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第2课《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导语: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懂得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人性。
本文就以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雷雨》第二课时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这部文学作品。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抓住中心线索逐步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2. 理解戏剧的形式,从角色扮演中体验舞台文化;3. 关注雷家庄中不同人物、不同角色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状况以及爱情观念等,理解其行为动机,并分析其背后的社会风尚以及政治环境背景。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剧中人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处境、行为动机以及心理状态;2. 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本形式的感知;3. 提升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课型本节课采用多元素结合、生动案例演绎等多种教学课型,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也学会自己思考、思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教学:1.师生一起继续阅读雷雨第二幕第一场,并让学生捕捉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2.提问:何以琛说的“玉米熟了,再收就来不及了”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玉米熟了意味着时间紧迫,雷家庄现在正处于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雷家庄中的人们必须赶快行动,否则就将失去收获。
3.让学生注意何以琛和牛子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推断今后的剧情发展。
第二部分教学:1.让学生体验戏剧文本中的舞台文化,先指派几位学生进行“人物扮演”,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表情反应;2.在学生中实施问答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如“动作、台词、音乐、服装、道具、场景”等;3.引导学生谈论舞台演出的文化意义,如“戏剧是人类理解自我文化、历史和人性的一种方式,舞台演出是在庆祝生命,向人们展示人类内心秘密和各种难言之隐。
”第三部分教学:1.让学生注意了解剧中人物的社会地位、名誉、经济情况以及爱情观念等,分析人物行为的价值观;2.让学生了解淮军入侵的历史背景、清朝政治环境,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影响了剧中人物的行为;3.讨论,通过探究剧中人物的决策、品格、虚伪以及欲望等,推断故事的结局,并谈论社会环境对故事结局的影响。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第2课《雷雨》(4课时) .doc
《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布置预习:1、结合注释(1)中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请将这一幕话剧分成两“场”,并概括其内容。
2、了解戏剧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3、试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以及戏剧的语言的个性4、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词语补释: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
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
谛听:仔细地听。
谛: 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
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 违背良心。
昧: m èi 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
郁热:闷热。
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等人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44
人教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族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
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
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
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雷雨》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3课●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多媒体显示:1.戏剧知识介绍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
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精品4篇
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32
人教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文本主旨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3.作者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周仆园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4.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情境感悟法2.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分组讨论法4.提问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二.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 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2《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雷雨》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内容节选自戏剧的第二幕,共两场。
《雷雨》作为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可以说既吸收了中国古代戏剧之美,又受到了西方话剧创作的影响,对于本单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作为本单元的精读课文,《雷雨》自身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戏剧冲突集中,人物性格鲜明及关系复杂,戏剧语言意蕴丰富。
巴金是这样评价《雷雨》的,它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通过对《雷雨》的阅读,学生能够对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领略戏剧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矛盾冲突,初步了解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2)揣摩戏剧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认识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探究人物内心世界,感知复杂人物形象,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性的复杂性,激发学生阅读戏剧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初中九年级下册,学生已经接触过《威尼斯商人》、《枣儿》、《变脸》和《音乐之声》等多种类型的戏剧篇目,对于戏剧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初中的戏剧知识还是比较浅显,学生在过去学习戏剧时,比较流于形式,注重戏剧情节的发展的记忆而忽略了对于剧本中语言、矛盾冲突和人物的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接触了多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必修四才首次触摸戏剧这一文学样式,此时高二的学生还不具备鉴赏剧本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总体把握主要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鉴赏周朴园的语言,探究周朴园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周朴园人物的复杂性。
五、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多媒体、点拨指导法和学生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批注的方式,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最佳效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的阅读和分角色朗读。
六、课时设计和安排第一课时:介绍作者曹禺,创作时代背景,梳理《雷雨》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单元中的《雷雨》,主要围绕课文第一、二幕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一幕——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第二幕——周萍与鲁四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戏剧结构及人物关系,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
3.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戏剧表演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理解戏剧的主题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戏剧语言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如何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戏剧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剧本朗读、角色分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解析: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分析第一、二幕中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3. 例题讲解:以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为例,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以及鲁妈的忠诚与无奈。
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表演的乐趣,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雷雨》第一、二幕解析2. 内容:人物关系图剧情发展脉络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园、鲁妈、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论述。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清晰,不少于8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雷雨》全剧,观看相关戏剧表演,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戏剧社,亲身体验戏剧表演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节:教学目标和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深入了解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态;2.掌握小说《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中所展示的社会伦理道德、人性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4.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
2. 教学要求1.尽可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历史背景和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2.鼓励学生进行主题阐述和人物形象分析,培养学生文学批评视角和综合素质;3.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
第二节: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导读:阅读课文,浏览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小说背景:介绍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态;3.小说主要人物分析: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4.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展示的伦理道德问题,并进行深入剖析;5.文学鉴赏:辅助学生理解文学鉴赏方法,提高其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教学步骤本次课的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好课文及相关讲义资料;2.老师准备好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演示材料。
步骤二:课堂导读1.老师通过课堂导读,简要介绍小说《雷雨》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2.学生跟随老师的导读,浏览了解小说的基本内容。
步骤三:小说背景介绍1.老师通过课堂讲述,介绍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存状态;2.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了解小说所处的社会环境。
步骤四:小说主要人物分析1.老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高老庄、赵夫人、刘姥姥、雷雨等;2.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基本特征和形象刻画。
步骤五: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分析1.老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所展示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如婚姻、家庭、爱情、权力等;2.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和分析,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__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雷雨》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雷雨》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部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其成书背景、文学特点、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生活习惯的因素等文学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部作品,学生能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学会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鉴赏、阅读和分析。
通过整合多种文本信息,全面解读一个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历史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雷雨》这部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官僚家庭的病态关系和思想波动,体会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丑陋和个性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体认个人的内心矛盾和生活困境,从而发掘自身情感和人格魅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了解《雷雨》的创作背景、作品特点和故事情节;2)分析沉住疾恶如仇的人物形象——MING和侯方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3)分析官僚家庭的病态关系,揭示剧中人物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方式,深入探讨香港放漠的习惯与当时社会的背景和生活方式的关系。
2、教学难点1)把握《雷雨》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现手法;2)全面理解和把握人物关系,表现出中国家庭的人际关系;3)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群体,透过文学作品反映揭示徐世昌时期社会风貌、文化状况及人性矛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重点讲解《雷雨》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的语言、情节、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2、阅读指导法: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作品的要点和理解作者的写手法。
3、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形成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课外阅读法:在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相关资料,拓展对现实主义文学以及民间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了解,丰富文化素养。
四、教学安排第一课时:《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雷雨》,学习作品的背景和情节结构;2、归纳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和行为特征;3、进行讨论,分享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2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
雷雨-人教版必修4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雷雨》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的主要内容;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3.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演变,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4.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主要内容;2.人物关系及其演变;3.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的理解;2.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必修4》第十一单元《雷雨》;2.录音机、磁带;3.讲台、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预习导读1.讲解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2.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小说《雷雨》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说《雷雨》的背景是什么?–小说《雷雨》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课文解读1.集体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的语言、结构和艺术特点。
2.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演变以及思想品质等方面。
3.阅读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分析表现手法。
3. 情境写作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段情境文字,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4. 电影欣赏1.介绍课文改编的电影,观看其中的经典场景;2.引导学生通过电影情节和小说比较,分析电影中的表演要点和表现手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2.思考小说《雷雨》所反映的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与现代社会有何不同。
六、教学反思小说《雷雨》是一篇典型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课文分析、情境写作、电影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也发现学生对于古代思想文化理解不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
必修四2《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二)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三)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开始酝酿《雷雨》只有19岁,23岁时也就是1933年完成,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茅盾形容为"当年海上惊雷雨"。
可见《雷雨》的影响有多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雷雨》。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介绍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
人教版本-语文-高二必修四第2课《雷雨》教案
人教必修四第2课《雷雨》教案曹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曹禺及话剧的有关知识。
把握戏剧冲突,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品味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理解潜台词的内涵;②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③体会戏剧情节集中化、矛盾尖锐化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悟人性世界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丰富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和理发认识,培养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常识及鉴赏剧本的一些基本概念,充分体会人物的台词特点,了解周朴园这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把握戏剧冲突,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剧坛有一部剧本问世,犹如一场狂风暴雨震惊了当时的剧坛,从此以后,我国有了可与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这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
二、走进作者——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三、介绍戏剧知识(参见《优化探究》第10页“关于戏剧”)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可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最新
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优秀5篇)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创作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伟大悲剧…… 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高中必修四《雷雨》精品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雷雨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雷雨》第二幕。
着重分析主要的矛盾冲突及矛盾冲突所揭示的人物性格,挖掘全剧的主题;2、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
教学思想:引进“以人为本”的民主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矛盾冲突和通过矛盾冲突把握全剧的主题是重点,把握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是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表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和剧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
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
《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
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
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
二、分析剧情和矛盾冲突:(1)梳理人物关系:说说下列人物存在哪些冲突?主要矛盾是什么?(显示人物关系表)(2)第一场戏的剧情如何发展?三、分析在冲突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1)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感情是否真实?请试加分析。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2课《雷雨》优秀教案
第2课《雷雨》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鉴赏语言,熟悉剧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鲁的内心情感;感知、评价“相逢”部分的戏剧冲突。
2、设疑研讨;情境体会。
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一、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引出导语,上世纪三十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在清华读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出悲剧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它就是剧中的主角——周朴园。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思维情感转化到悲剧的制造者——《雷雨》的主角周朴园身上。
3、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创设氛围。
二、初步感知人物1、教师活动:出示周朴园有关图片,选取3、4位学生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总结肯定同学们眼中的周朴园显然都不同,告诉同学们其实周朴园在文学界也是倍受争议的人物,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周朴园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投影)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结合图片谈初读《雷雨》时对周朴园的印象。
3、设计目的:进一步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周朴园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一视角1、教师活动:投影展示黑格尔的名言。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
”————黑格尔《美学》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读黑格尔名言,了解“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的硬道理。
3、设计目的:通过黑格尔的名言旨在告诉学生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第一要素,为下面情境一的分析讨论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方法论。
四、创设情境一1、教师活动:(1)投影展示情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20
青年教师微格课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雷雨》这篇文章属于戏剧单元,在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利用了FLASH课件和播放录象两种电教手段相互切换的形式,紧紧围绕教学目标(1)认识戏剧的舞台性;(2)分析周朴园人物形象,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认为此次教学的成功之处有:
1、音画一体的FLASH“雷雨”导入,使学生身心均受到震撼,易于进入剧
情。
2、表格式分析情节,使学生对剧情一目了然,时空场景明晰,便于体会戏
剧的舞台性。
3、分析人物形象时,借助录象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效果,易于了解戏剧的
舞台表演特点,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4、学生讨论周朴园形象时,借助FLASH动画图案对问题加以提示,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借助电教手段的同时,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小组讨论、分角
色朗读使学生置身于故事当中,能够深刻理解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
变化.
6、课件与录象的切换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达到视觉审
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此次微格教学,在利用电教手段与学科知识的整合过程中,我认为还
存在以下不足:
1、课堂知识容量显得太单薄,缺少深度,应适当展开。
2、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不够充分,应尝试采取新的形式,如排演话剧,然
后再与录象进行对照,这样能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3、课件制作上应进一步容纳知识,思想教育点应有结合的展开。
以上就是我对此次微格课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
总之,我认为现代化教
学手段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能达到高效、直观、丰富等实
际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我会在教学实践当
中不断探索、完善这种形式。
必修四2《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雷雨》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
(二)能力目标: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三)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开始酝酿《雷雨》只有19岁,23岁时也就是1933年完成,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茅盾形容为"当年海上惊雷雨"。
可见《雷雨》的影响有多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雷雨》。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介绍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总统秘书。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雷雨》的故事梗概,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复杂关系。
2.掌握戏剧文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欣赏和评价戏剧作品的能力。
3.感受曹禺戏剧语言的魅力,理解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人物性格。
2.理解剧本的结构安排和冲突设置。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2.如何让学生理解剧本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论曹禺的戏剧成就,引导学生对《雷雨》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
三、课堂讨论1.分析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虚伪、冷酷。
从周朴园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私、无情。
2.分析鲁侍萍的人物性格:从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中,分析她的刚烈、坚韧。
从鲁侍萍对待家人的态度中,分析她的善良、包容。
四、课堂小结2.强调剧本结构的紧凑和冲突的设置。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关系。
2.提问:剧本中还有哪些人物值得我们关注?二、课堂讨论1.分析周萍的人物性格:从周萍与周朴园、鲁侍萍的对话中,分析他的矛盾、挣扎。
从周萍对待自己的态度中,分析他的自卑、痛苦。
2.分析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冲、四凤等。
三、课堂小结2.探讨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四、课后作业2.选取剧本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课堂表演。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剧本的主题。
2.提问:剧本《雷雨》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二、课堂讨论1.分析剧本中的社会问题:家庭伦理问题: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姻关系、周萍与四凤的恋情。
社会阶层问题: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
人性善恶问题: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复杂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雷雨》的剧情和主题,了解话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雷雨》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话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雷雨》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雷雨》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雷雨》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雷雨》所体现的人性复杂和现实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雷雨》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此环节重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素质。
四、课堂练习
巡视、答疑
随堂完成《导与练》上的相关习题。
此环节是质量跟踪,重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体现讲练结合的思想。
五、课外作业
布置、检查、帮助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雷雨》第一幕让学生欣赏,提出问题:后面的故事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呢?周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作者写这本戏剧要表现什么呢?
观看《雷雨》第一幕,思考:后面的故事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呢?周朴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作者写这本戏剧要表现什么呢?
以此创设情境,酿造悬念,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进入角色、溶入课堂,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二、解题
课件介绍:1.戏剧知识:⑴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⑵戏剧欣赏的要点:
2.作者
3.《雷雨》的有关剧情。
1.思考交流:何为戏剧?其欣赏要点有那些?
2.说说“我”所了解的曹禺
1.本课是戏剧单元中唯一的中国现代戏剧,介一些戏剧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引好路。2、学生自说以促进其主动学习,活跃气氛。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节选部分的剧情
掌握分析、把握戏剧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戏剧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水平。
第
三
课
时
一、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设计以下讨论题:①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
②剧本以《雷雨》为题有何用意?
③为了使作品反映的生活更加深广,作者主要是以什么手法精心安排故事情节的?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与学生互动。
了解戏剧语言富有潜台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析戏剧语言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第
二
课
时
三、分析剧本的舞台说明
设计以下问题,适时点拨:
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
2.学生找出有关“舞台说明”进行分析。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通过品读、思考、讨论,明确:
1、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同时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人教必修四第2课《雷雨》教案
授课教师:蒋庆荣地区:永州 学校(通信地址):永州市第一中学邮编425006电子邮件:jiangqr2008@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4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雷雨-新课程培训 yw0746068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的戏剧常识及戏剧作品的特点。
指导朗读技巧:
①注意重音,如下列语句重音应放在加点的词语上:
“你是新来的下人?”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你的女儿?”
“四凤/是我的女儿。”
②注意语气、语调
⑴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鲁侍萍在镇静叙述旧事时,声音要低沉、短促,平稳中略带颤抖,以表现她强忍悲痛、强作的心情;在驳斥周朴园的鬼话时,则要语带讥讽。
3.讨论、交流,完善答案;
4.汇报结果,交流分享。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鉴赏戏剧情节的能力。
第
一
课
时
五、分析戏剧冲突
准备三个问题:1、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侍萍因何遭遗弃于大年三十的晚上投河?2、周朴园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的态度有何变化?这反映了怎样的阶级矛盾?3、默读周朴园与鲁大海相见的场面,思考父子因何反目成仇?
1.讨论明确:①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精神,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扫荡中国社会黑暗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③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艺术手法。
2.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难点。
二、《雷雨》片断表演
1.选定表演内容:周认出鲁以后及大海被打两个精彩片段。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通过品读、思考、讨论,明确:这里鲁侍萍的语言有言外之意,有未尽之言。这里三个“píng”字各有其含义,“萍”是母亲的呼唤,亲情的体现,其含义是:你是我的亲儿子,大海的亲哥哥啊……但这时侍萍很快意识到,不能说破他们的骨肉关系,也分明感受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于是抑制住痛苦感情,用谐音字来掩饰。“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句话同样一语双关。这些潜台词,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当时的痛苦、失望和愤恨的爱憎交织的复杂思想感情。
教
学
重
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教学
思路
了解戏剧理论——把握戏剧情节——分析戏剧人物--品味戏剧语言--训练写作、表演能力
主要
教学
方法
以朗读法、分析点拨法、论辩法、探究法为主,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讲深化、分析综合、图文结合、直观教学。
2.必要的“舞台说明”(舞台提示)是为了更完美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有的揭示人物心理的,有的提示舞台效果的,有的推动剧情发展的。
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进一步把握戏剧的语言和结构特点。
四、分析人物形象
1.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分析、讨论周朴园、鲁侍萍、把握戏剧人物的思想性格。
2.提出表演要求:感情投入,声情并茂,表情丰富。
3.指导学生排练(课外)。
4.点评。
1.课代表选好演员。
2.课前排练,作好准备。
3.表演、观看。
4.讨论、点评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实践能力,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观看电影《雷雨》
1. 播放电影《雷雨》(课文节选部分)。
2.提出问题:电影对原作有那些改动?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1.阅读相关剧情,思考三个问题;
2.分题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深入讨论,分享成果。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剧情、把握人物形象;理性感知周、鲁两家之间的阶级矛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二
课
时
一、品味戏剧语言: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四次发问,说说它们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2.周朴园自私、冷酷的性格和慌恐的心理,决定了他的语言。
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品读人物语言,培养学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理性认识认为心理、性格的能力。
二、分析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设计以下问题,适时点拨:
分析下面鲁侍萍的话语中所隐含的潜台词:
周朴园(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二、小品表演(此环节移至自习或活动课)
1. 课外组织排练。
2. 安排时间和场地。
3.组织表演,现场指导,提供帮助。
1. 表演
2. 观看
3. 组织
4. 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要突出教师的学法指导,这是本文教学需突破的难点之一,如果任凭学生乱读,则收不到预期效果
四、梳理两场戏的情节,整体感知剧情
1.方法点拨: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来为第一场戏要点、第二场戏分层;
2.组织学生讨论;
3.要求学生报告结果并点拨、更正。
1.了解分析戏剧情节的方法;
2.为第一场、第二场戏分层并概括要点;
能力目标:
1.了解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把握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了解戏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点;
4.通过剧情表演及小品创作,培养和展示学生的才情才艺;
5.了解“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它必然灭亡的趋势。
第
四
课
时
一、小品创作
指导小品创作技巧:
1. 时间、地点高度集中;
2. 情节简单,矛盾冲突尖锐集中;
3. 语言、动作、神态要简洁、个性化;
4. 有必要的舞台说明;
5.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1.每个学生创作一个小品。
2.讨论、交流,修改完善。
3.选出优秀作品。
4.组织排练。
此环节重在读写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将语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⑵周、鲁相认时:开始周朴园是冷酷、粗暴、声色俱厉的;当他想用谎话稳住侍萍时,语调是低三下四的;当鲁侍萍被迫表明身份时,语气是嘲讽的;当周朴园哄骗她时,她的回答时而嘲讽时而愤怒,最后的答语则是斩钉截铁的。
1.熟悉朗读技巧;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重音、语气语调;讨论交流朗读心得;
3.初步感知戏剧人物思想性格。
3.点评
1.分组分题讨论交流后明确:周朴园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鲁侍萍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刚毅、顽强;鲁大海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但表现出了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2.汇报、分享成果。
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辅,通过小品创作、剧情表演深化学生对戏剧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演艺
教学
资源
教材《雷雨》文本、CAI课件、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影《雷雨》、央视09春晚小品《不差钱》的录像片,语文《读本》、《导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