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合集下载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 义。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 权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 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当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参与了社 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它就成为经济上的总的垄断资本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 表现: 影响: 什么是第三产业?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关于第三产业的兴起 2.“新经济”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年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新经济”:是指不同于传统经济 ──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 也称知识经济。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中遭到沉重打击的英国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及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战后仅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过战前,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
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示意图
世界工业增长率示意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1. 国有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2.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 高,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加强
很多国家的政府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直接支配了国内大部分财富, 国家用这些钱进行国防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社会福 利、调节社会收入等等,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 调节。
“新经济”包括了三个要素: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
小结
美国 西欧 高科技 战 后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经 济 的 恢 复 和 发 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对国际关系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等都产生了长远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因为对新技术应用的态度和国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美国和德国都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有较充足的资本、原料和市场,并且美国内战和德国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和条件,所以这两个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工业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英国和法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设备陈旧,又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并且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这些导致它们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到20世纪初工业生产下降到第三和第四位。

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对它们来讲,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实行的,能够吸收和直接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因为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它们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较低。

这个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为跳跃式的状态。

在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和争夺世界市场,尽量利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本国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

而在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垄断却防碍着新技术的采用,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相对停滞的趋势,并且因为这些国家大量输出资本,在一定水准上也削弱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这就造成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能够跳跃式地较快地赶上和超过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从而在经济实力的对比上发生急剧的变化。

例如,英国在1870年以前一直是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第一位,号称“世界的工厂”。

但是,当时英国的工业主要是纺织、采煤等旧的工业部门。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的工业部门持续出现,到19世纪80年代末,美国引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地赶上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一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5、雅尔塔会议:
(1)原因: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2)时间、地点:1942年1月1日;苏联的雅尔塔。 (3)参与首脑(三巨头):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联的斯
大林。 (4)内容: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
国的法西斯主义;B、决定成立联合国;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5)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时可以进行合作。 (6)会议影响: ①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 、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②消极影响——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 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 局。
参考答案
1、慕尼黑阴谋。 2、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
港。 3、雅尔塔会议。 4、斯大林格勒战役。 5、诺曼底登陆。 6、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7、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8、A、根本原因是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B、主要原因是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D、 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E、确立世界霸权 地位的政治需要。 9、都重视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等。 10、美国的援助。
实,认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作用。
导学问题
1、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全面爆发、扩大和进一步扩大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 4、哪一次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5、本单元所学的哪一次战役最能体现反法西斯国家协调行动? 6、“二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7、请写出“二战”的性质。 8、请归纳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9、请比较归纳出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10、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的外因是什么?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史考试大纲课程总体说明一般来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界线,把二战前部分称为世界现代史,把二战后部分称为当代世界史。

也有把战前和战后都称为世界现代史的。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

这里按最流行的观点。

它的时间范围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时期。

它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现在的历史全过程。

它的基本内容在战前和战后有所不同。

在战前,主要内容是讲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

同时,世界现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它斗争的历史。

其中包括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历史;现代国际关系史。

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等关系的历史。

在战后,和平、发展、民主是时代的主流,是推动世界前进、人类进步的三大动力。

这三股潮流决定了战后世界的面貌,左右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构成了当代世界史的中心内容。

展示了未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一般来讲,在战前,世界现代史中存在着四大基本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战前的这4对基本矛盾在战后已失去了概括能力,随着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4对基本矛盾转化为5对矛盾。

它们是: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5对矛盾集中体现在美国与苏联的矛盾上,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

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

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

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

黄金储备也最丰富。

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

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材料说明什么? 发展速度快

整体纵观美国经济的发展
美国主导产业的发展变化示意图:
钢铁业、汽 车业、建筑 业、纺织业、 橡胶业、造 船业 石油化工、 合成材料、 电子技术、 原子能、 宇航工业
计算机和通 讯设备行业 为主体的IT 产业
传统工业
新兴工业
信பைடு நூலகம்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整体纵观美国经济的发展
节和改良(政府适当调整经济政策)

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 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 家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1、“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 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图示中 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 最准确的是
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B.开始复苏和繁荣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 重要的力量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美国资金的援助 D.海外市场的扩展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黄金时代)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2、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读上图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①改革社会经济; 持续稳定发展,进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入新经济时代。 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 术的发展; 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③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
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 的自我调节;
②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 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③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 力的增强; ④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学习]二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学习]二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4444444
444440440411011112
4444444444444
444444444
54545454 哥vnv 合格和韩国国 版本vnbngnvng
和环境和交换机及环境和交换机 歼击机
1222222222222223211
21111122222222222 能密密麻麻密密麻麻
快快快快快歼击机
斤斤计较就就
44444444444444444 hhhjkjkj 斤斤计较就
呵呵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44444888 的琐琐碎碎 天天天天天
二战的“德国奇迹”
一、二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政治背景
2、经济状况的窘迫
(1)工业产量的急剧下降 (2)农产品的供不应求 (3)住房紧张 (4)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消费品的极度匮乏
二、“德国奇迹”的具体表现
1、工业产量的增加 2、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11111
该放放风放放风放放风方法 共和国规划
快尽快尽快尽快将见快尽快尽快尽快将尽快空间进空间 空间接口即可看见看见
455454545445 Hkjjkhh 你
5466666666 5444444444444 风光好 官方官方共和国 hggghgh5454545454
和古古怪怪 方法 2222 444
5666666666666666666655555555555555555555565588888 Hhuyuyyuyttytytytyyuuuuuu 45555555555555555 455555555555555555 发呆的的叮叮当当的的 规范化
二战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英、法、西德、瑞典的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全球化角度审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1)概况: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西社会发展的对比(一)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作用的争论(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总结了布雷顿森林系对稳定战后经济发挥的重要作用。

吴晓灵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双挂钩”为世界经济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功构建,也为当时各国通过合作协商的形式解决争议问题提供了典范。

(2)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充分肯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至今仍延续的重要影响。

朱光耀指出,布雷顿森体系在1973年结束,此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被牙买加体系取代,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个重要机构,继续发挥着全球性的影响。

就这个意义而言,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经济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在封建社会的演变到工业时代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规律。

首先,在资本主义时期,企业投资的增长大大高于拉动消费的稳定水平,金融资本的抽象化导致工业部门创新相对缓慢,经济结构的不了解加剧了经济增长的不持久性。

此外,地方政府易于提供补贴和支持,偏见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政府出台投资和消费政策的困难。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规律。

在资本主义时期,少数有权势的资本家通过政治机构及其政策获得资源分配优势,加剧社会的贫富不均悬殊。

此外,资本家利用财富整合政策垄断市场,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公平的情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尊重市场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严格控制财富集中整合,完善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协调发展,促进政治机构的不断改革,从而推动政策针对全社会的公平分配和进步的持续性实现。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摘要:,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多极化,和平与发展,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对时代特征作出总体判断和科学概论,对我国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是当今我国发展的必要之举.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多极化; 和平与发展;全球性可持续发展;时代主题;世界发展趋势;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世界经济中各种力量对比的总体情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对比态势非常明显:德、意、日三国战败经济衰退,英、法等国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经济也受到严重拖累。

而当时美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经济领域,形成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与美国当时拥有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分不开。

美国利用战争扩展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美国正是凭借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突出的优势地位,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形成了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

同样,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成为可以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的力量,所以美国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其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梦想。

世界经济中各种力量对比不仅使世界经济格局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而且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质变,从美国称霸世界经济的单极世界走向多极。

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逐渐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所以经济全球化是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一种客观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在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

第二,国际投资,尤其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全球化趋势明显。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

(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

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

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

第三,金融国际化。

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

(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

(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外交
经济霸权

2
3
1
美国逐步赶上并取代英国确立 世界经济霸权的原因?
1、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 义的必然规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这种不平衡 性大大加强了。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英国对更新技术和 设备上采取了消极态度,经济发展缓慢;美国 积极开发和利用新技术,再加上市场、劳动力、 资本、资源等有利条件,经济飞速发展。 3、在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惨重,力量 被削弱;美国却靠战争使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加 强,逐步确立世界经济霸权的地位。
二、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内容
德法边界保证条约 德比边界保证条约
德比、德法、德波、德捷


洛 公 约
仲裁条约
法捷、法波、法比
防德相互保证
条约
三、欧洲安全保障问题的影响
1、对世界: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德关系,是 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暂时缓解了欧洲的安全问题,使欧 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资本 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2、对德国:进一步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德国作为平等国 家签订了洛迦诺公约,这成为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 地位的重要一步。不久德国参加国联,成为常任理事国,德国的 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工业发展 速度每年 达到5%, 超过战前 最高速度, 超过了英 德
外交 削弱德国,寻求安全保障
为了防犯德国同波、比、捷结盟,但英 国拒绝参加安全保障体系。






战后的经济危机
垄断 资 本 家
法西斯党 建立
工人夺厂农民夺地的 革 命 高 潮
意大利资产阶 级政权瘫痪
电邀墨索里尼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_吕薇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_吕薇洲

!""#年$!月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第*期(总第+#期),-./012-345&61/478’5--2-3969-39510:’5.0;.0<’<=129->><44&&?@&0&/12A-(+#BA-(*[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吕薇洲($+C"—),女,河南郾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外社会主义思潮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吕薇洲?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北京$""CD!B[摘要]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二战以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在总体上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极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新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后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垄断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的差距,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而垄断的进一步发展则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这种不平衡发展促使了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并最终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垄断;全球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FGFH**(!""#)"*G""!"G"H“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I$J?6##HB 列宁发现并深刻论证的这一规律,适用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已得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断验证。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基于机制的解释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理论上,它构成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前提与组成部分;实践上,它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给出了指导思想。

自列宁提出这一理论后,近百年过去了,在资本主义全球化日益扩大的今天,全球两极分化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日趋扩大,说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发挥其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仍然值得重视与研究。

不仅如此,有理由认为,这一理论还可以构成对更多世界性的政治社会现象提供一种基本解释,这些现象包括农民问题、民族主义、福利国家、发展中国家动荡,等等。

从理论形态上看,虽然列宁的论述已经概括出这一规律的基本含义、表现以及后果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但是还有许多内在的逻辑细节有待充实,这些细节主要指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

所谓机制,主要指某一现象所以出现并得以维持的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

尽管列宁曾提及过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某些因素,但他当时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对此做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本文则从这个角度拟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做出探讨,以期扩展列宁的理论,并赋予它在当代重大政治社会问题上更高的解释力。

一、列宁理论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对比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列宁第一次指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①在另一个地方,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

”②从列宁的论述来看,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指的是各国在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上的不平衡,它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所谓资本主义不平衡,主要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确切地说,指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综合。

虽然资本主义不平衡也可以解释生产关系等方面,但从列宁的论述来看,其基本的原因指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因为列宁所着重关注的问题是国家“实力”,它们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基本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多种,下面列举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导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在过去受到的资源配置和发展机会不同,导致了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得以延续,形成了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其次,政府政策的不同也造成了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方的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可能存在偏颇,更加重视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导致资源和资金的不均衡配置。

此外,政府对外部环境的反应也可能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发展。

第三,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了发展不平衡。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

而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和人力资源。

第四,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制度的不平衡也造成了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中具有相对优势,能够通过掌握技术和市场渠道等优势获取更多的收益,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技术和市场壁垒,难以获得公平机会。

最后,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发展不平衡起到了一定影响。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差异影响,一些地区可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地区则更加注重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

总之,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遗留问题、政府政策差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贸易制度不平衡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不平衡。

第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调整与发展

第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恢复、调整与发展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恢复与不平衡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不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在经历了战后恢复重建后,从50年代起先后进入了生产迅速增长、市场持续扩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在发展速度上,日本居发达国家之首,其次是美国和西欧。

欧洲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实行了福利制度。

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发展仍然不平衡。

同时这时不平衡状况,并未改变经济实力的排序也没有阻止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联邦德国的“经济奇迹”战败使德国陷入严重危机。

这种危机可以概括为两句话:经济崩溃,精神幻灭。

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原则,战败德国将被分割成四块占领区,分别由苏、美、英、法占领。

随着冷战的开始与东西方矛盾的加剧,被占领的德国最终形成了西占区与苏占区两部分。

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出现。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德国的恢复与重建都是在占领当局的完全控制下进行的。

德国战后经济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决策人是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他在1948年-1966年先后担任过联邦德国的经济部长和总理,对德国的经济改革和决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采用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属于新自由主义派观点。

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和社会是不可分的,不能只考虑经济规律而不考虑市场规律,或者说不能只考虑经济效果而不考虑社会效果。

所以它不是主张采取传统的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对市场经济进行控制,也就是说经济政策必须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

概括而言,在“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下实施的改革要做到:第一,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使竞争有序进行;第二,同时要有相应的社会福利措施,兼顾分配领域更趋合理。

?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艾哈德的经济专著艾哈德所推行的改革的第一步是整顿货币,代号为“捕当猎犬”行动,美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二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二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作者:张玉明来源:《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2015年第04期考点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1)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2)实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

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3)危害: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二战的爆发与扩大(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扩大:①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②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

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2)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3)作用: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成为二战取胜的根本保证。

4.雅尔塔会议(1)目的:协调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2)召开: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

(3)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 平衡发展
第一节 原法西斯国家的经济困境 与民主化改革
一、日本
当今日本皇室包 括日本天皇及皇族。 所有皇室身份都 是男系继承。 取得皇室身份的 途径包括在天皇、亲王、 王的家庭中出生,或者 嫁给天皇、亲王、王。
高圆宫宪仁亲王次女典子 与一名神职人员订婚
(一)美国对日单独军事占领
3.修改日本宪法 《大日本帝国宪 法》是1889年在镇 压只有民权运动的基 础上制定的,带有浓 厚封建残余和军国主 义色彩。
1)确立了剥夺天皇大权的主权在民的原则。 2)确立了放弃战争和军备的和平主义原则。 3)议会制度、内阁制度、司法制度也进行 了改革。 日本政治制度中的封建专制和法西斯军 国主义的因素革除了,确立了三权分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保证了日本正确的发 展方向。
(二)日本民主化改革
2)农地改革
强制征购地主超过限额的出租地 限定包括出租地在内的拥有土地限额 改为货币地租并实行低额地租 作用: 基本消灭了日本农村的寄生地主及其土地所 有制度,以自耕农为主的小农经济得以建立
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
5.教育改革 军国主义教育,将全部教育从培养目标 到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都纳入军事战争 的轨道,建立为亲了战争服务的教育体制。 禁止普及军国主义思想职员工。神道和国家分离。制定教育基 本法。
作用: 是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这次改革较彻底的铲除了明治维新后的残 存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的封建 因素,它完成了日本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 幅度提高,日本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 地位得到迅速提高。
改革不彻底性
1)天皇制得以保留 2)审判战犯草草收场 3)复兴日本经济 4)重整军备
二、联邦德国
(二)艾哈德与社会市场经济
2.措施
(1)推行严厉的货币政策 (2)取消配给,向市场经济转化 (3)实行减税,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最终目标: 日本不再成为威胁 基本目标: 非军事化和民主化
麦克阿瑟
(二)日本民主化改革
1.非军事化
解除日本武装力量 惩处日本战犯 神道的非国教化
东条英机
2.五项改革指令 给妇女参政权,解放妇女; 保障工人的团结权和团体交涉权,鼓励组 织工会; 废除专制制度,废除恐怖组织和秘密审讯 等具有压制性的各种制度; 实现教育制度自由化; 经济制度民主化;
4.解散财阀,改革农地 1)解散财阀 财阀是日本的垄断资本集团,是的传时期 的封建特权商人,后与明治政权结合,以 血缘和家族为基础。 第一阶段,解散控股公司,消除财阀家 族对企业的控制。 第二阶段,分割大企业,禁止私人垄断。
作用: 彻底消除了家族统治为顶端的金字塔形 控制体系和经营方式,铲除了日本财阀的 封建家族性和闭关自守性。 使企业获得了独立性和灵活性,能够迅 速适应战后技术革新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 不断变化。
二、联邦德国
(一)哈尔斯坦主义
1.内容 联邦德国政府代表整个德 国,不承认的意志民主共 和国是主权国家 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 不同于的一只民主共和国 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或保 持外交关系
阿登纳
二、联邦德国
(二)艾哈德与社会市场经济
1.内容
(1)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 全民福利 (2)达到目的的基本手段: 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 国家的有限干预为辅 (3)反对的对象:垄断 艾哈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