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jnia医学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
3、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
4、寄生虫:长期或暂时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
5、宿主:受寄生虫寄生并受其损害的一方。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条件。
7、世代交替:寄生虫的生活史既有无性生殖又有有性生殖,两者交替进行,称为~。
8、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9、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0、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1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给人,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
12、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当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时,仍可发育为成虫,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
13、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机体大多能产生一定的获得性免疫力,对血吸虫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表现在对再次入侵的童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却不能杀死初次感染的成虫或阻止产卵,一旦清除了这些成虫,则对再感染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1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机体大多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对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具有抵抗力,但体内仍维持着低水平的原虫血症,机体的这种免疫状态属~。
这种免疫力不能长期持续,随着疟原虫在人体内的消灭而逐渐消失。
15、传染源:感染有寄生虫的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及转续宿主。
16、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发育过程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主要关注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寄生虫。
以下是医学寄生虫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
1. 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2. 宿主:寄生虫生活的生物体。
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宿主可以分为终宿主和中间宿主。
3.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 中间宿主: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5.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寄生在人体,还可寄生在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体内,并作为传染源经过肯定途径传播给人。
这类除了人以外的脊椎动物宿主称为保虫宿主。
6. 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
7. 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一种生物体传播到另一种生物体的方式。
8.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所有阶段和条件。
9. 免疫逃避:寄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而采取的避免或减弱宿主的免疫应答的机制。
10.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受益的关系。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医学寄生虫学相关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人体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发育、繁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
2.共生:自然界中,凡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被称为共生。
包括共栖(片利共生)、互利共生和寄生3.片利共生/共栖: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仅形成空间上的依附关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结肠腔内。
)4.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和受益。
(如:牛与纤毛虫。
)5.寄生: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寄生虫),另一方受害(宿主)。
(如:蛔虫与人。
)6.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感染阶段、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途径与定居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所需的宿主种类、传播媒介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等。
7.直接型生活史:又称简单型生活史,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仅需要1个间宿主。
(如:原虫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以及肠道寄生蠕虫(如: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
))它们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土壤中可直接发育到感染期,经空气、接触皮肤、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人体。
在流行病学上将具有此种类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8.间接型生活史:又称复杂生活史,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节肢动物体内或体表发育至感染期,经节肢动物媒介或中间宿主感染人体。
(如:杜氏利什曼原虫需以白蛉作为宿主,日本血吸虫幼虫需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
)它们完成生活史均需1个以上的宿主。
在流行病学上将具有此种类型生活史的蠕虫(如:血吸虫、带绦虫、丝虫等),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9.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缺损或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1.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规律及其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均能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3.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偏利共生。
4.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关系称寄生。
5.寄生虫(parasite):是指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
6.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是指寄生在宿主体表或暂时侵犯表皮组织的寄生虫。
7.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是指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组织、器官、细胞内或体液中的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是指其生活史全部或至少其中部分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是指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在正常情况下营自生生活,只是在偶然情况下进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
10.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 ):是指进入或附着于非正常宿主,但不能在此宿主中长期寄生的寄生虫。
11.终宿主(finial host/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1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1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除可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在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总论1.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共生: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
4.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现象。
5.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的关系。
6.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7.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11.免疫逃避:虫体表面结合宿主抗原,逃避宿主的免疫识别。
12.感染期(感染阶段):寄生虫的某个生活史阶段能够侵入宿主体内并可继续发育或繁殖。
13.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可传播病原体,称为传染源。
1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15.慢性感染:寄生虫少量多次感染人体或者急性感染治疗不彻底,常转为慢性感染。
16.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17.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损伤。
18.异位寄生: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19.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寄生。
收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寄生虫:一些低等动物失去在外界环境中营自生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地寄生在其他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取营养,并给被寄生的生物带来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通常是一些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若是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
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如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即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如牛、马等即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如野猪可为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感染阶段:寄生虫的各个发育时期中,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某个或某几个时期称之为该寄生虫的感染阶段。
如血吸虫的感染阶段是尾蚴,蛔虫的是感染期虫卵等。
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寄生现象。
机会致病寄生虫:当宿主免疫功能不全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一些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的寄生虫可出现异常的增殖且致病力增强,从而使宿主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致死,这类寄生虫就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等。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病原体还存在,这些能传播病原体的感染者称之为带虫者。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推荐文档)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1、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规律、致病、控制和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学。
是学习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
涉及无脊椎动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
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长期共生,双方受益,缺一不可。
例如,牛、马胃内的鞭毛虫能产生消化植物纤维的酶,不但自己得到营养,也有利牛马的消化;鞭毛虫的残体还能为牛、马提供必要的蛋白质。
3、共栖或叫片利共生(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肠道内,但不致病。
4、寄生关系(parasitism):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物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和居住条件,使被寄生的一方受害。
(两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一方受害。
)如人与蛔虫的关系。
5、寄生虫(parasite):在寄生关系中,得利的一方称寄生虫。
如寄生在人小肠内的蛔虫。
人体寄生虫属无脊椎动物(属原生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扁平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6、宿主(host):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宿主。
如感染了血吸虫的人、牛等。
7、终宿主(final host or definitive host):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人是蛔虫、血吸虫的终宿主。
8、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豆螺和鲤科淡水鱼是肝吸虫的中间宿主。
若寄生虫的生活史中有多个中间宿主,依据时间先后分为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9、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除寄生人体之外,还可寄生在其它脊椎动物体内,这些脊椎动物与寄生虫的关系和人与该寄生虫的关系是一样的(一般为终宿主)。
医学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丝虫热:丝虫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的同时多伴有突然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蛔虫或钩虫性哮喘:蛔虫或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在人体肺部引起的炎症。
4.蛔虫病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蛔虫性肉芽肿。
5.肺蛔虫症:蛔虫感染引起的单纯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表现。
6.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
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7.圆叶目绦虫:圆叶目绦虫包括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
头节上有吸盘,孕节无子宫孔,成节与孕节的形态差别大,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
8.囊虫病:是有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而引起的疾病。
依寄生部位分为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皮下结节、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
囊虫病是由食入链状带绦虫卵引起的寄生虫病。
9.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10.继发性棘球蚴感染:在人体内寄生的棘球蚴囊壁破裂后,囊液溢出,其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造成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11.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
12.链体:绦虫成虫颈部以后的节片称为链体,包括幼节、成节、孕节。
13.似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中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14.包虫病:人误食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在体内发育为棘球蚴所致病变15.阿米巴病: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人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引起肠阿米巴病。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与生活史_2020050317291111
(一)名词解释《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与生活史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
所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
3、共生(symbiosis):凡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的现象。
4、共栖(commensalism):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
5、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利依靠,彼此受益。
6、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其中受益者称为寄生物,受害者称为宿主。
7、世代交替现象(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 ):有些寄生虫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才能完成一代发育的现象。
8、生活史(life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9、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发育过程不需中间宿主,虫卵在外界适宜环境中发育为感染期虫卵或幼虫,经口或皮肤入终宿主发育为成虫,生活史直接型。
10、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发育过程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1个或1个以上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再感染终宿主,生活史间接型。
1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 ):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个时期或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 不然就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12、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 ):指主要在外界营自生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13、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 ):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人体寄生虫学 名词解释
总论: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又称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科学。
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可传播病原体,成为传染源,这些感染者称~。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同种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
一旦体内寄生虫被完全清除后,这种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如血吸虫,疟原虫。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寄生虫少量多次感染人体或者急性感染治疗不彻底,常转为慢性感染。
临床症状轻微。
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而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间自然的传播(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源,这种寄生虫病就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如旋毛虫病。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在人体中的各种寄生虫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原生动物、线虫、吸虫、绦虫等。
人体寄生虫学主要关注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寄生方式、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人体寄生虫的认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人体寄生虫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如下:
1. 寄生虫:寄生虫是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并从中获得营养而生活的生物。
它们分为原生动物、线虫、吸虫和绦虫等不同类群,有些寄生虫能引起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生活过程。
它主要包括虫体形态、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发育阶段和宿主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3. 寄生方式:寄生方式是指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定居和取食的方式。
常见的寄生方式有口部寄生、皮肤寄生、肠道寄生、血液寄生等。
4. 致病机制:人体寄生虫通过吸食宿主组织和体液中的养分,排泄代谢废物和分泌毒素,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宿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5. 诊断方法:人体寄生虫学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寄生虫感染进行诊断。
常用的实
验室检查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PCR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6. 防治措施: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环境卫生改善、个人卫生措施、寄主控制和药物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控制方法,疫苗和化学药物是当前主要的防治手段。
人体寄生虫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人体寄生虫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开发新的防治药物和疫苗提供依据,为人类保障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寄生虫名词解释
1、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
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
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为寄生。
在寄生中收益的一方为寄生虫,受害的一方为宿主。
传染源:包括感染有寄生虫的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家畜、家养动物或野生动物)。
传播媒介:某些医学节肢动物能携带病原体传播疾病,这类节肢动物称为、、3、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
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
5、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
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6、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7、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
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8、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9、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10、消除性免疫、宿主能消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次感染产生完全抵抗力。
11、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寄生虫可通过各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再进化过程中获得自我保护能力,能在有免疫力的宿主内长期存货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12、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规律及其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互利共生(mutu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均能受益。
3.偏利共生(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4.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5.寄生虫(parasite)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多细胞无脊椎动物。
6.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指寄生在宿主体表或暂时侵犯表皮组织的寄生虫。
7.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指寄生在宿主体内组织、器官、细胞内或体液中的寄生虫。
8.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指其生活史全部或至少其中部分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生存的寄生虫。
9.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指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在正常情况下营自生生活,只在偶然情况下进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
10.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指进入或附着于非正常宿主,但不能在此宿主中长期寄生的寄生虫。
11.终宿主(final host/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12.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13.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除可寄生在人体外,还可寄生在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50、干线型肝纤维化:由于吸血虫虫卵沿门静脉分支分布,故纤维组织可沿小叶周围伸展而形成干线型结构。
51、中绦期: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幼虫。
52、机械性传播:医学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形态,数量均不发生变化。
8、兼性寄生虫:指某些寄生虫主要在外界营自由生活,但在某种情况下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
9、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1、保虫宿主(储存宿主):在流行病学上,可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适宜脊椎动物。
12、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长期存活并维持幼虫状态,一旦侵入正常宿主,幼虫可继续生长发育,这些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3、感染期:能够侵入人体的寄生虫的某个生活时期。
14、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的现象。
15、寄生虫病: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一段时间,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
16、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因不良的饮食习惯,人类食入感染有活寄生虫的动植物食品而感染上寄生虫。
53、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需经历蛹期。
54、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
人体寄生虫名解释
1、人体寄生虫:又称医学寄生虫,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生存繁殖,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也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
2、寄生虫:失去自我生活能力,长期或短暂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的总称。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
人体寄生虫名词解释1.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生活在其它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带来损害的低等动物。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损害的人或动物。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以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或可以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来源的受感染的脊椎动物称之)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至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阶段;如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则可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7.感染阶段(感染期):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的阶段或时期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8.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外界环境条件。
9.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由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这类寄生虫称机会致病寄生虫。
11.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人。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可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并引起异位病变的现象。
13.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即可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4.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的一类蠕虫。
15.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受感染的人群.16.传染源:感染寄生虫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17.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人群的过程。
18.感染途径:寄生虫感染阶段进入人体的途径。
如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媒介昆虫感染,经接触感染,经自身感染及经输血、胎盘感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Shakespeare1.夜现周期性:丝虫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产生微丝蚴,微丝蚴在人外周血中周期性出现,白天滞留于肺微血管内,夜晚出现在外周血中,微丝蚴在外周血中的昼少夜多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两种丝虫微丝蚴在外周血中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班氏为晚10点到2点,马来为8点到4点。
2.丝虫热:丝虫感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的同时多伴有突然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3.蛔虫或钩虫性哮喘:蛔虫或钩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时在人体肺部引起的炎症。
4.蛔虫病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蛔虫性肉芽肿。
5.肺蛔虫症:蛔虫感染引起的单纯的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表现。
6.钩蚴性皮炎:钩虫的幼虫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患者皮肤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然后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流出。
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7.圆叶目绦虫:圆叶目绦虫包括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
头节上有吸盘,孕节无子宫孔,成节与孕节的形态差别大,孕节脱落随粪便排出。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
8.囊虫病:是有链状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而引起的疾病。
依寄生部位分为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皮下结节、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
囊虫病是由食入链状带绦虫卵引起的寄生虫病。
9.棘球蚴砂:从囊壁的胚层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悬浮于囊液中,统称为棘球蚴砂。
10.继发性棘球蚴感染:在人体内寄生的棘球蚴囊壁破裂后,囊液溢出,其中的原头蚴、生发囊及子囊可发育为新的棘球蚴,造成继发性棘球蚴感染。
11.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
12.链体:绦虫成虫颈部以后的节片称为链体,包括幼节、成节、孕节。
13.似囊尾蚴:微小膜壳绦虫中幼虫的一个发育阶段。
14.包虫病:人误食细粒棘球绦虫虫卵后在体内发育为棘球蚴所致病变15.阿米巴病: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入人肠壁吞噬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引起肠阿米巴病。
急性期表现肠壁组织坏死、溃疡,病人出现腹疼,腹泻,排粘液血便,次数多,味极腥臭的典型阿米巴痢疾。
慢性期由于组织破坏和愈合常同时存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使得肠壁增厚,形成局部包块——阿米巴肉芽肿,病人腹泻与便秘症状交替出现。
16.肠外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主要有阿米巴肝脓肿和阿米巴肺脓肿。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在肠壁内侵入静脉,随血流到肝脏,大量繁殖并破坏溶解组织形成肝脓肿。
肺脓肿多数是因肝脓肿内滋养体穿破横隔,进入胸腔侵入肺而引起,少数也可因血循环播散而致。
17.原虫:为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
18.原虫的运动细胞器:为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按形状分为无定形的伪足、细长的鞭毛、短而细的纤毛。
19.痢疾阿米巴原虫的毒力:指痢疾阿米巴原虫对宿主组织的侵袭力,特意的表现为一种对靶物的接触性杀伤功能。
这种触杀机制是一个包括对靶细胞和组织的黏附、杀伤、溶噬的连锁生理过程20.溶组织内阿米巴烧瓶样溃疡:溶组织阿米巴感染的急性病例中,增殖的滋养体能突破黏膜肌层,在疏松的黏膜下层繁殖扩展,引起液化坏死灶,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21.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利什曼原虫生活史的两个阶段,前者寄生在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虫体很小,卵圆形内有一较大的圆形核;后者寄生在白蛉的消化道内呈梭型。
22.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呈世界性分布,滋养体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23.阴道自净作用:正常情况下,健康妇女的阴道环境,因乳酸杆菌的作用而保持酸性,PH 为3.8-4.4之间,可抑制虫体或其他细菌生长繁殖。
24.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叫红细胞外期。
人四种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其发育时间因种而异。
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的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完全相同,可能与迟发型子孢子和速发型子孢子的存在有关。
25.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的发育过程叫红细胞内期。
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为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环状体。
其裂体增至周期因种而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48小时,三日疟原虫和恶行疟原虫分为72小时和36-48小时。
26.复发:经过抗疟治疗或免疫作用,杀灭所有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疟疾发作停止,在未经暗蚊传播感染的情况下,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中形成的休眠体,经较长时间休眠后进行裂体增殖,来自肝细胞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引起的发作成为复发,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可引起复发。
27.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消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称为再燃。
四种人疟原虫都可引发再燃。
28.带虫免疫:感染疟原虫后,诱导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此免疫力可杀伤体能的疟原虫而减轻致病,但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疟原虫,并对再感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无疟原虫免疫力就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29.脑型虐:在脑部微血管中,因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机械阻塞或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阻塞,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高热、嗜睡、昏迷等症状。
脑型虐多发生在恶性疟高度流行区无免疫力的人群,由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
间日疟患者偶尔见。
30.弓形虫速殖子:在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营分裂的弓形虫集合体,一般为数个至十多个虫体,由宿主细胞膜包绕,其内虫体叫速殖子。
31.刚地弓形虫包囊:当宿主的免疫力增强时,弓形虫繁殖减慢,重提外面形成一层有弹性的囊壁,形成包囊,内含数个或数千个缓殖子。
32.疟疾的发作:疟原虫感染时,红细胞内的裂体增殖可引起周期性的寒热发作。
33.裂体增殖:无性生殖中多分裂方式的一种,指的是胞核多次分裂后胞质包绕每个核的周围,一次分裂为多个子代。
疟原虫的生殖方式就是裂体增殖。
34.出丝现象:当按蚊刺吸疟疾患者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胃后,雄配子体在几分钟内开始核分裂为4-8块,胞质也向外伸出成4-8条细丝,然后核分别进入细丝内。
35.幼体增殖:为吸虫幼虫无性增殖的一种方式。
吸虫的毛蚴在淡水螺体内发育为胞蚴。
一个胞蚴能形成许多个雷蚴,一个雷蚴能分化发育为很多尾蚴。
幼虫数量的大量增加是由于胞蚴和雷蚴体内的胚细胞团分化发育增至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幼体增殖。
36.斯氏狸殖吸虫病:斯氏狸殖吸虫侵入人体大多不能发育为成虫而保持童虫状态,并在人体内移行造成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童虫侵入不同的部位而使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胸膜炎、脑脓肿、癫痫及皮下包块等。
37.异位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在门脉系统以外的组织、器官形成虫卵肉芽肿引起的损害称为异位损害,所患的疾病称为异位血吸虫病。
异位血吸虫病常能导致肺脑损害。
38.伴随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
体内无寄生虫就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39.血吸虫的免疫逃避:血吸虫成虫免受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称为血吸虫的免疫逃避。
成虫能够在免疫宿主体能存活的原因是:①成虫体表获得宿主的血型抗原和免疫球蛋白,阻止宿主对成虫的免疫识别。
②合成类似宿主的抗原。
③虫体的皮层外膜不断地更新。
40.毛蚴孵化法:为血吸虫病的一种病原学诊断方法。
血吸虫病患者的粪便经水洗沉淀,将沉淀物置于三角烧瓶中,在20-300℃的清水中经4-6小时孵育,虫卵中的成熟毛蚴孵出,在三角烧瓶的颈部用肉眼或放大镜可观察到乳白色成直线运动的毛蚴。
41.尾蚴性皮炎:禽类或兽类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
局部皮肤出现丘疹,荨麻疹,瘙痒。
42.虫卵肉芽肿:由免疫反应引起的,在虫卵周围出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纤维母细胞聚集。
1.寄生生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并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受益的一方称寄生虫,受害的一方称宿主,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损害宿主。
2.转续宿主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就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在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正常宿主)食入含幼虫的野猪肉时,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3.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到易感者感染的全过程。
包括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界生存或发育为感染阶段,和经合适的侵入途径进入新宿主的三个过程。
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经水、食物、土壤、空气、医学节肢动物叮咬和与人体接触传播。
4.生活史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即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两个基本条件,即适宜的宿主和在外界环境中的发育,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到达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在外界环境的发育以及所需的各种宿主和传播媒介。
如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阶段为囊蚴,被人食入后在肠腔脱囊为童虫,钻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到肺发育为成虫,虫卵随痰和粪便排出体外,经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最后发育为囊蚴。
5.幼虫移行症某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在体内可长期移行,破坏组织,产生疾病,根据寄生虫幼虫侵犯的部位和症状,将其分为两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如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6.机会致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不全或抵抗力下降时,体内寄生虫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种现象叫机会致病,如刚地弓形虫致病。
7.非消除性免疫在大多数寄生虫感染中,宿主均可产生获得性免疫,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不能完全消除体内原有的寄生虫,虫数维持低水平,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此获得性免疫就逐渐减弱,以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