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一、术前准备
1、术前做血,尿常规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血糖及血电解质。
2、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嘱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
3、术前一日行手术野备皮(右上肢、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根据需要做抗生素过敏试验,遵医嘱给予术前应召药。
4、手术当日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正常服药.在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并根据需要补液。
二、术后护理
1、病人返室后测量血压,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律的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有无胸痛或憋气等不适。
2、应用股动脉时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及足温情况,若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温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免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引起坏死。
3、嘱病人多饮水,按需予以静脉补液。术后6小时内总入量应达到1500毫升,尿量达1000~1500毫升。排尿困难者必要时予以导尿。
4、患者卧床24小时,病人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渗血情况。
5、如伤口局部沙袋压迫,动脉穿刺伤口压迫1小时,术侧肢体制动8小时。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
6、根据需要遵医嘱予抗菌素预防感染。
7、抗凝治疗者给予皮下注射时,注射部位应于腹部脐下偏左或右,注射后嘱病人稍用力压住针眼5-10分钟,不得揉动。
8、术后给予半流食、易消化食物.少食用奶制品以免引起腹胀。
9、病人卧床期间应注意保暖及卧位舒适,做好生活护理。
10、术后24小时拆除压迫止血器,确定无出血、溶血等情况时,病人方可下床活动。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术的护理进展
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术的护理进展
血管内介入神经外科是指在X线透视(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监视下,经人体血管的自然通道,借助导引器械,如穿刺针、导管、导丝等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变区域内,
以达到诊断和(或)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相对安全、创伤小、疗效高、恢复快、并发
症少等优点,是21世纪神经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1]。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术适用于出血性
脑血管疾病(如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直
接颈动脉海绵窦瘘、脑静脉血管畸形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梗死、颈动脉颅外
段或颅内段狭窄、椎基底动脉狭窄等)和头颈部高血运肿瘤等。穿刺血管路径有动脉途径及
静脉途径。
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沟通,缓解其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易诗琼[2]对84
例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显示二
组患者术前均存在焦虑情绪,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44例观察组患者
的焦虑情绪得到显著缓解。
②术前准备:术前配合医师完成常规血、便、尿检查及凝血四项化验、肝肾功能、传染病
四项、乙肝二对半、心肺功能检查等,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术前遵医
嘱给予相应口服药物,做碘过敏试验,将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药物和用品准备好[3,4]。
③患者准备:术前1d进行手术野的皮肤备皮、沐浴更衣,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屏气、深
吸气、咳嗽等适应性训练。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剂[5]。进入介入室前
患者排空大小便,全麻患者或神志不清、认知障碍、不配合的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宜在患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及凝血功能障碍。
4.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签字同意。
2.遵医嘱术前用药并行碘过敏试验,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等。
3.准备沙袋、心电监护、注射泵、造影剂等用药。
4.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尽量减少穿刺,防止出血及淤斑。
5.遵医嘱备皮,手术前一日沐浴、更衣;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等。
6.遵医嘱禁食、禁水、禁药:局麻者4~6小时,全麻者9~12小时。
7.遵医嘱给药,并调节输液速度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等。
8.严密监测术中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病情变化立即配合抢救。
9.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语言沟通障碍、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有无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有无皮肤受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0.遵医嘱输氧和心电监护。
11.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1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要求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亲昵窥察两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防止动脉栓塞;窥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患者咳嗽或呕吐时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因腹压增长而招致伤口出血。
介入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介入科疾病一般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生命体征,有无介入治疗禁忌症。
2、患者对该项检查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3、术后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包扎是否完好。
4、化学药物所致毒性反应。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术前备皮,排空大小便,术前24小时进易消化食物,术前6小时禁食。
(2)介绍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3)进行屏气练习,使术中血管图像更清晰,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2、术后护理
(1)平卧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保持伸直位24小时。
(2)手术部位加压包扎,手压迫穿刺点1小时后,用沙袋压迫6小时,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化疗药所致毒性反应的护理,向患者做好解释,遵医嘱对症处理。
(4)并发症护理,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做好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进食高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励多饮水。
3、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术毕穿刺侧肢体制动,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
全麻介入护理常规
1 准备工作
⑴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DSA室温度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低于50%应纠正,以免影响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
⑵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充足的电源插座板,麻醉机、除颤仪有单独的插座板,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⑶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
2 全麻护理配合
A麻醉诱导期护理配合
⑴患者制动:DSA护士应在全麻诱导期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做到完全制动。
⑵协助插管: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根据要求调解手术床的高度,在插管困难的情况下,护士要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⑶摆放体位:插管完成后,按照手术的要求和患者目前的体位、监护物摆放位置
⑷电极板位置等情况,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还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
垫,以免发生压疮。
⑸协助抢救:在诱导插管期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发生上述情况时,护士应立即参与抢救,如准备抢救药物、开放更多的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等。
B全麻维持期的护理配合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C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⑴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较多,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脑血管介入支架护理个案
在随访过程中提供健康指导和心理支 持,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积极的心态。
05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方向
本次个案护理经验总结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
01
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
病情,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02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器械和植入
03
住院期间护理措施实施
生命体征监测与记录要求
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生命体征变化。
定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 反射情况。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失 语等,并记录进展情况。
穿刺部位观察及处理方法
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 无渗血、血肿及瘀斑形成 。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避免污染和感染风险。
远程护理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护理,方便患者在家中进行康复锻炼和 病情监测。
提高脑血管介入支架护理质量建议
加强护理团队建设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水平,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培训。
01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患者对脑血管介入支架手术
03
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完善护理流程
02
优化护理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紧
血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血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在食物的烹调方面尽量适合患者的口味,以增加食欲,尤其体质衰弱者,可在三餐之间增加牛奶、豆浆、鸡蛋和新鲜水果等。
2.根据医嘱指导病人做好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验;协助病人完成影象学检查,如盆腔B超、MR、胸片、X光、心电图等。
3.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血压一次,送手术前测血压。如果体温37.5℃以上或有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暂缓手术,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4.需使用化疗药的病人,术前协助病人测量身高、体重,所得数据供医师计算病人体表面积以便确定化疗药量。测量体重应在清晨让病人排空大小便后空腹状态下进行。
5.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等个人卫生清洁,及行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备皮范围: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阴部。特别要注意双侧腹股沟穿刺部位有无皮肤疾患、破损或感染。若需要进行动脉置入化疗药盒者,备皮范围延伸至双膝关节以上大腿内侧部位。备皮完毕用油笔在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处作标记,便于术中及术后观察。
6.药物过敏试验:进行碘过敏试验,并准确观察记录结果。皮试前护士应了解病人有无诱发碘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造影剂过敏史、其他过敏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等。对有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谨慎做过敏试验。
7.胃肠道准备:介入手术常规局麻,一般无须禁食,术前一天给予易消化食物,避免术中肠道内容物造成和误影。排空膀胱:术前嘱病人小便,排空膀胱,老年人等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妇科手术病人为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PPT课件
紧急处理措施和流程
穿刺部位并发症处理
立即压迫止血,观察局部情况,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给 予相应治疗。
脑血管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必要时 行急诊手术。
全身并发症处理
立即停止介入治疗,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长期随访和健康管理建议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脑血管 畸形、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
禁忌症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凝血 功能障碍,对造影剂过敏等。
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手术流程
术前准备、麻醉、穿刺置管、造影检查、介入治疗、术后处 理。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 症,确保手术安全。
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并 发症表现,及时采取措施。
神经系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 识、语言、运动等方面,记录恢复情 况。
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措施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 料,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遵医嘱给予 抗凝药物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评估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 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十八章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节介入治疗一般护理常规
1、主动、热情接诊新人院患者,安置床位,介绍住院须知、有关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及病区环境,通知主管医生;
2、根据病情和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对特级护理病人要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
3、测T、P、R、BP;bid连测三日改为qd,体温℃以上者qd,℃以上者q4h,体温正常三日改为qd;qd记录大、小便;每周测量体重一次;急诊病人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相应级别护理、饮食;急诊介入、消化道出血、急腹症、休克病人暂禁食;
5、介绍介入治疗的方法、特点、目的和注意事项;
6、急诊危重病人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做好记录;
7、急腹症病人未确诊前禁用止痛药或其他止痛措施;
8、按医嘱及时留取标本并送检;
9、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使病人术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信任感、安全感,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10、卧床病人定人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垫棉垫、气垫床、贴减压帖,预防压疮发生;
11、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向病人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定时进行房间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执行介入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治疗前护理
1、饮食指导:护士应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营养、半流质食物,以防术后便秘;对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也应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
2、训练床上排大小便及胸式呼吸练习;
3、备皮:备双侧髂前上棘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
4、必要时术前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并记录;
血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病人得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得食物。
在食物得烹调方面尽量适合患者得口味,以增加食欲,尤其体质衰弱者,可在三餐之间增加牛奶、豆浆、鸡蛋与新鲜水果等。
2.根据医嘱指导病人做好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验;协助病人完成影象学检查,如盆腔B超、MR、胸片、X光、心电图等.
3.生命体征得观察: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血压一次,送手术前测血压.如果体温37、5℃以上或有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暂缓手术,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4.需使用化疗药得病人,术前协助病人测量身高、体重,所得数据供医师计算病人体表面积以便确定化疗药量。测量体重应在清晨让病人排空大小便后空腹状态下进行。
5.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等个人卫生清洁,及行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备皮范围: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阴部。特别要注意双侧腹股沟穿刺部位有无皮肤疾患、破损或感染。若需要进行动脉置入化疗药盒者,备皮范围延伸至双膝关节以上大腿内侧部位。备皮完毕用油笔在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处作标记,便于术中及术后观察。
6.药物过敏试验:进行碘过敏试验,并准确观察记录结果.皮试前护士应了解病人有无诱发碘副反应得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造影剂过敏史、其她过敏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等。对有危险因素得病人,应谨慎做过敏试验.
7.胃肠道准备:介入手术常规局麻,一般无须禁食,术前一天给予易消化食物,避免术中肠道内容物造成与误影。排空膀胱:术前嘱病人小便,排空膀胱,老年人等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妇科手术病人为避免术中膀胱充盈影响手术操作,术前需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一、外周血管疾病一般介入护理常规
外周血管疾病是指脑和心脏之外的循环系统的任何疾病或异常,常被用作外周动脉疾病的代名词,可包括任何血管的任何疾病。
(一)评估与观察
1.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心理状况。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
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5.观察术侧肢体的肌力及肢体运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入院宣教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术中配合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前针对患者情况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认识、感觉、情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
戒烟限酒。对进食困难者应给予静脉营养,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
4.需绝对卧床的患者,应向其说明卧床的意义,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以免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尿潴留。
5.术前准备
(1)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乙肝三系统,胸片,心电图等。
(2)药物过敏试验做好抗生素及碘过敏试验。
(3)皮肤准备按手术要求备皮,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完整,协助其清洗干净。
(4)穿刺动脉者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的情况并标记,便于术后对照观察。
(5)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导尿和灌肠。
(6)一般患者术前清淡流质饮食,预避免术中呕吐;全麻患者、术中应用化疗药物患者及特殊患者与医生沟通禁食水时间。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的护理常规
【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4小时。
2、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
3、碘过敏试验(静脉法)。
4、按医嘱准备各种药物。
5、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目的、效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术后护理】
1、取平卧位,手术侧下肢平伸、制动24小时。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或沙袋压迫,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
3、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有无疼痛、肿胀、麻木及温度、色泽有无改变。注意足
背动脉搏动情况。
4、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有无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
生处理。
5、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小便能否自解,诱导排尿无效者给予导尿,注意观察尿
量。
6、遵医嘱予以补液,应用抗生素。
7、无恶心、呕吐者,术后1—2天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
注意体温检测、密切观察意识,呼吸、皮肤、巩膜的动态变化。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评估对介入手术知识缺乏的患者及其家属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应耐心讲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做好解释工作,减轻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②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术前需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确定检查结果符合手术标准后,方可制定制定治疗计划;告知患者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咳嗽、咳痰及大小便;
2、术后评估
①手术的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
②一般评估:生命体征、氧饱和度、静脉穿刺情况
③特殊评估:伤口敷料有无出血,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24小时
④重点评估:疼痛、双肺呼吸音、皮肤完整性
⑤营养状况:进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
⑥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是否知晓病情、疾病的接受程度;
⑦用药情况:一般药物及化疗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二、术前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的方法,如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术、支气管动脉灌注术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具体方法、过程及术中需注意的问题,说明介入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指导患者加强营养,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术前夜遵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①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的方法,患者在CT引导下,常规消毒一侧腹股沟动脉搏动最明显的部位,经皮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沿动脉向心方向插入达同侧支气管动脉时,注人造影剂2-3ml,经屏幕观察造影剂流向靶血管时,即为满意;②支气管动脉灌注的方法;将准备好的抗癌药物,一般为2-3种,分别溶人40-lOOml等渗盐水中,用注射器抽吸后,逐一用手法经导管注入支气管动脉,所有药物可在15-30min注完;③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方法;在灌注术后,若肿瘤血管较丰富,导管进入供血动脉较深,该动脉与脊髓动脉无关联,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时,可在灌注后,再注入栓塞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状态及对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及凝血功能障碍。
4.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二、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目的、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征得家属的理解和签字同意。
2.遵医嘱术前用药并行碘过敏试验,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如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等。
3. 准备沙袋、心电监护、注射泵、造影剂等用药。
4.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尽量减少穿刺,防止出血及淤斑。
5.遵医嘱备皮,手术前一日沐浴、更衣;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等。
6.遵医嘱禁食、禁水、禁药:局麻者4~6小时,全麻者9~12小时。
7.遵医嘱给药,并调节输液速度和记录给药时间、剂量等。
8.严密监测术中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出现病情变化立即配合抢救。
9.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语言沟通障碍、肢体运动及感
觉障碍;有无寒战、高热等不良反应;有无皮肤受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0.遵医嘱输氧和心电监护。
11.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1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要求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3.密切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防止动脉栓塞;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患者咳嗽或呕吐时按压穿刺部位,避免因腹压增加而导致伤口出血。
14.术后平卧,穿刺部位按压30分钟后加压包扎或 Ikg沙袋压迫 6~8小时,穿刺侧肢体取伸展位继续制动2~4小时。穿刺后8小时左右可行侧卧位,24小时内卧床体息、限制活动。
15.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出血;有无发热、皮疹、哮喘、恶心、腹泻等药物不良反应。
16.预防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寒、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7.卧床期间协助生活护理,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休息2~3天,禁忌头颈部按摩,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防止球囊或钢圈脱落移位。
18.无麻醉反应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
造影剂排泄。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在造影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咽喉不适、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或举手示意。
2.交代患者在造影时勿动头部,以保持造影图像清晰。
3.术后保持要求体位,以免出血。
四、出院回访
1.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保持情绪的稳定。
2.饮食起居是否规律,劳逸结合。
3.是否定时监测血压及控制血压。
4.是否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不适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