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输注需要配型吗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1b6ff49cc17552707220890.png)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处理
1 非免疫因素的处理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DIC 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数量及次数 注意血小板离心及储存条件,尽可能输给24小时内
采集的新鲜血小板 脾肿大者需增加每次输入血小板数量,脾脏大小不
影响血小板存活期。不必缩短输血周期。脾切除可 纠正此情况 病人情况许可条件下避免使用两性霉素B、万古霉 素、 环丙氟哌酸等药物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及其处理
李亚琪
常用血小板制剂
1 浓缩血小板
采用多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后6-8小时内在20-24C条 件下用大容量离心机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 内所制成浓缩血小板。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含 量≥2.0×1010,容量为25-35ml。血小板在输注时 无需交叉配血 ,要求ABO血型相同输注。
临床发生率约为30-70%
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判断标准
1 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 出血加重。
(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增高但临 床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应认为血小板输注 有效)
2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
(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 ×体表面积
CCI=
输注的血小板总数×1011 注:血小板计数单位为109/L,体表面积单位为m2
非独立原因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大量血小板
(4)抗菌素的应用: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环丙
沙星等
(5)成分血的质量:血小板在收集、离心、储存期
间,若条件不当而被激活,可造成“储存损伤”影 响血小板质量,导致输注无效
(6)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GVHD、静
脉闭塞病(VOD)、CsA的应用、HLA抗体的产生
输注剂量及方法
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
![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889d0b601f69e3142329450.png)
多次输血小板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和配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检对多次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
方法将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35例和19例),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将18例筛查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例),一组配型后输注血小板,另一组随机输注等量血小板,输后 1.24h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量,纠正增加指数(CCI)并计算有效率。
结果多次与初次输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8.6%和5.5%,配型组和未配型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0.0%。
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检并进行配型,可使血小板输注更加合理。
【关键词】血小板抗体输注效果交叉配型多次输血和血小板的患者可产生血小板抗体,其输注量及输注次数越多,患者体内免疫相关性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概率越高,也越容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每天需要输注大量的血小板,为了使有限的血小板得到合理的应用,尽量避免输注无效,拟对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如有阳性者,先进行血小板配型后,再予以输注相符的血小板,以提高输注效果,减轻血小板采集压力。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血站输血小板3次以上的患者35例,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各类白血病24例;初次申请输血小板的患者19例,其中肝硬化8例,白血病5例,胰十二指切除手术术后患者6例,所有病例均为血站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的住院患者。
1.2 实验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吸附实验(SPPA),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批号为:20080802)。
该试剂盒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HLA-I)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可分别对血小板HLA-I类和HPA抗体定性检测,并且可进行血小板输注前交叉配型,实验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判定标准采用输注后CCI作为量化的判断依据。
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
![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041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4.png)
血小板是机体凝血机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临床对于血小板的需求日益增多,而血小板的供应常常出现不足。
反复输注血小板,尤其是未经配型的血小板,患者机体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
同时,血小板中含有血浆成分,多次反复输注容易引起血浆蛋白过敏,导致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
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也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HLA 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以及输血不良反应[1,2]。
临床对输注血小板的疗效评估指标包括:血小板计算增高指数(CCI ),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如手术止血、血小板计数正常但是功能低下、临床出血停止或减轻等进行一定的修正,判断输注是否有效。
本文对于输注无效的病历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等,查找原因,提高输注有效率。
1材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输注血小板的病例4046例,分析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根据有输血反应的发生原理分为:过敏反应组、血小板抗体组、非溶血性发热组,根据患者的体温、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等计算分析。
在全部4046例病例中,根据比例随机抽取143例,计算CCI 分析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并进一步根据临床反馈修正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组,计算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意义,指导临床有效合理输注血小板。
1.2实验方法1.2.1血样采集。
EDTA 抗凝管或枸橼酸抗凝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样3mL 。
1.2.2不规则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指除ABO 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本研究应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检测卡对患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1.2.3血小板抗体检测。
采用固相凝集法。
1.2.4方法。
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病人发生的反应、处理对策、病历书写、相关检测结果,分析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
另外,对随机抽取的输注血小板的143病例进行输注有效性分析,统计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比例。
1.3试剂和仪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微柱凝胶法)(中山生科,批号20161103)。
血小板HPA配型输注的临床探究
![血小板HPA配型输注的临床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79995727e21af45b307a8fc.png)
中文摘要血小板输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是临床重要的支持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普及。
但是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加和输注量的增多,部分患者出血倾向又重复出现,甚至更加严重,从而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transfusionrefractorineSS,PTR)。
据报道,在多次输血的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有约30%~70%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有两大原因:(1)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增多,多发生在脾肿大、发热、感染、出血、DIC署H使用抗生素等患者中;(2)针对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plateletalloantigens,HPA)的同种抗体使输注的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很快被破坏,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有报道说,反复大量的输注血小板,可以导致约50%的患者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
血小板同种抗原指仅表达或主要表达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称为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humanplatelet-specificalloantigens)。
习惯上所指的HPA就是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又称血小板血型。
在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同种抗原中,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起着重要作用。
至今己经发现了24个HPA,其中22个已被正式命名,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也被阐明。
我科实验室早在1996就首次在国内确立了湖南地区汉族人群HPAl.5的基因频率。
鉴于HPAl.5基因杂合度较高,血小板|玎)A配型输注在血小板同种免疫和PTR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评估;并且由于人体内本身没有抗HPA的天然凝集素,只有在多次接触了外来的HPA,才会刺激机体产生抗HPA的同种抗体,而目前还没有反复输注HPA配型血小板的临床研究报道,因此本研究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探讨HPAl.51t型输注与同种免疫以及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
本试验将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的34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运用等位基因特异引物PCR(AllelespecificprimerPCR,ASP-PCR)方法鉴定患者和献血员的H_PAi一5的基因型,配型匹配组16fro患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再生障碍性贫/ILI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l例)输注HPAl。
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
![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0e0bd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一般情况下输注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可以使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约为10~20×109/L,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不能以血小板计数升高与否作为判断的唯一指标,要结合患者病情以及输血次数等方面综合考虑。
病人在止血过程中也要消耗血小板,如果出血症状有改善,也是表明输血有效,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综合考虑判断。
一、判断指标①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出血症状是否有改善,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是否上升(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是否上升最直接、直观判断方法)、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 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 作为判断依据。
CCI计算公式=(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m2 ÷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
其中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
PPR计算公式=(输后血小板计数-输前血小板计数)×血容量(L)÷输入血小板总数×2/3。
②有条件的可以结合血栓弹力图TEG对血小板功能进行有效判断。
二、疗效①患者症状减轻或出血停止,血小板计数升高,CCI是个相对值, 没有单位。
CCI≥10输注有效,CCI < 10 提示输注无效。
输入的血小板约有三分之一进入脾脏血小板贮存池。
输注后应测定1 h和24 h的PPR,如果输注后1 h, PPR <30%,24 h PPR< 20%,则考虑输注无效。
血栓弹力图TEG MA值明显上升或恢复正常有效。
②无效患者出血症状无好转,血小板计数无上升,MA值没有增加。
三、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因素①血小板的质量:供者血小板的质量和数量,血小板制备时离心损伤,不合适的运输保存条件等都会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
②免疫因素:有输血史的患者体内产生了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③非免疫因素:包括发热、感染、脾大、以及药物等都可以影响输注效果。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0dc8d7d34b35eefdc9d3330a.png)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95期203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配型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窦广刚(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 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000)0 引言血小板输注是当前临床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或者血液性疾病放化疗的重要支持治疗方法,Rh 血型以及ABO 血型同型输注是当前临床常用的血小板输注制品,但是部分患者在骨髓移植、妊娠、输血之后,会产生HPA (人类血小板抗原)、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1]。
临床有研究表明:将近30-70%的慢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接受多次输血之后,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紫癜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DIC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等,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
由此可知,对于血小板输注患者在输注之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配合性血小板输注,对于提升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的200例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回顾性分析上述病例临床资料,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纳入该时间段内本院接受的200例输注血小板治疗者,将无输血史100例作为甲组,有输血史100例作为乙组。
甲组女性、男性病例数之比分别是42:58,年龄在3-74岁,平均(38.52±6.25)岁。
乙组女性、男性病例数之比分别是44:56,年龄在4-73岁,平均(38.49±6.21)岁。
一般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仪器、试剂:TD5 台式低速离心机、血球计数仪(型号:BC6900;生产企业:深圳迈瑞科技有限公司),试剂均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血小板抗体检测:①制备血小板悬液:对冻干血小板稀释处理之后,即可直接使用,浓度在50-150×109,贮于塑料容器中,在20-25℃环境下保存8 h 待检。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https://img.taocdn.com/s3/m/510dd70ae87101f69e319553.png)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但作用不强,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极其少见。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一、临床意义1. HLA抗体检测(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方法
![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097960aa00b52acec7ca6b.png)
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和方法一、剂量输注血小板取决于输血小板前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预期要达到的血小板数以及患者是否有出血或同种免疫等情况。
目前使用的血小板有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两种。
1.浓缩血小板:是将室温保存多连袋内的全血,于采集后6小时内在20 ----24度的全封闭条件下将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血浆内所制成的成分血。
国内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的血小板为1U浓缩血小板,国家标准要求血小板的含量≥×1010。
一般情况输注10U手工血小板可以使患者血小板升高36×109/L,但是实际情况与患者病情和输血史等有关。
第一次可以按2U/10kg体重输注浓缩血小板,以后根据病情调整。
2.单采血小板:是采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在全封闭的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在一定量的血浆内制成的单采成分血。
国家标准为1个单位单采血小板(即1个治疗量)含量≥×1011个。
成人每次输注一袋(≥×1011),严重出血或已产生同种免疫者应加大输注剂量,如一次输注两个治疗量。
儿童患者根据年龄和病情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分2----4次输注。
新生儿,一次可输注成人剂量的1/5----1/10,体积控制在20----30ml。
▲输注的血小板存活期为5天,故应该2----3天输注一次。
二、方法1.输注前轻摇血袋,使血小板和血浆充分混匀。
2.输注时应使用Y形标准输血器,并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
3.从血库取回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如果未及时输注应放在室温下暂时保存。
4.在输注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婴幼儿、老年及心功能不全等患者,应酌情减慢输注速度。
输注时应注意:①如用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多个单位合并后应尽快输注(一般在4小时内),因为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②血小板在输注前不能在4℃储血冰箱保存,因为可降低血小板的功能;③应在30分钟内输完;④Rh(D)阳性献血者的血小板不能输给可能怀孕的Rh(D)阴性妇女;⑤应输注ABO同型血小板,因血小板表面有ABO血型抗原,而受血者体内的抗-A/抗-B与输入血小板表面的红细胞A/B抗原相互作用,可导致血小板破坏;若悬浮在高滴度的抗-A、抗-B血浆中,可引起受血者红细胞溶血。
输注浓缩血小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输注浓缩血小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54505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a.png)
输注浓缩血小板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
1. 血小板计数低,输注浓缩血小板通常用于治疗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如血友病患者或化疗后的白血病患者等。
2. 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功能障碍或凝血时间延长时,也需要输注浓缩血小板。
3. 手术前准备,某些手术前需要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达到一定水平,此时也需要输注浓缩血小板来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注意事项:
1. 血型配对,输注浓缩血小板需要进行血型配对,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容。
2. 过敏反应,在输注浓缩血小板时,需要密切观察受血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3. 输血反应,定期监测受血者的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以及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或输血相
关免疫抑制(TRIM)等。
4. 输注速度,输注浓缩血小板时,需要根据医嘱控制输注速度,避免输注过快导致反应或不良事件发生。
5. 保存条件,浓缩血小板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保存,输注
前需要确认血小板的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因保存不当导致
血小板失活。
总的来说,输注浓缩血小板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操作规程,确
保输注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受血者的观察和监测也是非常
重要的,以及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72536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5.png)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年第7期•131••医学研究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应用杜容,施蔚(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311800)[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EJ于我院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输注血小板,实验组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基础上选择相容的血小板输注。
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纠正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lh和24h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V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V0.05)。
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和交叉配型应用于血小板输注能够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纠正其血小板计数,减少同种免疫反应,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DOI:10.3969/j.issa1002-1701.2020.07.068[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1701(2020)07-0131-02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广泛应用于血液病患者.而临床大量研究证明.化疗或放疗的血液病患者会诱发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极易出现继发性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小。
血小板输注是提高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数量、防止出血最有效的手段曲。
临床上主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而患者自身机体会对其产生抗体,从而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甚至导致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对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及交叉配型具有必要性。
对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血小板输注,探讨其应用效果。
―、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我院治疗的739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7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5c3550f50e2524de4187eb6.png)
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筛选以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造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输注血小板患者90例为对象,将其驱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输出血小板,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输注前检测血小板抗体。
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输注血小板,检查结果阳性的患者首先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然后输注血小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的输注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患者在进行血小板输注之前需要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选,血小板抗体为阳性的患者要进行交叉配型,可以有效提升血小板输注效果。
标签: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功能障碍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引起的血液性疾病最主要的办法。
近几年,大部分研究证明,有一部分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后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抗体,而导致输注的血小板迅速破坏,输注血小板无法产生效果[1]。
现阶段,我院在部分患者输注血小板前筛选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抗体为阳性患者进行交叉配型后进行血小板输注,可以有效改善血小板输注的效果,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的对象选取的是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输注血小板的患者90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1.9±6.5)岁。
将其驱组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
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3.7±5.6)岁;13例患者为慢性白血病,5例患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0患者再生贫血障碍,14例患者急性白血病,其他类型患者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2.9±5.3)岁;11例患者为慢性白血病,7例患者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9例患者为再生贫血障碍,1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他类型患者3例。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2359147852458fb770b56ef.png)
在 临 床 上 , 小 板 输 注 主 要 用 于 预 防和 治 疗 血 小 板 减 少 或 血
血 小 板 功 能 异 常 患 者 的 出 血 , 一 种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患 者 在 是
IG 致 敏 红 细 胞 , 离 心后 指 示 红 细 胞 通 过 抗 人 IG 的桥 连 与 g 经 g
c o s ma c e . t o s Re a d n h mp o e n f h e r h g y t m , o r c e o n n r me t C ) r s — t h d Me h d g r i g t e i r v me t o a mo r a e s mp o c r e t d c u t i c e n ( CI , p r e tp a e e e o e y ( PR) a h t n a d,t e e fce c f ta s u i n o e o e a d a t r p a e e s c o s e c n lt l t r c v r P s t e sa d r h fi in y o r n f so fb f r n fe lt lt r s —
m a c d we e c m pa e Re u t I 5 c s sofpa int ih pl t ltta f son r f a t rne s,9 c s s the r o r d. s ls n 2 a e te sw t a ee r ns u i er c o i s a e plt l ta a e e n— tb y e e ton w e e ostve iod d t c i r p ii .Tr ns uso fii n y r t s of e s s w e e sgniia l df e e t e or a fe a f i n e fce c a e 9 a e r i fc nty ifr n b f e nd a t r
血小板输注指南
![血小板输注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8ac62d06294dd88d0d26bbe.png)
尽管此指南中的建议和相关信息在印刷出版时被认为是真实准确的,但是不论作者或发行机构都对任何可能的错误或遗漏没有任何法律责任或义务。
1. 方法经使用合适的关键词在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并对现有的专家组出版的指南(BCSH1992;Schfffer 等,2001)包括由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在MedLiny(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和其(BCSH)之前出版的血小板输注指南和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血小板输注标准会议,1998)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后,在基于以上文献检索、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和作者多年的血小板输注经验,起草了本指南。
血小板输注指征部分系作者与BCSH 的临床血液学特别委员会合作起草。
本指南作者来自血小板输注治疗有关的各个专业,包括临床和实验血液学、儿科、外科、麻醉和危重监护以及护理。
2. 证据的分级和建议的力度在本标准中使用的证据类型的定义和推荐的分等源于美国卫生保健政策和研究署。
3. 背景在过去的40 年中,血小板输注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例如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委员会,1987;Schfffer,2001)和英国(BCSH,1992;血小板输注标准委员会,1998)付出了许多努力以期在血小板输注治疗的各方面,包括临床指征达成一致。
尽管目前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在本领域已经产生了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缺少客观资料,基于客观证据的举荐受到了限制。
血小板的输注持续增长,和去年相比,英国2001-02 年度医院对浓缩血小板的需求(共215,050 成人剂量)增长了2.3%。
浓缩血小板十分昂贵,其采集、制备、贮存和使用的发展仍以提高临床效果和减少副作用为目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对医院中负责处方、使用和提供血小板输注的医疗、护理和技术人员给予血小板输注方面的指导。
献血员的选择和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在英国输血服务机构指南(英国输血服务机构/ 国立生物标准和控制研究院,2001)中已描述,不在本文中详细说明。
探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4501a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4.png)
探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的应用效果旷洁平【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站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262例无偿献血者和7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血小板,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供血者和患者的HPA1-5系统进行等位基因分型, 同时采集与患者ABO血型及HPA基因型相同的血小板制剂并加以固相凝集法配型,配型结果相合后给予输注. 结果 70例需输注血小板患者经血小板基因配合后,相吻合的血小板有31例(吻合组),未配型者39例(对照组),其中吻合组血小板输注后CCI1h和CCI24h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在血小板输注中应用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与配型可防止血小板免疫性抗体的产生及输注无效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性,安全便捷,值得推广和应用.【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5(026)015【总页数】2页(P3379-3380)【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配型【作者】旷洁平【作者单位】珠海市中心血站血液检测部,广东珠海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指出,血小板抗原包括ABO血型抗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和HLA-I类抗原等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1]。
尤其在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中,其能减少输血后紫癜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2]。
对此,我站特选取262例无偿献血者和7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进行分型,对其基因配型输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站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集的262例无偿献血者和7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的血小板。
1.2 方法1.2.1 试剂和仪器 HPA1-5系统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美国C&T公司提供)、Tag DNA聚合酶(Promega公司提供)、DNA提取(德国OLAmp DNA Mini kit)。
血小板配型必要性的调查研究
![血小板配型必要性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13aaae6c85ec3a87c2c5c0.png)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l.19 No.72 84投稿邮箱:sjzxyx55@ 血小板配型必要性的调查研究赵淑凤,樊玉凤(河北省枣强县人民医院,河北 枣强)摘要:目的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调查研究,血小板配型成为必然。
方法通过对2017年8月16日到2018年8月15日在我院输注血小板的患者39人,共输入血小板141人份,在输注前后检测血小板数目,用统计方法评价输注效果。
结果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
结论长期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通过血小板配型提高血小板的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血小板配型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2.047本文引用格式:赵淑凤,樊玉凤.血小板配型必要性的调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84-85.0 引言血小板输注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连续2次输注ABO同型的血小板后校正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未达到预期值[1]。
长期需要输血的患者,尤其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服用某些药物或同种免疫反应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输注血小板患者的效果分析,为了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血小板配型成为必要。
1 资料与方法1.1 试验标本为2017年8月16号至2018年8月16日的输注血小板前后患者的K2-EDTA的抗凝血2 mL、无添加剂的真空管内3 mL静脉血。
其中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例,其他28例。
1.2 检测试剂BC6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血小板配型试剂。
血小板配型在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作用
![血小板配型在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ddd46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7.png)
血小板配型在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作用作者:甘玮玮唐聪海吴杰占冬青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第14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配型在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600例血小板输注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30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随机血小板输注,观察组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输注。
输注后,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以及输注有效率。
结果:输注后,观察组患者输注有效率70.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输注有效率46.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153.4±23.1)×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计数(89.67±17.5)×109/L,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小板输注疗效主要根据是否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而血小板配型输注是依据抗体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交叉配型输注,从而减少了同种免疫所造成的血小板输注无效,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小板配型;血小板;血小板输注[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ole of platelet matching in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Methods: 600 patients with platelet transfus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mber of cases in each group was 300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andom platelet transfusions, an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latelet matching transfusions. After infusion, compare the platelet count and efficiency of inf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nsfusion. Results: After infusion, the effective rate of infu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0.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6.7%. The data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latelet cou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not obvious before in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fusion, the platelet cou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53.4±23.1)×109/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9.67±17.5)×109/L, dat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mainly based on whether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ineffective, and platelet matching transfusion is based on antibody test results to cross-match transfusion of patients, thereby reducing the invalid platelet transfusion caused by the same kind of immunit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Platelet Matching; Platelets; Platelet Transfusion血小板輸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患者,经过血小板输注促进患者恢复身体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的输注需要配型吗?
需要配型,但是配的是红细胞的血型,因为血小板里含有很多血浆,血浆里面有而使红细胞溶血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均在血浆里,所以也是需要配红细胞的血型的。
严格讲,血小板同样也有血型系统,更加复杂,也是不能够随便输的,否则输注血小板后,产生了血小板抗体,就会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而且有的人通过其他途径产生血小板抗体时会同样输注无效,严格意义讲输注血小板之前应当检查血小板抗体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