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册《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教案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和自然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候和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气候和自然带的定义。
2. 气候和自然带的重要性。
3. 气候和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和自然带的概念。
2.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气候和自然带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和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气候类型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
2.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内容:1. 热带气候类型。
2. 温带气候类型。
3. 寒带气候类型。
4.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活动:1. 介绍热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2. 介绍温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3. 介绍寒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4. 通过地图展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第三章:自然带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带的概念。
2. 掌握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教学内容:1. 自然带的定义。
2. 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入自然带的概念。
2. 通过实例介绍不同自然带的特征。
第四章: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分析不同气候和自然带区的人类活动特点。
教学内容:1. 气候和自然带对农业的影响。
2. 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居住的影响。
3. 气候和自然带对旅游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讨论气候和自然带对农业的影响。
2. 分析气候和自然带对人类居住的影响。
3. 探讨气候和自然带对旅游的影响。
第五章:气候变化与自然带的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
2. 掌握自然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
2. 自然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探讨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
2. 分析自然带变化的原因。
第六章:气候带分布的规律性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带分布的规律性。
2. 掌握影响气候带分布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纬度对气候带分布的影响。
2. 海拔对气候带分布的影响。
世界气候类型的教案
世界气候类型的教案【篇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案课程标准: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1、教材使用大量小比例尺分布图,有利于学生记忆每一种气候类型的相对位置。
2、教材使用了大量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来说明气候特征多于课程标准。
3、教材配有相对的景观图,有利于学生把形象认识和概念的理解结合起来。
4、教材缺少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例子,不利于对气候类型相对位置的记忆。
学与教的步骤安排: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课程标准一)。
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第二课时:应用第三节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地理原理,对世界气候分布的某些进行分析和判断(完成课程标准二)。
主要是举例进行学习和讨论(联机讨论),注重过程和方法。
并引进例子,与其他学科(生物)的知识进行整和。
第三课时:举上节课讨论的题目(我国绿色植物的分布)例子,讲解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引导学生根据气候类型的相对景观图,联想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完成课程标准三)。
复习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的逐月分布图,引导学生比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课本p79)。
注意:要注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发挥教材的优点,补充教材的不足的地方。
根据课程标准安排学与教的步骤,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较多的时间学习,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教材没有内容,由于课程标准有因此也安排了学习内容。
由于教材安排了影响气候因素在气温和降水进行学习,而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学生学习障碍已扫除。
因此也较容易学习。
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指导学生使用科利华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地图,联机讨论,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类型与气候带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方式;3.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4.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特点和差异。
二、教学重点1.气候类型与气候带的定义和特点;2.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方式;3.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依据和特点;2.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气候类型?它们是如何划分的?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气候类型和气候带呢?”2.学习内容(1)气候类型与气候带的概念和特点气候是指一些地区长期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气温、降水、风向等要素。
气候类型是根据其中一地区气候的特点和要素特征进行划分的,反映了该地区气候的基本特点。
而气候带是指地球表面根据纬度不同而出现的气候带状分布区域,通常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等。
(2)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划分方式根据温度、降水和气候季节性等因素,世界上的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类型。
而根据地理位置和特点,气候带可细分为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极地气候带。
(3)各种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热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南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充沛、气候季节性不明显;温带气候带分布在两极之间,气温适中、降水适中、气候季节性明显;寒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季节性显著。
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分布特点主要受纬度、地形、海洋运动、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3.拓展应用可以通过对世界各大洲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带进行比较研究,让学生了解各地气候的特点和差异。
同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气候类型与气候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带的特点和差异,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
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2)掌握自然带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2)运用实例说明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认识人类活动与气候、自然带的关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2)自然带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划分及判断;(2)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其特点和规律;2. 实例分析法:结合具体地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3. 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气候?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2. 课堂讲解:(1)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2)讲解自然带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 地图观察与分析:(1)让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2)让学生观察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各种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规律。
4. 实例分析:(1)选取具体地区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析其特点;(2)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人类活动与气候、自然带的关系。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及分布规律;(2)强调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保护。
五、课后作业1. 绘制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图,并简要说明其特点;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和自然带的影响;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课堂讲解与提问;(2)地图观察与分析;(3)实例分析;(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
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气候类型的定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自然带的定义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理解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
1.4 教学步骤:1. 引入气候类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介绍自然带的定义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3. 通过展示图片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气候类型的划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包括温度和降水的关系。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使用图表和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4 教学步骤:1. 介绍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和降水的关系。
2. 通过展示案例和图表,介绍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并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信息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
第三章:热带雨林气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
3.2 教学内容:热带雨林气候的定义及其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
热带雨林气候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热带雨林地区的生态环境来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使用图片和图表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域和生态环境。
3.4 教学步骤:1. 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的定义及其特点。
高中地理课堂教案地球上的气候带
高中地理课堂教案地球上的气候带高中地理课堂教案 - 地球上的气候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方法;2. 掌握各个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区域;3. 理解气候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方法;2. 掌握不同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区域。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及相关资料;2. 给学生准备一些有关不同气候带的例子。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图,并要求他们观察并描述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Step 2:讲解(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球上的气候带划分方法:按照纬度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
2. 依次介绍寒带、温带和热带的特征及分布区域,并配以地图和图片进行说明。
a) 寒带:气温极低,植被稀疏,主要是苔原和冻原。
b) 温带: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有落叶林、针叶林及草原。
c) 热带:气温高,日照充足,常见的植被有热带雨林和草原。
Step 3:检查理解(10分钟)给学生准备一些有关不同气候带的例子,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类讨论,并逐一核对答案。
Step 4: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候带,进行相关研究。
要求他们了解该气候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用表格或PPT等形式展示。
Step 5:小结(5分钟)总结各个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区域,并强调不同气候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课堂作业: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地球上的气候带的作文;2. 要求作文包括气候带的划分方法、各个气候带的特征和分布区域,以及气候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上的气候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同气候带的认知。
同时,通过作文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教案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的定义和气候要素;(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了解自然带的定义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2)利用案例分析,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3)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和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2)自然带的定义和分布规律;(3)气候和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2)自然带的划分和特点;(3)气候和自然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2)自然带分布图;(3)相关案例材料;(4)小组讨论记录表。
2. 教学资源:(1)教科书;(2)网络资源;(3)相关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地球气候变化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气候问题;(2)提出问题:“什么是气候?气候要素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 教授新课(1)讲解气候的定义和气候要素;(2)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3)讲解自然带的定义和分布规律;(4)展示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1)提供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特点;(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候和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4. 巩固知识(1)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出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2. 绘制自然带分布图,标注出不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六、教学延伸1. 探究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当地的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特征;2. 课后实践:(1)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自然带的影响,如森林火灾、干旱等现象;(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气候和自然带的影响,如城市化、森林砍伐等;(3)提倡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3.3气候洋流自然带 教案
房山高中生态循环课堂教案高一地理第18周第1个总编号:27 主备人:桑浩凯3.3气候洋流自然带一、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画图列表归纳所学知识。
2. 掌握气候洋流自然带的相关知识点。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示意图,分析地理现象。
三、教学方法:组织自学,归纳分析法、精讲点拨。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学生背诵:(二)、学生展示:问题一:画出水循环示意图,标出各环节名称问题二:画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标出序号问题三:画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问题四:列表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教学方法引导自学,组织学生展示联系实际基本概念要强调总结规律加强识问题五: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分别以什么为基础?(三)、学生互批(四)、合作探究:洋流模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
(五)、精讲归纳主要还是画图能力欠缺,缺少空间概念,其实只要下功夫背一背还是可以记住的。
注意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如风带和气候,和洋流的关系,气候和自然带的关系等等。
(六)、课堂检测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甲B.乙C.丙D.丁3、澳大利亚西岸、南美洲秘鲁沿岸都有荒漠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洋流4.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 B(3)写出B地区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
(2)说出沿a线方向的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七)、布置预习预习单元活动,初步了解地形图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通用7篇)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地;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及其基本道理。
学习重难点:1、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完成,个别指导重点点拔。
导学过程:1、请同学们结合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能说出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气候的特点是什么?3、课本p57的A、B、C三幅图是描述哪些地区的气候的?4、其中A、B两幅图中,都有“一年到头”这几个字,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一年指的是某一特征的年份,还是一般而言呢?5、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到气温、降水、风、云、雾等要素。
从图3.22的谈论中看,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长?一般只注意哪两个要素?你们能用一句话概括当地的气候特点吗?6、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世界上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很大,同学们想想,世界上哪些地区温度高,哪些地区温度低?哪些地区降水量多,哪些地区降水量少?7、课本p58,看图3.23能说出世界上有哪些主要气候类型。
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9、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达标检测:1、课本p58活动题2。
2、课本p59—60活动题1、2、3、4。
3、课本p61—62活动题2、3、4。
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得出影响气侯的主要因素,由浅入深,易化难点。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理解起来有困难,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学习加深理解。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上学期第四周 中国地理 第四章 气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地理教案
三、课堂小结
【复习】
一、运用等值线原理图判读中国的气温等值线分布,完成P128的书上读图指导。
1、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找出一月0摄氏度等温线,看看它大致经过哪些地区。
2、分析等温线变化趋势。
二、在老师指导下灵活应用:
A、 B 、 C、 D、 E 五处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分析其中的原因。
巡视检查,个别辅导,统计问题,订正,针对性讲解,可恰当安排学生答疑讲解。
结合学生层次和高一 补充情况,建议让学生自习10分钟,就个别问题讲解。集中时间用在课后读图训练和配套练习上。针对作业完成情况,针对性讲解。
除教师总结外,注意让学生总结。
除教师总结外,注意让学生总结。
重、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
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
第一课时
一、解读“目标聚焦〞
二、等值线知识复习
1、等值线基本原理
〔1〕同线同值。
〔2〕同一副图线差一致。
〔3〕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4〕相邻等值线中闭合等值线的意义。
2、中国的冬季气温特点
〔1〕特点
一、独立完成教材P134读图训练1。完成订正,认真听取老师或同学的讲解。
二、总结归纳 整理笔记
三、完成订正,认真听取老师或同学的讲解。
【复习】
1、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
2、分析冬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各是那些。
【自学】
在老师指导下学习:
1.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
台风 寒潮 洪涝 干旱
〔2〕原因
三、读图3-4-1训练3.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篇: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学生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知识,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天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天天在听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情况?什么是天气?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学生看书,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大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学生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看投影片在陆地和洋面的交界处有没有气团形成?为什么?如果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马上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气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在陆地与洋面交界处不可能形成气团,因为下垫面性质不均一;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马上又移走了,不会形成气团。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带教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带教案地理教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不妨来写一篇高中地理教案,它会对你的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你能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带教案〞,下面我采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高一地理必修一自然带教案1使用讲明及学法指导: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把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本人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络实际。
学习目的: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
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毁坏的主要因素。
5、土地资源问题突出表如今和两方面。
、、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考虑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保护土地资源?4、估计到2020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知足建设需求,十分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术语。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3. 通过实例讲解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术语。
4. 学生练习:用基本术语描述不同的天气与气候现象。
第二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2.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内容:1. 热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 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 寒带气候类型: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
1. 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2. 通过图片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
3. 学生练习:根据特征判断给定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第三章:气候变化的原因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掌握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自然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火山爆发。
2. 人类活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活动。
教学活动:1. 讲解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2. 讲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学生讨论:讨论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天气预报的解读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解读天气预报。
2.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格式和内容。
2.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 讲解天气预报的格式和内容。
2. 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3. 学生练习:解读实际的天气预报。
第五章: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掌握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 可持续发展策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政策。
教学活动:1. 讲解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1.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特征1.2 天气与气候的表示方法介绍天气与气候的表示方法,如天气图、气候图、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和使用这些表示方法第二章:天气系统2.1 气旋与反气旋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2.2 锋面系统介绍锋面系统的类型和特征讲解锋面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第三章:气候类型3.1 热带气候讲解热带气候的类型和特征分析热带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2 温带气候介绍温带气候的类型和特征讲解温带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气候变化4.1 气候变化的原因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如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4.2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第五章:天气与气候的应用5.1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讲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局限性分析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因素5.2 天气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解天气与气候对农业、交通、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天气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六章:气象灾害6.1 洪涝灾害讲解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6.2 干旱灾害介绍干旱灾害的成因、影响及预防措施讲解干旱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七章:气候资源与气候灾害7.1 气候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讲解气候资源的类型、利用与保护措施分析气候资源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等领域的影响7.2 气候灾害的应对与减轻介绍气候灾害的应对与减轻措施,如防洪工程、抗旱措施等分析气候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第八章: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8.1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讲解气候变化对生物种类、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生物如何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8.2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介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如降水量、蒸发量等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九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9.1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讲解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分析农业如何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9.2 气候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介绍气候变化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城市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第十章:全球气候治理与合作10.1 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与协议讲解气候变化国际公约与协议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分析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与合作10.2 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贡献与责任介绍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责任第十一章:气候与人类健康11.1 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讲解气候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分析气候变化对传染病流行、慢性病发生的影响11.2 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策略介绍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策略,如公共卫生措施、健康教育等分析个人和社会如何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适应能力第十二章:气候变化与经济12.1 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讲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产业布局、就业等分析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影响12.2 低碳经济与发展介绍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途径和优势讲解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十三章: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13.1 可持续发展理论讲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目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3.2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介绍全球和我国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第十四章:气候变化教育与公众参与14.1 气候变化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讲解气候变化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分析气候变化教育在提高公众意识、促进低碳生活方式中的作用14.2 公众参与气候变化行动介绍公众如何参与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如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第十五章:展望未来的天气与气候15.1 未来天气与气候的趋势讲解未来天气与气候的发展趋势和预测方法分析未来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社会的挑战和机遇15.2 面向未来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介绍未来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包括科技发展、政策制定、国际合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构建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的十五个章节,全面介绍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表示方法、天气系统、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气候资源与气候灾害、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治理与合作、气候与人类健康、气候变化与经济、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教育与公众参与以及未来天气与气候的展望。
高一地理上册《气候类型》教案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地理上《气候类型》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2、气候类型的简易判别学习重点: 师生合作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别课堂练习例1:读下图,判断各图所示气候类型例二:读下图,判断气候类型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甲地中海气候乙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
《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地理教案:气候类型与气候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3)理解气候带是指地球上纬度相近、气候相似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案例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促使学生发展出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3)理解气候带是指地球上纬度相近、气候相似的区域。
2.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安排:1.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及形成原因(20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2)讲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包括经纬度、地形、海洋影响、大气环流等因素。
(3)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而认识到气候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气候类型的分类及特点(40分钟)(1)分组活动: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成果,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2)教师辅助学生总结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3)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成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完善对气候类型的理解。
3.气候带的划分与特点(30分钟)(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纬度分布图,了解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
(2)讲解气候带的划分标准,即按照不同纬度划分为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3)让学生尝试划分气候带,并探讨划分气候带的科学依据。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带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气候资源教案
气候资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气候资源的特点,认识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认识气候资源与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旅游等之间的关系,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为难点。
教具准备:自制图表、教学挂图、板图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右图中三圆可表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请指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各是那一个圆?答 : 小圆、中圆、大圆依次表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一、气候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按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种;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目前人们利用的气候资源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共同点:1、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不同点:1、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
2、气候资源的数字特征。
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如: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有一定的数值要求。
商品贮存、工业产品的质量——温度、湿度有一定的适宜数值范围。
3、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
(可请学生举例)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利用气候资源最广泛的是: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分(一)气候资源与农业气候为农业提供光、热、水、空气等物质和能量,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注意观察分析:我国自北向南热量条件(无霜期、≥100C 积温等)、降水条件的变化情况,相应的农业种植制度如何变化?答:我国自北到南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逐渐增加,农作物由一年一熟至一年两熟再到一年三熟,北方以旱作为主,如小麦、玉米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如水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高一地理上《气候类型及自然带》教案
一、气候类型及自然带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A.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B.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
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另外,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从而具有了上述特征。
3.气候类型的判断
1)气候类型判断思路
2)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还要注意降水的变化,如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区别是集中与渐变,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别均匀,温带季风集中在7、8两个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