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板块运动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线的特点。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可以通过海边看到远处的帆船、月食、日食等自然现象来说明。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基本划分线,纬线是指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到极点缩为一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长度相等,都是半圆。

主要的经线有本初子午线(0°)、180°,主要的纬线有赤道、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可以通过经线纬线及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本节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心旋转,自转地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面对赤道的时候是逆时针,面对北极的时候是顺时针,一天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这导致了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以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西向东,主要导致了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南北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是指春分和秋分两天,这两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阳光直射赤道。

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时,昼夜平分,阳光直射赤道;冬至时,昼最短,夜最长,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气象部门根据二分二至日将北半球季节划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需要注意的是,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但月份相同。

地球上的五个带分别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热带是指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的地区,这里有阳光直射现象;北寒带和南寒带是指南极圈(66.5S)以及北极圈(66.5N)以北的地区,这里有极昼极夜现象;而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被划分为温带,这里四季分明。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海陆的变迁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理解世界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海陆变迁的课件(在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各抒己见,得出结论:海陆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师: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海陆的变迁,成语“沧海桑田”就讲的这个道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海陆的变迁。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活动2【讲授】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一】沧海桑田学生观察教材38页图片:(在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遗迹,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平面图片)让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2.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海陆变迁呢?请看37页文字部分找出来。

学生讨论总结,变迁的原因出示课件3.出示练习课件4.学生连读三遍,默写,一人板书,教师批改部分,学生互改。

1.2条是自然原因,3条是人为原因。

注: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目的是使学生对海陆的变迁先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让学生解释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探讨,得出结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与同学们谈地理在研究地理课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地理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地理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研究地理的方法,并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研究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最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研究地理的欲望和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地球而研究的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先做自我介绍,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重点强调在每节新课前学生要依据教师提供的预指导做好课前预。

接下来是新课研究阶段,学生需要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研究、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学生还需要自学教材第三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研究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最后,学生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外准备。

在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中,我们需要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以及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我们需要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同时,我们需要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夫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认真研究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并使用教学地球仪进行教学。

地球仪是一种缩小的地球模型,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在地球仪上,人们可以看到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运动》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运动》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板块运动》
对于初一年纪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一些比较基础的入门知识。

这节课所讲的课题是《板块的运动》。

从复习以前的知识做引导,来一起同学们的思考,从而引出今天所要讲的课题。

这次讲课主要用到的事多媒体,把丰富多彩的地理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并展开了小组讨论,在积极的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答案。

并将本节课重点给学生们做出一个整体的总结。

讲完课后的几分钟,又带领学生做了一些练习题,有简单到复杂。

最后布置作业。

整节课自我感觉还可以,但是还是会有许多不足之处。

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堂进行了评课。

提出来一些需要改正的问题。

我的知道老师李老师指出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

年纪组长张芳老师提出,板书有点少,应该把课题写上并且还应该把本节课的重点以板书的形式列出等。

其他老师还提出了:一,讲课太细,对与初一的孩子来说讲的太多了。

二,老师建议让学生多动手,自己去黑板上画出六大板块的轮廓和大致位置。

三,是以我讲为主,应该响应新课堂的概念,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四,课件不应太多,而要很清晰。

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很有用。

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更正。

改掉缺点,发扬优点。

在平时上课中就要体现新课堂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从玩中学到东西。

这次公开课,给我很多帮助。

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虚心学习,学习老师们的一些教学方法,在这半年的实习中我会不断成长,为学生的未来而奋斗。

我坚信,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右增大的为东经,向左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下增大的为南纬,向上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1天。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A、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B、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能力、分析地图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2.难点:板块运动过程中,地壳的变动及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板块运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板块运动的意义。

2.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板块的概念及板块的运动方式。

3.分析板块运动过程: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板块的运动方向、速度及板块交界处的特点。

4.探讨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板块交界处的地理环境,了解板块交界处地壳的活跃性。

5.案例分析: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板块运动的理解。

8.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板块运动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的概念2.板块的运动方式3.板块交界处的特点4.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图解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和经度经线是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无数条;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增到180°E:东半球20°W—0°--160°EW:西半球20°W—180°--160°E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北逆南顺”自西向东1天1年地轴太阳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季节变化,形成五带昼夜长短变化2、地球公转示意(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夏至C秋分D冬至名称分界线纬度范围特点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阳光热量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23.5°N—66.5°N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66.5°S北寒带北极圈以内66.5°N—90°N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气候终南寒带南极圈以内66.5°S—90°S年寒冷。

考点3.地图的阅读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表示方法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2)方向:①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③经纬网定位法:经线指1、关于地形图的几个相关概念: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各点连线。

南极圈穿过:南极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共同为解决问题贡献力量。
4.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国家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我将采用以下情景创设策略:
4.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板块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 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认识地球的欲望。
2. 通过学习板块运动的知识,引导学生敬畏自然、珍惜地球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3.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提出疑问和评价,共同探讨、交流,提高对板块运动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板块运动知识,概括重点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2. 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探究板块运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反馈,强调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板块运动的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共享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资料完整版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它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为24小时。

公转特点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上运行的运动。

它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昼夜更替、地球磁场等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许多地理现象。

例如,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磁场;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和黄道十二宫等现象。

这些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经纬网经纬网是用来描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的网格系统。

它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线是南北方向的线,纬线是东西方向的线。

经纬网的划分使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例如北京的位置是40°N,116°E。

地球不断自转,每天都以西向东的方向旋转。

同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轴倾斜角度为66.5°,导致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时间不同。

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但一天的周期都是24小时。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形成夏至和冬至。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而冬至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情况相反。

春分、秋分分别在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则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移动。

地球表面可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五个带状区域。

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气候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而温带四季分明,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图的三个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 第2节 第2课时 板块的运动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 第2节 第2课时 板块的运动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时2 板块的运动1.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2.运用“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会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会运用基本观点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会用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可是大陆是怎样漂移的?为什么地球上会有高山的存在?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的爆发?火山地震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是解释不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理论——板块运动。

活动1:板块运动观点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阅读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总结提升阅读图2.22 2.23及文字资料1.回答问题:①六大板块的名称?②板块与板块之间是静止的还是不断运动着?板块内部和板块交界处稳定还是活跃?各板块间作何运动?③世界许多高大、绵长的山脉,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例如?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哪里?例如?2、总结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

地壳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是运动的;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活跃,火山、地震比较多,板块内部稳定。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实例举证分析原因,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

活动二:利用板块运动学说理论解释地理现象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活动程序:观察——讨论——展示—归纳①主要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山系: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②分析,利用板块运动学说理论解释形成原因。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2)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3)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怎样的过程?其高度会逐年缓慢升高还是降低?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答疑解惑。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板块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练习进行点评,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板块构造理论、板块运动原理等知识点。
-强调板块运动与地质现象的关系,提升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认识。
2.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总结归纳。
-理解地壳运动是板块运动的表现形式,能够解释地壳运动导致的地质现象。
-了解岩浆活动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如火山、岩浆侵入等。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板块运动及地质现象。
-能够使用GIS软件查看、分析板块运动的相关数据。
-能够运用GIS软件绘制板块运动示意图,分析地质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表达、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地理学科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自转、公转等,为本章节板块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板块运动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质过程,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板块边界类型、地质现象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与板块运动相关的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练习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板块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板块运动》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以及板块的运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对于学生形成完善的地表运动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板块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以及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板块运动的概念,掌握板块的运动方式,能识别板块运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板块运动的概念,板块的运动方式,板块运动的方向。

2.难点: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

2.设计问题,准备讨论话题。

3.准备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板块运动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板块的运动。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板块是如何运动的吗?”2.呈现(10分钟)呈现板块运动的概念、特点和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板块的运动方向。

提问:“板块运动有哪些方式?它们分别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板块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提问:“板块运动为什么会产生地理现象?这些现象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板块运动的知识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板块运动与地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板块运动与地貌

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名称: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2)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地貌(1)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2)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

特别提醒板块判断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1)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虽然在亚欧大陆,但属于印度洋板块。

(2)同为科迪勒拉山系的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

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

完成1~2题。

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关键信息点拨]图示区域位于北太平洋海域,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沟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而形成。

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

第2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选C;海岭、裂谷为生长边界的宏观地形。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活动”参考答案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1.第一,需进行比较。

与金星比较,地球比金星距日远一些,表面平均温度比金星低很多;与火星比较,地球比火星距日近一些,表面平均温度比火星高很多。

第二,需进行说明。

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范围大约是20-25℃,相比于金星和火星,只有我们地球具备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2.开放性问题【人类的太空探索】1.开放性问题2.开放性问题1.2 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表面积约相当于729亿或7.2587×1010个足球场的总面积。

地球最大周长约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

2.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961或1.2万倍。

地球周长约是月球周长的4倍。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开放性问题【纬线和纬度】1.2. 开放性问题3.开放性问题【利用经纬网定位】1.2.开放性问题1.3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1.开放性问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一时刻,在北京的林林和在美国纽约出差的妈妈互致问候时,存在时间差异。

原因:由于地球自转,此时的北京正处于昼半球且日出不久,所以妈妈对她说“上午好”;而纽约正处于夜半球,且进入夜半球不久,所以林林对妈妈说“晚上好”。

【地球的公转】1.开放性问题2.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北半球处于春季(3、4、5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夏季(6、7、8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北半球处于秋季(9、10、11月为北半球春季);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半球处于冬季(12、1、2月为北半球春季)。

2.1地图的阅读【阅读地图】1.(1)图上的经纬网互相垂直,因此也可以看成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2)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大约为6.8厘米,通过比例尺计算,济南到烟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400千米。

(3)图例名称从上到下依次为省界、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山峰和河湖。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板块的运动》教学设计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孟少妮【教材分析】《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标解读】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即“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实例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与地表地貌的关系,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将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由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拼图、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上册地理 海陆的变迁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上册地理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说教材课标海陆变迁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进行科学观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由于学生难以举出说明沧海桑田的例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开阔视野。

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

教学中对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板块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板块交界地带)。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出示海陆变迁的例证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2、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魏格纳,认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提出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四、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先讲讲)关于沧海桑田有一个成语故事,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可见海陆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今天我们来研究和探讨海陆变迁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板书 1、沧海桑田的含义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7图"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2024人教版新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Ø人教版2024 七年级地理上册演讲:**时间:2024.09.01前 言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明确提到了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

熟悉2024年秋季新学期新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特推出《义务教育新教材(2024版)》具体内容解读PPT,提高教学效果。

目 录《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结构比对《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教学安排《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整体重要变化《地理新教材(2024人教版)》变化要点解读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2024年版教材与同学们谈地理——地理第一课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的阅读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化校园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第三节海陆的变迁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五章居民与文化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城镇与乡村第三节多样的文化第六章发展与合作【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删除的目录l世界的语言和宗教l人类的聚集地——聚落新增的目录●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图的选择和应用●世界的地形●城镇与乡村●多样的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美化校园●【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外来食料作物传播史第二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人类的太空探索) 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交通运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世界的地形(陆地地形 海底地形)第一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二节第三章第一节第六章新增的内容删除的内容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人口数量过多的影响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二章第三节数字地图的应用2012年版教材章节章首页标题课文随图思考思与学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2024年版教材章节章首页标题课文随图思考阅读材料活动随着课标在对知识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本着不改变整体框架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相应的教材内容也围绕着课标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调整,有继承也有创新。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麦哲伦环球航行;(5)卫星照片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二、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1.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与冬至: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南北半球相反。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2.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3.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重点图:P11图1.19,P12图1.20三、地图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1)比例尺:①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东非大裂谷
2 大西洋
3 喜玛拉雅山脉 和青藏高原
海陆的变迁
•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
Hale Waihona Puke • 这节课的课题是? • 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 • 我学会了什么技能?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读图分析:
地球表层可以分成几大板块?除什么板 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包括大 陆,也包括海洋?
图中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板块内部与板 块外部从运动 速度上看比较 有什么区别?
1、利用板块学说解释为什么板块交 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2、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红海 在不断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