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_实践__省略_与路径_基于江西省G镇的个案分析_崔光胜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作者:黄金波杨萍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3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为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要,我国开始探索解决途径。
借鉴西方做法,通过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实现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多样化,同时能够简化政府职能部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能够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高效性、便捷性、有效性,因此,要加强政府人员对社区公共服务购买的认识,加快政府社区公共服务购买脚步。
本文基于新时期背景下,对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探究。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变,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单位,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要,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服务,我国政府开始购买社区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通过有效推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充分调动政府购买积极性,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提供动力,营造浓厚氛围,对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进行创新完善,真正意义上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社区是指人们居住在一个地方,通过自治方式,自己教育、服务、管理自己,由大家公认的人组成的团体组织,其本身具有社会化综合作用。
社区公共服务是为满足社区居民提供的多种公共服务。
其中包括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区自身提供的服务。
我国社会发展中,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多样性,社区公共服务具有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社区公共服务有治安、环境绿化、医疗保健、物业管理、社会救助、热线服务、娱乐活动、信息咨询、服务热线等多种服务类型。
我国政府在传统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中,除了承担经费,同时负责社区公共服务的生产分配工作,而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使政府在社区公共服务中成为间接的提供者,通过购买社会组织,使其对社区进行公共产品提供和服务,真服对其进行监督,突出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要。
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管理——基于三方主体分析框架的考量

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管理——基于三方主
体分析框架的考量
龚建艳;周义程
【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6)3
【摘要】以购买服务中的购买主体、消费主体、承接主体在需求管理中的主体类型、主体范围和主体作用为依据,可以搭建起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管理的三方主体分析框架。
基于该分析框架的考量表明:购买主体应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信息调查体系、完善需求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进行需求调查,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来推进需求整合,通过选择好承接主体、加强监督管理来推动需求满足;消费主体应通过个体化表达和组织化表达进行需求表达,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拓展需求表达渠道来健全需求表达途径;承接主体应通过专业化需求识别、参与式需求识别来精准把握消费主体需求,通过培育承接主体专业化服务能力、注重消费主体需求导向来推进需求供给。
【总页数】9页(P40-48)
【作者】龚建艳;周义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探析——基于重庆市綦江区的调查研究
2.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实践、困境与路径——基于江西省G镇的个案分析
3.新形势下基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探析——基于重庆市綦江区的调查研究
4.凭单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何以供需适配——基于“主体-行为-价值”分析框架
5.公共服务购买中的政府管理能力:内涵、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结构-技术-责任”三维框架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公共服务的途径

摘要农村公共服务是一个十分新鲜而又非常重要的课题。
研究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对于农村的农村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采取切实手段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刻不容缓。
文章以公共服务和服务型政府为逻辑起点,细致地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的特点、供给方式以及乡镇政府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文章通过对清水桥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农村公共服务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意识的淡薄必然导致对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漠视。
服务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有:公共服务理念滞后,角色意识错位,家长作风等。
(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
公共服务职能薄弱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
职能薄弱的表现有:投入不足,供给不足,效率不高,质量不高等。
(三)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滞后。
政府服务体制的滞后影响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政府服务体制的滞后主要体现是行政空间的限制,体制滞后和职能配置不科学。
(四)乡府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乡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公共服务方式的选择。
(五)农民缺乏参与热情。
这主要体现在农民参与热情不足、信任程度低和文化事业落后。
在深入分析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原因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树立公众导向的服务理念,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建立公共决策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和实施公共财政。
关键词: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政府AbstractRural public services is a very fresh and very important issue. Researching on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and upgrading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of the level of supply in rural area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country of great importance. At present, the public service there were serious imbalances, the difference mainly i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ublic health, public culture, public safety and social security. Take effective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s of township government services,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o raise the level of supply is no time to lose.The article in the public service an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nd township government and the way the supply of building a public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here'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n public service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are the basic reason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we found that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s not strong sense of public servic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weak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lags behind, township government staff quality on the low side,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the lack of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e existing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At the same time, in our view, to establish public-oriented service concept, clearly define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ivil serva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decision- making model, innovative service delive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finance will help improve public services in rural areas.Key words: Township government;Public servic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XXXX年乡镇购买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乡镇购买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可编辑) 乡镇购买公共服务调研报告自**年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镇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促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极大地巩固了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果。
为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我镇就政府购买服务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总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购买公共服务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以后我镇严格执行“六定”方案未增加新的编制和人员。
并将一些公共服务项目推向社会面向社会购买服务较好地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都能够按照即定目标规范有序的向前开展既减少了人员开支又避免了人浮于事和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乡镇机构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乡镇人员分流情况机构改革后我镇共分流机关干部人其中转任教师人停职保退人提前退休人。
这些分流人员都已全部脱离原工作岗位。
镇党委、政府也对分流人员制订了优惠政策对进修学历转任教师的人员提供全部学费和部分生活费。
目前已有名同志顺利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
三、乡镇事业单位转企后运行情况、乡镇机构改革后我镇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水利服务、林业生产服务、文化体育服务、乡村道路养护和村镇绿化保洁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等服务项目推向社会由政府定向购买服务。
我镇组建了XX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属社会组织在县民政局办理了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登记与镇政府签订了定向购买服务合同每年购买服务预算为万元包括卫生保洁、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畜禽防疫、文化服务等。
中心工作人员由综合服务中心面向社会临时聘用工资由中心统一发放。
、镇政府将购买的公共服务项目列入预算科目在保证财政拨付的社会公益事业经费不减、用途不变的前提下由按单位人数分配改按提供的服务量供给经费变“养人”为“养事”以项目定支出以考核定报酬以服务质量定奖惩。
在实际运作中按照服务量支付经费所以中心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赵磊;刘义臣【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正当时.由于历史欠账,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转变县乡级政府的职能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探讨政府责任视角下,如何提高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5(014)022【总页数】2页(P11-12)【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服务水平;新农村建设【作者】赵磊;刘义臣【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实行城市反哺农村的战略选择,做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逐步释放农村发展的活力,让农民幸福地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
解决“三农问题”,是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解决。
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是目前的必然选择,能较好地改善农业发展环境,聚拢人才和资源,撬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杠杆作用和引领作用,起到提纲挈领,统领三农全局的作用。
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伴随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的重视工业轻视农业,投资偏向城市偏离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环境治理的情况,农村地区有很多历史欠账,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末端,人才资源的洼地,空心村、癌症村开始出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工业化、机械化的边缘地带。
(一)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承认,以家庭为生产单元的农业耕作模式,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的速度,农业生产效率遇到了增长的瓶颈,农业生产回报率低,部分农民将耕地空闲荒芜而举家到城镇打工,造成耕地的浪费。
基层政府扶贫执行的主动与被动——以G镇产业扶贫为例

一、问题的提出脱贫攻坚是有时间节点和明确任务目标的。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脱贫之基。
正如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是对基本的可能能力的剥夺,发展所关注的是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以享受他们所珍视的生活〔1〕。
产业扶贫试图激发起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生产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摆脱贫困,同时消除已脱贫户的返贫风险。
由此,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在乡镇政府。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针。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神经末梢,直接面对基层农村。
在执行产业扶贫政策过程中,乡镇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乡镇政府需要对上级政府负责,贯彻上级扶贫政策,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扶贫任务,是中央和上级政府扶贫政策的被动接受者;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依法建立的行政机构,承担着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地方民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扮演着农村基层事物的主动管理者。
两种角色间存在着张力,上级政策接收者的被动性与基层农村管理者的主动性之间、中央扶贫政策目标与乡镇政府的施政动力之间的对立导致了产业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被扭曲,给政策效果带来不确定性。
上述研究给我们理解乡镇政府的角色提供了参考,但也留下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比如,乡镇政府的双重角色间存在何种张力?双重角色如何塑造乡镇政府的扶贫行为?并如何影响到扶贫产业政策成效?本文以位于江西省某非贫困县的G 镇为实证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乡镇政府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的双重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通过对该镇实施产业扶贫的案例研究,分析产业扶贫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完善产业扶贫的路径。
二、理论分析框架:乡镇政府双重角色下的主动与被动乡镇政府是建立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国家权力延伸到乡村社会的一个表现〔2〕。
乡镇作为连接国家和农民的纽带,在精准扶贫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路径探讨

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路径探讨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新时代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路径是农村治理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在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路径成为一项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基本问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指的是政府对农村地区提供的稳固、持久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这些公共物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政府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质量欠佳的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和生产。
其次是公共服务不完善。
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少、服务水平低,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受限,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再者是教育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最后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
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启示服务型政府理论提出了政府应当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主张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应当充分履行好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力度,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路径探讨中,服务型政府理论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服务型政府理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应当以居民为中心。
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应当充分尊重居民的需求,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供给,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路径探讨

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路径探讨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公共物品,是指供给给大众使用的无法排斥和消费的物品,例如公路、水库、教育等。
而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如何实现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服务型政府理论视角下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服务型政府理论,强调政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公共福利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本文将以此为视角,探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路径和方式。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财政预算有限,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投入不足。
农村地区的行政管理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也面临着地域差异、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较低,甚至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普遍存在。
而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启示服务型政府理论强调政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公共福利来满足人民的需求。
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服务型政府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政府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公共物品供给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政府还应该注重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改善和提高。
在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指导下,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应该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和保障农村居民的利益。
政府应该发挥其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投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6期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34No.62014年11月Journal of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v.2014收稿日期:2014-07-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与模式研究”(13BGL146)。
作者简介:崔光胜,男,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教授,主要研究政府公共管理。
E -mail :ltcgs@126.com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实践、困境与路径———基于江西省G 镇的个案分析崔光胜,余礼信(1.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湖北武汉430022;2.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在加强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核心要素。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基层政府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手段,对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农村的发展不乐观,面临诸多困境。
公共服务相关行为体角色不到位、购买服务的运行环境差,监督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较为突出。
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规制度,规范购买流程与健全监督评估,提高居民参与度,是基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创新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农村公共服务;江西省G 镇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33X (2014)06-0138-05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掀起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改革。
20世纪末产生的公共治理理论更强调社会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治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个繁荣、活跃的公民社会,离不开政府致力于释放出公民组织的自主管理能量。
因为公民组织发展和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是治理得以运转的物质基础”[1]。
在这些理论影响下,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作用。
我国自2000年以来就积极探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前有部分省市开始在农村做试点工作,但总的供给水平还是偏低。
因此,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应逐步由城市向农村地区推行。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政府财政能力等与城市有较大差别,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农村面临的问题会更多,也更复杂,如何有效地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农村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本文以江西省G 镇为样本,通过实地调研方式,试图对基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效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探寻出有效的路径。
一、G 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践与特点(一)购买实践。
自2007—2014年近7年间,江西省G 镇主要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活动:第一次是2007—2008年的村村通与户户通公路的修建。
第二次是201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活动。
第三次是2012年的全镇疫苗注射。
从供给的类型来说,第一次是属于硬件设施类型的购买,后两次是属于软件服务的购买;从承接的主体和提供的服务内容来说,前两次承接的对象是属于乡镇范围内的社会组织,第三次承接的是县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具体提供服务产品的是县Y 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无论是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G 镇的购买服务,作为实践性的尝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第一次购买与合作。
2007年上半年,G 镇政府应各行政村及上级政府的要求,计划在一年内在全镇范围内基本完成村村通与组组通公路。
实施建设的工程队是由县里安排的,在镇政府直接领导与监督下进行,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全镇7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基本完成目标,但其中S 村和Q 村的道路修建工作没能进行。
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两村庄内部的房屋建设规划混乱,致使多处道路被房屋阻挡,无法打通。
二是村庄内部宗族矛盾、家族矛盾复杂,无力摆平。
三是两村的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在外打工,孤寡老人守着“祖辈土地”不肯搬迁。
四是这两村的村委会公信力弱,在配合施工队上难有作为。
因而道路修建只有搁浅。
为了完成修路任务,2008年清明节,G 镇领导趁着农民工回乡祭祖的时机,与两村的村委831会、小组长、小队长和有声望的农民工再次商议修路的事宜,双方提出多种方案,最后达成由镇政府购买服务的统一意见:即由刚组建不久的“农民工青年互助会”来完成剩下的路面硬化,相关的工程材料与成本都由农民工青年互助会承担,G镇政府只负责最后的既定经费支付与道路质量监管。
至此,购买服务的活动就此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镇“农民工青年互助会”的绝大部分成员是各行政村、村民小组、宗族与家族的中青年骨干劳动力,在当地有很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由于初次尝试,大家都非常卖力,当年春节前,S村与Q村不仅实现了组组通,还实现了户户通,最后的检查验收也顺利通过。
购买与合作初见成效。
第二次购买与合作。
2010年是全国人口普查年,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加之住所分散,山区道路不便,要准确掌握具体的人口数目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对此,G镇在总结2008年修路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与当地农村社会组织合作,购买辖区人口普查的部分服务工作。
承接这项公共服务的是该镇“老年人座谈会”和“宗族组织”。
按照协议:人口普查活动中,镇政府派出督查组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各村庄进行督导培训,由各党支部、村委会全力配合。
在人员调配方面,老年人座谈会、宗族组织在普查人员进村前对村民进行动员宣传,讲解政策;在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老年人座谈会、宗族组织应派出人员引路、认人,指引人口普查工作人员逐户开展工作,保证准确无误;在人口普查完成后,由镇政府向该组织支付一定费用。
在众多的农村社会组织中,镇政府之所以选择老年人座谈会、宗族组织,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在G镇各村庄中,宗族组织较为普遍、发达,影响力大,且这些宗族组织又区别于传统的宗族,现代化气息浓厚,其组织更类似于一个利益共同体而非文化或情感道德共同体。
二是全镇老年人居多,各村庄中青年劳动力大都外出务工,其中有些老年人属于退休老党员、村委会干部和宗族有声望的老人,对于村庄人口情况甚为了解,闲暇时间居多,也乐于公益活动。
三是这个组织的人员几乎占居各村庄“两委”成员的1/ 3,在各自聚居区的影响力不亚于村民小组。
实践证明,这次的人口普查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圆满完成了任务。
第三次购买与合作。
这次的合作属于公共卫生服务购买。
由于有了前两次的合作,镇政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因而进展得非常顺利。
2012年的全镇疫苗注射,购买方是G镇政府,承接方是县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承办方县Y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方是全镇儿童。
在疫苗注射活动中,主要环节是由Y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县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商谈接洽,在疫苗注射过程中,镇和县里只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检查指导,防止意外发生,其他服务事项全由购买方负责到底。
整个接种环节犹如工厂的产品加工流程一样,井然有序:各学校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医务人员负责注射,各个行政村的儿童挨着来,注射流程非常顺利,以至于村民感受不到政府以前那样的“大动作”。
全镇这次接种注射除了进展顺利外,没有发生一起感染事故,村民非常满意。
(二)购买特点。
从以上三次成功的购买活动中,我们除了点赞政府的行动外,其实还可以找出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国基层政府在面向广大农村提供公共服务时所必须要面对的。
1.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限。
从三次购买活动中可以看出,出资方都是镇政府,少有社会资金、企业资金和个人资金注入。
既便是第一次购买活动中“户户通”公路的修建,也只是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出资,出资规模小、分散。
根据笔者的调查,镇政府并没有规划专门的资金预算,而是临时性的经费支出。
政府多数部门也没有运用本部门年度预算资金用于政府购买的规划。
2.以定向购买为主。
根据学者王浦劬的调查与统计,中国现存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购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项目申请制,基本做法是购买者设计特定目标的专项目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由招标者(即承接者)根据项目要求提供服务。
二是直接资助制,基本做法是作为购买者的地方政府对于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民办机构和组织给予一定的资助,资助的形式既有经费资助,也有实物资助,还有优惠政策扶持。
三是合同制,基本做法是由购买者与社会组织签订服务合同,根据合同约定购买者向社会组织支付一笔费用,由社会组织承接合同规定的特定公共服务项目[2]。
简而言之,也就是定向购买与招投标。
G镇政府的购买活动,主要采取的是定向购买方式。
其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G镇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活动方面缺乏经验,权责规划不明确,认识有限。
二是就社会组织而言,农村缺乏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社会组织,虽然有各色各样的民间组织,但承接能力有限,管理不善,政府唯恐出事。
三是县财政没有专门的单列购买公共服务的预算清单,致使镇政府缺乏应有的财政政策支持。
3.“压力型”购买色彩较浓。
G镇政府的三次购931第34卷崔光胜,余礼信: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服务:实践、困境与路径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财政不足、精力能力有限、人员不足的压力。
为了给自身减压,而被动性地尝试与社会组织合作。
后面两次表面上是镇政府主动与社会组织合作,但实际上都是出于自身财力不足与能力有限的压力,通过利用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力量,减少自身行动的成本。
4.购买指标性服务居多。
根据G镇所在县拟定的可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事项,可将主要内容概括为三大类:(1)农村社区服务与管理类服务,包括助老、助残、社会救助、医疗卫生服务、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外来人口管理、矛盾调解、公益服务等;(2)行业性服务与管理类服务,包括农业调查、统计与分析,农业项目评估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等;(3)行政事务与管理类服务,包括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婚介机构的监管、家庭人口与生活水平的评估、中小学及民办学校的委托管理等。
从2007—2014年,G 镇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集中在养老服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伤残人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以及农业技术服务上,而这些都是政府理所当然的职责所在,无论是修路、人口普查还是疫苗注射,都属于乡镇政府的指标性任务,G镇政府在主动为居民提供更高生活质量(发展层面)的公共服务方面作为较少。
二、G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现实困境尽管G镇购买社会组织的水平与规模相对于其他几个乡镇来说,还算是较不错的,取得了相应成绩,强化了基层政府与乡村社会组织的互动与合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购买公共服务中相关行为体的角色误差、公共服务的运行环境亟待优化,以及整个购买服务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管与产品验收。
(一)公共服务相关行为体角色不到位。
1.政府角色定位偏差。
公共服务是“政府本身的理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