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培训讲学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作者:李丽香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2期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我把这节课内容设计成两课时。
本课时,重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果仅仅是向以往那样详细介绍周期表的横行,纵行,很容易是学生产生枯燥感,而且课后的遗忘率特别高,为此,在本课时加进了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的史料,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向其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使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学生的特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并进行科学思想与方法教育。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制作元素周期表,认识其结构,学会通过表格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通过引导和探究,引领学生追求科学美,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没有采用先由教师给出元素周期表,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通过启发、诱导、阅读、讨论、探究、练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说课案、教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湖北巴东一中向大荣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本节说课的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3课时: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下面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本节的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已经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而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课标及学生实际,本节课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②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有机的结合起来,分析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③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②通过对已有元素周期律的认识,进一步归纳和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③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②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总结和学习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的指导,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同时,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较高。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元素周期律属于知识教学要求的C 层次,即懂得“为什幺”。
该层次要求学生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义,能够解释和说明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本节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
(1)对与初中知识有交叉的内容,如核外电子排布、半径大小的比较虽说在初中不作要求,但原初中的实际教学多数已达高中时的要求。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采取综合列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并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
(2)元素周期律的导出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
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得出,不仅有理论推导,还通过比较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对理论推导进行了验证。
而且,理论推导也从陈述式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的。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说课稿高一化学组李文燕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②.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②.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③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人教版《元素》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元素》第一课时说课稿人教版《元素》第一课时说课稿江西萍乡莲花县高洲中学严华131********一说教材前面的教材中已经接触过元素但还不很明了,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
另外学习元素符号是为文字表达式向化学方程式过渡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本节课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目标和重点难点1、目标①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物质是元素组成的认识观②形成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③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2、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认识元素的存在和形成元素的概念,难点是要从原子的核电荷数来形成元素的概念三学况分析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四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讲授法和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教具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从黄金搭档广告词引出元素,激发学生兴趣。
并叫学生举出生活中见过的能补充人体所需元素的一些食品、药品、保健品,说明人体中含有元素,并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都存在元素的结论。
化学(高中)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高中化学的01号考生。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元素周期表》。
以下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开始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这本教材中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核素,同位素这三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归纳了元素的内在联系。
为下一步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真结构和心里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知道周期和族的概念。
②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③了解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②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体验“做科学”的方法与过程。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3、重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说学情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对感性材料做科学加工,做深入理性思考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说教法根据前面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认为本节课应该主要采用讨论法,讲解法并辅助以实习作业法等进行教学。
以化学故事的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自己动手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同时我将采用讲解法与讨论法结合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师招聘高中化学面试说课稿《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推举>>>[老师聘请考试题库] [训练公共基础学问资料] [学科专业学问备考] [面试技巧]说教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其次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章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改变逻辑。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逻辑,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问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逻辑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同学对以后学问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同学了解简洁的排布逻辑。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同学学习的自主性,鼓舞同学自主总结出逻辑。
说学情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同学,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同学思维灵敏、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老师必需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帮忙同学控制本节课的内容。
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让同学初步控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改变;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逻辑;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改变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过程与办法目标: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同学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帮忙同学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原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逻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周期律的导出,培养同学学习自然科学的爱好以及探求学问、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 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定稿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临湘市第二中学王娥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力求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以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理念,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考虑,设立学习任务和设计学习活动。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元素周期表》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来编写元素周期表,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2..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在以前对化学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化学知识,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习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建过程;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结构探索与发现过程。
二、学情分析1.知能储备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量(一般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2.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说课稿高一化学组李文燕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②.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②.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③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的:《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课标教材高中化学必修②“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45分钟)。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好本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
本节内容作为这一理论内容的开篇,能否了解元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过程方法: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化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素周期表的得来、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板书]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讲]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
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
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投影]门捷列夫图象[课外阅读]《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投影]元素周期表。
[讲]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说课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说课(第一课时)再次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元素周期表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干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起到导学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通过对已有的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的再认识,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原子的表示方法。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新课标中将本节分为三课时,我将从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使用过元素周期表,但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和应用上(如查寻某元素的相对原子量等)。
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掌握了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而且,在曾经对化学元素的学习是分散的,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元素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所以,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理解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得出并熟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能分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归纳元素周期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
《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着元素周期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 .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说教法:略5、说学法:略6、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2)讲授新课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忸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提问]共多少族?(16)[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提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学生看元素周期表][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表5 —11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别周期序数1短周期 2 3 4长周期 5 6不完全周期7起止元素H —He Li —Ne Na—Ar K —Kr Rb—Xe Cs—Rn Fr—112号包括元素种数2 8 8 18 18 32 26核外电子层数1 2 3 4 5 6 7 〔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教师〕罗马数字I、□、川等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族序数。
〔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忸和零。
(3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我们把I A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学生]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 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钠更容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
待冷却后,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入2~3滴酚酞,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学生]有关系。
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且还原性增加[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3)总结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
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
(4)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的、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5)布置课外作业1-5元素周期律各位专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
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Al、Fe、Cu等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4、教具准备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1)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分小组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把学生分组,让每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的预习作业,先小组内讨论,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视频展示。
把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折线图,通过视频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1〜18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学生活动,分组实验(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通过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推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Na>Mg>AI(3)、投影性质Si P S Cl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高温应的条件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须加热,反应可逆光照或点燃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见空气PH3可以用热的玻璃H2S加热到300 C 1000 C 加热只有自燃棒引燃分解0.01 %分解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I04比硫酸更强最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4SQ4的酸性弱酸结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Si <P< S< Cl⑷总结论Na Mg Al Si P S Cl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非常明显,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教育)最后扩展提高:不仅从Na到CI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元素也不例外,这就是元素周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