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生物练习:第九单元第1讲课时跟踪练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7种群及其动态(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7种群及其动态(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一、选择题1.(2022·广东大湾区联合模拟)以下关于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或碘液来检验实验结果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清水冲洗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二氧化碳的含量D.调查种群密度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动物,不适合选用标记重捕法解析:由于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实验中,一般不用斐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否则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A项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95%的酒精冲洗两次,B项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中,检测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用于检测酒精,C项错误;种群密度调查时,若调查对象为濒危物种,不适合选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应采用逐个计数的方式,D项正确。

答案:D2.(2022·湖北模拟预测)20世纪90年代,野生狼群重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连续20年对其数量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狼的种群数量可采用逐个计数法B.第1—5年该动物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第5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第15年数量最少D.若环境条件改善,则第20年后的λ值可能大于1解析:据图分析,1-1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20-30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依题意,狼为大型动物,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其种群数量,A项正确;第1~5年狼的λ值大于1,且为定值,说明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项正确;第5~10年,种群的λ值下降,但仍然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继续增加,第10年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10-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到第20年种群数量最少,C项错误;若环境条件改善,则种群数量会增加,第20年后的λ值可能大于1,D项正确。

课时跟踪练(二十九) 高考生物总复习精品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二十九) 高考生物总复习精品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二十九)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 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除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原因是()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解析:胚芽鞘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所以A、B两项错误。

生长素的运输是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C项错误。

据题干可知,a′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下端连接茎,所以生长素可以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中接入的茎段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茎,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无弯曲生长,D项正确。

2.1914年,匈牙利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尖端下方加云母片,不影响实验结果B.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解析:云母片不透水,阻断生长素的运输,A错;拜尔的实验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以及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特点,C、D错。

答案:B3.下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几个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个实验的自变量依次是有无重力、IAA的浓度和材料托的倾斜程度B.实验1可说明重力使根尖处的生长素向远地侧运输,而茎尖处的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C.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适于插条生根的最适IAA浓度D.实验3中几个琼脂块所含生长素量的关系是A3>A2>A1=a1>a2>a3解析:实验1中,在重力影响下的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说明重力可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即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远地侧。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8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8群落及其演替(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8一、选择题1.(2022·广东揭阳普宁二中摸底)低聚果糖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被人体肠道的双歧杆菌利用促其繁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抗龋齿等功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低聚果糖合成过程中会有水分子生成B.低聚果糖与胆固醇的功能有相似之处C.低聚果糖可能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D.双歧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解析:低聚果糖是由1分子蔗糖与1~3分子果糖聚合而成,合成过程会有水分子生成,A 项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低聚果糖没有与胆固醇相似的功能,B项错误;低聚果糖可能是不能被口腔细菌利用,因此具有抗龋齿功能,C项正确;“低聚果糖能被双歧杆菌利用,使人体内双歧杆菌大量繁殖,从而发挥其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吸收等保健功能”,双歧杆菌是保护人体肠道健康,人类为双歧杆菌提供养料,说明双歧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D项正确。

答案:B2.(2022·广东大湾区联合模拟)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后,毛蚴遇到钉螺(以藻类为食)便钻入螺体,并在其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种研人员研究使用农化品(化肥、除草剂等)对血吸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农化品降低了钉螺捕食者死亡率B.藻类→钉螺→人→血吸虫构成了一条食物链C.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从而有利于血吸虫繁殖D.使用农化品使钉螺死亡率增加,是防治血吸虫传播的重要方法解析:结合图示可知,使用农化品增加了钉螺捕食者死亡率,A项错误;食物链是以捕食关系建立起来的,钉螺以藻类为食,藻类→钉螺→人构成了一条食物链,而血吸虫与人之间不是捕食关系,B项错误;使用农化品增加了藻类产生量,导致钉螺大量繁殖,进而促进了血吸虫的大量繁殖,C项正确;使用农化品使钉螺捕食者死亡率增加,促进了血吸虫繁殖与传播,D项错误。

2024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人教版必修1

2024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理解·巩固·落实]1.推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细胞学说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 )(2)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

( )(3)施旺的名言是“全部的细胞都来源于从前存在的细胞”。

( )(4)水、空气、阳光是生命系统的组成成分。

( )(5)全部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 )答案:(1)√(2)√(3)×(4)√(5)×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其理由的是(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全部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B.从细胞内分别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的培育和生存C.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D.病毒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的增殖必需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解析:选C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全部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必需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而含量差别较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的增殖必需在宿主细胞中进行。

故选C。

3.(2024·济南四校联考)在视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动物受精卵的分裂,以及很多动物组织发育过程的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全部的细胞都来源于从前存在的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凝合着漫长的进化史C.一切动物组织的构成基础都是细胞D.运用完全归纳法得出了这一结论解析:选D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A正确;全部的细胞来源于从前存在的细胞,从前存在的细胞来源于更从前的细胞,因此现代生物的细胞都是远古细胞的后代,B正确;动物体的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C正确;科学家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了这一结论,D错误。

4.(2024·天津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生命系统各种层次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不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B.个体水平以上的层次和以下的层次之间没有关系C.各层次间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生命系统各层次间是不能演化和进化的解析:选C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包括生态系统层次,而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A错误;生命系统各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的,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B错误、C正确;细胞是生物圈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始的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演化为今日多种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D错误。

课时跟踪练(十九) 高考生物总复习精品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十九) 高考生物总复习精品专题学案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十九)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2019·潍坊一模)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基本骨架由C、H、O、N、P等元素组成B.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断裂C.DNA的片段都有遗传效应,可控制生物的性状D.DNA的复制和转录都能在细胞质中进行解析:DNA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组成元素有C、H、O、P等,A错误;连接磷酸与五碳糖的化学键为磷酸二酯键,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断裂,B错误;DNA的片段包括基因部分和非基因部分,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非基因部分不具有遗传效应,C错误。

答案:D2.2017年7月,科学家们揭开了关于染色质中DNA的世纪之谜,首次在人类活细胞的细胞核中实现了3D基因组成像。

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改写DNA结构的教科书模型。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互补链间的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性B.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2∶1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解析:组成DNA的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互补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正确;不同的DNA分子,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不同,而且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也存在差异,所以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一条链的C∶A=1∶2,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答案:C3.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代表磷酸基团),下列为几位同学对此图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A.甲说:“物质组成和结构上没有错误”B.乙说:“只有一处错误,就是U应改为“T”C.丙说:“至少有三处错误,其中核糖应改为脱氧核糖”D.丁说:“如果说他画的是RNA双链则该图应是正确的”解析:图中有三处错误:①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②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③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3号碳原子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B错误;由A、B 选项可知,图中至少有三处错误,C正确;如果图中画的是RNA双键,则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D错误。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1人与环境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1人与环境

课时跟踪练31一、选择题1.(2024·浙江卷)垃圾分类是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害垃圾填埋处理可消退环境污染B.厨余垃圾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C.生活垃圾发酵能产生清洁可再生能源D.禽畜粪便作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解析: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旧电池、过期药物等,此类垃圾若进入土壤或水体中,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等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还会污染环境,A项错误;厨余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加工后可作为鱼类养殖的饵料,B项正确;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可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沼气,此过程可再生能源,C项正确;分解者可以将禽畜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作为花卉肥料,而释放的CO2可向非生物环境归还碳元素,有利于物质的良性循环,D项正确。

答案:A2.(2024·广东茂名二模)藏羚是国家一级爱护野生动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物种。

近年来藏羚种群数量渐渐增加,濒危程度连降两级,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爱护联盟由“濒危”降至“近危”。

下图是西藏藏羚种群数量动态变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更的主要因素B.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的规律C.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更不能直观反映种群的现状D.提高诞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解析:滥捕乱猎导致西藏的藏羚群数量削减,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更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据图可知,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上升的规律,B项正确;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更能直观反映种群生活的现状,C项错误;干脆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包括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提高诞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D项正确。

答案:C3.(2024·山东泰安模拟)披碱草是禾本科植物,具有抗寒、耐旱、耐碱、抗风沙等特性,通常是高寒草地的优势种,披碱草养分枝条较多,饲用价值中等偏上,分蘖期时,各种家畜均喜采食,抽穗期至始花期收割调制的青干草,家畜亦喜食。

2025高考总复习一轮生物学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ppt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时规范练4

2025高考总复习一轮生物学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ppt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课时规范练4
123456789
解析 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 富度时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采摘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 富度的研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项错误;间作的两 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而且往往是高作物与矮作物间作,如玉米间作大豆或 蔬菜,实行间作对高作物可以密植,间作没有利用群落的季节性,套种时,应 选择播种共同生长期短的作物,以便尽可能减少两种作物对于环境资源的 竞争,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B项错误;利用鸟类来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 可减少污染并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等,C项正确;生态工程的原理有整体、协 调、循环和再生,特殊养殖、种植采摘等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相互协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项错误。
123456789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3.(2024·广东广雅中学模拟)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其中包 括有“活化石”之称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桫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鼎湖山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鼎湖山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 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C.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是保护生物 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D.大量引入观赏物种有利于美化鼎湖山风景区的植被景观,提高物种多样 性
123456789
9.山东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被焚 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 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污染的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 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物能量的循环利用 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9单元第1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新人教版

新高考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9单元第1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新人教版

第1课时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标要求 1.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2.了解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考点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易错提醒1一“全”:指全部个体,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个体,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包括雌雄个体。

2二“单”:指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三“同”:指同一物种、同一时段、同一区域的全部个体。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离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想一想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是否属于一个种群?不是填“是”或“不是”。

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提醒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不一定大。

(2)调查方法①逐个计数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②样方法a.样方大小确定方法为根据被调查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确定样方的大小。

b.样方法调查时要强调“随机”取样,原因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法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c.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

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d.某兴趣小组调查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结果如表所示。

其中,第四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则该植物种群密度是8株/m2。

样方N1N2N3N4N5种群密度(株/m2) 8 7 8 x9③标记重捕法调查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重捕、计数错误!↓计算种群密度N=N1×N2N0注意事项调查期间,被调查个体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要能维持一定时间④黑光灯诱捕法: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共5套27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新人教版【共5套27页】

本套资源目录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1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新人教版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4生态环境的保护新人教版课时规范练30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巩固1.(2019江西上饶中学开学考试)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2.(2018福建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3.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调查时猕猴的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4.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5.(2018宁夏银川九中四模)蚜虫常聚集于植物的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近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练(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练(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练的全部内容。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北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解析: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是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A错误。

答案:A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答案:D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C.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D.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因为酵母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解析:台盼蓝大分子染料一般不能进入活细胞,可用于鉴别该细胞的死活,所以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A正确;由于一定的培养条件下,K值基本不变,所以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B正确;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酵母菌会因高温而失活,C正确;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会改变培养液的pH值,从而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值,D错误。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9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课时跟踪练29一、选择题1.(2022·广东湛江一中、深圳实验学校联考)某些生物学原理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和养殖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农家肥中的有机物能被农田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和能量被农作物利用B .农田被水淹要及时排水,否则根细胞会因缺乏氧气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 2导致烂根C .要根据草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载畜量,放养的羊或牛维持在K 值可提高每年的出产量D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解析:农家肥中富含有机物,可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产生CO 2和无机盐并释放能量,无机物可以被农作物利用,但能量不能被农作物利用,A 项错误;农田被水淹后烂根是因为根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所致,B 项错误;放养的牛或羊的数量应该维持在K 2附近才能提高产量,C 项错误;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率,通过影响光合作用过程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D 项正确。

答案:D2.(2022·广东大湾区联合模拟)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B .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C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D .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达尔文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是概念模型,A 项正确;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B 项正确;罗伯特森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亚显微照片是实物,而不是物理模型,C 项错误;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D 项正确。

答案:C3.(2022·广东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能B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 .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从消费者流向生产者D .越接近食物链顶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越少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流动,可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不可逆转,C项错误;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故越接近食物链顶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越少,D项正确。

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9单元

2022高三统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参考跟踪练:第9单元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19届让胡路区月考)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能反映出该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B.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C.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D.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选B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B正确;若无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未来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C 错误;秋季,决定我国北方某地区燕子种群数量骤变的是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

2.(2019届开福区模拟)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解析:选D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不为零,但是两者的差值为0,A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种群数量迅速降低,但是环境容纳量不变,B错误;在种群数量增长到K值时,其在K值上下波动,C错误;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因为黄鼬的种群数量还受其天敌影响,D正确。

3.(2019届佛山一模)组成种群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主要有三种: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位置状态都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当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时某种杂草可能呈现随机分布C.调査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呈集群分布的地块取样D.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解析:选C三种位置状态都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当环境资源和空间充足时某种杂草可能呈现随机分布,B正确;调査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动物的种群分布会随着食物和天敌的分布变化而变化,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7·湖北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解析: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是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A错误。

答案:A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解析: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答案:D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B.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C.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D.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对酵母种群的K值没有影响,因为酵母呼吸方式是兼性厌氧型解析:台盼蓝大分子染料一般不能进入活细胞,可用于鉴别该细胞的死活,所以用台盼蓝溶液染色可增强计数结果的有效性,A正确;由于一定的培养条件下,K值基本不变,所以加大初始接种数量可以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B正确;培养液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冷却到适宜温度才能接种,否则酵母菌会因高温而失活,C正确;改变培养液氧气供应会改变培养液的pH值,从而影响酵母菌种群的K 值,D错误。

答案:D4.如图表示某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培养时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在a时,该种群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C.b时后,该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在a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增长率先增加后降低,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a点增长率>0,种群数量保持增长,B正确;b点后增长率<0,种群数量将减少,C错误;种群数量在b点到达最大数量,故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D错误。

答案:B5.(2018·银川模拟)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

对于蚜虫,重要的是抓紧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

下列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解析:蚜虫属于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取样时应随机取样,B错误;样方法只能估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捕食关系可调整种间关系,不会彻底消灭蚜虫,D错误。

答案:A6.(2017·乌鲁木齐三模)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如下图,图中的λ=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008年~2010年,λ保持不变,说明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B.2010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解析:2008~2010年,λ保持不变,但是λ>1,种群数量增加,A错误;2010年~2015年,λ先增大后减小,但是始终大于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错误;本图只是体现了λ值,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数学模型,D错误。

答案:C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了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

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68×54÷12=306只B.该调查方法为样方法,也可用于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解析:该区域中此种鼠的种群数量约为68×54÷12=306只,A 正确;该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草原上鼠与牛、羊均以草类为食,属于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C正确;如果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过草原大火,则两次捕捉时标记个体的比例不同,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D 正确。

答案:B8.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重新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

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年份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出生率/% 17.9 27.3 29.6 22.7 24.9 30.2存活数/只44 54 66 78 96 122B.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C.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D.麋鹿引入保护区后,总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解析:由于1988年出生率为27.3%,44×127.3%≈56,死亡率为(56-54)/44×100%≈4.5%,A正确;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自然选择和种群内随机交配,从而有助于提高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1986年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随着时间延长,种群不断繁衍,性别比例已经趋向于1∶1,C错误;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D正确。

答案:C9.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D.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无K值,A错误。

答案:A10.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B.第二年9至11月份社鼠种群密度处于恢复状态下C.决定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解析:由图可知,在秋冬季,社鼠雌性明显多于雄性,说明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高于雄性个体,A错误;据图示可知,第二年9至11月份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B正确;由于是封闭小岛,无迁入和迁出,故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错误;丰富度是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只能在群落层次上进行,D错误。

答案:B11.(2017·淄博一模)某研究小组在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酵母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培养,并测定容器中氧气含量、酒精含量和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酵母菌在ab段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用血球计数测定酵母菌数量的方法属于估算法C.酒精浓度是导致de段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唯一因素D.相同条件下的重复试验,酵母菌种群的K值基本不变解析:在ab段时酒精产生量增加,氧气量减少,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正确;用血球计数测定酵母菌数量的方法属于估算法,只能得出大概数量,B正确;酒精浓度是导致de段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影响因素还有营养物质、pH值等,C错误;相同条件下的重复试验,由于条件相同,所以酵母菌种群的K值基本不变,D正确。

答案:C12.如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点之前的增长并不就是“J”形增长,因为不能绝对满足“J”型增长的模型假设B.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当,种群增长率为零,于是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限制,种群增长率下降,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过度捕捞、毁林开荒等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也有可能增加解析:bc段由于食物、空间和天敌等限制,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

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2分)(2017·德州二模)由于人为过度干扰,导致朱鹮仅剩下一个分布于狭窄山沟中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为保护朱鹮及其生存环境,国家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

下表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后,洋县境内野生朱鹮2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年 3 6 9 12 15 18 21 24增长速率/(个/年) 1.2 2.1 4.0 8.2 13.2 9.8 4.3 5.1放飞等________保护措施。

早期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时,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保护区内朱鹮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

第24年时的种群数量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该保护区朱鹮种群的K 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朱鹮时,对其天敌通常采取驱赶或防御措施,而不是进行捕杀,因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为保护朱鹮,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外,还可采取饲养和野化、放飞等易地保护措施。

早期调查朱鹮的种群数量时,研究人员没有采取标志重捕法而是进行逐个计数,原因是早期朱鹮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也较小。

(2)根据表格分析,第1~15年左右,种群增长速率增加;15年之后,种群增长速率减少,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

第24年时的种群数量仍在增长,不是朱鹮种群的K值。

(3)保护朱鹮时,对其天敌通常采取驱赶或防御措施,而不进行捕杀,因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易地早期朱鹮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也较小(2)S 不是第24年时种群数量仍在增长(3)增加物种多样性14.(14分)(2017·潍坊期末)矮岩羊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

据科学工作者的考察,在20世纪80年代四川巴塘地区矮岩羊数量众多,到2008年当地矮岩羊数量不到200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