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输前将血袋内的血液同一方向轻轻旋转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如需稀释,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进行。 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过程中,发生阻塞时需要更换输血器,不可挤压输血管,避免将血 栓挤入血管导致栓塞。 除白蛋白外,输注血制品使用一次过滤装置输血器。 使用标准输血器,要有输血器操作规范和流程,连续应用4小时以上,一 般更换新输血器,减少输血并发症。
输血时间限制规定
冰冻血浆输注: 1、血浆融化后应立即输注,输注速度为每分钟5-10ml;100200ml血浆一般应在30分钟内输注完毕,以保证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活 性,因为融化后的凝血因子Ⅴ、Ⅷ的活性会迅速下降。 2、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浆暂放置于4℃冰箱保 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但是不提倡,因为低温储藏会导 致脂肪凝固、不稳定凝血因子失去活性。病区的冰箱因没有温度控 制不允许)
36lww
ppt课件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程
变态反应 原因:不明 症状: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 处理:使用抗组胺药,严重者停止输血 过敏反应 原因:抗原抗体反应(IgA缺乏) 症状:咳嗽,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 预防:成分输血,地塞米松。 处理: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抗过敏,严重者气管切开。
普通冰冻血浆(FP)
冷沉淀(Cryo)

输血相关知识 ppt课件精选全文

输血相关知识  ppt课件精选全文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输血时要先慢后快,输血前15分钟要慢(2ml/分)
出现异常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立即向医师报告,及时治疗和抢救,并做好记录。
ppt课件
19
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放在病历中。 输血完毕,填写输血完毕的时间,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
②慢性溶血反应:输血后2—10d,低热、黄疸以及血红蛋 白尿。
4. 输血后紫癜:输血后l周左右出现全身黏膜点状或斑状出
血、血小板减少。
5.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后出现呼吸苦难或呼
吸窘迫。
6. 非心源性肺水肿:输血过快或过量而出现肺水肿。
ppt课件
27
(二)处理措施
1.发生输血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报告 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迅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
ppt课件
22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结束后的 一段时间内,出现某些新的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 疾病不能解释者。分为急性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ppt课件
23
(一)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
1. 发热反应 2. 过敏反应 3. 溶血反应 4. 细菌污染反应 5. 其他不良反应
ppt课件
(1)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若症 状呈进行性发展,应停止输血,保留输血器、剩余血 液备查。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畏寒、发冷时,注意保 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ppt课件
28
(2)溶血反应:可疑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 血器,输注生理盐水;抽取患者血标本与血袋剩余血 一并送输血科检验;密切观察肾区症状及尿液变化, 遵医嘱给予吸氧、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对尿少、尿 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PPT参考幻灯片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PPT参考幻灯片

CANCER. March 15, 2003, Volume 97, Number 6
Bonad2o0n20n/a2./7GN Eng J Med 1995: 332:901-6.
19
Naima Joseph et al. Gynecologic Oncology 137(2015) 401–405.
ALL 胚组织瘤/肉瘤/淋巴瘤
ALL/CML ALL/NHL/骨肉瘤/组织细胞增多病
ALL ALL/淋巴瘤 ALL/AML 组织细胞增多病/霍奇金淋巴瘤/睾丸肿瘤
血小板减少症
<1% 不常发生 81.8%:严重25%,第21天最低点,30天恢复
25-30%,18-23天最低点,39天恢复
常发生,10-15天最低点,17-28天恢复
增加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和综合治疗费用
Slichter SJ, et al. Clin Haematol 7:523-539, 1978
SR Hanson et al. Blood.1985 66: 1105-1109.
Lawrence JB, Yomtovian RA, Dillman C, et al. Am J Hematol 48:244-250, 1995.
秦平,侯明.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继续教育教材.
8
ITP 流行病学资料(国外)
France UK
USA
Japan
特点:成年人随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青中年女性多,60-70岁以上男性多
2020/2/7
9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发病率
1%-4%为ITP 30%需治疗
2020/2/7
孕妇
7%合并血小板减少
发生 12.80% 比例

血小板相关知识 ppt课件

血小板相关知识  ppt课件

10
• 二.注射TPO:(2014版中国专家共识)对有骨髓抑制高风险的
化疗,可在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剂量为300 U/d·kg。 • rhTPO给药时机取决于化疗方案的长短和血小板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一>对于短程的化疗方案/较早出现的血小板最低值,采用化疗后给 予rhTPO; <二>对于长程化疗方案/延迟的血小板最低值,需要在化疗前早期使
血小板内容
骨科
1
血小板的形成
• 骨髓造血组织中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原始巨 核细胞,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巨核细胞,巨核细 胞膜裂解后形成血小板。其平均寿命为7~14天, 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 当血小板板<1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减少;当 人体内血小板数低于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不能承受手术治疗和侵袭性操作检查;血小板 <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
7
基础治疗
• 1.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外伤、感染; • 2.足量补液,易消化食物,避免粘膜损伤; • 3.停止应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 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消炎镇痛 药物; • 4.紧急处理:加压包扎、固定、结扎血管;应用 止血药,如云南白药、明胶海绵、凝血酶、安络 血、芦丁、维生素C以及垂体后叶素等。 • 5.患者在输完液体后禁止用肝素钠封管。
用rhTPO,如采用GC或GP方案上一周期血小板最低值<50×109/L者,可
在本周期的2,4,6,9型TPO治疗。
11
三.注射IL-11:实体瘤患者可在血小板25×109/L~75
109/L时应用rhlL一11(25~50ug/d·kg),至少连用 7—10d,至骨髓抑制消失,在下一个周期化疗前2d及化疗 中不得用药。 注意:1.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30 ml/min患者需 减少至25ug/kg;2.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脏病史者慎用, 可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年龄相关性;3.心功能不全: 既往有体液潴留、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房性心律不齐或冠 状动脉疾病史的患者慎用。4.蒽环类化疗:有超过50%的 患者发生心脏损伤,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故应慎用。 rhTPO/rhIL-11停药标准:隔日检查一次血常规,血小板 ≥100×109/L或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医学〗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医学〗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重出血。 ➢ 多种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组胺药、抗疟药、
抗肿瘤药也能引起血小板轻度到中度减少,但并 不严重; ➢ 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较为常见;
25
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病因:
➢ 骨髓浸润性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 等;
➢ 先天性骨髓衰竭综合征,如范可尼贫血; ➢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如血小板无力症
多种 如果肺炎的诊断成立,评价病情的 严重程 度、肺 部炎症 的播散 和全身 炎症反 应程度 。除此 之外患 者如有 下列危 险因素 会增加 肺炎的 严重程 度和死 亡危险 : (一 )病史 年龄>65岁; 存在基 础疾病 或相关 因素, 如慢性 阻塞性 肺疾病 (COPD)、 糖尿病 、慢性 心、肾 功能不 全、慢 性肝病 、一年 内住过 院、疑 有误吸 、神志 异常、
〖医学〗婴幼儿和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常用的两种血小板制品
从全血分离的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 欧美国家一单位全血(450ml)制成的浓缩血小 板约为50 ml,每10ml约含血小板10×109个,其 余为供者血浆和抗凝保存液。
➢ 我国一单位全血(200ml)制成的浓缩血小板容 量为25~35ml,含血小板≥2.0×1010个,其余为 供者血浆和抗凝保存液。
29
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 大手术可在血小板(30~70)×109情况下发生出 血。
➢ 某些小手术,如骨髓穿刺可以耐受很低的血小板而 不发生严重出血。
➢ 有人报告即使血小板<10×109/L仍可进行腰椎穿 刺。
➢ 也有专家建议血小板<20×109/L的患儿最好在腰 椎穿刺前输注血小板。
30
儿童的血小板输注
在给新生儿或婴幼儿输注血小板时,供者的ABO 血型应与患儿相同。 应避免反复输注O型血小板给A型或B型受血者, 因为大量输入抗-A或抗-B可能导致溶血反应。 因为血小板表面存在少量A或B抗原,所以提倡输 注ABO血型相同或相合的血小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输注适应症
血小板减少,伴有严重出血者; 血小板功能异常,伴有严重出血者,如
血小板无力症、阿司匹林过量等;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占全部血小板输用
量的80%以上.目的是预防颅内出血等严 重出血合并症。
血小板输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及 血小板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可降低肿瘤 患者和血液病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大出 血的概率。
患者的出血或出血严重程度在两组间均未 有明显差异,也未见出血原因引起的患者 死亡的差异
在2005年进行的临床试验中,166位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接受预防性血小 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阈值定为10109/L或30109/L
结果发现患者生存率、死亡和住院时间等 方面没有差异
虽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但实际上并 没有证据表明这种输注是必须的
血小板<50×109/L需作侵入性检查及一般手 术的前后;
手术、分娩或创伤性检查者:要使血小板保 持在至少50×109/L以上,大手术要在7080×109/L以上。
78位急性白血病患者,当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9/L或10109/L时随机接受预防性单采 血小板制剂治疗
结果发现两组患者上肢出血瘀斑数目的改 变未有明显差异
2002年的研究报告,159位接受造血干细胞 移植的患者随机根据早晨血小板计数结果 等于或低于20109/L和10109/L分组进行预 防性血小板输注
1992年,Beutler对血小板输注阈值提出疑问, 指出应采用更低的血小板输注阈值
降低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血 小板的临床使用
根据数学模型推测表明,血小板输注阈值 从20109/L降低为10109/L,可减少14.5% 的血小板用量
1997年,渥太华大学医院比较了两组随机严 格控制的20109/L和10109/L的血小板输注 阈值
血小板
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 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 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
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 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 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
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 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髓移植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78%的血小板输注为预防 性输注;全院的血小板输注中预防性输注占52% 在明尼苏达大学医院,74%的血小板输注为预防出血而 进行的 据美国1991年对医院的评估调查已表明,大于70%的医 院报告预防性输注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原因
在1960年代以前,因不能广泛输注血小板,白血病接受 化疗的患者中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出血所至
但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不容忽视。
血小板输注也会导致不良反应, 反复多次输 注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输注 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甚至加重出血
血小板制剂的临床应用
临床血小板输注多采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方式 在渥太华大学医院,67%的血小板应用于血液肿瘤或骨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输血科 王秋实
血小板
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 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
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 成熟的巨核细胞 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 成为血小板 循环血中正常状态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凹、 椭圆形或圆盘形
在140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选择106位临床病 情稳定的患者,并未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血小19%的患者出现轻度或中度出血;未见严 重危及生命的出血。与传统的预防性输血模式相比,血 小板使用量降低了近一半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小于5x109/L时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必 须立即输注血小板。
加速形成凝血块 释放抗纤溶因子, 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 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 促进血液循环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破坏增多 生成障碍
血小板降低的处理:
去除病因:药物、免疫性因素 使用药物促进早造血 恢复造血功能 补充血小板
血小板
每袋200ml~250ml 含血小板≥2.5×1011 RBC≤8×109 WBC≤5×108 特制血小板保存袋22℃±2℃震荡保存 可保存5天。
常规保存方式最长可保存5天,已有采用新 型保存袋保存7天的成功报告,并需进行细 菌学监测
临床输注可根据保存袋的质量在5-7天内使 用,美国FDA规定需进行细菌学检测
如果配以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甚至可保 存达8天
血小板研究热点
研究如何延长采集血小板的保存时间 如何有效检测血小板的功能 以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在5-10x109/L时,可输可不输。要根据患者年 龄、原发病、是否伴有感染和发热、血小板功能、凝血因 子是否异常等因素决定。
血小板>20×109/L,一般不用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再障的患者< 20×109/L,如果每有严重出
血可以不输
血小板<50×109/L无出血,但伴有血小板破 坏或消耗增加的因素;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血液中的有形 成分之一
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 无细胞核
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 100~300×109/L
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
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 作用。
血小板功能:
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 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 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
在1962年的一篇研究报告中,证实急性髓性白血病或急 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与血小板计数呈相关性。 虽然作者没有推断出引起出血的血小板输注阈值,但在 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的患者中较少发生严重的出血
基于该研究,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输注阈值定为血小 板计数等于或小于20109/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