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城
卫星城理论核心思想及应用
卫星城理论核心思想及应用卫星城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设卫星城来实现城市的跨区域发展和平衡发展,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城市拥堵和环境压力的目标。
卫星城是指位于主城市周边,与主城市有较高联系和依赖关系的辅助城市。
卫星城理论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资源配置:卫星城的建设可以将部分人口和产业转移到主城市周边地区,减少主城市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卫星城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主城市的功能,提供商务、居住和休闲等服务,减少主城市的负担。
2. 缓解城市拥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
卫星城的建设可以吸引部分就业机会和人口流动到主城市周边地区,分散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减少主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卫星城建设可以促使主城市和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通过卫星城的引入,可以推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4.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卫星城的建设可以避免过于集中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减少主城市的用地压力,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卫星城也可以打造宜居环境和生态景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卫星城理论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
在城市规划方面,卫星城可以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
在土地利用方面,卫星城的建设可以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交通规划方面,卫星城的建设可以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总之,卫星城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设卫星城来实现城市的跨区域发展和平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城市拥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其应用涉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卫星城理论.ppt
3.1.田园城市与 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独立卫星城的特点——按比例疏 散人口和产业,有成套的服务设 施,具备完善的或不亚于大城市 的居住条件、公用设施、文化生 活等,可保证全体居民在本城工 作和生活。
卫星城理论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1.3发展阶段
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1912年到1920年间,巴黎制定的郊区居住建筑规划,意图在距巴 黎中心16km的范围内建立28座卧城,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居住 人口集中和用地紧张等问题,但是由于居民就业和娱乐生活仍依靠母 城,所以母城和子城之间的交通荷载随之增加,中心区产业集中等问 题也未能解决。
70年代上海市由于建设石油化工总厂而发展起来的金山卫星城,
3.1.田园城市与 住宅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建设效果较好。
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卫星城理论 ·二、卫星城理论的核心要素及内容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2.1卫星城分类 主导职能: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3类;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 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 城市的派生产物。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
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卫星城理论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卫星城和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简要介绍
卫星城和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简要介绍卫星城和工业园区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城一般是指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城市集群,而工业园区主要是集中大量先进的科技企业和工业企业,是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集聚区。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卫星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将就中国卫星城和三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卫星城建设情况卫星城的建设对应当地市区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旨在分散市区人口和疏解市区压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卫星城的建设对人口住房、公共设施、交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要求。
我国的卫星城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着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例如,像宁波卫星城、浙江兰溪卫星城、天津滨海新区卫星城等,这些卫星城都是我国目前建设较为成功的代表性城市之一。
但是,我国卫星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用地浪费、环境破坏、交通堵塞等问题。
因此,加强卫星城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城市卫星城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工业园区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加速推进当地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了较为完全的、功能互补的产业链,产业联动效应逐渐显现,城市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更为迅速。
作为一个世界工业制造业的基地,在我国,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眼下我国不少工业园区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效益也相应提高。
以下是三个成功的工业园区简要介绍:1. 深圳高新科技园区深圳高新科技园区,是中国国务院早期批准创建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它是中国最早、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出一批高新企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深圳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兴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
卫星城
卫星城一、卫星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演变“卫星城”设想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英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
“卫星城”的概念则由美国的泰勒于1915年在《卫星城镇》一书中正式提出。
一般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从世界范围看,卫星城的发展演进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一战后出现的“卧城”,完全承担居住功能,与城市中心区距离不超过20公里。
二是在“卧城”的基础上发展工业与配套设施,成为具有半独立功能的新区,但仍然没有功能完整的混合工商业区。
三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卫星城,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大部分就业岗位,拥有工业区、生活区和文化、消费等配套设施,人口规模在10万—20万甚至更大。
四是目前欧美国家的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卫星城与主城间通过高速交通线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逐渐扩散到卫星城。
目前正逐步走向第4个阶段。
卫星城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化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它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市工业、人口,克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有利于分解中心城市的功能,转移中心城市的资源、要素,促进卫星城周边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构建“中心城区、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网络化城市结构,形成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二、国外卫星城的几种发展模式(一)英国:以生活工作相结合为原则指导卫星城建设英国新城是在中央政府组建的新城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央政府拨款成立的新城开发公司联合私有企业开发建设的。
新城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新城内平衡就业和居住。
为增加就业,英国中央政府工业部在考虑工业项目时,优先把相应的工业项目安置在大城市周边的新城。
新城开发公司为吸引国家和私人投资,也向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如向职工提供低价住房等。
新城规划特别重视产业结构的平衡,以保证向居民提供各类不同的就业岗位,这一举措同时起到了防范某一产业遭遇困难新城经济停顿不前的作用。
卫星城的名词解释
卫星城的名词解释卫星城,是指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一个独立城市,它通过交通网络与大城市相连,同时也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支援区。
卫星城的出现多源于大城市的扩张需求,以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作为与大城市紧密相连的一部分,卫星城既具备了便利性,又享受到了大城市带来的各种资源和机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卫星城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卫星城的发展背景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功能的扩张,而传统的城市空间往往存在限制。
因此,大城市选择在附近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压力并引导人口和经济向外围地区扩散。
卫星城首先是为了解决人口密集、交通拥堵和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而建设的。
其次,卫星城还能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到这些城市进行发展。
二、卫星城与大城市的联系卫星城通过交通网络与大城市相连,使得居民可以方便地在两地之间往返。
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卫星城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大城市的教育、医疗、商业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同时,大城市也可以通过向卫星城输送消费能力和人口,从而推动卫星城的经济发展。
三、卫星城的特点卫星城的建设通常需要规划和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合理规划卫星城的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十分关键,要根据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和人口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
其次,卫星城的发展要建立在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此外,卫星城也应该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周边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四、卫星城的挑战和机遇卫星城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用地供应的问题,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避免城市扩张造成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其次,卫星城还需要解决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问题,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卫星城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使得它具备了自主发展的潜力,可以通过战略规划和创新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总结起来,卫星城以其与大城市的紧密联系和综合发展的特点而在中国的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四大卫星基地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四大发射中心 :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塞汉桃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一是它们都处在高轨道上,发射卫星的火箭动力不如低轨道强;
二是由于中国现在的运载火箭越做越大,在内地很多的桥梁涵洞都没法通过,运输不便;
三是万一发射出现故障,内地人口密度高,火箭下落会使当地居民受伤。
在海南建立卫星发射基地就能避免以上问题。可用海运这种不受体积限制的方式.地处低纬度的海南还可增强火箭有效发射能力,广袤的南海也可成为火箭残骸安全的坠落区。中国在海南建立新的卫星发射场,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以及将来的新大推力火箭,推力将可提升10%。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海南 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占地约20平方公里,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地理区位优势。纬度越低的发射场山西各有一个卫星发射场,但是这三个发射场都有不利之处。中国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内陆发射基地受到铁路运输条件的限制,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卫星城镇理论讲说ppt课件
2
卫星城功能
(1)城乡联系协调发展
卫星城一般处在交通方便、位置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 高的大城市周围,同时又与广大农村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城乡联系的 必要环节,因此具有城乡联系协调功能。
为大城市提供从农村聚集而来的原材料、农副产品、各种劳务, 为大城市向农村转移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开辟广阔的市场。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从卫星城镇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由卧城到半独立卫星城镇, 到基本完成独立新城。其规模逐渐趋向由小变大,又简单到复杂 的过程。
15
国内
中国在40年代末,在上海城市规划中已提出在市区周围建设卫星 城镇的设想。
50年代末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总体规划中都考虑了卫星城镇的规 划和建设。
上海城市规划中建设的第一批卫星城镇有闵mǐn行﹑吴泾jīng﹑ 松江﹑嘉定﹑安亭和吴淞。
70年代上海市由于建设石油化工总厂而发展起来的金山卫星城, 住宅和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建设效果较好。
16
谢谢!
17
一方面建设有一定 的工业建筑和服务性公 共设施,另一方面,通 过地铁等轨道交通加强 与母城的联系;而且各 个卫星城之间,卫星城 与城市中心区之间以公 园等绿地形式相隔。
在半独立卫星城内, 有从中心城市迁入的或 新建的大批工厂,并建 有相应配套的居民住宅 与生活服务设施。
9
1.3发展阶段
半独立卫星城: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独立卫星城的特点——按比例疏 散人口和产业,有成套的服务设 施,具备完善的或不亚于大城市 的居住条件、公用设施、文化生 活等,可保证全体居民在本城工 作和生活。
11
1.3发展阶段 独立的卫星城:距母城较远,有自己的工业及全套服务设 施,可以独立存在。
卫星城镇概念
卫星城镇的概念定义:卫星城镇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建立这种城镇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镇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母城)有较密切的联系﹐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起源: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
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
20年代﹐英国建筑师R.昂温为伦敦地区制订谘询性规划﹐提出大规模地把伦敦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附近的卫星城镇去。
当时﹐所以采用卫星城镇的名称﹐主要是因为田园城市已被用于泛指城市“开阔的郊区”或“田园式市郊区”﹔其次﹐也为了表明韦林之类城镇同伦敦在经济上有紧密的联系。
以后﹐卫星城镇一词便流传开来﹐并被广泛运用﹐有时还被用于称呼大城市边缘那些规划良好的工业郊区。
30年代前后﹐伦敦郡议会又用过“准卫星城”一词﹐指的是伦敦郊区仅具有“卧城”性质(即只作为生活居住之用)的居住区。
在P·艾伯克龙比1944年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中﹐为疏散人口﹐计划在伦敦外围建设8个城镇﹐最初也称为卫星城镇﹐以后通称为“新城”。
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是英国﹑瑞典﹑苏联﹑芬兰﹐后是法国﹑美国﹑日本等国都规划建设了许多卫星城镇。
近30年来发达国家在大城市外围建设的卫星城镇﹐具有代表性的有:斯德哥尔摩的卫星城魏林比﹐巴黎外围的赛尔基-蓬杜瓦兹等5个新城﹐华盛顿的卫星城雷斯登﹐东京的卫星城多摩等。
苏联在30年代提出在莫斯科外围建设小城镇﹐以控制城市人口。
1971年的莫斯科规划中﹐计划在外围布置11个卫星城镇﹐其中泽列诺格勒等已经建成。
卫星城的管理
我国城市卫星城的管理和建设
一卫星城的概念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要求推进卫星城市的开发建设,是加速城镇化,提振内需,破解中心镇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同时卫星城市也是宁波构筑网络化大都市的关键一环,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卫星城市的发展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必然。
宁波卫星城市的试点本身是扩权强镇的改革深入,是宁波加快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宁波卫星城市的建设是以原有城镇为基础的,但是要实现由“镇”向“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一套与卫星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使得新的生产关系不仅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且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卫星城理论体系评述
卫星城理论体系评述卫星城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
卫星城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
它的特点是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
多数卫星城是借助于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由旧有的小城镇发展形成,少数是在新规划的郊区和乡村空地上建设而成。
标签:卫星城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母城子城一、卫星城的产生卫星城是和特大城市紧密联系着的。
从其基本含义来看,卫星城就是地处大都市周边、同大都市的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数量人口规模、并且同大都市中心城区有着密切联系的新兴城镇,犹如地球的卫星一般,故形象的称其为卫星城。
从卫星城同特大城市城区的距离来看,从几十公里到一百多公里不等,这主要依赖于卫星城兴起的条件与发展前景、特大城市城区的规模和经济能量以及交通运输条件与当初城市规划建设的超前意识等。
从卫星城的人口规模来看,并没有统一的数量标准,可以从四五万人一直到四五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口。
这主要依赖于卫星城的产业规模、人口的承载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
确认是否成为卫星城的关键,主要是这些新兴的城镇同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联系的密切程度。
卫星城的兴起和发展,应该是直接受到特大城市的辐射和拉引推进,或者是特大城市人口及产业的分流、配套以及转移。
有关卫星城建设理论的先导应属英国著名的城市学者和规划师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
他早在1898年出版的《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就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模式——“花园城市”。
这种“花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新兴城市。
其基本特征是以一定规模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兴建一圈较小的城镇,形成一个市镇组合群。
在霍华德之后,曾经参与“花园城市”规划设计的建筑师恩温,于20世纪20年代又提出了在伦敦周围适当距离的郊区建设一系列“田园城市”——恩温称之为“卫星城”的设想主张。
捷克布尔诺景点介绍
捷克布尔诺景点介绍
布尔诺(Brönol)是捷克北部的一个城市,也是布拉格的卫星城。
位于捷克的中北部,是布拉格的卫星城之一。
位于伏尔塔瓦河(Volta)支流布尔诺河畔,毗邻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
布尔诺的名字来源于其一位名叫博伊伦的朋友,这位朋友在1636年因反对波西米亚国王布拉格伯爵而被处死。
后来,博伊
伦的墓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并在他被处决后被埋在了那里。
据说,为了纪念博伊伦,在此之后很多人都把名字中带有博伊伦字样的人称为“博伊伦人”。
布尔诺是捷克共和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捷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被称为“布拉格之心”。
城市面积为16.2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3,559人,市内有4个区。
布尔诺是捷克共和国最大、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之一,也是捷克最大的港口之一。
布尔诺是捷克重要的旅游胜地和工业中心,每年有许多外国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和购物。
在布尔诺境内有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和美术馆。
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1 —1 —。
美国卫星城在哪个州
美国卫星城在哪个州
美国卫星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是佛罗里达州的中心城市。
卫星城素以“安宁、物便”而闻名,让所有来此的游客都体会到了一种放松的心情。
美国卫星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其地处佛罗里达东南部,是佛罗里达大苹果也就是
佛罗里达州的中心城市。
卫星城拥有众多历史古迹、有名景点和热门购物场所,素以“安宁、物便”而闻名,让所有来此的游客都体会到了一种放松的心情。
美国卫星城有着千姿百态的风景线,其美丽的湖泊映在阳光下,有着五颜六色的枫叶环绕,非常的诱人。
这里拥有许多旅游景点,如:可高可低的迪斯尼乐园、鬼屋、水上乐园等,
值得一去。
美国卫星城还有很多当地特色美食,牛排、面条、冰淇淋等,是一些游客们经常游览的地方,这里有不同风格的餐饮店,应有尽有,令游客们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美国卫星城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这座安静而又繁华的城市,让人想起午夜的夏日,总是给
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可以说,卫星城是真正的一流城市,是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地中海
之岸,是个好去处。
卫星城是啥意思
卫星城是啥意思所谓卫星城,就是把大型城市或特别有价值、具备重要功能的小城镇作为吸引开发建设者和投资的载体,使其成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区域。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张,社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
而大型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优势和潜力。
于是,很多地方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卫星城”,以增强本地经济对周围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不过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许多卫星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有的地方认为将某一县级行政单位定义为卫星城后,该县便可直接享受卫星城的待遇,甚至连高速公路都免费;有的地方则坚持卫星城必须同时享受属地化管理权限,即必须向属地派驻常住机构和编制,但又要求卫星城享受属地化管理权限。
此类现象,让相关部门左右为难。
那么,究竟哪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呢?笔者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十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因此,只要卫星城符合《宪法》的相关规定,并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批准,其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另外,按照目前国家的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思路,未来几年内,除了已经撤销的县级市之外,还将陆续取消掉绝大部分的县,并将其并入较大的城市。
然而,卫星城却依旧独立存在,并拥有属地管理权限。
因此,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看,只要不违反《宪法》的相关规定,应当尊重地方意愿,允许卫星城继续存在,否则就有违背“城乡统筹”的战略布局。
既然卫星城不应该被撤销,那么他们就应该享受属地化管理权限,并与所在地区享受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卫星城
现代卫星城相比普通城镇确实有着突显的地理位置优势,但如果城镇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发展不及时 或者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就有肯能在中央城区的虹吸效应、中心市区的集聚效应以及交通干线的过道效应等影响 下被边缘化。边缘化卫星城的发展容易陷入滞后、受阻、再滞后的恶性循环中,具体表现为出现大量从中心城镇 淘汰下来的低效落后、高污染、安全隐患大的产业,垃圾场、火葬场、排污厂、造假厂、走私商等接涌而至。
发展历史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学者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卫星城地图规划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 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 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
功能作用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 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
发展阶段
卫星城建设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
主要分类
城市广州与卫星城佛山(中心城区)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比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3类;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 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即处于特大城市影响范围内的村 镇自然变质,导致城镇规模变大,与中心城市增多)及人为规划发生;按其与母市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 立型和独立型。通常,与母城相距较近的卫星城市,居住职能强,依附性强;距离较远的,工业职能强,独立性 强,人口规模也大,有时甚至可达中等城市规模。按霍华德花(田)园城市思想,卫星城市距母城不论远近,均 应以绿带包围,与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但实际上两者间常因发生膨胀而连成一体(称为“集合城市”)。
西昌卫星城一日游作文
西昌卫星城一日游作文“哇,西昌卫星城,我来啦!”一大清早,我就兴奋地喊着。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西昌卫星城玩,我开心得不得了。
坐在车上,我看着窗外的景色一点点变化,心里充满了期待。
“宝贝,快到啦!”妈妈温柔地说。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西昌卫星城。
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巨大的火箭模型矗立在广场上,好壮观啊!“这也太酷了吧!”我忍不住惊叹道。
爸爸笑着说:“走,我们去里面看看。
”我们走进了展示厅,里面有各种各样关于卫星的介绍和模型。
我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
“嘿,小家伙,看这里!”爸爸指着一个模型说,“这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过的卫星哦。
”我瞪大了眼睛,“哇,太了不起了!”我一边走一边不停地问爸爸妈妈各种问题,他们都很耐心地给我解答。
在一个互动体验区,我还亲自体验了一把模拟发射卫星的过程。
“哈哈,我要发射卫星啦!”我兴奋地叫着。
妈妈在旁边笑着说:“看把你高兴的。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观看卫星发射视频的地方。
看着火箭腾空而起,我的心也跟着激动起来,仿佛自己也在现场一样。
“要是能亲眼看到卫星发射就好了。
”我喃喃自语道。
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会有机会的。
”从展示厅出来后,我们在卫星城里面逛了逛,这里的一切都让我觉得好新奇。
“西昌卫星城真是太棒了!”我由衷地说,“以后我还想来!”爸爸妈妈相视一笑,说:“好,以后我们再来。
”这一天的西昌卫星城之旅,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也让我对太空探索充满了向往。
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的西昌卫星城一日游,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中国五大航天发射基地
中国五大航天发射基地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被称为“东风航天城”。
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晴天多雨天少,可以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于1958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卫星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
始建于1967年。
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
该中心先后成功发射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和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等。
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始建于1970年,又称为“西昌卫星城”。
该中心地处大凉山峡谷腹地,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纬度低,海拔高,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附加速度,节省运载工具的能量消耗,是发射各类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理想场所。
该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始建于2009年。
是我国首个滨海发射场,靠海港,运输方便,纬度低,发射效率高。
射向宽,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
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货运飞船、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该发射场地可以发射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
五、中国东方航天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城
卫星城的概念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
卫星城的起源
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
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
这是卫星城
卫星城发展阶段
第一代卫星城即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卫星城则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卫星城,基本独立于主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
而现阶段的第四代卫星城,为多中心敞开式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
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卫星城作为一个概念,是在1915年,由美国学者泰勒首先提出。
其特点是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其实也是所谓的逆城市化,也就是郊区城市化。
卫星城分类
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卫星城市按主导职能分为工业、居住、科研与文教3类;按位置分为里圈及外圈(以到母城市中心区耗用5小时作为划分里、外圈的标准);按发生过程分为自然发生(即处于特大城市影响范围内的村镇自然变质,导致城镇规模变大,与中心城市联系增多)及人为规划发生;按其与母市的关系分为完全从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
(一)工业城:即半独立式郊区城镇,内有从中心城市迁入的或新建的大批工厂,并建有相应配套的居民住宅与生活服务设施。
(二)生活城:即“卧城”,主要是居民住宅区以及相应的文娱生活服务设施。
(三)文化城:集中设置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并配有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如科学城、大学城等。
建立卫星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疏散大城市的部分工业和人口,同时也是为了抵销大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人口吸引力
卫星城作用
世界各国建设的卫星城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工业或科学研究机构等而建设的;另一类是为了在大城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而建设的。
卫星城镇作为一种积极的城市规划理论出现,已经有80余年历史。
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
与中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1924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卫星城的趋向
近年来各国在卫星城镇规划建设方面的趋向是:人口规模适当增大;职能向多样性发展;尽量使工作与生活居住就地达到平衡;采用先进的交通系统与母城取得便捷联系。
当前卫星城的发展趋势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与中心城市距离越来越远。
这对发展生产协作,提供就业机会,平衡男女劳动力,提高公共设施水平,强化卫星城的独立性有着重要作用。
卫星城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居民的住宅大量迁到郊区;
第二阶段,在郊区建立大型购物中心等商业网点及将工厂企业搬到郊区,从而使城市中心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阶段,在周边郊区基础上建立具备居住、购物、娱乐等城市功能的新城镇。
从表面上看,卫星城与城市郊区化一样,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公交系统的完善及私家车的普及,使中心城市的居住压力得到缓解。
但从本质上来说,城市的郊区化是城市地理区域上的自发延伸,依附于城市的发展,是城市的核外围;而卫星城则是郊区的城市化,一般都有整体规划,有居住、服务、工作等多种功能,环境宜人,在生产生活上形成新的有吸引力的“反磁力”城市,是中心城市核的外围新核。
卫星城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于完善的文化生活服务设施、健康运动设施和创造各种就业机会。
卫星城将以“多核的城市结构”改变郊区化单核的“摊大饼”结构,使大城市呈现出“众星拱月”的多中心城市群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郊区房地产的综合有序的开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邻里单位
概念
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创建者
1929年美国人科拉伦斯.佩里(Clarence Perry)创建了“邻里单元”(Neighbourhood Unit)理论,其目的是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
组成原则
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第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
出现原因
邻里单位是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产生的,是居住区的规划理论。
其基本出发点一是以邻里单位为细胞来组织居住区,二是力图解决现代机动车交通对居民,特别是对小学生上学的安全的影响。
有机疏散
概念
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产生原因
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概述
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
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
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
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
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块体,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
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
基本原则
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例如看比赛和演出)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
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
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
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社区规划
概念
社区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目标、实现手段以及人力资源的总体部署。
具体而言,社区规划是为了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乡居民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开发与建设,从而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计划。
社区规划又称社区设计。