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合集下载

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通电
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1919年2月20日 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举行了“和平会议” 北方以朱启 钤 代表徐世昌 为总代表 南方以唐绍仪为总代表 会议开始后 双 方就因陕西停战 撤消“参战军”和国会等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严重争执 唐绍仪代表南方要求北洋政府裁撤段祺瑞组建的“参战军” 停止向日本 支取参战借款 这一要求遭到北洋政府的断然拒绝 双方互不相让 和 谈不断陷入僵局 分化组合的派系斗争 交织着各派军阀间的利益冲突 交织着英 美 法 日等国在中国的激烈竞争 甚至出现各派军阀和政 客均撇开自己一方的议和总代表 直接进行私下交易的现象 这一切使 得和谈时停时谈 难以达成协议 直至7月北方爆发直皖战争 8月西南 发生粤桂战争而中止
张勋(1854~1923) 字绍轩 西奉新人

张勋复辟
视频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
段祺瑞内阁成员合影 1918 左起 内务总长 段祺瑞 国务总理
傅增湘 教育总长 陆征祥 外交总长
朱深 司法总长 段芝贵 陆军总长 钱能训 刘冠雄 海军总长 曹汝霖 交通兼财政总长
经过张勋复辟这场风波之后 北京政府不仅依旧由北洋军阀当政 而且军政大权仍然操纵在段祺瑞皖系集团的手中 事实上 以段祺 瑞为首的皖系势力从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皖系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失败 北京政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直系手中 一直把持着北京政府 故 这个时期被称为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皖系 段祺瑞
直系 冯国璋
奉系 张作霖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总 统 黎 元 洪
国 务 总 理 段 祺 瑞
黎元洪任总统后不久 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 欲把黎元洪推上傀儡的地 位 这自然引起没有军事实力的黎元洪的不满 他在英 美的支持下 联合冯国璋和国会中的反段势力与之抗争 黎 段之间的这场争执 被称为“府院之争” “府”即总统府 指黎元洪一派 “院”即国务院 指段祺瑞一派 这场 斗争 既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个人之间的权力争夺 也是亲英 美的黎元洪集团与亲日的段祺瑞集团之间的争夺 更是英 美同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1.谋正式总统 2.谋终身总统
3.谋帝制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1)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2)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 制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 任期,可指定继承人。
贰·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2 . 接 受 “ 二 十 一 条 ” : 为了谋求帝制,袁世凯对内对外采取了什么措施
国民党力量涣散,遭袁世凯镇压 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胡汉民 广东都督 国民党籍
柏文蔚 安徽都督 国民党籍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 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 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 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壹·惊天血案再引革命——“宋案”与二次革命
从1912年开始到 1928年结束。
南京
南京
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1912.1 1912.4
1927 1949
中华民国
1912
1926
1928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割据时期
壹·惊天血案再引革命——“宋案”与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 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 命令时,须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聘用日本人 为顾问等。
贰·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孙中山的态度
据材料分析孙中山 对袁称帝的态度。
反对袁称帝,认为其破 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
民心,号召讨伐袁。
讨袁檄文——孙中山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 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 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 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1)2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1)2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
护法运动
1.背景: 袁 世 凯 死 后 , 继 任 的 北 洋 统 治 者 拒 绝 恢
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2.时间: 1 9 1 7 年 秋 — — 1 9 1 8 年 5 月
3.领导人: 孙 中 山
4.过程: ①1917年 广州开展护法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得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袁掌握了北洋新军,并不断扩充其实力 ②帝国主义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④由于中国两半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是由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根)
八十三天皇帝梦
护国战争
1.原因:
2.准备:
①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②梁启超、 蔡锷前往南方筹划讨袁事宜
②南北军阀达成妥协,孙中山被排挤出军 阀政府
5.结果: 南 北 军 阀 达 成 妥 协 , 1918年孙 中 山 被 排 挤 出 军 政 府 , 之 后 被 迫 离
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 军阀、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张作霖的奉系军阀。
军阀割据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 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 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袁世凯死后各派势力群龙无首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 皖系军阀
奉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段祺瑞 袁世凯ຫໍສະໝຸດ 张作霖军阀割据派系 人物 控制区域 扶植国家
直 冯国璋 江苏、江西、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三单元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次一次地淘汰了守旧与落后,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
的道路的奋斗历程。在这本书中你见到的场景可能
有( C )
①社会大动荡 ②国民大觉醒 ③制度大转变 ④民族
大独立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14. 北洋军阀分裂后,东北是下列哪一军阀的控制地
区?( B ) A. 直系军阀
B. 奉系军阀
C. 皖系军阀
为国民党,其主要目的是( A )
A.组织新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2.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国民党人发动了( A )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护法运动
D. 保路运动
3.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A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4.1912年,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要“全国人民恪守礼
法”。1913年,他又颁发了“尊崇孔圣”的通令,并查
封大批进步书刊,许多报人遭逮捕、枪杀,使当时国内
唐继尧等人发起了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发动的意义主
要在于( B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维护了共和政体
C.废除了“二十一条”
D.粉碎了“洪宪复辟”
10.下图是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与各国使节的合 影。出现下图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 (D )
A.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目标 B.没有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 C.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D.政治上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中国现代史_陈廷湘_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史_陈廷湘_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中国现代史课程用上编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的统治(1912·1·1——1928·12·29)第一章中华民国成立一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一) 辛亥革命前的世界与中国(二) 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动(三) 武昌起义和各省独立(四)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及其政体(五) 南京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二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北京(一) 南北和谈和清帝退位(二) 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与民国政权的财政危机(三) 袁世凯执政中华民国迁都北京三袁世凯巩固统治和民初政争(一) 袁世凯对民主制度的践踏与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二) 二次革命和白朗起义(三) 《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袁世凯的独裁统治第二章袁世凯复辟帝制及其失败一洪宪帝制的建立(一) 帝制的酝酿和“二十一条”(二) 洪宪帝制的成立二护国战争(一) 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二) 云南独立和讨袁战争的发动(三) 护国战争的胜利进军洪宪帝制覆灭三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三) 民初的文化教育(四) 《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兴起第三章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和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一) 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二)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三)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四)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二、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一)护法军政府成立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二)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三)南北和谈及其破裂第四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一)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三)《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四)《学衡》派的主张(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六)白话文运动二、五四运动(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三)五四运动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二)马克思主义及各种思潮之间的论战(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四)工农运动的第一次高涨第五章皖系军阀的衰败和直系军阀统治的建立一、直皖战争瀑爆发皖系的衰败(一)北洋政府的政权结构(二)直皖争夺的加剧(三)直皖战争爆发和皖系的失败二、第一次直奉战争(一)华盛顿会议和列强侵华新格局的形成(二)直奉共掌北京政权和两系权力之争(三)第一次直奉战争三、孙中山领导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一)南方军阀的内争孙中山重建军政府(二)直系军阀的“武力统一”和南方军阀的“联省自治”(三)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战争和陈炯明叛变第六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发展一、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一)众多救国方案的提出与尝试(二)中共二大召开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二、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一)“二七”大罢工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二)中共领导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第七章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国民革命的兴起一、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一)江浙战争(二)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和直系军阀的失败(三)奉系执政后的北京政争(四)段祺瑞重新执政和善后会议二、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二)国民党改组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三)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平定商团叛乱三、国民革命的兴起(一)中共四大的召开(二)国民会议运动孙中山北上和逝世(三)五卅运动(四)国民党统一广东和广东国民政府成立第七章北伐战争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一)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二)北伐的酝酿和蒋介石势力的形成(三)西山会议和国民党二大(四)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国民党的文化转向(五)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二、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一)直、奉军阀重组反动同盟(二)关税会议和法权会议(三)反奉战争与“首都革命”(四)北京政权内的两派冲突三一八惨案(五)对国家主义派的批判三、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三)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第八章北洋军阀割据结束一、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一)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二)各派军阀的明争暗斗(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四)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五)武汉政府的继续北伐(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紧急时期的策略二、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一)武汉政府的危机七一五政变(二)宁、汉之争(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四)奉系撤回东北皇姑屯事件发生(五)东北易帜北洋军阀割据结束三、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和军阀统治下少数民族(一)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引起的文化论争(二)收回教育权运动(四)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下编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8·12——1949·10)第十章执政初期的南京国民政府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一)国民党实施“训政”和南京政府的政治制度(二)编遗会议的流产(三)改订新约运动(四)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经济二、国民党的派系之争(一)蒋桂战争(二)中原大战和扩大会议(三)约法之争(四)国民党四全大会的召开第十一章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一、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前追述对陈独秀的处理)(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三)广州起义(四)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三)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四)王明路线对中国革命的干扰三、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一)第三党(二)国民党改组派(三)人权派(四)乡村建设派(五)中国托派第十二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一、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一)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三)国民党实行“安内攘外”方针(四)“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五)伪满洲国的建立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二、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国民党强化统治的努力(一)日本侵略势力向关内扩张和长城抗战(二)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三)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政府的抗日义举(四)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化三、三十年代中前期的社会经济(一)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二)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方针(三)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艰难发展第十三章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工农红军北上抗日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一)中国苏维埃运动进入高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三)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四)革命根据地各项建设的开展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北上抗日(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二)红军长征留守红军的游击战争(三)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师及内部危机的克服(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第十四章国共军事对抗的中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华北事变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一)华北事变(二)国内政治关系的重大变化(三)一二九运动二、抗日民统一战线的酝酿(一)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含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二)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初步联合(三)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和“五五宪草”的公布(四)国共两党开始有限对话三、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两广事变和绥远抗战(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三)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第十五章三十年代中前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一、三十年代中前期的思想文化(一)国民政府的文教政策(二)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三)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四)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五)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二、三十年代中前期的少数民族民族(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二)苏维埃区域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三)新疆内蒙少数民族的革命运动第十六章抗日战争初期的两个战场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二)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三)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四)中间党派拥蒋抗战(五)国民党战时集权体制的建立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一)太原会战失利南京陷落(二)台儿庄大捷和武汉、广州失陷(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五)沿海工业、学校内迁三、敌后游击战场的形成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一)中共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二)平型关大捷和敌后游击战争的展开(三)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四)中共党内两条抗战路线的斗争四、民众抗战运动(一)民众抗日斗争的发展(二)抗日文化运动的高涨(三)华侨与抗日战争第十七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一、抗日战争相持局面的形成(一)日本侵华方针的演变(二)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三)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四)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二、相持阶段的政治军事(一)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二)正面战场实行持久战(三)宪政运动的兴起(四)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三、相持阶段的国共关系(一)国民党开始制造反共摩擦(二)中共反对投降分裂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三)统一战线的坚持和边区政权的建设与发展(四)皖南事变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第十八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战场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形势(一)中国战区的建立(二)中、美、英军事合作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三)美、英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四)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会战二、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的措施(一)军对根据地的大举进攻(二)中国共产党巩固边区的政策措施延安整风运动(三)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四)边区的文化教育三、大后方的政治经济(一)《中国之命运》的发表(二)国民政府的新县制建设(三)西南、西北经济的开发(四)国家资本主义实力的加强(五)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凋敝四、抗战时期的文化和少数民族(一)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二)抗日文化战线的成就(三)国民党强化文化管制(四)文化思想界的论争(五)少数民族的抗战及其贡献第十九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一)中国战区的局部反攻(二)豫湘桂战役(三)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民主联合政府口号的提出二、国共两党谋划战后建国方略(一)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二)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四)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三)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十章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政治关系的演变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一)国民党强化统治的方针(二)中国共产党应付时局的策略(三)民主党派的发展及其政治主张二、各种政治派别维护和平的努力(一)重庆谈判(二)国统区人民的民主和平斗争(三)美国调解国共关系和政治协商会议(四)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第二十一章全面内战爆发一、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被阻止(一)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进攻的策略方针(二)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失败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一)国共谈判最后破裂(二)“制宪国大”和国民政府的改组(三)中美商约签订(四)国统区经济的严重危机三、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一)第二条反蒋战线的形成(二)台湾二二八起义(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新疆三区革命第二十二章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大陆统治走向崩溃一、人民解放军开始进攻作战(一)三路大军南下作战(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二| 中国共产党筹划全国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二)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三)解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四)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新政协民主党派开始重新组合三、国民党大陆统治走向崩溃(一)国民党分区防御战略的失败(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三)国民党挽救危机的措施行宪国大的召开(四)国统区民众和少数民族的反蒋运动(五)国统区经济的崩溃四、内战时期的文化(一)解放区的文化教育(二)国统区的文化教育(三)关于“主观论”和“中国出路”的论争(四)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第二十三章民国时期的文艺、学术成就一、文学艺术成就(一)文学(二)艺术二、哲学、心理学、历史学成就(一)哲学成就(二)心理学成就(三)历史学成就三、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成就(一)教育学(二)社会学(三)经济学四、科学技术成就(一)中国近代科学的孕育时期(二)中国近代图学的发展时期第二十四章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军事主力被歼一、国民党军队主力被歼灭(一)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方略的确定(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完成(三)“中间道路”理想破灭二、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亡(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二)北平和平谈判及其破裂(三)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军阀割据是怎样形成的 教案

军阀割据是怎样形成的 教案

军阀割据是怎样形成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填写三国鼎立、北洋军阀割据、国民党新军阀割据的形势图,分析三国鼎立、北洋军阀割据、国民党新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而归纳出军阀割据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步骤:步骤一:学生分别填写《三国鼎立形势图》、《北洋军阀割据形势图》、《国民党新军阀割据形势图》,搜集相关资料。

步骤二:分析三国鼎立、北洋军阀割据、国民党新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步骤三:交流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归纳军阀割据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资源:图书馆、网站。

教学分析:三国鼎立、北洋军阀割据、国民党新军阀割据,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现象,学生通过填写《三国鼎立形势图》、《北洋军阀割据形势图》、《国民党新军阀割据形势图》,了解各时期军阀割据的大致形势,进而分析、归纳军阀割据形成的共同原因及其影响。

参考资料:1.三国鼎立三国,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

三国始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

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末年,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年)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

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

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

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

3.11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C.黄兴
D.蔡锷
课堂过关
思维提升训练
6.(2023·天津二模)《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的目录中提到“民 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结束封建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未取得任何成果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政权
(C )
课堂过关
不可能,亦不可望矣。”材料中的“良政治”最有可能指的是 ( B )
A.君主立宪制
B.责任内阁制
C.民主共和制
D.联邦制
课堂过关
2.(2023·江苏盐城中考)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由上海前往北京策
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该案发生后,革命党人
发动了
(C )
A.公车上书
B.辛亥革命
秋瑾 1907年,为策应安庆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年仅32岁
黄花岗七 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
十二烈士 骸,合葬于黄花岗
课堂过关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些革命志士对当时中国社 会的影响。(4分)
答: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4分)
课堂过关
8.(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
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
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 C )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腐败
课堂过关
9.(2023·天津一模)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和所学分析可知,当时
C.二次革命
D.南昌起义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革命期间涌起的地方反动势力,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一、教学内容:复习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时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2、根源:半封建性和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3、性质:封建、卖国的反革命军事、政治集团。

3、过程:①清末:1905年袁在天津小站练兵,利用师生、部属关系,笼络大批亲信。

②1905年: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建立北洋新军六镇,形成雏形。

③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后,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为新工具。

④1912年: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集团掌握了政权。

⑤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袁世凯的黑暗统治(1912--1916年)1、外交: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举例:2、内政:违背民主潮流(对内专制独裁事实有哪些?复辟倒退过程?)①大搞复辟活动:A、政治上 B、军事上 C、刺宋案,镇压二次革命。

②加紧复辟帝制:第一步: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后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

第二步:1914年炮制《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将大总统的权利扩大到几乎与皇帝一样。

接着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暴露其当皇帝的野心。

第三步:公开恢复帝制(1915年12月12日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革命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件(15张)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件(15张)

材料一: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造成损失简表
指标
时间
损失
农户 1人91口4~锐1减918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荒地
11经9911济44~~破11坏991188
减少2600多万亩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军费
11战9911事46~~不11断991198
增加92万人 增加5000多万
2.危害
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 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 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 争的动乱之中。
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为“拯吾民”维护共和,革命党人展开了哪一斗争? 发动护国战争
贰 · 复辟帝制举国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
⑴导火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⑵准备: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梁启超、蔡锷离京策划讨袁事宜 ⑶时间:1915年底—1916年6月 ⑷领导人: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⑸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材料二:据统计 , 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
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
。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之下,百业俱废,民生
凋敝,人民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之中
……从1912年至1928年的17年间 , 内阁变
更了47次。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
场”。
——陈旭麓材《料近三代:中民国国社时会期的军新阀陈混代战谢列》表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对外: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图谋日本支持
⑴“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②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③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④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⑵影响:①极大地损害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 中日矛盾日益加剧; ②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爱国斗争; ③加速了袁世凯政府的倒台等。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

试析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内容摘要:1916-1928年间,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一现象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时期演绎到顶峰,长达十几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格局异常混乱。

在辛亥革命后形成的北洋军阀集团在袁世凯死后分化,他们依靠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以及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大力培植个人势力,拥兵自重,占据不同地区,就此中国形成了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复存在。

而割据军阀为了扩大个人势力,彼此之间进行战争,造成军阀混战的局面,从原先的中央集权到现在的军阀割据,在清末以来的民族危机下,中国政局发生剧烈变化,军阀割据局面便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产物。

而这一时期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除了受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有关联,而当时的思想界的自治思潮对这一局面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军阀割据、危机、帝国主义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清朝末年由于帝国主义入侵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及当时存在的地方社会政治思潮以及运动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的分割性中国国土辽阔,同时地形复杂多样,北部为辽阔的平原,西部为崇山峻岭,南部是高山丛林,中间被江河湖泊以及山地分割,而这种复杂的地形使中国分割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地方统治区域,当中央权力衰微之际,这些相对独立的地方区域便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先天的地理优势又为这些割据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在近代,同样的地理优势被利用,成为军阀割据形成的先天性条件。

近代军阀割据势力在地理优势方面运用的最好的莫过于四川。

四川全省几乎全被高山包围,与外界的交流较为困难,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四川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自治。

在袁世凯统治时期,熊克武掌握着四川的军政大权,在护国运动之初,四川便宣布自知,护法运动时宣布不承认北京政府的合法性。

1918年,熊克武以四川靖国总司令之名派军驻防各地,同时收取赋税,就此掌控四川的军政大权,而下面的各防区也依据地理优势形成“小王国”里的割据势力,此后的刘湘、刘存厚等在四川盘踞多年,所依托的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孔凡义在书中说道“四川省的独立性在传统社会中成为反集权主义的潜流,在军阀政治时代则成为在地方军阀割据的天然屏障”①。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学习目标】1.通过补充人物扫描、课外资料等形式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混战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评述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等历史事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感知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

【家国情怀】【关键问题】◇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基本趋势,有理有据地评述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本课着重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学习过程】环节一:相关链接(1)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2)(袁世凯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时序尺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背景。

设问:阅读相关链接并结合预习,说说他是否真的兑现了其誓言?(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零散知识点,方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能够较快理解何把握。

)环节二:宋案疑凶出示宋教仁“人物扫描”相关信息以及出示他的相关活动轨迹,宋案的发生等信息:设问:谁是幕后真凶?杀人动机是什么?思考:结合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宋教仁被刺事件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宋教仁被刺事件让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独裁野心,为后续袁世凯的违背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做好铺垫。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课堂小结
专制 VS 民主
袁世凯 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2—1916) 宋教仁案
解散国会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接受“二十一条”
复辟帝制
宋教仁组建立国民党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北洋军阀 奉系、皖系、直系等军阀混战,社会动乱
(1916—1928)
课堂训练
B 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1913年10月 强迫国会选举他为 正式大总统
1914年初 解散国会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 总统制 修改 总统选举法(无限期连任)
1915年末
下令 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一、独裁专治的复辟 宋教仁案
为建立独裁统治,破坏责任内阁制
阅读课本P52——P55,指出革命党人为阻止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 做了哪些努力?。
袁世凯 破坏
破坏责任内阁制
宋教仁案
民主共和
维护 革命党人
组建立国民党 二次革命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二、维护民主的努力 二次革命
导火索:“宋教仁案”
时 间: 1913年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结 果: 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 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名词解释: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 练新式陆军。后来,逐渐形成了 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 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 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 年结束。
1912年
1916年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设立责任内阁制的目的:限制总统(袁世凯)权力
袁世凯 宋教仁
一、二 次 革 命
1.背景: ③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明显优势
宋教仁为了在未来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能争取 到多数席位,于1912年10月至1913年3月期间, 在安徽、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到处演说,在 长江流域刮起一股“宋教仁旋风”。最终,在 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占据了明显优 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护国战争形势图
“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 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返照,然不过八十三日 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所在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四、军阀割据
1.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混战。 2.主要派系:
四、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的危害有哪些?
3.危害: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破坏经济,民不聊生。
影视形象:宋教仁演讲
众议院议员596人,国民党得269议席,共和党得120议席,统一党得18议席,民主党 得16议席,跨党者得147议席,无党派26席。 参议院议员274人,国民党得123席,共和党得55席,统一党得6席,民主党得8席, 跨党者38席,无党派44席。
一、二 次 革 命
1.背景: ④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 ⑤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三、护 国 战 争
1.背景:③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先后南下,筹划讨袁。
眼看不久便是盈千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 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 么东西呢?国内怀着义愤的人虽然很多,但没有凭藉, 或者地位不宜,也难发手。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 抗得过他,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 这一回不可。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统治

高中历史—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一、统治时期建立:1912.2.15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府建立结束:1928.12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两阶段:①袁世凯相对统一的时期(1912.2-1916.3)②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3-1928.12)二、形成原因根本:中国处于双半社会性质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军事:晚清政府编练新军,趁机发展国际:列强支持袁世凯三、统治情况(一)政治军阀割据:①背景:袁世凯死后无人有能力统领北洋军队和政权,各派系纷争不断概况:①性质:封建大地主大买办阶级专政②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③特点:A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失败B割据混战C议会政治失败D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失败E1921中共成立F1924-1927国民革命G帝国主义加强侵华各自扶持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④外交:弱势外交,卖国政策A1915袁世凯接受日本卖国21条B1919巴黎和会外交失败C1917中俄声明外蒙古自治⑤政体:形式上共和政体,实质军阀统治⑥目标:以自己力量夺取中央政府而独立,但没有脱离中国政局:①1913.7-9:二次革命,目的反对袁世凯独裁失败②1915:护国运动,目的反对袁世凯称帝卖国③1916.1-3:袁世凯称帝83天,失败,说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④1917.5: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的争夺⑤1917.5:张勋复辟,目的调和府院之争,拥溥仪为皇帝⑥1917.8:护法运动,目的捍卫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孙中山对西南军阀失望⑦1917.8-1918:参加一战协约国胜利,目的争取国际地位和抑制日本在华势力(二)经济:(1)工业: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壮大(2)农业:发展出现机械化,封建土地买卖自由,土地集中(3)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商品化程度加深,市场扩大.(4)社会生活习俗:文明开化(5)思想:民主科学(三)思想(1)民主科学思想(2)复古教育逆流(3)马克思主义传播四、评价(1)消极①祸国殃民,给人民带来灾难②维护封建买办的反动军事集团统治③不利于生产力持续发展④出卖国家利益,阻碍民族经济发展(2)积极①改革旧军制,发展新式军队②军阀自我削弱,有利于再次统一③民族工业仍然持续发展。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2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2

B.军费开支暴涨
C.列强加紧侵华
D.民主深入人心
12
基础巩固
1.1913年12月,《新闻报》刊登了一幅漫画,描绘了袁世凯操控着象征 “政治会议”的汽车“一意进行”,将前面的障碍如“县会”“省会” “国会”“内阁”等全部碾除。下列选项中,对漫画主旨解释正确的 是( B )
B.民主共和遭到公然破坏
D.制度重建,铲除封建残余
13
2.小美同学在整理档案时,制作了下图所示的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B )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及其亲信
14
3.二次革命是革命派为保护民主共和而对袁世凯所作的武力斗争。就其 实质来说,这是( D ) A.“宋案”引发的革命
4
四、军阀割据
1.表现: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__直__系__军 阀,以__段__祺__瑞__为首的皖系军阀,奉系军阀__张__作__霖__,滇系军阀唐继尧, 桂系军阀__陆__荣__廷__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 2.影响:中国陷入了__军__阀__割__据__纷争的动乱之中。
5
问题导思
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失败? 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的唾弃(根本原因);复辟帝制触犯了北洋军阀 的利益,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人心涣散,袁世凯众叛亲离。
6
知识拓展
北洋军阀:由袁世凯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 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确立。北洋军阀代表大地主、大买办 的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宣告奉系军阀政府消亡。至此,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分为以下阶段:
2

北洋军阀政权是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北洋军阀政权是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成因.北洋军阀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有外在的条件,更有内在的原因。

1、从当时的国内形式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符合了对内维持封建统治的需要,得到了清政府的依赖和支持。

1895年,袁世凯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

北洋军阀就是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发展起来的。

2从当时的外部情况看,袁世凯势力的崛起适应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需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和支持。

3、袁世凯个人对北洋军的建成起了重要作用。

袁世凯正是由于施展权术,抓住时机编练和控制了一支新式武装,并使这支武装日益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一个以北洋军为基干的军阀集团。

一、关于北洋军阀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具体地说:1.从国内看:(1)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但这并未能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落后的封建主义经济仍居绝对优势(近代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值,到1920年仅仅是5%),封建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在中国仍有雄厚的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从人力、财力各方面为军阀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袁世凯就是及时抓住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从国际形势看,主要是由于列强侵华政策的改变: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一变初衷,开始物色代理人并通过代理人攫取所需权益,袁世凯正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的支持。

3.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袁世凯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通过军阀集团而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终而控制了全国。

二、关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上面侧重分析北洋军阀这一政治势力的形成原因,下面侧重分析军阀割据局面这一政治形势的形成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通电
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1919年2月20日 南北双方代表在上海举行了“和平会议” 北方以朱启 钤 代表徐世昌 为总代表 南方以唐绍仪为总代表 会议开始后 双 方就因陕西停战 撤消“参战军”和国会等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严重争执 唐绍仪代表南方要求北洋政府裁撤段祺瑞组建的“参战军” 停止向日本 支取参战借款 这一要求遭到北洋政府的断然拒绝 双方互不相让 和 谈不断陷入僵局 分化组合的派系斗争 交织着各派军阀间的利益冲突 交织着英 美 法 日等国在中国的激烈竞争 甚至出现各派军阀和政 客均撇开自己一方的议和总代表 直接进行私下交易的现象 这一切使 得和谈时停时谈 难以达成协议 直至7月北方爆发直皖战争 8月西南 发生粤桂战争而中止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清帝退位后 在清末曾任江苏巡抚 两江总督 南洋大臣等要职 的张勋始仍不忘效忠清王朝 他利用自己所处的地位 全力经营 复辟武装 图谋寻机复辟 张勋为了表示对清王室的忠诚 本人 及其军队一直保留着发辫 故时人讽刺地称他为“辫帅” 称他的部 队为“辫子军” 1917年 张勋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旗号率师进京 7月1日凌晨 张勋身着朝服 率文武官员300余人进宫觐见废帝溥 仪 同日 溥仪发布复辟诏书 易五色旗为龙旗 任命伪官 通 电劝告各省响应复辟 称只有实行君主制才能“享数百年之幸福” 张勋还自封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 集军政大权 于一身
张勋(1854~1923) 字绍轩 西奉新人

张勋复辟
视频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
段祺瑞内阁成员合影 1918 左起 内务总长 段祺瑞 国务总理
傅增湘 教育总长 陆征祥 外交总长
朱深 司法总长 段芝贵 陆军总长 钱能训 刘冠雄 海军总长 曹汝霖 交通兼财政总长
经过张勋复辟这场风波之后 北京政府不仅依旧由北洋军阀当政 而且军政大权仍然操纵在段祺瑞皖系集团的手中 事实上 以段祺 瑞为首的皖系势力从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皖系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失败 北京政权转入直系手中 一直把持着北京政府 故 这个时期被称为皖系军阀统治时期
皖系 段祺瑞
直系 冯国璋
奉系 张作霖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总 统 总理段祺瑞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 欲把黎元洪推上傀儡的地 位 这自然引起没有军事实力的黎元洪的不满 他在英 美的支持下 联合冯国璋和国会中的反段势力与之抗争 黎 段之间的这场争执 被称为“府院之争” “府”即总统府 指黎元洪一派 “院”即国务院 指段祺瑞一派 这场 斗争 既是黎元洪和段祺瑞个人之间的权力争夺 也是亲英 美的黎元洪集团与亲日的段祺瑞集团之间的争夺 更是英 美同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
第二节 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护法运动
一 二 三
护法军政府成立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 南北和谈及其破裂
1919年的南北和谈
视频
护法军政府成立
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1917年8月25日 非常国会开会通过了 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 大纲称 中华民国为戡定叛乱 恢复 临时约法 特组织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效力未完全 军政府 军政府设大元帅一人 元帅二人 恢复之前 中华民国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使 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 军 政府设立外交 内政 财政 陆军 海军 交通六部 军政府设都督 若干员 以各省督军赞助者任之 9月1日 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 元帅 成立护法军政府 次日 又选陆荣廷 唐继尧为元帅 10日 孙中山在他的就职宣言中重申护法的目的是 “竭股肱之力 攘除奸 凶 恢复约法” 由此 一个以维护 临时约法 和恢复国会为号召 与北京段祺瑞政权相对峙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正式建立
徐世昌 字卜五
1855 1939 北洋政府总统 号菊人 又号涛斋 直隶天津人
就任大元帅的孙中山
护法战争的发动和失败
军政府成立后 即刻宣布段祺瑞 为民国叛逆 并出师北伐 而段 祺瑞也积极以北洋武力对付西南 护法 借以实现“武力统一”中国 至此 护法战争正式爆发 1918 年4月10日 在滇 桂系军阀唐继 尧 陆荣廷和反对孙中山的政学 系的积极活动和胁迫下 国会非 常会议通过了所谓的 中华民国 军政府组织大纲 修正案 决定 改组军政府 取消大元帅制 改 为总裁合议制 5月4日 国会非 常会议开会通过 修正军政府组 织法案 孙中山愤然向国会辞 职 5月20日 非常国会选举唐绍 仪 唐继尧 孙中山 伍廷芳 林葆怿 陆荣廷 岑春煊七人为 总裁 孙中山见护法已不再可能 实现 便于21日离开广州 前往 上海 至此 第一次护法运动失 败
第三章 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和皖系军阀统治的确立
第一节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 二 三 四
黎元洪出任大总统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参战”问题和“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及其失败 皖系军阀统治权的确立和段祺瑞的“毁法
全国军阀割据形势图
北洋军阀 晋系阎锡山 西南军阀 川系熊克武 湘系谭延闿 滇系 唐继尧 桂系 陆荣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